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磷脂相变温度

合集下载

磷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磷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磷脂的分类原料及饲料级磷脂:又称浓缩磷脂,是由大豆油水化后的油脚经过脱水后得到的磷脂。

外观棕褐色,颜色发青该磷脂在后期做成透明浓缩磷脂时色泽比较浅,适合做食品级磷脂;颜色发黄色泽适中,适合做工业级磷脂;颜色发红色泽比较深,适合做保健品级磷脂;颜色偏黑由焦糊气味,该磷脂无法使用,主要原因是油脚脱水时温度过高,导致整个磷脂的性质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一般的浓缩磷脂均有豆腥气味。

若出现焦糊气味,则长时间受高温加热导致(92℃ 以上);出现腐臭气味,则磷脂进水,水分大于1.5%。

磷脂的流动性和自身的水分和丙酮不溶物(AI)有关。

水分大于1.5%的磷脂容易凝固,不流动,需要加热,但摆放时间过长,加热都很难使其流动;AI超过67% 的磷脂流动性差,需要加热来降低粘度提高流动性。

在选择浓缩磷脂做原料时:外观棕褐色不要偏黑,无焦糊气味,水分小于1.5%,AI范围在60〜67%,这些都是重点,为后期的磷脂精加工生产时产品的质量提供最基础的保证。

脱色磷脂:浓缩磷脂添加2〜4%的双氧水和还原性催化剂,60℃左右反应2h,升温并抽真空,温度控制在88〜91℃,真空度必须大于-0.097mPa (磷脂加热超过80℃必须抽真空,不然色泽很快变黑),边搅拌边反应,约4〜5h,检测过氧化值(POV),小于 10meq/kg,降温结束。

注:该还原性催化剂在磷脂生产过程中,可以起到加速降低POV的作用,在几乎所有的磷脂精加工生产中都需要用到,原本脱色后的磷脂经过真空升温,在不添加催化剂时需要10〜15hPOV才能降到10以下,添加之后只需要4〜5h就合格。

该磷脂工艺比较简单,外观棕黄色,豆腥味减少了很多,但因为没有去除杂质,产品不透明杂质多,适合化工、皮革、饲料行业。

透明浓缩磷脂:该磷脂经过脱色去杂之后,产品透明,杂质少,正己烷不溶物小于0.1%,远远优于磷脂的国家标准GB28401-2012 (0.3%)。

其生产工艺在脱色磷脂的工艺基础上添加了配料稀释、离心去杂、蒸发、汽提四道工序。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和气体试题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和气体试题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和气体试题1.关于液体和固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答案】A【解析】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微粒那样强,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是错误的.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所以能在液体中移动也正是因为液体分子在液体里移动比固体容易,所以其扩散也比固体的扩散快,选项C、D都是正确的,该题的正确选项为B、C、D。

【考点】本题考查了液体和固体的区别。

点评:物体是由大量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等相互作用,这两种相互作用的因素决定了分子的3种不同聚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体根据分子的内部排列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而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液晶的定义为: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结构特征的一类物质。

2.关于液晶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态只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的存在状态B.因为液晶在一定条件下发光,所以可以用来做显示屏C.人体的某些组织中存在液晶结构D.笔记本电脑的彩色显示器,是因为在液晶中掺入了少量多色性染料,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它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所以显示各种颜色.【答案】CD【解析】液晶态——结晶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形态,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既不同于固态、液态,又不同于气态的特殊物质态,它既具有各向异性的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故A错;由于液晶态物质特殊的微观结构,因而呈现出许多奇妙的性质,如光学透射率、反射率、颜色等性能对外界的力、热、声、电、光、磁等物理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而在电子工业等领域里可以大显神通,B错;由于各种磷脂的相变温度(磷脂由流动的液晶态变为类似胶态的温度)不同,再加之蛋白质与磷脂的作用,故在一定条件下,有的膜脂质为流动的液晶态,有的则为凝胶态,C对;当液晶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它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所以显示各种颜色,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对液晶的了解和性质的掌握。

