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答题公式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词语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6.某段起什么作用:(1)此段在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此段在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7.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描写方法分为:(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8.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公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10.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分析步骤: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完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完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初中文代文答公式1.作用:〔1〕全文的索,推情展〔2〕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3〕形式新,吸引者〔4〕反映人物情感化2.理解:XX生表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或描出一幅⋯⋯的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的表达效果:的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或短用了比、比、借代、象征等表方法。

答,把它所指的象揭示出来,再系上下文,主,挖掘出句子深含,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系上下文的情景比:用 XX 比 XX ,表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人:把 XX 人化〔或予人的情感〕,生形象的表了⋯⋯的特点〔或描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气更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个反句的意思是⋯⋯,以烈的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开出,其作用通常“ 置念,吸引者〞文中或尾出,其作用通常“引起了⋯⋯的的关注〔或引人深思〕,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 XX 代 XX ,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句,其作用通常“增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言更美〔或引用句是了明⋯⋯〕〞引用故事,神,其作用通常“增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者〞偶:⋯⋯采用了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了作者⋯⋯的感情,奏明快,富于音美。

4.文章运用表手法作用:(1〕比,作用: XX 和 XX 形成明比,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含深刻〔3〕伏笔,作用:将要出的 XX 事物作暗示,情展作〔4〕照,作用:使文章构,使文章主更加明,使文章更加密〔5〕衬托、渲染,作用:表境,造氛,抒情感,突出主5.某句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渲染气氛〔叙文、小〕;埋下伏笔〔叙文、小〕;置念〔小〕;下文作;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下文;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叙文、小〕;深化主〔叙文、小〕;照开〔文、叙文、小〕6.某段起什么作用:〔1〕此段在开,作用: A 、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象 C、照文章 D、置念,吸引者 E、情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 A 、承上启下的渡作用 B、情展埋下伏笔,推情展〔3〕此段在尾,作用: A 、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前文 D、照目 E、引人深思7.文中画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描写方法分:〔1〕人物:外貌、言、作、心里、神、正面、面描写〔2〕坏境:自然境、社会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表人物 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思想〕〔2〕境:衬托一种 XX的气氛,表达一种 XX的思想感情8.用的言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公式: +干什么 +果怎么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叙、描写、、明、抒情10.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分析步:首先分析文章的构,注意文中的接〔首先、其次、、然后、也、最后、此外⋯⋯〕,些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很实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很实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1.标题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5)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词语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分四步走:○1把字词原意解释出来;○2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含义;○3观察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整体分析字词包含的作者情感。

○4结合整段句子或者文章,分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或者文章主题。

加点词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指出具体词语(动词或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动作(情态),表现了人物……的情感。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联系上下文的情景比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拟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强调了……,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的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6.某段起什么作用:(1)此段在开头,作用:A、引出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此段在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标题E、引人深思 F、表达了……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7.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描写方法分为:(1)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pdf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pdf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 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 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 (记叙文、 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 ;设置悬念 (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 文;
7. 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
用: 描写方法分为: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
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的
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 XX的特点,
突出人物 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种 XX的气氛,表达一
种 XX的思想感情
8. 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 (或文段) 内容: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 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词语理解: XX 生动表现了人 (事)物 XX 的特点(情
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 ,反映了人 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 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 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 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 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 的语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联系上下文 的情景 比喻:用 XX 比喻 XX ,表现了(事物)…… 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 拟人:把 XX 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 ,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 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 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 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 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 其作用通常 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 (或引人深思), 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 XX 代 XX ,使被借代的更加具 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 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 句是为了说明……) ”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 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吸引读者”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 了……, 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 节奏明快, 富于音乐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 1)对比,作用: 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 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 XX 事物 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一上初中,阅读理解在考试中的比例一下大了很多,难了很多,阅读丢了很多分。

有读不懂的,但更多的是读懂了答不来或答不到点子上的。

阅读其实有技巧和固定答题套路的,灵活掌握后做阅读题不再是难事。

下表是汇总出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和各位同学共享。

表中所列固定答题套路将稍后推出。

先见为快,如:修辞手法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表现手法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二)2.部编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小说的描写及作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人物描写正面、侧面概括、细节描写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时间、地点、背景环境描写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心理社会环境③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四、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五、小说的表达技巧A、人称运用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初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总结

初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总结

初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总结要学好语文需要靠平时日常积累。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下面就是整理的初中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供大家参考。

