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民版 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 (共2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课件 (共26张PPT)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君权与相权:
阅读第二目“君权和相权”,思考:
(1)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动机主要有哪些? 从中可以推出二者之间矛盾属于哪一矛盾?
(2)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针对 宰相,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共同特点?
(3)君权和相权发展的趋势如何?
2、晋、冀、鲁(腹里)由中书省直接 管理
3、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4、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以 及宗教事务。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补充
阅读第三目“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思考:
(1)当今社会有哪些方法可以制约权力的 滥用吗?
(2)在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频繁更相、建立中朝 皇 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魏晋隋唐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完善:隋唐时期
皇帝
特点:
中书省 (草拟决 策)
门下省 尚书省
政事堂
(执行)
(审核) 吏、户、礼、兵、刑、工
①相权一分为三;②各部门分工、合作, 监督、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提高行 效,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
西汉: 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 地方:设十三州刺史
(隋唐)御史台、门下省;道
(宋)谏院;通判、提点刑狱司、路
逐步健全
(元)御史台(明清)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 对谁负责?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历史必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历史必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一相制到多相制,反映了统治者通过分散相权的方式,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趋势。

答案:A2.汉朝初期,丞相位高权重。

汉武帝为限制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御史制度B.建立“中朝”机构C.设置刺史D.尚书令代替丞相掌握了行政权解析:“中朝”的设置实际上剥夺了宰相参与决策的权力,从而使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演变为负责执行的“外朝”。

答案:B3.宋代时,“中书门下”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当时,“中书门下”属于()A.枢密院长官驻地B.三司的行政衙门C.宰相的办公机构D.独立的监察机构解析:宋代的“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是宰相议定军国大政的行政机构,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宋代“中书门下”的职能不符。

答案:C4.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

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这一制度指是的()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据材料信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D5.清代某学者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划分不合理,使天险尽去而引起地方治安无法维持,故D项正确。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复习目标
1、阅读第一、二段,识记秦汉时期监察体系的构成和 地位。 2、阅读第二段,了解历朝检察体制的史实。 3、归纳并识记历朝检察体制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 1) 中央:御史大夫、御史台(中国东汉 演 汉朝: 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 变 地方: (州)刺史
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 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三省六部制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机构 职能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政权
长官枢密使,低 于宰相
参知政事 副 相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的 确立及其演变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 代 丞相职 三公九卿制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三省六部制 确立于隋,盛行 于唐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 三省长官均为宰 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 相,相权一分为 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 使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中央集权趋向 完善
地位 作用地 位
史料链接: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 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 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 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 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 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 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 “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 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18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18张PPT)
(1)积极影响:中央集权日益加强,维护了社会稳 定,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成果
(2)消极影响
皇权不断加强,社会腐败严重,钳制思想,制约文化发 展。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导致行政效率低 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到 封建社会后期,更是阻碍了社会发展,是中国落后于世 界潮流的政治原因。
五、行省的设置
1、元朝以前的地方机构 (1)、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 (2)、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3)、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
2、元朝的行省制度 目的 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巩固统治
内容
(1)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有两个单列的行政 区划,一个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另一个是 宣政院管辖的地区
七、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 盛行时 西周 同代 点
和中央 诸侯相对独立,权力和地 政府的 位可以世袭,在地方有设 关系 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
赋役的权利
几乎整个封建 时代
郡县是中央政 府下属的地方 行政机构,受 中央政府直接 管辖,长官由 皇帝或中央政 府直接任命
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为后世所继承
唐代 宋朝 元朝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御史在纠 举官吏时,可以采纳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3、监察体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消极影响: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 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 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各个王朝末期的腐败,更使得监 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军功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的按军功授爵的制 接
度,替代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3)察举制:汉朝时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主要依据是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
重;后注重门第和家世。
(5)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元明清沿用,影响深
④分封制和郡县制没有职能分化,而行省制有职
能分化;分封制和行省制在初期加强中央集权而
在后期削弱中央集权,郡县制自始至终加强中央
栏 目

集权。

三大制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历经多次
变革,呈现出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导学三 认识唐朝三省六部制
史料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
机构,同时设宣政院作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和
栏 目
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中Leabharlann 机关,但元代相权没有削链 接
弱,与其前、后的朝代相比,具有特殊性。
(2)从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
断加强的趋势。
①汉初,实行郡国两制并行,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


国的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史记·秦始皇本纪》
问题:史料反映秦始皇建立的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反映了皇帝地位的独尊和专制独裁。
导学二 西周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问题:图片①图片②图片③分别反映我国的哪三大地方行政制 度?这三大制度有何不同。三大制度反映了什么趋势? 提示:图①西周分封制;图②秦郡县制;图③元行省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 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33张)

