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的艺术特征论

合集下载

在后现代发现谢林

在后现代发现谢林

在后现代发现谢林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诞生的一种思潮,它对现代主义的相关依据进行了批判性思考,并试图通过重新定义和转变传统观念来创造新的艺术和文化形式。

在这个思潮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其中包括让-弗朗索瓦•谢林。

谢林(Jean-François Lyotard)是法国的哲学家和文化批评家,被普遍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代表之一。

他的著作《后现代条件》(The Postmodern Condition)首次提出了“后现代”这个概念,并对后现代时代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谢林在《后现代条件》中认为,后现代社会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他提出了“知识大散布”(incredulity towards meta-narratives)这一概念,即人们不再相信大故事(meta-narratives)所宣称的真理。

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认为,通过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可以达到真理的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则对这种观念提出了质疑。

谢林认为,后现代社会中的知识是相对的、局部的和个体化的,不再能够以绝对的方式来支配和定义世界。

他指出,在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知识和意识被各种各样的故事、游戏和信仰所塑造,而这些故事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真理。

此外,谢林还对文化和艺术的改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后现代艺术和文化形式的兴起是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反叛,它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和规范,采用多样化、碎片化和多向性的表达方式。

后现代艺术中充满着各种意象、符号和叙事碎片,它们不再追求单一的真理和意义,而是强调个体的体验和感受。

谢林的后现代思想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引起了众多学者和艺术家的关注和思考,成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他的思想更加凸显了后现代主义对知识、权力和身份的问题进行挑战的特点,对于当今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批判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谢林的观点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

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

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在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中,康德与黑格尔的声望最高,追随者众多,谢林是较被忽视的一个。

诚如张旭的在后现代发现谢林》一文中所说:在我们通常所接受的纪念碑式的哲学史中,谢林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个处于康德和黑格尔两个巨人的阴影中让人捉摸不定的形象。

通常人们认为,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有一场“巨人之争”,这场争论随着新黑格尔主义的兴起和新康德主义的复兴而波澜壮阔。

而谢林在“康德和黑格尔之争”之间不过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而已。

就谢林与黑格尔来说,无论是在哲学史还是美学史上,人们历来对后者多有赞誉,而对前者则较多贬抑,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黑格尔建立了恢弘完整的思想体系。

事实上,谢林成名较早,而且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对黑格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谢林的贡献绝非仅仅是充当黑格尔的先导,或只是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过渡,他的许多具体论述,都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德国当时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理论表达者和思想鼓舞者,谢林始终坚信艺术高于哲学,直观和想象力高于概念和逻辑,从而不自觉地改变了康德开创的以感性、知性和理性认识现象世界,费希特的以主观理性方式通过概念的逻辑推演、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为通过理智直观、想象力、创造灵感和艺术品来比喻性地揭示本体世界底蕴的非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哲学、美学的兴起打开了通道。

其以理智直观为核心的排斥理性的直觉主义美学观更是直接开启了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美学潮流。

谢林思想的影响远不止上述这些。

他的美学思想,尤其是他对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探讨,他对美感直观的分析,还有他的神话观等等,都可以视为西方诗性智慧的典型表达,其影响在—20世纪也是不绝如缕。

谢林的思想在现当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正是其思想现代性之表现。

具体来说,谢林艺术哲学现代性之体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西方由来已久的一个问题。

在古希腊就曾经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论谢林的艺术与自然观

论谢林的艺术与自然观

1 3
然 的最高意义, 以看作是谢林体系中的 “ 可 绝对” 、 “ 宇宙” “ 、 上帝”的同义语 。外在 的可见 的 自然 ,
不 过是 具有 本 体 意义 的 “ 自然 ”的外 在表 象 而 已。 在谢 林 的论 著 中 , 同场 合 出现 的 “ 不 自然 ” 涵 义 其 也 不尽 相 同 。 由于所 用 的 “ 自然 ” 涵义不 一致 , 的
了他 对 自然 的理 解 。 在谢 林 看 来 , 自然 既非 僵 大

谢 林 的 自然 观
10 年 , 8 7 谢林作为慕尼黑艺术科学院院士 , 被 委 托在 1 O月 1 日国王 命 名 日当天 作 祝 辞 。他 当 2
众 作 了题 为 《 造 型 艺术 对 自然 的关 系 》的演 讲 。 论
因为如果实在终究不过是类似于人类精神的一个活生生的自我决定的过程那它就决不是意志的外在的障碍物或死寂的自然界人之所以能够了解自然是因为自然类似于人是一活动精神的表现自身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本能的和有目的的创造力
东 方论 坛
2 1 年第 4 0 2 期
论 谢 林 的 艺 术 与 自然 观
陈 海 燕
收 稿 日期 :2 1 — 6 3 02 0 — 0
基金 项 目:本文为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项 目 “ 林艺术哲学研 究” (1CZ 1 )的阶段性成 果。 谢 2 W0 1 作者 简介 :陈海燕 ( 9 6 1 7 一),女 ,安徽五 河人 ,合肥师范学 院中文 系副教授 ,文学硕 士, 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美学等 。 研
题 , 提 出不 同 的看法 。拥 有 丰富 艺 术理 论 、 艺 并 对
养和赖以生存 的唯一土壤 ;而只有受灵感支配的 真理探求者才认为 , 自然乃 是 宇 宙 之 神 圣 的 和 不 断创造 的力量 , 它能够从 自身产生和不断发展一 切 事 物 。 】 ” ( 在 上述 观 点 中 , 林 较 为认 同 谢

