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总结提升课件

合集下载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4课时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课件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4课时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课件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 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②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主题二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新文化运动
史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 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 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 保守。”
提示 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规抚: 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民主共和体制。创获:在三权分 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
3.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思想的变化。 [尝试解答]
提示 史料体现了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说明孙中山对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初步体 现了联俄的思想,有助于国民党吸收新鲜血液,顺利实现改组。
——1914 年袁世凯《祭孔令》
史料二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 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 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 年《自觉的女子》 史料三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老法 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 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_新__道__德__,
内 前期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 的正统地位,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_开始在中国传播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七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6能力提升训练(七)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七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6能力提升训练(七)新人教版

能力提升训练(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南京模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B。

《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材料中“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相符,故B项正确。

2.(2019·资阳诊断)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

这组图片( )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解析:选D。

材料“中国报刊上的图片……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日本报刊上的图片……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反映了两国作者强烈的主观因素,故D项正确。

3.(2019·揭阳模拟)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

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

”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容闳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需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选B项。

4.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C.立宪风潮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解析:选C。

立宪派采用的是“积极宣传”“上书”“请愿”等有节制的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的活动,没有反映民众的参与,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立宪派呼吁的立宪、开国会,最后却是个“皇族内阁”,导致立宪派与清政府离心离德,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故C项正确;清政府立宪运动主要目的是消弭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本身是被动的,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_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_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

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专题综合训练(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揭阳模拟)容闳(1828—191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

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

”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容闳认为光有爱国主义情感还不够,还要青年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才不会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成为“乱民”,故选B项。

2.(2018·安庆模拟)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

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

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

材料反映了( )A.自治带有较强的欺骗性B.自治受西方民主宪政影响C.清政府对地方失去控制D.清政府已经放弃专制统治解析:选B。

根据材料“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

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的自治受到了西方民主宪政的影响,故B 项正确。

3.(2018·汕头模拟)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共和体制逐步被民众所认同B.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C.清朝帝王年号仍被允许使用D.底层民众不满民主共和体制解析:选B。

题干材料“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表明当时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故选B项。

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 第16讲 学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第7单元 第16讲 学案含解析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深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在华代理人。

(2)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并日益深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觉醒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经济(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在华投资设厂、筑路、采矿等高潮。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社会生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服饰、礼仪、交通、通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16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2)主要战役:021894年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之战→1895年03威海卫战役。

(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04马关条约》。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1 第1讲 ~间列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1 第1讲 ~间列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中原名校质评)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实非日本海军之胜。

”该评论可能印证的是( )A.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B.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C.洋务运动的自强梦已告破产D.清政府的军力远甚于日军解析:选B。

材料中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但北洋水师仍然战败,说明其军事素质较弱,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列强支持日本,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清政府的军力远甚于日军,故D项错误。

2.(2019·某某模拟)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

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

这幅版画( )A.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政府统治B.表明了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C.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D.全景再现了平壤战役的情景解析:选A。

版画作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画面内容显示清军的强大,利于树立清政府的正面形象,故A项正确;B、C、D项中的“坚决抗日”“战术思想先进”“全景再现”说法错误,均排除。

3.(2019·某某质检)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其目的是( )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配合日本对外扩X的步骤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解析:选A。

从材料“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希望通过朝鲜的“中立化”,以阻止日本对朝鲜的独占,继续确保朝鲜半岛作为中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安全屏障,故选A项。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1课时1894 1900年间列强侵华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1课时1894 1900年间列强侵华

