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的利用
三级课程管理
精品课件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 1.努力创建宜人的、赋有文化底蕴的教育 环境; 2.探索有活力的、有特色的学校发展思路; 3.造就有文化品格、有魅力的教师群体。
精品课件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1.观念重建 (我们需要哪些新的理念?) 2.制度重建 规则重建(常规乎?常理乎?) 组织重建(学校机构、学生组织等) 时间管理(课时?学时?) 空间管理(“课堂”是主渠道?)
精品课件
3.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趋势
◆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 ◆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逐步合流; ◆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 ◆学校形象的个性化。
精品课件
4.我国课程管理的现状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 的适应性差,课程结构单一。
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给定的教育要素,课 程决策与设计的主体单一,缺乏自主更新课程 的机制。
的职能。
精品课件
(五)学校课程管理与建设
1.学校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管理。 ■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学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校 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精品课件
2.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研究学生的需要,进行需要评估; ●研究学校传统和学校课程资源; ●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 ●建立学校课程制度和学生发展评价制度; ●建设学校文化,创设优良的学生成长与
精品课件
(四)地方课程管理
1.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一种“政治”范畴。地方教育
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是地方课程规划的主体。 ■地方课程是一种“管理”范畴。地方教育
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具有管理课程的权利。包 括:课程规划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开发 的管理。
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课程管理目标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管理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技能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 突出育人导向。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倡导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念。
3. 全面发展。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创新教学方法。
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5. 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提高体育课程管理效率。
三、课程管理内容1. 体育课程设置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包括基础体操、游泳、田径、篮球、足球等课程内容,结合校园实际,制定课程表和学习计划。
2.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体能测试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3. 体育教材选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教学大纲,选用科学合理的教材,配套教学辅助资料和器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4. 体育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示范、讲解、技能训练、体验活动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有效学习。
5. 体育教学师资严格要求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进行相关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6. 体育课程协调管理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资源的协调管理,通过组织一些专项活动、课外拓展等方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搭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
7. 体育课程管理规范建立体育课程管理规范,包括教室秩序、学生纪律、器材管理、安全防护等,确保体育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成长。
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内容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程规划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课程内容。
2.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课程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
3.课程评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课程改进教师应根据课程评价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课程改进和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实际和有效果。
以上是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将从每一方面来具体探讨。
二、课程规划课程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过程的质量。
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对课程进行规划,做到科学合理、系统完整。
1.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贴近实际的课程内容。
2.合理选择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辅助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开发,使其更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教学意义。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法。
以上是课程规划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将从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改进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
三、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教师对课程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过程,它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积极发展。
1.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增加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和积极参与。
学校课程资源与使用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资源与使用管理制度一、引言学校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学校课程资源与使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学校课程资源的定义学校课程资源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实验设备等。
三、学校课程资源管理的必要性有效管理学校课程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节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规范资源的采购、使用和维护,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
四、学校课程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学校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学校建立资源搜集、更新和维护的机制,保证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此外,制度还可以规范教师对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五、学校课程资源的搜集和更新搜集和更新学校课程资源是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课程资源,如购买、开发、共享等。
同时,要定期评估和更新资源,确保资源的新颖性和适用性。
