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材料分类之甲骨文概述
甲骨文的基本介绍
![甲骨文的基本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b3405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4.png)
甲骨文的基本介绍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以现有考古资料发现,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有经存在。
甲骨文一开始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从甲骨文的文字结构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
1。
甲骨文的资料
![甲骨文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2cebf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1.png)
甲骨文的资料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
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
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
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
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甲骨文的最早发现时间应该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
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
村人于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深奥难辨的文句。
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给药店为药村。
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肯定了它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轰动了学术界。
复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诸家的先后搜集考究,其中罗振玉更是瘁尽全力以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
甲骨学的著述,最早见于刘鹗的《铁云藏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2)出版,续有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待问编》。
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类纂》、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襄的《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释》、金恒祥的《续甲骨文编》、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骨文续编》、《殷墟文字甲乙编》。
还有欧美传教士及日本学者等,亦先后于1928年中央研究院继续发掘时,在我国搜购甲骨甚丰,并多有专著发表。
近三十年来,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当推董作宾先生。
董氏曾亲自参与发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据殷代卜辞,将过去甲骨学的研究阶段,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到民国十六年(1927),共为二十八年,後期自民国十七年(1928),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共二十二年。
甲骨文的知识概述
![甲骨文的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5f224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7.png)
甲骨文的知识概述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也是最早的汉字形态之一、它出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约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甲骨文主要出现在甲骨上,也出现在青铜器上,被用于卜辞和刻铭,用以祭祀、卜问、记事和纪录等。
以下是甲骨文的知识概述:甲骨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当时商王需要了解上天对政治、法律、战争等事物的态度。
于是他们将龟壳与兽骨打磨平整,再在其上刻上象形图案,辅以纵横的刻线来记录文字。
这样的甲骨称为龟甲和龟背甲。
这些刻文即为最早的甲骨文。
尽管甲骨文在龟甲和龟背甲上形成,但是它的基础是口语,所以甲骨文并不是从其他文字直接演变而来。
形态特点:甲骨文的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字形上。
甲骨文的字形常采用象形的独特方式来记录事物的形象特征。
由于甲骨上的刻写限制,字形细节较复杂,常以简化或提取主要特征的方式来表示。
甲骨文的字形变化繁多,但总体来看,大致分为三类:象形字、指事字和象声字。
象形字是根据事物的形象特征直接创造字形,例如“日”字表示太阳,“月”字表示月亮。
指事字是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来代表事物或动作,例如“人”字表示人,“手”字表示手。
象声字是通过加上声音部分来显示与特定事物相关的声音,例如“吃”字表示吃东西。
用途和内容:甲骨文主要用于祭祀和卜辞。
人们相信通过进行祭祀和卜卦,他们可以与神灵沟通以了解神灵对于各种事物的态度和宇宙的规律。
商代贵族会请专门的卜辞师来进行卜辞并记录下神灵的答案。
这个过程通常在甲骨上进行,其中包括卜辞以及相关的事项和日期。
内容方面,甲骨文主要记录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它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包括各种祭祀、战争、祈福、政令和天文记录等内容。
研究和意义:甲骨文的研究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的政治制度、军事组织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甲骨文也是研究汉字起源和演变的重要材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甲骨文知识点总结
![甲骨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bc88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b.png)
甲骨文知识点总结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至西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卦预测和记录祭祀事宜。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历史、宗教信仰与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信息。
