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
高考必备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曹雪芹生平所处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世”。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产生。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歌颂了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反映出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民主思想,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主要人物1、贾宝玉: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
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2.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3.薛宝钗:外表冷漠,内心炽热,雄心勃勃.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4.王熙凤: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
荣府内,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5.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6、.晴雯:她向往平等、公正,美丽能干,反抗婚姻,永远反抗她低人一等的命运。
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
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她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
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
《三国演义》导读《三国演义》思想内容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祝福
总之,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
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
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思想上反动,
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
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5.简析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 【提示】①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 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 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 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做了 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 “我”的软弱和无能。
别等到错过后才去后悔,别等到失去
后才想挽回。
祝
福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鲁迅先生,听他为
我们讲述另一个发生在苦难岁月的故事《祝福》。
1.把握本文的情节结构。
2.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
结尾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
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
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 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
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
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
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
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 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
农村的真实面貌。
给下列变红的字注音 钝响( dùn )寒暄(xuān)烟霭( ǎi ) 朱拓( tà ) 间或(jiàn )瘦削( xuē )悚然(sǒnɡ ) 踌蹰( chú )
试析《奔跑的火光》中农村女性的悲剧性
试析《奔跑的火光》中农村女性的悲剧性摘要:方方的《奔跑的火光》是一部反映当代农村女性生活状况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女性的人生悲剧。
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英芝的悲剧故事,反映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的悲剧性。
其中造成悲剧的原因是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思想观念的落后,没有文化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害了自己;周围传统道德观念的压制和打击;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就是所处的生存环境农村贫困愚昧闭塞的恶劣环境,陈规陋习迫使她固执,反抗的结果是遭到强烈而冷酷的抑制。
这一切决定了英芝的悲剧是必然的。
英芝的悲剧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广大农村地区妇女的生存状况和她们的精神解放。
关键词:《奔跑的火光》农村妇女悲剧性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方方,她的作品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现实生活的描写,关注小说人物的命运,专著于那看似肮脏、病态、丑陋的人性的捕捉与表现,以此阐释人的当下生存状态。
而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则通过一个农村女青年英芝形象的塑造,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在新经济新观念冲击下一部分农村女青年的现实生存状态。
《奔跑的火光》中塑造的人物都是一群忙于世俗生活的凡夫俗子,没有那么崇高的社会政治思想。
例如,小说主人公英芝就是家境稍好一些的农村高中毕业生,后嫁为人妇,她的丈夫贵清更是一个不足为道的身上有着不少缺点的农村青年。
作品细腻而具体地展示了英芝如何由希望到失望,再由失望到绝望,以致在她感到生不如死,且无法摆脱丈夫对她的纠缠,在丈夫用对她娘家进行毁灭性报复来威胁她的情况下,她烧死了丈夫,因此被判处死刑。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无可挽回的悲剧结局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结合作品试分析英芝这一农村女性的悲剧性。
