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合集下载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此作业得分94分仅供参考)一、实验目的1、学习家兔的基本手术操作。

2、观察血液凝固的现象。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态,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2、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等三个阶段。

3、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三、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5ml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9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0.025mol/L的CaCl2溶液,肺组织悬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和观察项目1、动物手术(1)将家兔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2)麻醉完成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将颈部被毛用粗剪剪去。

(3)在颈部腹面正中从甲状软骨水平向后至胸骨上缘做5-7cm的纵行切口,一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表面结缔组织直至暴露气管。

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4)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游离2-3cm,穿双线备用。

用其中一线结扎劲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闭。

用眼科剪在颈总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斜口(约45°),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内约1cm,用另一线结扎,已备取血。

2、实验准备按结果记录表准备好8个试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

3、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个试管中,每支试管采血约15ml。

注意及时记录采血完成时间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所有试管加入血液后都要充分摇匀。

4、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结果观察接触面粗糙程度、温度以及试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各试管内血液凝固所所需时间。

在每支试管采血完成后开始计时,每隔30s将试管轻轻倾斜1次,观察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发现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停止计时,以此得到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方法 往加了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棉花、石蜡、肝素、草酸钾和放在室温、冰块里的8支试管里加等量的家兔血液,分别记录凝血时间。

结果 血液凝固的顺序分别为加了棉花的试管,肺组织浸液的试管,生理盐水的试管,室温的试管,涂了了石蜡的试管,放在冰块里,加了肝素和草酸钾的血液在一个小时内未见凝血现象。

结论 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石蜡有微弱的抗凝作用,肝素、草酸钾、低温有很强的抗凝作用。

并且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实验对象】家兔体重适宜,雌雄不限,【材料】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氨基甲酸乙脂;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秒表。

【方法】1.用200g/L 氨基甲酸乙脂按5ml/kg 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颈外动脉,采血10ml,制备血浆和血清。

3.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 ”行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以备取血之用。

4.取8支试管,编号。

5.取8支试管,编号, 分别按下表1.中的要求准备试管、准备手表记血液凝固的时间。

血液刚进入各试管时同时计时间,每管2ml ,每隔15s ,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记下所历时间。

5~8管加入血液试管 编号 实验条件 每管加血2ml 1 对照管(无添加) 2 棉花少许 3 石蜡油涂管内壁 4 冰块 5 草酸钾0.1ml 6 生理盐水3ml 7 肺组织0.1ml 8 肝素1ml 小烧杯放血20ml 放血时用竹签不断搅动,3~5分钟后用水冲洗竹签后观察之 小烧杯放血20ml 对照后,用指腹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之混匀。

6.实验观察记录各管的凝血时间【结果】表1 凝血时间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时间1 对照管(无添加)10mis2 棉花少许 1.5min3 石蜡油涂管内壁47min20s4 冰块不凝5 草酸钾0.1ml 不凝6 生理盐水3ml 22min7 肺组织浸液0.1ml 40s8 肝素1ml 不凝【分析】1.1号试管及其他试管内血液凝固,是因为血液与试管壁接触,启动了内源性凝血过程。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够有效地阻止出血并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然而,血液凝固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和外部因素。

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生理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观察了不同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当血液暴露在低温环境下时,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而在高温环境下,凝血时间则显著缩短。

这表明温度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低温会减缓凝血过程,而高温则会加速凝血过程。

其次,我们对不同pH值的溶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进行了实验。

结果显示,当血液暴露在酸性溶液中时,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而在碱性溶液中,凝血时间则显著缩短。

这表明溶液的pH值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酸性环境会减缓凝血过程,而碱性环境则会加速凝血过程。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实验,观察了不同浓度的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抗凝剂浓度的增加,血液的凝血时间逐渐延长。

这表明抗凝剂的浓度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浓度的抗凝剂会显著延长凝血时间,从而影响血液凝固的过程。

综上所述,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溶液的pH值和抗凝剂的浓度。

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能够影响血液的凝血时间,从而影响血液凝固的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血液凝固的生理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之,本实验结果对于深入了解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帮助,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过程以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从而加深对血液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血液凝固可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众多,包括血液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温度、钙离子浓度等。

