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捕蛇者说》教案设计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捕蛇者说》教案篇一一、填空。
1 《捕蛇者说》的体裁是,作者柳宗元是朝人,我们在初一时学过他的,初二时学过他的。
2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八大家除了柳宗元,还有韩、欧阳、曾巩、王、苏洵、苏、苏。
二、在括号内填出各分句省略了的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三、选择填空。
(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内打“√”),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的意思。
1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a là()b xī()2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a dàng()b dāng()3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几:a jī() b jǐ()数:a shǔ() b shú() c shuò()4 谨食之,时而献焉。
a shì()b sì()(二)为黑体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句后的括号内。
1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a 已经b 停止c 使……停止,引申为治愈。
2 ①居十日,扁鹊复见。
()②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a 居住b 过,停3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而吾以捕蛇独存。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a 连词,相当于“来”b 介词,*c 介词,相当于“因为”4 ①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③谨食之,时而献焉。
()a 代词,它b 兼词,于此,于是c 语气词,表示强调,译不出。
5 ①若毒之乎?()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a 语气词,表疑问b 介词,相当于“于”(三)句中黑体字应怎样理解?在正确的义项后画“√”。
1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 生病()b 痛苦()c 困苦不堪()2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a 鼻涕b 眼泪c 鼻涕和眼泪3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 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注释、问题讨论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真听讲,了解课文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注释,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文章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心得。
6. 写作训练: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章,拓展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比现代文和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捕蛇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捕蛇者说》。
(2)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理解文意,掌握生词和句子。
(2)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和困惑。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学生讨论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探讨。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捕蛇者的生活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捕蛇者在现代社会的对应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捕蛇者说》的朗读和背诵。
2.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生活状态的短文。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社会中类似捕蛇者这样的人群及其生活状态。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能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对比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通过角色扮演、表演和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对社会公正和人权关注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寓言故事,以捕蛇者为线索,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根源。
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2. 词语解析: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释和解读,如“捕蛇者”、“蛇”、“捕蛇工具”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句子分析:对文本中的重要句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如“夫蛇者,阴毒之虫也”、“捕蛇者,危险之业也”等,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蛇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蛇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捕蛇者说》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全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先做标记,待会儿一起讨论。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读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深层含义,讨论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自身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捕蛇者说》全文;2. 选择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深入解读,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写一篇感悟文章。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优秀5篇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优秀5篇《捕蛇者说》教案篇一一、字音字形1 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 为黑体的字选择正确读音(1)得而腊之以为饵()a xīb là(2)当其租入()a dāng b dàng(3)几死者数矣()a jī b jǐ(4)往往而死者相藉()a jí b jiè(5)鸡狗不得宁焉()a níng b nìng(6)谨食之()a shí b sì(7)更若役()a gēng b gèng3 选出黑体字音、形全对的一项()a 腊之以饵ěr募有能捕之者mù貌若甚戚者qì 熙熙而乐xīb孰知赋敛之毒shú 以俟夫观人风者sì呼嘘毒疠,xū 号呼而转徒xǐc 吾恂恂而起xún 视其缶fǒu则弛然而卧chí悍吏之来吾乡hànd 叫嚣乎东西xiāo 哗然而骇者hài无御之者yù岂若吾乡邻qǐ二、词语1 选出下列黑体词解释有误的两项()2 为句中黑体词选择正确释义(1)向吾不为斯役()a 从来b 目标c 过去d 接近(2)久已病矣()a 生病b 困苦不堪c 缺点d 损害(3)犯寒暑()a 违反b 发生c 冒d 侵害(4)竭其庐之入()a 收入b 参加c 合乎d 由外进内(5)故为之说()a 原因b 故意c 熟悉的d 所以(6)以尽吾齿()a 牙齿b 说到c 年龄d 口齿(7)专其利三世矣()a 集中在一个方面b 享有c 专门(8)殚其地之出()a 超出b 拿出c 出现d 出产3 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得而腊之(晾干的肉)死者相藉(枕垫)b.当其租入(抵)几死者数矣(差点儿)c.吾祖死于是(这件事)争奔走焉(行走)d.熙熙而乐(快乐的样子)饥渴而顿踣(顿足捶胸)三、朗读、背诵1 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a 君┃将哀而生之乎?b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捕蛇者”、“赋税”、“蛇毒”等。
分析文中描绘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翻译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捕蛇者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捕蛇者说》的文意、结构和修辞手法。
