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思路的改变及方法探究

合集下载

网络信息技术心得体会5篇

网络信息技术心得体会5篇

网络信息技术心得体会5篇网络信息技术心得体会精选篇1这次的网络远程研修课程学习,给我们提供一个新式的学习的平台,是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课程学习中,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真实的课堂实录、精彩纷呈的专家解读等等,让我感触最深,受益匪浅。

通过理论学习和与同事们的研讨、交流、思维的交换及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我有了新的感想。

现在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落后,以至于不能从理论的层面来解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困惑,不能放手学生,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

今天我终于从喧嚣的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出来了,利用研修时间,我静静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同事进行热烈的讨论,认认真真的作业和反思,虚心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了解了更多地关于高效课堂和教学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此次课程学习中,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既要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技术方和技术思想的挖掘,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

要将理解、选择、使用技术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种技术包括“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方法”层面上的技术、“思想”层面上的技术,要包括技术工具、技术方法、技术思想以及技术文化(即技术及技术产品影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

明天我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育观念,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获得能力提升,情感得到升华;明天我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重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改变,以便能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与教学能力;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考得到提升,对问题的看法有更深的认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缘起〔一〕时代背景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开展与可持续开展的挑战。

因而,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根底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教育与学习化体系,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开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技术迅猛开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开展方向。

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创立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决不是传统的、封闭式的单纯的授受模式,而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立体的、交互的新型模式,有助于开发学生多方面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优势,为学生构建了想象、设计、创造、协作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它集各种有效信息于一体,创设了多元联系的灵活可变的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活动的源泉,更为创始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设计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保障。

因此,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二〕问题的提出“十五〞期间,我们道里区教科所受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参与组织了教育部规划课题“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道里区四十余所学校、其他地市三十余所学校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及教学的整合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一批省市信息化示学校,造就了一支精良的具有较高教科研能力和信息意识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现代教育资源和珍贵的研究财富。

探索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探索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2010年Vol.25No.32008年11月,我院计算机中心承担了2008校级课题《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建设工作。

研究小组成员目前共5人,包括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一线骨干教师。

这支队伍人员精干,业务能力强,他们大多发表过数篇论文,能独立制作网络课件、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媒体教学,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一定的研究。

对于计算机基础学科,不论是在教法研究、学法指导,还是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没有多少经验、案例可参照,完全靠教师自身探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学生不认真听讲,没有考试压力;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沉迷于上网;学生因兴趣所致而出现知识技能偏差等等。

因此,如何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上好计算机课、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希望通过构建合理适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从而掌握优质的学习方法,提升基本的计算机素养。

1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1.1探究式教学:探究主题-探究过程-探究结果-技术支持-总结提升-学生动手这一模式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题化。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析教材,然后确定系列课题,供学生选择。

选题时,①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②要与学生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③要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小组学习成果作品化。

①因为学生根据选定的课题,在研究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头脑中是零散的、无序的,让其制作成电子作品时,他们会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②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独立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小组学习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它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协作,既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在解决同一学习问题时彼此交流与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2019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答案

2019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答案

题库11.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应该从终生学习变为全方位的学习。

A. 正确B. 错误答案:A解析:2.“音像阅读”与传统的文字阅读相同,它与摄影、电影、电视、网络、卡通资源相关联,是多维空间,声画结合的视听活动。

A. 正确B. 错误答案:B解析:3.学校云应用即是学校管理的服务系统。

A. 正确B. 错误答案:A解析:4.教师发展记录袋不能够真正助力教师发展。

A. 正确B. 错误解析:5.思维导图是一种将线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A. 正确B. 错误答案:B解析:6.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对立关系。

A. 正确B. 错误答案:B解析:7.在发送电子邮件时,收发双方都必须同时在线。

A. 正确B. 错误答案:B解析:8.信息化技术要渗透到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之中。

A. 正确B. 错误答案:A9.教师工作坊与网络研修社区可以相互促进、融合、补充,提高了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效。

A. 正确B. 错误答案:A解析:10.学习诊断系统作为评价工具,具备自动扫描阅卷的功能,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使数据统计自动化、精确化,测试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反馈报告;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化了解教学中的问题。

