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谢林绝对同一哲学体系及其现实意义
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
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在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中,康德与黑格尔的声望最高,追随者众多,谢林是较被忽视的一个。
诚如张旭的在后现代发现谢林》一文中所说:在我们通常所接受的纪念碑式的哲学史中,谢林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个处于康德和黑格尔两个巨人的阴影中让人捉摸不定的形象。
通常人们认为,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有一场“巨人之争”,这场争论随着新黑格尔主义的兴起和新康德主义的复兴而波澜壮阔。
而谢林在“康德和黑格尔之争”之间不过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而已。
就谢林与黑格尔来说,无论是在哲学史还是美学史上,人们历来对后者多有赞誉,而对前者则较多贬抑,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黑格尔建立了恢弘完整的思想体系。
事实上,谢林成名较早,而且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对黑格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谢林的贡献绝非仅仅是充当黑格尔的先导,或只是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过渡,他的许多具体论述,都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德国当时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理论表达者和思想鼓舞者,谢林始终坚信艺术高于哲学,直观和想象力高于概念和逻辑,从而不自觉地改变了康德开创的以感性、知性和理性认识现象世界,费希特的以主观理性方式通过概念的逻辑推演、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为通过理智直观、想象力、创造灵感和艺术品来比喻性地揭示本体世界底蕴的非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哲学、美学的兴起打开了通道。
其以理智直观为核心的排斥理性的直觉主义美学观更是直接开启了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美学潮流。
谢林思想的影响远不止上述这些。
他的美学思想,尤其是他对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探讨,他对美感直观的分析,还有他的神话观等等,都可以视为西方诗性智慧的典型表达,其影响在—20世纪也是不绝如缕。
谢林的思想在现当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正是其思想现代性之表现。
具体来说,谢林艺术哲学现代性之体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西方由来已久的一个问题。
在古希腊就曾经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论谢林的“绝对”及其理论来源
斯宾诺莎的实体理论确实改变了谢林的本体论的基础,使之跳出了康德和费希特的以人的理性作为本体的学说。但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没有过程的不足之处,使谢林认识到只用斯宾诺莎的实体论不能完成他的本体的创建工作,还必须求助于费希特的绝对自我理论。斯宾诺莎的实体就是自然,它首先缺少的是自身运动的能动性和发展过程,并不具备自我意识的主体性,而只是僵硬的无限性,缺乏内在的力量与活生生的运动。谢林要把死的本体变为活的本体,必然从费希特那里寻找过程性和活的自主因素。
二
谢林本体绝对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斯宾诺莎和费希特的哲学。谢林在确立他的本体绝对中,首先是汲取了斯宾诺莎实体理论和费希特的绝对自我的同一性理论,并把二者有机结合为一体。谢林指出:对斯宾诺莎来说,世界(与主体相对立的客体)就是一切。对我来说,世界就是自我。在我看来,批判哲学与独断论哲学的真正的区别在于,前者从绝对自我(不受任何客体制约)出发,后者从绝对客体或非我出发。〔7〕在谢林看来, 后一种哲学的本体是与斯宾诺莎的实体相关的,前一种哲学的本体可追溯到费希特和康德。虽说早期的谢林是以研究费希特哲学走上学术道路的,但从本体问题的不同立场与观点看则成为他们理论分野的开端。
第三,本体作为永恒的思想。谢林把绝对看作是超越时间和空间,是不为任何事物所产生的。这种思想也是受斯宾诺莎思想的启迪。斯宾诺莎认为:永恒,我理解为存在自身,因为存在被理解为只能从永恒事物的定义中必然推出。〔12〕在斯宾诺莎看来,永恒作为存在自身,这种存在可以设想为永恒的真理,因此它不适宜用时间来说明它。斯宾诺莎还认为,实体永恒,是说一个实体不能为另一个实体所产生。因为按事物本性说,不可能有两个相同属性的实体,二者间无共同点,一个实体不能为另一个实体的原因,一个不能产生另一个。在斯宾诺莎看来,宇宙间除了实体及其特殊状态之外,不能有别的东西〔13〕。谢林把永恒作为绝对本体的特征,使绝对超越一切对立和差别,是他绝对同一的理论依据。
谢林绝对同哲学体系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谢林绝对同一哲学体系及其现实意义摘要:谢林放弃最初作为费希特主观唯心者的拥护,形成了一个新的哲学逻辑起点。
他的哲学体系是以“绝对同一”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包括自然哲学和先验唯物主义哲学两部分。
他的绝对同一哲学,自然哲学和先验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在哲学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其观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局限性。
把握好对谢林哲学的正确态度,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后的哲学研究找到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绝对同一哲学;自然哲学;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现实意义;目录一、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提出及其内涵(一)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提出(二)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内涵二、谢林的哲学体系(一)以“绝对同一性”为核心1.“绝对同一性”的特征2.“绝对同一性”的现实评价(二)由自然哲学和先验唯心主义哲学两部分构成1.自然哲学(1)自然哲学的内涵(2)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3)自然哲学的现实评价2.先验唯心主义哲学(1)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内涵(2)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现实评价三、哲学史上对谢林绝对同一哲学体系的总体评价(一)谢林绝对同一哲学的历史地位(二)谢林绝对同一哲学的现实评价四、谢林绝对同一哲学体系的当代价值一、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提出及其内涵(一)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提出谢林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最初是作为费希特主观唯心论的拥护者出现的,继承费希特“自我设定非我”的原则,继续以更彻底的唯心论批判康德,把“自在之物”曲解为自我活动的产物,认为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最高统一体就是绝对自我。
不过,当谢林意识到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只是局限于主观的意识,不能用它说明千变万化的自然界时,他很快就离开了费希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在谢林看来,费希特的“自我”既然是一个和“非我”互相对立,互相限制的东西,那么,它就不可能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自我”和“非我”即主体和客体、自由和必然、思维和存在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及其评价一、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一)谢林的生平、主要着作及哲学倾向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1775-1854)生于德国小镇莱翁伯格,他的父亲是一名牧师兼职中学教员。
