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叙事特征
《超级工程》第三季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三季观后感
《超级工程》第三季是一部非常令人惊叹和令人兴奋的纪录片。
本季继续展示了世界
各地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项目,从高速公路到大桥再到高楼大厦,每一集都让人
震撼不已。
首先,我要说的是该系列纪录片的制作质量非常高。
无论是摄影技术还是剪辑手法,
都非常出色。
全剧的画面非常清晰,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工程的宏伟和壮观。
另外,纪录片的配乐也非常动人,为整个剧集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紧张感。
第三季继续展示了一些全球范围内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项目。
其中一集讲述了迪拜
的世界最高塔——哈利法塔。
通过该集,观众可以了解到建造这座摩天大楼所需的巨
大工程和创意。
此外,还有一集讲述了中国的杭州湾大桥,这座桥横跨了整个杭州湾,连接了两个城市。
这个项目之大,让人难以置信。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中也展示了工程建设背后的困难和挑战。
无论是天气条件的不
利影响还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每个工程项目都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
工程师们总是能够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将工程成功地完成。
总的来说,《超级工程》第三季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和娱乐性的纪录片。
通过观看
这部纪录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一些令人惊叹的工程项目,还能够深入了解
到工程建设背后的困难和挑战。
这部纪录片不仅让人兴奋和惊叹,还让观众对工程建
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我期待着下一季的发布,希望能够继续看到更多令人难
以置信的工程项目。
纪录片《超级工程》特点分析
段娜 2009403133 09广电题目:作为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开播以来设置的第一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五集纪录片《超级工程》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再度依法社会热议,请谈谈你对于这部系列片的看法。
纪录片《超级工程》特点分析在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上,除了最近红遍大江南北的饮食文化上乘之作《舌尖上的中国》引发热议之外,还有一部中国原创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备受关注,记录了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五大工程的故事,将建筑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场景收录其中,无论是从入选的被拍摄的五项工程还是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团队,都有着不凡的表现。
十年前BBC拍摄这样的”超级工程”纪录片是讲诉前苏联的梦幻运输机,日本的钢索跨海大桥,与之相比,这部彪炳中国工程史册的纪录片《超级工程》毫不逊色,观摩这部纪录片会对正在进行中的建设项目有新一层面的了解,也在记录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同时展示中国的综合国力,会从侧面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的庞大和对经济的贡献。
所谓超级工程,是指那些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型工程,这些工程之所以称之为超级就是因为非一般的大国、强国不可及,而且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难度。
《超级工程》的总导演李炳介绍这五大入选项目的标准是,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国内领先,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佳。
不仅如此,还必须关系民生,关系未来。
在今天,中国整处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建设时代,人口、环境、发展等众多问题急需解决,而当下,各种工程事故频发,在这个时候,《超级工程》的上映无疑更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对于理工科建筑行业都会有重新的认识,一项伟大的工程,其建设过程之复杂是常人不知的,每一个步骤都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期间所遇到的问题不计其数,所用到的技术要求精益求精,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误差。
虽然有些事物平时习以为常,但背后却有着无数人的默默努力与奉献,每一个超级工程背后,都凝结了几代中国人的智慧和结晶。
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超级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超级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第一篇、超级工程观后感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超级工程》观后感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