A. 正确B. 错误答案:A解析:单选题(总分30分,每题1分,共30小题)11.2.课堂导入需遵循的原则中,为了让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和思考状态的是。

A. 启发性B. 迁移性C. 针对性D. 简洁性答案:A解析:12.以下属于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的是()A. 简易多媒体辅助教学B. 翻转课堂C. 课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D. 以上均包括答案:B解析:13.()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促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决策者、设计者、研究者与实施者的多元对话。

“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实践

“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实践

“互联网+”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性教学实践摘要:信息技术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加强课堂信息技术创新,建设智慧课堂,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基于高新技术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改进和优化,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

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看法。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正在融入小学课程。

此外,教育信息化和知识形成理论的不断发展也影响着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教育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通过心理辅导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力,要实施智育的生成性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适应当前的学习需要。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创新性教学模式的选择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应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模式,给他们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事实上,在目前很多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选择灌溉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操作简单,但效果令人担忧。

在灌输式教学的作用下,很多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状态,难以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兴趣。

此外,在知识灌输的过程中,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人能力不能顺利形成,从而削弱了信息课堂的作用。

(二)对智慧课堂认识不到位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领域快速转型,智慧课堂成为热门词汇,也是一种典型的教学创新手段,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下,课堂知识可以实现多样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更有学习动力,尤其在小学,智慧课堂应用优势更为显著,它可以激活课堂的活力,改变学生对学科的态度。

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建设智慧教室的重要性,没有根据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引入创新技术开展智慧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工作计划标准范文(2篇)

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工作计划标准范文(2篇)

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工作计划标准范文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中学部五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七年级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硬件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熟悉了键盘,初掌握了鼠标的操作,对一些简单的程序也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础。

八年级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会简单的利用WORD处理文字工作,每周只有两节课,加之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可喜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仍使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编著的教材,本学期七年级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文字信息、加工数据信息等。

其中加工文字信息部分是本学期的重点。

八年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

能简单的制作修改美化电子表格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等。

九年级重点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基本技能,能用好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技术的网络知识,并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2024年信息技术培训总结(17篇)

2024年信息技术培训总结(17篇)

信息技术培训总结(17篇)信息技术培训总结(精选17篇)信息技术培训总结篇1按照学校的安排,我从11月10日开始,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习,虽然是远程培训,但收获颇大。

在培训中聆听了各位专家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讲座,观看了名师娴熟精湛的课堂实录视频,他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到应用,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提升了自己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这次培训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树立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了提升这次培训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全部课程,做笔记、做作业、与同行交流,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

在课堂上我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之中,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死板无味,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

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也在这种新趋势下得以更新和升级。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体验,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互联网+时代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挑战1.课堂形式单一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互动性和参与性,学习效果有限。

2.教学资源匮乏小学教学资源匮乏,学生难以获取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教师也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3.学生习惯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知识。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方式与学生的习惯不匹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下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构建多维互动型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新型课堂应该是一个多维度的互动型课堂,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知识引导者和学习监督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团体合作、探究、交流辩论等方式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思维。

同时,通过反馈、评价、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2.拓展多种来源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生应该可以通过多种来源获取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互联网、数字图书馆、MOOC 等在线平台,构建和谐、和睦的学习环境。

3.注重学生学习体验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学生对于教育领域的刺激要求越来越高,在学生中推广高质量的、有趣的教育是解决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让学生实现个人已经团队合作、进行多元化思考、领略丰富多彩的文化、结交新朋友等,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探究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探究

