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第一:理论分析一、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目标】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重难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知识概述】1、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
高中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键入文字]高中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高三历史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1、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及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2、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⑴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其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想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⑵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在实业救国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一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二是一战期间的短暂发展。
1。
【历史】复习线索串讲——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1.政治近代化(1)维新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第一,提出了在中国进行改革、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目标。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第二,为推动清政府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维新派进行了改良活动。
这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第三,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辛亥革命——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第一,它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了国民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国民的政党意识、参政意识加强。
第二,它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封建君主制度,使中国出现了一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
第三,它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民的社会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追求民主、平等,反对专制、愚昧,提倡妇女解 放等 。
第四,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无论是体制上还是内容上,都真正确立了中国近代化教育模式。
(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努力第一,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争取和平建国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2.经济近代化(1)近代工业的出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办的工厂,成为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企业。
(2)经济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第一,在经济观念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确立了与近代社会相适应的“以工商立国”的观念。
第二,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
第三,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化总结学案
课题:近代中国近代化一.现(近)代化史观1.基本内涵:近代化又叫现代化,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现(近)代化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核心,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2.主要特征:大约从16世纪起,人类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
从本质上说,现代化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
现代化的目标和内容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
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工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为科学化、理性化和经济主义;社会方面表现为城市化、福利化和流动化;个人方面则表现为开放、参与、独立和平等的特点。
3.现代化模式(1)从动因和起步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刺激下开始的。
如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
(2)从体制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
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现代化。
(3)从社会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
【知识结构】【基础梳理】一.近代中国近代化(一)经济领域(即工业化进程)1.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
②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③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日益萎缩。
30年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活动”工业有了发展,但获益最大的是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抗战以后,四大家族加强对工业的垄断。
高三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
高三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就是以________中心(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从而使______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以公民取代臣民,使整个社会逐步___________。
中国近代化三项历史使命: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反封建(民族独立和民主化);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
一、中国近代化概况1、内涵:(1)经济_________:核心A开端:____________(军事、民用)B发展:___________产生、发展C新阶段:建国后的工业化。
(2)政治:A维新派在___________时期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_____________B资产阶级革命派在__________时期推翻______,建立___________,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____________》C中共领导____________革命,建立________________政权。
(3)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萌发—“中体西用”______思想—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思想—马克思主义、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理论。
(4)军事近代化: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______—“新政”编练__________—大革命_________军校创办和__________—中共____________建设2、历程:(1)起步阶段:_____ ~____A特点:________领域的近代化(器物层次),______ 、________、_______方面有一定变化,但未涉及到政治领域的革新。
B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__________A特点:近代化由“器物”上升到“制度”、“文化”层面。
高三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化问题》
高三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化问题》一个人应当一次只想一件东西,并持之以恒,这样便有希望得到它。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化问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化开始有较大进展的时期;近代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有重大影响。
近代化史与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一起被列为中国近代史的四条主要线索。
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交通近代化、国防近代化、教育近代化相关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表现、结局(1)表现经济上:①洋务运动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趋于没落。
由于洋务运动以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洋务运动受封建顽固势力、外国势力的束缚和压迫。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到19世纪末,虽初步发展,但力量较小,在社会经济中未占主导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不可能独立发展。
政治上:维新变法运动,革命运动兴起。
但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镇压而失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且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军事上:19世纪80年代,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建成;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式陆军陆续建立。
思想文化上:”西学”广泛传播,新式学堂、译书局、报馆的创办,留学生的派遣,”西学东渐”,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条件。
(2)总体结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先后失败,民族工业步履艰难,当时中国并没有真正实现近代化。
(3)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4)结论:①只有先实现国家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②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近代化和现代化。
2.关于中国近代化历程阶段性特点分析1例学界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19世纪中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
试结合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
中考近代化知识点归纳
中考近代化知识点归纳中考近代化知识点归纳涵盖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思想以及社会变革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归纳:一、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为保护其在中国的鸦片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
- 结果是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款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政府为自强而发起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 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洋务学堂,引进西方技术,兴办洋务企业,创建海军等。
三、戊戌变法- 1898年,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推动下,试图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 改革因慈禧太后的反对而失败,仅持续了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
四、辛亥革命-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篇章。
五、五四运动- 1919年,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学生运动。
-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革新运动。
六、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新道德等。
-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
七、抗日战争- 1937年至1945年,中国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胜利。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八、新中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中国近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变革,还包括了思想、文化、教育的革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高三历史专题二 中国近代化