谢林神话哲学

谢林神话哲学

谢林的神话哲学是关于人类意识的一种“逻辑学”,同时也是以神话为例的精神现象学。

谢林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将神话视为理解人类意识和精神发展的关键。

他的神话哲学包括两部《导论》和《神话哲学》(上下卷)。

在《历史批判导论》中,谢林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神话哲学,通过批判地考察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神话观念,比如将神话理解为诗意发明、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等。

谢林认为,神话不仅仅是古老的故事或信仰体系,而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人类对于存在、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他将神话看作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神话,人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总的来说,谢林的神话哲学是他哲学体系中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一部分,它不仅关注神话本身,更关注神话如何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精神和意识的发展。

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及其评价一、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一)谢林的生平、主要着作及哲学倾向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1775-1854)生于德国小镇莱翁伯格,他的父亲是一名牧师兼职中学教员。

谢林曾是黑格尔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读书时的同学,后来到耶拿大学继续深造,此时,费希特哲学对谢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毕业后,谢林留校任教,在这期间,他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还结识了一些当时德国浪漫派文学家(如莎士比亚着作的德文译者谢勒格尔).谢林在这段时期发表了着作《世界灵魂》《自然哲学体系初稿》和《先验唯心主义体系》,通常称这一时期为谢林的“自然哲学时期”.1803年他离开耶拿大学,来到符腾堡一所新成立不久的大学就职。

1804年,他发表了《我的哲学系统》。

从1806年到1840年,一般称做谢林的“同一哲学时期”,这段时期他的主要着作是《布鲁诺或事物之自然的和神圣的原理》。

1841-1854年,他被任命为柏林科学院院士,同时成为柏林大学教授。

因为此时普鲁士王国要利用谢林的哲学为巩固政权服务,以抵抗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宗教倾向,因而这个时期一般被称为谢林的“天启哲学”或“启示哲学”时期。

谢林关于天启哲学的讲演后来由其子编为《神话哲学与天启哲学》一书,在他死后出版。

谢林是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客观唯心主义重要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多次变化,并不能用一种系统化的体系概括。

在其早期哲学中,他继承了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又开辟了后来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先河,成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的中间环节。

他的自然哲学的产生不仅借鉴了意大利启蒙哲学家维柯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同时吸收了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

在此基础上,谢林逐步克服费希特片面追求对自然的主观唯心主义缺陷,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自然哲学体系。

1796-1798年,谢林把自然哲学纳入到先验哲学中;1799年,谢林把自然哲学设置为一门独立学科;1801年,他提出同一哲学,将自然哲学及先验哲学纳入其中,使自然哲学成为同一哲学的组成部分。

谢林的艺术哲学思想浅探_卢艳

谢林的艺术哲学思想浅探_卢艳

第13卷第1期2015年1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13No.1Jan.2015DOI:10.3969/j.issn.2095-333X.2015.01.005谢林的艺术哲学思想浅探*卢艳(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艺术哲学》是谢林关于美学的重要著作,不仅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艺术进行了哲学的研究,而且着重辨析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分析了各种具体的艺术形态。

尤其是在针对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谢林持有与以往哲学家或美学家不一样的独特态度。

在谢林看来,艺术具有与哲学等高甚至更高的地位,因为艺术比哲学更适宜于把握“绝对”。

关键词:谢林;艺术哲学;绝对同一;美感直观;理智直观;构拟中图分类号:B51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3X(2015)01-0015-0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自古希腊以来就成为西方争论已久的问题之一,就此问题,哲学史上主要出现两种对待艺术的态度,一种态度是将艺术逐出哲学领域,消除艺术对哲学的侵犯,柏拉图就采取了这种态度,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亦是将艺术逐出哲学领域;另一种态度则是以谢林为代表的态度,即将艺术与哲学结合起来,从哲学角度来分析艺术,认为艺术与哲学是同源的,并认为艺术才是先验哲学的核心,甚至艺术比哲学更适合把握绝对同一,这一举措使得艺术成为了整个哲学的顶点。

本文拟主要介绍谢林的艺术哲学观,分析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并论述谢林艺术哲学在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影响以及谢林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艺术哲学”何以可能从“艺术”与“哲学”这两个概念上单独考虑,将这两个概念结合势必产生矛盾,因为艺术是现实而客观的,然而哲学却是理念和主观的。

尽管谢林在《艺术哲学》一书中强调建立艺术哲学的必要性,并表明他的艺术哲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与以往的美学体系根本不同,但这仍让人难以将艺术与哲学结合起来看待,何况谢林也承认将“艺术”一词附加于“哲学”,“只会限制哲学的一般概念,但并未加以摒弃。