人民版 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33张)

汉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议事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 题?
二、君权和相权 1、相:宰相、丞相——帝王助手 2、汉代帝相矛盾的发展 (1)汉初,丞相位尊权重
(2)汉武帝削弱相权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设“中朝”压制相权
汉武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卿
中朝(内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
3、唐朝:三省六部制
皇 中书省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政令)(审核政令) (执行 政务)
吏部
评价: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5)局限性: ①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②八股取士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世官制




下层人士一般 先秦时期 官位世袭 没有参政的机会。
察举制 秦汉至魏 以官举士 (九品中 晋南北朝 权操于上 正制) 科举制 隋唐至 明清时期 考试选 官制度
(3)方式:自下而上推荐 (4)演变: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门第 为标准)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历几个阶 段,各有何特点?想一想,哪种方式更 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 思 考:
材料1: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 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 (共40张PPT)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 (共40张PPT)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奸难辩睡不好, 忠 奸 难 辨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官 吏 难 选 贪污腐败治不了; 腐 败 难 治 最怕地方造反了, 地 方 难 管 监察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二、君权与相权
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梳理出汉、唐、 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 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决策机构
草拟和颁发皇帝 的诏令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审核机构 审核政令,有不 可行的应回驳
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政事堂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西汉: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州)刺史 东汉到元朝 御史台 (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 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 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君权和蔡 严青翟
离任原因 免职
免职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人民版必修

①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 宋 设“参__知__政__事___”,作为副宰相 代 ②设_枢__密__院__掌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③设_三__司__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元 代
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3)调整相权的影响。 ①有利于_防__范__宰__相__擅__权__。 ②有利于_加__强__统__治__,提__高__行__政__效__率__。 ③有利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1)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 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2)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北宋以后尤为突出。
【素养探究】 史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 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图解识记】
唐朝三省六部制
·【情境思考】
依据图,概括秦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演进的主要趋势。(时空观念) 提示: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沿革:
秦朝
西汉
唐代 宋朝 元朝
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 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_御__史__大__夫__属下的官员承担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_提__点__刑__狱__司__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御史台负责复按人命重案,可以先斩后奏
4.影响: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 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既减少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央 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宰相专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5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50)
1.3、君主专制政体的 演进与强化
本课结构: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皇帝制度 丞相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强 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法令出一——皇帝制度
1、确立:秦始皇 2、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3、弊端: (1)君国关系:君主影 响国家, 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 (2)君臣关系:是“主 子”和 “奴才”关系。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答:设置监察机构和官员,以权力制约权力。 这些措施有效吗?监察官对谁负责?所有官员都 受监察吗?古代监察制度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中央:
御史大夫
秦朝: 地方:
监御史
(汉承秦制)
1.演变
汉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
央监察机构 ) 地方: (州)刺史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
二、君权和相权----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电视剧中的公孙弘
汉武帝刘彻
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 大的权力,位高权重。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初:汉承秦制,丞相实质是掌握行政实权 的总理大臣。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参 议要政;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⑴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 强; ⑵选官方式趋向于制度化。日 益严密科学; ⑶选官标准趋向公开选拔,广 用贤能(公开公平) 。
试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适用人群(中下层地主平民) 读 书
积极影响(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2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27张PPT)

感受历史
唐太宗时,假设 国家要在关中一带 修建一项大型水利 工程,这项工程的 实施涉及众多机构, 按照制度规定其运 作程序应该是怎样 的呢?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尚书省→工部
(3)、宋代二府三司制
皇帝
宋 太
(二府三司)

