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张九龄“大手笔”考论

合集下载

诗人张九龄的个人简介

诗人张九龄的个人简介

诗人张九龄的个人简介张九龄是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诗风清淡。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张九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介绍张九龄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卒谥号“文献张九龄,名九龄,字子寿。

九,在古汉语中可泛指多数,也与“久”通用;龄,年龄、年岁。

“九龄”的意思为“长命百岁”之意,体现了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这种愿望也反映在其字“子寿”中,寿,长寿也。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官宦世家少有才名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仪凤三年(678年)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

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出任过窦州(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为新州索卢县(今广东新兴县南部)县丞。

张九龄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

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王方庆的赞叹,对鼓励他立下远大志向有积极作用。

崭露头角任官唯贤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为考功郎沈佺期所赏识。

被授予校书郎官职。

长安三年,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得阅张九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一见而厚遇之。

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是很大的鼓舞。

张九龄名人故事推荐

张九龄名人故事推荐

张九龄名人故事张九龄名人故事推荐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

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也有说法认为,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九龄名人故事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九龄简介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聪明敏捷,善于属文。

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

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

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民间传说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

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

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

”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

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

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人物评价张九龄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艺术成就为高。

在唐代诗坛上,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

第4讲(张说 张九龄)

第4讲(张说   张九龄)
中 国 文 学 史
唐代文学
第二章
盛唐诗歌和李白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 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 艺术气氛的时代。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 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 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 弥满、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 “盛唐之音”。
第四讲
张说
张九龄
一、四杰、陈子昂之后,到了中宗神龙、景龙 年间,应制之风大盛,诗坛有故态复萌的趋 势。在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作家双重 身份的张说、张九龄对扭转这一趋势起了重 要作用。他们作出的表率和对众多优秀诗人 的奖拔,使得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有力的 延续和推进。
二、张说 张说(667—731)字道济,又字说之。自 武后时代起历仕四朝,玄宗时任中书令,封 燕国公。张说“喜延纳后进”(《旧唐书》 本传),张九龄、王翰等许多著名文士均常 游其门下。他实际成为盛唐前期文学界的领 袖人物。有《张燕公集》。
三、张九龄(678—740)字子寿,曲江(今广 东韶关)人。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 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有《曲江集》。 但是,和张说的诗歌重在讴歌功业抱负不同, 张九龄的诗歌更多地表现在穷达进退中保持 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而功名事业和自由人 生,也正是盛唐诗的两条主要轨迹。

在艺术表现上,张九龄的诗歌不像张说那 样直抒胸臆,而是以兴寄为主,显得委婉蕴 藉。 张九龄夙好山水清赏,喜表现风清月朗的 江山与孤高清莹的襟怀的契合。他在艺术上 着意追求“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 (《题画山水障》),即重在象外之象、言 外之意的理想,这就使他的一些写景诗突破 了前人多注重极貌写物、工于形似的表现手 法,而在主客观的交融中大力加强抒情意味。
他的诗主要抒写以王霸大业自许的怀抱。 诗歌的语言比较质朴,有时显得粗率,总体 说来,艺术成就不是很高。但是,诗中充满 豪放自信的情调,显示出具有非凡才略的政 治家的风采和气度。出于同样人生志趣,张 说喜欢吟咏各种杰出人物。

情深兴远:张说、张九龄山水感兴诗风论略

情深兴远:张说、张九龄山水感兴诗风论略
i n g y u a n” i s t h e i r p i r n c i p a l p o e m f e a t u r e .Du i r n g t h e i r r e l e g a t i o n, t h e y d i d n’ t f o r g e t t h e s c h o l a r s ’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D i s p l a y s i n t h e p o e t r y, t h e y w e r e g o o d a t u s i n g i ma g e s i n t h e i r p o me s , wh i c h h a d a p r o f o u n d i mp a c t o n t h e p o e t r y o f t h e Mi d le d T a n g .
刘 顺
( 兰州大学 文学院 , 甘 肃 兰卅 7 3 0 0 0 0 ; 安徽 师 范大学 文学院 : 兴必取 象; 山水感兴 ; 情 深兴远 ; 由初入 盛 摘 要: 张说 、 张九龄 为有唐文 学由初入 盛的关键人 物 , 考其诗作 , 以“ 情深兴 远”之 山水 感兴诗 尤足为其诗 风 之代表 。二 张贬谪期 间得 江山之助 , 思苦 、 情 深而不失士人之本怀 , 且一 出于雅 怨不 失正 而善 于取 象 , 可为孔颖 达“ 兴必取 象” 诗论之 实践 , 对 于盛唐诗 坛影响甚 巨。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7 .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2 6 3 8 ( : 2 0 1 3 ) 0 5— 0 0 8 9— 0 3
J o u 《 r 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a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 r 哲学社会科 s i t y ( P h i &S 学版) o c S c i )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专题练习九及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专题练习九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
(南宋)黄公度
后乐先忧记饱观,兹楼今始得凭栏。

