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本模态语言和语义20110902(以此为准)[1]
2关于语言、语义的一些基本认识
语义类型
反映义 广义的语义 语法意义 语义 狭义的语义 反映义 基本义 附加义 基本词的意义 语法意义 感情色彩 色彩义 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
语义与词义的比较
• 语义的范围比词义的范围大,可以说语义 包含词义。 • 反映义与词汇意义相对应,但词汇意义只 限于构词语素、实词、固定词组的意义。 反映义包括7种语义单位的内容。因此反映 义的范围比词汇意义的范围广。 • 两者都包括语法意义,所指范围大致相同。
义丛、句义、言语作品义
• 义丛:词组的意义方面是义丛,义丛由义 位组合而成。 • 句义:即句子的意义,由义位、义丛组合 而成。 • 言语作品义:某一言语作品的意义。
附加义
• 某些义位、句义、言语作品义的附加成分, 主要研究义位和句义的附加义。 • 例如:“妻子”和“老婆” • 妻子—文雅 • 老婆—不够文雅
语素义
• 语素是语言单位、语法单位。 • 我们是为了弄清义位及其附加义而研究语 素义的,因而关心的是构词语素(词根、 词缀)的意义。 • 汉语的单纯词只有一个词根,那么它的义 位就是词根的语素义。 • 合成词的义位不是组成它们的语素的意义 构成,但是语素义或提示义位,如“教 师”、“热爱”,或添加附加义,如“脑 袋”、“脑袋瓜”、“脑门子”等 。
Thank You!
第二讲 关于语言、语 义的一些基本认识
主讲人:海常慧
对外汉语专业
2011-2012第二学期 语义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研室
主要内容
1. 语言简述
2. 语义系统
3. 语义单位 4. 语义类型
语言简述
• 人类有三个基本工具:劳动工具—手;思维工 具—人脑;交际工具—语言。 • 人类制造了大量的工具来加强、延伸这三种工具 的功能。例如锤子、铲子等加强延伸手的作用; 文字、打字机等加强延伸语言的作用;电脑加强、 延伸人脑的作用。 • 语言的功能:交流、思维 • 语言的结构:词汇、语法 • 语音、语法、词汇 • 语音、语法、语义
语言学知识系统图解
4句法学范畴之间的关系---一致与支配
句子的种类---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组合和聚合关系
结构语法直接成分分析
内向结构和外向结构
生成语法(略)
功能语法(略)
语义学的定义
命名论
概念论
意义理论语境论
使用论
行为论
利奇的意义七分法
意义的分类
其他意义分类法
同义关系
互补反义词
英语语言学各章节系统图解
语言的定义及定义的理解
语言的甄别性特征
语言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起源
1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学的定义及定义的理解
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及其研究范围
常见的重要区别性概念
语音学的定义
听觉语音学
声学语音学
语音学分类(清辅音、浊辅音)
辅音描述(发音部位、发音方式、清浊性)
标音(宽式标音、严式标音)
发音语音学
分类(前、中、后元音)
元音描述(唇、舌位、开口度/舌高度、紧/松)
标音(宽式标音、严式标音)
2语音学
音系学最小对立体
音位、音位变体
音位理论自由变异
音位对立、区别性特征
音位分布、互补分布
音系学
序列规则
音系规则同化规则(顺同化、逆同化)
省略规则
超切分音位特征(音节、重音、声调、语调)
定义
形态基本模块:词素、形素、词素变体
5语义学反义关系等级反义词
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关系反义词
上下义关系
一词多义
同音/同形异义
蕴含
预设
矛盾
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不一致
同义关系
语义异常
语义成分分析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的性质:符号性(符号的任意性、稳固性、渐变性、线条性)、系统性、社会性。
还有民族性、生成性、模糊性。
广义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狭义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与言语关系: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进行言语活动。
语言的层级:上层包括语素、词、句子,下层是语音层,包括音位、音节。
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最小的语言交际单位。
语言系统的四个子系统:语音、语义、语汇、语法。
语音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音位之间的对立和音节内部的组合。
语义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义项的聚合关系和句义的组合规则。
语汇系统包括三级语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
语素是最基本的语言符号,词和固定短语一般是复合符号,词是语汇系统的主体。
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名。
语法系统包括词语的结构和功能。
语言的基本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也叫线性序列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结构关系,有相同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叫结构类。
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叫联想关系。
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
语言的词法类型:词根语、屈折语、粘着语、编插语。
词根语又叫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表示。
如汉语。
屈折语通过各种屈折方式表示语法意义,屈折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外部屈折通过词缀表意。
印欧语系、阿拉伯语,尤其俄语和德语。
粘着语又称胶着语,通过加词缀表语法意义。
如土耳其语、日本、朝鲜、蒙古等语。