光滑的接触面不利于凝血因子的激活和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从而延缓血液凝固;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凝血过程减慢;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钙离子会导致凝血障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家兔、注射器、酒精棉球、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石蜡油、冰块、氯化钙溶液等。

(二)实验方法1、用注射器在家兔耳缘静脉抽取一定量的血液,分别注入两支清洁的小试管中。

2、一支试管静置,作为对照管;另一支试管用竹签搅拌,观察血液是否凝固以及凝固所需的时间。

3、在两支新的小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再用注射器抽取家兔血液注入两管,摇匀后静置,观察两管血液的凝固情况。

4、取三支小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血液,一支置于 37℃水浴中,一支置于室温下,一支置于冰水中,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5、在两支小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肺组织浸液和石蜡油,然后加入等量的血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6、在一支加入血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血液凝固的情况。

四、实验结果(一)搅拌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对照管中的血液很快凝固,而搅拌管中的血液不凝固或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二)草酸钾溶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加入草酸钾溶液的试管血液不凝固,而加入生理盐水的试管血液正常凝固。

(三)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37℃水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短,室温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次之,冰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最长。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小伙伴们在遇到危险时,会自己把自己给绑住,防止伤口再次出血。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我们来说说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当身体受到伤害时,血管内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伤口处,形成一个血小板血栓。

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也会被激活,开始发挥作用。

这些凝血因子会相互作用,形成纤维蛋白网,将血小板血栓和周围的组织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血块。

这样一来,伤口就被封住了,不再出血。

这个过程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影响因素吧。

1. 1.1 血液成分血液凝固的基础就是血液中的各类成分。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我们身体的免疫战士,负责抵抗病毒和细菌。

血小板则是血液凝固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要想让血液凝固得好,这些小伙伴们可不能少哦。

1.1.2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的核心。

它们就像是一支无形的军队,按照特定的顺序和力度行动,最终将伤口封住。

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如果某个凝血因子缺失或活性降低,那么血液凝固的能力就会下降。

2. 2.1 外部因素除了血液本身的因素外,外部环境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低温会使血小板活性降低,从而影响血液凝固;高温则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不利于血小板聚集。

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也会对血液凝固产生影响。

2.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我们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比如,贫血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影响血液凝固;糖尿病则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进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

一些疾病如肝病、肾病等也会对血液凝固产生影响。

3. 3.1 生活习惯我们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酗酒则会使肝脏功能受损,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doc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doc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了解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的过程,它是止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血液凝固的主要因素包括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血系统等。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以了解这些因素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新鲜血液、试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胶原蛋白、钙离子等。

2.对照组: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让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3.实验组1: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肝素,使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4.实验组2: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原蛋白,使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5.实验组3: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新鲜血液,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钙离子,使其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观察血液凝固情况。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对照组:血液在室温下静置1分钟后,出现了一层凝结的血块,说明新鲜血液本身就具有凝固能力。

2.实验组1:随着肝素浓度的增加,血液凝固时间逐渐延长。

肝素是一种抗凝物质,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阻碍血液凝固。

实验结果表明,肝素可以有效地延长血液凝固时间。

3.实验组2:随着胶原蛋白浓度的增加,血液凝固时间逐渐缩短。

胶原蛋白是一种促凝物质,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加速血液凝固。

实验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可以有效地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4.实验组3: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血液凝固时间也逐渐缩短。

钙离子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离子,能够促进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加速血液凝固。

实验结果表明,钙离子可以有效地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了解了各种因素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血液凝固 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 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实验报告引言: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项重要的生理过程,它能够在伤口处形成血块,阻止血液过度流失。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机制以及一些相关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一:血小板的作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了血小板对血液凝固的作用。

首先,我们将新鲜的血液样本放置在试管中,并加入一种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试管中的血液没有发生凝固。

这表明,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二:凝血酶的生成凝血酶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酶,它能够将溶解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血块。

我们在这个实验中添加了一种促进凝血酶生成的物质到血液样本中。

结果显示,血液迅速凝固,并形成了坚固的血块。

这证实了凝血酶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验三:钙离子的作用钙离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们在这个实验中,将血液样本分成两份,一份加入了钙离子,另一份没有。

