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学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5山川田园诗四首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这道理好懂。
但是目前,人们都想十个指头按跳蚤。
当上小官又想当大官,一边读学位,一边又考着职称,舍不得名望,又放不下金钱,丢不下妻子,又不隔离情人;看着人家下海成功,也要去试,听闻人家炒股发达,也要去买。
欲念太多,必心气烦躁,都恨不得一夜暴富,一伸手,就按住十个跳蚤。
十个指头都用上,跳蚤却跑了。
微感言: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
——《易·乾》赏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当以它为楷模,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暂停。
先人察看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常常有自己的领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行:运行,运行。
健:强健有力。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赏读:他人送我个桃子,我报恩他个李子。
对方给我多大利处,我也应当以相应的利处回报他。
人与人之间要礼尚来往。
投:扔掷,在这里是赠予的意思。
报:回报,回赠。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赏读:羊跑了再修理羊圈,还不算晚。
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实时挽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汲取教训,不采纳挽救举措。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赏读:平易、和善、严肃、节约、谦虚。
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听获取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取的。
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行和态度。
一、作者视窗《宿建德江》孟浩然(689-740),今湖北襄樊人。
一世大多数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牟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遨游。
暮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作品有《孟浩然集》,存诗两百余首。
《终南望余雪》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
后宦途失落,移居汝坟。
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
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好。
作品有《全唐诗》编诗一卷。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储光羲(约706-约762),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
山水田园诗教学教案〔精选6篇〕教学过程篇一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根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气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照顾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欣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根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学习《宿建德江》〔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河北衡水中学“山水田园诗”精彩学案
河北衡水中学“山水田园诗”精彩学案【经典诵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赏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而写情。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
五、六句又间写景致。
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人情。
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
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前两句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用以反衬春山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山之幽静。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1.暝:日暮,傍晚。
歇:干枯。
2.随意:任凭。
3.浣:洗。
4.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5.春芳歇:春天的芳花凋谢了。
歇:凋谢。
春芳:春草。
6.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山水田园诗学案
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山水田园诗一、基础知识积累:1﹒山水田园诗概述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主要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2﹒常见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与超然物外的情趣。
6)、自己遗世独立、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7)、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8)、反映农村生活与百姓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3、山水田园诗的特点1)内容: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2)诗境:隽永优美3)风格:恬静淡雅4)语言:清丽洗练(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多用白描手法。
4、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对比。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4)分析重点:景物特征二、预习检测:体悟下面这些诗的景和情1、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意象、意境:情感:2、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意象、意境:情感:3、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意象、意境:情感:4、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六、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①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唐诗三百首中的山水田园诗教案
唐诗三百首中的山水田园诗教案山水田园诗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以描绘大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主题,极富诗意和韵味。
本文将以教案的形式介绍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山水田园诗,从中学习欣赏诗歌的基本技巧,并深入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教案一:欣赏山水田园诗目标:通过欣赏山水田园诗,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步骤:1.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背景和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山水田园诗在这个时期达到巅峰,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类诗作以山水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情感,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2. 选择数首山水田园诗进行欣赏: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具体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体会诗人情感与诗歌意境之间的关联。
3. 分组讨论和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交流对诗歌的感受以及对其中景物描写的理解。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的结果。
4. 创作:要求学生仿写一首山水田园诗,可以选择某种自然景色或者描写农村生活的主题,鼓励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教案二:探究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目标:通过分析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步骤:1. 介绍山水田园诗的常见艺术手法:如写景、写人、写情、对比、象征等。
解释每种手法的特点和用途。
2. 分析具体的山水田园诗:选择几首经典的唐代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等,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中的艺术手法,并分析它们对全诗的意义和效果产生的影响。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分析其中的艺术手法,并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4. 展示和总结:请学生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总结唐代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手法和特点。
教案三: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文化内涵目标:通过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山水田园诗(学案)
《山水田园诗》学案一、概念阐释:山水田园诗——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二、分析概括此类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如①: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注释:( 山翁即山简, 晋人, 曾任征南将军, 镇守襄阳)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
如②: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 草屋七八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前堂。