【图解历史】
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
【微点拓展】 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政治上,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内容上,由器物到政治制度。
【微点拓展】 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1)直接目的: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显示 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侵略和掠夺的本性。 (2)根本目的: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扩大侵略权益。
【漫画解史】 《提线木偶》——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主题一 瓜分中国的“群魔盛宴”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 联军侵华
史料一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 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去处,必有收场”,命 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 士气。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康广仁《致易一书》
史料三 维新派提出的官制改革主张,在百日维新中,大 大打了折扣。有的条目干脆不被批准,有的则被偷梁换柱,失 去了本意。
1.史料一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后,德俄在华强占租借地,说明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史料二说明戊戌变法损害了多数顽固派的既得利益,因遭到 他们的抵制而失败是必然的。 3.史料三反映了维新派改革官制的主张在执行中不顺利,也说 明了其变法遭到了顽固派的反对。
1894—1900 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黄海海战 (1)爆发:1894 年 9 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 中遭日舰偷袭。 (2)经过: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率官兵英勇作战。 (3)结果:双方互有损失,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2.反割台斗争 (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_台__湾___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 _邱__逢__甲___、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 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 (3)结果:1895 年 10 月,台湾全部沦陷。 (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 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_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

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中国_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 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 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第 步 判断题型及特点 本题为主题比较类非选择题,且为纵向主题式比较分析型材料 解析题。其主题是古代、近代儒学思想演变的历程及认识。
解析:选 C。A 项与材料“围绕中国实行立宪政体展开了争论” 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20 世纪初”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载泽”“《大公报》”“梁启超”等可知, 立宪政改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表明立宪政改成为时代潮流,故 C 项正确;据材料“《大公报》”“梁启超”可知,在立宪进 程上的分歧不仅在清政府内部,还包括其他社会各阶层,故 D 项错误。
突破高考全国卷压轴大题——主题比较类材料解析题
(2015·高考全国卷Ⅰ,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
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
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
解析:选 D。“旧道德”“现代文化”题目中均未体现,故 A 项错误;“先进”与“落后”题目中也均未体现,故 B 项错误; “商君、李斯破坏封建之际”体现了变法对分封制度的破坏作 用,但并未充分肯定,故 C 项错误;题干“吾国终颠顿于宗法 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等信息,说明了宗法观念阻碍了民族思 想文化创新,故选 D 项。
性质 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思想 作用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1课时1894_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能力提升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七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第1课时1894_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能力提升

第1课时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解析:选C。

据题干材料“中国官民之势”“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可知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故选C项。

2.(2018·济宁期末)“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自认为为中国佬办了件‘大事’,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

”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迫使清政府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实质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D.使中国民族工业陷于破产境地解析:选C。

据材料“但正如迈克尔·亨特已经挖苦地指出那样,美国人实际上无视中国的利益”可知,亨特的“挖苦”主要是基于该政策扩大了列强侵华权益,故选C项。

3.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

”以上材料表明( )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C.清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解析:选B。

材料“拳匪四起……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体现了义和团对长青县带来的严重破坏,故选B项。

4.(2018·梅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各界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对中国现状的叙述:《万朝报》直陈:“自称中华,视他国为夷狄,尝不能摆脱中华不以夷狄为敌的迷信。

”嘲笑日本为“模拟欧洲文明之皮相的小岛夷国”。

荒尾精在1894年10月《对清意见》一书指出:“在各省设置总督巡抚,任以兵马权,统领绿营军,恐其背叛,割财政权予布政使,储粮权予粮储道,武器权予兵备道。

”各地总督巡抚“各自任意制定兵制,进行训练”,全国八旗绿营80余万兵,但除“练军”外,皆为手执大刀长矛的旧式兵,士气操练均无可观之处。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3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3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

课时3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 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1.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加剧,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④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2)表现: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3)特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然很小。

(4)意义⎩⎪⎨⎪⎧①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②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股新气息。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原因⎩⎪⎪⎨⎪⎪⎧①革命推动: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振兴实业的热情。

②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

③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④群众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表现:轻工业发展较快,如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特点⎩⎪⎨⎪⎧①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在主要工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4)影响⎩⎪⎨⎪⎧①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5)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考点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 法期间⎩⎪⎨⎪⎧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共54张PPT)(1)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共54张PPT)(1)

