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
高中历史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汇编(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人教版 选修一
选修一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汇编1、.选自梭伦的两首诗材料一“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材料二“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对雅典的某某政治有何积极影响?(2)从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2、. 材料一最能体现人威的改革是克里斯提尼创立的“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
如图材料二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人危害联邦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当写有某人名字的陶片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就要被放逐国外,这就是所谓的“陶片放逐法”。
材料三梭伦完成改革后,毅然辞官远游,坚决拒绝当僭主,并赋诗道:如果我保全我的故国,不在僭主政治和无情的暴力中插手,玷辱我的佳名,我就是无愧的;我这样做,只会使我的声名,凌驾一切其他的人们。
(1)“陶片放逐法”实施的目的及意义如何?(2)“陶片放逐法”的实施有何特点?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某某建设有何借鉴意义?(3)结合材料三说明,梭伦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3、 材料一 如图商鞅铜方升 奖励耕织 ( 砖画)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一)1. (2022年江苏高考24题A)(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p 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答案: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考查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p 提炼归纳概括能力。
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p 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
涉及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2. (2022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1(2012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材料所述当时的形势及“新”朝的统治利益出发,回答目的。
第(2)问,关键是总结材料。
从王莽改革的整体角度及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可知其复古而不切实际;较短时间内货币种类变化很大,可知其币种紊乱;三种新铸钱币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比小则五十、大则五千,这实际上是对百姓的严重掠夺。
总之,这样的改革会适得其反,必然失败。
答案 (1)目的: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原因: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2(2013课标全国Ⅱ,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高考考查的内容包括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重大改革,那么这类题目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11.(2015·北京文综,23)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
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解析根据时间“1880年”判断属于明治维新时期。
根据宣传忠孝精神”可以排除选项B,再结合“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分析,目的是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臣民,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积极引进西方科技,A、C项错。
答案 D2.(2014·重庆文综,7)《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C.光绪帝 B.乾隆帝D.宣统帝解析光绪帝亲政时,正当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是以“春秋方富”;“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指的是光绪帝和帝师翁同龢甲午战争中主战而最终战败;“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指的是重用维新人士,变法图强。
光绪帝符合材料所述,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材料。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3.(2015·江苏单科,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新高考历史3年(2020-2022)真题汇编专题18 选修内容(学生版)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专题18 选修内容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22年】1.(2022·浙江·高考真题)梭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重新分配政治权利。
这项措施A.彻底化解了雅典的社会矛盾B.使不同等级公民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C.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D.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2.(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
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
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
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
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
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
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
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
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
(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3.(2022·湖南·高考真题)【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主要内容是:在乡试、会试中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乡试、会议三场考试的内客,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每场发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参加次场考试。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07-11年高考真題彙編: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共0分)1.(2008年上海高考25題)19世紀70年代有個日本人對來訪的德國友人說:“我們的歷史自今日始!”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一時期的日本()A.正開始建設現代國家B.剛準備抵制西方文化C.才決定學習儒家經典D.已成為世界重要強國2.(2008年上海高考A12題)有首上海的舊民謠,講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與戊戌政變有關的句子是()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順治帝登基享現成B.林則徐嚴禁吸洋煙,忠心報國無人識C.曾國藩團練起湘鄉,淮軍還有李鴻章D.好頭顱六個憑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3.(2010高考安徽文綜20題)19世紀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認識到“好事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獨立之氣勢,養成百事依賴政府之風習”,“其弊害大不可測”,進而採取的措施是A.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B.整頓財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資環境C.建立“樣板”企業供私人企業效仿 D.將大量的國營企業轉讓給私人4.(2010年高考重慶文綜16題)近代重慶總商會會所楹聯曰:“登高一呼,直召喚四百兆同胞共興商戰;縱目環球,好憑此數千年創局力挽利權。
”該楹聯所反映的主張,最早提出的是A.洋務派B.早期維新派C.康梁維新派D.民主革命派5.(2011年高考安徽文綜17題)奧利維爾·克裏斯汀說:法國的宗教改革邁出了猶豫不決的步子。
這時,對福音的嚮往、路德教的影響、激進派的誘惑等都交錯在一起。
”與之相關的正確史實是A.法國由鎮壓胡格諾派最終轉為宗教寬容B.法國因篤信上帝在新舊教之間搖擺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權威而不願改革天主教D.胡格諾戰爭後新教在法國佔據主導地位6.(2008年高考全國文綜Ⅰ卷20題)在1878年的日本,兒童玩拍球遊戲時,用10種最值得採用的新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數字,它們分別是汽燈、蒸汽機、馬車、照相機、電報、避雷針、報紙、學校、信箱和輪船。
福建省质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汇编
福建省质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汇编1.(2011福建省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
而不可厉以名。
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
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8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7分)2.(2011宁德市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
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
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
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
(6分)(2)据上述材料,归纳两场改革的共同内容。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一改革内容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
(9分)3.(2011福州市3月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高考题汇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一、选择题1.(2007,宁夏)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2.(2007,广东)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 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3.(2000,北京春季)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4.(2005,天津)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5.(2007,上海)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6.(2003,全国)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7.(2005,上海)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8.(2006,上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
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9.(2004,上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10.(2000,上海)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A.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11.(2001,全国)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12.(2004,春季)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710 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