药剂学--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药剂学--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四、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4、磷脂的氧化程度
? 氧化指数的测定
氧化指数=A233nm / A215nm
? 氧化产物的测定
HCl MDA + TBA
H2O
丙二醛 硫巴比妥酸
TBA-Pigment
5、有机溶剂残留量
五、类脂质体
类脂质体/泡囊(niosomes ) 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囊材制成的单
层囊泡(nonionic surfactant vesicles )。
一、脂质体(liposomes )概述
一、脂质体(liposomes )概述
3、膜材组成
?磷脂(卵磷脂、大豆磷脂、脑磷脂、合成磷脂) ?附加剂(胆固醇、十八胺、磷脂酸)
胆固醇用于调节磷脂膜的流动性,又称
“流动性缓冲剂”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的结构
一、脂质体(liposomes )概述
4、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相变温度(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当温度升高时,脂质体分子层中酰基侧键可从有序排 列变为无序排列,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如由“胶晶” 变为液晶态,膜的横切面增加、厚度减少、流动性增加 等。转变时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一、脂质体(liposomes )概述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薄膜分散法脂溶性药物溶有机溶剂 水溶性药物溶于缓冲液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2、逆相蒸发法
膜材
有机溶剂 药物水溶液
超声
W/O 乳剂
减压蒸发
胶态 缓冲液
除游离药物
水混悬液
脂质体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3、冷冻干燥法
膜材
缓冲液
超声 冷冻干燥

磷脂酰丝氨酸熔点_概述及解释说明

磷脂酰丝氨酸熔点_概述及解释说明

磷脂酰丝氨酸熔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生物学领域,磷脂酰丝氨酸熔点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它影响着脂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磷脂酰丝氨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磷脂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其熔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磷脂酰丝氨酸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所需的温度。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磷脂酰丝氨酸熔点展开全面讨论。

首先介绍磷脂酰丝氨酸熔点的定义和相关概念,接着探讨影响其熔点的因素,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

然后,详细解释说明测定磷脂酰丝氨酸熔点的方法,并分析其与生物体内作用之间的关系。

最后,对于该性质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展望,并总结整篇文章发现的主要观点和结果。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概述和解释磷脂酰丝氨酸熔点,旨在增进读者对该物理性质的了解。

通过深入剖析测定方法和与生物体内作用之间的关系,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其在医药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此外,本文还将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并提供建议和启示,以促进更多相关领域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磷脂酰丝氨酸熔点及其重要性,拓宽知识视野,并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2. 正文:2.1 磷脂酰丝氨酸熔点的定义:磷脂酰丝氨酸熔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磷脂酰丝氨酸(Phospholipidylserine)从固态向液态转变的温度。

它表示了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内部排列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流动性。

2.2 影响磷脂酰丝氨酸熔点的因素:影响磷脂酰丝氨酸熔点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包括:(1) 疏水作用力:疏水作用力会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磷脂酰丝氨酸分子更加紧密排列,从而提高其熔点。

(2) 配位作用:特定离子可以通过与磷脂酰丝氨酸分子形成配位键来改变其内部结构,影响其熔点。

(3) 摩尔比例和混合物成分:不同种类的磷脂酰丝氨酸或其他化合物在混合物中的摩尔比例和成分会对熔点产生影响。

(4) 溶剂作用:溶剂的类型和浓度也可以改变磷脂酰丝氨酸的熔点。

磷脂与胆固醇资料

磷脂与胆固醇资料

磷脂的相变温度发布时间:2012-05-28 14:04 点击次数: 520磷脂的相变温度磷脂相变温度是组成磷脂的酰基链由晶态向液态过渡时的温度。

处于相变温度时,酰基链活动性增强,脂质体膜通透性提高。

磷脂的相变温度对脂质体膜稳定性有重要参考意义。

在制备脂质体时,应充分考虑脂质体的保存条件、体内过程、药物释放行为等,选择具有适宜相变温度的磷脂。

信息来源于艾韦特网站:磷脂纳米载药系统发布时间:2012-11-01 15:52 点击次数: 87磷脂纳米载药系统磷脂:因其具有无毒、无刺激、以及优良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新型纳米载药系统。