吐吞五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

黄帝乐声喧广宙①,湘君山影浸晴澜。

江山何独助张说②,收拾清晖上笔端。

【注】①传说黄帝南巡时在洞庭湖之野演奏《咸池》之乐,广施教化于百姓。

②张说:唐朝宰相,诗文兼擅,有“大手笔”之称,曾任岳州刺史,期间建造岳阳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引用范仲淹的名言,不仅点出自己登岳阳楼的缘由,也隐含着这首诗的主题。

B.颔联描绘出洞庭湖吞吐五江之水,融入日月星三光的壮阔景色,呈现出高远辽阔的境界。

C.颈联展开联想,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山光水色之美。

D.“收拾清晖上笔端”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写作才华的自信,也暗含对张说的轻视。

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吟咏岳阳楼的佳作,但两诗抒发的感情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暗含对张说的轻视”表述不当)
2.同:都赞美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都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如杜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黄诗“后乐先忧记饱观”。

异:①杜诗表达了漂泊天涯的不幸遭遇,抒发凄苦忧伤之情,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②黄诗表达出对国家强盛和时局清明的渴盼,流露出自信与豪情,如“黄帝乐声喧广宙”“收拾清晖上笔端”。

《旧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旧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九龄幼聪敏,善属文。

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登进士第,拜校书郎。

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

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

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寻丁母丧归乡里。

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上特舍之。

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

”遂放归藩。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

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

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

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译文: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

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

十三岁时,写信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前途远大!”(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

张九龄凭借(善于)鉴别人物的才能被推崇,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让张九龄和右拾遗赵冬曦考核他们的等级。

初中文言文翻译-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初中文言文翻译-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九龄幼聪敏,善属文。

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登进士第,拜校书郎。

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

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

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寻丁母丧归乡里。

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上特舍之。

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

”遂放归藩。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

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

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

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参考译文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

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

十三岁时,写信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前途远大!”(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

张九龄凭借(善于)鉴别人物的才能被推崇,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让张九龄和右拾遗赵冬曦考核他们的等级。

前后多次,每次都堪称公平。

0365《大学语文》2014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365《大学语文》2014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8
• (三)魏晋南北朝文
• 魏晋时期,散文出现了新的气息。到南北朝时期,散文创 作沿着两条道路演进:南朝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美文文体— —以讲求声韵、辞采、对偶为特征的骈文;北朝则在汉化 以后继续创作传统的散文,诞生了郦道元的《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这样的名著。 • 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与散 文是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 仗,因句式亮亮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又叫四六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刘峻的《辨命论》、 《广绝交论》等广为流传。
2
• 二、复习重点内容
• 第一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 人类最早的社会活动是劳动,故诗歌起源于劳动。原始歌谣的产生早于 文字,故最早的诗歌就是人们的口头创作。 • 1.《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源头。它共收入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 “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诗经》中的赋、比、兴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特别是 比兴结合,形成了中国诗歌独特的文化传统,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 发展的基础。 • 2.《楚辞》: • 《诗经》之后诗坛沉寂了三百年之久,到战国时代后期,在南方的楚国 才又出现了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体诗歌,这就是“楚辞”。汉代 的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是 现存最早的注本。“楚辞”成为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和典范,对 后世诗歌和辞赋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鲁迅称其“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 《诗经》、《离骚》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发展的基 础。