中央 “二 府”
赵 匡
机构
中书门下
枢密院

职能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官职及权利 长官同平章事
——《日知录集释》
3、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 · 高明《琵琶记》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积极: 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监察制
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1)明代:省、府、县 (2)清代:省、道、府、县
• 评价: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 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朝代 秦朝 汉初 东汉 唐 宋 元 明 清
地方行政机构
必 要 时 可 以 报警。 给 电 脑 安 装 过滤软 件和绿 色软件 ,对网络 的不健 康的信 息如暴 力、色 情和非 法网站
进 行 过 滤 ,这 是保证 孩子能 有一个 健康的 网络环 境必须 做的。 帮 助 孩 子 制 定好每 天的学 习和生 活计划 ,什么该 做,什么 不该做 ,什么 时候做 什么,包 括 什 么 时 候 上网,都 应该纳 入计划 。监督 孩子严 格执行 计划,养 成习惯 ,帮助 孩子成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提刑官是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 提刑官是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提点刑狱公 是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 三、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事是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 事是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的长官 ,是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的一种官职名称。 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法 医官这一概念。由朝廷选派,三年一换。 医官这一概念。由朝廷选派,三年一换。提 概况: 1、概况: 刑司是“ 级的司法机构, 刑司是“路”级的司法机构,主要掌管刑狱 秦: 御史大夫(中央),监御史( ),监御史 御史大夫(中央),监御史(郡); 汉: 之事,并总管所辖州、 刺史(州); 县的刑狱公事、 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县的刑狱公事、 御史大夫(中央), ),刺史 御史大夫(中央),刺史( 以后历代: 以后历代: ,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 御史台( 御史台 核准死刑等, 唐至元) 都察院(明清)、 核准死刑等 (唐至元)、都察院(明清)、 提点 刑狱司( 刑狱司(宋)等。 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 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宋慈在南宋确有 评价: 2、评价 其人,曾先后出任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 曾先后出任提点广东、江西、 其人,: 加强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 监督官员, (1)加强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防止腐 狱败,提高行政效率; 。 提高行政效率;
户籍、土地、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礼部 礼仪、科举 礼仪、 兵部 刑部 军政 刑狱
宋代: 宋代: 二府三司制
丞相
皇帝
二 府
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枢密使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丞相) (副丞相) 分行政权
三司使(计相) 三司 三司使(计相) (计省 计省) 计省
分财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
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
4、行省设置的意义: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有 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③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促进民族融合 与发展。


•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 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
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
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C
选官制度
四.选官制度的变化
西周至 实行时间 春秋

魏晋 南北朝
隋—清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 正制
科举制
选官标准 血缘
品德、才 门第(家 考试成绩 能、孝廉 庭背景)
3、演变: (1)秦:在中央设立丞相;相权很大 (2)汉:中外朝制度 相权一分为二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4)宋:二府三司制。 进一步分散相权
(5)明:废丞相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 调整相权的影响
(• 1:)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皇权, 提高行政效率;(2)有利于弥补政事 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还大胆启用出身 寒微的士人做官: 比如从奴隶群众 提拔了卫青做大 将军等。
中外朝制度
皇帝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
常侍 侍中 尚书令
中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九卿 外朝
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1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专题1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2)唐代__和尚书省三省,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 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 宰相,相权分散。
•思 维 拓 展
• 唐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有什么不 同?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封建权力机关,通过分 散相权来加强皇权,实质上是封建社会皇权 独裁专制加强的表现;近代的三权分立是资 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制度,通过分权来防止专 制独裁和集权。
• 1.创立
• 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
• 2.特征
司法
• 皇帝集行政权、________权和军事指挥权于
一身。 独断
• 3.弊端
• 皇权带有________性、随意性的特点,影响 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 4.影响 • (1)历代_官_僚__体_制_____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
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 (2)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________”和“奴
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 2.察举制 • (1)含义:是由官__吏______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
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 (2)概况: • ①兴起:两汉时期。
•九② 法品演,中正变即制:__魏__晋__南__北__朝_时__期_。,发展为九品官人 • (3)评价: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省官互迁
• ③中央采取___________等形式对行省官员 加以控制。
• (4)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 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 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 维 拓 展 • 郡县制与行省制有什么不同点?
合作探究
•1 •中国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依据及 • [史料] 其趋势
• 2.评价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中外朝制;内朝事先决策,外朝执行
演进内容——君权与相权
三省六部制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秦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 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 谁敢为非?
从材料看,唐太宗是如何认识君主的职责?(4分)他认为稳妥的办法是 什么?(2分)为此在中央官制上采取了什么制度?(2分)
主张:君主要适度使用皇权,减少因独断导致的决策失误和 亡国。广任贤良,严肃法纪。 与宰相、百官商量,集体议政。三省六部制
演进内容——君权与相权
三省六部制 萌于魏晋,成于隋,完善于唐
演进内容——君权与相权
二府三司制
皇帝 皇帝
三省六部
御史台
枢密院
三司
中书门下 御史台
宋代中央政府结构
谏院
唐代中央政府结构
(1)观察图一和图二,相比较唐代,宋代宰相权力发生什么变化?(2分) 你认为宋代这种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相权进一步被分割,地位下降 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导致机构臃肿,增加财政负担 ,降低行政效率
根据材料回答1)假如要任命历史 课代表为忠县县令,请指出其决策 过程?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演进内容——君权与相权
三省六部制
观察左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思考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
1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 牵制合作,提高决策效率,减 后再由中书令选定一稿, ……然 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即成为皇帝 少失误 2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 将相权一分为三,防止宰相 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 专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批注送还,称为“涂归” 亦称 3“封驳”……若诏敕自中书定旨门 三省职权划分初步体现现代 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 “分权制衡”思想,是中国古 行。 代行政制度的重大创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47)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节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47)
战 战功封爵 功
选 家世门第 拔 标 准 学识才能
官吏查访 品 推举征召 行
演变 趋势
选 地方评议 拔 推荐 方 式 考试选拔
中正官 门 评定授官 第
考试选官 才 能
选 制度化 拔 公开化 趋 体系化 势 公平化
拓展:选官制度:科举制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创立的过程: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2、科举制的影响
免职
1年2月
免职 去世
3年8月 3年9月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去世 下狱死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8年3月 12年2月 2年2 2年
汉武帝所用丞 相13人,下狱死者 占其半,生者如田 蚡、石庆、公孙弘 辈,只能装聋作哑, 唯命是从而已。以 至于讨论出兵边疆 的大事,汉武帝竟 说 “田蚡不足与 计”。汉武帝如此 重用内朝官,用近 臣、内朝来压制宰 臣和外朝,当拜公 孙贺为相时,贺竟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2、作用: A、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政令的贯彻执
行,提高了行政效率; B、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
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三)宋代: 二府三司制
1、运行机制
皇帝
三司使
中书门下
枢密院
(财政 机构) (行政 机构) (军事 机构)
(二)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
(1)行省的设置
①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 山西、河北、
北京、山东、内蒙古
③宣政院辖区: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 路、府、州、县
2、行省的主要职能
民政事务 必须呈报中书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皇帝制度;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制度。