谢林曾是黑格尔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读书时的同学,后来到耶拿大学继续深造,此时,费希特哲学对谢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毕业后,谢林留校任教,在这期间,他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还结识了一些当时德国浪漫派文学家(如莎士比亚着作的德文译者谢勒格尔).谢林在这段时期发表了着作《世界灵魂》《自然哲学体系初稿》和《先验唯心主义体系》,通常称这一时期为谢林的“自然哲学时期”.1803年他离开耶拿大学,来到符腾堡一所新成立不久的大学就职。
1804年,他发表了《我的哲学系统》。
从1806年到1840年,一般称做谢林的“同一哲学时期”,这段时期他的主要着作是《布鲁诺或事物之自然的和神圣的原理》。
1841-1854年,他被任命为柏林科学院院士,同时成为柏林大学教授。
因为此时普鲁士王国要利用谢林的哲学为巩固政权服务,以抵抗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宗教倾向,因而这个时期一般被称为谢林的“天启哲学”或“启示哲学”时期。
谢林关于天启哲学的讲演后来由其子编为《神话哲学与天启哲学》一书,在他死后出版。
谢林是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客观唯心主义重要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多次变化,并不能用一种系统化的体系概括。
在其早期哲学中,他继承了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又开辟了后来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先河,成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的中间环节。
他的自然哲学的产生不仅借鉴了意大利启蒙哲学家维柯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同时吸收了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
在此基础上,谢林逐步克服费希特片面追求对自然的主观唯心主义缺陷,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自然哲学体系。
1796-1798年,谢林把自然哲学纳入到先验哲学中;1799年,谢林把自然哲学设置为一门独立学科;1801年,他提出同一哲学,将自然哲学及先验哲学纳入其中,使自然哲学成为同一哲学的组成部分。
《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
从原始直观到天才直观——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关键词:谢林—先验唯心论直观意识同一性提要: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
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极大地推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解读这部著作,充分肯定了谢林同一哲学的历史意义。
谢林在1800年发表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它标志着谢林哲学体系的确立。
按照谢林自己所说,“这部作品应看成是作者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的一部必要的姊妹篇”。
[1]这就是说,年轻的谢林在研究自然哲学的同时,也以极大的热情继续关注先验哲学的问题。
在他的视野里,虽然自然哲学与先验哲学研究对象不同,但它们却是相关的。
自然哲学的出发点是客观性,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人们如何获得关于客观东西的知识;先验哲学则把主观性看作第一位和绝对的,并且以此去解释,主体如何到达意识,并进而使知识具有客观性。
谢林的这个思想构成一种既对立又平衡的图示,如果说自然哲学考察的是自然的历史,那先验哲学就是探索自我意识的发展历史。
对谢林来说,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只能以自我直观的提高过程为依据,所以,这本书“是从自我意识的最初级的、最简单的直观开始,而到最高级的,即美感的直观为止”。
[2]具体地讲,这个过程包括单纯的质料和有机体,再从有机体开始,经过理性和随意性,到达艺术里的自由与必然的最高统一,也就是说,艺术最终构成自然和精神的穹顶。
这样,这部著作实际上就是描述人类精神发展的“奥德赛”。
然而,从这部著作问世直到今天,围绕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先验唯心论体系》,结合现代哲学家的评价,指出它的基本内涵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德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在这部著作一开始,谢林就说,“这部著作的目的正是要把先验唯心论扩展成它实际上应当是的东西,即扩展成一个关于全部知识的体系,因而不是仅仅一般地证明这个体系,而是用事实本身证明这个体系,就是说,真正将这些问题推广到关于主要知识对象的一切可能的问题上,无论这些问题是先前已经提出而没有解决的,还是通过这一体系本身才能构成和新出现的。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一、引言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谢林(Schelling)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
他的先验观念论是对康德哲学的一种批判和发展,旨在解决康德哲学中存在的问题。
谢林认为,康德的先验论只局限于认识论领域,未能全面阐述人类精神的本质。
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先验观念论体系,以期为人类精神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论基础。
二、谢林先验观念论的核心观念1.观念:谢林认为,观念是客观存在于人类精神中的本质要素,是构成世界的基础。
观念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同一性,是超越经验世界的形而上学实体。
2.绝对同一:谢林主张,绝对同一是指观念之间的无差别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各个观念达到内在的统一,彼此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绝对同一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精神不断追求和接近的目标。
3.自由:谢林将自由视为人类精神的本质和使命。
他认为,自由是观念在实践中实现的途径,是人类不断超越自身、实现与绝对同一融合的过程。
三、观念的内涵及其在谢林哲学中的地位在谢林哲学体系中,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观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石,还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质。
观念论的提出,旨在解决康德哲学中认识论与本体论相分离的问题。
谢林认为,观念论可以将认识论与本体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为人类精神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绝对同一的观念绝对同一的观念是谢林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石。
他认为,客观世界是观念的产物,而非独立于观念之外的存在。
绝对同一的观念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中,寻求各个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世界的全面理解。
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观念论,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自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在谢林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谢林认为,自由是人类精神的本质,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
自由的实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实现与绝对同一的融合。
