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导学案教案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2课时)南阳市三中物理组学习目标:(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规律。
教学难点:(1)对晶体物态变化图像的理解;(2)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课题复习引入我们学过哪三种物态变化?分别说出它们的吸放热情况。
与它们相反的过程会发生哪些物态变化呢?吸放热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二、展示学习目标用幻灯片展出,并让学生大声朗读。
三、进行新课一)、冰与凝固1、指导自学(一):自学课本第15页内容(2分钟)后,完成下列自测题:①,称为凝固。
②凝固是的相反过程。
晶体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③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④非晶体没有熔点,因此也没有。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的疑难点。
自学后检查自学情况。
2、交流展示(一)①让学生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模拟实验与对比图像,注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②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出晶体熔化、凝固图像的含义。
完成教材18页“交流与讨论”中的内容。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的疑难点。
自学后检查自学情况。
强调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二)雾与液化1、指导自学(二):阅读课本P16(2分钟),完成下列问题:①,称为液化。
是的反过程,是热的过程。
②列举一些液化现象的事例。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的疑难点。
自学后检查自学情况2、交流展示(二)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壶嘴喷出的“白气”现象中①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的?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生成这种尾气?让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指出这个条件就是液化的条件: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
初中放热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放热的化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放热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3. 学会利用实验方法验证放热反应;4.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3. 实验验证放热反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放热反应的概念和特点;难点: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反应会放热?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3. 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实验名称:硫酸和水的反应放热实验;2. 实验步骤:a. 准备硫酸和水的溶液;b. 将硫酸缓慢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c. 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后的溶液温度变化;3. 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2. 老师指导学生分析放热反应的原因;3. 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
五、总结(5分钟)总结放热反应的特点和实验方法;鼓励学生多做实验验证放热反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习题;2. 观察身边的化学反应并分析其放热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放热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实验验证放热反应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总结。
第十一章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案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学案学习目标: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学法指导:水可以凝固为冰,冰也可以熔化为水,这些物态变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活和生产中还有类似的变化吗?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课本图10-28“自制玩具”实验,从加热石蜡到玩具产生,共有几种物态变化?谁吸热,谁放热?“雾”、“露水”和“霜”的形成各需要什么条件?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冰箱经常结霜,甚至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观察并讨论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以及形状,为什么冰箱会结霜?物态变化真不愧是千姿百态,有时吸热,有时放热。
请你在图10-8中的括号中填上“吸热”或“放热”。
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几摄氏度,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使存放的食物,药品保持新鲜。
你知道冰箱的制冷原理吗?释疑解难如何理解凝固和液化过程中分子状态的变化?液体凝固和气体液化过程中,分子的距离会减少,分子的运动会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分子更“团结”在一起。
怎样理解凝华现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碘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又变成固态的小碘晶粒,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就是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固态的冰而形成的。
从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食物上,常见有许多白色的小晶粒,即霜,它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物体或环境,直接凝华而成的。
深秋季节的霜也正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电灯泡用得时间长了,玻璃上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发生升华,而后遇到玻璃降温,又发生凝华在泡内壁形成钨的结晶体。
怎样理解凝华吸热?它有什么应用?碘升华需要对它加热,所以升华要吸热;而凝华是升华的过程,所以凝华时要放热,升华可用来致冷,如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就是一种常用的致冷剂,当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创造低温环境,便于食品在低温下储藏。
初中生物放热物质教案
初中生物放热物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热是一种化学反应释放热量的过程。
2. 能够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 能够举例说明放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放热是一种释放热能的化学反应。
难点: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准备:
1. 实验装置:热化学反应实验装置、瓶装盐酸、废热器、温度计等。
2. 实验原料:碳酸氢钠、硫酸铜、葡萄糖等。
3. 班级物质:塑料杯、水、盐。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化学反应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释放热能的现象。
二、讲解
1. 介绍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放热是化学反应释放热能的过程。
2. 通过实验演示放热反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反应会放热,如何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实验操作
1. 实验一:用瓶装盐酸和废热器演示放热反应。
2. 实验二:用碳酸氢钠和硫酸铜演示放热反应。
3. 实验三:使用温度计测量葡萄糖和水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验证放热反应释放热能。
四、总结归纳
让学生总结放热物质的特点和应用,并思考放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解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区别。
2. 描述一个放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反思:
在实验环节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操作规范,避免意外发生。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年级下册科学《物态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从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教师强调物态变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露水的形成等,使学生认识到物态变化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物态变化的规律。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科学探究充满热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特别是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常见物态变化类型的识别及实际应用,如凝固、熔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物态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表达、倾听、协作的能力。
6.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查找关于物态变化的趣味科普文章或视频,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教学目标:1、明白得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样规律。