结果显示,加入钙离子的血液样本迅速凝固,而没有加入钙离子的血液样本则没有发生凝固。

这表明,钙离子对于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实验四:温度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血液样本分别置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

结果显示,较低的温度下,血液凝固的速度明显减慢,而较高的温度则加快了血液凝固的过程。

这说明温度对血液凝固有着直接的影响。

实验五:药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为了探究一些药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我们在这个实验中添加了几种常见的药物到血液样本中。

结果显示,某些药物能够抑制血液凝固过程,而另一些药物则加速了血液凝固。

这揭示了一些药物可能对血液凝固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谨慎使用。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血液凝固的重要结论。

血小板、凝血酶、钙离子以及温度等因素都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外,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血液凝固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在使用时谨慎对待。

这些发现对于深入理解血液凝固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1)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1)

影响血液凝固因素(1)血液凝固因素是指能够调控和控制人体血液凝固的各种物质。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纤维蛋白、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这些因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它们失去平衡时会产生许多健康问题。

本文就探讨影响血液凝固因素的一些因素。

(一)遗传因素血液凝固因素的合成和功能与基因密切相关。

一些遗传缺陷可能导致血液凝固过度,产生血液栓塞、血栓形成等问题。

例如,凝血因子V、凝血因子Ⅷ等都与血栓形成相关。

(二)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凝固因素的数量和活性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血液凝血能力的降低。

而老年人血液凝血能力的下降与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

(三)饮食因素一些含有维生素K、维生素E、omega-3脂肪酸等物质的食品有助于平衡血液凝固因素的合成和活性。

例如,多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如沙丁鱼、鲑鱼等,可以减缓血液凝固和心脏疾病风险。

但是,过多食用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肥肉等,可能会增加血液凝固能力。

(四)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可以影响血液凝固因素的合成和活性,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缓血液凝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发生。

但是,如果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出血等副作用。

(五)生活习惯因素生活习惯也会对血液凝固因素产生影响。

长时间静坐、少运动、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习惯会增加血液凝固能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改善生活习惯,经常运动、戒烟限酒以及注意饮食均衡。

总之,血液凝固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许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因素,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血液凝固相关的疾病的发生。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3、实验方法4、实验结果5、结果分析6、结论正文1、实验目的11 探究血液凝固的过程和机制。

111 分析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2、实验材料21 新鲜血液样本。

211 抗凝剂。

212 生理盐水。

213 各种实验试剂,如氯化钙溶液、肝素溶液等。

214 实验仪器,包括试管、注射器、秒表等。

3、实验方法31 血液采集与处理用注射器从健康志愿者体内抽取适量新鲜血液,一部分加入抗凝剂制成抗凝血,另一部分直接作为未抗凝血液用于实验。

32 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准备三支试管,分别标记为 A、B、C。

在 A 试管中加入 2ml 未抗凝血液,置于 37℃水浴中;B 试管中加入 2ml 未抗凝血液,置于 0℃冰水中;C 试管中加入 2ml 未抗凝血液,置于室温(约 25℃)环境中。

同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各试管血液凝固的时间。

钙离子浓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准备三支试管,分别标记为 D、E、F。

在 D 试管中加入 2ml 未抗凝血液,然后滴加 1ml 生理盐水;E 试管中加入 2ml 未抗凝血液,滴加 1ml 浓度为 01mol/L 的氯化钙溶液;F 试管中加入2ml 未抗凝血液,滴加1ml 浓度为02mol/L 的氯化钙溶液。

同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各试管血液凝固的时间。

准备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 G、H。

在 G 试管中加入 2ml 未抗凝血液;H 试管中加入 2ml 抗凝血。

同时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各试管血液凝固的情况。

4、实验结果41 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A 试管(37℃)中的血液凝固时间约为 5 分钟。

B 试管(0℃)中的血液长时间未凝固。

C 试管(室温)中的血液凝固时间约为 15 分钟。

42 钙离子浓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D 试管(加生理盐水)中的血液凝固时间较长,约为 20 分钟。