【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教学模式 【 中图分类号】 G 6 4 【 文献标识码】 A
现代信 息技 术特 别是计算机 网络技 术的飞速发展 ,必将 使 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质的飞跃。《 国家基础教 育课程 改 革指导 纲要》 指出, “ 大 力推 进信 息技 术在教 学过程 中的普 遍 应用” . “ 促进信 息技 术与 学科课程 的整合 , 逐 步 实现教 学 内容 的呈现 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 师的教 学方式和师生 的互动 方式的 变革 ” 。作为信 息技 术这一新型的教 学媒体 , 只有 当它 们与各 学科课 程整合 , 以学生 、 教 师、 教材 以及媒 体四要 素构 建新型 的教 学模 式 。 才能实现教 学过程最优化 , 学生 学习效果
【 摘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 使我们的教育教学 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不断普及完善 ,
师生信 息技 术水平和 网络应用能力的不断提 高 , 计算机 网络在教育教学 中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 计 算机 网络环境 下的教 学 模式创建是新时期我们共 同面对的一个新的课 题。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 , 就计算机 网络环境 下基 于游戏、 任务 、 合作、 个性化 的 自主学 习等教学模式的创 建进行 了有益探 索。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2 — 0 1 4 3 — 0 1
二、 积极探究计算机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 计算机 的普及 ,信 息技 术的迅猛 发展 使学生在 网络环境 下学 习逐 步成为现 实。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项 目实施 , 信息技 术在 学校教 育教 学 中的应用 已显得越 来越普遍 。 所以, 研 究学 生在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 行学 习. 就显得尤为必要。现结合教 学 实践, 就计算机 网络环境下的教 与学模 式作以探讨 。 ( 一) 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的 自主学 习方式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 特点 ,他 们对游戏有 着特 别的爱 最 佳 化 的 目的 。 好. 在 游戏 环境 中, 他们 能欢乐地进行学 习而不容 易产 生厌 学 充分认 识计算 机网络在教 学中的作用 情绪。多媒体和 网络技术 由于能提 供界面友好 、 形 象直观的交 在信 息技 术教学 中.虽然计算机 网络绝对不 能代替 现 实 互式 学习环境 , 有利 于激发 学生的 自主学习兴趣 , 同时它还 能 环境 中的教 学, 但是 随着学校 网络环境的不 断普及 完善 , 师生 提供 图、 文、 声、 像 并茂的 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 更有利 于情景创 信 息技术水平和 网络应用能力 的不 断提 高 ,计算机 网络在教 设 和大量知识 的获取和 生成 .为营造学生快 乐的学 习环境提 育教学 中的作 用将显得越 来越重要 。 供 了理 想 的 条 件 。 第一、 网络拓展 了教师教学的 空问 ) 网络 环 境 下基 于任 务 的 自主 学 习方 式 网络提供 了信息技术相 关网站 的链 接使教师 能够及 时 了 利 用网络环境 , 给 学生提 出学 * - 7 任务 , 通过 上 网查询 、 人 解其他 学校 开展 信息技术教 育的情 况 .并为跨校 间的合作 研 机 交互等方式 , 使 学生在不断克服 困难 中完成任务。教师的任 究, 解 决信 息技 术教 学 中遇到 的实际问题创 造 了条件 。网络上 务将转 变为如何 引导学生在 信息的海 洋中筛选 、获取有 用的 的大 量共享教 学 资源为教 师备课 和上课提 供 了广 阔的空 间, 信 息。所 以, 教 师可以将 所学 习的知识分解成若 干小 问题 。 让 改变 了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使 信 息技术教 育在 开放 的环境 中得 学生带着 问题通过搜 索引擎或相关的 网站全方位 、多角度地 以 实施 。 找 出答案 , 完成任 务。教 师充分利 用网络技 术开展教 学。 能冲 破课 本的束缚 , 在学生面前展 开广阔的学习空间 , 从 而提 高学 第二 、 网络 开辟 了学生 自学的 乐园 传统教 学过程 中以教 师讲 为主 , 而“ 人类 获取 的信 息 8 3 % 生学 习的效果。 来 自视 觉 , 1 1 %来 自听觉 , 3 . 5 %来 自嗅 觉 , 1 . 5 %来 自触 觉 , 1 %来 ( 三) 网络 环 境 下 基 于合 作 的 自主 学 习 方式 自味觉” 。