脂肪乳:以磷脂为乳化剂的水包油乳剂。

以肠外营养或药物输送为目的,目前有多个产品上市,技术成熟。

脂质体: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础结构的脂质体药物递送体系,近年来被大量用于抗肿瘤药物和核酸类药物的载体。

有数个上市的产品,但技术难度比较大。

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磷脂可降低胆盐的CMC值,提高载药量,且工艺简单成熟。

制剂以注射液或冻干粉为主。

磷脂-聚合物胶束:相对于普通的聚合物胶束,磷脂-聚合物胶束载药量更高;而相对于单纯的表面活性剂胶束,磷脂-聚合物胶束热力学和动力学都更加稳定。

DSPE-MPEG2000已获临床应用,其作为胶束使用的药物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磷脂-药物复合物:该体系可使难溶性药物实现静脉给药,也可用于提高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目前较多的应用领域是口服的天然活性成分保健品。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细胞转染试剂常用阳离子脂质常用辅助脂质辅助脂质主要有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胆固醇(Chol)等。

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辅助脂质。

膜脂质主要由磷脂、胆固醇和少量糖脂构成。

在大多数细胞的膜脂质中,磷脂占总量的70%以上,胆固醇不超过30%,糖脂不超过10%。

磷脂中含量最多的是磷脂酰胆碱,其次是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最少的是磷脂酰肌醇。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2章 脂 质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2章   脂  质

第二章脂类单元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脂质2.必需脂肪酸3.相变温度4.鞘磷脂5.氢化6.神经节苷脂7.自由基8.活性氧9.血浆脂蛋白10.乳糜微粒11.极低密度脂蛋白12.低密度脂蛋白13.高密度脂蛋白14.糖脂15.生物膜(二)填空题:1.按化学组成的不同,可将脂质分为:、和三大类。

2.甘油三酯是由和所形成的酯;天然甘油三酯都是____________构型的。

3.磷脂可分为和两大类。

4.类固醇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结构是;萜类化合物的碳架结构可用来划分;有两个以上构成的化合物称为。

