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University Science Technology
of
and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课时分配 • 约用6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 放的起步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 面的展开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 的新阶段 •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阅读文献: •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 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 •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 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 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 —2月21日)
and
Technology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3)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 性成就,正确认识这些成就同新中国成立 以来取得的成就的相互关系; • (4)全面理解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和十 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新中 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 探索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
Technology
of
C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教学重点 • (1)深刻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 中国成立以后的伟大历史转折; • (2)充分认识邓小平对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贡献 及其在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中的历史地位;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976-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 1982) )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 1、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这一方针是由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最早提 。 出的。 出的。 2、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出。1978年5月11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出。 年 月 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实 《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南京大学哲学系 胡福明)的文章。 胡福明)的文章。这篇文章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解决企业同国家的关系问题, 解决企业同国家的关系问题,实行多种形式的利润留成和 盈利包干,进而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盈利包干,进而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初步形成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形式 并寸,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格局。 并寸,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格局。 1980年 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 济特区。 济特区。 (四)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主要任务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 1、国民经济的调整 主要任务是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 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集中力量先把农业搞上去。 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集中力量先把农业搞上去。 2、中央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 李先念代表中央在讲话 中分析了经济形势,论述了调整经济的必要性, 中分析了经济形势,论述了调整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课件
Un5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能力培养方面: • 通过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分
析,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立足现实、吸取人类文明一切优秀 成果并将之运用于祖国建设能力。
Un6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 建设的新时期
概要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邓小平:“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坚持共产 党领导,坚持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基本前提”
Un2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教学目的: • 1.基础知识方面: • 2.思想教育方面: • 3.能力培养方面:
Un3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近代史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近代史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D.《南方谈话》2.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

A.互助合作制度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产业化经营制度D.机械化耕作制度3.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4.1980 年 8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这篇讲话是()。

A.《目前的形势和任务》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5.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

A.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社会主义商品经济C.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是在()。

A.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7.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 ) 。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8.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

A.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B.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9.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在()。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1)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大党来说,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

对于我们的改革大业来说,无论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是作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都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创新。

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实践创新,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改革开放中的运用和体现。

因此,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理论创新。

在各方面创新中,理论创新是起带头作用的。

(2)改革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回想我们走过的改革开放历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地提出了“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新版近现代史纲要第十讲 _改革开放与社会建设新时期

新版近现代史纲要第十讲 _改革开放与社会建设新时期
•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 报》(1978年12月22日) •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 •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 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 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 (1997年9月12日) • 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 讲话》(2004年8月22日) •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总结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 30日)
•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作用 • (1)开放的格局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在东南沿海一带创办了 五个经济特区,开放了十四个港口城市,逐步形 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 区—内地”这样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 对外开放格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 (2)开放的特点 • A平等互利 ; • B政治经济分开 ; • C博采众长。 • (3)开放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 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第二,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第三,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 乱反正。 第五,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第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 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 三 ) 意 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 “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在思想上、政 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 义的正确路线。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策。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 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5、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7、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本专题小结: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二) 改革的必然性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巨大推动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与中国现代化局 面的打开 (二)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 推进 (三) 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新成就
这个成就证明:开放符合中国国情;符合
中国现代化规律。
(二) 改革的必然性:
1、中国在落后条件下进步社会主义
的必然结果。
2、中国建国后模仿苏联现代化模式
的必然结果
1)学习苏联模式不能全盘否定 2)学习苏联带来的严重后果——经济
上,单一的公有制;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
本主义;管理体制,高度集中与高度集权; 政治上出现了个人崇拜、党内民主被破坏、 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与现代化相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杜艳华
专题: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 化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的现代是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
2、中国现代化的类型特点——追赶形 的现代化。 这个特点决定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3、中国近30年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
实现;而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
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上,推进民主
化进程。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的
巨大推动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与 中国现代化局面的打开
1、改革开放的前奏 ●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 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是1977年7月召开的( A )。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届四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2、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裁减军队员额170万,已经完成了( B )A、二次大规模裁军,B、三次大规模裁军,C、四次大规模裁军,D、五次大规模裁军,3、1979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B )A、调整、巩固、整顿、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B )A、城市B、农村C、工业D、第三产业5、1983年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后,建立作为基层政权的是( C )A、行政村B、县政府 C乡(镇)政府 D、居委会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 )A、2001年11月12日B、2000年12月11日C、2001年12月11日D、2000年11月12日7、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 )。

A、1978年1月10日B、1979年1月10日C、1978年1月1日D、1979年1月1日8、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4038.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8.2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人民币。

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 B )A、第三位B、第四位C、第五位D、第六位9、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决定同意华国锋同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会议( D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0、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 A )A、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C、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D、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11、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B )A、第十二次B、第十三次C、第十四次D、第十五次12、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 B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C、和谐社会设想D、“两个务必”1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 A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观C、和谐社会设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是1977年7月召开的( A )。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届四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2、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裁减军队员额170万,已经完成了( B )A、二次大规模裁军,B、三次大规模裁军,C、四次大规模裁军,D、五次大规模裁军,3、1979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B )A、调整、巩固、整顿、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B )A、城市B、农村C、工业D、第三产业5、1983年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后,建立作为基层政权的是( C )A、行政村B、县政府 C乡(镇)政府 D、居委会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 )A、2001年11月12日B、2000年12月11日C、2001年12月11日D、2000年11月12日7、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 )。

A、1978年1月10日B、1979年1月10日C、1978年1月1日D、1979年1月1日8、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4038.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8.2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人民币。