张说“大手笔”考论

张说“大手笔”考论

词 宗 ” 1 1。 人宋 祁 也称 : 开元 文 物彬 彬 , 力 居 [P9 宋 1 2) ( “ 说 多” 2 ) 。【 】 本文 拟 梳理 张 说之 文 在 内容 体 式 、 感 ( 情
之 一 .可 见 张 说 的大 手 笔 文 章 主要 目的 是 润 色 王
道 。其颂 赞类 大 手笔 文 章蕴 意 丰厚 古雅 , 气势 昌明
称 。 [P5 ”] 7指其 文章 意 高气 阔 , 55) ( 宏博 典雅 。 为“ 手 作 大 笔” .其 文章 以典 雅 富赡 的风 格反 映 开元 盛世 的恢 宏气 象 , 文风 逐渐 向浑融 自然 、 壮宏 丽 、 湛博 大 雄 深
的方 向发 展 , 思 精 密 , 裁 得 当 , 实 典 重 。 构 剪 质 同诗 歌一 样发 出盛 唐之 音 首先 从张 说 的“ 手笔 ” 作 大 创 题 材 内容 加 以梳理
《 置 屯 田表 》 日 : 春 事 方 兴 , 陛 下 不 失 天 时 , 请 中 “ 愿
其“ 大手 笔 ” 不仅 体 现 在撰 制 了数 量众 多的 实用 性 文章 . 而且 文章 所 呈现 的格调 恢 弘、 典雅 富赡 的风 格 , 重 整饬 、 散 交 庄 骈 融 的文 法技 巧 以及情 真 意切 、 实而发 的感 情 色彩 等 , 体现 出“ 据 也 大手 笔” 的本 质 特征 。 关键 词 : 张说 : 章 : 文 大手 笔
生发 、 术 风格 等 方 面 的特征 , 艺 阐明 其 为初 唐 渐 盛
时期 引领 盛唐气 象 的“ 手笔 ” 大
宏 阔 。《 德颂 》 开元 正历握 乾 符颂 》 大 唐祀 封 禅 圣 《 《
颂》 等均为 推行其 文治举 措而创作 的巩 固统 治根本 , 盛赞 已成 功德 的鸿 篇 巨制 。以《 开元 正历握 乾符 颂》 为 例 : 天命 、 从 战功 、 兴农 、 复礼几 方 面历数 初唐统 治 者 的丰功 伟绩 , 后描述 开元 王朝 四海 臣服 、 然 蓬勃 壮 丽、 万象更 新 的王道气 象 . 以历 数 的推演证 明开 元王 朝是盛世 的必然 出现 .玄宗 是应天 命而生 的有 道 明

九龄风度文言文翻译

九龄风度文言文翻译

九龄风度文言文翻译张九龄作为初唐渐盛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其文章显示雄浑阔达的盛世气象,开启骈散兼具的一代文风,学界历来认为张说之文胜于诗,张九龄之诗胜于文,对张九龄文质兼胜的诗歌研究居多,下面是张九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原文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曾祖君政,韶州别驾为,因家于始兴,今为曲江人。

父弘愈,以九龄贵,追赠广州刺史。

九龄幼聪颖,善属文。

年十三,以书干活广州刺史王方庆,小嗟赏之,曰:“此子必能够兴邦。

”登进士第,升官登乙第,仁校书郎。

玄宗在东宫,握天下文藻之士,亲加策问,九龄对策低第,迁于右补阙。

时帝未成亲郊之礼,九龄上疏曰:伏以天才者,百神之君,而王者之所由受命也。

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之义,盖以敬天命以报所受。

故于郊之义,则不以德泽未洽,年谷不登,凡事之故,而阙其礼。

《孝经》云:“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斯谓成王幼冲,周公居摄,犹用其礼,明不暂废。

汉丞相匡衡亦云:“帝王之事,莫重乎郊祀。

”董仲舒又云:“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于礼正,故《春秋》非之。

”臣愚以为匡衡、仲舒,古之知礼者,皆谓郊之为祭所宜先也。

伏惟陛下绍休圣绪,其命惟新,御极已来,于今五载,既光太平之业,未行大报之礼,窃考经传,义或未通。

今百谷嘉生,鸟兽咸若,夷狄内附,兵革用宁。

将欲铸剑为农,泥金封禅,用彰功德之美,允答神只之心。

能事毕行,光耀帝载。

况郊祀常典,犹阙其仪,有若怠于事天,臣恐不可以训。

伏望以迎日之至,展焚柴之礼,升紫坛,陈采席,定天位,明天道,则圣朝典则,可谓无遗矣。

九龄以才鉴见发推,当时吏部先行英华选人及升官者,咸令九龄与右补阙赵冬曦托福其等第,前后数四,每表示刚正。

开元十年,三迁于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道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得授昭穆,尤亲重之,常谓人曰:“后来词人称首也。