以下将从甲骨文的发现、形态特点、文字结构、考古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介绍。
一、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最早是在20世纪初发现的。
1903年秋天,曹寅在河南安阳发现了甲骨文的第一块残片。
1917年,南京余东成在一家古董店里买到了书刻有甲骨文的一块甲胄,这标志着甲骨文的发现进入了一个小小的热潮。
这一系列的发现使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引发了大量的考古研究。
目前已经发现甲骨文有数以千计的文字,这些文字大多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为后人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甲骨文的形态特点甲骨文的形态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形态规整,二是笔画沉稳,三是线条优美。
1. 形态规整:甲骨文字形态规整,由于刻写工艺精湛,字形笔画显得端庄秀美。
就文字结构而言,甲骨文中有不少字已经具备了这些字的基本结构,其形态有规整之处,也有其处独特之处。
这种规整性不但反映在字形之上,也反映在字邱之中。
从这些方面可以很感觉中国古代的文字书法的规范化。
2. 笔画沉稳:甲骨文的笔画磅礴,线条有力,形势铿锵有力。
甲骨文字虽为古代篆体,但其直指的方针与中华文明的沉靡有关,更与恪守“字如其人”的书法信念相适。
因此墨迹的沉稳让人感觉到它的大气凛然。
3. 线条优美:甲骨文的线条优美,充满了勃勃生机的活力。
看上去就像是文字的整体形态骨骼都动上,使人感觉到每一个笔划好像都在那里产生着一种有生气的书法风貌。
三、甲骨文的文字结构甲骨文的文字构造,主要体现在字形、构造和构图三个层次。
1. 字形:甲骨文的字形规整、多样。
甲骨文中的字形以小篆字为基础,与甲骨文先民的日常用语根本相合,因而其字形,自然呈现出多样的特点。
刻录的用料有龟骨、牛骨、鹿骨等。
字形多样,也是因地域范围广大,岷峙群体文化豐富且多样。
古文字材料分类之甲骨文
![古文字材料分类之甲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889d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e.png)
古文字材料分类之甲骨文1. 简介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是指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这种文字被发现在中国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的商代和西周的遗址中,被称为十四邑甲骨文。
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甲骨文的研究中,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甲骨文的分类,并对每种类别进行简要说明。
2. 甲骨文的分类2.1. 商代甲骨文商代甲骨文是甲骨文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商朝晚期(公元前14世纪)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
商代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兽骨上,多见于甲骨陶器和刻画器上。
商代甲骨文的内容包括祭祀、祈祷、貌面、天文、地理、商政、军事、经济、医药等各个方面。
其中,祭祀的记载较多,反映了当时商代社会宗教信仰的特点。
2.2. 周代甲骨文周代甲骨文是指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周代甲骨文主要出现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安徽、湖北等地的殷墟遗址中。
与商代甲骨文相比,周代甲骨文的数量更多,内容更加复杂。
周代甲骨文记录了更多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农业、兵法术数、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对研究周代社会的制度、风俗、信仰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线索。
3. 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独特的形式:甲骨文的形状独特,有的像长方形,有的像圆形,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像楔形,每一个字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态。
•笔划结构复杂:甲骨文的每一个字都由多个笔划组成,笔划之间的组合方式错综复杂,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理解每个字的含义。
•字形繁复:甲骨文的字形繁复,常常需要记住每个字的写法才能正确辨认。
•语言表达简洁:甲骨文的表达方式较为简洁,往往以简单的词汇表达复杂的意义。
•独特的记录方式:甲骨文的刻写方式独特,常常使用刻写、刮削、掐花等方式来刻写文字。
4. 甲骨文的研究意义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
![甲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8be566192e45361066f5f4.png)
甲骨文-汉字
TV1201
如琼-玉草
甲骨文的简介 产生背景 内容 发现
甲骨文的简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 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起源:中国商朝晚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 甲骨文主要称“殷墟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 辞”或“龟甲兽骨文” ,是殷商时代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的文字 。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生背景
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 。如: 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 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
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
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 手材料,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 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内容包括甲骨的纳贡及收藏, 或作为日历之用的干支表、祭祀之用 的祀谱,还有些是历史事件的记载。
发现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 骨,甲骨文大约有4500个单字, 解读了三分之一左右。
甲骨文使用了象形、指事 和会意等汉字造字的方法。在 字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假借的造 字方法。形声字占25%左右.
谢谢 大家!