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
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
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
(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3、航空限高问题:大桥附近有澳门、香港两个国际机场,对桥高有严格限制,这样与第二条形成一个矛盾;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
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
(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
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
纪录片《超级工程》的故事化表现
《 超级工程 》将镜头对准了参与 “ 超级工程 ”建设 的 普通人 , 真实记录了他们 的智 慧、 生活 、 情感 和梦想 , 鲜活 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 出。例如 , 在第三集 《 北 京地铁 网》中全国最快 的盾构机 的驾驶员高锐轩每天l 3 个小时在1 . 2 平方米的驾驶室里持续驾驶盾构机 , 因为工作 的原 因 , 他 有 时候 两 三个 月 见不 到 太 阳 。他 每 天生 活 的环 境 都 是一 成 不 变 的 , 只有 机 器上 不 断 变化 的数 字让 他 知道 自己在 不 断 前 进 。这 种 生 活 是 枯 燥 的 , 他 也 曾 经厌 烦过 , 但 他 还 是 坚 持 了下 来 。其 实 像 高 锐 轩 这样 辛苦 工 作 的建 设者还有很多 , 每个工程背后都有一批这样的建设 者 , 每 个建筑奇迹都是建筑工人们用汗水换来的讲述这些建设 者 的艰 辛 , 也让 我们 看 到这 些 建 筑 奇 迹 的 来 之 不 易 , 让 工 程 本 身也 充满 了故 事 , 增 添 了吸 引力 。
的难题 , 推 动工程 的顺 利 进行 。 ( 二) 建 筑 工人 用 汗水 浇筑超 级超级工程 》的每一集几乎都 以同样的悬念 形式为开篇, 同时开启 了影片整个叙事链。比如在第一集
《 港 珠 澳 大 桥 》的 开头 解 说 词 就 这 样 写 道 : 这 将 是 世 界 上 最 长 的跨海 大 桥 , 工程 师 们 要花 费 长达 六 年 的时 间完 成 这 座 巨型 建 筑 , 他 们 每 天要 避 开4 0 0 0 艘海 船 和 1 8 0 0 多架 航 班 的密集通行 , 用5 0 万吨钢材建造全世界最长 的钢铁桥梁 , 耗费2 3 0 万吨钢筋混凝 土, 在深海水下打造世界上最长的 沉管海底隧道, 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 , 来完成人工岛 的建造 , 他们要全力抵抗 台风和地震向大桥 的挑战 , 对环 保的苛刻要求也前所未有 ,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 了完成一 个几代人的梦想 , 而这仅仅是刚刚开始 。片子在开头首先 对工程进行一个宏观的介绍 , 将工程的建设任务量和面临 的重重挑战都告诉给观众 , 让观众不禁 产生一种感叹 : 面 对如此多的困难 如何才 能实现这项超级工程。但是紧接 着他却说这才刚刚开始 。向观众展现出来 的情况就 已经 很棘手 了, 但 是 这 并 不 是 全 部 的 困难 , 后 面还 会 有 一 些 列 的麻烦 , 这 就很 容 易 引起 观 众 的 观 看 欲 望 , 好 奇 这 个 工 程 到底 会 遇 到什 么样 的 困难 , 最 终 能否顺 利 完工 二、 小人 物托 起大 工 程 人物是构成故事最基本 的元素之一 , 有人物才会有情 节, 有情节 、 有故事就能激发观众 的观看兴趣 。 《 超级工程 》 是一部工程建筑类 纪录片, 除 了关注工程本 身, 他也关注 了与 工程 相 关 的人 的 状况 。这部 纪 录 片 以工程 为 中心 , 讲 述了与工程相关的各类人的故事。 ( 一 )工程 师们 不 断突破 挑 战设计 并 实现 超 级工程
系列纪录片强力表意手法——评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Ⅱ》
中讲 述 的驸 马 长 江 大 桥 、虎 门大 桥 、南 京 大 胜 关 大 桥 、
超 大 型 交 通 运 输 工 程 正在 改变 着 国家 的运 行 效 率 ,也 彻 沪 昆铁 路 、洋 山港 等 ,它 们 都 是 当前 中 国重 要 的工 程 项 底 改 变 着 每 个 人 的 出 行 方 式 。 高 速 公路 、桥 梁 、 高铁 和 目,采 用 最 先 进 的科 技 和 建 设 能 力 ,规 模 、工 程 量 、施 港 口对 中 国经 济 社 会 快速 发 展 正产 生 着 深 远 的影 响 ,这 工难 度 、零 配 件 生 产 、维 护 、运 营 等 各 方 面 都 是 超 级 大 3 0 0 多公 里 , 因地 理 条 四个 方 面 高 度 凝 结 了 中 国3 0 多 年 来 交通 建 设领 域 的重 点 的 规格 。 以京沪 高铁 为 例 ,全 长 1 和 亮 点 ,能 够 让 人 对 中 国交 通 的 全 面提 升有 更 加 全 面 而 件 问题 大 部分 高速 轨 道 架 设 在 高 架 桥 上 , 高速 轨 道 全 程 深 刻 的 认 识 , 同 时 也 标 志 着 中 国 工 程 建 设 能 力 质 的 飞 完整 无 缝 隙 ,架 桥 机 、超 长 铁 轨 铺 设 、铁 轨 卡 扣 研 发 和 跃 。那 么 ,这 部 系 列 纪 录 片 构 建 了什 么样 的 结构 将 这 些 焊 接 工 程 本 身 就 是 超 级 工 程 ,也 是 整 个 超 级 工 程 的 环 5 0 公里/ 小 时 行 驶 的 高 速 列 内容 连 贯 成 一 个 整 体 ,互 相 呼应 互 相补 充 ?从 什 么 样 的 节 。另 外 ,在 高速 轨 道 上 以3
视 角来 讲 述 故 事 ?采 用 什 么 样 的 表 现 手 法 来 抒 发情 感 ?