•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 思想:
时空 通史组合——近代政治
• 一、民族危机加深 • 1.甲午中日战争 • (1)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 外扩张。 • (2)过程:1894年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黄海大战中国失 去黄海制海权。 • (3)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界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救 亡图存斗争。 • 2.八国联军侵华 • (1)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 (2)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 (3)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2011· 新课标全国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 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 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在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 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 主”。这表明( )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虽然清政府颁布了向各国宣 战的懿旨,但刘坤一、张之洞等的行为明显与清政府 的意图相违背,这说明他们不服从于中央政权,反映 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危机,故选B项。
深化探究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列强侵华方式: 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 • 2)民族危机程度: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 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 (4)学习内容: • 向西方学习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和思想。 • (5)革命力量: • 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讲 ~间列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讲 ~间列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一模)“这实际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

在陆上李鸿章的淮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在海上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

”这里描述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

“在海上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描写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2.(2020·某某、某某等四市一模)清末著名诗人邱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其中“神山沦没”事件( ) 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解析:选B。

邱逢甲之诗反映了甲午战争史实,该侵华战争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故选B项;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某某条约》的签订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排除D项。

3.(2020·某某六市一模)“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战争”( )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解析:选C。

由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一战,排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中国近代篇 第二步 第7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中国近代篇 第二步 第7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件

(3)清王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 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了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出现了中国近现 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对内镇 压、对外卖国,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 2.经济领域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
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 3.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 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
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 1.政治领域 (1)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救亡 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虽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起到思想 启蒙作用;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来挽救民族危机,粉碎 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
[解析 ]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东 (三 )省沦亡,于今两月”,
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倡导“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以 救国,解答角度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材料直接体现 了民族资本家的民族救亡意识较强,故答案为 C 项; A、 D 两项是间接反映出来的; B 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 1919 年 )是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的 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 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3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3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

考点三
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选修4)
1.主要贡献:修建京张铁路 (1)时间:1904年接受命令。 (2)特点: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 (3)意义:京张铁路的建成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①是由国人完全用自己的技术和力量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②为中国科技界在国际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自主发展开创
1.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加剧,进一步破坏中国 的自然经济。 (1)原因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 的热潮。 ③社会上兴起了_________ ④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棉纺织业 发展尤为迅速。 (2)表现: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____________
考点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1)维新变②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法期间 ③民间服饰变革冲击了官定服饰制度。 ④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①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 《剪辫通令》,革除剪辫陋习。 (2)辛亥革 中山装 和旗袍 ②民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民众。_______ 命期间 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③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轻工业 ①以________为主,重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未形成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特点 外国资本 超过民族资本。 ②在主要工业部门中,_________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
①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 (4)影响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___________ 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5)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2 第2讲 辛亥革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2 第2讲 辛亥革

第2讲辛亥革命(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某某质检)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

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近代商会的发展( )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有利于推动某某革命进程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解析:选B。

随着近代商会的发展,人们的平等、自由等观念不断发展,这样就有利于某某革命进程的发展,故B项正确;主X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洋务运动后期即已出现,故A 项错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故C项错误;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故D项错误。

2.(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整体模式某某某某某某制某某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某某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解析:选D。

由材料“某某:某某某某制”“某某: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某某: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可知武昌起义后,在各派政治力量的推动下出现了各省政体模式不尽相同的局面,故D项正确。

3.(2019·潍坊模拟)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作品《但闻心语响》。

该漫画反映了( )A.革命派对清廷预备立宪失望B.民众期待建设新社会的心理C.袁世凯称帝引发社会的不满D.革命以后社会风气发生改良解析:选B。

据图片有人听见“逊位”的声音,结合标题“但闻心语响”可知,民众期待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新的社会,故选B项。

4.(2019·某某期末)伦敦《泰晤士报》社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4讲 从维新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七 中国近代化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4讲 从维新

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调研)梁启超反复强调孟子思想的经世意蕴,认为“民为贵”“仁政”“不忍之政”等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

梁启超的主要用意是( ) A.强调经世致用在变法中的作用B.传承儒家文化反对西方的文化C.借孟子主X宣传近代思想D.利用传统思想解释变法合理性解析:选D。

根据材料“认为‘民为贵’‘仁政’‘不忍之政’等与‘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可知,梁启超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寻求变法革新的合理依据,以减少变法阻力,故D项正确。