5.重要的甘油磷脂有、、、、、等。

6.蜡是和所形成的酯,因其烃链中不含,所以称为物质。

7.糖脂是指含或的脂质,根据与脂肪酸酯化的醇不同,糖脂可分和_______________两类。

8.血浆脂蛋白主要由、、、组成。

9.血浆脂蛋白根据密度的不同可分为、、和四大类。

10.生物膜主要由、和物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____________和。

11.生物膜膜脂主要为和。

12.人类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和。

13.磷酯酶C水解磷脂生成和或等。

14.人体内二十碳四烯酸可由转变而来,二十碳五烯酸可由转变而来。

15.胆汁酸的立体构型具有和两个侧面,从而能降低油水界面的,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三)选择题:1.简单甘油脂是:A.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B.不含不对称碳原子C.含二个不对称碳原子D.含三个不对称碳原子2.萜类化合物:A.是脂肪酸衍生物B.是异戊二烯衍生物C.是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D.是磷脂衍生物3.磷脂酰乙醇胺中的亲脂成分是:A.乙醇胺B.磷酸C.脂肪酸D.甘油4.下列哪个术语用于脂肪的加碱水解?A.酯化B.乙酰化C.皂化D.卤化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甘油磷脂?A.神经节苷脂B.磷酯酰肌醇C.磷酯酰丝氨酸D.缩醛磷脂6.胆固醇是下列哪种物质的前体?1A.辅酶Q B.维生素A C.维生素E D.维生素D7.在下列脂质中,哪种含胆碱?A.磷脂酸B.胆固醇C.神经节苷脂D.鞘磷酯8.血浆脂蛋白按密度大小(从低至高)的排列顺序是:A.HDL—LDL—CLDL—CM B.CM—VLDL—LDL—HDL C.CM—LDL—HDL—VLDL D.LDL—VLDL—HDL—CM9.人胆汁中含有的三种胆汁酸是:A.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B.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胆酸C.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D.甘氨胆酸、脱氧胆酸、胆酸10.以下脂类中具有两亲性的是:A.三酰甘油B.胆固醇脂C.鞘糖脂D.脂肪酸11.指出下列化合物中的非脂类化合物:A.类胡罗卜素B.维生素E C.角沙稀D.苯12.下列化合物中哪种物质是胆固醇合成的直接前体?A.7-脱氢胆固醇B.鲨烯C.二十碳四烯酸D.类胡罗卜素13.前列腺素的母体化合物是:A.二十五碳三烯酸B.白三烯C.异戊二烯D.前列烷酸14.组成蜡的高级脂肪酸和醇都是含:A.不对称碳原子B.奇数碳原子C.偶数碳原子D.饱和支链碳原子15.下列脂蛋白中,含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A.CM B.LDL C.VLDL D.HDL(四)是非题1.脂肪酸的性质与其链长和不饱和程度密切相关。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

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

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

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

脂质体——精选推荐

脂质体——精选推荐

脂质体第⼋章脂质体技术第⼀节概述脂质体((liposomes)最早是1965年被英国banghan等[1]作为研究⽣物膜的模型提出的。

banghan等发现,当磷脂分散在⽔中时形成多层囊泡,⽽且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层,各层之间被⽔相隔开。

后来将这种由脂质双分⼦层组成,内部为⽔相的闭合囊泡称为脂质体(见图18-1)。

由⼦脂质体的结构类似⽣物膜,故⼜称⼈⼯⽣物膜(artifical biological membrane)。

脂质体的⼤⼩从⼏⼗纳⽶(nanometres)到⼏⼗微⽶(microns),在脂质体的⽔相和膜内可以包裹多种物质。

由天然膜成分组成的脂质体,其脂质体膜的双层结构原则上与天然细胞膜⼀样,另外,脂质体还可以完全由⼈⼯合成的脂质组成,以改善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物学性质。

图脂质体的⽰意图脂质体⼀经发现,就引起了⽣物学家、药学家的兴趣。

20世纪70年代初期,Gregoria-dis⾸先提出⽤脂质体作为?-半乳糖苷酶载体治疗糖原累积疾病后,⼈们开始应⽤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控制药物的释放,提⾼药物靶向性,以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提⾼药物疗效。

脂质体更⼴泛地作为药物的载体来应⽤,⼰是15年之后了[2]。

为了弄清楚脂质体系统如何最好地达到促进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的⽬的,进⾏了脂质体的组成、粒⼦⼤⼩、稳定性、药物代谢动⼒学、药效学等⽅⾯的⼴泛地基础研究,并在产⽣均⼀的、⼩的、稳定的脂质体,增加药物载量,延长脂质体在体内循环时间等⽅⾯取得了重要进展。

当前,脂质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模拟膜的研究,药物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肤及化妆品等⽇⽤⼯业品的基质;基因及其他⽣理活性物质向细胞内的转运。

近⼗年来,⽤脂质体包裹的药物、疫苗等新产品不断问世,极⼤地推动了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的制备⼯艺逐步完善,加之脂质体适合于⽣物体内降解、⽆毒性和⽆免疫原性,特别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从⽽减⼩药物剂量,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等。

磷脂详细资料大全

磷脂详细资料大全

磷脂详细资料大全磷脂(Phospholipid),也称磷脂类、磷脂质,是指含有磷酸的脂类,属于复合脂。

磷脂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分为甘油磷脂与鞘磷脂两大类,分别由甘油和鞘氨醇构成。