例如:
干支表的记载:
中国古代以干支记日,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配上地支 (子、丑、寅、卯、辰、已、 午、未、申、酉、戌、亥), 始于甲子,终于癸亥,共60 日,称一甲子。
37986
——
非《
卜 辞
甲 骨 文
合
集
干》
支
表
天干
地支
像刑法
太阳的像刑 山的像刑 河流的像刑 雨的像刑 電的像刑
甲骨文简介——精选推荐
![甲骨文简介——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67c7b4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a.png)
中国甲骨文概论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见甲骨档案)。
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甲骨文献被发现以后,人们先后对其进行复制(墨拓、拍摄、描摹)和整理(拼接、缀合、辨伪、鉴定),并汇集和编纂成册,即将其内容转移存储到其他载体上而加以利用。
殷商甲骨卜辞(牛骨)已发掘的甲骨文献,主要是殷墟甲骨,此外还有周原甲骨等。
殷墟甲骨是商代自盘庚迁殷至帝辛(纣)270余年间的遗物,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或其附近。
(见彩图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
1928年秋才由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人员进行科学发掘。
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总共在殷墟发掘了15次,颇有收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又先后进行了十几次发掘。
其中收获最多的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共得有字甲骨(主要是骨)5000余片。
90多年来,累计出土有字甲骨总数为154604片。
其中中国大陆38个城市的98 个单位收藏有95880片, 47位收藏家藏有1731片,台湾省藏有30204片,香港藏有89 片。
甲骨文解说词
![甲骨文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503477a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d.png)
甲骨文解说词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起源于商代,刻刻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各种祭祀、商业、农业活动。
甲骨文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因此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个蕴含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宝库,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也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的解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因为它的字形十分复杂,且存在着许多谐音、转音现象,需要采用多方面的考证手段才能得出正确的解释。
尽管甲骨文曾经被使用了几千年,但由于文化的演变,这种文字渐渐被淘汰和遗忘,而如今只能在一些少数的专家和博物馆馆藏中看到。
了解和研究甲骨文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也是探究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
甲骨文的知识
![甲骨文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22a35f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d.png)
甲骨文的知识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先民的生活痕迹。
我们现代的文字都是从甲骨文一点一滴演化而来。
甲骨文古老而又神秘,让我们一起走进甲骨的世界,品鉴符号文字的生命力,了解更多甲骨文领域知识。
一、了解甲骨文甲骨文是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时契刻的卜辞和少量的记事文字。
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可以说是殷商王朝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字,也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字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二、甲骨文知多少据考古资料统计:已经出土的甲骨大约有15万片之多。
而在这些甲骨中,单字共有4500个左右,但已经得到专家确认的仅有1300个左右。
三、甲骨发掘及出土地点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实际上从1928年就已经开始,并且现在仍在进行。
甲骨出土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小屯北地、小屯西地、南地、侯家庄西北冈、后冈、花园庄东地等地。
四、神秘的甲骨内容1.甲骨文-气象:天气的变化对商王朝的古人非常重要,甲骨卜辞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天气方面的记载,这些甲骨的发掘为研究我国商王朝时期的自然环境条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甲骨文-农业、畜牧业:商王朝的古人非常重视农业、畜牧业的发展。
在甲骨卜辞中经常会发现古人有祈祷粮食丰收的美好宿愿。
而这些甲骨的出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农作物丰收情况以及猪、牛、羊等牲畜的饲养情况。
3.甲骨文-社会制度:通过甲骨文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商王朝赏罚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
4.甲骨文-疾病:甲骨文中留下了很多商王朝古人有关疾病方面的问诊记录,这也为我们研究古时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5.甲骨文-生育:商王朝的古人非常重视妇女生育。
甲骨记录中会发现:那时的人们已经有了男尊女卑的生育观念。
6.甲骨文-狩猎:商王有外出狩猎的习惯,所以甲骨卜辞中会有详细的狩猎记录。
这些甲骨有助于我们了解那时已经出现的动物物种和自然条件的联系,以及古人的社会生活情况。
7.甲骨文-军事:军事也是商王朝古人的重点记录事项。
甲骨文资料图片
![甲骨文资料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078c040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9.png)
甲⾻⽂资料图⽚甲⾻⽂主要指殷墟甲⾻⽂,⼜称为“殷墟⽂字”、“王⼋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上的⽂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屯发现,继承了陶⽂的造字⽅法。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于占⼘记事⽽刻(或写)在龟甲和兽⾻上的⽂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字。