B
列强侵华的特点
概述自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军事上: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合行动(格局上:英法主导——共同支配)
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由战争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以华治华”
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 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市场和原料产地) 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中国的落后和腐败,也是列强敢于侵华的原因之一)
两个时期 和探索史 1840 1919五四运动 约 80 年 C、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史 约30年 1949
两对矛盾 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A、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两大任务 B、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三条线索
近代中国反侵略、
从内容看: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 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引起经 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 社会变革。包括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文化理性 化、科学化等基本内容。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1.近代化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 导的洋务运动。 • 2.近代化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也是最重要的阶 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3.近代化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在阶级斗争和民 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 4.近代化腾飞阶段(1949—现在),新中国的成立,为现 代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左”的错误造成挫折 ,但中国开始走上了建设代化也叫现代化,源于同一单词 “modernization”,一般认为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 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专题
一、近代化(现代化)的主要领域及内容:
1、经济领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资本主 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 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2、政治领域: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由 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
3、思想领域: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 政治制度; 4、军事(国防)领域:创办近代军队和军事工业; 5、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11· 天津文综· 7)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 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 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 “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 广东单科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
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 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 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 的
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8· 全国文综Ⅱ1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 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 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由封建 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否定了封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二)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二)第二:经济近代化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产生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
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
它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短暂繁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这一时期,由于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涌现了一批代表人物。
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
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
日益萎缩1、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化
高三历史知识点近代化近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与现代世界接轨,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在历史上,近代化往往伴随着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社会变革等重大事件。
下面将介绍高三历史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近代化的进程和影响。
1. 近代化的背景近代化在中国的兴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由此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同时,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也逐渐传入中国,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剧变和思想上的转变。
2. 近代化的推动者近代化的推动者主要包括洋务派和维新派。
洋务派致力于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而维新派则提倡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倡导民主、科学、富强的现代化。
3. 近代化的重要事件【这里可以具体举例一些近代化的重要事件】4. 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近代化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系统,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往来。
其次,近代化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同时,近代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促进了科学、艺术和教育的发展。
5. 近代化的挑战与困境近代化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困境。
一方面,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顽固性使得改革变革遭遇巨大阻力;另一方面,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强加,使得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6. 近代化与中国革命近代化的进程与中国的革命息息相关。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革命事件,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追求,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总之,近代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过程,对于中国而言,近代化是一个曲折而艰难的历程。
通过对高三历史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高三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它将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具体来说,政治上是建立起近代的政治制度(政治民主化),经济上是建立起工业化的国家,思想文化上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和其他意识形态,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前提是政治的民主化。
由于中国的历史发展比较特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政治上不完全独立,而中国的独立都没有实现。
因此中国要实现近代化,就必须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另一个是实现政治的民主。
传统教材或者说传统的史学理论将之概括为反帝、反封建。
这也是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
中国政治的近代化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推翻封建势力统治,建立近代化国家政体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再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经济上,由独立的封建经济—外资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完全确立。
1840年的鸦片战争把古老的封建帝国拖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便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探索历程,近代化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了近代化的实践,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但政治现代化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落后,但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却先行一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历史一共是109年。
在这109年当中,前80年的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后30年又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考历史中 国近代化知识点详解
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化知识点详解中国近代化是中考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促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编译了《四洲志》等资料,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治情况。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御外国侵略。
二、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员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近代工业,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这些军事工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装备水平。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洋务派还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同时,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为中国近代化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
洋务运动建立了近代海军,其中北洋水师是实力最强的一支。
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中国的近代化 演示文稿
[背景材料]
材料1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的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舶, 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接着,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削廉价的劳 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 外商经济 材料2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 仿制西式枪炮;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拥有轮 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洋务经济
建国后的 新的春天 新生 归宿:
思考1:你认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课堂讨论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有没有实现经济近代化? 分析其原因?从经济近代化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 么经验教训?