”九龄既杰知己,亦依附于矣。

十一年,拜中书舍人。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张说张九龄大手笔考论

张说张九龄大手笔考论

张说、张九龄“大手笔”考论薛新萍1(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艺术系,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张说、张九龄为初唐渐盛时期的两位关键性人物,其文章显示雄浑阔达的盛世气象,开启骈散兼具的一代文风,尤其张说以“大手笔”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美名。

学界历来认为张说文胜于诗,张九龄诗胜于文,对张九龄文质兼胜、情景交融的诗歌研究居多,对其文关注较少。

考论“大手笔”之称的渊源及内涵,梳理二张之文在内容包涵、创作体式、情感生发、艺术魅力等方面的相似之处,阐明张说、张九龄均堪称初唐渐盛时期引领盛唐气象的“大手笔”。

关键词:张说;张九龄;大手笔张说、张九龄是“继陈子昂之后唐代文学在由初唐转入盛唐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两位作家”,[1](P246)开元年间二人相继为相,以其显赫的政治功绩、卓著的文学成就、率直的人格风范成为后世典范,尤其是在开启一代文风方面功劳卓著。

张说与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唐玄宗称其为“当朝师表,一代词宗”[2](P219),宋人宋祁说:“开元文物彬彬,说力居多”。

[3](P4412)张九龄作为开元时期最后一位贤相,也是与张说齐名的“文儒”集团的领袖人物,“后来词人称首,”[4](P3098)其文学创作、人生思考以及从容进退的“九龄风度”为盛唐文人确立了审美范式,《曲江集》被岑仲勉先生誉为“唐集之雄”。

现存文献中较少直接称张九龄为“大手笔”的记载,唐代文学史中关于张九龄的“大手笔”之称也仅以“其文、赋有一定成就,是继燕、许二公之后的朝廷大手笔”一语带过。

学界历来认为张说文胜于诗,张九龄诗胜于文,对张九龄文质兼胜的诗歌研究居多,对其文关注较少。

但是,纵观张九龄的文章,不难发现其承继了张说的范式风格,也极具“大手笔”风范。

本文拟考论“大手笔”之称的渊源及内涵,梳理二张之文在内容包涵、创作体式、情感生发、艺术魅力等方面的相似之处,阐明作为“盛唐气象”领军人物,张九龄继张说之后,以如椽大笔为盛唐气象增添宏丽的篇章,张说、张九龄均堪称初唐渐盛时期引领盛唐气象的“大手笔”。

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张九龄生平简介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丞相。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张九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张九龄生平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

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

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

得到了宋璟的肯定。

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璟闹了矛盾,回家赋闲。

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

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

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

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

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

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

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

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

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

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

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

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唐代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张九龄在与当时的大奸臣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遭到诽谤排挤后被罢相,遭贬荆州长史,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千古名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人

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人

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人张九龄是唐代诗人,开元年间名相,诗人,张良之后。

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张九龄吗?一起来看看吧。

张九龄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

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

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

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安史之乱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

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

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

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

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

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拓展阅读:贤相张九龄唐朝开元年期,为唐之盛世,出了一位贤相张九龄。

张九龄,今广东韶关人。

他是西汉张良之后裔,世代为官。

九龄自幼聪颖好学,五六岁会吟诗作对,誉为“神童”。

他七岁春游宝林寺,在路上摘了朵桃花,这时韶州太守来进香,他赶紧将花藏于袖中,不料已被太守看见。

太守见这小孩子举止神色自若,便说:“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你对上了,给你吃。

”张九龄不怯场,一口允应。

太守指着小九龄袖子说:“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太守一惊又出一对子:“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抬头见佛,信口回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众人无不赞叹张九龄小小年纪才思敏捷。

张九龄好学不倦,在长安二年登进士第,为考功郎沈佺期赏识,授校书郎。

王维与宰相张说、张九龄交游考

王维与宰相张说、张九龄交游考

王维与宰相张说、张九龄交游考熊飞【摘要】盛唐开元时期,张说、张九龄二相主政期间,诗人王雏曾向二相上书并与之交游,这是盛唐诗坛的一件大事.过去一般只认为王维曾给张九龄上书,并为张九龄所提拔,却不知或否认王维曾给张说上书.从王雏作品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史料来看,王维确曾上书张说.【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4【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唐代诗歌;王维;张说;张九龄;交游【作者】熊飞【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文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9盛唐开元时期,张说、张九龄二相主政期间,亦是诗人王维在文坛上政坛上初露头角时期。