一、自身的性格弱点决定了其悲剧性人类社会中,人物的性格缺陷往往是构成他们悲剧的重要原因。
个体的性格与生存环境的冲突往往使人性发生扭曲,他们或者走向自我堕落,或者在抗争中毁灭。
英芝的悲剧性与其自身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德伯家的苔丝—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德伯家的苔丝》—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十九世纪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为十九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哈代作为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以浓烈的悲观主义情绪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的“哈代时代”,成为“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的“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
相较于他的早期作品,他的晚期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更是扩大到资产阶级的各个方面,下面我通过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来论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第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十九世纪末,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最发达的时期,社会经济由于工业经济逐渐普及,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这个时期的牧场与农田大部分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
因此,英国的农村与城市贫富差距严重,许多农民只能帮着农场主、牧场主打工来维持家里开支。
苔丝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她勤劳、朴实、善良,却又不得不背负着生活的压力,她就是一个社会底层穷困雇农的缩影。
苔丝的父亲靠着微薄的生意和老马“王子”养活自己的妻子和7个孩子,他愿意贱卖自己所谓的头衔,虽然不愿意女儿为了钱财去委身于他人,但又不得不默许妻子的想法,而德伯维尔则享受这资产阶级垄断经济带给自己的美丽生活,他可以阔绰地救济苔丝一家,让苔丝为了家济一步步陷入他所营造的温柔的陷阱。
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催生了苔丝的悲惨命运,特兰岭农场主对小农经济雇农的歧视、剥削与压迫,也是资产阶级工业经济所带来的思想产物。
在开展命运的捉弄之前,作者先描写了漂亮的布赖克莫尔山谷以及山谷东北部的玛尔洛特村,它虽然距离伦敦只有四小时的路程,不过大部分地方依旧没有留下风景画家或者游客的足迹。
通过故事的展开,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故事发展的根据地是一个闭塞的地方,他们几乎不和外界沟通,而也正是这种闭塞造成了苔丝以及她周边人对于某些问题的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
浅析骆驼祥子悲剧产生的根源
目录1、封面 02、目录 (1)3、摘要 (2)4、关键字 (2)5、正文 (2)6、第一部分社会原因 (2)7、第二部分婚姻与爱情 (3)不幸的婚姻 (3)无望的爱情 (3)8、第三部分性格原因 (3)乐观与盲目 (3)勤快与保守 (3)外刚与内软 (4)生活欲望与社会本质 (4)9、关键字 (4)10、参考文献 (5)浅析骆驼祥子悲剧产生的根源摘要:《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老舍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个体劳动者——人力车夫祥子的典型形象。
祥子的一生是充满了悲剧色彩。
这个悲剧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硬汉如何在一系列外部以及内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而自掘坟墓,最终走向灭亡的故事。
本文将从祥子所处的社会背景、祥子的婚姻与爱情、祥子的性格等方面来分析其悲剧人生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祥自悲剧社会背景婚姻爱情性格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小说《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篇刻画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作品,是老舍创作的著名的悲剧作品,下面就来浅析一下悲剧产生的根源。
祥子悲剧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黑暗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
人是社会中的人,受社会的制约,他的人生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
祥子是社会中的人,而且所面对的那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才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浅析巴金《家》中的高觉新形象
浅析巴金《家》中的高觉新形象1.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高觉新是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复杂而矛盾。
作为封建家庭的长子长孙,他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对传统观念持有坚定的信念。
他的一生都在努力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地位,为了家族的利益,他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幸福和理想。
这种对封建家庭的维护,使得他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的软弱者。
高觉新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有一定的认识,甚至同情弟弟们的斗争。
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他在面对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时,总是选择妥协和忍让,以期维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高觉新的软弱还体现在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力改变上。
他曾经有过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但这些都被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所粉碎。
