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ccer-4-6

合集下载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PPT大纲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PPT大纲

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治理、国际合作等
2024/2/2
12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2024/2/2
13
失业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等。
2024/2/2
失业原因
经济周期波动、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 市场不完善等。
失业影响
浪费劳动力资源、减少产 出、增加社会成本、影响 社会稳定等。
工具选择依据
经济形势判断、政策目标取向、金融 市场状况等。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 开市场业务等。
2024/2/2
1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
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货币政 策效果。
27
06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2024/2/2
28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融合趋势
1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传统界限
介绍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方法 和假设上的传统区别。
2 3
融合趋势的表现
分析近年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理论、方 法和政策上的相互融合趋势,如宏观微观一体化 模型的发展等。
融合的意义和影响
相机抉择原则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灵活选 择财政政策措施
2024/2/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相互配合,共 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实践与挑战
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动稳定 器作用和相机抉择原则,是宏观经济 调控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配套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四版)导论+短期篇第一章,世界之旅【危机】产出下降经济衰退→下调利率与减税+扩大需求→高消费与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私人投资减少【欧洲高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刚性(高救济水平、高最低工资、高劳保水平)、劳动关系恶化、不当宏观政策。

【欧元】削弱贸易壁垒、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影响、货币兑换成本;但是要求共同货币政策则无法适应各国不同经济状况。

【日本衰退】投资性泡沫,需求和产出下跌。

复苏方案:低利率,公共工程,减税,健康的银行体系。

经济学家通过模型解释世界,模型有两种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第二章,本书之旅一、总产出【GDP】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显示一国经济规模和平均生活水平。

【名义与真实】(按现期价格或者不变价格衡量)P t Y t=$Y t二、失业率【计算】u=U/L,L=N+U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没有工作并且正在找高失业率往往带来低劳动力参工率、更多丧失信心的工人退出劳动力。

对失业者福利有直接影响,亦是未有效利用资源的信号。

三、通胀率【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

【CPI】显示本国消费物品的价格水平,高通胀不会影响收入分配,但会导致扭曲及更多不确定性、让对未来的决策更加困难。

短期产出决定于需求,受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影响。

中期产出取决于供给因素(资本存量、技术、劳动力规模和技能)。

长期产出受教育系统、储蓄率、政府质量。

第三章物品市场一、GDP的构成(总产出的确定):Y=C+I+G+X-IM+IS二、均衡1——供给与需求【物品总需求】Z≡ C+I+G+X-IM【总需求决定因素】假定同样商品,任何数量,市场封闭,Z≡C+I+G• C=C(Y D)=c0+c1(Y-T)• I=Ī,假定投资为给定外生变量,住宅和非住宅投资• G(与T都难以用规则表述),不含国债利息及转移支付均衡时供求相等,需求Z等于产出Y,产出Y等于收入Y(同属GDP的两种表现形式),收入决定需求Z·代数方法=乘数*自主支出乘数大于1,导致自主支出增加的因素都能导致更大的产出增加。

2024版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2024版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04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 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06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 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 上涨现象。
13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此消彼 长的关系。即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通 货膨胀率下降。
会。
02
汇率与货币政策
全球化使得汇率和货币政策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各国央行需
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态,适时调整汇率和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稳
定。
03
国际经济风险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风险的影响,如国际金融危机、
贸易战等。这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风险。
32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绿色经济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是应对环境问题的 重要途径。通过推广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促 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 环。
环境政策与宏观调

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 并将其纳入宏观调控体系。通过 环境税、绿色信贷等手段引导企 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 境资源。
2024/1/25
2023
REPORTING
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 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2024/1/25
1
2023
目录
• 宏观经济学导论 •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 失业与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国际经济部门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 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
2024/1/25
2
2023 PART 01

宏观经济学全文本讲义

宏观经济学全文本讲义

宏观经济学课程介绍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总体发展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一国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问题。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其基本结论是: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将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

而宏观经济学恰恰认为经济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相反,出现了资源的闲置。

因此,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怎样克服资源的闲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一个微观经济基础问题。

