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PEP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5单元教案
PEP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5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点,尺寸及其测量方法。
2.学会推算长方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
4.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分。
三、教学难点:1.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如何准确分辨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展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掌握重点难点。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长方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的特点、尺寸及测量方法等还不是很清楚。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长方形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长方形。
2.例子引入(10分钟)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影视教学(15分钟)播放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点、周长的理解。
4.设计活动(2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实际测量实物长方形的周长及相关尺寸,并给定一些指导性问题进行讨论思考。
5.总结(5分钟)通过梳理今天研究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作业。
2.在家中寻找一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实物拍照备课。
八、板书设计:1. 什么是长方形?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分。
九、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内容。
但是在活动设计中,有些学生的配合程度还需要加强,下次教学需要准备更多互动型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包括《古诗两首》、《海上日出》、《长城》、《就将这样生活》四篇文章。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共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历史之厚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历史等题材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长城这一象征民族精神的象征物有较高的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古诗、海上日出、长城、就将这样生活”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历史之厚重,培养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取长补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作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历史之厚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关于诗歌的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歌的鉴赏等方面。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懂得鉴赏诗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水平。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过程(1)课堂讲解老师讲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2)诗歌鉴赏教师指导学生欣赏一首优美的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
(3)诗歌创作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短小的诗歌,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讨论、诗歌鉴赏和诗歌创作等方面。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针对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文档关于《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的详绨内容,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这套教材的各册都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XX年9月开始陆续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铁岭县镇西堡镇中心小学
2 3
7 4 14 4 15
共用时4分钟
老师在假期接到一份护林防火的 紧急通知,需尽快传达给班上28名同 学,如果打电话传达给1名同学要2分 钟,那么要使28名同学都接到通知内 容至少需要几分钟?请简要说明你的 方法。
第几分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接到通 知的同学
接到通知 的同学总 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铁岭县镇西堡镇中心小学
五一假期,老师想 邀请15名同学一起到 龙首山游玩,如果采 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 并且通知1名同学要用 1分钟,那么通知15名 同学要用多长时间?
1 1
2 2
3 4 4 8 4 9 4 10 3 5 4 11 4 12 3 6 4 13 3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包括一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图形:学生将学习到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和性质,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
2. 图形变换:学生将学习到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基本变换,了解变换前后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不变的特性。
3. 图形测量:学生将学习到长度、角度和面积等测量单位,并学习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4. 位置与方向:学生将学习到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方法,包括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以及使用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方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实物展示、模型制作、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够辨认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3. 帮助学生掌握使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作出三角形。
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 教具:尺子、直尺、铅笔、纸张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提出形状的特点,引导他们思考三角形的定义。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常见的三角形类型(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3. 实例分析:给学生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实例,引导他们观察并分析每个三角形的特点。
4. 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三角形类型及性质的练题,以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5. 尺规作图:向学生介绍使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示范演示。
让学生尝试使用尺规作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6. 深化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或寻找合适的尺寸等。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练题:评估学生对三角形类型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3.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使用三角形的特性计算面积等。
教学延伸1. 扩展练:布置一些额外的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三角形的知识,如测量家中物品的角度或边长等。
参考资料-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级下册
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说一说你来自 怎样画的?..
..
..
...