磷脂为两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含氮或磷的头,另一端为疏水(亲油)的长烃基链。

由于此原因,磷脂分子亲水端相互靠近,疏水端相互靠近,常与蛋白质、糖脂、胆固醇等其它分子共同构成脂双分子层,即细胞膜的结构。

构成概述,组成,结构,研究发展,分类,性质,功能,乳化作用,增殖作用,活化细胞,制取,套用,食物来源,构成概述至今,人们已发现磷脂几乎存在于所有机体细胞中,在动植物体重要组织中都含有较多磷脂。

动物磷脂主要来源于蛋黄、牛奶、动物体脑组织、肝脏、肾脏及肌肉组织部分。

植物磷脂主要存在于油料种子,且大部分存在于胶体相内,并与蛋白质、糖类、脂肪酸、菌醇、维生素等物质以结合状态存在,是一类重要的油脂伴随物。

在制油过程中,磷脂随油而出,毛油中磷脂含量以大豆毛油含量最高,所以大豆磷脂是最重要植物磷脂来源。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称为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由神经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sphingolipid)。

其结构特点是: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含氨碱或醇类)构成的亲水头(hydrophilic head)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hydrophobic tail)。

在生物膜中磷脂的亲水头位于膜表面,而疏水尾位于膜内侧。

磷脂是重要的两亲物质,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磷脂图解组成磷脂(phospholipid)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在水解后产生含有脂肪酸和磷酸的混合物。

根据磷脂的主链结构分为磷酸甘油脂和鞘磷脂。

1.磷酸甘油酯(phosphoglycerides)主链为甘油-3-磷酸,甘油分子中的另外两个羟基都被脂肪酸所酯化,噒酸基团又可被各种结构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酯化后形成各种磷酸甘油酯。

脂质体(liposomes)

脂质体(liposomes)

选取不同的分散法
Liposome Preparation
Mechanism of Vesicle Formation
例:维生素B12脂质体制备法
取DPPC和DMPC分别与DCP或 SA按摩尔比(9:1)混合均匀 圆底烧瓶中25ml氯仿溶解, 混合脂类10-4mol/L 旋转薄膜蒸发器上,48℃真空 蒸发至呈干燥薄层

脂质体是一种定向营养物(药物)的载 体,它具有类细胞的结构,进入体内主 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改变被包封药物 的体内分布,使营养物(药物)主要在 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中蓄积,从而 提高营养物(药物)的效果。
四、脂质体的作用机理
脂质体与普通基质的对比
五、脂质体的特点及其机制
药物组织分布可控性 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改变表面的性质。如 粒大小、表面电荷等,提高脂质体药物对靶 区的选择性和定向性,控制药物的组织分布。 缓释性 药物被包在脂质体内,在组织中的扩散速度 降低,在血液中释放减慢,从而延长药物发 挥作用的时间。
七、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薄膜法/干膜分散法(TFV) 2.逆相蒸发法 3.复乳法 4.熔融法 5.注入法 6.冷冻干燥法 7.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8.离心法 9.前体脂质体法 10.钙融合法 11.加压挤出法
1、薄膜法/干膜分散法(TFV)
将磷脂等膜材溶于适量的氯仿或其它有机溶剂 减压旋转除去溶剂,脂质在器壁形成薄膜 加入缓冲液,振摇 形成大多层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s)
一、脂质体概述


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将磷 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形成 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 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 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 子小囊称为脂质体。

磷脂的处理及贮存

磷脂的处理及贮存

磷脂的处理及贮存
1)磷脂的有机溶液应装在充有氮气或氦气的玻璃容器中,并于-20摄氏度以下保存,最好是-78度。

玻璃瓶赛用特氟龙(Teflon,聚四氟乙烯)缠绕,也可用parafilm密封玻璃瓶。

切勿将有机溶液保存在聚合物或塑料制成的容器中,否则会从容器材料中浸出杂质。

移取部分磷脂时,应从冰柜中取出容器,待达到室温后再开启瓶塞。

2)一定要用玻璃、不锈钢或特氟龙材质的器具移取磷脂有机溶液,切勿使用塑料制品。

3)饱和磷脂,即由完全饱和脂肪酸组成的磷脂,粉末状态时很稳定。

但仍建议将这些磷脂装在玻璃容器中,在与上述有机溶液相同的条件下贮存。

4)粉末状不饱和磷脂极易吸潮,打开贮存容器时会迅速吸湿变为胶态。

因此,需将这种磷脂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首选氯仿),于-78摄氏度保存在玻璃容器内。