自由的观念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使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始终怀有对美好未来的信念。
六、谢林先验观念论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及启示谢林的先验观念论对我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该哲学体系的建立是中
国当时思想解放和哲学创新的结果。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源于两个方面: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哲学。
他深刻地领悟到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同时也受到西方哲学中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为“意识”的本体论和“意义”的
价值论。
他认为意识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因为只有意识才能创造
世界和意义。
意识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超越了物质,是普遍的、无处
不在的。
他还认为意义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人与人之间的交
往和沟通,离不开意义的沟通。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人本主义”和“实践哲学”。
他认为人类是自由、理性和创造性的存在,人应该成为他自己的主人,自觉地创造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还提出了“实践哲学”
的概念,认为哲学的真谛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实践,真正体验和理解
意义只能通过实践。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的意义在于他的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
化和西方哲学的结合,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哲学
思想以理论为基础,但更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来不断探寻真理的本质。
同时,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自主性,为现代个人主义
思想的流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谢林唯心哲学体系的贡献在于为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一
种新的方法,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思想。
该哲学体系强调人
类的自由与创造性,并提出了实践哲学的概念,使得哲学变得更加生
活化和实际化。
以“绝对同一”为始终的哲学体系——探究谢林同一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以“绝对同一”为始终的哲学体系——探究谢林同一哲学中的
辩证法思想
以“绝对同一”为始终的哲学体系——探究谢林同一哲学
中的辩证法思想
汪皑妍
【期刊名称】《金田》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谢林整个早期哲学可以被称为同一哲学,这种哲学的最高原则是绝对同一性原则.他从绝对同一出发,又回归于绝对同一,构建起自己完整的哲学体系.而在谢林的同一哲学体系中,蕴含着其辩证法思想.本文旨在探究谢林的辩证法思想,并指出其缺陷.
【总页数】1页(173)
【关键词】绝对同一;谢林;同一哲学;辩证法
【作者】汪皑妍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走出辩证法绝对同一性的阴影--从阿多尔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谈起 [J], 章忠民
2.在世界语境中建立中国特色理论辩证法新形态——《互动哲学:后辩证法与西方后辩证法史略》出版座谈会综述 [J], 扎拉嘎; 汤晓青; 杨霞
3.辩证法的一个特殊历史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辩证法思想性质初探 [J], 谢立中。
谢林 艺术哲学
谢林艺术哲学
谢林艺术哲学是指以中国当代艺术家谢林的创作和思考为基础,探讨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观念。
谢林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哲学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思想和情感。
谢林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注重对人类自身的认知和体验的表达,从而创造出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
他的艺术作品既表现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也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谢林对于艺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产物。
在谢林的艺术哲学中,还包含了对于艺术创作的探讨。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坚持自己的内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追求市场的成功。
同时,艺术创作也需要注重对于艺术形式和技术的探索和创新,以及对于自身的不断反思和提升。
总之,谢林艺术哲学是一种以艺术和哲学为基础,探讨人类自身存在和文明的关系的思想体系。
它不仅仅是对于艺术创作的探讨,更是对于人类精神和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 1 -。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摘要: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1.谢林及其理论背景2.先验观念论的核心概念3.先验观念论的主要内容4.先验观念论的影响与评价正文: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谢林(Schelling)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先验观念论体系是在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一理论体系试图解决康德哲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方面。
谢林先验观念论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现实都是观念的产物,观念是现实的基础。
1.谢林及其理论背景弗里德里希·威廉·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1775-185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受到了康德、费希特和莱布尼茨等人的影响。
在康德哲学的基础上,谢林试图建立一个更为彻底的先验哲学体系。
2.先验观念论的核心概念在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中,核心概念是“观念”。
他认为,观念是心灵的根本能力,是一切现实的基础。
现实世界是观念的体现,观念是现实的根据。
此外,谢林还将自然界和心灵看作是相互关联的,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3.先验观念论的主要内容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论:一切现实都是观念的产物,观念是现实的基础。
(2)直观与概念:直观是观念的初级形式,概念是观念的高级形式。
直观和概念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的认识。
(3)自然界与心灵:自然界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自然界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心灵是自然界的内在根据。
(4)自由与必然:谢林认为,自由和必然是相互关联的。
自由是观念的属性,必然是现实的属性。
自由和必然共同体现了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4.先验观念论的影响与评价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这一理论体系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例如,有学者认为谢林的观念论过于抽象,难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现象;还有学者认为,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与康德哲学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有时甚至难以区分。