E 试管(加 01mol/L 氯化钙溶液)中的血液凝固时间约为 8 分钟。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摘要:1.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2.方法:放了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置于冰块中和一支空管中共8支试管每管加入等量的家兔血并记录各组的凝血时间。

3.结果:血液凝固的速度由快到慢为加了肺组织浸液的试管、棉花的试管、生理盐水的试管,只加了家兔血的试管,涂了石蜡油的试管,而置于冰块中的试管、加了肝素和草酸钾三只试管没有出现凝血现象。

4.结论:棉花、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石蜡有微弱的抗凝作用,肝素、草酸钾、低温有很强的抗凝作用。

外源性凝血时间比内源性凝血时间短。

(二)关键词:凝血因子、血液凝固(三)引言: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其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

血液凝固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本次实验采用从家兔的颈动脉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因此凝血过程主要为内源性凝血,而在血液中加入肺组织浸液则是为了研究外源性凝血,这样使得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得以比较凝血速度。

(四)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对象:家兔二、实验仪器: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秒表、手术台、手术剪、眼科剪、止血钳、细线、固定绳、烧杯、注射器三、实验药品和试剂:氨基甲酸乙脂、棉花、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1.用200g/L氨基甲酸乙脂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剪除颈部兔毛,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3.取8支试管分别编号,分别按下表1.中的要求准备试管、准备手表记血液凝固的时间。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在维持血管通畅、防止出血以及修复受伤组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血液凝固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血液凝固机制。

首先,我们进行了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将新鲜血液置于试管中,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血液在接触到空气后,会逐渐凝固成块状物质。

这表明空气中的氧气对血液凝固起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当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凝固时间显著延长,这证明了抗凝剂对血液凝固的抑制作用。

实验二,影响因素的研究。

其次,我们对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我们分别加入了钙离子、维生素K和温度等因素,并观察其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钙离子和维生素K能够显著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而较低的温度则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过程的重要性。

实验三,血液凝固与疾病的关系。

最后,我们探究了血液凝固与疾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几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如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发现这些疾病与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血栓形成常常与血液凝固过快有关,而出血倾向则可能是由于血液凝固过慢或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液凝固的机制及其受到的影响因素。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对于血液凝固异常相关的疾病,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并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血液凝固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究血液凝固机制,寻找更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液凝固异常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王上(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级针灸推拿七年制1班3组,201212203301022)一、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方法:采用颈动脉放血取血,用不同因素处理各试管血液,记录凝血时间。

结果:各组凝血时间依次为:1号(空管、对照管)4408.33+1086.13秒,2号(少许棉花)820秒,3号(石蜡油)5852秒,4号(生理盐水)1495秒,5号(冰浴)不凝,6号(肝素)不凝,7号(草酸钾)不凝,8号(肺组织浸液)189.50+66.93秒。

结论:少量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少量棉花能促进凝血过程,减短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液体石蜡涂壁、冰水能够减弱凝血过程,延长凝血时间。

二、引言血液凝固过程是有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因子是指在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过程。

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

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三、关键字凝血因子、凝血时间、影响因素四、实验材料和方法1.材料:家兔;石蜡油,冰块,肝素,柠檬酸钠或草酸钾,氯化钙,氨基甲酸乙酯;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兔手术台,手术剪,眼科剪,止血钳,细线,固定绳,试管,塑料小烧杯,注射器,秒表。

2.方法:2.1用200 g/L氨基甲酸乙酯按5 ml/kg体重计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2剪除颈部兔毛,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颈外静脉,采血10ml,制备血浆和血清。

2.3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引言:血液凝固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在维持血液循环和修复伤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血液凝固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 值、离子浓度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这些因素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以期深入理解血液凝固的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新鲜的血液样本、试管、计时器、温度计、pH试纸、盐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步骤:a. 将血液样本分别放入不同试管中。

b. 在一组试管中调节温度,分别放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如冷水浴和热水浴。

c. 在另一组试管中调节pH值,使用pH试纸测量并调整pH值。

d. 最后一组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

e. 在每个试管中记录血液凝固的时间,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

实验结果:1. 温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较低的温度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而较高的温度会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这是因为低温会使血液中的酶活性降低,凝固因子的活性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延长凝固时间。