5)不要以水混悬液的形式长期保存磷脂。

【生物知识点】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生物知识点】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生物知识点】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贯穿在其中及吸附在其表面的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疏水的尾部在内,亲水头部在外。

饱和程度高的脂肪酸链因紧密有序地排列,因而流动性小;而不饱和脂肪酸链由于不饱和键的存在,使分子间排列疏松而无序,相变温度降低,从而增强了膜的流动性。

所以细胞膜也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温度:在一定温度下,磷脂分子从液晶态(能流动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态)转变为凝胶状(不流动)的晶态。

这一能引起物相变化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细胞膜磷脂分子相变温度越低,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就越大;反之,相变温度越高,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也就越小。

2、细胞膜磷脂分子的脂肪酸链:脂肪酸链的长度对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也有影响:随着脂肪酸链的增长,链尾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多,易于凝集(相变温度增高),流动性下降。

3、胆固醇:胆固醇对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的调节作用随温度的不同而改变。

在相变温度以上,它能使磷脂的脂肪酸链的运动性减弱,从而降低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

而在相变温度以下时,胆固醇可通过阻止磷脂脂肪酸链的相互作用,缓解低温所引起的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剧烈下降。

4、卵磷脂/鞘磷脂比值,比值越高,膜流动性越大
5、脂双层中嵌入的蛋白质越多,膜流动性越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植物细胞膜磷脂成分

植物细胞膜磷脂成分

植物细胞膜磷脂成分植物细胞膜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起到包裹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膜磷脂是植物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植物细胞膜磷脂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细胞膜磷脂的类型植物细胞膜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甘氨酸等。

其中,磷脂酰胆碱是植物细胞膜中最常见的一种磷脂,它的含量约占细胞膜磷脂总量的70%以上。

磷脂酰乙醇胺则是细胞膜中第二常见的磷脂,它的含量约占细胞膜磷脂总量的20%左右。

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甘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它们在细胞膜的信号传导和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植物细胞膜磷脂的结构植物细胞膜磷脂由一个甘油分子、两个脂肪酸分子和一个磷酸分子组成。

甘油分子通过酯键连接两个脂肪酸分子,形成甘油酯桥。

磷酸分子则与甘油酯桥上的一个氢原子反应,形成磷酸酯桥。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磷脂分子具有两个亲水性的“头”和两个疏水性的“尾”,从而使得磷脂分子在水性环境中能够形成双层结构。

细胞膜则是由大量的磷脂分子通过双层排列而形成的。

三、植物细胞膜磷脂的功能植物细胞膜磷脂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们能够构建细胞膜的结构,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细胞膜的双层结构能够阻止水分和其他物质的自由通过,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

其次,磷脂分子还能够参与细胞膜的传递和传导信号。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能够与其他蛋白质和信号分子结合,从而传递和传导细胞内外的信号。

此外,植物细胞膜磷脂还能够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运输。

磷脂分子能够与其他蛋白质和物质结合,通过运输蛋白和离子通道将物质从细胞外输送到细胞内,或者将细胞内的物质排出细胞外。

植物细胞膜磷脂是植物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具有不同的含量和功能,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细胞膜的结构,参与了细胞膜的传递和传导信号,以及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运输。

