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军事、文化类试题汇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军事、文化类改革试题练习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面对不断加紧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始了长达10年的清束教育改革。
1901年清政府下诏,改书院为学堂,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究心经济,力戒浮嚣”,“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
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其办学宗旨为,“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吏之学为基”。
1904年颁布的《初等小学章程》规定“绅董能捐设或劝设公立小学堂及私立小学堂者,地方官奖之:或花虹、或匾额”。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学务的正式教育行政机构。
在建立的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有高等教育,也有简易识字教育,有正规教育,也有业余教育。
清政府的教育随革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系。
据估计,到辛亥革命前夜,新式学堂学生约有200万左右,留学生2万上下,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即以留日学生为主体。
——摘编自马泽民《论清末教育改革的实用特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
(9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万历七年(1579)正月戊辰,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毁天下书院。
“是时士大夫竞讲学,张居正特恶之,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
凡先后毁应天府等处书院六十四处。
”(《明通鉴》卷六十七)张居正在书信中有一篇夫子自道,他说:“(讲学)其徒侣众盛,异趋为事,大者摇撼朝廷,爽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
嘉隆之间,深被其祸,今犹未殄,此主持世教者所深忧也。
”(《张太岳文集》卷二十九,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上《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指斥讲学是“群聚徒党”、“空谈废业”,造成各级官员“宁抗朝廷之明诏,而不敢挂流俗之谤议;宁坏公家之法纪,而不敢违私门之请托”,因此他力主“不许别创书院”。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及答案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基本内容包括吉、宾、军、嘉、凶等五礼,计150卷。
其中吉礼的主要内容是祭祀,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君主和使节,军礼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嘉礼主要包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嘉庆仪式,凶礼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等。
在这些礼文中,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程序、议节、方式,人的身份及担任的相应角色,礼器及乐舞的规格等。
唐代的礼乐制度包含天人关系、君臣关系、官员关系、民族关系、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涉及各色人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乃至于衣食住行、岁时节庆、文体娱乐等方方面面。
唐代时家礼开始出现,早期“礼不下庶人”的局面改变。
在礼乐制度从中原到边疆的传播过程中,国内各种文化因素之间,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以礼乐制度为核心达成了一致。
同时,唐的礼乐制度在周边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摘编自赵轶峰《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礼乐制度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礼乐制度的影响。
(9分)【参考答案】(1)背景:内容全面;制度完备;从官方逐步渗透的民间;广泛传播。
(6分,任取三点。
)(2)影响:通过规范各种关系,促进了礼乐制度的普及和完善;促进了各民族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利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了唐朝的统治秩序等。
(每点3分)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咸丰三年(1853年),军旅数起,粮饷紧缺。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形势危急,三月十八日,咸丰帝下旨准奏铸当十、当五十大钱。
从咸丰三年末起,钱局开始铸行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
此时,当十大钱减重为四钱四分,当五十大钱减重为一两,当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四钱,当五百大钱铸重为一两六钱,当千大钱铸重为二两。
2022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嘉奖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嘉奖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冲突,促进北魏社会的进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进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心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峻的社会危机。
(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贤惟才等。
(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肯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
②克里米亚战斗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训练、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①乐观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高考45题--历史上的改革回眸
高考45题-—《历史上的改革回眸》试题分析一、近三年全国卷改革类试题举要(一)2015年全国课标卷1.海南卷(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
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
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
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5分)【答案】(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如何根据材料?)。
(4分)内容:以招募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3分)(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参照工管制度政府出资——带来财政负担);节度使佣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地方力量增强——分封制的类似影响)。
(5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得出是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导致府兵制兵源枯竭;“内容”可以据材料最后一句概括得出。
(2)据材料中“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得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募兵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兵源,但是节度使拥有大量的军队,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唐玄宗兵制改革·背景、内容、影响2.全国二卷(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高三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反映()A.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2.(4分)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
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 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说明()A.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3.(4分)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4.(4分)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
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5.(4分)《时报》于1911 年11 月、12 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
这些画作反映出()A.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6.(4分)1920 年5 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7.(4分)1954 年12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1(2012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材料所述当时的形势及“新”朝的统治利益出发,回答目的。
第(2)问,关键是总结材料。
从王莽改革的整体角度及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可知其复古而不切实际;较短时间内货币种类变化很大,可知其币种紊乱;三种新铸钱币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比小则五十、大则五千,这实际上是对百姓的严重掠夺。
总之,这样的改革会适得其反,必然失败。
答案 (1)目的: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原因: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2(2013课标全国Ⅱ,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上海历史卷,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 .时间C .参加者 D .地点答案:C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1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各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一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学“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高三历史梭伦改革试题
高三历史梭伦改革试题1.(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根据这一制度,富人(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
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6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产生的社会影响有何不同。
(9分)【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包括第四等级在内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6分)(2)梭伦改革实施的民主政治不但奠定了雅典的社会基础,而且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其重农抑商政策打击了奴隶制经济,促进了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
(9分)【解析】(1)从材料“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可以看出梭伦取消了债务奴役制,从材料“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可以看出梭伦实行以财产的多寡把公民划分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的办法维护富有者的利益;从材料“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可以看出增强了公民大会的地位。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校模(5)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校模(5)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A.政党政治遭到破坏8.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B.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不断巩固C.全国人民白手起家的创新精神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9.公元前5世纪,普律尼科司创作了关于时事的悲剧《米利都的陷落》,讲述波斯人将米利都城邦夷为平地的灾难,雅典公民大会以该剧让他们想起了同胞令人心痛的灾祸,重罚作者一千德拉马克,并禁止此后任何人再这出戏。