3、明白得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讲明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差不多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爱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明白得教学预备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明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新课一、冰雾霜的形成,(一)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形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咨询:同学们摸索: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因此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咨询:那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咨询: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认真听讲摸索、回答看书、摸索观看、摸索学生回答学生摸索举例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自己猎取信息的能力将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加深对知识的明白得〔二〕雾与液化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咨询: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听讲摸索、回答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什么缘故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教师补充完善。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实验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2. 探究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原理和特点。
3. 学习使用物理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二、教学重点1.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理解。
2. 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1. 对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足够的理解。
2. 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2. 案例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介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引入本节课所要探究的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2. 实验操作 (40分钟)(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分液漏斗、氯化铵、水。
(2)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氯化铵,加入等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②观察氯化铵溶解时发生的变化。
③将分液漏斗倒置,滴入一滴水。
④观察实验中发生的变化,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 实验注意事项:①水滴滴入氯化铵溶液前要保证其稳定。
②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触摸高温的实验器材,严禁大量水倒入烧杯中。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10分钟)(1) 实验结果:氯化铵溶解时发生吸热反应,放热过程发生在加水的过程中。
(2) 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对于化学反应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4. 拓展 (5分钟)通过实验加深对放热物质概念的理解,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六、实验总结 (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初步认识到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特点,以及通过物理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所探究的物态变化现象。
同时,本次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和讲解的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重点难点
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
璃尖嘴的橡皮塞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
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观察、思考 力
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
所以也没有凝固点。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 13 面信息窗的 学生回答
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将知识与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课本图 10-28 所示的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 学 生 思 考 生活、生
察。
举例
产结合,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1.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 一般规律。 3.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 象。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措施与建议: 因为水结冰时的放热现象不容易被我们直接感受,而课本图 10-28 的“自制 玩具”既能使学生观察到晶体熔化过程的吸热现象, 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凝固过程 的放热现象,故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并体验液态海波或石蜡凝固 过程中温度降低(放热)的现象。希望教师多举学生熟悉的生活或生产实例。有 条件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冰川的影片或者让学生讨论、 交流,举出一些能说明物 理规律的、容易理解的凝固放热现象。 欣赏“林中雾”或“露珠”照片,能使学生联想到自己见过或经历过的自然 景观。最好能组织学生到江边或山坡“观雾” ,到田间小道或草地上“踏露” ,然 后讨论雾和露的成因。 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 (比如早上或中午) 做课本图 10-31 “自制尾气” 的模拟实验, 让他们感受到不同的效果, 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令人 欲和探索兴趣, 加深对液化放热过程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水汽化时的吸热 现象。 观察课本图 10-32 和图 10-33,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不难理解凝华现 象。但凝华过程的放热现象不容易被直接感受到, 可以从 “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 程”进行分析、推理,再加上对“化霜”的感受来体验凝华过程的放热。观察、 讨论冰箱的结霜情况, 用手感受冰箱散热器的冷暖, 用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的方 法,分析“结霜”、“放热”的过程,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演绎、推理分析、 概括能力。 课本图 10-35 用图像表示出了晶体物态变化莫测一般规律。 教师要组织学生 结合前面的实验探索, 联系自己的体会进行充分的讨论,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对图像的理解,在师生共识的条件下,对图 10-35 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多举一些有关水三态变化的吸热、 放热现象在实际中的 应用实例,除教材上的“冬季贮菜”之外,还可以举“保护秧苗” 、“调节温度” 等,或者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或发现。 电冰箱是比较普及的家用电器, 让学生了解其制冷剂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伴 随的吸热、放热现象,可以把物态变化的物理知识进一步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平均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了解电冰箱(空调器)制 冷剂从“有氟”到“无氟”的变化原因,可以增强学生“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
中学物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
中学物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及其基本概念。
2.掌握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判别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概念及其判别方法。
2.教学难点: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和升华等。
(2)提问: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哪些是吸热过程?哪些是放热过程?2.讲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讲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的概念,即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从高能量状态向低能量状态转化,释放出热量。
(2)举例说明:凝固、液化和升华等过程。
3.分析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引导学生分析放热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如凝固过程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能量从高能量状态向低能量状态转化。
(2)讲解放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判别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讲解判别放热过程的方法,即观察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举例说明:如冰块在水中融化,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水滴,释放热量,是放热过程。