粘着语与屈折语:都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但粘着语没有内部屈折;粘着语的一个词缀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词缀,要表不同意义就加多个词缀;粘着语词缀一般自成音节且词根与词缀和词缀与词缀结合不紧密,独立性相当大。
公共基础知识语义学基础知识概述
《语义学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日常交流到文学创作,从学术研究到人工智能,语义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本文将全面阐述语义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基本概念1. 语义的定义语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句子意义和语篇意义等。
它涉及到语言符号与所指代的事物、概念、情感之间的关系。
2. 语义单位语义学中常见的语义单位有词素、词汇、短语和句子等。
词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词汇是由词素组成的词语,短语是由词汇组成的语言片段,句子则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3. 语义特征语义特征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属性。
例如,“红色”这个词汇具有“色彩鲜艳”“暖色调”等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词汇和语言单位,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三、核心理论1. 指称理论指称理论关注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探讨语言如何指代现实中的事物和概念。
指称可以分为直接指称和间接指称。
直接指称是指语言符号直接指代具体的事物或概念,如“苹果”这个词汇直接指代一种水果。
间接指称则是通过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来指代事物或概念。
2. 涵义理论涵义理论研究语言符号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涵义可以分为概念涵义和情感涵义。
概念涵义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表达的客观概念,如“汽车”这个词汇的概念涵义是一种交通工具。
情感涵义则是指词汇或语言单位所表达的主观情感和态度,如“美丽”这个词汇的情感涵义是积极的、赞赏的。
3. 语义场理论语义场理论认为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关联的语义网络中。
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汇具有相似的意义和用法,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等。
例如,“红色”“蓝色”“绿色”等词汇属于颜色语义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4.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和效果,与语义学密切相关。
modular theory语言学
modular theory语言学摘要:一、引言1.介绍模态理论2.语言学与模态理论的关联二、模态理论的基本概念1.模态的定义2.模态的种类三、模态理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1.语义学中的模态2.句法学中的模态3.语用学中的模态四、模态理论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1.对语言结构的深化理解2.对语言功能的拓展认识五、结论1.总结模态理论与语言学的关系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正文:一、引言模态理论(modular theory)是一种重要的哲学理论,它研究的是可能性、必然性和许可等概念。
在语言学领域,模态理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我们理解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语言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模态理论的基本概念模态,简单来说,就是对可能性或必然性的一种表达。
在模态逻辑中,通常用"可能"(possible)和"必然"(necessary)来表示两种基本的模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模态,如"必然不可能"(impossible)和"可能不必然"(probable)等。
三、模态理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1.在语义学中,模态理论被用来解释一些特殊的语义现象,例如模态词(如"可能"、"必然"等)的语义特性,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2.在句法学中,模态理论也被用来分析模态词的句法行为,例如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与其他词类的组合关系等。
3.在语用学中,模态理论被用来研究说话者使用模态词的语用意图,例如如何通过模态词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信念或推测。
四、模态理论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模态理论对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模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结构,特别是模态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地位。
其次,模态理论也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对语言功能的认识,例如如何通过模态词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信念或推测。
五、结论总的来说,模态理论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语义学(讲义)