甲⾻⽂于1898年为古董商、⾦⽯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屯村)⼤规模发掘,有⼤量的龟甲兽⾻出⼟,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今已收集⼗⼏万⽚,其中单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雏形.在总共10余万⽚有字甲⾻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已是相当成熟的⽂字系统。
之⼀,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种成熟⽂字。
甲⾻⽂⼜称契⽂、龟甲⽂或龟甲兽⾻⽂。
甲⾻⽂是⼀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部分甲⾻⽂发现于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
这⾥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这些甲⾻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纪录。
商代统治者⾮常迷信,例如⼗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神进⾏哪些祭祀,以⾄于⽣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占⼘,以了解⿁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所⽤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的肩胛⾻。
通常先在准备⽤来占⼘的甲⾻的背⾯挖出或钻出⼀些⼩坑,这种⼩坑甲⾻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的时候就在这些⼩坑上加热是甲⾻表⾯产⽣裂痕。
这种裂痕叫做“兆”。
甲⾻⽂⾥占⼘的“⼘”字,就像兆的样⼦。
从事占⼘的⼈就根据⼘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从殷商的甲⾻⽂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字体系了。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
其中既有⼤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中国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中国古老的文字——甲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0efb5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7.png)
中国古⽼的⽂字——甲⾻⽂甲⾻⽂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字中时代最早,体系也较为完整的⽂字。
甲⾻⽂主要指殷墟甲⾻⽂,故⼜称为“殷墟⽂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上的⽂字。
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屯)被发现,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于占⼘记事⽽刻(或写)在龟甲和兽⾻上的⽂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还延续使⽤了⼀段时期。
古代甲⾻上的刻画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考古的第三⼤发现(另外两个是敦煌⽯窟,周⼝店猿⼈遗址)之⼀,它的发现过程⼗分偶然却⼜富于戏剧⾊彩。
清末光绪⼆⼗五年(1899年)秋,任国⼦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长官)的王懿荣(1845年~1900年)得了疟疾,派⼈到宣武门外菜市⼝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剂中药,王懿荣⽆意中看到其中⼀味叫龙⾻的药品上⾯刻画着⼀些符号。
龙⾻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骼,在这种⼏⼗万年前的⾻头上怎么会刻画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了他的好奇。
对古代⾦⽯⽂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般的刻痕,很像古代⽂字,但其形状⼜⾮籀(⼤篆)⾮篆(⼩篆)。
为了找到更多的龙⾻做深⼊研究,他派⼈赶到达仁堂,以每⽚2两银⼦的⾼价,把药店刻有符号的龙⾻全部买下,后来⼜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进⾏收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
他对这批龙⾻进⾏仔细研究后认为,它们并⾮什么“龙”⾻,⽽是⼏千年前的龟甲和兽⾻。
他从甲⾻上的刻画痕迹逐渐辨识出“⾬”,“⽇”,“⽉”,“⼭”,“⽔”等字,后⼜找出商代⼏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画在兽⾻上的古代⽂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字的甲⾻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学⼠和古董商⼈竞相搜求。
这些甲⾻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记录。
商代统治者⾮常迷信,他们会经常占⼘未来⼗天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农作物是不是会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神进⾏哪些祭祀等,甚⾄于⽣育,疾病,做梦等事情都要进⾏占⼘,以了解⿁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甲骨文简论
![甲骨文简论](https://img.taocdn.com/s3/m/0357a33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0.png)
甲骨文简论
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形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起源于商代晚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甲骨文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的表面,用于卜辞、祭祀和记载等目的。
以下是有关甲骨文的简要介绍:
1.起源和历史背景:
甲骨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甲骨文最初是用来进行卜辞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用于祭祀、纪事和行政记录的书写形式。
2.书写材料:
甲骨文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这些材料被用于卜辞和祭祀活动。
刻写时使用石器或金属器具。