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及其总和是影响宏观经济现象的重要因素。

诸如市场结构这样的体制因素极大地影响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

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必须考虑这样一些微观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规律不一定等同宏观经济规律,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产出,研究怎样使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减少失业,实现劳动的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降低通货膨胀,实现物价稳定。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需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政府的经济作用与宏观收入再分配第一节政府的经济作用一、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如国防、警察、司法、经济调节、教育、卫生等。

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私人产品的两个特性:(1)这些产品具有“排他性”。

就是说,是否能够获得对某种产品的消费,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按一定的价格付款。

那些按价付款的人即能获得对该产品的消费,而不按价付款的人就得不到该产品。

(2)对某个消费者来说,他在消费某种产品的受益过程中具有“争夺性”。

就是说,如果某个消费者消费了某一个特定产品,即意味着他人无法消费该特定产品。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Part
02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总和。
计算方法
有三种方法计算GDP,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作用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 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 策的重要依据。
国民收入
代表人物
保罗·萨缪尔森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总结词
坚持国家干预经济,强调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非竞争性。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机制在长期中是稳定的,但在短期中会出现非竞争性和非充分就业的情况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稳定经济,减少失业和提高就业率。
代表人物
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等。
定义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GDP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净额计算得 出。
作用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指 标,也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失业率
定义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
能。
基础设施投资 3 建设和完善交通、通讯、
电力等基础设施,降低交 易成本。
经济发展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过度消 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体制机制障碍
制度僵化、腐败等问题可能阻碍 经济发展和创新。
收入分配不均
经济增长可能带来收入差距扩大, 导致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外部经济冲击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如贸易 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对 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讲绪论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

核心问题:资源配置设:(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2)整个社会只生产X,Y两种产品。

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相对成本递增。

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X,其产量为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AB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

线上的任意一点如n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内的任意一点如m,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学分为三大块:1.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

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

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X,Y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哪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

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内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

在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过程中,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总量在变化,社会总的产出水平在变化,但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社会产出结构可以不变。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创始人斯密,1776 凯恩斯,1936研究对象个别企业,个别家庭,个别市场国民经济整体研究前提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市场出清资源未充分利用中心内容价格理论收入理论理论框架二、宏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总论:宏观经济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2.物价水平第二章经济波动理论1.总需求分析(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收入—支出模型)(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4)总需求曲线2.总供给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2)新古典主义的AS曲线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1.索罗模型的假定2.索罗模型的动态学3.储蓄率变化的影响第一章总论:宏观经济指标一、国民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C+I+G+NX收入法:Y=Yd+TA-TR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二、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第二章经济波动理论一、总需求分析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收入—支出模型)(1)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的决定(3)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的决定(4)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IS曲线的形成决定IS曲线斜率的因素决定IS曲线截距的因素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决定LM曲线斜率的因素决定LM曲线截距的因素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1)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联立解得(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总效用=初始效应+引致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力分析: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下降导致的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大。

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上升导致的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小。

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大。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总效用=初始效应+引致效应财政政策的效力分析: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税率下降导致的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大。

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上升导致的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小。

《宏观经济学》课堂讲义整理

《宏观经济学》课堂讲义整理

第1 讲导论王安宇1、《宏观经济学》关注的2个主题:(1)增长(主要是指个人产出能力的增长);(2)波动2、《宏观经济学》的3个理论:(1)短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2)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3)中期理论:价格调整理论3、参与宏观经济的4个主体(角色):(1)政府;(2)企业;(3)家庭;(4)外国人4、宏观经济的3类市场:(1)产品市场(有形+无形);(2)金融市场(货币、外汇、股票、债券等);(3)劳动力市场(要素市场的主要部分)5、《宏观经济学》关注的3类指标:(1)产出:GDP、GNP、NI、生产率;(2)物价:通货膨胀率(3)就业:失业率6、宏观经济的2类政策:(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7、宏观经济关注的3个关系:(1)产出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奥肯定律(2)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负相关:菲利普斯曲线(3)通胀率与产出之间正相关第2 讲宏观经济绩效测度8、GDP的定义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1)从产出一方: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

GDP是通过记录和加总最终产品的生产量来构造的。

(2)从产出一方: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

增加值:所有产出的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定义1)也可以被看成在最终产品生产链上的所有企业的增加值之和(定义2)。

(3)从收入一方: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9、GDP的三种核算方法(隐含条件均为一国,一定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产品。