纪录片解说创作浅析--以《超级工程》为例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第10卷第7期2019年04月Vol 」ONo.7April 2019纪录片解说创作浅析——以《超级工程》为例程维鹏(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纪录片在记录时代变迁、展示国家实力等诸多方面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展示了东方基建到衣食住行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超级工 程演变,受到广泛好评。
其中,纪录片解说在影片创作及播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播 音员在解说中的声画结合与表达技巧等方面。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解说创作 中的配音技巧及作用。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创作;超级工程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 ( 2019 ) 07-0085-01《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说” 一词为“解释说 明”之意。
在影视作品中,解说通常是指以旁白的形 式对影视作品所表现内容进行讲解和说明的表达方 式。
电视纪录片表层结构形式至少包括视觉话语和听 觉话语。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承担着“介绍信息”“揭 示细节” “衔接画面” “渲染气氛”等重要职责。
因此, 本文从解说创作入手,尝试对影片的表达技巧与作用 作出分析。
一、解说在纪录片中的表达技巧(一) 基调——解说词创作的首要身份《超级工程》第三季与前两季不同,采用民生立 场,讲述日益改善和优化的生活细节背后蕴含的巨大 而不失精细的超级工程。
解说过程中,解说词的逻辑 主线清晰,配合画面,充满空间感。
与解说的基调赋予 前两季厚重感与权威感不同的是,第三季更具生活化。
第三季开篇的悬念式解说,形成了该档纪录片始终如 一的基调。
在第一集食物供应中,片头采用疑问形式 的解说基调,结合一定视觉冲击的摄制画面,一下子就 将观众带入其中,这样会引起受众的诸多疑问。
女口:用 全球7%的耕地是怎么养活22%的人口的?根据信息 差距理论,这种形式的画面内容与语言基调会使观众 对此领域的信息参照点高于已知的知识覆盖范围,从 而更加关注信息差距。
浅析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叙事特征
浅析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叙事特征
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于2016年首播。
该纪录片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一系列大型工程进行了介绍和解析,涵盖了高铁、大坝、隧道、桥梁等众多领域。
这部纪录片的叙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科普性强
该纪录片采用的叙事方式是通过专家、学者以及实际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员的讲解和
展示,以及配合着相关的科学原理和分析,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工程的背后所涉及到
的科学技术。
这种科普性的叙事方式在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素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生动形象
该纪录片在讲述这些超级工程的同时,通过大量的WOW效果来表现一些技术原理和过程,例如在高铁建设中,为观众直观地呈现列车空气动力学原理,可以看到列车内外部的
空气流动,令观众产生一种仿佛亲身经历过这些工程的感觉。
三、低调的表现形式
《超级工程》的叙事特征还表现在其低调的表现形式上。
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过多
的神话和煽情的色彩,而是融入了许多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工程背后的历史,强
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观点,让观众更全面地认识到这些工程。
四、以人为本
虽然这些工程本身是高度科技化的产物,但《超级工程》叙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
人的角色,强调人与工程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导线铺设的过程中,展示了大量工人在高空
操作的情况,强调他们在工程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提醒人们要对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充
满敬意。
浅析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叙事特征
浅析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叙事特征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中大型工程建设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对世界各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超级工程进行深入的拍摄和记录,展现了人类在工程领域的巨大成就和技术突破。
《超级工程》在叙事手法上有着独特的特征,本文将对其叙事特征进行浅析。
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在叙事上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
纪录片一般都是以客观、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件为主要目的的,而《超级工程》更是以展现人类工程建设的真实面貌为宗旨。
在叙事中,纪录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详实的数据资料来呈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以此来展现工程建设的规模、技术和影响。
观众在观看这部纪录片时,通过镜头可以深入了解到各种工程背后的科学技术和劳动成果,唤起了观众对于科技和人力劳动的尊重和敬意。
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以环绕一个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展开,通过对工程背后的故事、设计构想、技术挑战、人员合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叙述,把工程建设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脉络展现给观众。