他无法摆脱家庭的影响和束缚,只能默默忍受生活的痛苦和挣扎。
他的软弱和妥协,,使他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也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悲剧色彩。
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软弱者的典型代表。
他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压迫,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面对新旧思想冲突时的迷茫和挣扎。
他的悲剧命运,既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很抱歉,我暂时不能提供您所需的回答。
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提问。
2.新思想的接受与旧礼教的束缚在巴金的《家》中,高觉新形象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人物,他身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既受到了新思想的洗礼,又被旧礼教深深地束缚。
这种矛盾性在他的性格和行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方面,高觉新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他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对封建家庭的陈规陋习感到不满。
他对于封建家长制的反抗,对于个人命运的争取,都显示出他内心的新思想火花。
他试图通过学习和思考,寻找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试图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我。
另一方面,高觉新又被旧礼教深深地束缚。
祝福 教案
《祝福》教案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深刻内涵。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课后作业,讨论相关课后问题。
教学重点1、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高中语文祝福课文知识点解析 人教版
高中语文祝福课文知识点解析结构网络一、内容详解本文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
1.序幕部分(开头至“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开头描写祥林嫂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既有对阴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的描绘,又有对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的介绍,更有对虚伪、反动、保守的鲁四老爷及其书房的描写,揭示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为祥林嫂悲剧的发展,提供了背景。
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和人们忙碌的景象。
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这句话点出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
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再看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墙上挂着陈抟老祖写的朱拓的大“寿”字,半边对联,窗下桌上放着“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
蛰居在这种环境中,必然是个迂腐不堪、没落了的封建卫道士。
本文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环境描写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视觉、听觉和嗅觉⎪⎪⎩⎪⎪⎨⎧忙碌的人们幽微的火药香爆竹的钝响晚云的闪光环境依旧(祥林嫂生活的环境)写鲁四老爷(环境衬托显其性格)2.结局部分(“况且”至“至此也联成一片了”):祥林嫂寂然死去。
首先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我”亲见沦为乞丐的祥林嫂;亲闻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消息。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封建宗法观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制度观念,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种价值观念。
封建宗法观念认为,君权神授,天命之子,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百姓则应该服从统治者的命令。
封建宗法观念也强调了家族和社会的重要性,认为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族成员应该团结和互助。
在这种观念下,个人的权益和自由被压制,个人在家族或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整个社会。
封建宗法观念的实践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牺牲。
个体的权利被压抑。
在封建宗法观念下,个体的自由和权益被家族和社会的利益所限制,个人的追求和理想往往被置于次要的地位。
个人的选择和决策往往需要经过家族和社会的批准,这限制了个体的发展空间和自主权。
女性是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
封建宗法观念中,女性地位较低,婚姻制度和家族观念使得女性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财产,必须按照家族和社会的期望进行嫁娶和生育。
这导致了女性无法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能,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女性的身心健康问题。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还包括低层社会群体。
在封建宗法观念中,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往往被剥夺了受教育、工作和政治参与等权利。
贫苦人和奴隶的地位往往被认为是上天赐予的,他们只能依附于富有和有权势的人。
这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性受到了威胁。
封建宗法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家族和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但也给个体权益和社会公平带来了压抑和剥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反思封建宗法观念的局限性,重视个体的权利和尊严,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平,实现全面的人的发展。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
