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模块化教学应认清的几个关系
中职德育课“以人为本”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研究・45・2016年第11期总第427期中职德育课“以人为本”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陶荷菊(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153)摘 要: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中职德育教育,必须将“以学生为本”作为其教育宗旨,根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实际将德育目标分解为可实施的多个“模块”,通过有效的方法渗透到教育中去。
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中职德育;以人为本;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就是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为无数个可实现的“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将各个模块分为不同层次,有序地进行“逐块达标”的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职生源的“质量”令人担忧,很多教育者不但在教学组织中感到有很多困难,就是在学生管理方面也有阻力。
究其根源在于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没有跟上。
在中职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上,但事实上,德育教育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是实施一切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职教育系统的短板,虽然这与中职生自身的素质、能力与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教育者在实施德育教育时采取的方式与方法有关。
德育教育应该将中职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和职业对中职生的需求结合起来,通过“模块化”教学模式,让德育教育渗透于整个中职教育体系之中。
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索。
一、制订“模块化”的教学目标相比于水平与能力,品质是各个用人单位和企业更加看重的。
大多数企业或单位负责人认为技能是可以通过短期训练与强化得到提升,但好的品质却并非朝夕间可以培养的。
中职教育的重点就是让这些未来的劳动者能够在行为、品质、道德上做好储备,以更强的力量进行就业竞争。
中职生的基础与水平不同,要能够顺利地对学生施以德育教育,这需要教育者以中职生的实际认知为前提,通过“模块化”的教学逐步推进德育教育。
根据年级高低,笔者将德育目标定为“学做人—学做事—求发展”三大步骤。
一年级的学生先从培养意识开始,让他们对行为、习惯这些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帮助他们具备与人交往和过集体生活的能力,调整他们的心理,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模块化教学实施
模块化教学实施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课程内容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在实施模块化教学时,有几个要点需要遵循。
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内容拆分。
将整个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范围。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特点进行课程安排。
模块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安排。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背景,灵活调整模块的顺序和内容。
同时,模块化教学也需要强调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不同的模块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关联性,并能够将不同模块中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另外,模块化教学也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辅助教学资源来增强效果。
比如使用图书、教具、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最后,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综上所述,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的内容拆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安排、强调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以及辅助教学资源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模块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浅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
浅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作者:齐玮杨龙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1年第05期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并不断得到关注。
职业技能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重得到攀升,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
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价值观内外交织,意识阵地建设任务艰巨,思政课程开展的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和人才质量。
在思政课程中运用模块化有助于推动高职学生在思想认知、学科认知、职业成长等方面将专业学习与思想进步进行整合、分类,将思政课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此,本文从市场营销专业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面临的挑战,提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模块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154-002模块化教学是将整个课堂氛围特定的单元块,在单元时间内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主题明确、时间合理分配、带动学生参与教学的良好氛围。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堂中,运用模块化教学可以把众多的思政内容按照学生实际来提高教学效率,让思政课堂变得更加紧凑、活泼、有效。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是国家职业人才的培养阵地,肩负着现代化职业化人才的培养重任,必须保持思政课程的有效性,让新时代职业人才肩负起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担[1]。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课程的挑战与不足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包括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需要我们加之重视。
(一)对思政课程认知存在偏差。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这使得他们拓展信息接收的渠道和来源更加多样,也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且无法进行有效控制。
为此,要加强思政课程的开展形式,激发起学生对自身和当代社会的正确认识,从内生动力实现当代价值。
模块化教学方式
模块化教学方式
模块化教学方式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独立且相互关联的模块,每个模块集中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 系统性:模块化教学强调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知识结构和学习规律,将教学内容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逻辑清晰、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
2. 灵活性: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和顺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理解程度以及兴趣进行灵活调整,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
3. 针对性:每个模块聚焦于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方便教师针对不同模块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4. 可组合性:各个模块之间既保持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案,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要求。