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及其评价一、谢林哲学思想基本内容(一)谢林的生平、主要着作及哲学倾向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1775-1854)生于德国小镇莱翁伯格,他的父亲是一名牧师兼职中学教员。
谢林曾是黑格尔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读书时的同学,后来到耶拿大学继续深造,此时,费希特哲学对谢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毕业后,谢林留校任教,在这期间,他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还结识了一些当时德国浪漫派文学家(如莎士比亚着作的德文译者谢勒格尔).谢林在这段时期发表了着作《世界灵魂》《自然哲学体系初稿》和《先验唯心主义体系》,通常称这一时期为谢林的“自然哲学时期”.1803年他离开耶拿大学,来到符腾堡一所新成立不久的大学就职。
1804年,他发表了《我的哲学系统》。
从1806年到1840年,一般称做谢林的“同一哲学时期”,这段时期他的主要着作是《布鲁诺或事物之自然的和神圣的原理》。
1841-1854年,他被任命为柏林科学院院士,同时成为柏林大学教授。
因为此时普鲁士王国要利用谢林的哲学为巩固政权服务,以抵抗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宗教倾向,因而这个时期一般被称为谢林的“天启哲学”或“启示哲学”时期。
谢林关于天启哲学的讲演后来由其子编为《神话哲学与天启哲学》一书,在他死后出版。
谢林是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客观唯心主义重要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多次变化,并不能用一种系统化的体系概括。
在其早期哲学中,他继承了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又开辟了后来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先河,成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的中间环节。
他的自然哲学的产生不仅借鉴了意大利启蒙哲学家维柯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同时吸收了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
在此基础上,谢林逐步克服费希特片面追求对自然的主观唯心主义缺陷,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自然哲学体系。
1796-1798年,谢林把自然哲学纳入到先验哲学中;1799年,谢林把自然哲学设置为一门独立学科;1801年,他提出同一哲学,将自然哲学及先验哲学纳入其中,使自然哲学成为同一哲学的组成部分。
从原始直观到天才直观——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
从原始直观到天才直观——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关键词:谢林—先验唯心论直观意识同一性提要: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
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极大地推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解读这部着作,充分肯定了谢林同一哲学的历史意义。
谢林在1800年发表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它标志着谢林哲学体系的确立。
按照谢林自己所说,“这部作品应看成是作者有关自然哲学的着作的一部必要的姊妹篇”。
[1]这就是说,年轻的谢林在研究自然哲学的同时,也以极大的热情继续关注先验哲学的问题。
在他的视野里,虽然自然哲学与先验哲学研究对象不同,但它们却是相关的。
自然哲学的出发点是客观性,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人们如何获得关于客观东西的知识;先验哲学则把主观性看作第一位和绝对的,并且以此去解释,主体如何到达意识,并进而使知识具有客观性。
谢林的这个思想构成一种既对立又平衡的图示,如果说自然哲学考察的是自然的历史,那先验哲学就是探索自我意识的发展历史。
对谢林来说,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只能以自我直观的提高过程为依据,所以,这本书“是从自我意识的最初级的、最简单的直观开始,而到最高级的,即美感的直观为止”。
具体地讲,这个过程包括单纯的质料和有机体,再从有机体开始,经过理性和随意性,到达艺术里的自由与必然的最高统一,也就是说,艺术最终构成自然和精神的穹顶。
这样,这部着作实际上就是描述人类精神发展的“奥德赛”。
然而,从这部着作问世直到今天,围绕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先验唯心论体系》,结合现代哲学家的评价,指出它的基本内涵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德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在这部着作一开始,谢林就说,“这部着作的目的正是要把先验唯心论扩展成它实际上应当是的东西,即扩展成一个关于全部知识的体系,因而不是仅仅一般地证明这个体系,而是用事实本身证明这个体系,就是说,真正将这些问题推广到关于主要知识对象的一切可能的问题上,无论这些问题是先前已经提出而没有解决的,还是通过这一体系本身才能构成和新出现的。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谢林唯心哲学体系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通过探究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本质,从而建立起一种哲学体系。
谢林唯心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人类意识的本体论,即意识是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基本的本体。
本文将对谢林唯心哲学体系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探究。
一、谢林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谢林唯心主义是从康德哲学中发展而来的一种哲学思想。
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由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所构成的,而不是外在世界的物质形态。
因此,谢林唯心主义主张,人类的意识是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基本的本体。
谢林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意识是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基本的本体。
2. 外在世界的物质形态只是意识的一种表象,而不是世界的本质。
3. 人类意识的活动和运作是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基础。
4. 人类意识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即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
二、谢林唯心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谢林唯心哲学体系是以谢林唯心主义为基础,通过对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本质探究,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
它的基本框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意识的本体论谢林唯心哲学体系认为,人类意识是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基本的本体。
它是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基础,也是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
因此,人类意识的本体论是谢林唯心哲学体系的核心。
2. 意识的本质和结构谢林唯心哲学体系探究了意识的本质和结构。
