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
原创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路德当众把教皇令投入火中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局阻碍德意志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2.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3.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4.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5.教皇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问题二:马丁• 路德的改革主 要有哪些内容?
因信称义
•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 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 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本人对上帝的 信仰得到拯救。
问题一: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意志爆发?
材料一: 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 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 不得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 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 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 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 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 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 行赎罪券。
教会阻碍德意志的统一;教会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 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与意大利、法国比较,德 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到了欧 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培养的需要, 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 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罗马教会对 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 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德文
1534年的德文《圣经》
路德《圣经》翻译手稿
《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促进了德 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掌握宗教改革对天主教教会的影响,如宗教战争、教派分裂等。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社会矛盾。
(二)过程与方法
3.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历史意义等,提出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尚信仰自由,尊重不同宗教信仰。
-使学生认识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信仰自由。
-培养学生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树立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马丁·路德的生平事迹,特别强调他在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学生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系统地讲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内容。首先,讲述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当时欧洲的社会环境、天主教教会的统治等。其次,详细讲解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如“信仰称义”、“圣经至上”等,并分析这些观点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每组准备一份讨论提纲,明确观点和论据。
-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取一个与宗教改革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可以涉及宗教改革的人物、事件、影响等方面。
-报告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
5.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宗教改革时期的案例,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并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
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主要原因: 德国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重,各邦国与罗马 思想因素: 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个人方面: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直接原因: 1517,兜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路德的宗教主张大多体现在《九十五 条论纲》当中,核心有三:
①“因信称义”。人们不是通过善行这样外 在的事物,更不是只有通过重金购买赎罪券 才能够得到救赎,而是依靠内心真正的信仰 上帝才能够最终得到拯救。 ②德文版圣经。路德否定了“教皇永无谬误 论“。路德宣称唯一永远不会出错的,就是 《圣经》,《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③ “人人皆为祭司” 。任何人都能够通过 认真阅读圣经而获得启示,从而成为自己的 教士,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对上帝负责, 而不需要通过任何的中介人获得上帝的指点 。
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的开端
jingles into the money-box, the soul flies out of purgatory.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 2、主要内容:见课本 67页
They preach man who say that as soon as the penny 1. 标志:《九十五条论纲》
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3、历史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统治,推动下层民众反封 建斗争(闵采尔人民起义) (2)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3)促进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促进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教随国定) (5)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缺口,为欧洲宗教改革开 辟了道路。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 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上帝
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 上帝 会的权威
神职人员
课件3: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袖珍国家——梵蒂冈, 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 圣彼得大教堂。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 德把名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 论》(即“九十五条纲”)贴在 维登堡大教堂门上。
背景3 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 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本课小结
•在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下,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
社 会
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激化了社会矛
背 盾。
马 景 •人文主义在德意志的传播,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丁
•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
路 主 •因信称义:信仰即得救
德要 宗内 教容
•《圣经》至上:人人皆祭司 •建立本民族教会:王权高于教权
改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革影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响 冲击天主教会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神学诞生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思考】通过材料,分析德意 志地区民众反教会的斗争带来 什么结果? 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
《奥斯堡和约》
新教的传播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掀起了德意志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民众 的反封建斗争。 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 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4、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神学诞生。
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 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直接原因)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
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这一变化( )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D.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直接阅读《圣经》,用德语(或民族语言)传教,主观上传播了新教,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从而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故答案选C 项。
答案:C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钱财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直接原因”。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在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愤怒的情况下发表的。
答案:A3.马丁·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上述观点(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解析:材料“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故B项错误;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并没有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没有涉及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故D项错误。
答案:A4.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学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1.原因(1)(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济搜刮。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止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痛恨罗马教会。
(5)导火线: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怒。
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1)激起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得到了一些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更主要的是德意志地区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
[深化认知]1.教义(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2.宗教仪式(1)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2)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民族教会。
[深化认知]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宣称人们必须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多做“善功”才能“赎罪”,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的主张承认了教民与上帝对话的主动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特权。
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爆发了闵采尔起义。
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2.其他影响(1)人们不再迷信罗马教廷的说教,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优质课教案_3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2、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修订版)
马丁·路德
(德语: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 1546年2月18日),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 领袖。德国基督教神学家,宗教改革运动 的主要发起人,基督教更正派信义宗教会 (即路德宗)的开创者,曾是罗马大公教 会奥斯定会的修士。提倡因信称义,反对 教宗的权威地位。他翻译的德文圣经影响 深远,促进了德文的发展。
1、开始的标志: 时间: 1517年 事件: 《九十五条论纲》 2、《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 ⑴„„荒谬无耻;
⑵„„实际贪财„„;
⑶„„不能赎罪„„; ⑷„„内心忏悔获上帝赦免;
⑸„„教会带有欺骗性„„
3、《九十五条论纲》的影响(后果): ⑴激起反教廷风潮,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⑵„„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⑶„„与教皇决裂„„;
思考4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反 封建的思想、政治运动。沉重打击 了封建教会势力。
当钱币在钱箱中丁当作 响时,增加的只是对钱 财的贪欲。
“信仰耶穌即可得救”
因信称义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圣经>为唯一信仰权威
九 十 五 条 论 纲 致 德 意 志 的 基 督 教 贵 族 书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思考2 马丁路德的思想代表了谁的利益?为什 么?