5. 实效性:模块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动力和成就感,也有利于教师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中国教育改革中,模块化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部分基础教育领域,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浅谈德育课程的模块化教学
结 果 显 示 , 在 前 五 项 的 内容 分 别 是 : 排 听从 指 挥 的 能 力 : 工 作 在 团 队 中的 自豪 感 ; 责 ; 实 ; 作 、 意 安 全 。这 些 内容 虽 然 可 尽 诚 合 注 以在 专 业课 程 中得 以渗 透 ,但 更 应该 贯穿 于整 个 德 育 教 学过 程 之 中。 于 这 一 角度 确 定 以 职 业指 导 为 模 块 划分 的基 本依 据 . 基 强
调 职业 生 涯 教 育 这 条 主线 , 而 对 德 育课 程 进 行模 块 设 置 。 进 模 块 设 置 的 框 架 该 框 架 包 括 职 业 能 力 模 块 、 业 素 质 模 职
学 内容 。模 块 化 教 学 以行 为 、 验 为 主 的 教 学 方式 将 有 利 于 学 体 生 形 成 良好 的德 育 思 想 。
所 学 知 识 的 应 用 价 值 与 意 义 。 内容 繁 杂 、 论 性 强 的 教 学 体 系 理 与 时 代 发 展 的 趋 势 不 相适 应 , 有 一 定 的 滞 后 性 , 此 , 整 教 具 因 调 学 内容 很 有 必 要 。而 实 施 模 块 化 教学 通过 教 学 . 源 的整 合 . 资 可 以 在一 定 程 度 上 满 足 这 种 需要 。
摘 要 : 育 课 程 的模 块 化教 学是德 德 育 内容 生 活 化 和德 育 素 质 生 成 性 的 要 求。 文章从 德 育课 程实施 模块 化教 学 的
资源 ,模 块 化 教 学 需要 对教 学 资 源进
行合理配置 、 有机 整 合 , 德育 课 程 恰 好 包 括诸多教育 资源 : 及政治 、 济 、 涉 经 法 律 、 学 、 统 文化 、 德 修 养 、 业 哲 传 道 职 生 涯 设 计 、 理 健 康 等 内容 , 育 教 学 心 德 资 源 的 广 泛性 为模 块 化 教 学 提 供 了可
中职德育课“以人为本”模块化教学模式评价分析
缺乏个性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模式 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评价方式单一: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评价 方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考试或简单的 问卷调查进行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德育素质。
05
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职 德育课中的评价分析
评价目的和原则
评价目的:了解模块 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德
等方面的启示。
添加标题
07
结论与建议
结论总结
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 趣。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
评价分析表明,该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 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标。
设计教学内容: 将德育课教学内 容按照模块化进 行组织,每个模 块包含相应的知 识点和技能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施教学:采用 多种教学方法和 手段,如案例分 析、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
添加标题
评价与反馈:建立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评价和结 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同时,及时向学生 提供反馈,帮助他 们了解自己的学习 状况和需要改进的
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推广应用:将模块化教学 模式在中职德育课中广泛 应用,并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提高
06
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和介绍
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案例,能够体 现“以人为本”的
核心理念。
案例介绍应包括 背景、实施过程 和效果评价等方
面。
案例应具有实际 应用价值,能够 为其他中职德育 课提供借鉴和参
考。
模块化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将复杂问题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为若干个模块,然后对每个模块进行独立分析和求解的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模块化教学通常将整个课程或学科领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模块,每个模块涵盖了特定的知识点或技能,并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在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中,首先需要对整个课程或学科领域进行整体把握,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安排。
在每个模块中,应该包含必要的知识点、技能和实际应用案例,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学生需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讲解、讨论、实验、项目实践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模块顺序,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的来说,模块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评价能力。
中职德育课模块化教学应认清的几个关系
中职德育课模块化教学应认清的几个关系模块化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
相对而言,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起步较早,体系也较完备,而德育课程教学的模块化略显滞后,诸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如何搞好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笔者认为首先应认清几个关系。
一、模块化教学与德育目标的关系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也提出:“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可见,道德教育永远是德育课程的核心任务。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是一名企业员工,又是一名社会公民,因此,德育目标既要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又要具备显著的德育功能;既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需求,又要符合人的成长。
可以说,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劳动者始终是德育课教学的总目标,通俗地讲,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德育课模块化教学应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从模块的选择设置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从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到教学组织形式,均要以德育总目标为轴心。
事实上,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实践中,德育课教学往往容易追求实用,过多地强调职业能力、就业创业、企业行业现状等问题,而那些道德伦理、公民素养、处世态度、人生价值观等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具备的隐性东西有时被忽视了,削弱了德育的功能。
德育课模块化教学必须实施,而德育目标不能偏离,二者是引领与被引领的关系。
中职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
中职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作者:张宏阁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6年第3期文/张宏阁摘要:中职德育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是德育内容生活化和德育素质生成性的要求。
本文从德育课程教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内容等方面对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模块化“模块化”是指将有一定关联性的教学内容整合成独立的多个模块,并且针对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展开专项训练。