它认为,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感知、记忆、想象、思考等诸多方面。
同时,意识也是一个主观的体验,每个人的意识都是独特的。
3. 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基础谢林唯心哲学体系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基础是人类意识的活动和运作。
通过对外界的感知和思考,人类意识可以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自己的认识。
4. 世界观和价值观谢林唯心哲学体系对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进行了探究。
它认为,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由人类意识所构成的,因此,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主观的,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
三、谢林唯心哲学体系的应用谢林唯心哲学体系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 教育方面谢林唯心哲学体系认为,人类意识的本体论是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基础。
从原始直观到天才直观――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
从原始直观到天才直观――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摘要】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通过对原始直观和天才直观的内涵解读,揭示了两种直观关系的转换,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理论框架。
在先验唯心论中,谢林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来源于先天的直观能力,这种直观能力分为原始直观和天才直观两种形式。
原始直观是人类最基本的感知能力,而天才直观则是人类超越感知的智慧能力。
谢林强调了这两种直观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转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独特而富有启示的认知体系。
这一体系的意义在于引领我们重新审视人类认知能力的本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谢林的先验唯心论应该给予充分的评价,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其理论内涵和现实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谢林、先验唯心论、原始直观、天才直观、直观关系、理论框架、内涵解读、转换、意义、评价、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作者简介谢林(1844-1921),字恩衡,号雪坡居士,江苏常州人。
清末民初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先驱。
曾任浙江、江西两省学政,后应邀任清朝国子监教授。
谢林熟读儒、释、道经典,广泛涉猎西方哲学,尤其对康德哲学有深入研究。
他的代表作品有《先验唯心论体系》、《人类进化论》等,被誉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开拓者之一。
谢林在思想上主张“先验唯心论”,他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可以分为原始直观和天才直观两种形式。
原始直观是人类在感性认识阶段所具有的直观能力,是人类最初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
而天才直观则是在理性认识阶段人类通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直观能力,是人类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深入解读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内涵。
1.2 文章背景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部哲学著作,其深刻的理论框架和独特的思辨方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是由德国哲学家谢林(Wilhelm Scherer)发展的一种关于
先验观念的理论体系。
在谢林的观念中,先验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是我们头脑中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观念。
根据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人类在出生时即具有某些普遍的观念,这些观念
不是通过经验获得的,而是天生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
这些先验观念可以被视为我们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框架,它们影响着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和解释。
谢林认为,这些先验观念是普遍存在的,同质相通,并且不受个体经验的影响。
它们是人类认识的基石,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一种统一的结构和秩序。
这些观念包括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等等,它们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础。
根据谢林的观点,我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都建立在这些先验观念的基础上。
人
们之所以能够共同理解和交流,是因为我们共享着这些普遍的先验观念。
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经验不同,但这些先验观念使得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对于理解人类认知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强调
了先验观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于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这一理论为哲学、认知科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
最新-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 精品
谢林艺术哲学体现综述在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中,康德与黑格尔的声望最高,追随者众多,谢林是较被忽视的一个。
诚如张旭的在后现代发现谢林》一文中所说在我们通常所接受的纪念碑式的哲学史中,谢林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个处于康德和黑格尔两个巨人的阴影中让人捉摸不定的形象。
通常人们认为,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有一场巨人之争,这场争论随着新黑格尔主义的兴起和新康德主义的复兴而波澜壮阔。
而谢林在康德和黑格尔之争之间不过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而已。
就谢林与黑格尔来说,无论是在哲学史还是美学史上,人们历来对后者多有赞誉,而对前者则较多贬抑,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黑格尔建立了恢弘完整的思想体系。
事实上,谢林成名较早,而且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对黑格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谢林的贡献绝非仅仅是充当黑格尔的先导,或只是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过渡,他的许多具体论述,都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德国当时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理论表达者和思想鼓舞者,谢林始终坚信艺术高于哲学,直观和想象力高于概念和逻辑,从而不自觉地改变了康德开创的以感性、知性和理性认识现象世界,费希特的以主观理性方式通过概念的逻辑推演、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为通过理智直观、想象力、创造灵感和艺术品来比喻性地揭示本体世界底蕴的非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哲学、美学的兴起打开了通道。