暧暧暖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③: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如④: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⑤: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归纳此类诗歌画面的共同特征1)视觉角度: 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 宁静3)整体感觉: 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四、归纳此类诗歌常见的写景技巧1) 听觉角度::动静结合。
例如:《绝句二首( 其一) 》(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以动衬静。
例如:《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 学案
古代诗歌题材之山水田园诗学习目标1.掌握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和鉴赏技法。
2.在学习之中体味古典诗歌之美。
情景默写1.(2022·新高考Ⅱ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2.(2018·北京卷)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
《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2017·天津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4.《山居秋暝》中,作者先从听觉入手,进而转向视觉的描写,突出山中寂静空灵的环境的两句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5.《山居秋暝》中,作者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夜月的明朗与山泉的流淌,从而写出山中环境幽美的特点的两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链接高考【2022年新高考全国1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一、回归教材(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四高一古代诗歌教程《山水田园诗》学案
衬托:首句点明游子漂泊之事,暮色苍茫、烟渚迷离,衬托心情之迷惘、忧愁;旷野空阔,天幕低垂,江水清冷,衬托游子之孤独,情怀之凄恻。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体现了湖的浩阔无垠,轻盈荡漾,烟波飘渺。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洞庭湖大气磅礴的气势。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体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比喻:(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从“欲济”“舟楫”“垂钓者”“羡鱼情”等词语可见诗人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向张丞相表白心事,希望求得引荐的心情。
4、夜归鹿门山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种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
化用:“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潜《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
本诗描绘了一幅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动静结合:(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一、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和特点2.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3. 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4. 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手法5. 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欣赏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田园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田园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山水田园诗的定义、特点、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分析:教师分析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欣赏:教师选取几首山水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水田园诗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进行分析和欣赏,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首山水田园诗,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山水田园诗的分析、欣赏和创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山水田园诗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感受山水田园诗的韵律和美感。
2. 邀请一位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内涵和价值。
3. 开展一次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山水田园诗。
八、教学资源:1. 山水田园诗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如相关诗歌网站、文学论坛和在线诗歌鉴赏课程等。
山水诗导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二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山水田园诗简介一、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主要情感。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三、常用意象常用意象如松竹、清风、明月、清泉、青山、菊花、炊烟、桑麻、白云、狗吠、鸡鸣等。
①松竹:代表人的顽强精神和高洁品质;②清风:常喻品性的高洁;③明月:以喻诗人高洁的人格;④清泉(山泉):象征着明净的心灵,清清泉水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可以绘出隐士的高尚情操;⑤菊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象征;⑥炊烟:田园生活的象征,是最古朴生活写照;⑦桑麻:以对“桑麻”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⑧白云:象征一个人纯洁的心灵,表现为高洁渺远、闲淡孤高两个特点;⑨狗吠、鸡鸣:是一种和平富庶社会的象征符号,用农人饲养的家禽借代田园生活,以此来描绘田园的平安宁静。
这既是诗人理想的栖息之地,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浑壮丽,清冷空寂等等。
四、表达技巧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一、导学案之一、《夜归鹿门歌》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 、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之二、《积雨辋川庄作》1、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山水田园诗歌学案(精校WORD版)
山水田园诗歌学案山水田园诗歌学案辛岩诗歌专题复习之山水田园诗歌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悉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征。
2、学会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
3、掌握意境类和情感类试题的解答要求。
二、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三、画面的共同特征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四、表达的情感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
说说下面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体验高考1、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答: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2、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道诗的内容主旨。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复习过程设计利用此处做好笔记【考题回放】〔2003年全国高测试题第17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6 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诗眼分别是“咽〞和“冷〞.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③“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知识梳理】一、关于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由晋代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怀, 由南朝〔宋〕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描写山水之胜抒发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根本上分道而行. 到唐初王绩开始合迄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气盛行于朝野,沈宋〔沈侄期、宋之问〕、吴越诗人〔以“吴中四士〞为代表的〕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经典考题回放明白怎么考了解相关知识明白怎么做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F.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三、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表现手法①描写景物的角度:上下、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②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比喻、夸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卜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四、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自然.ET山水田园诗鉴赏的几个角度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将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气氛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气氛,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 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 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 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外表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 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 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 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见右侧高考实例〕;虚实结合实例2021年安徽高考诗歌题琅哪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哪溪在滁州琅坊山.