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2017届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专题主干知识:(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1.1949~1965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
国务院也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道路。
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期,中国部分领域和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1966~1976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以来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受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
3.1977~1979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时期。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80年至今,是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时期。
(1)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发展,在完善科技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2)从1986年起,国家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及重点成果推广计划(六大计划),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格局。
(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1.两个高峰:一个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另一个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2.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展。
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ppt课件
金鸡奖 百花奖 华表奖 金鹰奖 飞天奖
电影荣誉奖 电视艺术大奖
原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双百”方针恢复和“二为”方向提出
(3)、文化艺术奖项的设立
“二为”方针意义:
(1)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2)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走向新的繁荣
不同时期文化事业呈现出不同景象
“双百”
生机勃勃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 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26
江泽民——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指全 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 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 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 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 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二为”
欣欣向荣
“破四旧” “破除文艺黑专线”
百花凋零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年份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系 于 教 育
国 运 兴 衰
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
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 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⑵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新 中国教育的性质是为人民大众服务。 ⑶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 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 方面都的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01年 1997年 1990年 80年代初
6.72% 12.21%
15.88% 23.5%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
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起源: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
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绘画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
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精品课件
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内容的处理 1、重点与难点 2、整合与拓展 知识内容
整
合
文学和影视作品、图片和照片
教学资源
图书馆资源
网络资源
社区和家庭资源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内容的处理 新课程的模块专题是依据时代性和 1、重点与难点 基础性原则上的精选内容;教材结 2、整合与拓展 论性表述多;历史人物脸谱化、历 细化 史事件结论化、历史方法程式化、 历史情感边缘化。
探究学习 如: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或对老年、 中年、青年三个年龄段人员的调查访 谈,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的受 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程序 方法 预期目标
创设情景
呈现信息
历史问题的现实引入
展示图片,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列出教 育发展表格
指引注意,激发兴趣
学生建构知识结构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的认识 1、专题内容
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 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有关的经验教 训。
2、专题基本思路 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更新和 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有力推动 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进步。 教学中应注意理顺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与科技 发展之间的关系,理顺文化科技发展与社会政 治和经济的关系。
技能在新情 景的应用
探究:让学生通过对学校退休、在校 中年、青年三个年龄段教师的调查访 谈,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的受 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
(师)设问:我们学校是何时建校的?
(生):1954年。 (师):对,同学们,回忆学过的知识,可知道 1954年发生在我国政治领域里的一件大事? (生):54宪法。 (师):对,1954年我国通过并实施了第一部宪法, 宪法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法则和方针。我国的 教育事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了。——人民教育事业的 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现代中国的教育、科技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现代中国的教育、科技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前提条件1、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2、科技机构成立,党的各项政策、科技战略的推动3、科学家们艰苦卓绝的工作和贡献二、科技成就概况1、“两弹一星”⑴目的:为了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⑵成就: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能力。
先后建成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②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国家,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⑶意义:⑴打破了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⑵加强了中国国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2、载人航天技术2003年“神舟”5号飞船在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杂交水稻⑴成就: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⑵意义:国际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①1983年开始,成功研制出“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意义:②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0世纪末,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1、背景: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②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繁荣社会主义科技文化.(根本目的)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贯彻实施:①提出初期:贯彻执行,出现繁荣景象.主题: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优秀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等.文艺期刊大量增加: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②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扩大化至文革期间:受干扰和破坏,未能坚持贯彻下去.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现代中国的化与科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化与科技一、化事业的曲折发展1、“双百”方针(19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建设新中国科学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新标第一网2、“革”使化园地百花凋零。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化事业逐步走向新的繁荣。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1、建国初期:扫盲教育。
2、“革”对教育事业的摧残。
3、1977年恢复高考。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与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重大贡献1983 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003年成功发射了“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专题六西方人精神的起与发展一、智者运动(公元前世纪中叶)——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运动是西方人精神的滥觞,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⑴“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⑵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3、人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化传统。
二、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1、意大利艺复兴初期“三杰”⑴但丁:《神曲》⑵薄伽丘:《十日谈》——“人曲”: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思想。
必修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试说明】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教育事业的发展。
◇【知识整合】☆中国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二、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1、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1)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初具规,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2、文革对教育破坏:①、学校停课;②、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③、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①、1977年恢复高考;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启动“希望工程”。
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框架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链时间轴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限时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是(B)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5号”载人飞天大成功D.“神舟6号”飞船双人试飞成功2.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5学习总结