六、学校课程资源的维护和保护学校应建立资源维护和保护的制度,确保资源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这包括定期维护、保养以及防止资源损坏或丢失的安全措施。
七、学校课程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学校应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和使用制度,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教学。
资源的使用应以教学需求为导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效果。
八、学校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学校可以通过建设资源共享平台、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
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九、学校课程资源管理的监督与评估学校应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课程资源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这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源管理的效果。
十、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资源管理课程资源管理不仅仅是对资源的管理,也涉及到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熟练掌握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技巧,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十一、学校课程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学校课程资源管理可能面临资源不足、教师知识与技能不足、管理流程不顺畅等挑战。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
我国大陆过去一直是“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之后,地方获得一部分的教育管理权限。
从8O年代后期开始,中央允许部分地区开发一些供部分地区实施的具有地方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
如上海市第一期课程改革最初的目标就是要制定一套适应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课程方案,另外如浙江义务教育综合课程改革及广东高中综合课程试验等。
1999年元月,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0年春开始启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国家基础教膏课程改革”项目。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主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学校在课程上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引起了部分学者、政策制定者及校长和教师的关注。
一、课程开发机制的基本类型课程开发机制指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转的动力系统.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转方式,主要解决课程规划主体的认定,课程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等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基础教育课程开发即只有三类: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
1、中央集权机制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机制是指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代理机构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国家权力负责对中小学课程进行统一的研究、编制和推广,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材料和考试要求都有统一的规范。
中央集权中开发机制的确立所依据的思想基础属于国家本位或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和整体利益,追求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基本统一。
学科课程采用系统的学科知识,便于在大范围内加以规范,适合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得到发展。
他的好处是确保受教育者获得基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保证起码的受教育机会公平,形成教材使用的经济规模.便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国性的统一变革。
2、地方分权制地方分权制是指地方权力机构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带有所辖地区的特点,具体的地域适应性更强。
3、学校自主课程开发机制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确立依据是人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具体学校个别差异的适应性问题。
幼儿园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分类方式
幼儿园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分类方式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效的课程资源管理则是幼儿园课程资源使用的基础,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特色幼儿园的创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幼儿园应努力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幼儿园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狭义课程资源)以及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广义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划分为素材性资源(知识、技能、经验等)和条件性资源(时间、场地、媒介等)两大类。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幼儿园课程资源按照其功能特点也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照空间分布可以分为园内课程资源、园外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
幼儿园课程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以实现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可以包括硬件课程资源的管理和软件课程资源的管理两个方面。
硬件课程资源管理主要是对课程资源室、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等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管理;软件课程资源管理主要是对人员、制度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管理。
二、当前幼儿园课程资源管理现状(一)长期以来,由于较为落后的课程资源观念,幼儿园大量课程资源被忽视,其教育功能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各班的课程资源共享较少,课程资源管理混乱。
(二)在幼儿园课程资源管理中缺乏教具回收制度,且每年重复制作,浪费巨大,许多幼儿园存在家长多次提供制作材料,怨言较多的问题。
(三)我国对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课程资源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依然处在发展之中,缺乏比较系统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探索。
三、幼儿园课程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一)搭建幼儿园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信息化的管理有助于提升课程资源管理的效率,以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为基础,搭建基于管理者的主题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及共享平台是幼儿园课程资源与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中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中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三级课程实施方案1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一)国家课程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教师素养》标准版试题1
一、选择题。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C)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D、教学业绩2、具有较高(A)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A、职业道德修养B、教学水平C、教学艺术D、职业道德理论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B)的根本。