文中描绘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2.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对文中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捕蛇者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与分析: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分析文中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5.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对自己的启示。
让学生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自己的文章。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3. 选择一篇类似的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捕蛇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捕蛇者的生活现状。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捕蛇者与农民的生活进行对比,揭示封建社会的矛盾。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其意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主题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对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孟子》等儒家经典,了解其思想内涵。
(2)激发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问题。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1. 练习:(1)翻译并解释《捕蛇者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本中社会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其他相关文本的主题和手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选择一篇相关文本进行阅读,了解其主题和手法,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审阅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考深度。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7篇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7篇《捕蛇者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一、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二、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三、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说”这一文体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第4段从语言角度分析、第5段从思想角度分析是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力求正确把握。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二、讲析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第1段。
教师适时做以下点拨:1、重点词语和文句质:质地,东西的主体。
这里指基本颜色。
章:花纹。
啮(niè):咬。
腊(某ī):干肉。
文中用作动词,把肉晾干。
岁:每年。
当(dàng):抵充、顶替。
永之人争奔走焉:永州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这件事。
焉,兼词,于此,为这件事。
2、提问: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明确:(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3)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3、指名朗读第2、3两段提问: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明确: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蛇毒”、“赋税”、“捕蛇者”等。
(3)分析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蛇毒”比喻社会的黑暗,“捕蛇者”象征反抗者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弱者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对课文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捕蛇者说》。
2. 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捕蛇者说》,提问学生对“捕蛇者”和“说”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蛇毒”、“赋税”、“捕蛇者”等。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蛇毒”比喻社会的黑暗,“捕蛇者”象征反抗者等。
4. 批判性思维训练:(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2)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情感态度培养:(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2)通过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弱者的关注。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将《捕蛇者说》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如与白居易的其他诗文或者与其他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捕蛇者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捕蛇者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简要概述《捕蛇者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情节。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学习资源。
5.2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如PPT或视频,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捕蛇者说》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2 课文讲解:根据教学内容,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6.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和批判精神。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和历史的态度。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捕蛇者说》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对文中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3)对作者批判精神和人生观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
(2)介绍《捕蛇者说》的背景知识。
(3)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翻译文章。
(2)学生自主研究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小组讨论:(1)小组内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小组内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小组内分享对文中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写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包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捕蛇者说》的内容和主题?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是否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学生是否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提高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1. 比较学习:(1)引导学生比较《捕蛇者说》与其他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等。
(2)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手法。
2. 文化探究:(1)探讨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和文化意义。
【精选】《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通用5篇)