在叙事过程中,纪录片充分挖掘出工程建设的戏剧性和情感性,让观众在了解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能够感同身受其中的种种困难挑战,产生共鸣。
在《超级工程》中,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记录展现了工程建设中的水利工程技术突破和艰苦劳动,以及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的展现,让观众对于工程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感受。
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在叙事艺术上有很高的技术水准。
纪录片在叙事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在画面构图、音效处理、剪辑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制作,使得整个叙事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在节目对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记录中,通过高空俯瞰、水下摄像等特殊的摄影手段来展现大桥的设计、建设和通过过程,全方位地展示了大桥的壮观和美丽。
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让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生动的画面更加深入人心。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纪录片——《超级工程》,看完之后,我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这片子里展现的那些超级工程,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就拿港珠澳大桥来说吧,以前我只知道它是个很厉害的建筑,但具体怎么个厉害法,我是一点儿概念都没有。
看了纪录片我才知道,这座大桥的建造难度简直超乎想象。
为了能在海上建起那么长的桥,工程师们得先解决海底地质的问题。
那可不是一般的海底,各种复杂的地形和松软的淤泥,就像是给建桥出的一道道超级难题。
可咱们的工程师们没有被吓倒,他们穿着厚重的潜水服,一次次潜入海底去勘察,去测量。
我就在想,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建桥的时候,那些巨大的桥墩要怎么立在海里呢?纪录片里说,要用专门的船把巨大的钢筒运到指定位置,然后再把它们沉入海底。
这钢筒可不是一般的大,一个个都跟高楼似的。
看着那些船拖着钢筒在海面上缓缓移动,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生怕出点儿什么差错。
还有那些铺设桥面的工人师傅们,他们在几十米高的桥面上工作,就像在空中走钢丝一样。
大太阳晒着,海风吹着,可他们一点儿都不马虎,每一个螺丝,每一块钢板,都安装得严丝合缝。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脸上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在建造过程中,遇到台风那是常有的事儿。
每次台风一来,所有人都得撤离,眼巴巴地看着工程进度被耽误。
但是台风一过,大家又立马回到岗位上,争分夺秒地干活。
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把这座桥建好!看着这座大桥一点点从无到有,从图纸变成现实,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和感动。
这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无数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再说说北京的地铁网络,那也是个超级工程。
每天上班下班,上学放学,那么多人都要依靠地铁出行。
以前我坐地铁的时候,就觉得挺方便的,但是从来没想过这背后得付出多少努力。
为了能让地铁在地下顺利穿行,工程师们得提前规划好线路,避开各种各样的地下管道和建筑物的地基。
有时候,就因为一个小小的障碍物,整个工程方案都得重新调整。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超级工程》,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震撼!这纪录片里展示的那些超级工程,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
就拿港珠澳大桥来说吧,以前我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感觉挺厉害的样子。
但看了这个片子,才真正明白这背后的艰辛和伟大。
那建造的过程,简直就是一场与大自然的激烈搏斗。
工程师们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海水的侵蚀,还有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
为了能让大桥稳稳地扎根在海里,他们得像绣花一样精细地勘测、设计和施工。
我记得片子里有个细节,就是在打桩的时候,哪怕有一点点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
那些工程师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紧紧盯着各种数据和仪器,那紧张的气氛,感觉我在屏幕外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声。
还有那些建筑工人,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狂风中坚守岗位。
有时候为了赶工期,他们吃住都在工地上,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回不了家。
我看到有个工人师傅,跟家里人视频的时候,他孩子都快不认识他了。
他脸上露出那种无奈又愧疚的笑容,真的让人心里一酸。
他们为了这座桥,付出了太多太多。
再说那高铁,以前坐高铁的时候,就觉得速度快,稳当,舒服。
可看了这纪录片,才知道这背后有多少人的智慧和努力。
从研发设计,到制造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极高的精度和质量。
就说那铁轨吧,得铺得平平整整,误差不能超过几毫米。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工人们拿着各种测量工具,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调整。
有时候在荒郊野外,风餐露宿,条件艰苦得让人难以想象。
还有那大型的水电站,比如三峡水电站。
那巨大的水轮机,转起来的时候感觉能把整个世界都带动。
但建造这样一个水电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要移民搬迁,要考虑生态环境,要攻克无数的技术难题。
我记得片子里提到,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有个专家连续几个月都没好好睡过觉,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但当水电站成功发电的那一刻,他脸上的那种自豪和满足,让人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些超级工程,不仅仅是一堆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无数人梦想和汗水的结晶。