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
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
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专题1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
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
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
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
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
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
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
卷0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原卷版)
卷0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中国古代的改革(2022·全国乙)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
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二、——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
(2021·全国甲)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
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
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
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
“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级中学考试真题集锦.doc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集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集锦1(2008年江苏高考24题A)(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答案】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
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集锦2(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江苏省2008-2015年)
梭伦改革1.(2014·江苏单科·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3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5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2分)【考点】梭伦改革【解析】(1)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来作答即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等。
(2)第一小问结合梭伦改革的背景或目的即缓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旧的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作答;第二小问从“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对梭伦改革的内容有选择的作答,即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等。
五年高考真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二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一古代中外重大改革1.(2015·重庆文综,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
此主张旨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D.废除分封制度解析题干材料意思是:不能因私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能因为馋言而使忠心的人受到伤害,不说苟且附和别人的话,不做苟且讨好别人的事,这与当时官场风气相关,故选B项。
“世卿世禄制”“王室特权”“分封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C、D三项。
答案 B2.(2014·安徽文综,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户籍什伍制”“连坐制”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怯于私斗”的局面,“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形成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商鞅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维护了社会稳定,强化了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有消极作用,A项正确。
B项错在“以抑兼并尔”,C项错在“迅速发展”,D项错在“没有实现”。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3.(2014·四川文综,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解析四项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它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A项正确。
答案 A4.(2014·上海单科,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
为解决北宋积贫的局面,王安石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如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等。
募役法、保甲法、将兵法属于强兵之法;科举新法属于取士之法。
故可排除A、C、D,故应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一、选择题1.(2007,宁夏)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2.(2007,广东)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 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 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3.(2000,北京春季)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4.(2005,天津)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5.(2007,上海)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6.(2003,全国)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7.(2005,上海)北周鲜卑大臣豆卢�拮栽钙�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8.(2006,上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
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9.(2004,上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10.(2000,上海)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A.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11.(2001,全国)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12.(2004,春季)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
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变法13.(2001,上海)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14.(2004,江苏)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5.(05春季北京)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6.(2007,山东)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17.(2007,上海)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18.(2007,天津)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19.(2007,上海)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u新文化运动20.(2001,上海)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
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A.俄国B.美国C.德国D.法国21.(2001,广东)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22.(2005,上海)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23.(2003,北京春季)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A.亚历山大二世 B.明治天皇 C.俾斯麦 D.甘地24.(2004,江苏)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5.(2006,北京)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 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6.(2007,江苏)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27.(2001,北京春季)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28.(2002,天津)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29.(2004,江苏)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30.(2003,全国)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31.(2001,广东)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32.(2002,上海)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33.(2001,广东)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维新变法,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34.(2000,广东)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C.变科举、开学校 D.办报刊、立学会35.(2002,广东)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A.制定宪法 B.召开国会 C.开制度局 D.废除科举36.(2000,全国)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二、非选择题37.(2007,海南)阅读下列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在内外交团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4分)(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4分)答案:(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分)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2分)(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
(2分)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
(2分)38.(2004,广东)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
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影响。
答案: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秦国迅速强盛。
39.(2005,广东)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
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答: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
40.(2007,江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
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