其以理智直观为核心的排斥理性的直觉主义美学观更是直接开启了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美学潮流。
谢林思想的影响远不止上述这些。
他的美学思想,尤其是他对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探讨,他对美感直观的分析,还有他的神话观等等,都可以视为西方诗性智慧的典型表达,其影响在—20世纪也是不绝如缕。
谢林的思想在现当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正是其思想现代性之表现。
具体来说,谢林艺术哲学现代性之体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西方由来已久的一个问题。
在古希腊就曾经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到了近代,康德首先将美学也即艺术纳入其哲学体系内,把审美看作是沟通自由与必然、认识与实践之间诸矛盾的桥梁。
《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读后感
第五篇范文
在阅读《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作品时,我对其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谢林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其精湛的哲学素养和独特的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评论。
首先,从结构的角度来看,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论述重点。整部作品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验唯心论的论述,使得读者能够逐渐理解并掌握谢林的哲学思想。谢林在书中首先批判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然后阐述了先验观念的概念和作用,最后探讨了先验唯心论与道德、艺术、宗教等领域的联系。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整部作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谢林的哲学观点。
在本书中,谢林详细阐述了先验唯心论的基本原理。他认为,先验观念是主体内在的能力,是认识世界的基石。这些观念包括时间、空间、因果等,它们是思维的பைடு நூலகம்本形式。谢林指出,先验观念不仅构成了认识的基础,还决定了认识的界限。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世界,就必须深入探讨主体内部的先验观念。
谢林在本书中还探讨了先验唯心论与道德、艺术、宗教等领域的联系。他认为,先验唯心论不仅是一种认识论,还是一种人生观。通过了解主体内部的先验观念,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道德行为、审美体验和宗教信仰。这种观点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
首先,在写作风格方面,谢林的表现力令人印象深刻。他通过批判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提出先验唯心论的观点,并运用丰富的例证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阐述。谢林的写作风格既具有学术性,又富有启发性,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然而,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本书的论证过程较为复杂,可能需要耐心和思考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最新版)目录1.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概述2.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核心观点3.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组成部分4.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影响与评价正文一、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概述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先验观念论体系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先验观念论是一种关于人类知识的理论,主张人类知识来源于先天的智慧,而非经验。
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试图超越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以一种更为彻底的方式解释人类知识的本质与来源。
二、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核心观点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核心观点是:绝对理念。
绝对理念是一种超越自我与非自我、知识和物质的存在,它包含了宇宙的一切可能性和潜能。
谢林认为,人类精神的本质就是绝对理念,人类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显现过程。
三、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自我:自我是绝对理念的第一个方面,也是人类精神的基础。
自我是人类知识的起点,一切知识都源于自我。
2.非自我:非自我是绝对理念的第二个方面,与自我相对立。
非自我代表了人类精神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知识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动力。
3.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是自我和非自我的统一,是宇宙的根本原理。
绝对理念的不断自我显现,形成了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
四、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影响与评价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观点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谢林的体系过于抽象和神秘,难以理解和证实。
以“绝对同一”为始终的哲学体系
以“绝对同一”为始终的哲学体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绝对同一”与“自我意识”绝对同一是指主体与客体尚未分离的本原,是绝对的理性或精神,主体与客体、观念与实在处于这种无条件的原始同一之中。
它就是宇宙大全本身,把主体与客体无差别地包含于其中。
而这种直接的同一性就存在于自我意识当中。
自我意识是知识中的最高原则,是唯一可能的同一而综合的命题,一切先天综合知识都是从这个最高的综合中产生的。
实际上,自我意识就是一种变自己为自己的对象的思维活动。
这种活动是一种绝对自由的知识活动,因为它是一种自我规定、自我设定自身的活动。
这个绝对同一就是自我意识,因为只有在“自我意识”中,才能够使客体及其概念、对象及其表象绝对地成为一个东西,而不借助于任何中介,只有在这里才能够达到绝对的同一,它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
在这里,被表象的东西同时也是进行表象的东西,被直观的东西同时也是进行直观的东西,这种同一性只有在自我意识中才存在。
在自我意识中,思维的主体和客体是同一个东西,这一点任何人都清楚明白,因而无需证明。
二、以“绝对同一”为始终的哲学体系谢林从绝对同一出发,建立起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他说:“整个哲学都是发端于、并且必须发端于一个作为绝对本原而同时也是绝对同一体的本原。
”而绝对同一或者说自我意识并不是一种静止的存在,而是一种活动,会不断地运动发展。
正是因此,从无差别的绝对同一出发,才产生这个有差别的现实世界。
“绝对同一”是指主体与客体尚未分离的本原,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绝对同一之中就包含着矛盾,即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只不过此时的主客体被无差别地包含于绝对同一之中。
然而,“绝对同一”虽然是无差别的,却有一种无意识的欲望和冲动,就是想认识自己。
既然要认识自己,绝对同一就不能再处于无差别的状态之中,而是必须要显示自身。