谢林的美学思想

谢林的美学思想

哲学的理智直观是一种纯粹的内在直观,它自己不 能变为客观的,不会出现在普遍意识中,而只有艺术的 理智直观也就是美感直观才能变为客观的,它指向外部 ,能够出现在每一种意识里。因此,艺术要高于哲学, 艺术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表现,是哲学的最终 完成,艺术哲学是真正的工具论和整个哲学大厦的拱顶 石。
2. 美是普遍与特殊,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美总应是具体的 ,因而美总是具有有限形式,然而一件作品所赖以显得 真正美的要素不仅仅是形式,而是高于形式的普遍性, 这普遍性是无限的,因此,他认为艺术是以有限的形式 表现着无限,而这也就是美。
3.美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美应当是感性的显现,否则不 能进入普通人的意识,但美不是空洞无内容的显现,而 是有生命的整体,包含一定的理性内容。
谢林介绍
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 和美学的另一位杰出代表 ,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重 要环节,也是德国浪漫主 义美学理论的主要表达者 。他的美学思想就是建立 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 学基础上的。 他的美学著作主要是 《先验唯心论体系》《论 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 《艺术哲学》。
谢林美学思想
1.艺术与哲学 2.艺术和美 3.论天才和艺术创作
论天才和艺术创造
1. 谢林认为,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的基本特点,就在于 它体现了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自由和必然的对立统一 。人的艺术创造活动和美感活动也是如此。在艺术创造活动 中,一方面,艺术作品是人的自由活动产品,是有意识的活 动产生的,但另一方面,艺术作品又有如自然产品,界, 后者产生的是现实的艺术产品。因此,自我在艺术活动中是 有意识的或主观的开始而在无意识的东西中或者说是客观地 告终。
艺术与哲学
谢林反对鲍姆加滕的“美学”名称,主张用“艺 术哲学”取而代之,认为艺术哲学本质上应当是哲学 学科,而不是作为个别学科的纯艺术理论。但问题在 于,艺术是现实的,客观的,而哲学是理念的,主观 的。他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绝对或绝对者,而艺术 虽然是特殊的东西,但它本身就包含着无限,绝对的 东西,它是对绝对东西美的显现,是绝对者的流溢, 它不仅是哲学的,而且是哲学的最高层次。因此建立 一个艺术哲学科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一、引言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谢林(Schelling)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

他的先验观念论是对康德哲学的一种批判和发展,旨在解决康德哲学中存在的问题。

谢林认为,康德的先验论只局限于认识论领域,未能全面阐述人类精神的本质。

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先验观念论体系,以期为人类精神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论基础。

二、谢林先验观念论的核心观念1.观念:谢林认为,观念是客观存在于人类精神中的本质要素,是构成世界的基础。

观念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同一性,是超越经验世界的形而上学实体。

2.绝对同一:谢林主张,绝对同一是指观念之间的无差别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各个观念达到内在的统一,彼此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绝对同一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精神不断追求和接近的目标。

3.自由:谢林将自由视为人类精神的本质和使命。

他认为,自由是观念在实践中实现的途径,是人类不断超越自身、实现与绝对同一融合的过程。

三、观念的内涵及其在谢林哲学中的地位在谢林哲学体系中,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观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石,还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质。

观念论的提出,旨在解决康德哲学中认识论与本体论相分离的问题。

谢林认为,观念论可以将认识论与本体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为人类精神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绝对同一的观念绝对同一的观念是谢林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石。

他认为,客观世界是观念的产物,而非独立于观念之外的存在。

绝对同一的观念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中,寻求各个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世界的全面理解。

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观念论,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自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在谢林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谢林认为,自由是人类精神的本质,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

自由的实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实现与绝对同一的融合。

自由的观念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使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始终怀有对美好未来的信念。

六、谢林先验观念论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及启示谢林的先验观念论对我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林 艺术哲学

谢林 艺术哲学

谢林艺术哲学
谢林艺术哲学是指以中国当代艺术家谢林的创作和思考为基础,探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观念。

谢林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哲学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思想和情感。

谢林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注重对人类自身的认知和体验的表达,从而创造出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

他的艺术作品既表现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也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谢林对于艺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产物。

在谢林的艺术哲学中,还包含了对于艺术创作的探讨。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坚持自己的内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追求市场的成功。

同时,艺术创作也需要注重对于艺术形式和技术的探索和创新,以及对于自身的不断反思和提升。

总之,谢林艺术哲学是一种以艺术和哲学为基础,探讨人类自身存在和文明的关系的思想体系。

它不仅仅是对于艺术创作的探讨,更是对于人类精神和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 1 -。

哲学家谢林的简介

哲学家谢林的简介

哲学家谢林的简介谢林的自然哲学受到了浪漫派和大诗人歌德的欣赏,也深受了德国自然科学的欢迎,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哲学家谢林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谢林的简介谢林(FriedrichWilhelmJosephvonSchelling,1775年1月27日-1854年8月20日)德国哲学家。