而高温则会加速酶活性和凝固因子的反应速率,导致凝固时间缩短。

2. pH值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pH值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而较高的pH值会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这是因为酸性环境会降低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使其反应速率减慢,从而延长凝固时间。

而碱性环境则会促进凝血酶的活性,导致凝固时间缩短。

3. 盐溶液浓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而低浓度的盐溶液会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引起细胞脱水,导致凝血因子的浓度降低,凝血时间延长。

而低浓度的盐溶液则会使细胞膨胀,增加凝血因子的浓度,导致凝固时间缩短。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盐溶液浓度都会对血液凝固时间产生影响。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也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

温度、pH值和盐溶液浓度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素,通过调节这些因素,人体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

血液不容易凝固的原因

血液不容易凝固的原因

血液不容易凝固的原因
1.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关键成分之一,它们可以通过黏附和聚集在受损部位形成血栓来帮助止血。

如果血小板功能存在异常,比如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凝固的能力下降。

2. 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中的蛋白质,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凝块,通过血凝块将血液的流动阻断。

如果某些凝血因子的含量不足或者出现缺乏,就会导致血液凝固功能减弱。

3. 抗凝血系统异常:人体中还存在一些抗凝血机制,可以对抗血液凝固,维持血液的流动性。

如果抗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比如抗凝血蛋白的功能受损,就会导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

4. 血管病变:血管的正常功能和结构对血液的凝固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血管内膜受损或发生病变,会导致血液凝块的形成更加困难。

综上所述,血液不容易凝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血系统异常和血管病变等多个因素。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浙江中医药大学一、实验目的和摘要: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二、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三、引言:不同因素(药物、温度等)经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影响血液凝固时间四、材料和方法家免;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冰块、肝素、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液状石蜡、肺组织浸液;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

1、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的量,将兔麻醉,仰卧固定于兔手台上。

正中切开颈部,分离一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阻断血流,近心端夹上动脉夹。

在动脉当中斜向剪一小切口,插入动脉插管,结扎导管以备取血。

2、试管准备好。

每管加2ml血液试管1 不加任何处理(对照管)试管2 放少许棉花试管3 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试管4 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试管5 加肝素1ml试管6 加草酸钾1ml试管7 加肺组织浸液0.1ml试管8 生理盐水1ml3、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ml。

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形成。

4、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2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s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

5、6、7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

五、结果六、讨论1、室温基准时间,1号与其他管血液凝固,是因为血液与关闭接触启动了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浆,由FXII被激活所启动。

首先由FXII接触到异物表面而被激活成FXIIa,FXIIa转而使FXI激活,成为FXIa。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并加深对血液凝固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试管架、试管-血液凝固试验盘(含有抗凝剂和凝固促进剂的试验盘)-血液凝固时间计时器-血液样本(同一批供试)2.实验方法:1.准备不同试验组的试管,分别添加不同的试验盘。

2.将血液样本加入到试管中,确保每个试管内的血液量相同。

3.开始计时,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试管内的血液凝固时间,并记录下来。

4.对每个试验组重复3次实验,计算平均值。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进行的结果,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实验组,试管添加物,实验结果(凝固时间)-------------,------------,-------------------组1,无,300秒组2,CaCl2,240秒组3,酸性物质,180秒组4,溶菌酶,360秒组5,超声波,240秒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添加CaCl2可以促进血液凝固的速度,凝固时间较短,说明Ca2+离子对血液凝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酸性物质的添加也可以加速血液凝固,凝固时间更短,说明酸性环境对血液凝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添加溶菌酶后,血液凝固时间较长,说明溶菌酶对血液凝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4.使用超声波处理血液样本后,凝固时间与添加CaCl2后的凝固时间相似,说明超声波可以模拟Ca2+离子对血液凝固的促进作用。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离子、酸碱平衡等。

2.Ca2+离子是血液凝固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促进血液凝固的速度。

3.酸性环境可以加速血液凝固,但过于酸性的环境可能对血液凝固产生不利影响。

4.溶菌酶对血液凝固起到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来实现。

5.超声波可以模拟Ca2+离子的促进作用,加速血液凝固的过程。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浙江中医药大学14级临床医学本部三班张伊娜【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取家兔新鲜血液分别置于室温、低温、涂石蜡于试管壁的试管,加棉花、NaCl、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用竹签搅拌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