利用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学习课程 , 可看、 可 在 网络环境 下 ,可以很 方便 地展开丰 富多彩 的群体 活动 听、 可说 、 可操 作 , 学生 注意力集 中 , 学 习兴趣 浓厚 , 获得信 息 来培养 学生 的团队精神 、 群体 活动 能力以及 竞争和合作能 力 丰富。因此 学生有较 强 自 主 学习的愿望 . 信 息技 术得 以走 出 课 学生之 间可以不 用直接 面对 ,而是教 师通过 网络把分散在课 堂. 让 学生在 自由的 网络世界采摘知识 的硕果 。 堂 中的学生链接成 小组性 的学 习团体。各小组成 员利 用网络 第三、 网络 开创 了共享资源的天地 来传递 声音 、 文本 、 图象等 各种符 号 . 以此达到在 有限的 时间 网络汇 集丰 富的共享资源 ,包括丰 富的信 息资源和丰 富 里同步传递信 息, 加 强互相交流的 目的。这对于克服 学生操作 的导师资源。在信 息技术 中, 学生如 果能积极 上网围绕学习 内 的 自我 中心性 , 促 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容 主动收集和利 用信 息 , 将不仅有 助于学 习研 究. 而且有助 于 ( 四) 网络环境 下基 于个性化 的 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迅速地 筛选和获信息 、 准确地鉴别信 息的真伪 、 创造性 地 个性化 自主学习是 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 学习方式 ,最能 加 工 和 处 理信 息 等 ‘ 体现 学生的学 习主体地位 , 实现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愿 采用这 第四、 网络搭 建 了师生交互的舞台 学 习方式 学习者 - - I; A 按 照 自己的需要 选择 学* - 7内容 .可以 教师在 网络教 学上要 引导 学生学会 分享与合作 。在信 息 按 照适合 自己的特 点选择 学习方法 .可以按照 自已的 时间安 技 术教 学过程 中要努 力创设有利 于学生沟通 与合作的教 育环 排 学 习的进度 , 可以按 照 自己的能力选择 学习内容 的深度 境, 使 学生 学会 交流和 分享研 究信 息 , 尊重他人 的想法 . 发展 当然 , 网络上 鱼龙混 杂 , 泥沙俱 下, 如果 不在教 师和 家长 乐于合作的 团队精神 。网络为师生 的交流讨论提供 了一个理 的指 导下有鉴别地利 用网络 ,有 的学生就 可能会 沉湎于不健 想的场所 。 使得 参与信息 交流 的人 员更加广泛 . 参 与交流更加 康 的网站 而不能 自拔 。再者 , 网络不是万能的 , 利用 网络开展 方便 , 信 息 反馈 更加 及 时 。 学习固然有 它的优 势 , 但应考虑 学生的差异性 , 不可忽视 学生 第五、 网络构建 了评价成果 的平台 的个体特 点 , 学生学 习的 良好 爪| } 生、 品格 、 态度、 兴趣 及 良好 的 信息技术 不仅 重视 学 习成果的评价 .而且重视 过程 的评 习惯 单靠 网络 学习是不 可能形成 的 ,只有 与传 统的好的 学* - 7 价. 重视 学生在 学习过程 中的 自我评价和相 互评价 这就要 求 方 法相 结合 才 可 能收 到 较 好 的效 果 学生在 学 习过程 中, 无论是 学习的成果还是 情感的体验 . 都要 参 考 文献 : 及 时记 录下来 , 并能进行相互 的交流 , 以便得到及 时评价 。对 【 1 ] 《 现代教 育技 术》北京 师范 大学现代 教 育技 术研 究所 于各 方面的评价 , 被 评价者 又有权 利进 行取舍 . 取舍 又决定 了 何 克 抗 进一 步学 习的方 向。这种评价 就可 以较好地 实现 自我反 思和 [ 2 ] 《 关 于网络教 学模 式与传 统教 学模 式 的思考》北 京师 自我激励 。随着学校 网络 环境的不断普及 完善 . 师 生信 息技术 范大 学现代教育技 术研 究所 何克抗 水平和 网络应用能力 的不 断提 高 ,计算机 网络在信 息技 术教 [ 3 ] 《 网络教育》 高等教育 出版社 嘉格伦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校教学模式探究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校教学模式探究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校教学模式探究多年来,学校计算机(演示型)辅助教学的推广应用无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起了一定作用,但传统的计算及辅助教育毕竟是遵循了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解决教学重难点练习等,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或机械练习,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而网络环境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也是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四要素中教师学生这两个决定性的作用,形成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产生协调作用。