超级工程3观后感范文
超级工程3观后感范文《超级工程 3》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超级工程 3》这部纪录片,真的是被震撼到了!这片子讲的那些超级工程,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就拿中国的高铁来说吧,以前我坐火车出门,那“哐当哐当”的声音,还有慢悠悠的速度,能把人急死。
可现在的高铁,那速度,“嗖”的一下就出去了!在片子里,我看到那些工程师们为了让高铁跑得又快又稳,那可是下了大功夫。
他们得研究怎么铺设铁轨,才能让列车不颠簸。
这铁轨的铺设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行的,那精度要求高得吓人!每一段铁轨的长度、平整度,甚至每一颗螺丝的松紧度,都得精确到毫米级。
就为了这,工程师们带着一群工人,在炎炎烈日下,或者在寒风刺骨中,一点点地测量、调整。
我能想象到他们脸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还有那些制造高铁列车的工厂,那场面,真是壮观!巨大的车间里,各种机器轰鸣着,工人们忙忙碌碌。
从一个个小零件的生产,到组装成庞大的列车,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记得片子里有个工人师傅,他专门负责安装车窗的密封胶条。
这活儿看起来简单,其实特别考验耐心和细心。
他得把胶条贴得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儿气泡或者褶皱。
他就那么趴在车窗边,眼睛紧紧盯着胶条,手里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再说那高铁的桥梁建设,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为了让高铁能够顺利跨越山川河流,工程师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桥梁。
有的是长长的钢梁桥,有的是高高的拱桥,还有的是造型奇特的斜拉桥。
建桥的时候,工人们要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作业。
风呼呼地吹着,他们却像“蜘蛛侠”一样,稳稳地站在那里,进行着焊接、吊装等工作。
我看着都觉得腿软,可他们却一脸淡定,仿佛这对他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除了高铁,还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让我印象深刻。
这座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是一项超级巨大的工程。
在海里建桥可不容易啊,要面对海浪、台风等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
工程师们想了好多办法来解决这些难题。
比如说,为了在海底打桩,他们研发了超级厉害的打桩船。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做《超级工程》,真的是把我给震撼得不要不要的!这部片子展现的那些超级工程,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就拿港珠澳大桥来说吧,以前我对桥梁的认识,也就是普普通通能让人从这头走到那头的建筑。
可港珠澳大桥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那可是在茫茫大海上建起来的一座桥啊!工程师们要面对各种各样超级复杂的问题。
比如说,海水的侵蚀,海风的吹拂,还有海底复杂的地质条件。
光是想想都觉得头大,可他们愣是把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记得片子里有个细节,就是在打桩的时候。
那桩可不是一般的桩,又粗又长,得用超级大的机器才能把它们打到海底。
而且,每一根桩的位置都得精确无比,稍微有点偏差,整个桥的结构可能就会出问题。
工人们就那么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机器,眼睛紧紧盯着各种仪表和数据,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那紧张的气氛,透过屏幕都能感觉到。
还有那些建筑材料的运输,也是个大难题。
这么大的工程,需要的材料那可不是一星半点。
有的是从国内的工厂运过来,有的还得从国外进口。
怎么保证材料能按时、按量、按质到达施工现场,这背后得有多少人的精心策划和协调啊!在建造过程中,还遇到了台风的袭击。
那狂风暴雨的,感觉能把一切都摧毁。
可即便如此,工程团队也没有退缩。
他们提前做好了各种防护措施,等台风一过,又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建设中。
看着那些工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风雨中坚守岗位,我心里真的是充满了敬佩。
他们有的人远离家乡,好几年都不能回去和家人团聚;有的人每天都要面对高风险的作业环境,但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他们心里想的,就是要把这座桥建好,让它成为中国的骄傲。
再说说那个北京的地铁网络。
以前我坐地铁的时候,就觉得挺方便的,能把我送到想去的地方。
可看了这个片子才知道,这背后的工程有多么浩大。
为了修建新的地铁线路,工程师们得先去探测地下的情况。
有时候地下会有各种各样的管线,什么水管、气管、电缆线,密密麻麻的,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
要在不影响这些管线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挖隧道、建站厅,这难度可想而知。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这周我观看了《超级工程》系列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呈现了我国一些重大的、有代表性的基建工程,每一集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心潮澎湃。
在片中的这些工程里,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港珠澳大桥和北京地铁网络的建设。
在港珠澳大桥这座超级跨海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需要克服各种复杂问题,例如技术问题、地理环境、后期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等。
考虑到修建密集的桥墩会造成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冲击平原,阻塞航道,工程师们想出了修建水下隧道的解决方法;考虑到桥梁长度过长,工程师们采取修建人工岛的办法……由此我感受到,完成一项超级工程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能力。
因为任何实际中的工程都不可能是书本中理想化的模型,只有随机应变、大胆创新,才能攻克技术难题,建成造福人类的伟大工程。
同时,我也了解到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作为新的重要的交通媒介,不但起到了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缩短了通行时间、方便交通的作用,还促进了三地经济贸易发展,造福了民众,为他们的就业和工作增添更多可能。