1、 “因信称义”和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 经》——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 的特权地位;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 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2、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反 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3、国家权力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建 立本民族教会——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 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 统一的政治要求。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主题二 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史料探究】 史料一 第5条 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给予惩罚以 外,既无意也无权免除任何惩罚。 第6条 教皇不能赦免任何罪债,而只能宣布并肯定罪债已 经得到了上帝的赦免。那留下归他审判的,他当然可以赦 免。他若越过此雷池,罪债便仍然存在。 第21条 所以那些宣讲赎罪券者,说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 免除各种惩罚,而且得救,乃是犯了错误。 ——《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68页) 一、本课测评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有何意义? 提示 马丁·路德的主张迎合了一些封建统治者摆脱罗马 教廷束缚的要求,因此获得了当地诸侯的支持。“九十五条论 纲”的发表,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 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提示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 认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 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 丁·路德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还提出神职 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马丁·路德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 仰的神圣权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教会 应当是教徒的结社,教士是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世俗统治者 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 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知识点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对德国: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 建斗争,爆发了__闵__采__尔__起义。 (3)把《圣经》译成__德__文__,既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 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确立“__教__随__国__定__”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 地位。
高中历史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 2 马丁
第二节 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教材整理1 宗教改革前夕的德国1.经济发展15世纪下半叶,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落后直到16世纪初,德国仍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
3.受压榨最重(1)表现:国内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和天主教会对抗,每年都被掠走巨额财产,被讽刺为“教皇的奶牛”。
(2)影响①使德国各阶层都憎恨罗马教廷,还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②德国各阶层迫切要求实现民族统一和摆脱教皇的控制和掠夺。
③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导致德国最先爆发宗教改革。
[深度点拨]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1)德意志经济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德意志是天主教世界受罗马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
(3)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马丁·路德的推动。
教材整理2 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1.导火线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发售赎罪券。
2.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3.内容(1)他抨击教皇把神职人员高居世俗信徒之上,垄断《圣经》解释权及召开宗教会议的特权。
(2)主张简化仪式。
(3)从伦理学角度阐明“因信称义”的教义,指出只要信仰上帝就会得救。
(4)强调信徒无需受传统束缚,教会应是支持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后盾。
4.影响(1)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对现代德语的形成有很大贡献,使德国农民和平民能直接阅读《圣经》。
(2)彻底粉碎了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推翻了维护中世纪神权的“三道护墙”。
[深度点拨]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宗教思想是如何体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1)“义”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灵魂得到拯救的关键是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繁缛的仪式和向教会捐赠等“善行”。
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2)同时,路德又指出,虔诚的信仰来自对《圣经》的心领神会,根本不需要教皇和教会作为中介,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
学习目标
学 探究学案
“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 展。 (2) 主 要 原 因 : 天 主 教 会 对 德 意 志 的 神 权 统 治 与 经 济 豪 夺。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深受__人__文__主__义___思想影响。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1.对德国 (1)引发了_闵__采__尔___领导的农民起义;掀起了反对罗马教 廷的风潮。 (2)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 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3)1555年,确立“_教__随__国__定___”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 地位。 2.对欧洲: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 路。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 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 力量还有哪些?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 息。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凡 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内在原因(公开书的内容)和外在原因(技 术因素)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马丁·路德的初衷与最终的 影响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2.宗教仪式 (1)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2)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1)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 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___民__族___的教会。
如何理解“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提示: (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 础。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或“义人”, “信”即信仰。 (2)“ 因 信 称 义 ” 是 指 灵 魂 得 到 拯 救 , 不 在 于 遵 守 教 会 规 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德和个 人对上帝的信仰。
教师用 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学习目标1.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3.激情投入,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预习案1.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依据预习案在课本上进行勾划,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完成预习自测。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以备上课集体讨论。
I .教材助读一、“九十五条论纲”※本目讲述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说明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宗教改革之所以爆发于德国,是由于德国存在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
1、16世纪初,德意志的经济状况如何?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罗马天主教会是如何对德意志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教会控制了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控制、干涉世俗政权。
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全德1/3的土地,教会征收什一税,出售赎罪券和教会职务榨取钱财。
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什么?开始标志是什么?“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有什么意义?导火线: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借维修教堂名义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发各阶层人民的愤怒。
标志: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九十五条论纲”) 意义: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原创2: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B )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 )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 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 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 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1.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
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 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 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 主义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 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北方和南 方的一些城市经营对外贸易。但是,德意志的经济 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 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 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 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1.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一系列举动,固然得 到广泛拥护,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却是根据其 不同的利益来支持宗教改革的。除了皇帝、高级 教士、部分诸侯和掌权的城市贵族反对改革以外, 在要求改革的势力当中很快就分裂为两个集团。