一般在哲学史上,谢林是德国唯心主义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处在费希特和黑格尔之间。

解读他的哲学通常不太容易因为它哲学中关于自然的定义总是不确定的。

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伟大但又捉摸不定的思想家,因为他在观点间的跳跃对于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来说缺少一些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力量。

另一些人认为谢林总是关注一些常见的话题,尤其是自由、绝对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谢林的生平简介谢林出生于1775年,1790年进入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他的父亲是这所大学的牧师以及东方文化教授。

在这里他和黑格尔、荷尔德林成为同窗好友。

1792年,他从哲学院毕业。

之后他开始研读康德和费希特,两人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青年时的谢林。

1794年,他出版了一本阐述费希特思想的文章《论一种绝对形式的哲学可能性》(ÜberdieMöglichkeiteinerFormderPhilosophieüberhaupt,OnthePossibilityofanAbsoluteFormofPhilosophy)。

这篇文章获得了费希特本人的认可,这使得谢林在哲学界获得了一定名声。

1795年,谢林完成了他的神学学位论文。

毕业后,他在莱比锡作过两年私人教师,在这期间他研究了数学、物理和医学,同时研读了维柯和斯宾诺莎的哲学。

1798年,年仅23岁的谢林受聘为耶拿大学的编外教授,讲授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

在耶拿的日子里,他受到了浪漫主义影响,哲学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写出了他的早期著作《先验唯心论体系》。

很快,他成了浪漫派的领军人物,并开始反对费希特的思想,认为它是深奥难懂的。

最新-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 精品

最新-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 精品

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在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中,康德与黑格尔的声望最高,追随者众多,谢林是较被忽视的一个。

诚如张旭的在后现代发现谢林》一文中所说在我们通常所接受的纪念碑式的哲学史中,谢林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个处于康德和黑格尔两个巨人的阴影中让人捉摸不定的形象。

通常人们认为,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有一场巨人之争,这场争论随着新黑格尔主义的兴起和新康德主义的复兴而波澜壮阔。

而谢林在康德和黑格尔之争之间不过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而已。

就谢林与黑格尔来说,无论是在哲学史还是美学史上,人们历来对后者多有赞誉,而对前者则较多贬抑,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黑格尔建立了恢弘完整的思想体系。

事实上,谢林成名较早,而且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对黑格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谢林的贡献绝非仅仅是充当黑格尔的先导,或只是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过渡,他的许多具体论述,都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德国当时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理论表达者和思想鼓舞者,谢林始终坚信艺术高于哲学,直观和想象力高于概念和逻辑,从而不自觉地改变了康德开创的以感性、知性和理性认识现象世界,费希特的以主观理性方式通过概念的逻辑推演、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为通过理智直观、想象力、创造灵感和艺术品来比喻性地揭示本体世界底蕴的非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哲学、美学的兴起打开了通道。

其以理智直观为核心的排斥理性的直觉主义美学观更是直接开启了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美学潮流。

谢林思想的影响远不止上述这些。

他的美学思想,尤其是他对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探讨,他对美感直观的分析,还有他的神话观等等,都可以视为西方诗性智慧的典型表达,其影响在—20世纪也是不绝如缕。

谢林的思想在现当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正是其思想现代性之表现。

具体来说,谢林艺术哲学现代性之体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西方由来已久的一个问题。

在古希腊就曾经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到了近代,康德首先将美学也即艺术纳入其哲学体系内,把审美看作是沟通自由与必然、认识与实践之间诸矛盾的桥梁。

5-3费希特和谢林

5-3费希特和谢林

5-3费希特和谢林康德哲学在当时的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各大学都形成了一批追随者。

康德对纯粹理性的推崇矛头直指当时的封建教会对思想意识形态的垄断,他对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高扬不但解决了由休谟怀疑论提出的人类科学知识的基础问题,而且为人类道德生活提供了理论根据。

但康德哲学本身所提出和面临的问题比它所解决的问题更多,尤其是他所建立的不可知论和现象与自在之物的二元论,似乎在诱惑着人们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他的学说。

康德之后的时代思潮也在呼唤一种更为积极和能动的哲学,要求冲破康德对主体和客体关系的不彻底的处理方式,为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主体能动性作论证。

由这种内在的思想冲动,就引发了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进程。

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出身于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和时代的机遇,而得以在耶拿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完成了学业,成为当时对康德哲学的最好的解释者,并受到康德的提携。

1794年费希特任耶拿大学教授,开始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并与康德在思想上公开决裂,1799年因“无神论”嫌疑而被解聘,但1805年又受聘为爱尔兰根大学教授,1809年成为柏林大学教授,并被推选为柏林大学第一任校长。

在拿破仑占领期间,费希特作了一系列“对德意志人的讲演”,鼓舞德国人的民族精神。

1814年死于传染病。

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全部知识学基础》、《知识学导言》、《伦理学体系》、《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等。

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抛弃“自在之物”费希特最初自认为是康德忠实的追随者,他匿名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试评一切天启》开始曾被误认为是康德的作品。