3.书写方式:
甲骨文的书写方式较为简单,结构清晰。
它采用了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字形构造方式,是汉字演化的起点。
4.用途和内容:
甲骨文最初是用于卜辞,通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卜卦预测未来。
后来,它逐渐被用于祭祀和纪事记录,包括祭祀活动、宗庙事务、王室族谱等内容。
5.研究与解读:
甲骨文的解读和研究由来已久,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语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解读需要专业的甲骨学者,对古汉字的演变、古代社会制度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6.保护与保存:
甲骨文的保存主要集中在商代的殷墟遗址,同时也在其他一些地方有所发现。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多方面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甲骨文是中国书写系统的雏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对后来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类别资料整理
![甲骨文类别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eb0e7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2.png)
甲骨文类别资料整理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之一,主要出现在商朝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
甲骨文主要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根据甲骨文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将其分类为以下几种:
1. 预言类甲骨文:主要记录了卜筮的结果,包括吉凶、祭祀等内容。
2. 社稷类甲骨文:主要记录了与社稷有关的事宜,包括祭祀、祈求等。
3. 祭祀类甲骨文:主要记录了祭祀活动的细节,如祭品、祭祀对象等。
4. 财物类甲骨文:主要记录了财物的收支情况,如牛、羊、粟、麻等。
5. 人名类甲骨文:主要记录了人名和官职,如伯、仲、叔、季等。
6. 地名类甲骨文:主要记录了地名和地理位置,如田、野、山、水等。
7. 动物类甲骨文:主要记录了动物的名称和特征,如龟、鳖、虎、熊等。
8. 植物类甲骨文:主要记录了植物的名称和用途,如柞、橐、葛、麻等。
9. 其他类甲骨文:包括一些无法归类的甲骨文,如符号、图案等。
以上是甲骨文的主要分类,但由于甲骨文的数量众多,分类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甲骨文的种类
![甲骨文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9ab83e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d.png)
甲骨文的种类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形态和用途的不同,甲骨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钟鼎文: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是记录礼乐制度和宗教活动的一种文字。
钟鼎文的特点是字形端庄、规整,每个字都有固定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2. 金文:西周时期流行的一种文字,用于记录贵族的祭祀、宴会、战争等活动。
金文字形流畅,线条柔和,表现出一种庄重、雍容的气质。
3. 商朝甲文:商代晚期的甲骨文字,主要用于记录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内容。
商朝甲文字形刚劲有力,线条粗壮,表现出商朝时期的豪迈和粗犷。
4. 周代甲文:西周时期的甲骨文字,主要用于记录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内容。
周代甲文字形优美,线条流畅,表现出周代时期的典雅和庄重。
5. 隶书甲骨文:汉代的一种书法形式,是将甲骨文的形式、结构与隶书的书法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隶书甲骨文字形工整、规范,线条清晰,表现出汉代时期的严谨和规范化。
以上是甲骨文的主要种类,它们记录了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
- 1 -。
中国甲骨文讲解
![中国甲骨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4c551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5.png)
中国甲骨文讲解中国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它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龟甲、兽骨上。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它的出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发现始于1899年,当时中国的学者们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这些文字是以刻划的方式出现在甲骨上,形状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这些文字是商代时期贵族进行卜筮活动时所使用的,记录了当时的天文、地理、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甲骨文的特点是形态古朴、结构复杂、用字繁多。
甲骨文的字形多采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字体系。
甲骨文的字形虽然有些难以辨认,但它却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重要材料。
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商代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甲骨文中还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名字、地名等信息,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甲骨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鉴定和考释两个步骤。
鉴定是指通过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用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其字义和音义。
考释是指通过对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进行解读和研究,还原当时的历史情景。
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字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甲骨文的字形和用词对后来的金文、篆文、隶书等有很大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欣赏和学习甲骨文。