极性与折叠:论谢林“同一哲学”的辩证结构_
2024 年第 1 期第 64 卷(总 307 期)No.1 2024Vol.64 General No.307极性与折叠:论谢林“同一哲学”的辩证结构 *王丁摘要: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中对谢林的批评,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谢林在“同一哲学”的体系建构问题上不仅落入了费希特式的先验自明起点疑难,也落入了雅各比式的浪漫主义。
但倘若遵循谢林本人在1801—1802年对自己体系的阐述可以发现,黑格尔的指责实际上建立在对谢林的“理智直观”概念的误解上。
这一概念与其说指向某种直接被给定的直接知识,毋宁意味着谢林在有意与费希特划定界限而使用它的情况下,与黑格尔在体系建构前提上存在共同之处。
但与黑格尔不同,谢林以一种对绝对同一性进行自身折叠的极性方案,阐发了不同于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肯定辩证法,这一结构甚至在他的晚期哲学中也有所体现。
所以谢林与黑格尔之争或许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为,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大全一体体系建构的两种不同思辨方案之争。
关键词: 理智直观; 同一性; 体系; 极性; 折叠DOI :10.13471/ki.jsysusse.2024.01.015尽管在谢林的晚期哲学中,他对黑格尔的批判及其所包含的关于存在概念的更深刻的辩证法已逐渐为人所知①,但关于他早期哲学的辩证法仍然笼罩在黑格尔判词的阴影里。
实际上公允地看,倘若一个哲学家要以“大全一体”的方式去构造一个体系,那很难设想他会为了这个目的竟不去设想与之相对应的“辩证法”。
毕竟一般地看,“大全一体”就意味着一切在一之中存在,同时一也在一切之中存在,这就要求一和一切在其中绝不处在一种还原关系中。
否则“体系”就会自身坍缩为一个黑洞,而非谢林一直强调的“宇宙”②。
有些学者沿着黑格尔对谢林的批判,以及谢林之后的语焉不详的回应出发,把谢林早期体系,也就是“同一哲学”体系中表面上看来阙如的“同一与差异”问题视为谢林中晚期哲学的核心推动要素③。
但他们完全忽略了,谢林在《近代哲学史》中把黑格尔哲学视为通向一种真正“大全一体”哲学的“插曲”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谢林绝对同一哲学体系及其现实意义摘要:谢林放弃最初作为费希特主观唯心者的拥护,形成了一个新的哲学逻辑起点。
他的哲学体系是以“绝对同一”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包括自然哲学和先验唯物主义哲学两部分。
他的绝对同一哲学,自然哲学和先验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在哲学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其观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局限性。
把握好对谢林哲学的正确态度,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后的哲学研究找到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绝对同一哲学;自然哲学;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现实意义;目录一、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提出及其内涵(一)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提出(二)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内涵二、谢林的哲学体系(一)以“绝对同一性”为核心1.“绝对同一性”的特征2.“绝对同一性”的现实评价(二)由自然哲学和先验唯心主义哲学两部分构成1.自然哲学(1)自然哲学的内涵(2)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3)自然哲学的现实评价2.先验唯心主义哲学(1)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内涵(2)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现实评价三、哲学史上对谢林绝对同一哲学体系的总体评价(一)谢林绝对同一哲学的历史地位(二)谢林绝对同一哲学的现实评价四、谢林绝对同一哲学体系的当代价值一、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提出及其内涵(一)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提出谢林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最初是作为费希特主观唯心论的拥护者出现的,继承费希特“自我设定非我”的原则,继续以更彻底的唯心论批判康德,把“自在之物”曲解为自我活动的产物,认为理论和实践、必然和自由、思维和存在的最高统一体就是绝对自我。
不过,当谢林意识到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只是局限于主观的意识,不能用它说明千变万化的自然界时,他很快就离开了费希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在谢林看来,费希特的“自我”既然是一个和“非我”互相对立,互相限制的东西,那么,它就不可能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自我”和“非我”即主体和客体、自由和必然、思维和存在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所以必须假定有一个凌驾于二者之上、既非主体又非客体的东西,这就是“绝对的同一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统一。
[1]绝对同一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它是人们在研究中永远假定的东西,是哲学的真正出发点。
这样,谢林超越了“自我”,为哲学的出发点找到了一个新的逻辑起点。
(二)谢林哲学“绝对同一性”的内涵“绝对同一性”或“绝对”是谢林同一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指这样一个东西:它既不是单纯自我也不是单纯非我,既不是单纯主体也不是单纯客体,而是自我与非我、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
“绝对”最初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是一种不自觉的客观精神力量。
它怎么会产生出客观世界和主观意识的呢?这是因为它自身有一种“原始冲动”,想把自身提高为有意识的精神实体,原始冲动发展为“原始对立”,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理想和现实两个序列的发展。
“绝对”作为普遍性贯彻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对立的发展是“绝对”的特殊表现。
对立的双方并无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区别;在自然中现实占主导地位,在精神中观念占主导地位。
自然和精神在时间上和逻辑上都没有先后之分,它们的发展构成两个不同的“级次”。
发展的最高级次是“绝对”,于是又回到绝对同一。
“绝对同一”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绝对”是“同一的主体—客体”,“自然”是“客观的主体—客体”,“精神”是“主观的主体—客体”。
谢林认为,“惟一实在的东西存在于自身本来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一个绝对之中,即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性之中。
在谢林看来,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无论是从客观的东西出发,还是从主观的东西出发,最终都会导致这两方面的“绝对同一”。
自然科学考察的是具体的事物,它是从客体的角度出发的,但自然科学的理论原理为什么具有普适性呢?谢林认为,这是因为,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有一种预定的和谐,这样一来,观念的东西就能与客观的东西相符合。
先验唯心论考察的是观念的东西,它是从主体的角度出发的,但这种作为第一位的主观的东西如何能够产生出客观的东西呢?谢林同样认为这还是因为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有一种预定的和谐,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
所以人类思维的最后归宿都应该是“绝对同一”。
他说:“整个哲学都是发端于、并且必须发端于一个作为绝对本原而同时也是绝对同一体的本原。
”谢林就是从这种绝对同一性出发,试图把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自由与必然等统一起来。