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痼疾。

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要,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一、构建网络教学新模式1、网络教学的特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及多媒体的长处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6)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2、网络教学的基本结构和模式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真正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效能就必须从课堂主阵地着手。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1)集体教学模式。

(2)自主学习模式。

3、网络教学教师角色的定位网络教学使学生按照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途径以达到自身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些优点是传统教学教师难以达到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二 、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的研 究 探
探 究式 教学模 式是 2 0世纪初 南美 国教育 家 威所 提 }来 的一种 f | 教学模 式 。这种教学 模式在 其发展 的初 期是 以“ , 问题教学 法” 为形式 所 表现 H来 的 , 主伥让学生 自身在解 决问题 的过程 中获取 事物 的真 { 它 知, 并提倡 学生在 “ 中学习 ” 在“ 做 、 经验 中学 习” 随着各类教 育 的不 。 断发 展 , 问题 教学 法” “ 模式 也发 生 了巨大的变 化 , 关于 “ 究式 ” 探 以及 “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 个 概 念 的 认 定 在 研 究 者 巾存 在 很 多 不 同 的 说 法 。 探 两 有 的研 究肯认 为 , 探究式是学 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 生活的情境 巾, 通过 发现 问题 、 调查 研究 、 动手操作 、 表达与交 流等探究性 活动 , 获取 知识 、 技能和 态度 的学习方式 。也有人 认为 , 究 式教学是 存探究式 教学理 探 论的指导 下 , 从探究科学概念 和科学 规律出发 , 以培 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科学 精神 为 目的 , 通过 开展探究 式活动 而构建起来 的一种教 学策略 体 系 。然而不论 是哪个研 究者所 下定 的概念 , 部是从 问题教学 法中所 引 申 来 的, 不论 其如何变化 , 模式 的核心 内容都没有偏 离问题 教学法 的 中 心 思 想 。 发 展至今 , 究式 教学模 式 已成 为了 当前 教育 中课 程 与教学 改革 探 的 一 个 热 点 问 题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所 引领 的 方 式 主 要 是 经 历 一 个 探 究 的过程 , 通过这个探 究过程而获取理智 和情感 的体验 , 还有 的就 是积 累 知识 和方 法 , 这是 一种典型 的分为 i步来完成 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 学 方式 能够使 学生在学 习的过 程中 没立一 种类似 于学术研究 的情景 , 白 发地 引导学生 通过 自主发现 问题 、 进行实 验操作 、 分步调查研 究 、 索 搜 并 收集信 息 、 然后处理信息 、 最后 阐述 与交流成果等等 。 根 据各科 不同 的教学 内容和学科各 异的特点 , 探究式 教学模式 可

探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

探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

探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教学,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利用网络提供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的同时与现代的教育结合,来构建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的网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

仅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8-0000-01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使用大大的提升了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受限制,因此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显得尤为主要。

对此,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主要探讨了网络教学的特点,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的构建以及网络环境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探讨研究。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一)支持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首先,网络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管理功能以及强大的在线备课、网上教学、组织答疑讨论和在线组卷等功能。

教师完全可以自主管理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组织师生答疑,进行在线测试,从而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基于课程的各种学习工具,包括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论坛、常见问题、自动答疑、邮件答疑)、课程作业、课程问卷、教学邮箱、学习笔记、在线测试等。

最后,网络教学内嵌的主题教学模块,能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二)提供多种交互工具及个性化工具网络教学为所有注册用户提供了多种交互工具,主要包括:网上论坛、问卷调查、教学博客等。