封建宗法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这种思想体系认为各级社会关系都是以家族和家族间的血缘关系为基础,而非以个人为中心,因此社会秩序是有序、稳定的。
但是,这种宗法观念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牺牲品。
首先,宗法制度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僵化。
在宗法制度下,父亲和祖父在家族和家庭中具有至高的权威地位,孝道和家族长子继承制度被认为是重要的传统价值观。
这导致了家族和个人之间的强烈认同感,但也使社会阶层固化,很难突破官僚、地主、士绅等社会等级体系。
其次,宗法制度削弱了女性的地位。
在宗法观念中,男子是家族的继承者、传承者和保护者,而女子则被视为嫁到他人家族的“外人”,妻子不在夫家族是受到贬低的地位。
因此,女性被剥夺了在家族和社会中发言权和公民权利,并常常受到剥削和虐待。
第三,宗法制度加剧了地区之间的对立和战争。
在宗法制度下,每个家族都秉承着自己的利益,而不同家族之间的分歧容易导致暴力冲突。
例如,古代中国经常发生山东与河南等地的战斗,这些战斗都是由于土地和资源分配的问题而引发的。
第四,宗法思想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创造力。
宗法制度强调家族和家庭的利益而非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行动必须与家族利益一致,并且往往不能单独做决定。
这种限制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行为方式,最终限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
总之,封建宗法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对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它在某些方面带来了秩序和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它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思维方式。
为了建立一个更平等、自由和富有创造力的社会,我们需要摆脱这种约束。
他们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为题作文
他们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为题作文他们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他们”指的是中国的女性。
在封建社会时期,她们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男女不平等、女性受歧视的现象在封建社会时期尤为严峻。
女性不仅缺少基本的人权,而且还必须服从男性的意志。
有句话说:“女人能顶半边天”,但在古代的中国,这句话显然是子虚乌有的。
在封建社会时期,男性是绝对的主宰,而女性则被剥夺了自主和尊严。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女性在很多方面都处于被动地位。
她们的命运往往取决于男性的意志。
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女性不仅不能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而且还要遵循各种礼教制度,比如三从四德之类的规矩。
她们的作用不仅仅是为男性生儿育女,更多的是充当家政和性生活的服务员。
在封建社会的农村地区,女性的地位更加卑微。
根据佚名《清明上河图》的描述,农村地区的妇女从早到晚忙于家务和农活,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她们的任务是挑水、摘菜、赶猪、打草……而且往往是肩负这些任务的主力。
这些繁重的活儿使得女性没有时间去学知识和文化。
在农村地区,女性不仅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也面临着男性家暴和封建思想的压迫。
那么,为什么女性会变成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呢?首先,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是一个父权制的社会,男性拥有所有的权力和特权,而女性则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其次,封建礼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受到万千民众的崇尚和传承,女性的遭遇也就不难理解。
此外,教育和文化的普及率不高也是女性遭遇对象的重要原因。
封建社会的消失并没有一夜之间发生。
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女性的地位得到逐渐的提高。
女性开始有了自我解放的意识,开始反抗过往的束缚和压迫。
20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崛起,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指明了方向。
以梁实秋、宋庆龄、林徽因等优秀女性为代表的新文化女性,为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妇女得到了平等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机会,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和提高。
同时,社会对女性的观念也在逐渐变化,女性的声音得到更多的倾听和尊重。
巴尔扎克《高老头》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巴尔扎克《高老头》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巴尔扎克《高老头》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高老头》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的代表作之一。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封建宗法制度是中华文明最为长久、稳定的社会制度,其中包含的宗法观念更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这些宗法观念对于社会的管理和个人的行为也有着深重的影响,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观念却逐渐成为了一些人不可承受之重,成为社会发展中需要不断去改变和超越的障碍。
宗法观念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强调家族的重要性。
在封建社会里,家族是极其重要的存在,而每个家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法规则和传统,这种规则和传统被认为应该世代相传,从而维护着整个家族的尊严和地位。
同时,宗法观念也要求每个人在行为上都应该符合家族的规范,不能违反家族的利益和传统,否则会被视为犯罪者并受到惩罚。
另一个重要的宗法观念就是强调等级之间的差异和不可逾越性。
在封建社会里,等级是非常明显的,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无法改变的,也就会导致一些人产生沮丧和绝望的心态。