但当费希特以为自己可以把老师的学说讲得更完善而加以发挥时,康德便撰文批判了他,由此促成了他另立门户。

实际他完全接受汴加以发展的只是康德哲学中的主体性即“自我”的一面,他不满意于康德的地方就在于康德的所谓“半批判性”,即既然强调要对一切进行批判,为什么又独断地假定了一个客观的“自在之物”的存在。

哲学家谢林的观点有哪些

哲学家谢林的观点有哪些

哲学家谢林的观点有哪些
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有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无限就是美。

谢林认为世界是有限的,而艺术和美却是无限的,因为它们能够超越有限的形式,达到更高层次的存在。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追求的是在有限的形式下表现无限的精神内涵,从而创造出真正美丽的作品。

自然是可见的精神,精神是不可见的自然。

谢林认为,自然和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自然是可见的,而精神是不可见的。

但是,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自然和精神的存在,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表现形式。

若是忧虑就应抱希望。

人生最大的幸福经常是希望、希望。

谢林认为,忧虑和希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两种情绪,但是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充满希望地迎接未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幸福和满足。

一切知识的第一前提就是:认识者与被认识者是同一个东西。

谢林认为,在所有的知识领域中,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我们所认
识的对象都是同一个东西,即精神。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思考和探究来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通过主观的想象和判断。

自由就是成为自己。

谢林认为,自由不是指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而是指在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在内心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并坚定地走下去。

总的来说,谢林的观点涉及到了哲学、美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他强调了认识者与被认识者的同一性,认为艺术和美能够超越有限的形式,达到更高层次的存在。

同时,他也强调了人类应该积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地迎接未来。

请简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请简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请简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作为美学史上一个古老而经久不衰的问题,对艺术起源的探讨,自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开始了。

一般来说,艺术起源的理论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艺术就是模仿自然界的现象。

如亚里士多德的灵感说和谢林的摹仿说等。

他们主要强调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必须模仿自然现象,即从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吸取灵感,通过直觉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明确地提出过“艺术模仿自然”的论断。

当时希腊诗人萨福也说过:“大地是最伟大的雕刻家,万物都是它的杰作”。

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艺术,就是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看法以黑格尔为代表,他在《美学》中指出,艺术是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活动。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还明确提出:“艺术应当有一种自由王国的气息”。

西方古典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人借助语言、线条和色彩等手段,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产物,因此,艺术具有与其他意识形态相同的特征——表现性。

在西方古典艺术理论中,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和传达思想。

马克思也曾指出,艺术能够表现无限丰富的社会生活,正像哲学家用形象表现无限丰富的精神世界一样。

有人说,黑格尔之后,真正代表人文精神的是存在主义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萨特。

尽管在他那里,艺术成为一种人的精神现象,但是,他仍然坚持艺术有表现性的特征,并把它称之为“一种主观化的形式”,即所谓“形式的东西只能在形式的基础上被理解”。

萨特的这个命题,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艺术的审美价值的内涵,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萨特的人文精神归纳为:艺术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表现性与非表现性的统一。

第三种观点认为,所谓艺术就是再现客观世界。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把它叫做“摹仿说”,并指出这种理论认为艺术总是趋向“高峰体验”的。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再现现实,艺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因此是“客观的”。

有人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哲学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都曾试图从纯粹主观的角度解释艺术起源。

