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变化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变化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变化
1.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课
程改革的重点,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

2.强调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只
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3.重视史料实证: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
人文社会学科。

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

4.加强历史理解: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
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

5.培养历史解释能力: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
阐释和评判,历史评判是建立在对史事的掌握、理解、解释的基础上的。

6.树立历史价值观:历史研究所追寻的是求真、求通、立德。

“求
真”是指对历史的探究是以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为目的;“求通”是指“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立德”是指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价值取向,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共同追求。

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意蕴

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意蕴

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意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历史命题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展示出了历史学科内在的深刻意蕴。

本文将分析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并探讨其蕴含的意义。

一、强调跨学科的整合与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强调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无法孤立于其他学科,故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了命题的重点之一。

例如,历史与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等学科的互动,将成为新的命题形式。

学生需要理解历史事件的多维度,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不仅提升了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也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此外,在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中,对知识的要求愈发百科全书式。

以往,历史考试多注重学生对于重要事件、人物的记忆,而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更注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动因以及影响,同时还需要考察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理解。

这种变化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同时也提升了历史学科的深度与广度。

二、注重知识的联系与历史的价值评估在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中,知识的联系成为重点考察内容。

命题人对学生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于知识的记忆,而是更注重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扩展知识的边缘,掌握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

同时,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中还注重历史的价值评估。

命题人鼓励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并借助历史的镜子更好地认识当下社会与自身。

学生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积极思考现实问题,以史为鉴、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共通点和差异,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强化历史的综合应用与学科意蕴的传递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强化了历史的综合应用。

命题人希望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运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

历史的综合应用不仅涉及学科学习,还包括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素养。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
史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教育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内容上,不再局
限于传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将历史教育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国际交往等方面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的多个方面,拓展视野,增强历史认识的宽度和深度。

其次,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在教学方法上,不再
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为主,而是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其具备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未来的责任感。

再次,新课程标准注重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内容上,不再只停
留在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解释,而是将历史教育与当代社会现实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使历史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生活价值。

最后,新课程标准注重历史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
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历史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使历史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
挑战,但也为历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

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1.1 更新教材内容高中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依据,因此,更新教材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紧跟时代步伐,将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和历史事件纳入教材体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历史发展的最新动态。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引入更多的历史案例和史料,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1.2 拓展课程资源除了教材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权威的历史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等,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接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2.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2 强化实践性教学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中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历史剧表演、历史知识竞赛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3.1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近几年,中国教育系统一直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历史课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于2017年首次发布,2020年进行了修订,引入了许多新变化。

一、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新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将其作为课程重点之一。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版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审美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增加历史学科的多样化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在内容安排上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的多样性。

传统的历史课程大多集中于政治史和国际史方面的教学,而新版课程将增加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通过多样性的历史学科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新版课程加强了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记忆,而新版课程更注重历史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如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历史调查、历史考古等,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研究方面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四、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

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只强调一种价值观和历史观,而新版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新版历史课程标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偏重外国历史和外国文化的教育,而新版课程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

新课改作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的繁杂、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等。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问题一:教学内容繁杂在新课改下,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被大幅度扩充,不仅要学习传统的历史知识,还要学习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繁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策一:优化教学大纲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大纲,将重点教学内容明确化,将一些次要内容进行适当减少。

同时,可以将一些历史研究方法等辅助性知识放在课后学习或选修课中进行教学,以减轻学生课堂负担。

对策二: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可以采用错峰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缺乏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策一: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的真实场景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对策二:引入讨论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引入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历史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过程中。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问题三:学生学习兴趣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对历史知识缺乏兴趣和热情,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对策一:开设趣味化的历史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开设一些趣味化的历史课程,如历史故事讲解、历史文化体验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程的有利 因素 , 大胆开展新课标下高 中历史教学 实践 的
研究 。