与此同时,这些固定的等级也会导致一些人产生蔑视和歧视其他等级的想法,从而产生社会不公和压迫。
此外,宗法观念也常常体现在婚姻和家庭观念上。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和家庭的概念都非常重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被宗法观念所左右。
例如,男女之间的婚姻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而家族也通常会介入婚姻的事务中来,以确保婚姻符合宗法的要求。
然而,这样的做法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如强迫婚姻、异地婚姻和婚姻不幸等。
最后,宗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个人的才能和能力并不被重视,而主要是靠家庭背景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地位。
这种观念会导致一些优秀的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封建宗法观念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观念所带来的影响和牺牲是不可忽视的。
封建宗法观念认为天地人三才合一,君权神授,国家的统治权来自上天,君权继承自神灵,君臣之间是主仆关系,臣民应该忠诚顺从,尊奉君王。
这种观念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带来了许多牺牲品。
一、政治牺牲品封建宗法观念下的政治牺牲品主要是指臣民在政治上的威权屈从和个人利益受损。
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是全能的政治统治者,他们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臣民则是无条件的顺从和依附。
这就导致了很多臣民在政治上无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的个人意志和利益都被置于朝廷之下。
尤其是在一些腐朽的封建社会中,一些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会不择手段地镇压异见和反抗,许多政治异见者被以奸逆罪等之名处死或遭受残酷的刑罚,这就是政治牺牲品的典型例子。
二、经济牺牲品封建宗法观念也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封建社会中的臣民对国家贡献物质财富是压倒一切的,而君主则是享有这些物质财富的最终受益者。
这就导致了一些臣民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他们的产出不仅仅是用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还要供应贡献给国家。
在封建社会中,有关贡献的制度多种多样,如赋税、实物贡献等,都是封建宗法观念下的经济牺牲品。
尤其是在一些自然灾害或战争时期,国家会不惜一切手段地向臣民征收贡献,这对臣民的生存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文化牺牲品封建宗法观念对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封建社会中的文化是以朝廷为中心的,所谓文化就是朝廷所认可的文化。
其他的文化、信仰都被视为异端邪说,必须坚决抵制和打压。
这就导致了很多文化信仰被迫害和沦为牺牲品。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很多民间信仰和文化都受到了朝廷的打压,如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以及一些文化传统等。
这些都是封建宗法观念下的文化牺牲品。
封建宗法观念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牺牲品。
政治上的牺牲品表现为个人利益受损和生存权受到威胁;经济上的牺牲品表现为被剥削和财产被掠夺;文化上的牺牲品表现为信仰和文化被迫害。
祥林嫂续写
祥林嫂续写第一篇:祥林嫂续写落日的余晖早以消散,暮色越发沉重,压在人们的心头,街上早以空无一人,只有几丝微弱的灯光,越发显的凄凉;远处吹来的寒风卷起一些地上的遗物,敲打着空阔的街道,微弱的声音仿佛在预示着旧历的年底已不复存在了。
也许,世事就是这样,有太多的巧然。
在这样的背景下,祥林嫂独自一人被尘世遗弃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他想站起来,再向前走几步,但现实使她失去了重新站起的勇气。
在那一夜,她想了很多,她回想了她的一生,回想了她坎柯的命运,然而她没有太多的怨言;也没有眼泪,因为在她眼里,这一切已毫无意义。
她看了看眼前的世界,感到莫名的可笑,她笑这个可笑的世界,但那笑没有声音。
不久,天已亮了。
“刺眼的阳光”照在了祥林嫂的脸上,预示着忙禄而麻木的一天又将来临。
但这对祥林嫂来说已失去意义,她再也不想面对这个世界,也无需再面对了。
于是她闭上了那颗如死水般的眼睛,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
寒风吹过,她的白发飘起,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许只有在此刻;也许只有在她生命消逝时,她才有资格笑。
因为在这麻木的年代,死也许比生更幸福。
祥林嫂死了,终于被尘世埋末,她的事记也早已无人问津。
然而历史仍在重复,悲剧仍在继续!也许这也正是一个古老的国度的背剧。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Sarah,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sking about the rebuilt Oianmen Stree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it.Qianmen Street is a famous street of over 600 years old.Along this 800-meter street, there are more than 300 shops.As the street is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just to the south of Tian'anmen Square, it's very convenient to get there by bus.You may take Buses No.17, 69 or 59.Subway Line 2 has a stop there too.Qianmen Street is a pedestrian street, but there are trolley cars to take you not only to the shops, but also to theatres andteahouses where you can experience a truly Chinese way of life.I'm sure you'll like it.Dear Sarah,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sking about the rebuilt Qianmen Street.Here is someting about it.With more than 600 years' history, it has a length of over 800 meters and about 300 stores.