最新-谢林艺术特征研究 精品

最新-谢林艺术特征研究 精品

谢林艺术特征研究一、艺术与自然在温克尔曼看来,美仅仅是以分裂的成分出现美一方面是从心灵流出的观念之美,另一方面却是形式之美。

谢林指出,温克尔曼不仅没有说明联结分裂的两者之间的环节,也不曾教导大家形式如何可以从观念产生。

谢林认为,形式与观念,不可分割。

因为如果仅仅描绘空虚的外表,外在的形式,艺术就会失去生气和活力,呈现出难以忍受的僵硬,重要的是要达到内在的丰富性。

东鳞西爪拼凑而成的作品,即使其形式本身是美的,也将仍然缺乏一切美,因为一件作品所赖以显得真正美的要素,不可能仅仅是形式而已。

这要素是高于形式的———它是精髓,是普遍性,是自然的内在精神的外貌和表情。

[2]308可见,真正的理想化的价值,不是对自然的外在形式的模仿,而在于揭示自然中有生气的和本质的东西。

既注重形式,也意识到内在的重要性,这种看法无疑是颇有见地的。

概言之,谢林认为,艺术既不是自然界的单纯再现,也不是古典形象的简单摹仿,而是艺术家在自然的原始生命力的驱使下去对自然的超越,是艺术家同自然的竞争。

艺术家要与大自然的创造精神作斗争,不是软弱无力的斗争,而是坚强勇敢的战斗。

艺术应该与自然争胜,使有限提升到无限,使人性成为神性,而不应植根于形式,单纯摹仿自然。

谢林认为,一旦人们认识到自然是活的整体,人们就必然会超越于自然给定的形式之上。

显然,谢林关于艺术形式的见解超越了前辈康德的形式学说。

艺术与自然,到底孰高孰低呢?如果说一开始,在谢林大力称赞自然始源的重要意义的时候,自然还是处于首要地位的。

那么,艺术能有什么目的高于表现自然中现实的真相呢?既然艺术总是远不如自然,那么它又怎么能够承担超过实际的自然呢?谢林提到了精髓。

那么精髓又指什么呢?谢林解释说,这种精髓,是不可捉摸,但是人人可以知觉的,古希腊语称之为优美,现代语称之为。

[2]311谢林还指出,大凡优美出现在充分发展的形式中时,这作品就已经是没有什么缺陷了。

此时,灵魂和肉体已经完全一致;形式是肉体,优美是灵魂。

黑格尔-美学-概说

黑格尔-美学-概说

黑格尔的哲学与美学、文艺学思想生平与著作简介:谢林〔1775--1854〕,代表作有《自然哲学观念》、《论世界灵魂》、《先验唯心论体系》等绝对理念:一种超时空的〔超人的、超自然的〕客观理念,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是构成宇宙万物及一切现象的核心与灵魂。

整个自然及精神世界都是据此而产生的,即宇宙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绝对精神不断运动衍化的结果。

故又被黑格尔称为“宇宙精神”、“宇宙魂”。

实际是指实在化、客观化了的人的思想观念。

认为“实体即主体”,即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主体,“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这乃是绝对即精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念。

”〔《精神现象学》15页〕故“绝对精神”是实体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

对绝对理念的把握过程: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端,是对事物的直接性认识,是最低级最抽象的,得到的是一个混沌表象。

知性认识:指对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的单独认识,是间接性认识。

将每一个有限的概念当作彼此别离的、互不联系的。

“坚持着固定的规定性和各规定性之间彼此的差异,以与对方相对立”〔小172〕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辨析:1、与康德哲学的关系:逻辑学:物自体;自然哲学:现象界;精神哲学:判断力。

2、与老子哲学相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关于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的根据:肯定绝对理念的客观存在性,第一性,决定外物性,故唯心主义;先由理念入手,故手足倒置。

析:由概念外化为事物,概念非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

即先有人的概念,才能认识事物。

“纯粹概念”是自然现象和精神现象之所以可能的前提。

但只是抽象的,故才有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

黑格尔不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强调的是在逻辑学意义上,纯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内在根据和先决条件。

与康德的“先验范畴”相比。

三、黑格尔的美学观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达于《美学》一书。

谢林艺术特征研究

谢林艺术特征研究

谢林艺术特征研究一、艺术与自然在温克尔曼看来,美仅仅是以分裂的成分出现:美一方面是从心灵流出的观念之美,另一方面却是形式之美。

谢林指出,温克尔曼不仅没有说明联结分裂的两者之间的环节,也不曾教导大家形式如何可以从观念产生。

谢林认为,形式与观念,不可分割。

因为如果仅仅描绘空虚的外表,外在的形式,艺术就会失去生气和活力,呈现出难以忍受的僵硬,重要的是要达到内在的丰富性。

“东鳞西爪拼凑而成的作品,即使其形式本身是美的,也将仍然缺乏一切美,因为一件作品所赖以显得真正美的要素,不可能仅仅是形式而已。

这要素是高于形式的———它是精髓,是普遍性,是自然的内在精神的外貌和表情。

”[2](P308)可见,真正的理想化的价值,不是对自然的外在形式的模仿,而在于揭示自然中有生气的和本质的东西。

既注重形式,也意识到内在的重要性,这种看法无疑是颇有见地的。

概言之,谢林认为,艺术既不是自然界的单纯再现,也不是古典形象的简单摹仿,而是艺术家在自然的原始生命力的驱使下去对自然的超越,是艺术家同自然的竞争。

艺术家要与大自然的创造精神作斗争,不是软弱无力的斗争,而是坚强勇敢的战斗。

艺术应该与自然争胜,使有限提升到无限,使人性成为神性,而不应植根于形式,单纯摹仿自然。

谢林认为,一旦人们认识到自然是活的整体,人们就必然会超越于自然给定的形式之上。

显然,谢林关于艺术形式的见解超越了前辈康德的形式学说。

艺术与自然,到底孰高孰低呢?如果说一开始,在谢林大力称赞自然始源的重要意义的时候,自然还是处于首要地位的。

那么,艺术能有什么目的高于表现自然中现实的真相呢?既然艺术总是远不如自然,那么它又怎么能够承担超过实际的自然呢?谢林提到了“精髓”。

那么“精髓”又指什么呢?谢林解释说,“这种精髓,是不可捉摸,但是人人可以知觉的,古希腊语称之为charis(优美),现代语称之为grace。

”[2](P311)谢林还指出,大凡优美出现在充分发展的形式中时,这作品就已经是没有什么缺陷了。

艺术应有的高度一一浅谈黑格尔与谢林的艺术观

艺术应有的高度一一浅谈黑格尔与谢林的艺术观

艺术应有的高度一一浅谈黑格尔与谢林的艺术观作者:庄天明文章来源: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09-12-04“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这是恩格斯对黑格尔的高度的评价。