【精选】《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通用5篇)《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宗元的文学常识及“说”的体裁特点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3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诵文章能了解文章大意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在熟悉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前提下,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说”,让学生理解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板书课题,作者]或从背景介绍导入:唐玄宗天宝中期起,战争仍频,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沎(cǐ)叛乱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早期减少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
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
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却有一种职业可以免其赋税,到底是什么职业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捕蛇者的世界。
二、揭题解题:1、“捕蛇者说”不能译成“捕蛇的人说”,因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议论,可以叙事,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2、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捕蛇者说教育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蛇作为一种常见的野生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由于缺乏对蛇类的正确认知,很多人对蛇抱有恐惧心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蛇,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本案例以“捕蛇者说”为主题,通过一堂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对蛇类的认识,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二、案例描述1. 活动准备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蛇,教师首先收集了各种蛇类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同时,联系了当地的捕蛇者,邀请他来学校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
2.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蛇类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蛇有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人们会对蛇产生恐惧?(2)捕蛇者讲解捕蛇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们讲述了蛇的生活习性、捕蛇技巧以及蛇类的生态价值。
他强调,蛇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物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3)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捕蛇实践。
每组学生在一块草地上寻找蛇的踪迹,并用捕蛇网捕捉到蛇。
在捕蛇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观察蛇的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特征,对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讨论交流捕蛇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捕蛇经历,并对蛇类进行了评价。
有的学生表示,原来蛇并不是那么可怕,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学生则表示,要保护蛇类,维护生态平衡。
3. 活动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关爱野生动物。
三、案例分析1.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捕蛇者说”活动,学生们对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消除了对蛇的恐惧心理,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
同时,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观察、分析、合作等能力,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2. 教育启示(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认识。
(2)生态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例如“捕蛇者说”、“赋敛”、“租税”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推测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认识捕蛇者与农民的对比,理解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道理。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如倒装句、被动句等。
(2)通过课文内容推测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等,引发学生对课文《捕蛇者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捕蛇者说》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课文内容概述。
1.3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
(2) 阐述《捕蛇者说》的创作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生活经历等。
(3) 概括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章:词语解析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3 教学步骤:(1) 挑选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列出清单。
(2) 针对每个词语,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
(3) 提供相应的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语。
第三章:句子解析3.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复杂的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法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解释句子的结构及语法特点。
3.3 教学步骤:(1) 挑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列出清单。
(2) 针对每个句子,分析其结构及语法特点。
(3) 提供相应的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结构。
第四章:文章分析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捕蛇者说》的文章结构,如段落划分、论证方法等。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如开头、结尾、主体等。
(2) 分析课文的段落划分,阐述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第五章:课堂讨论与练习5.1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5.3 教学步骤:(1)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
能够分析并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能够解释“捕蛇者说”这个的含义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
2. 分析并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解释“捕蛇者说”这个的含义和作用。
2. 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捕蛇者说》全文。
2.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时代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捕蛇者说”的含义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全文,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和难点。
三、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各小组选取一个比喻或象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分享给全班。