5.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举例讲解:如在冬天,室内暖气片周围的空气为什么比较干燥?(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暖气片周围的空气受到热量的作用,水蒸气含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因此比较干燥。
(2)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哪些是放热过程,并举例说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让学生理解了放热过程的概念,掌握了判别放热过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熔化与凝固;2. 汽化与液化;3. 升华与凝华。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以及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2. 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教室内的温度变化、水杯中的水蒸发等,引导学生们发现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例题,如冰融化、水蒸发的过程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作业题目,如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们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物态变化现象。
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物态变化1.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2.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3. 汽化:液态→气态,吸热4. 液化:气态→液态,放热5.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6.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七、作业设计1. 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导学案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第1课时)课时序号:整体预习:1、冰、雪、霜是怎样形成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随堂笔记:2、水在什么条件下变成冰?阅读课本第12页“冰与凝固”,写出凝固的定义,说一你是怎样理解“凝固点”的。
3、你观察过雾吗?雾是水蒸气吗?请描述一下雾、露珠等现象及发生的条件,如季节、温度等,阅读课本第13页“雾与液化”,写出液化的定义,说一说雾、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4、观察水烧开时壶嘴附近出现的现象,读图11-13,回答为什么水蒸气刚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
5、你见过霜、雾凇等现象吗?观察课本图11—32、11-3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讲一讲“霜与凝华”现象。
6、观察你家里的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及形状,说说为什么冰箱里会结霜。
7、我们共学习了几种物态变化?哪些是吸热的?哪些是放热的?学习课本图11—34,请你也用图表、表格或示意图概括总结出来。
8、讨论图11-35图象中各段的含义,以及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在图中标注出来。
9、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现象的。
讲一讲冰箱制冷原理和冬季贮菜在地窖里放几桶水的道理。
小组任务;归纳与反思: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2课时) 课时序号: 巩固练习: 1、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 、雨B 、露、C 、霜、D 、冰2、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下列图象中哪个是海小组的凝固图象( )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液化后蒸发B .先升华后蒸发C .先液化后升华D 、先凝华后升华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8.8℃。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
在南极考察站测量气温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 )A .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B .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C .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D .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5、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厉害,这是因为( )A .水蒸气比开水的温度高B .水蒸气蒸发时吸热C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D .水蒸气液化时吸热6、用久了的白炽灯内壁会变黑,这一变化中,组成灯丝的物质钨发生的是 ( )A .汽化与凝华.B .汽化与凝固.C .升华与凝华.D .升华与凝固.7、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铜像。
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
好的,以下是关于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的文章:引言: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而物态变化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理,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的内容、教学目的及步骤,并谈一下它的重要性。
一、实验内容放热过程是指物质在放热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常见的放热过程有凝固、冷凝和结晶等。
本次实验所用的示范物质是硫酸铜,硫酸铜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会发生放热反应,从而发生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
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硫酸铜的加热过程,理解放热反应的物理原理,从而进一步认识物态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理解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物理原理;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5、知道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取一只烧杯,用清水清洗干净;2、将一定量的硫酸铜粉末放在烧杯中,根据实验需要控制其数量;3、用蒸馏水将硫酸铜粉末润湿,在室温条件下静置一段时间,待其完全吸收水分。
步骤二:加热过程1、将烧杯放在一个烧杯架上,使用的火源可以是燃气灶或者是电炉;2、先用小火烘烤硫酸铜粉末,加热至其变成蓝色的液态;3、在加热过程中,可以用玻璃棒搅拌硫酸铜溶液,以促进其均匀加热;4、注意安全,避免烧伤、煤气泄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步骤三:实验观察1、观察硫酸铜的加热过程,记录温度变化、热量释放、物态变化等实验数据;2、记录实验的观察结果,反应硫酸铜物态变化的特点;3、结合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分析物态变化的原因和物理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注意全过程的操作规范性;2、实验现场宜通风良好,避免有毒气体的产生;3、观察实验现象时应仔细观察,记录详细的实验数据;4、实验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
初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学科物理版本上海科技版期数6703年级初三编稿老师何绍军审稿教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基本要求:1.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像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 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的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和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5.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6.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二. 重点、难点重点内容: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难点内容:具体现象中区分是何种物态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重点内容讲解:第三部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基本要求有:1.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内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内容: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重点内容讲解:一. 凝固放热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水结冰和铁水铸成工件都是凝固现象。
如果我们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如图的形状。
分析此图线可知:(1)DE段。
海波是液态,不断的放热,温度下降。
(2)EF段。
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物态变化实验教案二放热过程
物态变化实验教案二-放热过程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放热过程的实验观察,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质的物态变化是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
当物质受热时,由于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部分分子脱离分子团,形成气体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蒸发。
蒸发是吸收热量的过程,即从液体中蒸发出一个分子所需的能量称为蒸发热。
放热过程正好相反,是指物质在从高温向低温转移能量的过程,此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分子凝聚成为液体。
放热过程释放出热量。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器材:试管、胶塞、温度计、热水槽、冰块等辅助工具。
实验药品:水。
四、实验步骤1、将试管洗净并烘干。