结果: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经NaCl、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乳白色丝状物。

结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稀释血液、涂石蜡于试管壁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低温抑制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

【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肝素;纤维蛋白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动物家兔。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棉花,石蜡油,碎冰块,氯化钠,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氨基甲酸乙酯;试管(8支),小烧杯(2支),竹签,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本实验用手机秒表功能)。

1.2实验方法1.2.1家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两侧颈总动脉暴露,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以备取血之用。

1.2.3取8支试管,并编号。

按下表实验条件准备完毕(其中4号试管1~4组加0.5mLNaCl,而5~8组加2mL NaCl)图示:促凝与抗凝试验1.2.4放开动脉夹,先放一管血后再1~8号管每管加入血液1mL(约试管的1/8),立即用秒表(手机秒表功能)计时,每隔30s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记下所历时间。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及原理: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是指在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过程。

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

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肺组织浸润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家兔;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氨基甲酸乙酯;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三、实验方法:1•用200g/L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 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以备取血之用。

3•取试管8支,编号。

按下实验条件准备完毕。

试管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时间(结果)1 空管、对照管18分04秒2 粗糙面放棉花少许7分18秒3 石蜡油涂管内壁65分26秒每管加血2 ml 4 NaCI 2ml 42分45秒5 温度置于冰浴槽中不凝6 加肝素8单位(加血后摇匀)不凝7 加38g/L草酸钾3滴(加血后摇匀)不凝0.1ml (加血后摇匀)15秒8 加肺组织浸液小烧杯放血10ml 放血时用竹签不断搅动,2~3min后血液不凝,用水冲洗竹签后观察之竹签上有丝状纤维小烧杯放血10ml 对照血液凝固4.立即用秒表计时,每隔15s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 记下所历时间。

5.实验观察记录各管的凝血时间。

四、实验结果:(如上表所记录,数据为班上各组的平均值。

)五、实验讨论:9,竹丝搅拌影响血液凝固,就是用竹丝表面(毛糙)把因子 I (纤维蛋白原)迅速的变成 纤维蛋白并卷走,失去纤维蛋白,血液的凝血过程打断,血液就不会凝固了。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血液凝固,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词汇,其实是指我们的身体在受到伤害时,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来修复伤口。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它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底吧!我们来说说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当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时,比如切破手指或者摔倒受伤,血管内的血液会迅速流向伤口处。

这时,伤口周围的细胞会释放一种叫做纤维蛋白原的物质。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可以被酶分解成纤维蛋白的物质。

纤维蛋白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它可以通过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将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包裹在内,最终形成一个血块。

这个血块就是我们常说的“绷带”,它可以帮助伤口止血,促进伤口愈合。

那么,血液凝固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其实,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1. 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容易出现血液凝固异常的情况。

比如,他们可能患有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导致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这些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它们,血液就无法正常凝固。

2. 疾病因素:有些疾病也会导致血液凝固异常。

比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都可能影响到凝血系统的正常运作。

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以及恶性肿瘤也可能引发血液凝固异常。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会影响血液凝固。

比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就可以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帮助预防血栓的形成。

而肝素、普通肝素等则是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它们可以迅速阻止血液凝固。

4. 外部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血液凝固。

比如,寒冷的环境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减缓血液流动速度;而高温则会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动速度。

这些变化都会对血液凝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了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了。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有出血倾向或者容易形成血栓等问题,就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 掌握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因素;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凝固过程包括凝血酶原激活、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等环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值、Ca2+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因子浓度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血液、肝素、草酸钾、石蜡油、棉絮、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器、滴定管、试管、试管架、移液器、秒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组:将实验分为以下几组:A组(正常血液)、B组(加肝素血液)、C组(加草酸钾血液)、D组(加石蜡油血液)、E组(加棉絮血液);2. 血液凝固时间测定:取等量血液,分别加入各组对应的处理液中,记录血液凝固所需时间;3. 结果分析:比较各组血液凝固时间的差异,分析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A组:血液凝固时间为(20±5)秒;2. B组:血液凝固时间为(40±10)秒;3. C组:血液凝固时间为(30±8)秒;4. D组:血液凝固时间为(25±7)秒;5. E组:血液凝固时间为(18±6)秒。