同时也为所有注册用户提供了实用的个性化工具,主要包括:教学邮箱、日程安排、个人信息、修改密码、问题提交、在线帮助等。

网络环境下影响探究式学习的几个因素

网络环境下影响探究式学习的几个因素
摘 要: 网络 为探 究 式 学 习提 供 了良好 的 环 境 , 使探 究 式 学 习更 加 富 有 成 效 。但 是 , 生在 网络 环 境 下 的 学 习动 机 、 学 学 习 态度 , 以及 网络 学 习对 象 、 习 资 源 、 习 环境 等 因素 对 网络 环 境 下 的探 究式 学 习产 生 了很 大 的 影 响 。 学 学 只有 了解 并把 握 这 些 因素 , 才有 利 于更 好 地 开展 探 究 式 学 习 , 而 获得 良好 的 学 习效 果 。 从 关键词 : 网络 环境 ; 究 式 学 习 ; 响 因素 探 影 ’ 中 图分 类 号 : 4 2 G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撼 的成就动机。学习 者在没有现成的课本及其相关资

料时, 面对各 种各 样 的 网络信 息 , 临更 大 的学 习挑 面 战和 更 多的 学 习障碍 的情 况下 ,必须具 有 积极 完成 复 杂 的 网络 探 究任 务 并 力 求 获 得 成 功 的 内部 推 动 力。再次 , 习者 必须具 有较 高 的 自我 效 能感 。学 习 学 者必 须对 自己是 否能 成功地 实现 网络探 究 目标具 有 信心 或信念 。 网络环境 下进 行探 究式学 习, 在 自我效 能感 的高低 影 响 着学 习者 的探 究行 为 。 当学 习者对 自己的探 究 能力充 满信 心 时,就会 产 生高度 的 自我 效能感 , 并努力进 行 探 究活 动 ; 之 , 自己的行 为 反 对 能力 缺乏 信心 时,便会 回避 他 们认 为超 过其 能力 的 任务和 情境 。 心理学 的研 究表 明 , 一个 人之所 以会 出现 某一行 为, 其直接 的推 动力来 自于动机 。 网络探 究中 , 在 如果 缺乏 学 习动机 , 学生就 不愿在探 究式学 习中付 出更大 的努力 。那 么 , 无论 采用什 么样 的方法 , 用 什么技 使 术 , 习的质 量和效 果都会 受到很 大 的影响。 学 二 、 习态度 对探 究式学 习的影 响 学 学 习态度 是指 学 习者对 学 习活 动 的基 本 看 法及 探 究式学习的优势 , 使其失去学 习的方向和动力。 三、 习对 象对 探究 式学 习 的影 响 学 收 稿 日期 : 0 7— 9—1 20 0 3 学 习对 象是 指任 何具 有 重要 特 性并 用来 支持 学 作者简介 : 陈金 华 (97一) 男 , 家族 , 16 , 土 重庆 人 , 宾 宜 习 的数字 化资 源 。[ 3 1网络 学 习对 象是在 结合 面 向对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 系讲 师 , 士研 究生, 硕 主要研 究方向 象 的计算 机科 学思想 以及 有 关 学 习理 论 基 础上产 生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安全技术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安全技术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安全技术摘要: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信息处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使信息处理转向数字化。

这一转变使信息处理在信息采集、发布、管理、检索、传递等多方面展现出方便、迅速、准确等优势,但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处理也存在如信息筛选难度大、机密信息泄密、网络信息共享质量差等诸多的隐患,针对这些隐患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为信息安全处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处理;安全技术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1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优势与传统信息处理方式相比,网络信息处理从技术手段上解决了存储、查询、复制和远距离传播与处理等问题。

网络信息处理能处理网络中的所有信息,包括各种技术信息以及商务和政务信息。

可以说,网络信息处理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具体说来:(1)在信息识别、采集上,人们在网络环境里可以找到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信息来源可以由专门的网站和数据库检索获得,而对于信息内容,人们可以通过网上提供的具有针对数据库或网站进行查询。

信息的来源及内容的解决,使得信息识别得到解决。

在信息收集上,通过计算机将信息汇总,使收集难度大大降低,同时可以拓展信息来源,随时更新信息,使信息更加准确全面。

(2)在信息处理、管理上,信息处理是人们利用计算机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获得趋向符合个人需求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便捷性尤为突出。