第一章语义研究的开展与现状语义是语言的一个组成局部,一个层次,也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影响到各个方面的现象,因此不只是语言学,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都与语义的关系密切。
由于计算机用于语言信息处理,计算机专家也很关心语义。
这样研究语义的学科——语义学〔semantics〕,从研究角度和研究范畴来看可以分为三种:语言学的语义学〔linguistic semantics〕,逻辑学的语义学〔logical semantics〕,哲学的语义学〔philosophical semantics,即语义哲学,它是一些哲学流派,这些流派认为语言、语义是哲学分析的唯一的或主要的对象〕。
我们所说的语义学属于语言语义学。
一、语文学时期及我国的训诂学我国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叫做训诂学。
春秋战国时期从义理辞章方面注释?春秋?的?公羊传?和?谷梁传?,是我国处于萌芽状态的训诂工作的成果。
汉朝提倡读经,为了便于人们读懂古代典籍,注释古书之风很盛,训诂学由此兴起。
到了清朝,我国语文学进入全面开展的时期,训诂学再度兴盛起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从两汉到清明延续两千年的训诂学,积累、整理了丰富的材料,也有许多很好的见解,它不但对研究古代汉语的语义和汉语语义的演变极为重要,而且能帮助我们认识汉语〔包括方言〕的语义,另外它对我们研究语义学的理论和方法也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训诂学只是着眼于古代的书面语,目的也只限于注释古书,还不是关于语义的独立、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没有提出什么语义方面的理论。
二、传统语义学就世界范围来看,从语文学进入语义学〔linguistics〕是19世纪初的事。
早在1838年,德国学者莱西希〔K﹒Reisig〕就主张把词义研究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他的主张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到了1893年,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Michel Bréal〕首先使用了语义学这个术语,并于1897年出版了他的著作?语义学探索?。
编译原理第二章课件
L(G)={anbn|n≥1}
28
2.2.2 文法的分类
3型文法(又称线性文法、正则文法、正 规文法)
➢ 如果对文法G中的任一产生式均限制为形如: AB 或 A
其中: A,B∈VN , ∈VT 则称文法G为3型文 法。 ➢ 上述形式的3型文法也称为右线性文法。 ➢ 如果对文法G中的任一产生式均限制为形如:
A0 = { } A1 = { a,b } A2 = AA ={ aa,ab,ba,bb } A3 = A2A ={ aaa,aab,aba,abb,baa,bab,bba,bbb }
……
An =An-1A = AAA……A
12
2.1 基本概念
10.符号串集合的正闭包
设A为符号串的集合,则称A+为符号串集A的 正闭包.具体定义如下:
文法
字符串集合
16
2.2 .1 文法的定义
2.2.1 文法(Grammar)的定义 文法的定义
一个文法G是一个四元组: G = ( VN, VT, S, P )
其中:
➢ VT (Terminal Vocabulary)是一个非空的有限集合,
它的每个元素称为终极符号或终极符,一般用小 写字母表示。 从语法分析的角度看,终极符号是 一个语言不可再分的基本符号。
可合并为一个,缩写为:
P 1 | 2 | … | n
其中,每个i 称为 P 的一个候选式,符号“|” 读作“或” 。
21
⑥一个文法的核心是产生式。 一般约定:
用< >括起来或 大写字母:非终结符 不用< >括起来或小写字母:终结符
22
例1
G =(VN,VT, S, P) 其中:VN={ S , A}
模态分析的基础理论-PPT精品文档109页
k
m
c x
kx c·x
m F0 cos t
简谐强迫振动
系数
B
2
x
2 0
x0
n d
x0
tan 1 x0 n x0 d x0
X
A
1
(
n
)
2
2
2
n
2
ET
U1kA2 2
12(x02x02n2)
ET UE
Rayleigh商 动能系数
能量关系
T1mA2 2
12mxm 2ax
n2
k m
Umax T
阻尼自由振动
方程
mxcxkx 0 x(0) x0, x0(0) 0
x2nxn2x 0
自激振动:输电线的舞动 1940年美国塔可马(Tacoma Narrows)吊桥在中速
风载作用下,因桥身发生扭转振动和上下振动造 成坍塌事故 1972年日本海南的一台66×104kW汽轮发电机组, 在试车过程中发生异常振动而全机毁坏; 步兵在操练时,不能正步通过桥梁,以防发生共 振现象造成桥梁坍塌
x ( t) e n t( c 1 c o sd t c 2 s ind t)
x (t)X e n tco s(dt)
c 1 x 0 ,c 2 (xn x 0)/ d
阻尼自由振动
对数衰减率
x1 x2
X Xeenntt12ccooss((ddtt11)
单自由度系统
自由振动 简谐振动 非周期强迫振动
规范模态逻辑知识
规范模态逻辑知识
1. 模态逻辑的定义
模态逻辑是一种表达彩虹语言的方式,它定义了逻辑模式的各种逻
辑定理,以描述基本的非常规论证的过程。
模态逻辑从语言学的角度
出发,将逻辑模式的不同断言连根接地形成一个整体,用来表示人们
在认识和思考时使用的语言。
2. 模态逻辑的性质
模态逻辑具有许多性质,其中包括广义性,可数性,统一性,可改
变性,稳定性,蒙太奇性,非一步节点可完备性等。
3. 模态逻辑的分类
模态逻辑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基本模态逻辑和系统模态逻辑。
前者包括克拉斯特模态逻辑、布尔模态逻辑、阿基米德模态逻辑和拉
斯维加斯模态逻辑;后者包括折中模态逻辑、忠诚模态逻辑、张量逻
辑等,其中忠诚模态逻辑是许多系统模态逻辑中最重要的一种。
4. 模态逻辑的应用
模态逻辑在各个领域、特别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像知识表示、系统分析、有理推理和程序正确性分析。
此外,模态逻
辑还应用于在自然语言处理、离散数学、时序和单线程编程等领域,
以表示信息和思考模式,帮助解决特定问题。
模态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模态逻辑的语法和语义模态逻辑是一种扩展了传统命题逻辑的形式系统,用于表达各种不同类型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在模态逻辑中,我们可以使用模态词语来描述一个命题的真值在特定条件下的可行性、可能性、必然性等。