整理课件
将梯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 移10格。
A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整理课件
小 结:
1、旋转是物体绕某一个点或 轴运动。 2、旋转后的物体和图形的位 置变化,形状和大小不变。
整理课件
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旋转后的三角形,形状、大 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 变了。
整理课件
例4
画出三角形AOB 顺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 A
先画点A`,OA` 垂直于OA,点A` 与点O 的距离还
应该是6格。
B
O
A`
B`
整理课件
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整理课件
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 “1 ” 。
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 “3 ” 。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 90 ° 到“ 6”。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 180 °到“ 12”。
整理课件
风车绕点O逆 风车绕点O逆 时针旋转 9°0 时针旋转180°
风车旋转后,每个三 角形有什么变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樟树市实验小学王海燕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 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 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像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 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 们把他叫做旋转。
整理课件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 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 个定点叫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转动前后相对应的点叫做对应点,相对应的线 段叫做对应线段,相对应的角叫做对应角。
草船借箭教材解读
笑谈“神机妙算”----《草船借箭》教材解读一、教材编排《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本课紧承了本组课文的主题,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第46回改写而成的,是紧接“蒋干中计”之后的又一个精彩的斗智故事。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了多次修定和改革,但这篇文章一直都入选,并作为精读课文出现,这充分说明了教材编排的根本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并且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含义,站在时代的角度开掘其所富含的精神矿藏。
这也就是对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最好诠释。
要引导学生读懂《草船借箭》,首先得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课内与课外融汇贯通,由小语文走向大语文。
二、教材背景1、教材简说:《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各据一方,相互讨伐。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受刘备之命,过江东,协助东吴一起抗曹。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威风,粉碎了周瑜的阴谋。
故事以“借箭”为主线,以“斗智”为暗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情节生动,结构严谨。
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以周瑜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生性多疑来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胆有识,才智超群,顾全大局的品质。
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
2、文章出处: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我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关于科学实验的学习内容。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了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首先,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实验可以观察现象、验证假设、发现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和工具,并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实验的步骤。
实验的步骤是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性步骤,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般实验的步骤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的总结。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在实验的操作阶段,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在实验的总结阶段,学生需要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最后,学生需要学习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是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结论。
在实验结果的分析阶段,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并进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在实验结果的总结阶段,学生需要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同时,学生还需要思考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以便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科学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观察现象、验证假设、发现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古诗两首》的学习,包括《泊船瓜洲》和《示儿》。
2. 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
3.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查阅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练习。
4.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5.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和词语。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回族;
2. 通过研究回族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意识;
3. 研究叙事文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口述、实际操作等不同方式全面掌
握知识点;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回族;
2. 通过研究回族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饮食文化意识;
3. 掌握叙事文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研究叙事文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教师简单介绍回族分布情况,引入到回族饮食文化。
并引入本课要研究的故事。
正文环节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回族的历史及分布情况;
2. 回族的饮食文化和重要的节日饮食;
3. 教学“阔气的兔子”,了解叙事文学。
课堂活动
1. 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展现回族的服饰、饮食,并通过互动的形式答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回族文化。
2. 讲述回族重要的节日饮食,并让学生品尝小吃,增加学生对回族饮食文化的了解。
3.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并组织学生展示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结环节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回族文化和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需要更好的准备教案和教学设备,提前完成课前准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永平镇第一小学黄斯芬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4〜106页的内容及108页第1〜2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同分数分数加、减法。
2.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画有圆形图片的卡纸。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在屏幕上出示两个等分的两张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说分数。
32、说说4表示的含义,以及它的分数单位。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瞧,小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在吃早餐。
小红将这张饼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爸爸好妈妈分别吃了多少张饼吗?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分析,提出问题。
预设如3 1下:)答案1:爸爸吃了 8张饼,妈妈吃了 8张饼。
答案2:爸爸和妈妈一共 吃了多少张饼?(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出的数学问题,说一说该怎么列式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算式。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⑴猜测结果师:1+1 表示什么含义?(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结果 是多少?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办法验证吗?思考,自主探究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涂一涂或画一画。
⑶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方法1:用画图的方 法从图上看结果。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上用不同的颜色涂色。
)小结:3 11 1 1 11图示法 方法2:说理。
3是3个8 ,8是1个1,3个1加上1个8是4个1 ,4也就是8。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篇1一、说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图形的旋转》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充分的经历与欣赏中感悟旋转;同时针对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比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以渗透刚体变换的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能力目标:运用观察、操作、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悟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旋转,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是: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并运用旋转设计图案。
三、说教法与学法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只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接触了两种图形变换方式:对称、平移。
本课是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
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经历中体会旋转的三要素,感受图形旋转带来的变换美。
四、说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方格纸、自制风车五、流程设计:(一)游戏激趣,感受图形的旋转此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初步感受旋转。
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情景,即风车,美丽的图形等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
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
(2)积累文中出现的新词。
(3)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其他教学辅助手段,体会文章的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2.、通过读书感受名著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五级下册
整理课件
7.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 熬过黑暗,迎来光明。——阿斯 图利亚斯 意思:勇敢的人, 能迎难而上,他经历的事一定比 别人多,生活比别人更精彩!