甲骨文的研究也成为了一门学科,许多学者致力于甲骨文的研究工作,以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它的出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鉴定和考释两个步骤,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商代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祭祀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甲骨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字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文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文字理论(甲骨文)
![古文字理论(甲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e3cb4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c.png)
古文字理论(甲骨文)【前言】:梳理古文字的思路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可以是依据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等这样的时间线;二是可以是根据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这样的不同的文字书写系统。
我采取的是后一种。
【知识点目录】:一、甲骨文概述二、甲骨文的发掘与著录三、甲骨的占卜与契刻四、甲骨的分类与分期【知识点梳理】:一、甲骨文概述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汉字字体的演变可以分成古文字和隶楷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起于商代终于秦代。
”甲骨文盛行于商代,但并不代表商代的文字都是甲骨文,因为这一时期也有金文,正如秦代不仅有属于古文字的篆书,也有尚未成熟的早期隶书。
所以当你真的开始系统接触古文字的时候,有些经常听到的说法就要摒弃,比如“甲骨文就是商代的文字”等等。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细致的论述才有助于我们理解古文字的基本概念、内涵。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殷商王室的卜辞,也有一些方国诸侯卜辞和非卜辞。
所以严格来说,甲骨文的内涵大于甲骨卜辞的概念。
大部分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出来的,少部分用毛笔蘸墨或朱砂书写。
这也决定了甲骨文在字体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多为方形、勾廓和细笔。
按照我个人的概括,象形程度越高意味着被当做正体的可能性越大,这其中的两点原因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里已经提及:一是因为古人对待族名的保守态度造成,二可能是因为记名金文具有装饰性。
另外,甲骨文的字形方向大多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向左向右,还是向上向下都表示的是这个字。
二、甲骨文的发掘与著录规模较大的三次甲骨文发掘分别在河南安阳小屯村、陕西周原和安阳花园庄东地H3甲骨坑。
据不完全统计,周原甲骨先后出土了21000余片,其中有字者293片;安东H3挖掘甲骨1583片,有刻辞者689片。
可谓数量巨大。
著录的书籍最具代表性的有《铁云藏龟》、《殷墟书契》、《殷墟书契精华》、《殷墟卜辞》等等。
著录的形式大致有三种:拓本、照片和摹本。
关于甲骨文的知识
![关于甲骨文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8518b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9.png)
关于甲骨文的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大约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
甲骨文最初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得名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的一种文字,它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祭祀、征伐等重要信息。
甲骨文的形状独特,每个字由几个简单的符号组成,形似图画。
这些符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通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词语和句子。
甲骨文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商代社会、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宝贵信息。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代时期的人们如何生活、工作、祭祀等。
甲骨文中记载了大量的祭祀和卜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对于神灵、灾祸、吉凶等方面的信仰和追求。
甲骨文的研究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因为甲骨文的文字形状复杂,意义多样,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解读才能理解。
研究者通过对甲骨文的形状、结构、组合等进行分析和研究,逐渐揭示了甲骨文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
他们通过比较不同的甲骨文,找出了一些常用的字形和字义,为甲骨文的解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甲骨文的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甲骨文中的“卜辞”。
卜辞是古代人们在甲骨上刻写的预言和祈福的文字。
通过对卜辞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和期望。
甲骨文中的卜辞包含了丰富的祭祀和宗教信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宗教观念和生活方式。
甲骨文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还对于推动世界文字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使得人们对于文字的起源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研究其他文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在今天,虽然甲骨文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仍然被人们所熟知和尊重。
甲骨文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和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甲骨文的介绍