一、模态逻辑的语法在模态逻辑中,我们需要明确模态词语的使用方式,以及如何构建和解析模态逻辑表达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态词语及其语法规则:1. 必然性(necessity):a. 可以使用“□”表示必然性;b. 比如,□p 表示命题p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的。
2. 可能性(possibility):a. 可以使用“◇”表示可能性;b. 比如,◇p 表示命题p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真的。
3. 条件(conditional):a. 可以使用“→”表示条件关系;b. 比如,p → q 表示如果p为真,则q也为真。
4. 与(conjunction):a. 可以使用“∧”表示命题的合取;b. 比如,p ∧ q 表示p和q同时为真。
5. 或(disjunction):a. 可以使用“∨”表示命题的析取;b. 比如,p ∨ q 表示p和q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6. 否定(negation):a. 可以使用“¬”表示命题的否定;b. 比如,¬p 表示p为假。
在构建模态逻辑的语法中,我们可以使用括号来明确优先级和结合性。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模态词语和逻辑运算符,我们可以形成复杂的模态逻辑表达式。
二、模态逻辑的语义在模态逻辑中,我们需要明确每个模态词语的语义含义,以及如何解释模态逻辑表达式的真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态词语的语义解释:1. 必然性(necessity):a. □p 表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p都是真的;b. 也可以解释为“p是逻辑必然的”。
2. 可能性(possibility):a. ◇p 表示在某些可能的情况下,p是真的;b. 也可以解释为“p是逻辑可能的”。
3. 条件(conditional):a. p → q 表示如果p为真,则q也为真;b. 当p为假或q为真时,条件命题p → q为真。
语言学教学课件语义学
• (二)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 语义所反映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概括的认识,词语的 意义概括了它所指的各个具体对象的共同特征。 • 语义作为人们言语交际的内容,在具体的话语中,又是比较具 体的。
二、语义的性质
• (三)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 为了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语义必须具有一定的 稳固性。 • 语义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而客观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 地变化。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语义必然要随 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变化而发生相 应的变化。
二、语义的性质
• (一)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 (二)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 (三)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 (四)语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二、语义的性质
• (一)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 语义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最终来源于客观事物现象, 因此,语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实有事物、虚构) • 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的角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完全同一,总会有或多或少 的差异。所以,语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虚构、抽象、实有具体事物)
• 动词具有一种对立的语法意义,从性质上可分 为自主动词(volitional)和非自主动词(novolitional)。前者如“看、听、说、写”等, 这些动作可以由施事者有意识地发出的,或者 说动作者一定是施事,谓语表示一种动作行为; 而“病、长、醒”这类动词是非自主动词,动 作不是由施事有意识地发出的。或者说动作者 不是“施事”,而是一种主体,谓语也不是动 作行为,而更多是表示一种变化、属性。
4、语体意义
• 语体意义(语体色彩或风格意义):是某 些词语由于常常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而形 成的某种风格色彩。一般分口语风格和书 面语风格。 • 口语风格一般显得通俗、活泼、亲切。 • 书面语风格一般显得庄重、文雅。
哈工大编译原理第二章语言概述
2.2 基本定义
符号串的定义
2.1语言概述
语言的描述方法——现状
自然语言:自然、方便-非形式化
数学语言(符号):严格、准确-形式化
形式化描述
高度的抽象,严格的理论基础和方便的计 算机表示。
2.1 语言概述
语言——形式化的内容提取 语言(Language):满足一定条件的句子集合 句子(Sentence):满足一定规则的单词序列 单词(Token):满足一定规则的字符 (Character)串 语言是字和组合字的规则
⑴ ∑0={ε}
⑵ ∑n=∑n-1∑ n≥1
例: ∑13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2.2 基本定义
定义3 设∑是一个字母表,∑的正闭包 (Positive Closure)定义为:
∑+=∑∪∑2∪∑3∪∑4∪……
∑的克林闭包(Kleene Closure)为:
形式语言于自动机理论的产生与作用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除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直 接应用外,更在计算学科人才的计算思维的培养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由基础理论系列课程实 现的,该系列主要由从数学分析开始到形式语言结束 的一些数学和抽象程度比较高的内容的课程组成。
modular theory语言学
modular theory语言学【实用版】目录1.模态理论简介2.模态理论的发展历程3.模态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应用4.模态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正文一、模态理论简介模态理论(Modular Theory)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结构的组织方式以及语言知识在人类大脑中的存储和处理方式。
模态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模态理论的发展历程模态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创立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模态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他提出人类语言能力是由一种叫做“语言器官”的天生结构决定的,而这种结构具有模块化的特点。
2.发展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模态理论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和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语言学家吉布斯(George Lakoff)和约翰逊(Ronald Johnson)提出的“层次结构模型”。
3.完善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随着神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兴起,模态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学者们开始关注模态理论与其他语言学理论的结合,以及模态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三、模态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模态理论认为,语言知识在人类大脑中以模块化的形式存储和处理。
这些模块具有以下特点:1.独立性: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2.完整性:每个模块都包含了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
3.通用性:不同语言的模块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模态理论在语言学领域有很多应用,例如解释语言习得、语言障碍、双语现象等。
四、模态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模态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模态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并在语言教学、语言障碍治疗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模态位格一元论
模态位格一元论模态位格一元论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是针对谓词逻辑中的模态词问题而提出的。
它是在模态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张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划分为三个范畴:模态、位置和个体。
首先,模态是指关于真实世界的断言或命题的性质,如必然、可能、不确定等。
这些模态不仅可以用于描述事物的状态,还能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或对过去的评价。
例如,我们可以说“现在的气温可能会降到零下”,这是一个关于真实世界的模态命题。
其次,位置是指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置,即事物所处的地点和时间。
这些位置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如“这个苹果在我的手里”、“上午九点钟”。
最后,个体是指具体的事物,可以是有机体、无机物、概念等等,可以物质的也可以非物质的。
我们可以说“我正在食用一个苹果”、“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在模态位格一元论中,这三个范畴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它们之间有固定的关系。
一个事物的模态性质是可以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和所属的个体而确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即“M(P,I)”,其中M表示模态,P表示位置,I表示个体。
对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做出一些进一步的解释。
首先,在模态位格一元论中,一切真切实在的事物都可以归结为个体。
个体才是世界上真正存在的东西。
而模态和位置则是对个体进行描述的一种方式。
其次,每个个体在不同的位置和模态下都会有不同的性质和影响。
例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和思想,这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模态所决定的。
最后,模态、位置和个体相互依存,我们无法分开对它们进行研究。
只有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才能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总之,模态位格一元论是一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哲学理论。