而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管理对各个机构、组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作用也非常显著,如学生的四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等均能够在网上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3)在信息存储上,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将各种信息保存在相应的数据库里,一方面可以方便再次查询和使用,另一方面方便交流与共享,如中国知网数据库上就保存了不同期刊不同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在信息检索上,由于在网络环境里,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在相应的数据库里,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只需要在相应的查询网站都能快速检索到,再加上网络环境里,人们交流更加方便,从而使信息检索更加方便。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媒体,主动地 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 即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以及方便、快 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
可呈现状态:学习动机可自我激发,学习内容可自我选择,学 习方法可自我确定,学习时间可自我计划,学习过程可自我监 控,学习结果可自我评价。
(5)个性化
遵循个体差异原则,最大限度地体现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因人而异, 开放性地对待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启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每项学习内容上都得到最佳发展。
(6)互动性
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学习活动寓于动态活动 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的备课工作:下载有关信息、设置相关栏目、组建模拟网站, 将有关材料合成链接网页栏目中。在既定目标下组建的模拟网站和网页 内容。
网络环境下《电磁感应的应用》的 自主学习
实施:分为4阶段
第一阶段:背景和动机。教师简单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同时演 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可以用来解决实验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用来体现 电磁感应这种基本现象是十分有用的,接着介绍生活中电磁感应现象 的一些例子。
网络环境下《电磁感应的应用》的 自主学习
第三阶段:表达和交流。利用信息网络工具交流、研讨,与同学分 享成果: ①各组论文提纲传入教师机 ②大屏幕显示,小组发言人演讲 ③师生讨论、评价。既要评价活动成果(小论文提纲),更要评
价活动过程:A收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路径、速度、广度、 准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B小组合作程度(分工是否合理,参与是否 全面,讨论是否热烈) 最后通过简短的教学总结。 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这次研究性自主学习模式实验的过程中,信息

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性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性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功能,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利用局域网甚至internet网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复制型”、“填鸭型”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型”、“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希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拥有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数学探究性教学,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精心选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题都适用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因此,一个好的探究课题,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关键。

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课题,设计良好的教学程序,在一节课的开头精心地创设教学情景,那么这一节课就会像一块无形的“磁铁”,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得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充分的互相合作与交流。

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情景引入话题:有人收到一则祝福的短信,被告诉在一小时内要刚好发送给其他3个人,接下来收到短信的人也要在一小时内刚好转发给其他3个人,……问:24小时以后有多少人收到这一则祝福的短信?(假设收到短信的人没有重复)这是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当贴近的问题,普遍学生都会感到兴趣盎然。