六、结果分析1. 肝素具有抗凝作用,能延长血液凝固时间;2. 草酸钾可降低血液中Ca2+浓度,延长血液凝固时间;3. 石蜡油可阻碍血液与试管内壁的接触,延长血液凝固时间;4. 棉絮可增加血液与试管内壁的接触面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七、结论1. 温度、pH值、Ca2+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因子浓度等是影响血液凝固的重要因素;2. 肝素、草酸钾、石蜡油、棉絮等物质对血液凝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血液污染;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分析。

九、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加深了对血液凝固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蔡长春浙江中医药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2组,20111090109【实验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了解p值的计算。

方法:采用颈动脉取血放血,并且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试管,以此来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并计算p值。

结果:试管1号(对照组)血液凝固时间:30’45”,2号(少许棉花)血液凝固时间:14’44”,3号(液体石蜡油)血液凝固时间:51’,4号(冰水)不凝,5号(肝素)血液凝固时间:2’15,6号(生理盐水)血液凝固时间:25’,7号(草酸钾)不凝,8号(肺组织浸液)不凝,小烧杯不凝。

P值2.99507E-06。

结论:1、少量生理盐水、少许棉花和肺组织浸液能促进凝血过程,减短凝血时间;2、液体石蜡油、冰水、肝素、草酸钾能够减缓凝血过程,延长凝血时间,;3、凝血需有纤维蛋白。

4、p值较大,无效假设成立,实验处理无效。

【关键词】血液凝固,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血液凝固参与生理止血的过程,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

血液凝固时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本次实验将观察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背景】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其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②凝血酶的的激活;③纤维蛋白的生成。

在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Ⅶ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Ⅶ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所激活,如血管内膜破损后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组织因子)所启动的,其余参与血凝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等组织含量很丰富。

【材料和方法】实验对象:家兔实验仪器:秒表,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膀胱插管,气管插管、小烧杯实验药品和试剂:生理盐水,少量棉花,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实验方法:1、麻醉固定:用200g/L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手术操作: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

用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 ”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

以备取血之用。

3、.试管处理:取试管8支,编号。

按下实验条件准备完毕。

试管 编号 实验条件 凝血时间(结果)1 空管、对照管2 粗糙面 放棉花少许3 石蜡油涂管内壁每管加血2 ml 4 温度 置于冰浴槽中5 加肝素5单位1ml6 生理盐水2ml7 加草酸钾2ml8 加肺组织浸液0.1ml小烧杯放血10ml 放血时用竹签不断搅动,2~3min 后用水冲洗竹签后观察之4、实验观察:立即用秒表计时,每隔15s 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记下所历时间。

5、p 值计算:分别记录8组同学的1号管与8号管的不同记录,计算s —x 和p 值【实验结果】组别凝血时间(结果) 1号(空管、对照管)2号(放棉花少许)3号(石蜡油涂管内壁)4号(置于冰浴槽中)5号(加肝素5单位1ml )6号(生理盐水2ml )7号(加草酸钾2ml )8号(加肺组织浸液0.1ml )小烧杯放血10ml30分45秒 14分44秒 51分00秒 不凝 不凝 25分00秒 不凝 2分15秒 血液不凝,竹签上有丝状纤维1号组 2号组 3号组 4号组 5号组 6号组 7号组 8号组 8号管1号管120s 2145s 135s 1845s 83s 1033s 150s 2130s 15s 2115s 105s 2265s 60s 1875s 135s 2115s 平均数标准差 p 值 100.375s1940.375s45.49391639 392.9554455 2.99507E-06正常对照组1940.375±392.9554455s加肺组织浸液组100.375±45.49391639sP值 2.99507E-06【讨论】血液凝固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

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是指在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过程。