A、以德治国B、以德兴教C、依法执教D、育人为本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B)教育为核心。
A、教育观念B、理想信念C、职业道德D、在职培训5、(C)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A、生活理想B、人生目标C、职业理想D、社会实践6、(A)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A、示范性B、内省性C、他利性D、实践性7、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D)的制约。
A.教育部门B.教育环境C.教育方法D.教育观念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A)的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B、以德兴教C、面向全体D、精英教育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D)的表现。
A、热爱学生B、全面发展C、大众教育D、个性化教学10、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D)的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
A、打骂B、罚跪C、变相体罚D、惩戒11、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B)来构成的。
A.情感关系B.师生关系C.伦理关系D.教学关系12、(C)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A.教师的学识B.教师的言行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教学13、(D)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A、性的不可侵犯权B、名誉权C、人身权D、受教育权14、(C)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B、民主管理权C、教育教学权D、获取报酬待遇权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B)。
A、教师行政复议B、教师申诉制度C、教师行政诉讼D、教师调解制度16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C )A、能力B、学识C、态度D、方法17、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 )A、受教育权B、生命健康权C、性的不可侵犯权D、人身自由权18、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A )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19、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 C )A、出于私情之爱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20、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项式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21、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B )A、对立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22、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会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23、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D )A、学校教学的惟一依据B、教师教学用书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24、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C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25、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B )A、统一性B、适应性C、规范性D、选拔性26、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D )A、传授知识的过程B、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双基的过程C、交往互动过程D、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27、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 A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D、善于利用“突发事件”28、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C)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29、“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精)
条件主导模式:无锡东北塘小学 以棋兴校 以棋育人 教师特长、小区特色、王建东校 长曾是无锡县的中国象棋冠军 分年级普及+俱乐部制 国际象棋漫话、基本战法、布局 与战术、年度比赛
目标主导模式:郑州纬五路一小 立足生活实际 培养创新精神 探索与创造、双语游戏、我与家 庭(社会、自然) 冒险:勇气 好奇:兴趣 挑战:自信 合作:团队精神
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内容领域(锡山中学4大类:身心健康类、 生活技能类、人文素养类、科技素养 类) 学生自由度(必选、限选、任选) 必选:阅读技能、英语会话、心理健 康、研究性学习方法 限选:人文7、科学9、健康6、生活3 课时、学分、实施与评价
教师层面的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陈述(3-5;ABCD) 专题、内容要点与活动安排 课程实施说明(方法、组织形式、课 时、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考试评价说明(考核方式、记分方式、 成绩构成等)
第四讲 吴地人物研究之二 教学目标: 描述泰伯首开吴文化的情况;列举无 锡、苏州两地状元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式: 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 师指点。
教学要点: 1.泰伯首开吴文化。 2.无锡地灵人又杰(无锡历史上第一 位状元蒋重珍、明末状元周廷儒、修 撰《康熙字典》的状元王云锦)。 3.状元辈出姑苏城(唐代“五子登科” 门第状元归仁翰、兄弟状元归仁绍、 父子状元归仁泽、状元归黯、明代状 元吴宽、清代状元陆肯堂)。 4.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
校本课程的关键词
学生喜欢 教师开发 学校决定 业务支持 行政监控 ……
专题性的课程纲要案例
课程名称:感受吴文化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任选课 教学材料:自编纲要(共18讲) 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 1 课时,共 18课时)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进一步健全学校教务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订本规定。
二、课程设置1.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2. 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并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
3. 学校应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课程管理1. 学校教务部门负责课程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教材的采购、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等工作。
2. 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详细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3.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和采购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确保教学质量。
四、教学实施1. 教师应认真备课,课前准备充分,授课内容生动有趣,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学校应建立考勤制度,严格控制违纪早退情况,确保教学秩序。
五、课程评价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等多方位评价。
2. 学生的课程评价应占一定比例,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质量评价工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3. 教师应接受学生课程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质量监控1. 学校应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严格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督导,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教学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校应对课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抽查,对存在问题的课程和教师进行整改和督导,确保教学质量。
七、课程改革1. 学校应结合实际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