2.理解封建皇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

3.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演变。

4.了解秦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

认识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剖析秦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运用图示、引文等材料,比较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特点,初步掌握制表及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材要点
政令出一
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皇权至高无上。

君权与相权
1.“君”“相”矛盾。

为什么会产生“君”“相”矛盾?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君相矛盾权欲说,认为丞相“位高权重”,构成了对君权的威胁,于是产生君相矛盾,国君则致力于削相权以隆君权。

第二种是君相矛盾行政差异说,认为“君”、“相”产生矛盾是在决策、行政倾向和方式上的不同引起的。

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都是帝王的
政治助手,也是政府的行政总理。

在执政过程中,因为决策与行政的倾向和方式不同,帝、相难免产生矛盾。

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往往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君权与相权发展的总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3.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
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成“中朝”与“外朝”。

唐代: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相权有所分散。

宋代:设中书门下;“参加政事”(副丞相)。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我国古代的监察,主要是君主对官吏的监察。

监察机构的发达、完备,是我国古代官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监察机构及职能也愈来愈强化。

君主对官吏的监察,始于战国。

最初,君主用自己的秘书——御史监察中央和地方的官吏。

秦朝设御史府,以御史大夫为长官,御史中丞为佐贰,兼掌秘书与监察之职。

汉武帝时创刺史制度。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汉代以后,监察制度逐渐走向健全。

完备的监察制度,加强了皇权。

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1.世官制。

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

这一制度决定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的现象。

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2.察举制。

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

举荐的标准,要看德行和才能。

汉武帝时代,察举制基本成为正统的政制。

这一历史进步的意义十分重大。

有的学者指出,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的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是“中国学术史和中国政治史的最可纪念的一年”。

就是因为这一诏令,表明察举制已经发展成为
一种比较完备的仕进途径。

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已经得以确立。

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

与两汉察举相比,明显地前进了一步。

具体表现是:(1)规定设立专典选政的中正官;(2)中正官主要负责品定士人的资格,作为任官的依据。

九品中正制之初,有选贤的用意,但是不久就被门阀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以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3、科举制。

科学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

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

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显然要比察举制时代凭现任官僚的主观印象取官要合理得多。

明清时代的科举制度已经十分详备,然而也日益僵化,完全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

行省的设置
从秦汉至元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下图所示:
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这样有利有弊,有利是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弊端则是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难点: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运用秦兵马俑导入。

教学
(一)法令出一
1.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便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
(1)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2)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3)秦朝以后,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群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公”与“奴才”的关系。

史料链接: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
(二)君权与相权
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
3.唐朝分散相权
4.宋朝分割相权
史料链接: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

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读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古代监察体制
(1)监察机构的设置,在秦代已经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在中央和地方(郡),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创刺史制度,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

2.古代监察体制的局限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
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2.察举制的演变和实质
(1)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

6年之后,再次下诏策试贤良,并且在这一年,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举的人数。

(2)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员,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3)察举制度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完善,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3、科举制及其实质
(1)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2)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但是,科举制度又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明清时代八股取士,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读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五)行省制度的设置
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
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宋代为路、州、县三级;
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域依次为路、府、州、县;
明代有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府、县三级;
清代有省、道、府、县四级。

小结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过程。

这一制度一方面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加强了对人民的封建奴役和剥削。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