四、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 各小组表演后,进行互评和总结。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社会现实。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分析并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深入解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深入解读捕蛇者与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如何反映出社会现实。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3篇)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3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2.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4.理解并掌握“对比”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两篇文章的主题。
2.学习文中词语的用法。
3.理解并掌握《捕蛇者说》“对比”的写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啮( ) 腊( ) 挛( ) 踠( ) 瘘( ) 疠( )当( )其租入嗣( ) 几( )死者数( )矣莅( )蹙( ) 殚( ) 踣( ) 死者相藉( ) 曩( )隳( )恂( ) 缶( ) 谨食( )之熙( ) 以俟( )夫( )四、朗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根据注释理解课文。
六、布置作业1.弄懂词句。
2.思考各段段意。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第1—3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2.段意概括。
学习过程:逐段讲解课文第1段一、全班同学齐读。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的主题。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课堂交流和分享。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捕蛇者说》优秀教案及反思
《捕蛇者说》优秀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领悟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捕蛇者”这一职业为导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以“捕蛇者”为题?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者观点。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明确文章分为三部分:捕蛇者的生活、捕蛇者的艰辛、捕蛇者与纳税人的对比。
4.分析课文内容(1)分析捕蛇者的生活: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捕蛇者生活的语句,体会捕蛇者的艰辛。
(2)分析捕蛇者的艰辛: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捕蛇者艰辛的语句,理解捕蛇者所承受的压力。
(3)分析捕蛇者与纳税人的对比: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比的句子,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
6.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捕蛇者”这一职业的看法。
(2)讨论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作用和效果。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以“捕蛇者说”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到位,能够分析出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但在分析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说理的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引导。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观点较为片面,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纠正。
3.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章结构和主旨的把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
《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表达技巧。
3.领悟文章寓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领悟文章寓意。
2.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捕蛇者说》的了解,分享预习成果。
2.教师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作品背景。
二、课堂讲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生字词、文言文句式。
3.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感受文章韵味。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表达了哪些观点?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捕蛇者具有怎样的品质?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结构,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捕蛇者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捕蛇者说》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捕蛇者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寓意。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捕蛇者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课文,提高环保意识。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环保的倡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文《捕蛇者说》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点。
本文词语量大,实词以数十计,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
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间来完成的重要任务。
逐句、逐段讲解。
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 。
2 说的特点。
3 正音、诵读。
教学过程一、。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啮(ni) 腊(xī) 挛(lun) 踠(wǎn) 瘘(lu) 疠(l) 当(dng)其租入嗣(s) 几(jī)死者数(shu)矣莅(l) 蹙(c) 殚(dān) 踣(b) 死者相藉(ji) 曩(nǎng) 隳(huī) 恂(xn) 缶(fǒu) 谨食(s)之熙(xī) 以俟(s)夫(f)四、朗读课文。
叫三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理解课文。
布置作业1 弄懂词句。
2 思考各段段意。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 第13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2 段意概括。
教学过程逐段讲解课文第1段一、全班同学齐读。
二、词句。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
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
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
异:奇特。
质:本体,指蛇身。
①而:表并列。
章:彩色,花纹。
触:接触。
尽:全部,都。
①以:而,如果。
啮:咬。
御:抵御。
②之:代蛇毒。
①者:指办法。
然:然而。
②而:如果。
腊:晒干。
③④⑤之:代蛇。
②③④以:用。
为:作,制成。
铒:药铒。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
大风:麻疯。
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
瘘:脖子肿。
疠:恶疮。
去:除去。
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
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
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
聚:收聚。
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②其:指蛇。
二:两次。
募:征集,召募。
②者:指人。
当:当作。
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入:缴纳。
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
焉:于此,在这件事上。
三、内容。