)(1)产出法和增值法是一种办法,即通过各生产环节的产出增量之和计算GDP。

(2)支出法:各市场参与者在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的支出总和,就是计算公司Y=C+I+G+NX(3)收入法: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劳动力收入+资本收入+间接税)10、GDP结构问题从支出角度看GDP的四个组成部分:GDP=C+I+G+(X-IM)。

宏观经济学(曼昆第四版)讲义(武大)

宏观经济学(曼昆第四版)讲义(武大)

支出法
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出发,将一个 国家一定时期内的所有产品和劳 务的最终使用进行统计和加总。
国民收入的计算公式
国民收入的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 = 总产出 - 总 投入
总产出
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单位生 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总和。
总投入
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单位用 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 和。
04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表明短期内失业率与通 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长期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奥肯定律
描述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定律,表明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呈 负相关关系。
斯堪的纳维亚学派
主张宏观经济政策应同时考虑就业、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等目标, 强调政策协调和灵活性。
货币政策
01 02 03 04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 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增 加国民收入。
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提高利率,从而抑制总需求, 减少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货币需求的敏感性和投资与储蓄的利率弹性。
0全球范围的有机经
济整体。
03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影响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加速了技术转
移和资本流动,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 业)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从整体上 研究经济运行。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经
济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宏观经济学讲义 张国忠

宏观经济学讲义 张国忠
计划消费 计划储蓄 计划税收(政府收入减去政府转移支付,T=TA-TR)
2.核算段与收支恒等式
E(AD)——P×Q——Y(AS) C+I+G = C+S+T 两边去掉 C,则: I+G = S+T
3.分配段与经济均衡条件
E(AD)——P×Q——Y(AS)——C+S+T——C+ I+G——E(AD)
核算段 分配段 计划投资 计划政府购买 三部门经济中,在分配段上,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 Y(AS),首先分为居民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 三部分,其中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政府收入(总税收 TA)变为政府净税收 (T)和政府转移支付(TR)两部分,转移支付又加到消费和储蓄上。这样,初次分配的结果变为 C+S+T 三部分。 之后,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 ,政府净税收(T)转化为政府购买(G) ,经过再分配过程变为 C+I+G。C+I+G 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 ,用总支出(E)来代表,在图式中为 E(AD)。 分配段中 E(AD)与 Y(AS)的数量关系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I+G>S+T,则 E(AD)>Y(AS),经济扩张。 第二种情况,I+G<S+T,则 E(AD)<Y(AS),经济收缩。 第三种情况,I+G = S+T,则 E(AD)=Y(AS),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 I+G = S+T 为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分配段中,当 I+G = S+T 时,C+S+T = C+I+G,因为 Y(AS)= C+S+T,所以 Y(AS)= C+I+G,故 Y= C+I+G 也 是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GDP=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个人可支配收入(D P 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班电子讲义QQ:44398826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2.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一,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国民收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的)、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

第二,失业率失业率指失业者(一定年龄段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想工作但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人数对劳动力(在一定年龄段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人数的比例。

第三,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指物价总水平,一般用价格指数即社会上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来表示。

价格指数包括消费物价措数(C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以及GDP 折算指数三种。

物价水平的变动用通货膨胀率表示。

第四,其他指标政府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和盈余的变动、利率和汇率的变动等。

4.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由此,宏观经济学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1.宏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不同之处(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 •亨德逊(J •Henderson )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E •夏皮罗(E •Shapiro )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课件(叶德磊)

宏观经济学课件(叶德磊)

宏观经济学课件(叶德磊)第一章引言1.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府、企业、家庭等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家庭)的行为和决策,而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

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微观经济学的结论可以为宏观经济学提供理论依据,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指导微观经济学的实践。

1.3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经营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1国民收入的构成国民收入(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收入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构成。

2.2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描述了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消费函数认为,消费取决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长幅度小于收入的增长幅度。

2.3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描述了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投资取决于预期收益和成本,其中利率是投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利率降低时,投资会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4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

总供给(AS)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状态。

第三章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3.1货币供求理论货币供求理论研究了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