在观看了“北京地铁网络”建设工程的纪录片后,我对北京地铁的历史及其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建国初期,为了战备需要,北京开始建设了第一条地铁线路。
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北京的路面交通压力逐渐不堪重负。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快速疏散人员,北京开始发展轨道交通。
但由于北京地理位置以及城市布局的特殊性,工程师们不得不在保护地上历史建筑的前提下修建地铁,特殊的地质条件也为设计和施工增添了不小的挑战,而建设者们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不同工程的解决方案来指导北京的地铁建设,从而攻破了一个个难题,这令我十分佩服,也让我意识到了经验借鉴的重要性。
从前乘坐地铁出行时从未了解过这些四通八达的线路是工程师们历经怎样的艰辛、克服了多少困难才建成的,而这一集让我得以充分了解,同时也使我体会到轨道交通对城市运行的重要性,收获很大。
超级工程观后感2000字
超级工程观后感2000字《超级工程》是一部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的纪录片系列。
通过揭示人类历史上一些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壮举,该系列向观众展示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决心。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受启发和震撼。
以下是我的观后感,将以2000字的篇幅来表达我对《超级工程》的深刻体悟。
首先,该系列展示了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和突破极限的能力。
每一集都以建设庞大工程的任务为中心,从工程规划、设计到建设过程,观众可以见证人类如何通过创新和团队合作克服种种技术难题。
无论是克里特岛上的克雷塔金矿、中国的港珠澳大桥还是挪威的“宗教一体化综合体”项目,每个工程都展示了人类为了实现梦想愿景,不断挑战现有技术和极限的决心和毅力。
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人类具备强大的意愿和创造力,就能超越自我,攀登技术的巅峰。
其次,该系列展示了工程项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无论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建设高速公路,还是为了改善能源供应而建设巨大的水电站,每个工程都在实际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工程不仅仅是巨大的建筑物,更是带来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催化剂。
例如,巴拿马运河的修建缩短了全球海运时间,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而中国的高铁网络让人们能够更快捷、便利地出行,推动了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这些工程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智慧和技术进步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工程背后无数人的辛勤努力。
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新力感到十分惊叹。
在《超级工程》中,每个工程都呈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和设计。
从世界各地的巨型桥梁、穿越山脉的隧道,到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这些工程凝聚了数以千计的工程师、设计师和科学家的智慧。
他们不仅仅要面对各种极端环境和地质条件,还要克服技术上的挑战。
通过他们锐意进取、创新突破的精神,这些工程变成了现实,彰显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与征服欲望。
这部纪录片向我展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每个工程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共同合作,解决种种技术难题。
超级工程观后感2000字
超级工程观后感2000字超级工程观后感《超级工程》是一档备受关注的纪录片,通过展示了世界上一些令人惊叹的工程项目,给观众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启发。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和拓展力量,也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希望。
这部纪录片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信息展示了许多惊人的工程项目,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港珠澳大桥”和“南水北调”。
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澳门和珠海,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这座大桥的建设历时多年,涉及了大量创新技术和复杂工程,克服了重重困难。
南水北调项目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引水工程,通过修建大型水利系统,将丰富的水资源从南方输送到北方,有效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些项目的成功建成不仅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遇。
观看这些超级工程的过程中,我不禁对人类的科技进步感到折服。
无论是桥梁和隧道的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修建,还是城市规划和海洋工程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
在节目中,我了解到了各类复杂工程背后的科技支撑,例如高科技建筑材料、先进的工程机械和精密的测量技术。
这些科技突破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并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铺平了道路。
在这些超级工程中,我最为震撼的是人类的智慧和团结合作。