科学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能力的增强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根据德育课程性质将课程设计成若干模块,通过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职业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德育教学模式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1.概念界定不清项目化教学模式不同于模块化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适合于工科以及商贸营销等专业,它是以一个生产项目的流程作为基础,即在实训教学中再现生产过程,与学生将来就业零距离对接。
模块化教学比较适合人文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德育课的教学,因为德育课中的许多知识需要整合、需要更新。
我们应当根据中职学校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整体状况来确定教学模式,而不是为了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混同教学模式是宏观的,教学方法是微观的。
教学模式是战略,教学方法是战术。
符合学生状况的教学方法,是可以为任何教学模式所服务的。
如果我们将案例教学、辩论会、模拟法庭等作为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则不具有可操作性。
3.教学模式改革与职业素养的形成应与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职业素养包含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
前三者是职业素养中最基础的部分,属于人生观的范畴,应该由德育课程实现,而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没能体现出德育教育的终极目的。
二、教材知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中职德育课教材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浅谈德育课程的模块化教学
浅谈德育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作者:陈静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03期摘要:德育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是德育内容生活化和德育素质生成性的要求。
文章从德育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础,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设计,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
关键词: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基础;设计;意义模块化思想起源于工业生产领域,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各个技术领域。
在课程改革中,模块化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模块化教学法(MES)这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能力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在德育课程中推行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好地融理论知识和体验行动于一体,同时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
德育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础德育的生活性要求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目前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实践中不能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内容繁杂、理论性强的教学体系与时代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调整教学内容很有必要。
而实施模块化教学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需要。
德育的生成性要求对德育教学方式加以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往往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认知与养成严重脱节。
长期的德育理论强制灌输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差距太大,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致使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难以接受和掌握德育课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以行为、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
德育的广泛性使德育课程模块化现实可行模块教学与单一的学科教学相比,模块包含的教学资源明显多于学科教学资源,模块化教学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机整合,德育课程恰好包括诸多教育资源: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传统文化、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设计、心理健康等内容,德育教学资源的广泛性为模块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设计德育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德育课程的教学资源依据一定的线索设置为若干模块,用整合过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或者将划分好的模块通过不同的组合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
“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为了推动“3+3”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模块化课程。
本文就着重介绍“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一、模块化设计的背景模块化设计是为了提高课程开发和教学的灵活性和效率,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并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变化。
模块化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划分和组合,使之可以从总体上进行调整和配合,达到灵活性和效率的最大化。
因此,在“3+3”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1、因素综合考虑:在模块化设计中,必须平衡考虑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保持教学内容不受单一因素制约。
2、内部协调如一:在各模块内部,必须保持紧密的内部协调。
模块之间的兼容性、互补性必须保持一致。
3、可行性和灵活性:在进行模块化设计时,必须考虑实施性和灵活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4、客观科学性:模块化设计需要符合科学的规律,避免主观意识和偏见等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1、附加模块:这种模块是在学生在学校时,通过选修课程增加额外技能或学科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中外文学、历史或计算机等课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2、升级模块:升级模块是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让学生具备更高技能和更高的学术素养。
例如,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金融协会的培训课程获得技术升级,或可以通过报考学术类研究生课程,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3、转换模块:这种模块是指在进行职业转换的时候,增加相关技能或知识,以实现职业转换的目标。
例如,一位拥有烹饪本科学位的人可以通过学习金融或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确立自己在新领域的职业地位。
4、常规模块:这种模块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已经确定的传统教育模块。
例如,培训教师需要学习有关管理学、教育技术、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5、定制模块:定制模块是指根据个人的特定需求,专门为他们开发的课程。
探讨中职德育课的三结合教学原则
探讨中职德育课的三结合教学原则发表时间:2016-07-04T09:57:53.99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作者:陈炜[导读]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的场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都是最为重要的。