货币供应量由央行控制,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

当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量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3.2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W APC ( ) Y Y
[解释]: =>从短期来看, 随着收入的增加,财富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平均 消费倾向递减。
从长期来看,随着收入的增长,财富也会同比例增长,因此平均 消费倾向不变。
•生命周期假说的反例
(i)遗产的存在
(ii)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即某些个体没有能力用未来收入作担保 而获得贷款,从而所能进行的最大消费只能是当期收入。)
=>结论2:在跨时期选择中, 第一期的消费 C1 不仅取决于第一期 的产量 Q1 ,而且取决于第二期的产量Q2 ,还取决于利率以及 消费者的偏好。
U0
U2
U1
第三节
持久收入假说
定义: 持久收入=>家庭在长期视界内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 平均值。
•假说:(i)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家庭不同年份的收入
•收入冲击与家庭现期消费和储蓄最优决策
现期消费增量和储蓄增量的表达式: 1 r 1 C1 YP ( )Q1 ( )Q2 2r 2r 1 r 1 C1 YP ( )Q1 ( )Q2 2r 2r S1 Q1 C1
S1 Q1 C1
第六节
企业储蓄和家庭储蓄
问题1: 企业储蓄决策会不会影响家庭跨时期消费选择? 答案: 不影响。
[证明]:设在两时期框架下家庭从企业所获得的红利分别为 DV1和DV2
DV1 Pr 1 B f1 DV2 Pr 2 (1 r ) B f1
(4.6) (4.7)
将(4.6)和(4.7)结合起来得
•消费者偏好
=>跨时期效用函数U U (C1, C2 )的性状: U U (i ) 0, 0 C1 C2
2U 2U (ii ) 0, 0 2 2 C1 C2
=> 无差异曲线
C2
U1 U2
C1
dC2 MRS dC1
•最优跨时期选择
C2
C2E
E
C1 C1E 结论1: 在E点上,MRS=1+r, 即 消费者对两个时期消费的选择 要使MRS等于(1+r),以保证效用最大化。
图示:
C2
C
B 2
B Q A
Q2
C2A
C1B Q1 C1A
说明: (i)
C1
Q点称为禀赋点,即在任何利率水平上,消费者总可 以选择禀赋点为实际消费组合点。
(ii)在A点上,消费者在第一期为净借方,在第二期为净 贷方。 在B点上,消费者在第一期为净贷方,在第二期为净 借方。 (iii)横轴的截距代表两期产量的现值。 (iv)斜率的绝对值为(1+r),代表在第一期每增加一单 位消费而必须在第二期放弃的消费量。
时间
结论:由于人们对平稳消费的偏好,所以工作年份进行储蓄,退休 年份动用储蓄。
•生命周期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经济中的总消费既取决于家庭的财富水平, 又 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水平。
即C W Y 其中,,分别为财富( )和收入(Y)的边际消费倾向。 W
所以, 平均消费倾向
库茨涅兹的反论
十年期
1904-1913 1909-1918 1914-1923 1919-1928 1924-1933
1869---1938年平均储蓄倾向经验数据
APS
0.14 0.14 0.15 0.16 0.15
APS
0.13 0.13 0.11 0.11 0.6 0.1
0.15
0.14
1929-1938
C0 0,
0 c 1
, 其中, C0是常数, 代表自发消费 而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推论: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国民储蓄率将上升。
S [说明]: 若C C0 cY , 又因为储蓄 Y C,
S C0 则储蓄率 s (1 c) Y Y
显然, Y s
2.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经验证据
(i)暂 时的现在冲击 当Q2 0, Q1 0时,
1 r )Q1 2r S1 Q1 C1 0 C1 YP (
当Q2 0,Q1 0时 1 r C1 YP ( )Q1 2r S1 Q1 C1 0
结论:在暂时冲击下,持久收入和现期消费都没有多大改变, 消费者会增加或动用储蓄。
当Q1 0, Q2 0时, 1 C1 YP ( )Q2 0 2r S1 C1 0
结论:在预期冲击下,由于持久收入发生变化,消费者会通过调整 当前储蓄来增加或减少当前消费。
•持久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 (i)现期收入(Y)=持久收入(YP )+暂时收入( T ) Y (ii)现期消费
具有波动性。
(ii)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 换言之,家庭将试图通过金融资产市场维持完全稳定 的消费路径, 以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都等于持久收入。
•两时期持久收入模型
=>偏好:
C1 C2 持久收入( P) Y
=>约束:持久收入给家庭带来的跨时期预算约束同收入流波动 时跨时期约束相同。 YP Q2 即YP Q1 1 r 1 r
=>企业储蓄决策与家庭跨时期选择 C1和C2无关。
问题2:企业储蓄决策会不会影响私人储蓄? 答案: 不会。
[说明]:
企业储蓄 S f1 Pr1 DV1 家庭储蓄S1 Q1 DV1 C1 私人储蓄 S f1 S1 Pr1 Q1 C1
企业增加一单位储蓄,家庭必然减少一单位储蓄,从而企业
(ii) 基于家庭跨时期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节 家庭关于消费和储蓄的跨时期选择
•基本假设:
(i) 家庭只生产一种“综合商品”Q, 其价格为 1。 => 以实物经济为研究背景,商品Q为计价单位。
(ii) 家庭通过金融资产市场实现消费的跨时期选择。 =>通过积累债券将现在收入移至未来消费,而通过负债将未来收入 移至现在消费。 (iii) 家庭生活于两个时期, 即时期1和时期2。 (iv) 家庭既没有从上一代接受资产 ( B0 O) , 也没有留给下一代资产
第五节
利率与储蓄
问题: 单个家庭储蓄是否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答案: 不能肯定。
=> 可能性之一(图a)
第二期消费 2 C
U2
C2
U1
新预算约束
旧预算约束
Q2
C1
Q1
第一期消费 C1
(图a) 在图(a)中,
C2 Q2 (1 r )C1 (1 r )Q1
利率上升使预算线绕禀赋点旋转, C1减少, 从而第一期储蓄增加。
•短期
(ii) 高收入家庭将其收入中的较大的份额用于储蓄。
验证结论: (i)收入高的家庭消费更多,同时收入高的家庭储蓄也更多。
=>短期证据支持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长期:
验证结论:
十年期
1869-1878 1874-1883 1879-1888 1884-1893 1889-1898 1894-1903 1899-1908