它为我们研究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它,为人类的哲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件-语言学-第二章
什么是组合规则(Combination rules)?就是构成 线符号的单位互相组合为一个更大单位的规则。 语言结构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组成上 一层或上一级的一个结构单位,好像一个个连接 在一起的链圈,一环扣一环,组成一根环环相扣 的链条。
组成五六千个语素的语音表达形式,五六千个语 素可以组成几十万个词(大型英语词典大致收词四 十余万条),而这几十万条词则可以组成无穷无尽 的句子。语言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得心应手的交 际工具?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是一个重 要的原因,因为它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 结构的基础。
二、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Combination relations and paradigmatic relations)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linguistic sign system)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语言的符号性 (一)符号和语言符号
1、符号: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是人们 约定的记号。(与征候不同)
符号是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 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内容则是形式所表 达的意义。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 于最下层。语言符号的下层(底层)是一套音位 (Phoneme)。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 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 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如上述的gang,bang之类), 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
第二章第二节 语义
第二节语义一、语义的性质(一)什么是语义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因此,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便成了语义的基本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语言以外,人们还利用一些非语言的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等)来传递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海军士兵靠手中的旗子(白天)和舰上的灯光(晚上)来传递意义等等,这些手段虽然可以传递一定的意义,但它们都不是语言形式,它们所表达内容也就不是语义。
只有语言形式表达的意义才是语义。
语言形式又包括“语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类,所以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义也有两类:一类是词汇意义,即由语汇形式表达的意义;一类是语法意义,即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
如汉语“买的书”,“买”表示拿钱换东西,“书”表示装订成册的著作,这些意义均是通过语汇形式——词来表达的,所以都是词汇意义。
而“买”同“书”之间存在的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意义则是通过虚词“的”和语序(有别于“书买的”)等语法手段来表达的,所以是语法意义。
人类通过语言形式,除了传递思想外,还常常表达感情,所以语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思想内容,即理性意义,情感内容,即非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是语义中反映思想的部分,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
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也叫色彩义。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
在通常的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在特定的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
比如“他”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某个人”,这是这个词的一般的和稳定的意义;“他”在不同的上下文或交际场合中又可以具体指称张三、李四、王五或赵六,这种意义一旦脱离了特定的环境就会不复存在,因而是这个词的个别的和临时的意义。
语境意义(言语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个别的、临时的意义。
闲话语义——模态
闲话语义——模态闲话语义——模态理深科技时评原创⽩硕6天前1、模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模态(Modality)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含义。
在知识处理领域,模态是指特定的主体针对事件的⼀种主观的状态。
从这种主观状态的所属范畴⾓度,可以把模态分为四类:——与认知有关的模态:⽐如由动词“知道、相信、怀疑、否认、能够、也许、必然、可能……”甚⾄于引⼊量化概率等所刻画的认知状态。
——与计划有关的模态:⽐如由动词“计划、准备、打算、想要……”等所刻画的计划状态。