②槎〔cha〕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到诗词的后半局部去找诗的中央 〔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 看诗词的前半局部,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 对诗歌的中央有什么作用 〔这实际是就是把握意境〕.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央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央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 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 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 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 〔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 ,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大显身手】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答复下列问题.〔 2021,江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①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暗比照〔“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六、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 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 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 借何物显何 志,这是第一步. 的角度对诗中 三、四两句进行 解析.〔4分〕 【参考答案】实 写花随溪水流 出的景象;虚写 山中的春意,以 及溪源之远、溪 流的曲折.虚实 结合,激发了读 者的想象,丰富 了画面的内涵.【第二步】 志〕.【第三步】 什么画面, 景情相融,完成【大显身 手】 练习,提升鉴赏 山水田园诗的 水平.②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③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2021,福建,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①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②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①〜②题. 〔2021,辽宁,11分〕竹轩诗兴张钱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㈤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①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②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①〜②题. 〔2021,辽宁,11分〕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①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②“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下列问题.〔2021山东,14, 8分〕咏山泉左型AlA益脩花藜;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①结合全诗,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②这首诗中“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分〕“山水田园诗〞讲评学案1.①【答案】乘兴而往一一怅惘不遇一一欣赏叹慕【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②【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由于熟悉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③【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黄昏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 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 〔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2.①【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 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 ②【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需要把握诗句根本意思,然后结合诗歌主旨答复. 后两联写诗人联想友人回家后碰到燕子,一洗征尘,每天面对山水,已经摆脱琐事杂务.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诗人希望友人能过这种生活,其实也说明了诗人自己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3.①【答案】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较〔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②【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4.①【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波风尘, 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 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方法点拨】解析此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②【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 〔3〕点出该句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①【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②【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思路点拨】关于第一道题,赏析类的题目,或是个别字词,或是一个句子.如果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要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内容,答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方法,此题答案中的“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即是这方面的表达.2.些什么的写了怎样的特点比方这两句诗写的是山泉, 写出了山泉“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的特点. 3.表达效果,比方“形象地写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等等,此题的答案,省去了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结构,就此题而言,与前两句形成的欲扬先抑的效果,为后两句作铺垫,就是结构方面的妙处.需要说明的是,对“妙处〞赏析,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解题时还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关于第二道题,第一问属于内容概括,扣住原诗中描写山泉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即可;第二问,属于“言志〞方面的内容,需要作一些联想想象,由山泉的特点想到具有山泉一样品格的人,然后再作适当的概括.。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学案(三)一、诗歌自主赏析(一)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1、理解重点字的意思。
卑:乌鸢新绿拟翰海寄修椽身外2、尝试翻译:3、上阕结尾用了哪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这首《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是周邦彦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你认为这首词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怎样的?(二)、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①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②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③饷:送饭食到田头。
④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⑤清斋:谓素食,长斋。
晋支遁《五月长斋》诗:“令月肇清斋,德泽润无疆。
”露葵:经霜的葵菜。
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⑥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
⑦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⑧“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何事:一作“何处”。
1、理解重点字的意思。
漠漠阴阴2、尝试翻译。
高二山水田园学案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编写人:李亚妮吕娜娜审核人:赵静编写时间:2016.4.29【学习目标】1.熟悉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梳理总结其相应的思想感情。
2.通晓山水田园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及解读鉴赏方法。