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多种智能 , 以及提 高学 生综合能力 的教学 资源一~基 础知识 、 课文 中的 图表 、 多媒体 教学
平 台及与基础知识点相关联 的课外知识 等 , 针对个体学
生不 同的特点 , 目的、 有 分层次地发展 多种智力 。 既要发
学取得巨大成效 的根本所在 。 成功的教师除 了教育家这个专业追求之外 , 还应 当 是一个文化综合大家 : 当思想家 , 给灵魂一个高度 ; 当心 理学 家 , 予人生一丝 温度 ; 当哲学家 , 赋生命一 种宽度 ;
础上直接在课 本上做 线或圈的简记 ; 在相应 的文段 旁标
注 问题 ; 以一定 的序号 体现答题 的逻辑 ; 以关 键词 的形 式补记典型实例 ;在 草稿上速记教师关 系 , 营造一 个有助 于充分发挥学 生潜能
某一薄弱方面 ) : 。如 让逻辑一数学智能较 明显 的学生归 纳课 文中的基础 知识 , 构建 知识结 构 网络 , 引导他们 并 从不 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历史知识 间的内在联 系 ; 让有语
言天赋 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 问题的看法 ; 让空 间智能 因素发展较好 的学生提取 图表信 息 ; 有人际智 让 能 因素倾 向 的学 生组织课 内学 习延 伸到课外 的一些 活 动; 让音 乐智能较 高 的学生 唱歌 、 演奏乐 曲或解 释曲 中
中 教 参 论窗 学 学 考新 视
浅 谈 高 中 历 史 新 课 程 改 革
广 西桂 林荔 浦 中学( 4 6 0 陆 建韬 560 )
高 中历 史实施新 课程改革 有利于 激发学生 学 习的 主动性 、 能动性 和创 造性 ; 利于培 养学生通 过基础知 有 识 、 本技能 的学 习 , 基 形成 自主构建 知识结构 网络 和提 高 自我教育能力 ; 利于通 过教学 活动实践 , 进学 生 有 促 素质全面提高。在教学实践 中, 我们 学习、 理解和贯彻新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近年来,高中历史课程不断调整和改革,加入了新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新的历史课标标准的出台,为历史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指导。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新课标进行解读,从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容安排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内容既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关注国际现实和未来,强调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内容安排上,新课标提供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目标和教材要求。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培养对自身国家和文化的认同感。

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在近代时期的遭遇和发展,认识到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并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3. 世界史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课程也要涉及到世界史的内容。

通过学习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1. 问题导入历史教学应该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有关历史事件、人物或者社会现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轶事,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故事不仅传递历史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 文献分析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评价体系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的评价应该全面、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1.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历史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

最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完善,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全面的历史学习资源,也为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的高中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方面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内涵,形成对历史的客观、理性的认识。

同时,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有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力,能够通过历史文化的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形成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其次,在内容体系方面,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和主线脉络。

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和了解,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意义。

同时,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能够通过历史文化的学习,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历史文化的传统和现代,形成对历史文化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注重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手法的创新和多样性。

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参与性,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形成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同时,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创新和优化,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历史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如何面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浪潮

如何面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浪潮

镱浪一 潮
一 , 这一 哗 论 鲂丰 ~ 并 方, ¨ 强 ¨ 教 珊
新 课 程 强 调 过 程 评 价 , 目 的就 在 于 及 时 发 现 学 生 的 优 点 .
激 励 和 引 导 学 生健 康 发 展 。 过程演 、主 题 辩 论 、 学 生 问 答 、 提纲 展 示 、课 堂 演 讲 、社 团 活
/ ,、 / 一 一 , ‘/、 决 问 题 ;而 新 课 程 更 多 次 的 知 识 、能 力 目标 和 重 点 难 点 ,要 有 所 取 舍 ,未 必 面 面 俱 ,v 、 , 、 、 … 。 地 强 调 宏 观性 、思 辨 性 和 开 放 性 , 只要 表 达 合 理 、逻 辑 性 强 , 就是 成 功 的 。 在 “ 过程 与方 法 ” 层 面 上 ,新 课 程 增 加 了 “ 会 同 他 人 , 学 尤其 是 具 有 不 同 见 解 的人 合 作 学 习 和交 流 ” ;而 旧 课 程 所 要 求 的答 案 往 往 带 有惟 一 性 、排 他 性 ,这 不利 于 学 生 个 性 的发 展 。 二 、 充分 利 用 多媒 体 手 段 进 行 高 中历 史 课 堂 教 学 择 性 ,关 注 学 生 的 个性 发 展 和终 身发 展 。历 史 是 一 门时 间跨 度
自主学 习创 造 必 要 的 前 提 ,以 充分 发 挥 学 生 的主 体 性 、积 极 性
与参 与性 。近 段 时 间 兴 起 了 发 现法 、探 究 式 学 习法 、分 组 式 教 营 造 一 种生 动 活 泼 的 课 堂 气 氛 ,引 发 学 生探 求 知识 的 欲望 ,有
新 课 程 改 革 明 确提 出高 中历 史 课 堂 教 学 要 体 现 多 样 性 和 选 学 法 等教 学 方 法 。教 师 如 能 正 确 地 运用 这些 教学 方 法 ,确 实 能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引言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将全面实施。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这一新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改革。