现代文答题万能公式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 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年、月、日、早、晚等时间词汇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式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式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公式法是一种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和解
题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公式:
1.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阅读记叙文时,可以关注这些要素,了解文章
的基本内容。

2. 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可以关注这三个要素,了解文章说明了什么,如何说明,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在阅读议论
文时,可以关注这三个要素,了解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如何
证明观点,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 概括文章内容。

可以采用“什么人+干什么”或“什
么事物+怎么样”的句式,对文章进行概括。

5. 分析人物形象。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方
面进行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6. 把握文章结构。

可以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了解文
章的结构和写作思路。

7. 体会作者情感。

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和描写中体会作者
的情感,了解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和评价。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现代文阅读公式法,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阅读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同时,还要注
意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和分析,不要生搬硬套。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是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中常用的答题方法,旨在通过总结阅读理解的规律,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
1.文章体裁判断:判断文章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散文,对于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大帮助。

在中考中,常见的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相对较少。

2.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些要素对于理解记叙文内容至关重要。

3.事件概括题:对于事件概括题,可以采用“人物+经过+结果”的公式来概括。

例如,“小明在公园里跑步,不小心摔了一跤,但是他没有放弃,继续坚持跑步。


4.人物形象概括题:对于人物形象概括题,可以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手法来概括。

例如,“通过描述小明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年轻人。


5.段落大意概括题:对于段落大意概括题,可以采用“本段讲述了什么”的公式来概括。

例如,“本段讲述了小明在公园里跑步摔跤后不放弃,继续坚持的故事。


6.主题思想概括题:对于主题思想概括题,可以采用“本文讲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的公式来概括。

例如,“本文讲述了小明在公园里跑步摔跤后不放弃的故事,表达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一、记叙文阅读1. 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谁 + 做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 结果怎样。

比如说,写小明在下雨天去给生病的奶奶送药,最后奶奶病情好转,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概括啦。

2. 分析人物形象- 公式: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直接描写)以及他人的反应、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间接描写)等方面入手。

如果文中说“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握紧了拳头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从这动作和语言描写就能看出小明是个坚定、有决心的人。

3. 理解句子含义- 公式:先看句子表面意思,再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挖掘深层含义。

要是句子是“那扇门关闭了,却又好像打开了另一扇希望之窗。

”表面上是说一扇门关上另一扇开,深层次可能是说一个机会失去了,但又有了新的机会,反映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 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名称],把[本体]比作[喻体](比喻句)或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的主旨]。

例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上。

”运用比喻,把月亮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5. 文章标题的作用- 公式:二、说明文阅读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公式:说明对象一般在文章标题或者开头就会点明。

特征呢,要从文中找关键词句,比如“大熊猫是一种珍稀的哺乳动物,它毛色黑白相间,体型胖嘟嘟的,特别爱吃竹子。

”这里大熊猫就是说明对象,毛色、体型、食性就是它的特征。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公式:-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个特征]。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有很多,其中赵州桥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举赵州桥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个特征]。

像“这座大楼高100米,有30层。

”准确说明了大楼的高度和层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思路整理(尤其适合上海中考!精心整理,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答题思路/模式总结一、说明文(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答题思路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答题思路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

(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划线句说明的内容:⑴前后就近原则,⑵段落中心句,⑶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答题思路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作用:⑴概括说明内容,⑵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段落能否颠倒答题思路⑴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⑵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四)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答题模式⑴不可以删/不可以换⑵解释词语的意思⑶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⑷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答题思路⑴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

初中语文35个满分公式

初中语文35个满分公式

初中语文三十五个满分公式一、文章的主要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二、线索(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有的文章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暗线。

《智取生辰纲》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晁盖、吴用等好汉智取生辰纲”。

答题格式:(1)××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这篇散文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三、题目的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意义两方面来谈。

表层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初中语文现代文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现代文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及诗歌赏析答题思路以下三十种答题思路几乎涵盖初中语文考试当中所有主观题题型,同学们一定要在切实掌握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

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词语理解: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思路: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1)“××”一词原指……,这里指……(2)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3)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思路:修辞本身得作用 +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XX比喻XX,生动形象表现了(事物、人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感情。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XX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二、理清文章结构(1)补充故事情节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

(2)思想感情的事变化画出表示情感的词语,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整理出答案。

三、把握记叙的线索和顺序(1)线索线索类型:A.以时间的发展变化为线索B.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C.以人物为线索D.以某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E.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F.以某个核心事件为线索线索的作用: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推动情节的发展。