《旧唐书·王维传》说:“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1]《太平广记》引《唐画断》也说:王维“兄弟(并)以科名文学,冠绝当代。

故时称‘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者也。

”[2]正因为王维“兄弟并以科名文学,冠绝当代。

”这大约是王维作为一个当时官阶并不高的下级官吏,却能与高官张说、张九龄等人交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维与宰相张九龄交游,这是盛唐诗坛的一件大事。

《新唐书·王维传》:“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

”[3]这是史家的记录。

这个记录,《旧传》却不见载。

王维与张九龄交游,最可靠的记载莫过于当事人自己的记录。

在《王右丞集》中,卷五有《献始兴公》:“宁栖野树林”原注:“时拜右拾遗。

”赵殿成注:“始兴公,按刘昫《唐书·张九龄本传》,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明年,迁中书令。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

而宋祁《唐书·本传》以封始兴伯为贬荆州长史后事,非也。

《新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新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张九龄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七岁知属文,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叹曰:“是必致远。

”会张说谪岭南,一见厚遇之。

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为左拾遗。

时玄宗即位,九龄建言:“臣谓选部之法,敞于不变。

今若刺史、县令精核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可入流品,然后送台,又加择焉,以所用众寡为州县殿最,则州县慎所举,可官之才多,吏部因其成,无庸人之繁矣。

故于用人不可不第其高下,高下有次,则不可以妄干,天下之士必刻意修饰,而刑政自清,此兴衰之大端也。

”俄迁左补阙。

九龄自才鉴,吏部试拔萃与举者,常与右拾遗赵冬曦考次,号称详平。

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

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

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九龄为之,被诏辄成。

迁工部侍郎,知制诰。

九龄文雅,为帝知。

会范阳节度使张守佳以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

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遂止。

九龄体弱,有想藉。

故事,公卿皆措笏于带,而后乘马。

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自九龄始。

后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

与严挺之、袁仁敬、梁升卿、卢怡善,世称其交能终始者。

及为相,谔谔有大臣节,议论必极言得失。

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日:‘“乱幽州者,此胡雏也。

”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理执如京师。

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理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

”帝不许,赦之。

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

病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译文: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时就会写文章。

唐朝宰相张九龄

唐朝宰相张九龄

唐朝宰相张九龄唐朝宰相张九龄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朝宰相张九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朝宰相张九龄张九龄,唐朝大臣,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

据说张九龄年纪很小就很有名,他7岁就能写文章,弱冠中了进士。

在他的仕途中,宰相张说是他的命中贵人。

而张说,也是开元盛世期间的一个名相。

他看好张九龄不仅是因为两个人都姓张,还因为张九龄文章写得好,他常常对张九龄在政治、文学方面指导激励,对张九龄的影响很大。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当时的宰相姚崇发生矛盾,回家闲赋去了。

在此期间,他修建了大庾岭,为他家乡的人民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开元六年,他因修建大庾岭有功,重新入朝为官。

几年后,张说被李林甫、宇文融等人弹劾后罢相,张九龄也受到牵连。

十七年,张说重新被启用,张九龄被他多次推荐任用。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被拜为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了他的宰相历程。

在任期间,多与奸臣安禄山、李林甫等恶势力斗争不止。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被周子谅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在家乡病逝,葬于老家。

唐玄宗赐谥号文献,封荆州大都督。

张九龄罢相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

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

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

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

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可以继承大统。

所以她私下里欲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

但是她也知道,废太子是大事,如果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事根本干不成。

所以武惠妃就派了个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

结果游说不成,反而被张九龄骂了一通。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阅读答案及赏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的远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阅读答案及赏析。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阅读答案及赏析湖口①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释:①湖口: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故称湖口。

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闪耀的色彩。

②红泉:指阳光映照下的瀑布。

③重云:层云。

④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⑤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⑥灵山:指庐山。

⑦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阅读训练一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5分)答案: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

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6分)答: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阅读训练二:1、这首诗炼字传神,其中的`“落”字就写得精妙。