本文将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针对这一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生应该能够正确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特点,避免片面的观点和偏见。

2.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历史应用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能够通过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学生历史研究能力: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历史研究,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教学内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事记:学生应该掌握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历史人物:学生应该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

3.文化与艺术: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

4.传统与现代:学生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够对比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

5.地理与历史: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了解地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和事件,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索。

2.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历史研究和讨论,通过合作来培养自己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前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历史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

本解读将对《新课标》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

一、核心理念《新课标》强调历史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历史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设定了以下高中历史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价值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课程结构《新课标》将高中历史课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中国古代史2. 中国近现代史3. 世界古代史4. 世界近现代史5. 历史专题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内容要求和教学建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4.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5.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6. 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评价建议《新课标》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方式。

具体建议如下:1.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高中历史教育成果也尤为丰富。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课程目标等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教育部出台了第一份独立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使高中历史课程设计出一定的层次性、时代性、开始重视研究性学习,并且编写出版了面向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材和教辅。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2.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注重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5.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改进。

改革传统单一的历史学业评价方法,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①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历史教育的课程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有以前单一的对知识的掌握,现在还着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将进行改革。

本文件详细介绍了2024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观念、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等方面。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2. 近现代史: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3. 当代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当代史等。

4. 专题史:包括思想文化史、经济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科技创新史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研究、讨论式研究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4.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保障1. 教材编写: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具有时代特色、科学性、可读性强的历史教材。

2. 教师培训: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

3. 教学设备:加大投入,完善历史教学设施,为课程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4. 政策支持: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给予足够的支持,确保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结语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认真贯彻执行本课程标准,为提高我国高中历史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方案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方案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方案引言: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高中历史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内容过于繁杂、缺乏深度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想和人文情怀。

1. 调整课程内容和比例当前,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琐碎且纷繁,学生难以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因此,我们应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突出重点,增加深度,减少不重要的细节。

同时,要增加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着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 强化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对于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研究中,通过阅读原始文献、参观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

3.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故事,还需要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性的认识。

通过案例研究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元视角的历史教学历史课程应该从多元视角来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不同观点的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解读方式,培养他们的宽容和包容能力。

同时,还可以在课程中引入国际视野,展示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

5. 历史与艺术的融合历史和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因此,我们可以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融入一些艺术元素,比如展览、戏剧表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历史中的情感和价值。

6. 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应该创新历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虚拟实境等,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历史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历史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特制定2024年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让学生通过研究历史,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规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样文化、关注人类命运的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阶段。

重点关注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以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阶段。

重点关注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转折点。

3.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

重点关注各文明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科技成就、对外交流等方面。

4.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阶段。

重点关注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转折点。

5. 当代世界包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多极化、科技创新、国际恐怖主义、环境保护等方面。

重点关注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国际形势、各国政策等。

三、教学建议1. 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历史实物等,丰富教学形式。

3. 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 注重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与现实。

四、评价与反馈1.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阶段测试、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2. 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思考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及教学思考
课程目标: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
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 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 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 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6个专题 政治体制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法律与教化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货币与税收
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选择性必修课程(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6个专题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劳动工具与劳作方式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历史学科的特色
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 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 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 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对历史进行认识需要有科 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
唯物史观