(四川珙县职业技术学校珙县 644500)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的场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都是最为重要的。
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摆脱现行以课堂为主的单一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树立大德育课观念,教学与教育并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德育课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说教,必须树立“大德育”观念,走出课堂,实现开放式的立体化教学。
为此,我认为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要做到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完美结合。
德育课主要是通过系统的传授知识,来指导学生的人生实践。
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时,只能涉及到学生共同的一般性的问题,而对学生的个别的特殊思想问题比较难以触及。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转化,则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小则影响课堂教学,大则产生方向性破坏,有的甚至会发展成为“害群之马”。
因此,课后教师就需要在围绕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做大量的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中职生在性格上表现出开放性,使他们愿意也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相传递信息,但这更多的是在同伴群体中。
中职生尽管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但总觉得应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家长和老师不可理解或不关心的,所以不愿意将自己的心理话天然告诉家长和老师。
但是,在心理咨询,很多学生却真诚地告诉心理咨询人员很多平时不会提及甚至羞于启齿的问题。
这表明,他们的内心是想寻觅心理支持的,他们渴望真诚的理解、关爱、呵护和帮助。
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哲学、职业道德等基本知识的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相关学科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然而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往往会存在一些偏颇。
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我们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师单向理论灌输,轻与学生交流互动;重知识传授,轻品格培养;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活动;以及对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处理不妥等这些原因造成的。
本文将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来思考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是指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主体是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研究、探索知识的过程。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德育课这样理论性强、思想性突出的课程,教师对主导地位的理解及运用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
主要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
表现在德育课上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这种缺少师生交流,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和个性发展,严重影响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以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1.德育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理解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含义。
要变原来是课堂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为兼具课堂引导者角色,变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
2.教师在新的观念指导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如课堂上用讨论、辩论、对话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
因为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维的催化剂和助动力,通过学生与学生的讨论、辩论以及师生之间的对话,可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自主思维。
再如可用设疑启发方式来讲课,教师针对学生困惑、难解的理论热点进行设疑,让学生思考,再作启发,最终让学生有所领悟。
中职德育课“以人为本”模块化教学模式评价分析
中职德育课“以人为本”模块化教学模式评价分析中职德育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其实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德育课教师,我们必须致力于打造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开发学生的全面素养。
而“以人为本”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则是在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将一门完整的课程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形成一系列相互衔接且完整的教学模块。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任务与学生成长的需要紧密衔接,最终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和个体化。
具体来说,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1.打破传统课程单元设定,实现目标多元化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下的课程,其单元不仅可以按照专业性进行划分,同时也可以按照职业发展的需要来设定目标。
在这一设计下,学生可以领略到更广阔的职业世界,从而了解职业技能划分及相关行业的生产链条,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规划。
2.对学习主题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对多个学习主题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例如,在德育课中,“以人为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与此相关的有很多的子项,如人际关系、关爱之心、公民素质、职业道德等。
这些子项可以眼界拓宽、情感体验、职业素养等不同角度,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着全局性目标、细节具体化的课程体系。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利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还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
因为各个课程模块都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反馈和一对一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目标的理解程度和自身需求,然后进行相应调整。
“以人为本”模块化教学模式对中职德育课的必要性1.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概念“以人为本”是德育教师告诉学生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而“以人为本”模块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和实践方式。
例如,在人际关系小模块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身角度来关注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尝试通过沟通、合作等方式,体会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互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华勇
作者机构: 谷城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校长
出版物刊名: 学习月刊