请简析它的妙处。

(2分)2、现代学者俞阶云曾赞张诗中的“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两句为:“以健笔写奇景”。

请具体赏析这两句诗。

(4分)【参考答案】1、诗人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

(1分)“落”字活画出瀑布的磅礴气势和雄壮景象。

(1分)2、“日照虹霓似”句比喻新颖,既状其形,又绘其色,使阳光照耀下的多彩瀑布更为具体可感,刻画了瀑布瑰丽的神采。

2分)以“天清风雨闻”状写瀑布的声威,晴空万里,遥望瀑布,似可听到其风雨交加的声响。

(2分)赏析: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

李林甫文言文翻译

李林甫文言文翻译

李林甫文言文翻译原文: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参考译文:吏部侍郎李林甫奸滑狡诈,与宦官以及后宫中的嫔妃交往甚密,让他们暗中伺察玄宗的行动,掌握了他的一举一动,因此每次上朝奏事,常符合玄宗的意图,深受玄宗的喜爱。

当时武惠妃在后宫的嫔妃中最受玄宗的宠爱,生子为寿王李清,诸皇子难以为比,因此太子渐渐被疏远了。

李林甫于是托宦官告诉武惠妃说,自己愿意尽力保护寿王。

武惠妃听后十分感激他,就暗中为助,因此李林甫被升为黄门侍郎。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征求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一身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以后要成为国家的祸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龄作为 一代 文 宗 , “ 拟 王 言 ” 在 代 的撰 制 上 , 已形 成
张说 还 善择 碑 主 生平 典 范 事迹 加 以摹 写 , 画 刻
形象栩栩如生 , 染力极强。在《 感 赠凉州都督上柱 国太 原郡 开 国公 郭 君碑 奉 敕 撰 》 , 用夸 张 、 里 运 比喻
的修 辞手 法来 刻 画人 物外 貌 , 尽显 郭 知 运 朝 之 良将 特质 。其 祭文 虽多 为代 笔之作 , 均符合 身份 , 但 风格
势磅礴 , 铿锵 有力 , 极具 感染 力 。
《 曲江集 》 中收 集 的碑 志 和 祭文 近 3 0篇 。就祭 文而言 , 有公祭 的《 祭洪州城隍神文》 祭舜 庙文》 《 ; 有代 撰 的《 王司 马祭妻 父 文》 为吏 部 侍 郎祭 故人 为 《
除此 之外 , 张九 龄撰写 的敕 书 内容 丰实 、 极具 思
明的政论 文 章 , 具说服 力 。 极 张 九 龄在 参 与 国事 谋议 决 策 的过 程 中 , 写 了 撰 许 多言 事议 政 的章 疏 及 严谨 细 密 的策 书 , 仅 内容 不 广泛 , 在指 陈时 弊 、 划大计 等方 面 常不避 利害 而 且 筹
《 白乌 赋 》 过 白乌 的奇 采 异 色 , 望 博 得 君 王 重 通 希 视, 映射 出张说 不畏 仕 途 艰 险 , 于求 进 , 勇 以期 重 用 的心 理 , 说理 透彻 , 笔致 典雅 。
感 自然 。如 《 昭容 上 官 氏文 集 序 》, 仅 评 价 客 唐 不 观 , 不加 藻饰 , 且 形成 了雅致 逸气 的风格 。一些序 文 除烘托 人物 外 , 表 明其 文 学 主 张 , 洛 州 张 司马 集 还 《 序》 唐 西 台舍人赠 泗州 刺史 徐 府君 碑 》 《 的序就 阐述 了其对 文学 的见 解 , 作探究 其文 艺思 想 的史料 。 可 其 赋在 《 全唐 文》 中收 有 5篇 , 些 赋 文 与其 政 有
《 韩碑》 记载 , 愈拜稽 首蹈且舞 , 石刻画臣能为。 “ 金 古 者世称 大手 笔 , 事 不 系 于职 司 ” 此 。“ 石 刻 金 画 ” 指撰 写 碑 文 , 见 大 手 笔 还 包 括 为重 大 国 事 是 可
而作 的歌功颂 德 的碑文 。
李商隐在《 太尉卫公会 昌一品集序》 中提到武
第2 8卷 第 2期
Vo . 8 12
NO. 2
兰州教 育学 院学报
J URNAL OF L NZ 0 A H0U I T T E 0F ED AT 0N NS I UT UC 1
21 0 2年 4月
Apr 2 2 . 01
张说 、 九 龄 “ 手 笔 ” 张 大 考论
也是 指其 文视 野宏 阔 、 实切 要 。其 文 现存 2 1篇 , 笃 6 其 中应 制公 文 23篇 , 文 4 1 散 8篇 。张九龄 文 笔劲 健 明快 , 实典 重 , 现 了雄才 大 略之概 与宏博 典 雅之 质 展 风 。玄 宗 曾赞 日 :此人 真文 场之 元 帅也 。 卜 “ ” 可
指 担任朝 廷重 要文 书撰 写任务 且有 突 出成就 的文 章 大家 。除此 之外 , 自宋 代 始 , 大 手 笔 ” 指 代 作 家 “ 又
的雄才 高华 。
张 说存 文现有 2 0余 篇 , 材 广 泛 , 例 多 样 。 5 题 体
首 ”2∞ , 文学 创 作 、 生 思 考 及 从 容 进 退 的 “ 其 人 九
见 九龄之 文 的深 厚艺 术功力 及 深远影 响 。 作为 “ 手 笔 ” 二 张倡 导 文 质 并 重 , 文 构 思 大 , 其
据现存 文 献 考 证 , 大手 笔 ” 词 初见 于 《 书 “ 一 晋