历 史
5.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概念界定: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 感和使命感。 意义阐释: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 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程目标: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 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 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了解世界历 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 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确立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㈠中国历史课程的历史变革呈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㈠中国历史课程的历史变革呈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百年来,中国历史课程的历史变革呈现出何种变化趋势?有无规律性?1. 百年来,中国历史课程的历史变革是:⑴北京政府时期的历史课程:中学本国史课程和外国史课程各占一半,民初中学历史课程基于“普通教育”和“健全国民”的宗旨,课程目标与教学重点是学生对民主共和政体的认识和进化论思想,但课程沿袭了清末的体系,缺乏根本性变革。

⑵1922年,北洋政府推行“壬戌学制”。

仅就中学而论,与之前相比,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两级;第二,课程采用选科制(包括必修和选修)和学分制。

高中普通科文理分科,文化史是必修科目,高中文化史一般采取中外文化史合编的方法,但文化史课程内容过多,在一年内用有限的学时讲授,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

高中历史课程采取专门史的形式,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这是独树一帜。

高中历史课程重视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强调历史学习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⑶国民政府时期的历史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向清末民初课程设置的回归,即仍然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外通史,课程设计由民初的直线式变为循环式;高中历史课程体现出弹性特点;高中中外历史课程目标累计有10条,显然属于较高级的“分析”、“应用”层次。

1940年的“标准”带有一定的战时色彩,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较以往大为压缩,课时规定的最少,要求程度不高。

总之,课程知识体系与时俱进,但课程标准过于追求理想化,脱离当时的教学实际。

⑷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20世纪50年代初期,受苏联影响,中学历史课程设置有几个变化,一是先教世界史,后教中国史;二是历史课程改为直线式编排,初中讲授中外古代史,高中讲授中外近代史;三是世界史内容照搬苏联的体系。

1956年,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完整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重新恢复了螺旋式设计,在内容上开始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色,课时也比较充足,为新中国历史课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分量过重、内容偏深等问题。

1958—1976,历史课程遭到严重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天津市津南区天华实验中学崔英关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我有以下几点看法:1、历史课程将在高中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更加迅速,科技成果会大量涌现,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更大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将会有巨大的改善。

与此同时,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也会有很大改变。

随着科学知识的大量涌现和更新,学校课程必然会进行调整,科学类课程在新世纪的学校中会占据重要位置和较多课时,以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当然,学校教育也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更加重视人文学科知识,这其中就包括历史课程。

因为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时候会更需要加强人际交流和人文关怀。

这是由于科技成果使人们日常生活的自动化、程序化程度大大提高,过去需要人做的事情现在都由机器去做了,结果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见面机会不断减少,人们在工作中和工作之余都会显得孤独。

因而,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人们会要求学校、社会更加关注人际交往,提高人文意识,加大人文关怀教育,以增进、密切人与人的关系。

在这种人文教育中,历史课程会发挥并承担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任务。

所以,在21世纪的高中教育中,历史课程会因其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而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生存和奋斗经历的记录,它充满了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人们创造财富的历史过程本身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学习这种历史智慧可以使学生明白人类所具有的巨大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体验历史智慧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高中历史课程就是专门以现代科学方法展示、介绍人类历史智慧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它可以促进高中学生认识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激发和铸造出新的人文精神来推动社会前进,可以增强高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高中历史课程还可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当今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激发高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这些教育作用都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所以,21世纪的历史课程必将在高中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2、历史课程将更加重视教育功能国家在学校教育中设置历史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逐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形成正确的开放的国际意识。

2l世纪的历史课程将会更加重视课程的教育功能,尤其在课程目标上应加强对培养对象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的教育,使新世纪的高中学生具有较高素质和思想修养,以便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例如英国1999年的历史课程标准就提出“高中学生应着重理解20世纪的历史对他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有什么影响,应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以帮助他们理解现代世界,但它并不是一门政治时事课”。

“通过历史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发展,主要帮助学生欣赏过去社会的成就;道德发展,主要帮助学生探究对历史的不同的诠释是如何反映不同的观点和价值的;社会观念的发展,主要帮助学生确认不同的社会是如何在过去被组织起来的,并重视不同的政治结构;文化观念的发展,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在文化和超时代文化之间的不同点和相似点等。

通过历史促进公民意识的发展,发展学生关于历史上政治方面的知识和理解,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来探讨英国以及世界上各种社会的本质和不同点等。