以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倡议建立新的教会,主张 教会脱离罗马控制,取消复杂、森严的教阶制,取消 繁缛的礼拜仪式,把教会土地收归国有。但路德反对 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改革主张, 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富裕的手工业者、商 人、工场主、小贵族和部分诸侯的利益。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 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 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 经,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 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 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 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 意志宗教的思想。
课件4: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3)世俗权力: ①强调,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 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②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 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也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主要内容:
(1)教义: ①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因信称义”; ②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③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 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②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①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 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②建立本民族教会。
4、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 会政治运动。
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立场”, 成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 付出。尽管教会改革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 第一位成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
⑴是德意志和欧洲社会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历史潮流); ⑵宗教改革顺应了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群众 基础); ⑶改革家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等;
④使得德意志成了宗教改革风暴的策源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了解马丁·路德《九十五条 论纲》的发表及其意义;知道马丁·路 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体会马丁·路德敢 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 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 作用;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3专题六的相 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的原因。
(重点)2.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3.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一、“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搜括。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思维点拨]1.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
2.教会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怒,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宗教思想(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认为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每个信徒都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
(3)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特别提示]“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修行观,适应了工商业市民阶层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沉重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改革主张迅速传播,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反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3)把《圣经》译成德文,推动宗教改革拓展,也推动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2.对欧洲: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思维点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及意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史论要旨]1.16世纪初,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是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特权的否定,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思想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图示]主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史料一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①义人必因信得生”),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史料二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力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②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史料解读]①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
“义人”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灵魂得到拯救的关键是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繁缛的仪式和向教会捐赠等“善行”。
②指出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形式,即“披上宗教的外衣”。
[问题思考](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有何意义。
提示“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提示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然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
[史论总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手中转移到个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
(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平等的思想。
1.16世纪初,德意志有一句谚语说:“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下面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意志搜刮掠夺B.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的重视C.德意志的畜牧业发达D.德意志与教皇的关系密切答案 A解析漫画寓意德意志在教皇掠夺下由健康走向衰亡,讽刺的是教皇掠夺对德意志的危害,故A项正确。
2.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认为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这一主张(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答案 C解析A、C选项矛盾,C项符合题意和史实,所以选C项。
3.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B.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C.16世纪末取得合法地位D.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答案 C解析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从此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4.(2016·厦门高二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从路德说出了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这句话以后,人类的理性才被授予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且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
——H·海涅《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材料二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
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
……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关于个人信仰的基本主张。
分析“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
答案(1)主张:个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因信称义。
作用:使人获得了信仰的自主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任答两点即可)(2)关系: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
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基本主张,结合材料一“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可知,路德认为个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德的主张是“因信称义”。
第二小问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关系,结合材料二“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能干预国家事务。
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可知,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主要涉及教权与王权、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的关系;第二小问政治影响,可以从对天主教会、世俗权力、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政治方面的影响回答。
[基础达标]1.(2016·晋江高二期中)对如图“兜售赎罪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天主教会搜刮钱财的一种手段B.是激化天主教会和德意志矛盾的导火线C.可以使教徒赎清自己的罪行D.16世纪中期,在各方反对声中废止了这一做法答案 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声称可以用来抵消世间的一切罪恶。
此举引起了德意志各阶层的愤怒,马丁·路德强烈反对,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露赎罪券的荒谬,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分析选项,C符合题意。
2.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兜售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
这说明( )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D.“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答案 C解析注意材料信息“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在思想上天主教会对欧洲人民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在经济上天主教会大肆搜刮欧洲各国人民;在政治上天主教会干涉各国的内政,引起欧洲许多君主和贵族的不满,因此教会与德意志各阶层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故C项正确。
3.(2017·成都高二检测)《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道,“《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文中的“他”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解析《九十五条论纲》为马丁·路德的著作,他在德国开始了宗教改革,故“划燃火柴的地点”是德国,图中①为英国,②为法国,③为德国,④为瑞士,故C正确。
4.(2017·西宁高二检测)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
“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上述观点(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答案 A解析由“信者就是上帝”“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可知上帝的意志服从个人的意志,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