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ian An Men Square,the rebuilt Qianmen Street, featuring pedestrian street, trolley car, tea house and theatre, is accessiable by bus No.17, No.69 and No.59 etc as well as subway Line 2.Welcome to Beijing and I am very glad to be your tour here.Yours,第二篇:祥林嫂祥林嫂:是“反抗”还是“顺从”?——再探《祝福》的主旨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引发了读者的诸多思考,论者往往认为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逼死了祥林嫂,祥林嫂面对各种封建压迫,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她的反抗是孤独的,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作者寄予了极大的同情”①,著名电影艺术家夏衍在他改编的电影《祝福》中添加了祥林嫂捐门槛后仍不能参加祭祀,于是怒砍土地庙门槛的情节,以此表明祥林嫂是一个“反抗性颇为鲜明的人物”。
高中语文人教版鲁迅小说《祝福》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鲁迅小说《祝福》教案《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教版鲁迅小说《祝福》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鲁迅小说《祝福》教案【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 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宗法观念的牺牲品
作者:宋艺焱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9期
摘要:问题小说作为除旧布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学表现之一,涌现出一大批问题小说家。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加入了文学研究会,同时在写作中有着鲜明的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倾向。
其中这批小说家突出表现出的是建立另种基本叙述模式:现代市镇小说和乡土小说。
其中乡土小说的突出代表作品即为许杰的《惨雾》。
关键词:乡土小说; 许杰; 《惨雾》
在乡土小说中,作者更看重艺术本身和生活,能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较多地去观照现实生活,将现代意识与真切的生活感受较好的结合,不仅意味着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说明小说观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下面我们将结合优秀作家许杰及其作品《惨雾》来具体探讨。
许杰
奠定许杰的艺术地位的是其代表所作《惨雾》,作品引来了当时人们去极高的重视。
之后作家又发表了《大白纸》《台下的喜剧》《赌徒吉顺》等经典作品,作品大都有着这样的主题,或是要表现封建的陈规陋习和父权、夫权等封建家长专制制度怎样给农村劳动者带来痛苦,怎样扼杀了青年们的爱上的权利并葬送了妇女们的终身幸福。
同时有的则是表现了沿海农村在资本主义都市风气侵袭下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以及正在产生的一系列悲剧。
他可以说是很好的做到了从问题小说到乡土小说的过渡。
虽然其作品中也不可缺少的带有一种小知识分子的气息而缺少了对于真正的农村生活的实际融合,作品从语言到气质再到感情的表达上都带有知识分子特色而缺少了一点农村劳动者的特点,作者也不太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土生土语或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真实刻画人物形象,但是其作品仍然以其對反封建的脉搏的敏感把握、对家乡生活的多角度摄取、对故事有条不紊的组织和梳理而呈现出较为广阔的文学艺术境界,其中《惨雾》无论是从艺术技巧上还是从主题的深刻性上都极富有代表性。
(二)《惨雾》故事情节
《惨雾》通过写乡村间原始性械斗,使人看到了强悍好斗得习俗以及宗教观念被农村封建势力利用的惊心动魄的一面。
它既是一篇问题小说,同时又是乡土小说。
它主要描写了存于村之间械斗所造成的悲剧,玉湖庄和华西村本是两个十分正常相处较为平静和谐的两个小村庄,一水之隔,常有嫁娶这类亲事往来,像玉湖庄的香桂姑娘,就出嫁到环溪村没到两天,她同丈夫原本感情很好,同周围人也相处的不错,可是两个村庄却因为争着开垦两片河滩地,在一些争强好胜的年轻人的带动下,演出了械斗的惨剧,并且由小到大,越闹越凶,越闹越红眼,终于最后死伤很多人,亲家成为了仇家。
(三)《惨雾》核心主题
造成最终的惨剧的根本原因,还是封建宗族思想在作祟:同姓为亲,异姓这一方必须压倒另一方。
整个故事发展虽不是封建地主势力在主导全局,但却是封建思想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作品通过新娘香桂的眼睛和想法来写,这个角度可谓是恰到好处。
不仅可以避开正面描写群众性武斗那种过于血腥暴力的场面,而且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说中有一个细节体现出作者对于械斗这一封建传统的宗法观念的强烈控诉和讽刺。
身为两村子的人,香桂自然不希望两村发生械斗,结果她的丈夫和她的族弟同时死亡,她本人也因昏厥从楼上摔了下来,通过这一特定的角度,小说增强了对封建宗法观念批判与控诉的力量。
还有小说结构严谨而不刻板。
这场战斗前后长达三四天,中间经过从小型接触到中间扩大战斗再到大规模武斗的三个回合,作者非但没有使文章脉络因其中过程的复杂性而显得纷乱,而是组织的有条不紊,恰到好处。
作品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得体,层次井然,显示出作家创作的艺术功力。
当然其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物刻画得不够立体和丰满,能够带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也只有癞头金、江林公、多理、春舟大伯几个人物形象。
作者不太善于以人物活脱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这个不足在《惨雾》中也有所体现。
另外作品中还存在叙述不统一,也是许杰小说的一个突出问题。
《惨雾》葱香桂姐的角度出发来表现械斗,是文章的主题线索和写作模式,但是作者同时又安排了第一人称“我”,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这种写作角度的不统一,例如癞头金领着玉湖庄一批人第一次到河滩去教训环溪人时,作者并没有让我跟去,以全知全能视角描述武斗和驱赶的场面,犹如写香桂丈夫临牺牲的情景,全通过香桂的视角展开,还写了她极其悲痛的内心活动,这显然是没有统一写作视角,叙述角度的混乱、不统一,说明《惨雾》在描写技巧上不够成熟和稳定。
乡土小说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供了中国农村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宽广而真实的图景,并且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许多题材多样、色彩斑斓的风俗画、促进了新文学地方色彩的发展,这自然少不了许杰的《惨雾》所做的贡献。
参考资料:
[1]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8.7
[2]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