”课程标准在“历史的重要性”的阐释中认为“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影响到他们的个人抉择、态度和价值观”。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的历史课程目标十分注重课程的教育功能,即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

再如美国的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历史思考”和“历史了解”两大类,并重视这两者的整合,在整合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叙述、比较、评价、分析、论证五大技能。

美国历史课程标准在“历史对公民教养重要性”的叙述中认为“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前提”,要通过历史培养学生的参政意识。

同时,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优秀公民”,要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历史学习对广大公众的教育有直接的好处,对每个公民个人的修养也有独到的作用……我们每人都是古老链条上的一环,人类历史上的善与恶都影响我们,而我们的现状也将在未来会影响我们的后代……”课程标准还提出要指导学生树立多元民族意识,树立国际意识。

并强调“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对世界史和创造了不同于美国的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其他许多文明国度进行全面了解……尤为重要的是,对世界多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涵养和文明的精神,日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和日益彼此依存的世界要求我们具备这种品质。

”并指出“历史课程应有利于合理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于美国情感的培养。

”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考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民主制度的忠诚,增强爱国意识,使学生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出发认识美国与全球的关系,并给社会学科的其他课程提供一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历史背景。

这些例子虽然是英、美国家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反映,但对我国21世纪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历史课程将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课程人文色彩程度的重要标志。

对我国基础教育而言,这些衡量标志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世界各国近年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就是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却长期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现今,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已在刻意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更多地关注和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重视课程人文色彩的具体表现。

我国21世纪的高中历史课程追求人文关怀的目标是:“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

”这就要求新高中历史课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要求课程内容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其具体表现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由方便教师教授变为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实施由关注教师准确传递信息变为关注学生高效获得信息,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变为师生共同活动,各类知识由单向传递变为多元交流,学生由被动接受救科书中现成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绪论”变为学生自主探索,来经历“历史过程”,体验“历史结论”,使学习活动由单一、被动变为多元、主动,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动脑、动手,手脑并用等具体行为获得科学、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大力倡导和推行参与式、探索性、发现性自主学习就是历史新课程实施中最大、最有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虽然它们不是历史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但它们是21世纪高中历史课程主导的学习方式。

因为它们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要,可以使学生的历史学习相对轻松。

这是彻底变革传统历史学习方式的一项有效措施,是进一步提高历史课程在学生心目中重要地位的基本保证。

’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21世纪历史课程关注的中心,也只有真正关注和解决好这些方面,学生才会喜欢历史课程、爱学历史课程,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才能落实,高中历史教育也才有实际意义。

在2l世纪的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有更多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学生拥有自己动手收集资料、自己构建“历史过程”、探求“历史结论”的能力。

平等对话、真诚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需求将倍加被重视……总之,学生会在充满平和、关爱、自信和好奇的人文环境中学习有无穷魅力的历史知识。

4、历史课程的内容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从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看,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传统的以百科全书为范式的价值取向时代已经结束,不仅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也都逐渐由“囊括式”向“精选式”转变,因为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中所需要的学习能力。

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需求。

为此,21世纪的高中历史课程一定会大量增加社会史、文化史、科技史等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

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结合,必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价值的正确认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目前,世界各国都重视为中学生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组织、选择课程内容,以求从文化的视角增进学生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尊重、理解和包容,使课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例如美国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就有明显的文明史框架倾向,并指出“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对世界和创造了不同于美国的众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通过一部选材均衡的、范围广泛的世界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世界的多种文化以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共同问题。

”可见他们把世界史和美国史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英国历史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世界史教育,强调“学校历史课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现代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与其他文化。

”这表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历史课程在构建文明史内容的同时,强调在新世纪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以便学生将来适应、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借鉴和启发。

过去,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过于关注政治史,长期徘徊在阶级斗争的范畴,无论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无论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离不开王朝更迭、革命与斗争的框架体系,造成课程内容不适合学生需要,很难引起学习兴趣。

虽然现在的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已有很大改变,但距构建可以真正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文明史体系还有较大距离,还需我们继续努力。

我国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还有着比较明显和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这既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决定的,更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为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可以用加大现代史内容分量的做法,即多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多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等学生较为熟悉、也较感兴趣的内容未使课程内番贴近孽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同时,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贴近学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