B、政治的近代化(民主化)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近代中国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近代中国一、近代中国概述近代中国是指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中叶结束的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变革,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
二、洋务运动及其影响洋务运动(1861-1895)是近代中国一项重要的改革运动,由同治帝发起,旨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工业,强大国家实力。
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
然而,洋务运动也暴露出了中国社会腐败和封建势力的强大阻力。
最终,在甲午战争中,洋务运动被彻底瓦解。
三、戊戌变法及其失败戊戌变法(1898年)是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危机而进行的一次维新运动。
变法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导,旨在进行政治、经济及教育方面的改革。
然而,变法运动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了清朝政府对变法运动的失败,而康有为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戊戌变法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动荡。
四、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同时,辛亥革命也宣告了封建制度的彻底结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五、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五四运动始于对巴黎和约的抗议,最终演变成一场反对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的运动。
五四运动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化观念,提出了“民主”、“科学”、“民族”、“自由”的口号,对中国文化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抗日战争及其意义抗日战争(1937-1945)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历史《专题-中国的近代化》
C、戊戌变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D、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3、下列主张和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 ③“民族、民权、民生”④“扶清灭洋”
A、②③①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看图说史】洋务运动部分图片资料。
——
解读历史
近代化: 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
救民之路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 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上的自由、民主化。近代化经 历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 表及里的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不断探索精神。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 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 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 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 上感觉不足。”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学习 先进技术 重点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次近代 在思想文化 推翻了……动摇了…… 化运动。P22 ……影响P31 的闸门P45 的潮流P58
归纳总结 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化 运动
器物(技术) 制度
思想
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救不了中国,
地主阶级 洋务派
1898年 资产阶级
维新派
领导人 性质
奕䜣、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地主阶级
自救运动
康有为、 梁启超
资产阶级 改革
思想 口号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高中历史近代史(教案)
高中历史近代史(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应对措施。
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革措施。
1.3 教学活动观看鸦片战争的纪录片,了解战争的经过。
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生报告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革措施。
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2.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3 教学活动观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了解运动的经过。
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报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3.1 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探讨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3.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洋务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3.3 教学活动观看洋务运动的纪录片,了解运动的经过。
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报告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探讨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
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结果。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
4.3 教学活动观看辛亥革命的纪录片,了解革命的经过。
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高中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从现代化的视角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体内容) 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840——1949年)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表现: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了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原因:外部西方侵略的刺激和内部先进人士的抗争、探索。
3、水平:近代化的领域主要在经济方面,是物质层面的近代化。
,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主角:地主阶级洋务派5、结局:没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表现: (1)经济现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从清政府来看,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3)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5页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4)文化领域现代化: 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
文学革命等。
2、水平:由物质层面上升到政治制度和文化层面。
3、主角:资产阶级4、结果:“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三)曲折前进阶段(1919,1949年):——转折发展时期. 1、表现: (1)经济的现代化: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而且官僚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及衰亡的过程。
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民族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国统区的民族经济陷入了困境。
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2)政治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领导人民夺取了抗战和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3)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2、水平: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客观上为中国选择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目标。
3、主角: 无产阶级4、结果: 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开辟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 (一)第一阶段(1949——1978年) 1、特点:借鉴苏联经验,主要是建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2、主要内容: 政治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经济上: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又极大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 外交上:国际地位的提高; 2/5页教育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
毛泽东就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由于出现左倾错误,偏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摆脱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得现代化遭遇重重挫折。
(二)第二阶段(1978——) 1、特点: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主要内容: (1)理论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等的主要理论。
(2)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二、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
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
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三、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其影响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原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看,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经济了,我们称之为半封建。
在这种半封建的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三种所有制。
它们相互勾结,三位一体,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中还存在着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式,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形成的。
至解放战争后期,根据地已形成了个体经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经济格局。
在这五种经济成分中,个体经济比重最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比重最小。
四、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一)先天的不利条件: 3/5页1、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 2、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 3、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济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4、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
西方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关税协定、海关管理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资本主义始终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帝国主义还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的政治制度特别完善,封建的意识形态特别顽强。
当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过来,反而愚昧无知,不思进取,白白延误了20年的宝贵时间。
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在中国资本中,官僚资本占有压倒优势,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日、美等帝国主义势力和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下,日益萎缩。
(三)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
从道路上来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
在工业化的同时,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变化,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的近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
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开始之前,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最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
从决策上来看,历届统治者都没有把知识结构的变革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国在长时期内一直是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国家。
缺乏现代知识的推动,使中国的近代化一直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
由于历届政府都代表了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可能从发展生产力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制定内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正常进行。
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五、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只有中共在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中国的近代化才能迎来新纪元。
2、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实践证明,闭关自守4/5页导致落后。
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