(1 r ) DV1 DV2 P2 (1 r ) P1 r r Pr2 DV2 DV1 Pr1 1 r 1 r
(4.8)
针对家庭跨时期选择而言,
S1 Yd1 C1 Q1 DV1 C1 B1 S 2 Yd2 C2 Q2 DV2 rB1 C2 S1 S 2
( B2 0) ,但也没有负债死亡( B2 不会小于0 )。
•跨时期预算约束
令:家庭在时期1和时期2产出分别为Q1和Q2 ,收入分别为Y1和Y2 , 消费分别为 1和C2 , 储蓄分别为 1和S2 , 两个时期末的资产存量 C S 分别为B1和B2 ,而r代表金融债券的利率。 则: S1 B1 B0 B1
=> 第一时期家庭的最优消费和储蓄决策
C2 C2
Q2
450
E
C1 Q1
C1
1 r Q2 YP ( )(Q1 ) 2r 1 r C1 C2 YP S1 Q1 C1 Q1 YP
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持久收入。当现期收入大于持久 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而现期收入小于持久收入时, 家庭会动用储蓄。
第四章
第一节 1.凯恩斯内省的消费函数
消费和储蓄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及其经验证据
• 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猜测:
(i) 消费取决于当期绝对收入水平,而与利率水平关系不大。 (ii)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介于0和1之间。 (iii)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 基于猜测的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述:
C C0 cY ,
S1 Q1 C1 0
S1 Q1 C1 0
结论:在持久冲击下,持久收入的变动和冲击幅度大致相等, 从而消费增加(或减少),而储蓄几乎不变。
(iii)预期的未来冲击
当Q1 0, Q2 0时, 1 )Q2 0 2r S1 C1 0 C1 YP (
(ii) 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 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两时期生命周期模型
=>偏好: 一生有平稳的消费
=>两阶段: 工作年份和退休年份 =>收入变动的原因:退休(工作年份收入为Y,退休年份收入为零) =>图解:
收入 财产积累
Y C
储蓄
消费 开 始 退 休 负储蓄 生 命 结 束
(ii)持久冲击
当Q1 Q2 0时, 1 r 1 C1 YP ( )Q1 ( )Q1 2r 2r
当Q1 Q2 0时 1 r 1 C1 YP ( )Q1 ( )Q1 2r 2r
Q1 Q2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