在建设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工程师们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无论是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还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工程师们都能够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而且这些项目往往需要数以千计的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劳作,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工程项目的成功是整个团队的力量凝聚的成果,展示了人类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
观看《超级工程》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希望。
这些工程项目不仅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也为人类在未来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也加速了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和沟通;而巨型水坝和水电站的兴建不仅能够提供清洁能源,也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巨大动力。
纪录片《超级工程》的结构分析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体现纪录片呈现力的重要一环。
对于专业性强的工程、科学类纪录片而言,好的结构方式能够使大众领略科学技术的魅力,使影像以更富逻辑性、更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万彬彬在《中外科学纪录片叙事结构探析》中论述了中外科学纪录片中的三种结构:悬念推理式结构、逻辑推理式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
2013年获得第1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的《超级工程-上海中心建筑》,作为我国工程类纪录片,巧妙运用科学纪录片常用的悬念引导式结构和逻辑推理式结构,将宏大叙事的工程类纪录片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也是我国在工程类纪录片中的重大突破。
一、悬念引领式结构“悬念引领式结构,是指影片由单个或多个悬念来引导结构整部影片”①。
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②。
换言之,所谓悬念引领式结构“就是希求通过悬念的设置来激发观众对影片的好奇心理及收视兴趣”③。
对于科学纪录片而言,这是致胜的法宝,对于工程类纪录片而言更是如此。
悬念引导式结构涉及两方面的内容:悬念设置和悬念的解答。
这两方面的内容不可偏废。
1、悬念设置首先,悬念设置的基点———信息差距。
“20世纪9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乔治·罗文斯泰恩在对众多好奇心研究的心理学理论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差距理论。
信息差距理论认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信息差距会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渴望弥补信息差距的反映”④。
悬念的设置以信息差距为基点,如同科学纪录片一样,这是纪录片《超级工程》悬念结构的优势。
在内容上,极强的专业性赋予了这类纪录片丰富的悬念设置资源。
其次,悬念设置的联结点。
若是以受众完全陌生的理论知识和受众一无所知的领域设置悬念也会使受众望而却步。
因为“框架理论认为受众用已有的‘框架’或‘图式’来理解新的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结”⑤。
如果受众在理解新信息时无法找到与之相连接的知识点,也很难激发其好奇心,并引起持续关注。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
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5篇最新纪录片超级工程观后感600字最新精选篇1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后推出《超级工程》另一纪录片,片中详细介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超级工程Ⅱ观后感。
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到连绵不断的大山,从烟雨朦胧的水乡到寸草不生的戈壁,大美中国的画板上镌刻了无数条不断交汇又分开的铁道线路。
铁路运输主要分为货运与客运两部分,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小,承载力大,成本低,铁路货运为公路货运分担了不少重任,已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一种货运方式。
火车造成的污染远远低于汽车与飞机,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相对于公路与空运而言,铁路运输占据着独特的优势。
在中国,铁路网络全程达到12万公里,占世界铁路7%的营业里程。
其中,高速铁路网络达到2万公里,_年7月,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预计到_年将高速铁路网增加到3万公里。
如今,高速铁路时速可达300公里,在攻克了无数难题后才得以实现这一领先世界的速度。
无论是山路亦是水路,凿山铺路,架河建桥,铁路总能实现。
青藏铁路的开通备受世界瞩目,青海关角隧道属世界高海拔最长隧道,是中国最长隧道,全场32.645公里,青藏铁路的开通是世界上铁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促进了青藏地区对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民族间的融合还为后来的高海拔的铁路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路段上有着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
丹昆特大桥有着世界桥梁之最之称,全长164.851公里,横穿阳澄湖,跨越公路、铁路、水路180余条,出于地质原因与节省土地的考虑,全部采用高架桥梁,并且彻底解决了地基沉降的问题。
郦道元盛赞三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李白也感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现如今高铁速度将白帝城(重庆)到江陵(荆州)的路程缩短至五小时。
由于覆盖范围广,频率高,承载量大,速度快,高铁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出行的首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莱坞式的叙事结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首先 是顺时性叙事为主导。在戏剧式结构里,为了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必须营造步步逼近的故事情节,这就需 要影片的结构要以顺时性为主导,严格按照时空顺序 来组织安排故事情节。