——与情感/评价有关的模态:⽐如由动词“喜欢、偏爱、讨厌、赞赏、鄙视……”等所刻画的情感/评价状态。
——与道义/责任有关的模态:⽐如由动词“应该、必须、得(děi)、不得、允许、禁⽌……”等所刻画的道义/责任状态。
从这种主观状态的当事主体与模态所针对的事件的当事/施事主体的异同⾓度,可以把模态分为两类:——穿透到⽬标事件的模态,也就是和⽬标事件共⽤同⼀个当事/施事相主体的情况。
⽐如对于与计划有关的模态来说,计划者和执⾏者在缺省情况下是同⼀的。
体现在句法上,就是“计划”类的动词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句宾语。
——不穿透到⽬标事件的模态,也就是跟⽬标事件具有不同的当事/施事的情况。
对于与认知状态相关的模态来说,认知主体和认知内容的主体可以是不同的。
体现在句法上,就是“知道”类的动词既可以带谓词宾语,也可以带⼩句宾语。
2、模态的语义本体表⽰框架模态在语义本体中的表⽰,有两种思路。
⼀种是把模态作为单独的态射,⽽把被模态作⽤到的内容作为模态态射的输⼊。
这种⽅法在逻辑上是严谨的,⽅便模态推理,但是不⽅便知识应⽤:毕竟模态态射太过⼀般,不具有“核⼼的”情报价值,只有“辅助的”情报价值。
另⼀种是把模态作为⽬标事件的属性,⽽把被模态作⽤到的内容作为⽬标事件。
这种⽅法在逻辑上是迁就的、勉强的,但是在实⽤上则突出了⽬标事件,把针对同⼀⽬标事件的各个不同主体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不同认知状态拉到同⼀个框架之下。
了解写作的10种基本模态,让我们有东西可写
了解写作的10种基本模态,让我们有东西可写虽然我们做了一些研究,也知道写文章有什么要求,但具体写作时,往往就是不知道要写什么。
课程学习网Lumen Learning援用相关资源,指出学术写作有10种常见的基本模态(原文称为修辞模式)。
了解并掌握这些模态,我们就可能产生这样的感觉:原来有东西可写了,比如定义一下概念,举几个例子,描述一下现象,进行比较和对比,等等本文借鉴课程学习网对模态的分类,按中文习惯进行了重构,对个别模态的意义进行了扩充,且给出了不同的举例。
需要事先指出的是,一篇文章往往包含多种不同的基本模态,不同的模态可能交织在一起介绍,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基本模态并不是一个个独立地出现,而是需要依据场景进行有机结合。
1. 叙事叙事是指讲述一个故事或讲述一个事件。
这种方式可以将细节和信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例如,在一篇关于气候变暖的文章中,可以讲述一个地区是如何因为气温逐年升高、生态环境逐渐变差以致人口渐渐消失的事件。
2. 描述描述是指通过五种感觉来对一个事物进行刻画或者塑造,以便读者能够对正在被描述的东西获得一个概貌。
它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感觉的细节。
尤其对于图形类结果,需要对图形代表的意义进行描述。
例如,可以描述颜色是什么、形状是什么,还可以指出快慢、深浅、幅度、方向、等等。
有时是定性描述,有时是定量描述。
3. 举例举例是给出具体的例子,这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所要阐述的概念或观点。
这对解释复杂问题尤其重要。
举例不仅仅是文字性的,有时可能是图形举例。
例如,如果你创造了一个方法,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如何应用这个方法。
你可能在指出一个问题有什么现象,你可以通过给出不同条件下的数据或图形来阐述现象的表现形式或本质。
4. 定义定义是指对一个术语或者概念或者问题进行严格的限定。
任何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都不一定十分清楚,定义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你指的到底是什么。
例如,我们在引入一个专业术语时,需要对该术语进行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基本模态语言和语义由第一章已知,模态算子“必然”和“可能”是非真值函数的一元句子联结词。
以这些算子扩张命题逻辑的语言,便得到基本模态语言。
给出基本模态语言的模型,再定义如何从原子公式的真值计算复合公式的真值,特别是如何计算带模态算子公式的真值,便给出了基本模态语言的形式语义。
本章首先定义基本模态语言中的几个句法概念,然后给出基本模态语言的直观语义解释以及形式语义学,区别真和有效两个概念,最后认定一个有效公式集即一个模态逻辑。
2.1 基本模态语言使用“ ”表示必然算子,增加到命题逻辑形式语言的初始符号列表,便得到基本模态语言@?的初始符号列表:, ]1, ]2, ...(用]、^、_等为元语言的命题变元)(1)命题变元:](2)命题联结词: ,(3)模态词:选择两个命题联结词 (否定)和 (蕴涵)作为初始联结词,其它联结词 (析取)、 (合取)、 (等值)可以利用否定和蕴涵来定义。
同样,选择必然算子作为初始的模态算子,用“ ”表示可能算子,它可以这样来定义: ] := ]①。
从直观上看,如果一个命题]可能真,则]假不是必然的;反之,如果]假不是必然的,那么]可能是真的。
此外,我们还要引入两个记号: 和 ,它们可以看做零元命题联结词,①记号“e := f”表示用f定义e,其中e是被定义项,f是定义项。
1第二章基本模态语言和语义前者表示恒真(等值于任意重言式),后者表示恒假(等值于任意矛盾式)。
有了基本模态语言的符号列表,便可以定义基本模态公式,它们是所有有限长度的符号串中“有意义”的符号串。
2.1.1 定义令C_\]表示全体命题变元的集合。
基本模态语言的公式集9ZY @? 由如下归纳规则形成①:ÛÛ¢]Ö Ö Ö其中]´C_\]。
其它符号 、 、 、 、 如命题逻辑中定义如下:Û= ] ]Û=Û=Û=Û=可能算子定义为 := 。
这里 读作“恒真”,它等值于命题逻辑的任何重言式, 读作“恒假”,它等值于命题逻辑的任何矛盾式。
这两个符号可以看做命题常项或者零元命题联结词。
此外,命题变元集C_\]原则上是任意原子命题集合(可以是空集)。
这里假定它是是可数无穷的。
正如在一阶逻辑中存在量词和全称量词互为对偶算子(即 e e ),可能算子 和必然算子 也互为对偶算子。
直观上看, 和 都是有效的,前一个公式意思是“命题 是必然真的当且仅当 不可能是假的”,后一个公式的意思是“命题 是可能真的当且仅当并非 必然是假的”。
若是不产生歧义,本章省略“基本”二字。
模态语言是命题逻辑语①这种递归定义格式的意思是:任意公式 要么是命题变元,要么是通过命题联结词形成的,要么是通过模态词形成的。
公式定义也可以按照经典的文字表述格式:所有命题变元是公式;如果 和 是公式,那么 、 和 都是公式。
意思与递归定义格式相同。
2第二章基本模态语言和语义言的扩张,这好比一阶语言可看作命题逻辑语言的扩张。
在一阶语言中,我们定义了公式的量词度的概念,即公式中出现的叠置量词的数目。