谢林认为,既然绝对同一性意味着一切差别的消失,那么他的同一哲学就能消除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争论。
二、谢林的哲学体系(一)以“绝对同一性”为核心1.绝对同一性的特征谢林的哲学体系是以“绝对同一”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他的同一哲学是从他的自然哲学与先验唯心主义发展来的,他认为同一哲学包含了自然哲学与先验唯心主义两个方面,两者统一为一整体.即同一哲学。
作为构成同一哲学的两个部份,自然哲学和先验唯心主义就是用来说明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是如何从矛盾达到同一的。
[2]绝对同一性哲学的特征就是企图用“抽象的同一”调和以至最后取消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之间的矛盾。
2.绝对同一性的现实评价谢林看到了康德和费希特把认识仅停留在主观领域的局限性,设法把这种主观精神扩展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是,他把同一性说成是“先天的、无差别的、绝对的,没有任何内容的空洞的同一”,这又走向了形而上学。
谢林所谓的“绝对同一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精神性的东西,也就是“绝对精神”。
所以,他的所谓同一哲学的基本立场是客观唯心论。
在谈到谢林的同一哲学时,黑格尔说:“谢林的同一性原则缺乏形式、缺乏证明;他只是初步提出这个原则罢了。
”(二)由自然哲学和先验唯心主义哲学两部分构成1.自然哲学(1)自然哲学的内涵自然哲学是什么?按照谢林的说法,自然哲学以自然界为对象,其宗旨是要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精神,或者说是从自然界中找出精神本质。
(2)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自然哲学的基本观点:①谢林认为自然界是“绝对同一”的客观化。
自然界中的精神没有消失,只是隐藏在自然界现象背后。
自然科学中所发现的定理、公式、规律等就是隐藏在自然界中的精神,自然哲学的任务就是把隐藏在自然界中的精神寻找出来。
②自然界由低级到高级经历了质料、物质、有机物三个发展阶段。
各个阶段有其特殊的本质,自然界中的各种矛盾推动了自然界的发展。
③有机界达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他认为,在质料和物质阶段,机械性突出,精神性不明显,一切受因果必然性的支配。
但是,到了有机界出现了生命,精神实质开始出现:一方面,因果必然性还起作用;另一方面,有机界还受“合目的性”的支配。
因为生命的发展表现为自我保存、自我完善,具有能动性,不完全受因果必然性的制约。
(3)自然哲学的现实评价他的哲学包含了许多合理性因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他把自然界看成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并看到了发展的原因是由内在的矛盾推动的,无疑对辩证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他倡导的自然哲学不是从客观自然界的各种实际出发,不是借助于科学实践的方法去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有其错误性。
谢林的自然哲学往往提供大胆的猜测和论断,使用幻想的比喻和华美的词句,缺乏明证和事实。
这种思想促进了浪漫派的想象,使诗人们赋予世界以生命和精神,同时也给当时以机械论占统治地位的学界带来一股新的思潮,受到了自然科学家们和浪漫主义诗人们的欢迎。
2.先验唯心主义哲学(1)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内涵先验哲学是什么?先验哲学则以人类精神生活为对象,其宗旨是要表明精神一定要把自己展示在自然界中,或者说是从精神中引出自然.(2)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先验哲学的基本观点:①历史中存在着以自由为目的的自然规律。
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它是一个有意识的自由创造过程。
社会历史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的,社会历史也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以自由为目的的自然规律。
②历史的特点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在社会历史中,每个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自由的,但在活动背后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其活动结果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实现愿望。
③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一切运动的根据。
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正因为有了矛盾历史发展才有了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转化带来历史的新陈代谢。
④艺术的美感直观是达到“绝对同一性”的唯一途径。
谢林认为,直观者直观到的不是“主观性的”自我本身,而是既非主观也非客观的绝对统一体。
[3]“绝对同一性”是不能言传和理解的,只能加以直观。
在他看来,艺术作品达到了精神和自然、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艺术的美感直观是引导人们消除一切矛盾,达到“绝对同一”的唯一途径。
[4](3)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现实评价先验哲学有许多辩证思想,他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历史的特点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等。
但他从精神中引出自然,从主观中引出客观,甚至认为矛盾双方的差别,对立,转化也是由绝对同一决定的,这些都是形而上学思想。
错误的把自由和必然理解为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是唯心主义的,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仍停留在思想革命上。
三、哲学史上对谢林绝对同一学体系的总体评价(一)谢林绝对同一哲学的历史地位一般在哲学史上,谢林是德国唯心主义发展中期的主要人物,处在费希特和黑格尔之间。
解读他的哲学通常不太容易因为它对哲学中关于自然的定义总是不确定的。
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伟大但又捉摸不定的思想家,因为他在观点间的跳跃对于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来说缺少一些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力量。
另一些人认为谢林总是关注一些常见的话题,尤其是自由、绝对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谢林的思想和费希特一样也常常被轻视了,尤其是在英语语系的国家。
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黑格尔后来的崇高地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故意贬低了谢林,将谢林描述为德国唯心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注脚。
其次是因为他的自然哲学,它常被一些实证科学家们嘲笑为缺乏逻辑推论和实践证明的。
但他的自然哲学受到了浪漫派和大诗人歌德的欣赏,也得到了德国自然科学的欢迎。
(二)谢林绝对同一哲学的现实评价谢林的自然哲学,先验唯心主义和同一哲学也有一些积极的东西。
其调和,取消矛盾的的观点也有其阶级根源。
谢林早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也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革命的意义的,它代表当时德国资产要求进步的方面。
但是后来,由于德国资产阶级对社会发展的恐惧,怕因革命而失本阶级的既得利益,因而与封建贵族专制政权的妥协倾向在谢林的思想中逐渐占了上风。
谢林的哲学也趋与保守,甚至反动,同一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倾向就是这种反动趋势的明显表现。
谢林的同一哲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也有其局限性,归根结底是唯心主义的。
四、谢林绝对同一哲学体系的当代价值我们要用正确的观点看待同一哲学的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认识其有利的一面,又要认识其不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