3.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 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以培养军事、 科技和翻译人才;冲击了传统教育,促进 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学堂,积 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以培养维新人才;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3)20世纪初: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实行新学制,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 1958年,中国首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运 转,标志着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故B项正确。
【例题】 (2015·全国Ⅱ高考)到1952年底,新中国 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 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 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 略的需要
恢复“双百” 出“科教兴国”战
放时期 化事业迎来新 中国教育事业成就 (1978年 的发展春天, 斐然,实现“两 至今) 如设立各种文 基”,中等职业教 化艺术奖项 育、高中教育、成 (鲁迅文学奖、 人教育发展;高等 茅盾文学奖等) 教育已成体系
“科教兴国”战略,
阶,如运载火箭领 域里的“神舟”系 列宇宙飞船发射成 功,信息技术领域 里的巨型计算机, 生物工程领域里的
专题学习总结
1.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历程
阶段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新中国成 立初期至 “文化大 革命”时 期(1949~ 1966年)
党中央提出“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中国文艺 创作获得大丰收, 主要成就有文学作 品《红岩》《红 日》,电影戏剧作 品《上甘岭》《南 征北战》等,其他 还有大型舞蹈史诗 《东方红》等
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复习课件
对“教育革命”认识不清
简析:“教育革命”是失误,不具有任何进步意义。“教 育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教学体制、学校领导体 制、学生学制和招生制度等进行的一系列不科学的改变, 使“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典例】“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 )
①实施“教育大革命”
答案: (1)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动机:为中华民 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影响:扭转了多年 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 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 量。 (2)可以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继续贯彻科教兴 国战略,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方针;贯彻物 质利益原则奖励科技创新等方面概括。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①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故选B。
答案:B
考情分析:高考考查本部分知识主要是我国教育 发展的史实及阶段特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 教育”的深刻含义,复习备考中在掌握基本史实 的基础上,注意教育改革与“科教兴国”战略的 关系。
【例2】(2011·重庆文综,37)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 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 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 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恢复高考制度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抓住题干 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教育大革命”是在 文革时期;恢复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 答案:C 警示:明确“教育革命”的含义,分清促进教育发展 与阻碍教育发展的措施。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3 精品
原子武器。按陈毅元帅的话说: “中国人就是没有裤子
穿,也要造出原子弹 ”。中国跨过核门槛,从此不再屈 从别人的“ 船坚炮利 ”,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被压抑的民 族自尊,也随之释放。在冷战环境下,是否拥有核武器, 是大国一个最重要的标识。 ——《大国脚印· 1964年最具影响力事件》
要点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事业严重受挫。 (2)“文化大革命”后不久,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号召。 (3)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 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 》,随后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并 实施。
“两弹” 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 一星 ” 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பைடு நூலகம்
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西方世界称
杂交稻是 “ 东方魔稻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 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关键点拨]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真正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国繁荣 昌盛的重要标志。生产力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成就
(1)核技术: 原子弹 、氢弹爆炸成功,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 (2)空间技术: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和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升空,每天为千家万户传送着电视节目。 (3)运载火箭: 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等,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
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4)信息技术:“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 计算机技术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5)生物工程: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 基因测序 任 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也建立起自己的 基因组 大规
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22页PPT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Hale Waihona Puke 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 科技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必修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提纲
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 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
1
专题四
2015 届高三历史备考复习资料 -必修 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框架
现代 中国
—建国以来的重 大科技成就
的科 ——“百花齐放,
技教
百家争鸣”
育与
文学 艺术
—现代教育 的发展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生—物计算技机术和的生发物展 技术的发展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政府确立的教育方针,不正确的是
(C)
A.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 C.大量增加学生的体力劳动
B.强调教育和生产实际相结合 D.在西部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首要任务
4.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 )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
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 D )
2、文革对教育破坏: ①、学校停课;②、 1966 年,高考制度被废止;③、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影响:“人才断层” ,“文化断层” ,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①、 1977 年恢复高考;
②、 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敌视、封锁和包围;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的 策,教育事业受冲击。教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加科技投入,实施
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高考命题透析
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习高考·明确考向
主干知识 新中国科技和文化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
【例题】 (2013 年四川文综,14)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 材料一 1912 年四川军政府令: “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 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 月又饬废止读 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 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 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 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 1 元钱,将会产生 7 元至 12 元的 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 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 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国科技的突出成就及其影响。
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 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 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 “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 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 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 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二 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措施 (1)为教育工作者平反;1977 年 12 月恢复高考;建立中小学教师 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 (2)制定方针: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3)1995 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 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 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4)加快教育立法:1980 年以来,颁行了《义务教育法》《教师 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1
[关键点拨]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都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社 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其发展。
主题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史料探究】 1.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 材料一 什么是当前的知识分子问题呢? 当前的根本问题,就是我们的知识分子的 力量,无论在数量方面、业务水平方面、 政治觉悟方面,都不足以适应社会主义建 设急速发展的需要……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周恩来 选集》下卷)