2. 学校应建立课程改革专家顾问团队,开展多方面的课程改革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三级课程优化三级课程方案[1]
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丰南区实验区子项目之三:“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的研究”实施方案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3年在我区正式启动以来,已历经了六个年头,在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区顺利推进。
目前我区的课程改革正处于深化发展阶段,各校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和地方区域特点,不同程度的对校本课程展开了系列研究并付诸具体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本上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局面。
如:黑沿子中学实施开发的以“大海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从“感知大海、理解大海、欣赏大海、保护大海”四个维度,构建起大海文化的教育体系,形成反映时代特色的、灵活多样的“国家、地方、学校”三位一体的学校课程体系。
爽坨中学的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通过礼仪课程的学习和深入开展,使学生在家庭中更加尚礼、谦让;使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更加知礼、明礼;使校园气氛更加融洽、和谐;实验学校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开发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等;柳乡情韵校本课程;宣庄小学围绕学校“落实大语文思想,创建书香校园”的特色建设目标,以“国家课程补充型”和“国家课程拓展型”为开发方向坚持在开发中使用,在使用中积累丰厚的原则,定期将这些“延伸”、“拓展”材料整理成册,积淀为校本教材;于庄子小学以乒乓球为载体创建了乒乓球特色校园文化,先后编辑《于庄子小学乒乓球校本课程》两册,面向全体师生全面推广乒乓球知识以及乒乓球群体活动,各年级每周一节乒乓球校本课,先后创编乒乓球特色操两套,并在此基础上编排了乒乓球大课间活动,组织实施组织以乒乓球为主题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把乒乓辅德、益智、塑美、强身有机结合起来;范庄小学以剪纸艺术为突破口形成了低、中、高三套校本教材并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剪纸活动;小集小学以书法、象棋、经典诵读、手工纤艺和科技发明等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学生活动;望马泊小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二三年级、四五六年级),开发编写教材,确定了《兴趣阅读与写作(低、高)读本》《“珍爱生命”—小学生安全避险教育读本》、《礼仪教育读本(上下册)》和《中华美德教育(低、高读本)》等校本课程试用本并积极落实课程计划;戟门小学以“苇、荷”为依托物,以研究“君子文化”为主旨,与大语文特色和德育活动相结合,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广泛进行了搜集、阅读、积累、创作活动;大佟满族小学以“满族风情”为切入点,以创建校园文化、开发满族风情类校本教材、组织学生参与兴趣活动为载体,黑西小学结合学校地处渤海之滨的特点和学校课题的研究方向,以“海之韵”为特色,按低、中、搞三个学段开发了校本教材,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_范兆雄
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p范兆雄课程资源是指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等,课程资源是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外部系统,课程资源可以按三级课程管理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普查、筛选、培育、建设等几个步骤。
一、课程资源的层面课程资源的分层会因为视角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下面从我国目前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视角,将课程资源分为三个层次。
(一)国家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国家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和国家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
它主要包括:保证国家组织安全和发展的政治思想以及制度化的法律法规;保证培养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人力资源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资源;保证民族文化延续和发展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状况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
如近现代科学技术是从欧美的原生型现代化国家发展起来的,对于后起的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科学技术这种现代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处于贫乏状态。
后起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看到了引进现代西方教育和科学课程的必要性,但往往忽视了现代西方课程资源对课程的支撑作用,更没有来得及考虑开发现代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容广泛,引进和建设起来困难很大,加上引进的课程往往与本国的现实存在某些不协调,甚至相互排斥,所以,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现代课程建设大多经历了:引进)))失败)))调整,多次反复的艰难历程。
当今世界各国在课程资源拥有上仍然是不平衡的,因此在制定课程政策时应重视这一事实。
即便对一些可以共享的课程资源,也要重视其在各国的存在状况与差异,因为科学技术课程资源不仅仅指科学技术知识本身,还包括了产生科学的文化土壤、历史传统和人民的科学技术素养。
在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国家课程资源必须处理科学技术国际化与民族文化传播和交融的问题。
即做到在逐步丰富本国科学技术课程资源的同时,处理好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关系,突出本土课程资源的时代特性,为面向未来的课程开发准备好充足的课程资源。
三级课程管理
XXX
XXXX大学XX学院 20XX年X月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
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一)两种不同的课程管理制度
1.地方分权 ●课程决策的基本权力由地方管理部门所有;
●“地方”并非某一级,而是多级; ●地方课程政策的灵活性和差异性 ●地方课程决策不断对话和沟通; ●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主体部分。
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区 实际,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 发适合当地需要的地方课程。
4.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 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0
(四)地方课程管理
1.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一种“政治”范畴。地方教育行政 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是地方课程规划的主体。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1
2.地方课程管理的体制
地方课程管理的基本体制是: ■以省统筹; ■分级管理; ■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
的管理。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2
3.地方课程管理的职责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实现; ■研制地方的课程实施计划; ■制定地方的课程管理和开发的政策、制度、规定等; ■规划和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 ■指导、检查、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管理与开发; ■组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试验和经验的总结与 推广,组织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培训,研制地方课程评 价体系。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3
4.地方课程的开发
■地方课程要具有选择性 规划并开发多样化的地方课程,供不同学区或学校
选择。 ■地方课程的形态多样化 学科课程、专题课程;长期课程、阶段课程或短期课
程;认知性课程、体验性课程;等等。
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建议作者:周庆双罗生全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年第11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到苏联统一集中的课程政策影响,我国中小学课本长期由中央教育部统一编写、审核或指定。