药用辅料制备注射用脂质体的磷脂的技术要求

药用辅料制备注射用脂质体的磷脂的技术要求

药用辅料制备注射用脂质体的磷脂的技术要求来源: 2006年CDE电子刊物:张明平(审评四部七室)前言脂质体(Liposomes) 是将药物包封入类脂质双分子层中而形成的一种超微型球状载体。

作为药物载体使用的脂质体其成膜材料主要是一些天然或合成的脂质(磷脂和固醇等) [1] ,常用的天然膜材有卵磷脂(Lecithin ,Egg phospholipid) 、豆磷脂、胆固醇、角甾醇等,合成膜材有二肉豆蔻酰卵磷脂、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等。

影响脂质体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中,主要与磷脂相关的性质为“相变温度”和“电荷”,主要与工艺有关的是“粒径”;以及所载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外界温度、所处环境pH 、离子强度等。

本文通过分析注射用脂质体的理化性质,提出了注射用磷脂的一些质控要点。

磷脂概况磷脂作为构成脂质体的基本材料,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

磷脂是含磷酸根的脂类物质的总称[2][3]。

按结构可分为含甘油的甘油磷脂和含鞘氨醇的鞘磷脂两大类。

鞘磷脂(SM)的分子结构中有酰胺键,在双分子膜中能形成氢键带,使形成的脂质体更加稳定,故国外脂质体产品的趋势是使用鞘磷脂代替甘油磷脂。

但目前国内尚未有药用鞘磷脂产品上市。

甘油磷脂通常也称为“卵磷脂”(Lecithin),最早(1850年)用于命名从蛋黄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物质(实际上不是单一成分);因此,“卵磷脂”(Lecithin)是一个多义词,广义为磷脂的俗称,也可作为大豆磷脂的俗称,其成分可能包括有磷脂酰胆碱(PC) 、脑磷脂(PE) 、肌醇磷脂(PI) 、丝氨酸磷脂(PS)、甘油(PG)和磷脂酸( PA) 等。

其狭义只指磷脂酰胆碱。

其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分子中在甘油桥中1-C和2-C与一对疏水的脂肪链经酯键连接。

天然来源的PC的两条脂肪链在长度和饱和度上是不同的。

通常植物来源的磷脂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动物来源的磷脂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不易氧化;且磷脂中的PS、PG、PA均带负电荷,其余为电中性。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Liposomes
胶团与脂质体结构
脂质体与胶团区别
脂质体
组成 结构 磷脂和胆固醇 双分子层
胶团
表面活性剂 单分子层
中心区域
水相,可容纳 亲水性药物
疏水区,可容纳 疏水性药物
按结构 • 二 脂质体的类型
•单室脂质体( SUVs )
•脂质体 •大单室脂质体(LUVs) •多室脂质体(MLVs) •大多孔脂质体(MVVs)
4.逆相蒸发法
水溶性药物 磷酸盐缓冲液
混合
4.逆相蒸发法

W/O乳剂

有机溶剂
4.逆相蒸发法
蒸发
4.逆相蒸发法
蒸发
有机溶剂
磷酸盐 缓冲液
4.逆相蒸发法
4.逆相蒸发法
• 本法特点是包封的药物量大,
• 体积包封率可大于超声波分散法30倍,
• 适合于包封水溶性药物及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如各 种抗生素、胰岛素、免疫球蛋白、碱性磷脂酶、核 酸等。
多室脂质体
(multilamellar vesicles, MLV)
• 球径 1~5μm, 有几层脂质双分子层将包含的药物
• (水溶性药物)的水膜隔开,形成不均匀的聚合体, • 脂溶性药物则分散于几层分子层中。
大多孔脂质体
(Multivesicular vesicles, MVV)
• 球径约0.13±0.06μm,单层状, • 比单室质体可多包封10倍的药物。
4.降低药物毒性
• 如果将对心、肾有毒性的药物或对正常细胞 有毒性的抗癌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就可明显 降低药物的毒性。
• 两性霉素B对多数哺乳动物的毒性较大,制成 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使其毒性大大降低而不 影响抗真菌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