![甲骨文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103640852ea551810a68726.png)
《甲骨文的介绍》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沿岸一带。
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l世纪),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主要文字资料。
它们基本上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大部分是为商王朝或商王个人占卜的记录,小部分是为一些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贵族占卜的记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对很多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这种裂痕叫做“兆”。
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我们现在还使用“兆头”、“预兆”这些词。
这种“兆”字的意思跟卜兆的意思是有联系的。
商代后期为商王等统治者管理占卜事务的人员,往往把占卜的事由、卜兆的吉凶以至后来是否应验的情况,刻记在卜甲、卜骨上。
这些文字就是一般所说的甲骨文,也有人根据它们的用途称做甲骨卜辞。
商代人有时也在兽骨上刻记一些跟占卜无关的事情,通常把这类文字也称做甲骨文。
所以严格说,甲骨文的范围要比甲骨卜辞广。
甲骨文一般是用刀刻出来的,但是也有少量是用毛笔写的。
50年代之前,只有殷墟出甲骨文,所以一般就把殷墟甲骨文称做甲骨文。
50年代在郑州商代遗址里发现过极少量的甲骨文,时代可能早于殷墟甲骨文。
50年代以来,还陆续在一些地方发现了西周时代的甲骨文。
不过从数量对比上看,殷墟之外所出的甲骨文是微不足道的,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甲骨文的主体仍然是殷墟甲骨文。
有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认为殷墟甲骨文代表最古的汉字。
很多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
因为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以后,尤其是在50年代以后,在不少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某些被认为属于夏代的遗址里,都发现了刻划或描绘在陶器等物品上的符号,不少学者认为这些符号就是原始的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提出研究甲骨文的方法。
王国维(1878-1927)浙江海宁人。 (a ) 考释文字; (b )提出“二重证据法”; (c) 利用甲骨探讨商周历史和典章制度; (d )先公先王考以证古书的可靠; (e) 启迪甲骨缀合; (f)开创断代研究方向。
董作宾(1895-1963)河南南阳人。 (a)殷墟的挖掘; (b)甲骨断代; (c)甲骨分派研究; (d )殷代历法的研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殷墟妇好墓的挖 掘,李学勤先生提出了分期的两系说,并将 字体的分类与断代分开来,这一新说得到学 界的认同,目前的成果,多基于这一新说得 出,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最近的成果可 见彭裕商先生、黄天树先生的著作。
四、内容分类
在商人生活中,占卜无处不在,凡事必须 通过占卜来决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在多达十多万 片的卜辞中,内容的分类各家不尽相同,主 要的类别有祭祀、征伐、年岁、天象、旬夕 、田猎和其他等七类。
4、天象
卜辞中反映天文气象资料较多,有日食、 月食,风雨雷电以及朝夕星辰等。《合集》 12494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四方风名。《合集 》11485中的关于月食的记载。
5、田猎
田猎在商朝社会生活中是农业和畜牧经济的 一种补充,当时许多未开发的土地,河流纵 横,沼泽湖泊遍布,森林茂盛,有各种野兽 、飞禽和鱼类。陈炜湛先生有专书研究田猎 问题 。
2、《甲骨文合集补编》,彭邦炯、谢济、 马季凡编,语文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著 录13450片,是《合集》之后一部重要著作 。
3、《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编,200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 版,著录甲骨561片。
4、《小屯南地甲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编,1983年出,朱歧祥先生在《甲骨四堂论 文选集》中所述最为详细:
罗振玉(1886-1940)浙江上虞人。
(a)甲骨文的搜集和流传(殷虚书契前编1913; 殷契菁华1914;铁云藏龟之余1915;殷虚书 契后编1916);
(b)对甲骨出土地望和年代的确定;
(c)运用甲骨文考释殷帝王名号,并纠正古书的 讹误;
字典类:
1、孙海波《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 版,收字4672个,正编1723字,见于《说文 》941字。合文370个,附录2949字。
2、《甲骨文字典》徐中舒先生主编,四川 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收字2852个。
3、姚孝遂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 ,1995年版。
其他还有相关的索引类具书《殷墟甲骨刻辞 类纂》(姚孝遂,中华书局,1989)《新编 甲骨文字形总表》(曹锦炎、沈建华,香港 中文大学,2001)等可供参考。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1日上午7时49分 20.10.2120.10.21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21日星期 三上午7时49分 17秒07:49:1720.10.21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7时 49分20.10.2107:49Oc tober 21, 2020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7时 49分20.10.2107:49Oc tober 21,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21日星期 三7时49分17秒 07:49:1721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7时49分17秒 上午7时49分07:49:1720.10.21
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6年中国社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 掘甲骨四千余片。(《小屯南地甲骨》) 1991年,在殷墟花园庄出土甲骨1583片,其 中有字甲骨689片(《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代 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年 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丰 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字 甲骨约三百片。