但随着一刀切弊端的逐步显露与愈演愈烈,1963年中共中央转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各省、市、自治区除采用全国通用的教科书外,可以自编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的教材,作为补充”[1]。
随后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
这标志着我国统一的课程模式逐步走向了分化。
三级课程体系形成以后,国家应该对课程进行宏观调控,制定政策、标准和评价制度,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具有一定共性基础。
地方应该在严格贯彻国家课程政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地经济、文化、特色、需求,制定差异性课程实施与评价计划,并设置地方课程。
学校在遵照国家、地方政策、规划的前提下,再根据本校特点与优势、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但到目前为止,三级课程的优势在我国的课程实施结果中却没有得到显著体现。
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部分中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为调查与访谈对象,试图了解重庆市三级课程机构、人员配备、制度等现状,分析三级课程实施障碍,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三级课程在全国更好地实施做出理论贡献。
一、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的问题分析1.课程设置的僵化根据国家三级课程设置规定:国家课程占总课程量的80%,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占16%~20%,课程设置拥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根据调查显示,地方部门及学校的僵硬执行,以及受传统课程思想的桎梏,使得现行课程背离了三级课程满足不同地区及学校学生需求的理念。
86%的调查对象都肯定三级课程对于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但相应的教师理念、教学方法落后,评价制度的沿袭,又使得师生及家长对于在缩水的课时内完成繁重的课程任务产生焦虑感,从而形成“穿新鞋走老路”的两张皮现象。
简述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简述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制度体系。
它按照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具体的管理和协调,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
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中,国家层面制定和颁布全国性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总体指导。
省级层面根据国家政策和课程标准,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教学计划,并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学校层面则负责具体的课程实施和教育管理工作,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等。
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教育的公平发展和人才培养。
通过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准则,可以确保学生接受到基本的教育内容和技能培养。
通过区域差异化的教育政策和实施细则,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育需求和发展水平。
通过学校层面的管理和评估,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和家长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教育机构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学校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家长要关心和支持孩子的教育,积极参与学校和
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
只有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郭元祥教授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课程建
加强管理,组织力量;并转变地方教研部门 的职能。
(五)学校课程管理与建设
1.学校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管理。 ■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学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校本 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2.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地方课程是一种“技术”范畴。地方课程是一 种课程形态;地方课程立应足于地方开发。
2.地方课程管理的体制
地方课程管理的基本体制是: ■以省统筹; ■分级管理; ■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
的管理。
3.地方课程管理的职责
■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实现; ■研制地方的课程实施计划; ■制定地方的课程管理和开发的政策、制度、规定等; ■规划和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 ■指导、检查、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管理与开发; ■组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试验和经验的总结与 推广,组织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培训,研制地方课程评 价体系。
⑴美国 ●国家进行课程的宏观管理 ●地方分权 ●社会参与 ●课程审议制度
⑵德国
地方分权,多级管理 州具有较大的课程决策权、课程设计权和课程评价权。州、
学区和学校都具有不同的课程管理职能。 法律规范,自主更新
州自主立法,对每一类型的学校的教学大纲都有具体的规定。 各州每隔10年对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一次大的修改。 学校自主,教师参与
2.谁来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学生 ●学校 ●教研部门 ●课程资源委员会
3.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过程 ●需要评估 ●调研与搜集 ●整体与专题化 ●建立课程资源库 ●信息平台与资源共享
4.地方课程的开发
■地方课程要具有选择性 规划并开发多样化的地方课程,供不同学区或学校选 择。 ■地方课程的形态多样化 学科课程、专题课程;长期课程、阶段课程或短期课 程;认知性课程、体验性课程;等等。
课程实施方案收藏
课程实施方案收藏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加强课程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
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
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地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及参与社区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参与社区研究、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总之,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体现鲜活的现实性。
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原材料”。
它是指可备开发和利用的用以支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各种资源,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直接条件。
不是所有资源都有机会进入课程,但它是“可备”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可以随时待命为幼儿园课程服务。
了解和分析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改进和优化。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种类幼儿园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资源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国家的、地方的、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按使用和开发的状况,可以分为正式进入课程的资源和潜在的课程资源;按资源的性质可以分为物质的、非物质的资源。
物质资源主要包括:①幼儿家庭中的物质资源。
如食品、衣物、电器、用具等;②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如教具、玩具、体育器材、活动场地、生活设施、园舍建筑等;③幼儿园所在社区、地区的物质资源。
如地形地貌、气候、企业、公园、广场、交通工具、动植物等;④国家的物质资源。
如物产、森林、山川、经费投入等。