2、将试管倾斜放置一定角度,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30滴水。
3、用胶塞将试管口封住。
4、将试管放入热水槽中,不断加热直至水沸腾。
5、观察试管外表面是否结露,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数值。
6、当水全部蒸发完时,关闭热源,将试管取出并用冰块冷却。
7、观察试管外表面是否结露,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数值。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放热过程中,试管外表面没有结露,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水从高温向低温转移能量,放出了热量,使温度下降。
放热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分子凝聚成为液体。
实验过程表明,放热过程是物态变化的一种,运用蒸发和冷却的方法可以检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六、注意事项1、加热试管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2、试管必须倾斜放置,以便观察结露现象。
3、温度计的测量要准确,尽量保持温度计与液面接触。
4、在比较温度时要用同一温度计。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放热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物质的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的理解,祥明了蒸发和放热过程的关系。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物质的物态变化并严格要求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此提高实验掌握程度,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坚实的实验基础。
九年级物理放热过程二课时教案
本篇文章将讨论九年级物理的放热过程二课时教案,该教案是针对高中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热力学。
本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关于热力学的概念、原理和公式,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热力学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语言,进而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掌握热力学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语言;2. 能够理解和解释热力学方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3. 能够掌握热力学方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4. 能够运用热力学方程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判断。
二、教学重点1. 热力学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语言;2. 热力学方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3. 热力学方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热力学方程的理解和解释;2. 热力学方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的掌握;3. 热力学方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和演示;2. 练习和实践;3. 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热力学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语言,以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公式。
2. 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热力学方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3. 教师进行实验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热力学方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4.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实验,来解决关于热力学方程的问题和挑战。
5.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六、教学评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独立思考能力、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七、教学资源1. 热力学方程的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2. 实验室设备和实践工具;3. 分组讨论和合作实验的环境和场地。
八、教学效果本次教学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热力学。
通过热力学方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热力学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语言,进而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在本次教学之后,学生将拥有更高的学习热力学的能力和技能,并能够更好地应用和理解热力学方程的基本概念。
九年级物理113沪科版九年级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1.docx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彖。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难点:物态变化过程屮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屮的放热过程。
新课引入新课一、冰雾霜的形成,认真听讲培养学生(一)雾与液化自己获取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o°c,思考、回答信息的能在o°c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力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看书、思考固点有什么关系呢?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观察、思考将知识与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生活、生产雹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结合,加深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对知识的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学生思考举理解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例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Hi类似的例子吗?(二)雾与液化听讲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思考、回答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图10-31所示的实验,回答: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教师补•充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导学案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十一章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导学案(2)
第2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每小组准备袋装冰棒一只
请你探究:
用手握住冰棒袋,冰棒状态发生什么变化同时手有什么感觉
用手握住冰棒袋时,冰棒发生现象,同时感觉手,这说明冰在
成水时要热量。
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冰棒也会热量,液化成,所以,液化是一个热量的过程。
其它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会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看课本P15图11-33以及图下方及左方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
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交流与讨论:
观察课本图11-34,讨论图中的问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
1.冬季人们在地窖中放几桶水,利用水时的热量,可使地窖中的温度不至于太低。
2.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几摄氏度,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使存放的食物,药品保持新鲜。
你知道冰箱的制冷原理吗思考: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过程它们发生在哪个位置是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还有那些利用物态变化的实例
巩固提高:
1.对于“霜前冷雪后寒”可作如下解释: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吸热或放热)发生(物态变化过程)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过程,(吸热或放热),所以“雪后寒”。
2.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 )
A.熔化 B.升华 C.液化 D.汽化
3.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
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
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
部熔化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提供错误条件的是()
A.铁(加热)铁水 B.水蒸气(放热)水
C.液氮(吸热)氮气D.碘(吸热)碘蒸气
5.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气体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7.小明同学认真观察了烧开水的过程,通过初步观察,发现当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出现;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白气”位置总是与壶嘴有一小段距离,而在水壶嘴口位置处却什么也看不见。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
8.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______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