2.表现 (1) 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 改革开放后的文艺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2)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 “ ”和“ ”, 鲁迅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 的政府奖等。 3.作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改 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的发展,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 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解决,通过艺 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 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 思考 (1)材料一表明“双百”方针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是什 么? 答案 (1)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更好地为社 会主义建设服务。
2.新中国文学艺术、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 原因 (1)政治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是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文 学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如 “双百”方针、“二为”方向等,有力地 推动了这些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的高度 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 投入,为这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文学艺术、体育 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复习课 精品
三、“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 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 策。这个决策是 1995 年 5 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 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来的。它是指要全面落实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 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方针:“有限目标,突出重点”。 发展重点: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 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 7 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 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 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 其总体目标: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 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 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1 年 2 月 25 日,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 联、中国爱卫会、全国伦理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 9 个单位 联合作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 是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 “四美”文明礼貌活动。使中国城乡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有一 个根本改观。一个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很快在全国展开。
专题复习课
▶第 13 课 “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是何时提出的?其内涵、范围和 适用阶段分别如何?)
▶第 14 课 用“三、三、三”归纳新中国的教育(新中国的教育经历了 哪三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教育工作的三大内容是什么?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有何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纲要求】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知识整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重大成就如下:(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A、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B、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C、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和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
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③、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破四旧。
④、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
3、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五现
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内容:艺术
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
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新课标第一网 2、“文革”使文
化园地百花凋零。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新的繁荣。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扫盲教育。
2、“文革”对
教育事业的摧残。
3、1977年恢复高考。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
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与意义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
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重大贡献 1983 成功研制出第一
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
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年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
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标志着中国
航天技术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与发展一、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西方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把
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
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哥拉是西
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⑴“认
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⑵对理性的尊
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3、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二、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
世纪)――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⑴但丁:《神曲》⑵薄伽丘:《十日谈》――“人曲”:讽刺教会的
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薄伽
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
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⑴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信仰得救”),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否认了教皇的权威;⑵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禁欲主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价值作用三、启蒙运动(17、18世纪)――西方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意义伏尔泰(法国)自然权利学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最早实践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卢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德国康德思想自由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⑴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⑵不同点复兴启蒙14―17世纪 17、18世纪地点:意大利中心:法国背景;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人文主义封建专制主义矛头;基督教神学理学影响;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内容;(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启蒙)提倡“理性”,旨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⑴内容: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⑵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⑶历史地位:①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②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③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二、量子论、相对论新 |课 |标|第 |一| 网 1、普朗克与量子论2、爱因斯坦与相对论3、意义: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三、进化论 1、达尔文与进化论⑴形成标志: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⑵主要观点: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达尔文还
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⑶历史意义:①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神创论,促进思想解放。
②科学上: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2、赫胥黎:论证了人猿同祖论,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3、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根源: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古代生产力落后,人们对自然认识有限。
四、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及影响 1、瓦特改良蒸汽机影响:使蒸汽机得到广泛的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汽船、火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历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
2、爱迪生:发明电灯。
意义:城市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五、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文学 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唐璜》。
2、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其中包含90多部小说,包括《欧也妮•葛朗台》等),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二、音乐: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贝多芬,德国音乐家,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其代表作为九部交响曲,如《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等。
贝多芬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此作品中充满了时代精神,蕴含着革命的力量。
三、美术1、凡高: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代表作《向日葵》。
2、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
四、影视艺术 1、电影: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
2、电视:1926年英国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政府喉舌,商家招牌,大众耳目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