王 殉 传 》 “ 梦 人 以 大 笔 如 椽 与 之 , 觉 , 人 ,殉 既 语
第 2期
薛新萍 : 张说 、 张九龄 “ 大手笔” 考论
章近 5 0篇 , 可见 其大手 笔文 章 的主要 目的是润色 王 道 。《 旧唐 书 ・ 说 传 》 : ( 张 说 “ 张说 ) 当承 平 岁 久 , 志在 粉饰 盛时 。 l3 ”2∞ 其颂赞 类 文 章蕴 意 丰厚 古 雅 , l
日 : 此 当有 大 手 笔 事 ”' l 。此 处 “ 手笔 ” 指 ‘ I 3 大 是 朝廷 发 布的重 要 诏令 文 书 , 世 多 引 此 义 。李商 隐 后
精密 , 剪裁 得 当 , 以浑 融 自然 、 雄壮宏 丽 、 深湛 博大 的 风格 反映 了开 元 盛 世 的恢 宏 气 象 。二 张 “ 手 笔 ” 大 创作 题材 广泛 , 体例 多样 。
格, 也极 具 “ 大手笔 ” 风范 。本 文拟 考论 “ 手 笔 ” 大 之
笔 ” 文章 体 式 。傅 增湘 云 : 诵 公 ( 说 ) , 其 指 “ 张 集 喜
瑰玮 骏丽 … …是 魁 然 为 盖代 之 才 , 宜其 有 大 手 笔 之 称 。 l 指其 文意 高气 阔 , ” 宏博 典雅 。
简练劲 健 、 止有 度 的风格 , 行 虽为公 文但 不乏 劲健精 炼 的语 句 , 敕 河 西 节 度 牛 仙 客 书 》 的 “ 不 可 如《 中 时
多样 , 代伎人祭元十郎文》 为人作祭弟文》 以《 《 为代
表。
火, 兵贵从权 ” 《 、敕安西节度王斛斯书》 中的“ 能制
敌者 , 在 出奇 。狂 贼 此来 , 亦 送 死 ” , 来 气 会 真 等 读
薛新 萍
( 门 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语 言与 艺 术 系 , 南 三 河 三 门峡 420 ) 7 0 0
[ 摘
要]张说 、 张九龄 为初唐 渐盛 时期 的两位 关键性人物 , 其文章显示 出雄 浑阔达的盛世 气 象, 并开启 了骈散 兼具
的一代 文风 , 尤其张说以“ 大手笔” 文学史上 留下了不朽 关名。学界 历 来认 为张说 文胜 于诗 , 在 张九龄诗 胜 于文, 因 而对张 九龄 文质兼胜 、 景交融的诗歌研 究居 多 , 情 对其 文则关注较 少。本文通 过考论 “ 大手 笔” 称的 渊源及 内涵 , 之 梳理 了二 张之 文在 内容包涵、 创作体式、 情感 生发、 艺术魅 力等方 面的相似之 处 , 阐明 张说 、 张九龄均 堪称初 唐渐盛
时期 引领 盛 唐 气 象 的 “ 手 笔 ” 大 。
[ 关键词]张说 ; 张丸龄 ; 大手笔 [ 中图分类号 ]27 2 [ 0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10 -8 3 2 1 )20 1-3 [ 0 85 2 (0 2 0 - 00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2— 2—1 3
政 绩显 赫 、 文功卓 著 , 为后世 典范 。张 说与 苏颈并 称 “ 许 大 手 笔 ” 玄 宗 称 其 为 “ 朝 师 表 , 代 词 燕 , 当 一 宗 ”J1 l2 。张九 龄作 为开元最 后 一位 贤相 , 是 与张 ]9 也