美学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可说是他给美下的定义。

他认为能够让“理念”得到“感性显现”的只有艺术,所以也只有艺术才能代表真正的美。

黑格尔同时认为人是一切矛盾和冲突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所以人的性格理应成为艺术和美的中心。

他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滿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黑格尔看到了艺术中包含了理性与感觉的双重因素的非凡品质,并论述了人的性格在艺术与美中的重要性,揭示了艺术的真理。

然而他将艺术的地位置于哲学之下,则是值得思考与鉴别的。

年齡虽小黑格尔五岁,但思想却比黑格尔早熟的谢林,可说是给予艺术与艺术家最高礼遇的哲学家了。

在他看来,从自然出发的自然哲学和从精神出发的先验哲学,都是一种偏面的哲学。

因为自然与精神是一回事,自然不过是一种看得见的精神,精神则是一种看不见的自然,而艺术则包括了自然哲学与先验哲学两种成份。

他说:“哲学达到最高的阶段,不过是人的一部分;艺术则把整个的人带到认识的最高点。

这是艺术之所以永恒优异和令人惊奇之所在。

”他认为人类的审美活动包括一切并高于一切。

真是必然性,善是自由性,美是二者的综合;综合的形式则是艺术,故艺术高于哲学。

他说:“最高的理性活动是包括一切理念的审美活动。

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接近。

”黑格尔重视艺术与美,但他将艺术置于哲学之下,认为哲学高于艺术;谢林则与此相反,认为艺术高于哲学,为什么呢?因为艺术是一种能调和一切矛盾的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

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为谢林为艺术的辩护而激动不已。

我想,谢林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古代优秀的艺术作品集合了宗教、哲学以及科学、技术的各种要素,看到了其中置人类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不朽性质, 才将“皇冠”带在艺术上。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对艺术哲学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作为美学的别称,德国的鲍姆嘉滕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的哲学,主张美学的确切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哲学。

”现代美学史上主张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家,都主张把美学叫做“艺术哲学”。

2、艺术哲学等同于艺术学,它属于文艺学范畴。

法国的丹纳的《艺术哲学》,主要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它与作为美学的艺术哲学虽有相同之处,但主要是关于艺术的理论。

以艺术作为本体性研究的艺术哲学,主要研究艺术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谢林在《艺术哲学》中,从历史上论述一般艺术的形成、发展、特征、根本规律,对诗歌、雕塑、绘画、建筑艺术、悲剧、喜剧、音乐、戏剧、神话、叙事诗等艺术形态、特征和艺术形成规律,做出了系统的研究。

它考察艺术材料的构成、考出艺术类型之间的差异,始终不离开艺术这个本体。

刘纲纪先生在《艺术哲学》中,认为把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进行研究,涉及到两个学科即哲学和心理学。

偏重于哲学的叫艺术哲学,偏重于心理学的叫艺术心理学。

他认为艺术哲学既然把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现象,那么应该研究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研究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在艺术中的表现。

同时,还要研究艺术包含着的主体意识的复杂内容,如直觉、情感、欲望、意志、思维、想象和艺术的关系。

还要研究艺术创造的本质、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美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以及艺术各种形态、类型及演变规律。

书中共分五章:一、艺术与反映;二、艺术的反映对象;三、艺术的反映形式;四、艺术与美;五、中国古代艺术哲学概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使这本书的理论基石,属于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体系。

艺术哲学是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研究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研究人与艺术之间的精神联系、研究艺术的真理性和人类共通性的问题。

它当然包括艺术美的问题,但绝不仅仅限于艺术美的研究,它把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去认识与把握,其视野应该更宽阔,更追求艺术沉思的精神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就艺术 的本质、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作分析 , 或是 就 天才 、神话 和悲剧 与德 国浪 漫派 或其他 哲学 家 进行 比较J f 生 研究 。鲜有对其艺术 的特征论做细致 分析 的。即便有个别著作和论文谈及谢林的艺术 特性 , 也多是从艺术和 自 然 的角度作简要探析 , 至 于艺术与科学等方面则言之不详 ,甚至根本就没 有关注。比如在 国际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德国哲学 教授 曼弗 雷德 ・ 弗 兰 克 的《 德 国早 期 浪漫主义 美 学
导论 》和 任教 于美 国俄亥 俄州立 大学 的 日耳 曼语
系》 、 《 艺术哲学》 和《 论造型艺术对 自 然的关系》 等 著述和论文中, 细致地探讨 了艺术与 自然的关 系。
北京大学 的先刚先生在其著述 中曾指出。 “ 在德 国
哲 学家 里 面 , 没有 谁 比谢林 更 紧 密地 与 ‘ 自然 ’ 这
进而开启艺术在西方现代性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 就中、 西方现有文献来看 , 研究者虽大都同意
艺术 在谢 林 的哲 学 中具有 重要地 位 和价值 ,但 多
艺术与 自然之 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二者的地 位孰高孰低? 这些是西方 自古希腊就关注的问题 。 推 崇艺术 ,看 重 自然 的谢 林 ,在 《 先 验唯 心论 体
然关 系 的看法 。
言文学系 的 K a i H a m m e r m e i s t e r 的 ( T h e G e r m a n A e s t h e t i c T r a d i t i o n ) , 还包括至今仍然是中文领域 西方美学史方面内容最完备、在 国内影响较大的
第3 5卷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井 冈 山 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J i n g g a n g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由蒋孔 阳和朱立元 主编的七卷本 的 《 西方美学通 史》 。这说明谢林的艺术哲学思想 , 包括艺术的特
征论等 方 面 . 还有 值得 我们 去关 注和 挖掘 的空 间 , 其研究 成果 无疑会 有 助于我 们更 好地 理解 艺术 的 本 质 和功 能 。