整理课件
2.眼泪无法洗去痛苦。——拉克司内 斯 意思:有痛苦的时候,哭不 是解决的方法。 哭泣往往是因为痛 苦,若音痛苦而流泪,那么眼泪不但 无法使这种痛苦褪去,还也许会使痛 苦更深。眼泪没有消除痛苦的力量, 因此,倘若痛苦,还是选择坚强吧。
整理课件
3.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戈 尔丁 意思:伟大的见解是在平 常中领悟到的。真理往往是人为愚蠢 的、无知的,当一个伟人认识到这个 恩悌那么它就会发出深思,那么最伟 大的见解就出来了,其实所谓的伟大 就是最根本的最质朴的,也就是最朴 实的。
整理课件
5.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 掷。马尔克斯
意思:每个人都应该守信用, 这是一个人的信用问题。每个人 都应该守信用,这是一个人的信 用问题。讲信用是一个人的美德, 每个人都应该守信.但对于不值得 讲信用的人和事也不要没原则地 守信.守信也要有原则的。
整理课件
6.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 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泰戈尔
整理课件
•独出心裁 :独,单 独 心裁,指个人心 中的设计或筹划 原 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 的地方。后泛指想出 的办法与众不同
整理课件
•举一反三:反,类 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 上类推而知道其他 更多的事情
整理课件
• 实事求是 :本指根据实 证,求得正确的结论, 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 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 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本组教材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以及习作例文、习作等项教学内容。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二、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自主学习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孩子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孩子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里活动。
4. 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三、本单元课时安排13.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14.刷子李………………………………………………2课时习作例文………………………………………………2课时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2课时语文园地五……………………………………………2课时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实录
数学思考
1. 通过讨论与比较,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2. 经历独立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
1.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探究的精神。
2. 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首先复习一下上节的内容,第一题口算。
1. 口算。
口算:
2 15 13 18 4 21 11 20
生: 1/3-1/5=2/15
师:同意的举手,第二题。
生: 2/9+1/2=13/18
师:下一题。
生: 6/7-2/3=4/21
师:看起,题目越来越有挑战性,最后一题。
生: 3/10+1/4=11/20
师:刚才口算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它的计算方法是怎样?
生:先把分数的分数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来计算。
2.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76-24+31 245- (180+30)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第
117 、
118 的内容及第 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 2、3 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永平镇第一小学黄斯芬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4~106页的内容及108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同分数分数加、减法。
2.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画有圆形图片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屏幕上出示两个等分的两张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说分数。
2、说说3
4表示的含义,以及它的分数单位。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瞧,小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在吃早餐。
小红将这张饼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爸爸好妈妈分别吃了多少张饼吗?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分析,提出问题。
预设如
下:) 答案1:爸爸吃了38 张饼,妈妈吃了18 张饼。
答案2:爸爸和妈妈一共
吃了多少张饼? (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 师:你能根据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说一说该怎么列式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算式。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⑴猜测结果 师:
38 +18 表示什么含义?(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结果 是多少?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办法验证吗? ⑵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涂一涂或画一画。
⑶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方法1:用画图的方法从图上看结果。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上用不同的颜色涂色。
) 小结:
图示法 方法2:说理。
38 是3个18 ,
18 是1个 18 ,3个18 加上1个18 是4个 18 ,也就是48 。
⑷课件演示,规范书写 师:下面我们通过电脑的演示,一起来看
一下。
课件演示过程,指导学生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板书:38 + 18
= 3+18 =48 =12 (指出:以后计算熟练了,可3+18 以不写。
利用直观图,让学
生看出结果就48 是 12 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⑸说出分
数加法的意义 师: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 课件揭示: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1、出示例2
师:观察例2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
问:这两个数学信息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剩多少瓶矿泉水?
师:说一说怎样列式?
34 -14
2、 师:34 - 14 表示什么含义?结果等于多少呢? 尝试做一做。
有困难的
同学可借助手中的学具操作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后反馈,注意书写格式
的规范。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34 - 14 说出分数减法的意义 师:联系整数减
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 课件揭示: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小组合作,归纳方法
师: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以及它们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 ①每一题的分母都相同; ②计算时分母没有变; ③只是分子进行了加减。
(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强调: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对错。
2、比一比谁厉害。
(计算6题分数加减法)
3、学以致用,
解决问题 。
一个水池已经灌了58 池的水,还要灌多少才满? 4、解决难题我能
行 .。
已知A 13 +B 13 =1113 ,那么A和B分别是多少?你能写出满足以上条件的多少组不同 答案?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相信大家一定会发现数学的更多奥妙。
六、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38 + 18 = 3+18 =48 = 12 ( 张)
34 -14 =2 4
= 12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