这一现象说明古代雅典()A.个人情感表达服从于城邦利益B.戏剧创作表演取决于公民大会C.人们极力回避希波战争的回忆D.文学艺术创作达到了历史顶峰10.下图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变化情况。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B.铁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C.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D.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11.1947年6月,美国通过《塔夫脱—哈特莱法》,该法要求工会官员进行反共宣誓,证明自己不是共产党员或与共产党有联系的组织成员,证明自己不信奉共产主义。
这反映出()A.政府利用法律重塑国家精神B.两极格局形成激化国内矛盾C.意识形态斗争影响政治自由D.阶级斗争加剧党派之间分歧12.如图展示了部分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在2000—2016年间对外直接投资金额。
据此可知()A.新兴市场国家中的跨国公司开始进入全球竞争舞台B.新兴市场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得到了联合国支持C.新兴市场国家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新兴市场国家已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有利地位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③掌握必要的史学概念和术语并将之运用于论证中、养成 条理化表达的习惯、对已做出的概括性答案进行“再概 括”(合并、删除一些重复、冗余的话语,使答案浓缩精简到 无法再减的极致)等。
2.由表及质之“深” 选修 1 模块试题紧扣当前热点,历史现实性意识考查成为潮 流 。 其 中 第 (2) 问 最 能 体 现 命 题 者 的 意 图 。 试 题 主 要 以 “ 作 用”“影响”“意义”设问,要求考生在对改革的历史背景、内 容和特点了解的基础上,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考生增 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的现实意 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二、例析高分——不仅要得分·更要得高分 [例 1] (2019·全国卷Ⅰ)材料 秦朝推行的①“二十等爵” 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 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 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 功”。此次改革②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 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 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 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③将那些 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 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 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 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10 分)
2019年历史真题及解析_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I)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6.(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7.(4分)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
南京市永宁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巩固练(人民版,含解析):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措施中,不包括()A. “雅重门族”B. “剃发蓄辫”C. “班赐冠服”D.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2.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
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3.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A.北方民族融合 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4.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汉文化5.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A.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提倡与汉族通婚7.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C.曾多次迁都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9.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10.材料中诏令涉及的内容是()A、要求鲜卑人学说汉语B、要求鲜卑人改用汉姓C、提倡鲜卑人与汉族通婚D、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11.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A. 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 .租调制1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B.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汉族地主支持改革D.先进代替落后不会遇到阻碍13.促成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先进的经济形态B.民族融合的趋势C.南北方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1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高二历史选修一试题
新泰二中高二历史选修一试题一、商鞅变法1、[2014·浙江卷自选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5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5分)2、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
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赢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
(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3、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二)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综合测试题(二)考试用时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6、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某某④行汉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统一北方D.阶级矛盾9、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0、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12、下列某某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①信仰得救②因信称义③简化仪式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3、利马窦来华传教,当时传到中国的基督教派别是A.天主教B.加尔文宗C.路德宗D.东正教14、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A.加尔文宗B.路德宗C.英国国教D.胡格诺派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克里木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③十二月党人起义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1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X17、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其含义是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D.他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创办近代工厂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C.建立兵工厂D.发展商业19、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A.中央集权B.整顿社会秩序C.创办近代工厂D.建立海军20、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A.福泽谕吉B.吉田松阴C.伊藤博文D.高杉晋作21、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22、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23、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24、被称为近代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25、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X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D.反对某某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二、材料解析题(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
高二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
高二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试题1.(10分) 清末新政是指1901至1905年(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一年)清政府为维护其腐朽统治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原教旨”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一变而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
从庚子事件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十一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材料二清末新政是一场改革运动。
它和历史上所有传统君主制下的改革一样,以传统政治权威合法性为基础,运用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在保持既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进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自我更新,并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这场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扩展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和巡警制度,创立地方自治与筹备立宪等等。
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政治生活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的社会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开始崛起,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甚至已经影响到内地省份的一些偏远角落。
——以上材料均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出现的历史背景。
(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末新政的主要特点。
(6分)【答案】(1)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为清政府赢得了喘息的机会;(2分)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统治集团的积极推动和执行。
(2分)(2)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以预备立宪为中心的政治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答案就在材料中。