【课本链接】(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正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这四首诗,了解孟浩然、祖咏、储光羲、孟郊的生平及其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2.体味这四首诗在写景、状物、抒情各个方面的独到之处。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领悟诗的意蕴。
4.在诗歌鉴赏分析中,领略这四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
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
不须①飞盖②护戎装。
注①须:用。
②飞盖:飞车之盖。
诗意解读十里田畴,稻谷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农家的疏篱上,点缀着朵朵鲜活的槿花。
果实累累,有的青,有的黄,显示出璀璨的色泽,勃勃的生机。
从秋之晨那润泽的雾气中感到秋的降临,一抹淡淡的浮云遮住太阳,树林深密处已觉凉爽宜人。
驾车行驰于江村道中,倾心于这自在清新、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不用留恋荣耀的仕途。
名句识记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
考点演示该词寄托了作者的哪些感情?答案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对奔走仕途,而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碌碌生涯的厌倦和对回归到质朴的田园生活中的渴望。
一、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
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恬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有《孟浩然集》,存诗两百余篇。
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
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
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
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
《全唐诗》编诗一卷。
祖咏的诗现存不多,诗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他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又促使他写出了自己甘愿弃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五篇模版)第一篇:山水田园诗教学设计山水田园诗四首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方法。
2、能够准确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2、学会赏析山水田园诗。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山水田园诗。
(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前预习】了解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生平及相关诗作、储光羲生平及诗作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回顾回顾熟悉的山水田园诗,说说山水田园诗给你的印象。
《山居秋暝》王维、《过故人庄》孟浩然(一)什么是山水田园诗。
(二)山水田园的代表诗人。
(三)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
二、新授1、《宿建德江》2、简介孟浩然。
3、写作背景介绍。
4、齐读诗歌,并说说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
5、赏析:你觉得“烟”到底是指什么?“客”指的是谁?作者为何有新的“愁”?最两句中,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6、归纳主旨三、自主学习1、介绍储光羲生平。
2、借助《世纪金榜》自学,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并完成以下习题:开头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志向?中间六句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快乐?你觉得“优游”的具体内涵是什么?3、小结四、课后作业第二篇:山水田园诗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教学难点:主旨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
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教案(4课时)
山水田园诗教案(4课时) 山水田园诗鉴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研究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教学难点:主旨理解教学过程:一、复巩固请诵读以下山水田园诗: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2.摐金伐鼓下榆关,单于猎火照狼山。
3.XXX应啼别离后,征人蓟北空回首。
4.边庭飘飖那可度,寒声一夜传XXX。
5.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二、概念:山水田园诗是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三、常见意象与意境:1.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这些意象表现了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意境特点是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野径、古木、XXX、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XXX、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这些意象表达了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意境特点是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四、表达的思想情感山水田园诗主要表达以下情感:1.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2.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以下是两个例子:XXX《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
XXX《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XXX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借代3、鉴赏方法:把握意象、分析意境、体会情感、鉴赏手法、品味语言二、阅读鉴赏1.《山居秋暝》山居秋暝,实为一幅自然山水图。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苏教版
一生尽游山水景,千言难诉桑麻情——山水田园诗一、学习目标一、掌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及鉴赏技能.二、体会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情感.学习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大体方式。
学习难点:培育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一)山水田园诗简介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述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人、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贵情怀。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酷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力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孤单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常见的思想情感:按照下面的诗歌写出相应的思想情感1.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另外更何求?5.《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学案
一、知识概括: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
内容情感: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具体表达情感如下: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3.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抒发悠然自得的情感。
4.表现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 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6.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见的表现手法: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①动静结合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声、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运用描写技巧:①工笔。
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②白描。
例如《归园田居》陶渊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二、试题训练:
1、(13年江苏卷)醉眠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①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②因厌恶世味而常常掩蔽大门,盛夏时节卧于竹席之上正觉舒适,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③“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2、(12年福建卷)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
答案:〔1〕“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宇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 2 ) 〔示例〕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谊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3、(12年广东卷)余杭四月[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 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
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即生机)。
4、(11年安徽卷)晓至湖①上[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3分)
【参考答案】(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
(安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