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

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14种,即凝血因子Ⅰ~ⅩⅢ(简称FⅠ~FⅩⅢ)。

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等。

在这些凝血因子中,除FⅣ是Ca2+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而且FⅡ、FⅦ、FⅨ、FⅩ、FⅪ、FⅫ和前激肽释放酶都是丝氨酸蛋白酶,能对特定的肽链进行有限水解;但正常情况下这些蛋白酶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的有限水解而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后,才具有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凝血因子的激活。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

两条途径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有所不同。

但两条途径中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互相激活,故两者间相互密切联系,并不各自完全独立。

(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胶原等)接触而启动。

当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时,首先是FⅫ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为FⅫa。

FⅫa的主要功能是激活FⅪ成为FⅪa,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成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又称组织因子途径。

组织因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组织细胞。

在生理情况下,直接与循环血液接触的血细胞和内皮细胞不表达组织因子,但约有0.5%的FⅦ处于活化状态(FⅦa)。

当血管损伤时,暴露出组织因子,后者与FⅦa结合而形成FⅦa —组织因子复合物,后者在磷脂和Ca2+存在的情况下迅速激活FⅩ生成FⅩa。

由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所生成的FⅩa,在Ca2+存在的情况下可与FV a在磷脂膜表面形成FXa—FV a —Ca2+—磷脂复合物,即凝血酶原复合物,进而激活凝血酶原。

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为凝血酶。

1、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了一个粗糙的表面,容易使血小板发生黏着、聚集,然后发生解体,释放许多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子;另外棉花含许多带负电荷的植物纤维,也能激活凝血因子XⅡ,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因此放有棉花的试管血液凝固加快。

2、抗凝血酶Ⅲ和肝素是机体内重要的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等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是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活,从而达到抗凝的作用。

肝素则主要通过与血浆中的的一些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Ⅲ结合,加强后者的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使血管内壁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作用。

因此在试管内放入肝素时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3、由于石蜡油表面光滑,不易引起血小板黏着,即不易使血小板发挥促进凝血的作用。

另外石蜡油为绝缘体,其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不利于凝血因子XⅡ的激活,因此血液凝固比放有棉花的试管慢,也比正常对照组慢。

4、凝血过程中Ca2﹢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参与了血液凝固的许多环节,当血液中没有Ca2﹢时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

在试管中加入草酸钾,由于草酸钾与Ca2﹢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是血液中没有Ca2﹢,故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5、肺组织浸出液中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Ⅲ,易通过外源性哪些途径迅速发生凝血反应,因此加肺组织浸出液的试管血液凝固发生最快。

6、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了血液,使凝血酶的浓度降低,延长了血液凝固的时间。

7、血液凝固的过程由许多蛋白质酶的参与,所以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减弱,因此放置于冰水中的试管血液长时间不凝固,此即低温影响了凝血酶的活性有关。

8、不管是内源性凝血还是外源性凝血,凝血的最后阶段都是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那纤维蛋白原被水解成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呈网状结构,把血液中所有的血细胞网络于其中,从而发生血液凝固。

静止烧杯中发生了上述的凝血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

而用竹签搅拌血液的过程中,虽然也发生了凝血的过程,纤维蛋白原被水解成纤维蛋白,但形成的纤维蛋白被不断地缠绕到了竹签上,经水漂洗后,竹签上剩下的是白色丝状的纤维蛋白,又经搅拌后,杯内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被全部耗尽,无法再形成纤维蛋白网罗血细胞,故血液不再发生凝固。

【结论】加了肝素、草酸钾等抗凝剂的试管,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发生凝血现象。

温度对血液凝固有影响,放置于冰水中的试管血液凝固也明显减慢,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发生凝血现象。

棉花和石蜡油是观察血液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血液凝固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液中有棉花使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并涂石蜡油润滑是试管壁的快。

加肺组织浸液的试管血凝最快,加生理盐水的试管比正常血凝减慢。

p值较大,无效假设成立,实验处理无效。

此外,不断搅拌血液的竹签上有白色丝状物缠绕,且血液不发生凝固,对照组血液则正常凝固【参考文献】[1]张志雄.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6.113[2]陆源、林国华、杨午鸣.机能学实验教程.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0.160~162[3]朱大年.生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 .2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