(1)根据材料一中“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可是是义和团运动的作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为清政府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保守派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一变而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可以看出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统治集团的积极推动和执行。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部分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归类《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部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部分1.(2013年北京高考21题)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
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考查点】俄国农奴制改革2.(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4题)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答案】B【考查点】王安石变法3.(2013年福建高考41题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6分)(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2022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考点19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原卷版)
2022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考点19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原卷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2-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高三(上)月考.45)【历史——修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文帝在位的23年中,共推行过两次均田制改革,对农民的永业田和露用最初的规定是:水业田基本上属于私有,可以世代相传,不再收回,露田属于国有性质,必须收还。
……隋文帝在继承前代税制基础上,对农民的赋役作经常性和临时性的减免,不仅免除了正租以外的一些杂税,又减调绢一匹为二丈。
……隋文帝对国家户口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顿,并且把整顿户口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政策。
他还下令改铸五铢钱,每枚铜钱重五铢。
新钱的样钱铸成后隋王朝流通的钱币统﹣﹣起来了,适应了统一后南北交流与全国商业的发展。
﹣﹣朱纲候主编《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概括隋文帝经资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
2.(2022-2022学年广东省六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45)【历史——修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和工商业、服务业人口大量向大中城市集中流动,突破了原有的官府户籍控制和管理体系。
为此,唐政府提出“乡村户”和“坊郭户”,施行城乡户籍分治。
针对因京畿集中政府各级机构,造成京畿地区的民户杂役繁多、不堪重负的窘境。
政府主动适当开放一些杂任杂匠岗位,由“无籍及浮籍人充任”。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在各地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后面临的两大困境﹣﹣户籍管理和财政税收问题,也给如何解决城市外来浮寄人口提供了基本思路。
﹣﹣摘编自宁欣《唐朝如何管理城市流动人口》(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北京市高中历史模块样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
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考试样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梭伦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我都使他们解放。
”“他们”是指A.外邦奴隶B.债务奴隶C.战俘D.平民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括①北魏统一全国②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③社会矛盾日益激化④拓跋部经济文化发展落后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有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
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汉化政策的影响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4.公元997年,宋朝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支出却高达12500多万缗。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贪污腐败D.冗官冗兵冗费5.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
这种做法出现于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李悝变法6.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7.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够体现上述主张的有①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②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③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A. ①②④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8. 历史上杰出改革家的共同特点是勇于创新,不惧阻挠。
提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改革家是A.商鞅 B.北魏孝文帝 C.王安石 D.康有为9.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①政教合一②教权高于王权③教会占有大量土地④教皇在西欧确立了神权统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 下列宗教改革的主张,属于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相同点的是A.信仰即可得救,无须通过天主教会B.救赎或沉沦在人出生前已经预定C.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D.禁止娱乐活动和穿着奇装异服1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和影响不.包括..A.统一了宗教信仰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发展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1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包括①近代工业发展②军事实力增强③人民反抗减少④延缓西方入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2022年贵州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2年贵州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24.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
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25.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
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
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27.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
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
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 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28.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分)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答案要点:(10分)(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
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2、(10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革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列说明。
(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6分)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
废分封行郡县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推行均田制,行汉化政策等(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3、(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③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小时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6分)(2)(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伤处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4分)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1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方面来回答(若回答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弄明获得了自由,农民表示感激也可)若认为2较为客观,应从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收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3较为客观,应从农奴制提高了农民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等方面回答4、2011年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臵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得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卵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分)(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5分)(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分)答案:民众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
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的妨碍,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企业政策的不满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政府的干预要因势而变,5、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
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5分)(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5分)答案:(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4分)(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3)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废除田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7、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I)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臵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8、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谙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丰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9、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郎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速到7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答案: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2分)奖励立军功;努力耕织。
(4分)(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2分)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分)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