1905年,孙诒让《契文举例》,第一部研究著 作。
1910年,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序言 中指出甲骨为殷王室遗物。
2、甲骨文的发掘
1899年至1928年30年间,私人发掘期间,没 有明确的记载,重要的有9次,出土甲骨多 经转售,大多流散出国门。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考古组有计划地迸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 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
展望: 1、文字考释 2、分期断代的深入 3、甲骨刻辞的排谱 4、关于商代文明的进一步探究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2120.10.21Wednes day, October 21,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7:49:1707:49:1707:4910/21/2020 7:49:17 AM
5、《怀特氏收藏甲骨文集》加拿大华裔学 者许进雄编辑,1979年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 皇家博物馆影印出版,录甲骨1915片。
6、《英国所藏甲骨集》李学勤、齐文心、 艾兰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收入英国现 藏全部甲骨资料,著录2647片。
7、《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松丸道雄编 ,1983年东京大学出版会出 版,著录1315片。
二、占卜程序和刻辞文例 占卜程序: 1、整治
2、钻凿
3、施灼 4、刻辞
刻辞文例: 甲骨刻辞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1、前(叙)辞—— 记叙占卜的时间和卜人
的名字(有时也会有地点)
2、命(贞)辞——占卜人贞问的事情 3、占辞——卜兆所示对所问事情的成败和
吉凶
4、验辞——占卜之后记录应验的结果。
2、征伐
卜辞中的战争记录非常多,尤其是商王武丁 时期,对外战争频繁,主要的敌人有工方、 土方、羌方。商王末年帝乙、帝辛先后集兵 力征伐淮河流域的人(夷)方,史书记载, 帝辛征服人方以后就亡国了。
3、年岁
商朝时期农业生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 地位,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因此商王 常向河、岳、土(社)以及商族的先公先王 举行祭祀,卜问受年与否。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21日星期 三7时49分17秒 07:49:1721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7时49分17秒 上午7时49分07:49:1720.10.21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2120.10.2107:4907:49:1707:49:17Oc t-20
一、发现、发掘与著录
1、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山东潍县姓 范的古董商将有字甲骨运到京津贩卖,引 起金石学家王懿荣、孟定生、王襄等人的 注意。王懿荣(字廉王,谥文敏公,1899 年在京任翰林院祭酒)率先收购,一年间 得1400余片,并作了初步的研究鉴别。
1902年,刘鹗《铁云藏龟》,第一本著录 书。
郭沫若(1891-1978)四川乐山人。 (a )结合古文字和古代史,对古代社会作全面
系统的研究;
(b )擅用排比方法研究甲骨文; (c)考证先王名称; (d ) 藉甲骨探讨上古神话; (e)以干支计算地望; (f)主编《甲骨文合集》
其后的胡厚宣先生、唐兰先生、于省吾先 生等的研究工作,各有侧重,均做出了很大 贡献。当今学者,首推裘锡圭先生,裘先生 于甲骨文研究用功颇深,硕果累累,只要略 加翻检他的《古文字论集》,就可一目了然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120.10.2107:49:1707:49:17October 21,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1日上午7时49分 20.10.2120.10.21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21日星期 三上午7时49分 17秒07:49:1720.10.21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7时49分 17秒 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212020年10月 21日星 期三7时49分17秒20.10.21
谢谢大家!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2120.10.21Wednes day, October 21,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7:49:1707:49:1707:4910/21/2020 7:49:17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2107:49:1707:49Oc t-2021- 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7:49:1707:49:1707:49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古文字材料分类简述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 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 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 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学
甲骨学,是以甲骨文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 ,是甲骨文自身固有规律系统的科学反映。 正是由于甲骨学不断发展,这些断烂朝报中 所蕴藏的古代社会奥秘才被学者们一一窥破 。从广义上说,甲骨学所研究的是甲骨文, 但并不限于甲骨文字,凡是和卜用甲骨以及 卜辞所涉及的一些有关事项,都在研究范围 之列。我们采用狭义的概念,主要是以研究 文字为主。
6、旬夕 见11485,卜问内容一般为“旬”或“旬亡祸”。 7、其他 生育、疾病、梦幻等都是占卜的内容。
五、甲骨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甲骨学早期的研究学者中,成就最突出 的是“甲骨四堂”。即罗振玉(雪堂 )、王国维( 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罗振 玉最先考证出甲骨出土地点,于文字考释成 绩斐然;王国维长于“以字证史”,并最早进 行甲骨缀合;董作宾对殷墟挖掘居功至伟, 对甲骨断代多有创见;郭沫若长于综合研究 ,并将唯物主义引入中国古史研究。诚如唐 兰先生所说:“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 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以时代,鼎堂发其辞 例,固已极一时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