在 《超级工程》 第三季“食物供应”一集中,为 了在暴雨前收割完所有的粮食,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 在田地里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个事件就是 以顺时性叙事为主导,首先遇到了一个矛盾,即暴风 雨两天后 来 临, 粮 食 必 须 在 暴 风 雨 来 临 之 前 收 割 完 毕,然后是解决问题,组长调用了多台机器,夜以继 日地工作,最后是结局,终于在暴雨来临之前完成了 任务。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会被事件里紧张的气氛 所感染,当终于圆满完成任务时,电视机前的观众也 不免快心一笑。由此可说明,顺时性的叙事结构有利 于观众对于整个事件的理解与接受,更容易感染观众 的情感。
三、《超级工程》 的影像叙事结构与策略
直到 2012年 《超级工程》 的播出,中国的科学 纪录片才在国际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工程类的 类型化纪录片,它是中国科学纪录片走向国际的重要 一步 。 [3] 《超级工程》 是央视全力打造的一部大型工 程类纪录片。该纪录片每季有 5集,每一集都介绍了 中国科技领域的超级工程,从 2012年开始,到 2017 年已经播出了 3季。播出期间 《超级工程》 达到了综 合频道该时段近半年来的收视高点,引发了全社会广
收稿日期:2019-05-22 作者简介:郭瑞瑞,女,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理论研究。
103
今传媒 2019年第 10期
广播影视评论
泛的关注和讨论,甚至形成了现象级,豆瓣评分8.9, 可见观众对这部纪录片的喜爱度与欢迎度。
《超级工程》 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与其出 色的影像 叙 事 能 力 密 不 可 分。 一 部 影 像 要 想 吸 引 观 众、得到观众的认可,故事性是关键性因素。 《超级 工程》 在讲述中国近年来发展的伟大工程中,通过客 观中立的叙事视角、好莱坞式的叙事结构、国际化的 叙事表达等 一 系 列 在 纪 录 片 制 作 领 域 通 用 的 叙 事 准 则,为国内 外 观 众 带 来 了 关 于 中 国 伟 大 工 程 的 视 觉 盛宴。
关键词:科学纪录片;《超级工程》;影像叙事;叙事特征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103-04
一、中 国 科 学 纪 录 片 历 史 流 变 与 发 展 问题
中国的科学纪录片从 19世纪初到现在,在历史 的流变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蜕变的 历史过程。中国的科学纪录片开始是以 “科学救国” 为特征的科学教育电影,再到以“实用科技”和“科教 兴国”为 特 征 的 科 教 片, 最 后 到 千 年 以 后 “科 学 发 展 观”时期的科学纪录片。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以 美国探索频 道 为 代 表 的 国 外 科 学 纪 录 片 进 入 我 国 市 场,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对纪 录片 《超 级工 程》 的 仔 细 观 察,可 以 发现,整个系列中都没 有出现 过 “我国”的 提法,取 而代之的 是 “中 国 ”的 称 谓。 比 如 纪 录 片 中 三 维 地 图 标注的位置是该工程在星球上的位置,而不仅仅停留 在中国的版图上。这些细节并非只是称谓上的变化, 它代表的是纪录片所采取的中立的第三方的视角。它 表明了创作者是站在人类工程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讲述 这些故事的[4]。
二、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特征
爱德华·布兰 里 根 认 为: “叙 事 是 一 种 将 素 材 组
织进行特殊模式以表现和揭示经验的感性活动。较为 特殊的是,叙事是一种将时空性的材料组织进时间因 果链条之中的方式,这一因果链条具有开端、高潮与 结尾,表现出对事件本质的判断,也证明它如何知道 并因此来讲述这些事情”[2]。
科学类纪录片的叙事特征主要是指,从叙事角度 来看,纪录片是以何种角度进行讲述,使得影片在保 证科学性、客观性的同时又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以实 现影片的故事性和娱乐性;在叙事结构方面,是指科 学纪录片会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来建构故事;就视听语 言而言,具有抽象思维的概念如何进行具象化、视觉 化体现;从叙事策略方面的角度考虑,科学纪录片又 使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故事化的讲述。
随后的 2001年,中国的第一部科学纪录片电视 栏目 《发现之旅》 诞 生,引 发 了 中 国 科 学纪录 片 发 展的新一 轮 浪 潮, 虽 然 中 国 制 作 了 不 少 的 科 学 纪 录 片,但是这些纪录片普遍存在着些许问题,在国际市 场上不 愠 不 火。究 其 原 因,和 欧 美 国 家 的 纪 录 片 相 比,中国纪录片在细节表达、情感展现、拍摄方式和 拍摄角度上比较成熟,但是在叙事策略、故事节奏和 思想表达等方面还有欠缺。因而中国纪录片的观赏性 较低,对 观 众 的 吸 引 度 也 有 限,也 就 难 以 进 入 世 界 市场。
(一) 坚持客观中立的叙事角度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科学纪录片,叙事 视角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要讲述一个故事,首先 要构架一个可供观看的文本,要构筑一个文本,首先 遇到的问题是由谁来讲述故事。和以往国产纪录片颂 扬和自我倾诉式的表述方式不同, 《超级工程》 采取 了一种更加中立和客观的叙述角度。纵观这三季的内 容,无论是“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还是“食 物供应”“能量之源”,全片只是客观地陈述这些超级 工程本身,以及这些工程背后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的 努力与坚持。只是用事件本身去感染观众,观众从这 些伟大工程的设计、制造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了一 种崇敬之情,进而把这种崇敬之情反射到自己身处的 国家之中。既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又 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些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今传媒 2019年第 10期
广播影视评论
浅析科学纪录片 《超级工程》的叙事特征
郭瑞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40)
摘 要:中国科学纪录片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经 历 了 “科 学 救 国 ”“实 用 科 技 ”“科 教 兴 国 ”“科 学 发 展 观 ”等 四 个 阶 段[1],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节奏缓慢等问题。 《超级工程》 以客观中立的叙事视角、以好 莱坞式的叙事结构和以国际化的叙事表达,成功地实现了科学纪录片新一轮的蜕变和发展,为中国科学纪录片的 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