页码: NULL-NULL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开展了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实践证明,实施模块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发展特长的理念,从根本上转变了学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所谓"模块",就是各专业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技能为核心,按一定的梯度所设置的教学内容。
它与现有的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德育课模块化教学应认清的几个关系
模块化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
相对而言,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起步较早,体系也较完备,而德育课程教学的模块化略显滞后,诸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如何搞好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笔者认为首先应认清几个关系。
一、模块化教学与德育目标的关系
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也提出:“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可见,道德教育永远是德育课程的核心任务。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是一名企业员工,又是一名社会公民,因此,德育目标既要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又
要具备显著的德育功能;既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需求,又要符合人的成长。
可以说,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劳动者始终是德育课教学的总目标,通俗地讲,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德育课模块化教学应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从模块的选择设置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从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到教学组织形式,均要以德育总目标为轴心。
事实上,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实践中,德育课教学往往容易追求实用,过多地强调职业能力、就业创业、企业行业现状等问题,而那些道德伦理、公民素养、处世态度、人生价值观等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具备的隐性东西有时被忽视了,削弱了德育的功能。
德育课模块化教学必须实施,而德育目标不能偏离,二者是引领与被引领的关系。
二、模块的选择设置与现有教材的关系
模块化教学首先要选择设置模块,在目前德育课程还没
有统一模块化教材的情况下,模块(或类似于一个专题)往往是由德育课教师进行选择设置的,此时,就应处理好模块选择设置与现有教材的关系。
现有的德育课教材主要包括《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
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就业与创业》等,部分内容交叉重复,缺少时代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实施模块化教学,进行课
程改革就是对现有教材的全盘否定。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
搜集所谓的“热门”话题拼凑模块,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设置模块,脱离现有教材,片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内容不成体系
随意性大,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达不到德育课教学目标。
模块的设置与选择应以现有教材为基础,在对现有教材重新
梳理、精心挑选的基础上进行,并增添富有时代感内容,同时
还要体现循序渐进性、逻辑性等原则。
总之,模块的选择设置与现有教材应是一种辩证否定(即“扬弃”)的关系。
三、教师与模块化教学的关系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生活能力的提高与职业素养的形成。
这就要求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不仅要处理好“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更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多面手”,要了解经济、政治、法律、国情、创业、理财、保险、商务、心理、哲学……也就是说,学生成长、职业发展所涉及的内容教师要熟悉,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包容性,同时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模块化教学面前,教师需要加强学习。
教学模块化实行后,各模块的专业性更强了,如法律、保险、
营销、财务报表、基金股票、心理健康等。
而事实上,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钻研,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或者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根据不同的模块,选择教有专长、术有专攻的教师进行教学。
例如,创业实务教学模块涉及财务报表知识,这时可以邀请财会专业课教师与德育课教师一起参与德育课教学,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不同模块选择不同教师进行教学,教师与教学模块可以是一种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
四、学生与模块化教学的关系
德育模块化教学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模块化框架下,没有固定不变的教条,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自主性、合作性,它要求学生在互动、开放过程中激发潜能,主动学习,自觉提高觉悟与能力,因此,模块化教学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真正融合到课堂中去。
事实上,模块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它要求在学习方式上要重讨论,在目标上重学习方法,在师生关系上重民主平等对话,在评价上重实际综合表现。
鉴于此,模块化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素质问题,脱离学生实际或高高在上使学生无法参与的德育模块化教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可以说,学生与模块化教学是一种融合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与师生发展的关系
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必然带来教学评价方式的更新,在
课改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把目光放于教材选择、模块设置、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方法革新、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设备的改善等问题上,而对模块化教学评价关注得不够,或仍停留于教师评学生的阶段。
德育课模块化教学要取得实效,需要配以标准多元化、形式多样化、重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机制,以此来激励教师、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教学相长,从而促进人的发展。
对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等形式,从评知识、评能力、评情感态度等角度,激发学生德育课程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德育教学活动中影响自身人格,促进道德水准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对教师而言,可以通过主管部门评、同行评、学生评、社会评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总结,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为学生发展服务。
在德育课程模块化教学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时期,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师生发展至关重要的手段,而促进师生发展是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和
落脚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模块化教学是中等职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如何
实现其有效性,仍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只要广大教师发挥主观
能动性,积极开展模块化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不断探索与总结,中职德育课堂必能大放异彩,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