问题呈现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等比数列的知识,列出基本的求和运算式子:,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运算有没有特殊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不能推广到一般的等比数列问题,即,这个式子的运算还有哪些方法,能得到什么结论,应当注意什么问题等等,从而进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推导方法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 键词 l网络环 境 计算机 方法探 究
1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的简述
片, 从本质上 改变 了传 统的信息获取方式。 大量 的专业知识信息 的 这样不仅能够极 大的提 当前 , 我们所说的网络教学指的就是加强 网络资源的整合 与利 编辑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做 出共 同的努力, 同时还有 利于学生 的创造力培养 。 用,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 , 提高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加强师 高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了各领域、 各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 其 中包括大量的教学资源, 新能力 和 自主学 习能力。 此外 , 教师还可 以给学生预留~些 问题 , 让 这些资源当中有 的能够为教师学生解答疑惑、 有的可以为学生提供专 学生通过 自主学习和 自主创新来解决 , 从 而更加科学 、 全面对学生 业的练习资料 、 还有 的能够帮助老师学生极大的拓宽视野。 进行引导 。
3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教学的优 势分析
4 . 4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自 主 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 , 对人 才的一般要 求就是具备一定 的创新能力和拥有
3 . 1 教 学 资源 更加 丰 富 较强的 自主学 习能力 。 计算机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学 科 , 在 互联 网是一个全球性的 、 包罗万象的资源数据信息中心 , 它汇集 网络环境下学生缺乏监督 和管理 , 所 以, 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
4 网络环 境 下 计 算机 教 学 方法 分 析 4 . 1因材施 教 , 促 进 学 生专 业素 质提 升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 计算机的基础 性操作 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基本技 能, 而且很多学校都开设有 专门的 计算机课程。 但由于种种原因, 每个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存在着 很大的差异 , 有 的人虽然理论知识懂得很多 , 但是动手操作能力 却比 较差 , 有的人则相反 ; 还有的人虽然计算机技术很好 , 但是并不能将 2 网络 环境 下 计 算 机教 学 的原 因和 现 状分 析 这 个优 势 利 用 到专 业 知识 学 习 当 中 , 所以, 如 果对 所 有 的学 生 采 用 同 非常 不 利 于 教 学 质量 的提 升 。 美国著名心理学界布鲁 纳曾经说 过 : 在学校 的教学活动 中 , 所 样 的教 学 方 式 和 教 学 内容 的话 , 4 . 2加 强 多媒 体技 术和 传 统教 学模 式 的结合 有的教学 计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各种教学媒体的。 在信息技 现代化的教育注重素质教育 ,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术和网络技术 高速 发展 的今天 ,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 势必会成 为了更好的满足这种需求 ,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 为 一 种 非 常 好 的教 学 模 式 。 从 教学 规律 的 角 度 来 看 , 网络 环 境 下 的 要求非常高 。 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在传统的教学活动 当中, 并且 计算机教学借助超 文本的表现形式 , 具有同时呈现多信息 、 非线性 的尝试 ,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 结构 的优 点, 高度 符合现代化 的教育认知规律 , 成功 的克服 了传统 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 生的视 教学模式 中的知识结构缺陷 , 从教学模式 的角度 来看 , 网络环境下 更多的知识信息整合到声音或图像 中, 更能提高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 从而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 的计算机教学 , 不 仅 能 够 进 行 区 别 化 的 自主 学 习 , 同 时还 能够 彼 此 野 , 4 . 3加 强理 论 知识 和 实践 活动 的联 系 协作 , 提高效率 ; 从教学 内容 的角度来看 , 多媒体信 息技术集声音 、 计算机教学和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 , 就在于计算机是一 门对实 文本 、 图片 、 影像等多种媒介于一体, 从根本上扩大了知识和信息容 传统的教学活动 中往往 量, 为学习者 提供 了一个更广 阔的学习空间; 最后 , 从教学手段的角 际动手 操作 能力要求非常严格 的一 门学科。 这样是很难帮助学生掌握计 算机 的操作 度来看 , 网络环境 下的计算机教学强调 的是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 为中 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 这 样互 相促进的教学模式 , 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 心, 从本质上改变 了传统教学 活动 中的格局 , 为各方提供 了一个更 能力 。 刻的 了解 , 而且学生的实 际操作能力也得到 了极大 的提高 。 加平等 的平 台。

na i e n c Chi Sc e & Te c h no l o g y Ov e r vi e w
~ 一 … … ~
… …络环境下计算机思路的改变及方法探究
周 洪 兴
( 河 南省 漯 河水 利 技 工学 校 , 河南漯河 4 6 2 0 0 0 ) 【 摘 要 】随着 国民经济 的快速发展 以及 计算机科 学 的不断进 步, 计算机 网络技 术在人们 日常 工作 中的重要性 日益提升 。 在 教育领域 , 互联 网的 应用能 够为 日常教 学 活动提供更 加丰 富的教 学资 源, 但 同时也 带来 了巨大的挑战 。 本 文, 将从 多个 方面对 网络环 境下计算机 教 学方式 的改 变进 行分 析 和探 究 , 希 望能 够帮助 学生 更好 的适应 现代化 的计 算机教 学方 式, 提 高教 育 资源的 利用 效率 。
生 之 间的 学 术 交 流 和 协 作 研 讨 , 最 终 实 现 教 学 质 量 的提 升 。 其 主 要 包括 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 , 在教学过程 中网络充当知 识和信息的载 体, 某种程度上是传统教育媒介 的自然发展 ; 第二 , 网络环境下的计 算机教学 , 其实就是网络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 第三 , 网 络作为一种特殊 的教学 活动环境 , 能够超越 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 , 打 破传统的师生 之分 。 正是基 于这 些方面 , 网络环境下 的计算机教学, 才能够不 断的发展 和完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