艺术与 自然
术的 日常理解 , 努力恢复艺术真正的使命和功能 ,
V0 1 .3 5 N0 .2 Mar .2 0 1 4
文章编号 : 1 6 7 4 — 8 1 0 7 ( 2 0 1 4 ) 0 2 — 0 1 0 0 一 O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林的艺术特征论
陈海 燕
(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6 0 1 )

要 :艺术理 论在谢林整 个思想体 系 中占有很 重要 的地位 。谢林不仅对 艺术的本质作 形而上的探 讨 .
作者简介 : 陈海燕 ( 1 9 7 6 一 ) , 女, 安徽五河人 , 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 美学、 新媒体艺术研 究。
第 2期
陈海 燕 : 谢林的艺术特征论
1 0 1
里, 大 自然古老 、 神秘 , 富有灵性。精神或神性 , 被 谢林视为 自然的本质,所 以他批判了与之不同的
收稿 E t 期: 2 0 1 3 — 1 0 — 1 5
谢林首先对“ 自然“ 的概念予以分析。 在1 8 0 5 年以前 , “ 自然”是谢林哲学的关键词。在谢林 眼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谢林 艺术哲 学研究” ( 项 目编号 : 1 2 C Z WO 1 1 o
观 点 和认识 。“ 有人认 为 , 自然不 过是 模糊 不定 的

崇古典的启蒙学者。 谢林认可温克尔曼“ 还给心灵 以艺术创造的充分能力 ,而且把艺术从卑无足道 的依赖地位提高到精神 自由的领域上来” [ 2 ] ( v 3 0 6 ) , 但对于温克尔曼被古代作品的形式美感动 ,便倡 导艺术的最高 目的在于创造理想的 自 然的观点并 不认同。谢林反驳说 , 如果真是这样 , 那艺术家就 不必去提高它或是使之理想化 了。而是必须要摆 脱它和破坏它 , 去创造一些真正真和美的东西。 只 有 那些 完全 没有 能力 把 握 自然 的艺术 家 ,才会 要 求理想 的作品。 此外 。谢林对温克尔曼的美仅仅是 以分裂的 成分出现的观点 , 尤其不能认 同。在温克尔曼看 来. 美 仅仅是 以分裂 的成 分 出现 : 美一方 面 是从 心
个 概念 联 系在一 起 ” _ 1 l ( H ” 。那 么 ,在谢 林 的 眼
里, 艺术 与 自然 之 间到底存 在 什么样 的关 系 ? 1 8 0 7
年, 当谢林被任命为慕尼黑艺术科学院院士时, 他 被委托在 国王命名 1 3 1 0月 1 2 3这一天作祝辞 。 1 谢林 当众作了 《 论造型艺术对 自 然的关系》的演 讲。 在这 篇祝 辞 中 , 谢林 集 中论述 了他对 艺术 与 自
关键词 :谢林 ; 艺术; 自然; 科学; 手工艺品 中图分类号 :I 3 / 7 文献标 识码 :A D OI : I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8 1 0 7 . 2 0 1 4 . 0 2 . 0 1 7
谢林是一位艺术修养很高的哲学家 ,不仅著 有多卷本的哲学作 品, 而且艺术理论也颇为丰富。 谢林的艺术理论包括艺术本体论 、 艺术特征论 、 艺 术创造论 和艺术系统论等。 在《 艺术哲学》 和《 先验 唯心论体系》 等著作 中, 谢林通过对艺术与 自然、 艺术与科学 、 艺术与手工艺之关系的探讨 , 不仅 阐 发 了艺术 所独 具 的特性 .而且 力 图改变 世人对 艺
还 多角度地分析 了艺术的特征 。从 艺术与 自然的 关系角度看 ,艺术超越 自然 :从 艺术与科 学的关 系上来看 , 艺术是科 学的基础 ;和手 工艺品相 比较 ,艺术又明显体现 出纯粹性和超功利性 。谢林的艺术论 。不仅 对西方
现代 美学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且吸引人们不断地做 出努力,搞清楚 艺术存在 的理 由和 巨大魅力。
比如在国际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德国哲学教授曼弗雷德弗兰克的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和任教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日耳曼语言文学系的kaihammermeister的thegermanaesthetictradition还包括至今仍然是中文领域西方美学史方面内容最完备在国内影响较大的由蒋孔阳和朱立元主编的七卷本的西方美学通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