2.(2020·某某一模)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

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

这说明( )A.留学教育使某某观念深入人心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C.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D.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解析:选B。

材料“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说明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故选 B项;材料“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没有涉及某某观念,排除A项;材料“清政府”“留学生”说明不是日本明治维新,排除C项;材料说明清政府加强管理但无法说明效果,排除 D项。

3.(2020·某某一模)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X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X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X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

两种主X都( )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解析:选D。

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X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X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X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可知,维新派和革命派均利用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选D项。

4.(2020·某某摸底)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申到社会的进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 《左传》等书,是 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 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 《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 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春秋》 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 《春秋》 , 认为 《春秋公羊传》 中的“三世” 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 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突破高考全国卷压轴大题——主题比较类材料解析题 (2015· 高考全国卷Ⅰ,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 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 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 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 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 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 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 “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 《韩愈评传》
解析: 选 C。 A 项与材料“围绕中国实行立宪政体展开了争论” 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20 世纪初”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载泽”“《大公报》”“梁启超”等可知, 立宪政改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表明立宪政改成为时代潮流,故 C 项正确;据材料“《大公报》”“梁启超”可知,在立宪进 程上的分歧不仅在清政府内部,还包括其他社会各阶层,故 D 项错误。
解析:选 D。“旧道德”“现代文化”题目中均未体现,故 A 项错误; “先进”与“落后”题目中也均未体现, 故 B 项错误; “商君、李斯破坏封建之际”体现了变法对分封制度的破坏作 用,但并未充分肯定,故 C 项错误;题干“吾国终颠顿于宗法 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等信息,说明了宗法观念阻碍了民族思 想文化创新,故选 D 项。
2. 从经济折射点看: 中日甲午战争后, 伴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 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影响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 暂的春天” ,对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巨大。 3.从思想折射点看: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增强,推动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等社会思潮 的产生、发展,特别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推动了民主 与科学思潮的兴起,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进一步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启蒙运动 所处时代 主要任务 理论体系 西方资本主义开始 确立 反对封建压迫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体系 新文化运动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 尾声 反帝反封建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召唤了五四运动

具体影响 召唤了法国大革命
启蒙运动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 级革命 思想家的思想中掺 局限方面 杂有一的唯心成 分
专题七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专题总结提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转型反映出的政治、 经济、 思想的变化 1.从政治折射点看: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 革命奠定了物质与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 的“短暂春天”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准备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 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 指导 前期没有同劳动人民结合; 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 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深远影响 异
启蒙运动 背景
新文化运动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 想文化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内容 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 性质 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 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思想 基础,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对点训练] 1.(2018· 银川模拟)20 世纪初, 围绕中国实行立宪政 体展开了争论。载泽在考察了西方政治之后提出以 5 年为限改 行立宪政体,而端方、鸿慈提出 15 至 20 年实行立宪政体; 《大 公报》提出 10 年立宪论, 《南方报》提出 3 年立宪论;梁启超 则提出了 20 年后实现宪政的时间表。这表明( A.清政府以立宪之名欺骗民众 B.维新变法的舆论准备成熟 C.立宪政改成为时代潮流 D.清政府内部在立宪进程上产生分歧 )
[对点训练] 2.(2018· 保定模拟)1917 年,吴虞说:“商君、李斯 破坏封建之际,吾国本有由宗法社会转成军国社会之机。顾至 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 中而不能前进。”这一观点认为宗法观念(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古代变法的价值 D.阻碍了民族思想文化创新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 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 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第步
判断题型及特点
本题为主题比较类非选择题,且为纵向主题式比较分析型材料 解析题。其主题是古代、近代儒学思想演变的历程及认识。
第步
审设问,确定解答项
第(1)问,第一小问,求答项为“不同之处”(汉代儒学与孔孟儒 学);第二小问,求答项“发展”(宋代理学);第(2)问,求答项 “共通之处”(韩愈与康有为 );第(3)问,应从认识角度谈对孔 子与儒学的态度。注意确定比较点,如第(1)问比较点为“儒学 主张”;第(2)问为“儒学认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