非物质资源主要包括:①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人经历等;②幼儿父母的职业、特长、教育的观念和经验;③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经验、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④人力资源,除了上述幼儿的父母和教师以外,还包括保育员、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可能参与课程的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⑤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区域文化构成;⑥社区、政府等各方面对幼儿教育的政策支持、大众传媒、舆论导向等;⑦人类长期积累的人文资源,如学科知识、生活经验、神话、传奇、童话等。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可能进入课程内容的东西都是课程的资源,学科知识是重要的资源,因为学科知识是人们经过多年的积累、归纳、总结、抽象形成的,同时在儿童的经验里已经包含着各门学科的事实和真理,只不过儿童对它们的认识是朴素的、原始的。
但学科知识需要经过筛选并且做“经验的还原”(杜威语)才能进入课程,即将学科知识还原到它被抽象出来之前的浅显、感性和直观的状态,还原到儿童能够理解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能力有何不同,以及是否残疾等,
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理智、形成
将来作为一名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
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
的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权利。 27
2.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学校 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
❖
国家课程向学生、家长、教师、地
方官员、用人部门和公众清楚地界定了
期望学生学习达到的成就标准,规定了
❖ 探索课程持续发展的机制,组织专家、学者 和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参与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
20
21
22
(一)国家课程
23
国家课程 的定义
❖
❖ 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
关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
程(或称核心课程),它是专门
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
并依据这些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
后期望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
所有科目的学习应达到的国家标准。这
些标准可用来制定改进的目标,衡量目
标的达成度,实施监控。
28
3.提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 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
国家课程有助于在国家层
次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课程框架,
以提高课程的连贯性,同时为学
生的学习进步留有充分的灵活余
地。国家课程有利于学生在不同
的学段之间顺利过渡,并为终身
17
可见,实施三级课程 管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客
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三级课程的 管理目标与任务
19
❖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 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 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
❖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 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和选 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内容提要
❖一、我国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背景 ❖二、三级课程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1
一、我国实施三级课程 管理的背景
●国外课程管理的不同模式 ●我国课程管理的特点及其问题 ●我国课程管理的改革历程
2
(一) 国外课程管理的
不同模式
3
课程管理模式之一
❖ 国家权力最大,地方权力次 之,学校权力最小。
择、课时编排、科目设置由地方自
主,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该模式
最典型的国家为美国。
5
课程管理模式之三
❖ 学校权力最大,地方权力 次之,国家权力最小。
❖ 这种模式下各学校的校长、 教师有着极大的专业自主权力,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发展的主 流。该模式的典型国家为英国。
6
课程管理模式之四
❖ 国家和学校的权力大,地方 的权力小。
探讨和研究,很快形成了世界性的
课程改革热潮。实施国家、地方和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使三者有机
地均衡发展,成为各国的共识。其
中最重要的特点是相互借鉴。
14
我国课程决策权利结构改革
❖ 1988年,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制度由 国定制改为审定制,开始实行编、审分 开,提倡“一纲多本”,
❖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 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学习打好基础。
29
4.增进公众对学校教育的 了解和信心
❖
国家课程增进了公众对学校
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
❖ 这种模式是随着世界各国课
程结构改革的潮流而出现的,如英、
美等国通过颁布学科的全国基本标
准,逐渐增强国家的课程决策权力,
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课程决策
新模式。
7
(二) 我国课程管理的
现状及其问题
8
我国课程管理
❖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管理 以国家管理为主,地方及学校在 课程管理中基本没有发言权,基 础教育课程管理呈现出权力较为 集中的特点 。
❖
9
我国课程管理中的问题
❖ 我国作为一个疆域辽阔、人 口广大、民族众多、历史悠久、 地域文化发达、各地教育发展极 不平衡的国家,大一统的课程管 理模式,很难适应各地的教育实 际、教育情境、教育条件的多样 性。
10
2000年西北地区中小学危房率
7
6
5
4
百分比 3Leabharlann 210小学危房率 普通中学危房率
甘肃 2.92 2.9
12
中小学代课教师比例较高
万人
8
7
6
5
4
3
2
1
0 农村小学 农村中学 城市小学 城市中学
正式教师 代课教师
7.31 2.44
4.0962 0.2391
2.77 0.1
3.8047 0.035
正式教师 代课教师
13
改革动态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各自
的经济发展与现实需要,全球各国
都在加强对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
❖ 这种模式要求在课程决策和 课程设置中执行普遍性与功利性原 则,每所学校都必须贯彻全国统一 的、共同的、详细预定的课程。该 模式最典型的国家为法国。
4
课程管理模式之二
❖ 地方权力最大,国家权力次之, 学校权力最小。
❖ 这种模式要求课程管理权在各
州和各学区,课程纲要与学科标准
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自定,教材选
课程。
24
国家课程的特点
●主要针对公民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 ●从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发,统一 规定了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它的要求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主要以必修课和国家统一考试的形式来 体现。
25
国家课程的 主要作用
26
1.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
❖
国家课程保证所有学生,无
论其社会背景、文化、种族、性别
15
❖
❖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我 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 级课程管理模式”。
16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 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 应性
❖ 王湛:要提高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就必须 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因此,课程 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 划分。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 并开发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随着教师设计课程 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的发展将有更加多样和广阔的前 景。(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 1.01 0.99
陕西 1.04 0.99
青海 2.44 2.66
宁夏 5.51 6.25
新疆 2.9 3.41
小学危房率 普通中学危房率
11
中小学代课教师比例较高
万人
12 10
8 6 4 2 0
正式教师 代课教师
小学
小学 小学 9.98 2.54
中学
中学 中学 7.14 0.2726
正式教师 代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