同样,在模态语言中,也可以定义模态度的概念。
2.1.2 定义递归定义公式 的模态度 ZQ 如下:(1)ZQ ] ¢ 0(2)ZQ ¢ZQ(3)ZQ ¢ max{ZQ , ZQ }①(4)ZQ ¢ZQ + 1根据可能算子的定义可知,ZQ ¢ZQ ¢ZQ ¢ZQ + 1 ¢ZQ + 1 。
所以对任意公式 ,都有ZQ ¢ZQ 。
此外,还有ZQ ¢ZQ ¢ 0,ZQ = ZQ ¢ZQ ¢ max{ZQ , ZQ }。
下面举例说明如何计算模态公式的模态度。
2.1.3 例子计算公式 ( ] ])的模态度如下:ZQ ( ] ]) = ZQ ] ]) + 1= max{ZQ ]), ZQ ])} + 1= max{1, 1} + 1 = 1 + 1 = 2下面要引入的另一个语形概念是代入。
这里仅考虑对命题变元的代入。
全体命题变元的集合记为C_\]。
代入的严格定义如下:2.1.4 定义一个代入 是从命题变元集到公式集的函数 : C_\] 9ZY @? 。
任给代入 ,可由递归定义把它扩展为公式集上的函数 Å : 9ZY @? 9ZY @? :Å ] ¢ ]Å ¢ ÅÅ ¢ Å ÅÅ ¢ Å①这里函数 max K 的函数值是K中最大元素。
3第二章 基本模态语言和语义 4根据其它联结词的定义,容易验证 Å ¢ , Å ¢ , Å Æ ¢ Å Æ Å 对 Æ´Ô Ú Ú Õ,并且 Å ¢ Å 。
根据以上递归定义,给定代入 ,便可计算所有公式在该代入下得到的结果。
下面举一个例子。
2.1.5 例子 令 是一个代入使得 ] = ^ ] 并且 ^ = _。
公式 ] ^ 在代入 下计算代入后的结果 Å ] ^ 如下:Å ] ^ ¢ Å ] Å ^ ¢ Å ] Å ^ ¢ ^ ] _有了代入概念,可以定义模态重言式。
一个公式 称为模态重言式,如果存在命题逻辑的重言式 和代入 使得 ¢ Å 。
最后还引入两个与命题变元相关的记号。
任给公式 ,令cN_ 表示 中出现的所有命题变元的集合。
该集合也可对模态公式的构造递归定义,读者可试一试。
有时我们也写 ]1ÚÜÚ ][ 表示公式 使得cN_ ¶ Ô]1ÚÜÚ ][Õ。
2.2 可能世界语义从前一节给出的模态语言看,它是在命题逻辑的形式语言中增加模态算子得到的。
为了给出模态语言的语义,在保证命题联结词的解释不变的情况下,关键是如何解释模态算子 。
换句话说,我们要确定形如 的模态公式的真之条件。
直观上看,要解释“命题 是必然的”意思是什么。
在自然语言中,也常用“必然”这个模态词,比如“必然2 + 2 = 4”直观上意思是“2 + 2 = 4”这个命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的,或者说它的真是必然的。
这里的“情况”指什么?莱布尼兹最早提出了“可能世界”的概念来说明必然性:(1)一个命题在现实世界中是必然的,当且仅当,它在现实世界和所有可能世界中都是真的。
这种说法的优点在于把必然性解释为在所有可能世界上真,为非真值函数的必然性提供了一种解释,而且也比较符合直观。
可能世界是一个比第二章基本模态语言和语义较抽象的哲学概念,可以作多种解释,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解释不同种类的必然性概念。
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
逻辑必然性。
莱布尼兹把所有真句子分两类:理性真句子和事实真句子。
理性真也叫逻辑真,这类句子的真是必然的,与事实无关,比如排中律的特例“明天下雨或者不下雨”,它的真与明天事实上是不是下雨没有关系。
另一种命题的真值与事实有关,比如“此时在下雨”。
在古典命题逻辑中,重言式都是必然的,比如] ^ ] 是重言式,无论代替字母]和^什么样的句子,所得到的句子都是真的。
回顾重言式的定义:一个古典命题逻辑的公式 是重言式当且仅当 在所有赋值下都是真的。
把每个赋值都看作可能世界,于是重言式的必然性就体现出来了。
物理必然性。
物理上可能的世界于不同于逻辑上可能的世界。
比如,光速是物理世界中最大速度,超光速的物理世界是不可能的。
这样,“车速不大于光速”就是在所有物理可能世界中真的,因此这个命题是物理上必然的。
然而,在逻辑上完全可以假设存在超光速的“奇异”世界,上述命题在逻辑上就不是必然的。
上面(1)中对必然性的解释使用了两个概念: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
从直观上说,可能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一种可能情况,而现实世界是一种可能情况。
这样便没有必要突出现实世界的地位,可以讨论任何命题在任何可能世界上的必然性。
这样来讨论必然性更具一般性,而无须考虑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的区别,只需固定任一可能世界来看命题的必然性。
于是我们可以把(1)的表述变成:(2)一个命题在某一世界中是必然的,当且仅当,它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是真的。
为方便计,下面引入一些记号。
用J表示可能世界的集合,小写字母d、b、c等(带下标或不带下标)表示J中的可能世界。
一个公式 在可能世界d上真记为“d ”, 在可能世界d上假记为“d¡ ”。
使用这些记号可以把(2)写成:(3)d 当且仅当对所有b´J,b 。
这样,含有必然算子的公式 在可能世界上d的真归约为 在所有可能世界上的真。
必然命题的真最终要归约为不含必然算子的命题的真。
5第二章基本模态语言和语义6 进一步看,(3)中“当且仅当”右边使用了“所有可能世界”这个全称量词表达式,若 的真与选取的当前世界d无关,这个全称量词的量化范围是所有可能世界。
若 的真与所选取的当前世界d有关,这个全称量词的量化范围是所有与当前世界有关的世界。
例如,令d是存在核武器的现实世界,令d1和d2分别是使用了核武器和没使用过核武器的世界,d3是不存在核武器的世界。
那么d1和d2对d来说是可能的,而d3对d来说是不可能的。
这样,(3)又可以细致化:(4)d 当且仅当在对d来说所有可能的世界b中,b 。
如果b对d来说是可能的,那么这两个可能世界之间存在一种关系,称为可及关系,一般用E表示。
这样,用Edb或dEb表示b对d来说是可能的,读作“d可及b”。
如果d可及b,则称b是d的一个可及世界。
于是,使用符号把(4)写成:(5)d 当且仅当对所有b´J,如果dEb,那么b 。
用如下有向图来直观地看(5)的意思:d1d V d[ËÜËÜËËd用圆点表示可能世界,箭头表示可及关系。
上图中d只有[个可及世界,公式 在d真,因为 在d的所有可及世界上是真的。
在2.1节中还引入了必然算子的对偶算子,即可能算子 ,定义 Û¢ 。
根据可能算子的定义和前面(5)对必然算子的语义解释,我们也可以得到如下关于可能算子的解释:(6)d 当且仅当存在b´J使得dEb并且b 。
即存在d的可及世界使得 是在真的。
从直观上说, 是可能的当且仅当存在可能世界使得 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