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 B )A、第三位B、第四位C、第五位D、第六位9、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决定同意华国锋同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会议( D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0、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 A )A、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C、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D、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11、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B )A、第十二次B、第十三次C、第十四次D、第十五次12、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 B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C、和谐社会设想D、“两个务必”1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 A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观C、和谐社会设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知识点: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以后,纠正了文革的错误,是中国从为难中走出来。

1977年召开的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复出。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延安整风之后又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发证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2月3日,邓小平作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倾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是检验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以阶级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以及纠正某些领导的是非问题。

二、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一)平反冤假错案平反刘少奇冤案以及全国其他冤案(二)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邓小平由于极少数人利用拨乱反正的幌子来否定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毛泽东思想。

(三)郑重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毛泽东的灵魂和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改革开放的起步(一)国民经济的调整针对1977至1978这两年中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个方针的提出使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文档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PPT文档资料

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全面对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 ●十五大会议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十六大提出要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 2019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 中全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 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实现;而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
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上,推进民主
化进程。
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的
巨大推动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与 中国现代化局面的打开
1、改革开放的前奏 ●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 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个成就证明:开放符合中国国情;符合
中国现代化规律。
(二) 改革的必然性:
1、中国在落后条件下进步社会主义
的必然结果。
2、中国建国后模仿苏联现代化模式
的必然结果
1)学习苏联模式不能全盘否定 2)学习苏联带来的严重后果——经济
上,单一的公有制;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
本主义;管理体制,高度集中与高度集权; 政治上出现了个人崇拜、党内民主被破坏、 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与现代化相悖。
● 在对外关系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 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 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 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 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 查和解决历史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 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 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第四节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共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调整了经济发展的战略 目标,把原来确定的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事实 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改为实现小康。由此形成 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温饱——小康——现 代化。小康是中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一个阶 段,即从温饱到现代化之间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年翻两番,2020 年人均达到3000美元左右。到那时,中国仍然是 发展中国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当时中共中央 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维护 和坚持“左”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致使党 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全国范围 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 的僵化局面被冲破。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大实践。实行对外开放是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 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 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近现代史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近现代史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近现代史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本章重点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2、新时期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体系.5、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改革开放的深刻历史启示.本章提示了解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平反冤假错案:从1978年底到1982年底大规模进行,29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和纠正.其中包括为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等.2、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坚持”).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4、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清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前奏.5、“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最早开始.·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6、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7、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8、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中共十二大报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到20世纪末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9、《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0、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983年4月决定海南享有某些特殊政策(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1984年5月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结论: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11、《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 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基本方针·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2、十三大:1987年10月举行.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1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要概括,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4、《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强调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提出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15、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举行.·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16、《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17、《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强调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8、十五大:1997年9月举行.大会·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三讲教育”: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历时近两年.20、十六大:2002年11月举行. ·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1、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上述五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24、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25、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26、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主线,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4、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 思想内容是什么?(1)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2)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必然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5、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1)1994年5月,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2)1994年9月,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6、简述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1)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7、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8、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有哪些?(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9、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内涵是什么?2005年11月,胡锦涛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1)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2)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3)中国与其他社会成员一道,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0、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所取得的成果是什么?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说:(1)同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2)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3)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是什么?(1)主要贡献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指出:▲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全会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决定保障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问题.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2、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1)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2)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贯穿其中的活动灵魂.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3、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1)十三大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被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4、试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1)内容:·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意义?(1)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同年5月,江泽民又进一步把“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也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1)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7、试述十七大的主题和意义( 1 )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意义:·大会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在保持党章总体稳定的原则下,把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8、中共十七大对改革开放历程和基本经验做了哪些总结?中共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历程作了回顾,指出:(1)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

中国近代史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代史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建设新时期1、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历史贡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上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4、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三大,大会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含义: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主要内容: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三、发展才是硬道理;四、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人;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意义: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大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共 11 道)1 .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A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B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C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D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2 .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D .《南方谈话》3 .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A .互助合作制度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 .产业化经营制度D .机械化耕作制度4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 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5 . 1980 年 8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这篇讲话是()A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 .《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6 .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A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C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市场经济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是在()A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8 .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9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A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断B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 .提出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献是()A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B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 .中共十五大报告D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 .中共十六大报告1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在()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二、多项选择题( 11 道)1 . 1979 年 3 月 30 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必须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E .坚持改革开放2 .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的有关论述有()A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B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C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D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E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3 .中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有()A .深圳B .珠海C .汕头D . 海南E .厦门4 .中共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的战略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 .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 .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 .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D .到 201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E .到 2015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5 .1990年3月,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它们是()A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B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C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D .改革农产品流通制度,发展农村市场经济E .发展集约化和集体化经济6 .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 .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D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 .是否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E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两个根本转变是()A .从单纯公有制向以公有化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B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C .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D .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E .从主要靠引进技术向主要靠自主创新转变9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强调要()A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E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0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完整概念,其主要内容是()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C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E .代表中国最先进阶级的根本要求11.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乡镇居民委员会C .城市居民委员会D .知识分子代表大会E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2、论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什么?其一,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重点应该从1979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其二,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其三,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简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及其重要作用。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四项基本原则为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4、论述中国中央于1981年发布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的,错误是第二的;并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做了概括。

《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的结论,肯定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方向。

《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成熟、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纠正错误、探索新道路的能力。

5、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形式。

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

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以后,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它在土地集体所有者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6、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1)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