提问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讲解: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顶替租赋。
提问二: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讲解: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讲解:作者写这些是要说明永州之民的这种遭遇乃是皇帝诏令(王命)给带来的。
第2段一、叫一名同学朗读。
二、词句。
有蒋氏①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①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②之十二年,几死②者数矣。
言③之,貌若甚戚③者。
①者:表停顿,专:独占,享有。
其:指捕蛇以抵租赋。
①之:代蒋氏。
则:却。
于:在。
是:这事。
嗣:继承,接续。
为:做,干。
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几:几乎,差点儿。
②者:指几死的情况。
数:多次。
③之:代以上说的这些话。
貌:脸色。
若:好像。
甚:很。
戚:悲哀。
③者:指其表情。
三、内容。
提问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讲解: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蒋氏悲哀地叙说他一家三代都干这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
提问二: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讲解: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第3段一、全班齐读。
二、词句。
余悲①之,且曰:若毒②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悲:怜悯。
①之:代蒋氏。
且:并且。
若:你。
毒:怨恨。
②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将:打算。
告:告诉。
于:及于,给。
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临,统管,治理。
更(gēng):更换。
役:差事。
复:恢复。
则表连接,那么。
何如:如何,怎么样。
三、内容。
提问:这段写什么?讲解: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
布置作业1 熟读第13段。
2 整理这三段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之、以、于的用法。
3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课时教学重点1 第4、5段的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2 衬托、对比写法。
3 柳宗元深切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4段一、叫一名同学朗读本段。
二、词句。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①之乎?则吾斯役②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③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戚:悲哀。
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
涕:眼泪。
君:敬称。
将:打算。
生:使动用法,使活。
①之:代自己,我。
斯:这。
②③之:的。
未若:不如。
甚:厉害。
向:旧时,往昔。
为:做,干。
病:苦。
这几句写蒋氏极为悲哀地回答作者,说如果恢复他的租赋,那么这给他带来的不幸要远比捕蛇给他带来的不幸大得多。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①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②而转徙,饥渴③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④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⑤而吾以捕蛇独存。
自:从。
是:这。
乡:行政区域单位。
积:累积。
于:到。
岁:年。
①而:表承接,意为在这六十年间。
生:生活。
日蹙: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蹙,紧迫,减缩。
殚:尽。
竭:穷尽。
号(ho)呼而转徙:哭喊着辗转迁徙;②④而:连接状语与谓语。
③而:因而。
顿:困厄。
踣:倒下。
触:接触,冒着。
犯:触犯。
呼嘘:呼吸。
毒疠:有毒的疫气;疠,疫病。
往往:常常。
相藉:互相压着;藉,坐卧其上。
曩:往昔,从前。
室:家。
焉:语气词。
非则不是就是。
徙:迁徙。
尔:语气助词,罢了。
⑤而:但是。
以:因为,由于。
存:存活。
这几句是蒋氏自述乡邻在这六十年间非死则徙的不幸遭遇,他自己却由于捕蛇抵赋而存活下来。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①乎东西,隳突②乎南北,哗然①而骇者,①虽鸡狗不得宁①焉。
吾恂恂②而起,视其缶,③而吾蛇尚存,则弛然④而卧。
谨食之,时⑤而献②焉。
退⑥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③焉;其余,则熙熙⑦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②虽死③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悍吏:凶暴的官吏;悍,蛮横。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叫嚣(xiāo)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叫嚣,呼喊喧闹;①②③乎:于,在;隳突,冲撞毁坏。
哗:吵嚷,喧哗。
①②④⑤⑦而:连接状语与谓语。
骇:惊扰。
者:指上述叫嚣而骇的骚扰恶行。
①②虽:即使。
宁:安宁。
①③焉:语气词,啊。
恂恂:心有顾虑的样子。
其缶:那个瓦罐。
③而:顺连。
弛:放松。
谨:谨慎小心。
①食:饲,喂养。
时:按时。
②焉:之,代蛇。
退:归家。
⑥而:就。
甘:味美。
②食:吃。
以:而。
尽吾齿:过完我的岁月;齿,人的年龄。
盖:连词,承接上文申说原因,没有实在意义。
犯:触犯,冒。
二:两次。
熙熙:快乐的样子。
岂:哪里。
若:像。
旦旦:天天。
是:代上句之犯死。
已:已经。
安:怎么,哪里。
毒:怨恨。
这几句是蒋氏自述比起乡邻们因缴纳租赋而受悍吏骚扰蹂躏,天天遭受不幸,他干捕蛇这差事要有幸得多,一年中他只需犯死两次,其余时间就可熙熙而乐。
这些话显然含着讥刺,含着怨愤。
三、内容。
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话作答)讲解:本段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第5段一、全班同学齐读。
二、词句。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①以蒋氏①观①之,犹信。
鸣呼!孰知赋敛②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③之说,②以俟夫②观人风者得焉。
而:表承接。
愈:更加。
苛政:残酷的政令。
猛:凶暴。
于:比。
乎:于,对。
是:代孔子的话。
今:现在。
①以:根据。
①观:看。
①之:代孔子之言。
犹:仍然。
信:可信。
孰:谁。
敛:赋税。
②之:的。
毒:害。
甚:超过。
故:因此。
为:为了。
③之:代上述之事。
说:写此说。
②以:而,表目的。
俟:等待。
夫(f):指示代词,那。
②观:考察。
人风:民风,民情风尚;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以人代之。
得焉:得到它;焉,之。
三、内容。
提问:结尾这段写什么?讲解:结尾段直接抒情,作者愤慨地谴责其害远远超过毒蛇剧毒,比毒蛇之害惨酷得多的重赋苛政,同时言明写此说的目的。
写作特点提问:本文为了表情明意,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讲解: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①衬托。
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
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②对比。
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为①作,制成。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做,干。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为了。
故为之说。
已①离去,意为医治。
可以已大风。
②已经。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①征收。
岁赋其二。
②租赋。
孰知赋敛之毒疠①恶疮。
可以已瘘、疠。
②疫病,疫气。
呼嘘毒疠。
入①缴纳。
当其租入。
②收入。
竭其庐之入。
岁①每年。
岁赋其二。
②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①很。
貌若甚戚者。
②厉害。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超过。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①好像。
貌若甚戚者。
②你。
若毒之乎?毒①怨恨。
若毒之乎?②有毒的。
呼嘘毒疠。
③害。
孰知赋敛之毒生①活,存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
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①吃。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s,饲。
谨食之。
观①看。
今以蒋氏观之。
②考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总结之①的。
永州之野多异蛇。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
悍吏之来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