(2)记叙顺序及作用A.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B.倒叙: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C.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答题公式】顺序名称+作用四、记叙的人称及作用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使文章内容显得更真实,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便于直接抒发感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五、人物形象(1)次要人物的作用第一人称:“我”,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其作用是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方法及作用A.肖像(外貌、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xx地位、xx处境、xx经历以及xx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

B.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心情),并反映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XX品质。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1、理解+抒情=诗歌鉴赏2、事实+分析=议论文写作3、表达+感悟=读后感写作4、描写+抒情=小品文写作5、情节+人物=小说梳理6、史实+解读=历史文章7、主题+剖析=文学作品阅读8、对比+分析=古代文学对比9、主旨+例证=现代文学分析10、现象+思考=社会热点评论11、文本+背景=文学批评12、语言+形象=写景鉴赏13、人物+故事=寓言故事分析14、情节+结局=小说评价15、文本+情感=散文阅读16、材料+观点=命题作文17、喜怒哀乐+描绘=古诗文鉴赏18、想象+描写=叙事作文19、观点+分论点=议论文构思20、现象+原因=科普阅读21、造型+主题=美术作品分析22、情感+意境=诗歌分析23、语言+意义=文言文理解24、文本+背景=传统文化解读25、现象+分析=新闻报道26、事实+解释=历史考察27、人物+心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28、场景+描写=写景作文29、情感+传达=散文写作30、主题+情感=诗歌创作31、观点+证据=命题议论文写作32、风格+特点=文学流派分析33、对比+分析=文学作品对比34、文本+文化=语文文化阅读35、语言+韵律=古诗词朗诵36、情感+体验=读书笔记37、场景+人物=小说情节分析38、文本+观点=综合阅读39、事件+意义=历史故事分析40、人物+冲突=小说情节梳理41、思路+论述=文章写作42、对比+抒情=诗歌对比鉴赏43、背景+人物=阅读理解44、情感+感受=散文欣赏45、主题+表达=小说主题分析46、文本+解读=文学批评47、语言+韵律=现代诗歌欣赏48、情感+表达=写作技法练习。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一上初中,阅读理解在考试中的比例一下大了很多,难了很多,阅读丢了很多分。

有读不懂的,但更多的是读懂了答不来或答不到点子上的。

阅读其实有技巧和固定答题套路的,灵活掌握后做阅读题不再是难事。

下表是汇总出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和各位同学共享。

表中所列固定答题套路将稍后推出。

先见为快,如:修辞手法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表现手法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二)2.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整理及答题技巧汇总2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一上初中,阅读理解在考试中的比例一下大了很多,难了很多,阅读丢了很多分。

有读不懂的,但更多的是读懂了答不来或答不到点子上的。

阅读其实有技巧和固定答题套路的,灵活掌握后做阅读题不再是难事。

下表是汇总出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和各位同学共享。

表中所列固定答题套路将稍后推出。

先见为快,如:修辞手法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表现手法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二)2.部编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分析的答题技巧一、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1.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3.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4.替换法: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二、品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1.从在内容上的作用来理解2.从在结构上的作用来理解3.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理解4.三不要:a不要拔高理解 b不要单一地理解 c不要孤立地理解析读:1.明确语段的表达方式2.抓住语段的关键语句3.分析语段的结构方式鉴赏:1.鉴赏语段的表达作用2.鉴赏语段的内容组合3.鉴赏语段的描写笔法4.鉴赏语段的行文布局5.鉴赏语段的佳句,警句6.鉴赏语段中的人物形象7.鉴赏语段或平实或生动的语言语文解题方法归类,阅读的题目套用这些,比较快.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语言运用及诗歌赏析答题公式济南市二十七中初三四班作者:李广文以下三十种答题公式几乎涵盖初中语文考试当中所有主观题题型,同学们一定要在切实掌握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

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词语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6.某段起什么作用:(1)此段在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此段在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7.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描写方法分为:(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8.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公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10.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分析步骤: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1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2.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3. 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14. 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15.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16.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17.仿写句子。

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18.对对联。

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19.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20.探究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21.概括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22.名著阅读。

公式: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23.编短信公式:①用“沪”“川”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24.诗文佳句赏析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

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欣赏,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欣赏,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25.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26.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27.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28.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29.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30.称谓变化公式: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说明文答题公式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