说齐 名 的 “ 儒 ” 团 之 领 袖 人 物 , 后 来 词 人 称 文 集 “
张说 、 张九 龄是 继 陈 子 昂之 后 唐 代 文学 发 展 进 程 中极 关键 的两 位作 家 , 二人 在 开元年 问相 继为 相 ,
主要 是就 其 职 务 在 于 执 掌 “ 手 笔 ” 言 。能 专 门 大 而 撰 写重要 文 书 , 常 文 才 极 高 , 通 因而 “ 手 笔 ” 可 大 又
宗任 命宰 相 李 德 裕 知 制 诰 时 云 : 我将 捭 尔 以 大 手 “ 笔 ”5㈣ 。 而李 德 裕 推 辞所 列 举 的 融 、 、 等 人 , _ 说 颂
张 说现存 文 章 中 , 书仅 2篇 , “ ” 赞 ” 乐 文 敕 而 颂 “ 礼
[ 作者简 介]薛新 萍(9 3一) 女 , 17 , 河南陕县人 , 讲师 , 士, 硕 研究方向为 中国古代文 学。
想, 使学界在《 两唐书》 资治通鉴》 《 等史书之外 , 可 更翔 实地 了解 到历史 事件 发生 的背景 、 进程 及影 响 。
因此 , 文史价值 上来 看 , 从 亦可称 其 为“ 大手 笔 ” 。
( ) 映政 治思 想和 主 张的章疏 、 二 反 状表
文》 为王司马祭甄都督文》 ; 《 等 也有发 自内心的哀 悼 , 祭张燕公文》 祭故李 常侍 文》 追赠祭文》 如《 《 《 等。如九龄任洪州刺史 时, 当地遭遇洪灾 , 祭洪州 《
章 。《 旧唐 书 ・ 张说传 》 :朝 廷 大手 笔 , 云 “ 皆特 承 中
旨撰述 , 下 词 人 , 讽 诵 之 。 l 此 处 的 “ 手 天 咸 ”2 大
九 龄文 质兼 胜 的诗 歌研 究居 多 , 其文 则关 注较少 。 对 但 是 , 观九 龄之 文 , 难发 现其 承继 张说 的范式 风 纵 不
治生 活联 系密切 , 可视 为其 大 手 笔文 章 的延 续 。如
张 说 撰写 的对 政 事 边事 的见解 和主 张 的文 章 ,
指事切理 , 言辞犀利。如《 谏避暑三 阳宫疏》 劝谏 ,
武 后为 “ 姓 持重 ” 及 时 返 朝 , 出继 续 安 享 三 阳 百 , 指 宫 的 四“ 不可 ” 由浅 入深 , 一 篇 言辞 简 约 、 理分 , 是 条
与 张说相 近 , 张九龄 撰写 的 “ 大手 笔 ” 文章 主 要
称 的 渊源及 内涵 , 梳理 二张 之文 在 内容 包涵 、 创作 体
式、 情感 生发 、 术魅 力 等 方 面 的相 似 之 处 , 艺 阐明 二 张 作 为“ 盛唐 气 象” 领军 人 物 , 之 以如 椽 大 笔 为盛 唐 气 象增 添宏 丽篇 章 。
龄 风度 ” 为盛唐 文人 确立 了审美 范式 。 现存 文献 中称 张 九龄为 “ 大手 笔 ” 的记 载较 少 , 学 界历来 认 为张说 文胜 于诗 , 九龄诗 胜 于文 , 因而对
《 大唐新语 ・ 匡赞》 称张说“ 为文思精 , 老而益壮 , 尤 工大手 笔 ”6 ], 其 擅 撰 有 关 朝 廷 大 事 的 重 要 文 Ep 指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