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淡水藻观察与群落结构分析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人员:2014级生物科学二班张智勇●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非常简单,是天然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方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非常快。
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
由于藻类对水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各异,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
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因而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调查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水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水质分析及比较●前言: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生物网,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氏液,显微镜,电子目镜,笔记本电脑, 250mL烧杯一个,1L敞口塑料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长颈漏斗,浮游生物计数框(计数框10mm×10mm,底部均匀100正方格)移液枪,橡皮管,洗耳球,3%的甲醛溶液(2)方法:选择采样地点为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日温为℃;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6℃,日温为17℃。
实验二 淡水藻观察与群落结构分析
实验二淡水绿藻观察与群落组成分析1.实验目的1.1熟悉使用显微镜观察淡水藻,并绘制所观测藻的示意图;1.2根据淡水图版资料,尝试鉴定观察到的藻类,并将它们进行聚类分析;1.3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初步分析淡水绿藻群落的组成。
2. 实验器材2.1 材料:广东药学院湖泊中采集的藻类。
2.2 仪器: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擦镜纸、纱布一块。
3. 实验原理3.1 藻类概况藻类涵盖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
原核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蓝绿藻和一些生活在无机动物中的原核绿藻。
属于原生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裸藻门、甲藻门(或称涡鞭毛藻)、隐藻门、金黄藻门(包括硅藻等浮游藻)、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
而生殖构造复杂的轮藻门则属于植物界。
属于大型藻者一般仅有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等为大型肉眼可显而易见之固著性藻类。
此类大型藻几乎99%以上之种类栖息于海水环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称之。
另外,有些肉眼可见的固著性蓝绿藻和少数之硅藻严格而言应该亦属于大型藻的范围。
3.2 藻类的生态习性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
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
除轮藻门外的各门藻类都有海生种类。
一般藻类植物可分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
有的藻类,如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
有的藻类如马尾藻类飘浮生长在马尾藻海上,称为飘浮藻类。
有的藻类则固着生长在一定基质上称为底栖藻类,如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的多数种类生长在海岸带上;这些底栖藻类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带状分布,一般的说,在潮间带的上部为蓝藻及绿藻,中部为褐藻而下部则为红藻。
3.3 藻华“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南四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组成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流域与民生水利南四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组成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张秀敏1张杨2张艳3齐云婷1(1.济宁市水文局济宁272000 2.济宁市洙赵新河管理处济宁2720413.济南市水文局济南250014)【摘要】本文以南四湖2009年4)12月水质及浮游藻类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南四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影响南四湖浮 游藻类组成的主要因子及南四湖浮游藻类组成及变化趋势。
从时间上看,南四湖各监测断面藻密度在夏季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值。
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与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密切相关,水体营养水平越低,藻类的种类越多,而数量越少。
反之,营 养水平越高的水体,藻类种类就越少,甚至单一,数量却越大。
【关键词】浮游藻类水质富营养化分析南四湖1引言南四湖流域属于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它是由南阳湖、昭 阳湖、独山湖和微山湖4个无明显分界的湖泊串联而成,是 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它通过河流汇集苏、鲁、豫、皖等4个 省32个县市区的来水。
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大量的废污水未经任何 处理,直接或间接排人河道,最后流人南四湖,造成湖泊的 部分水质污染,特别是工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湖泊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造成整个南四湖流域的富营养化 污染加重。
本文以南四湖2009年4~12月水质及浮游藻类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南四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影响南四湖 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因子及南四湖浮游藻类组成及变化趋 势进行分析。
样点布设如下:南阳湖南阳岛、独山湖独山、昭阳湖二级湖 (闸上)、微山湖微山岛和韩庄共5个监测站点。
2.2样品的米集藻类监测频率与采样时间和水质监测保持一致,采用 垂线与水质监测的采用垂线(点)保持一致。
其中,定性样品 采集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定量样品采集采用有机玻璃采 水器在设计水层进行采集,采水量为1~2L。
2.3监测项目及依据监测项目包括水生物指标(叶绿素0、藻细胞密度和藻类优势种)、水质指标(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高锰酸盐 指数、可溶解性总磷、总氮)和水文气象参数(蓄水量、风速、水位、气温、气压)。
细长的藻丝的群落结构呈现怎样的特点?
细长的藻丝的群落结构呈现怎样的特点?一、群落组成细长的藻丝是一种特殊的藻类,它通常生长在水体中,并以群落的形式存在。
细长的藻丝群落主要由藻丝和其他类似的水生植物组成。
藻丝是由无数细长的细胞组成的,形态呈丝状,质地柔软而有弹性。
而其他水生植物则包括莎草、水葱等。
二、群落结构1. 藻丝的排列细长的藻丝在群落中呈现出疏密有致的排列方式。
它们通常以束状或串状的形式生长,相互之间呈现出交错、织网的排列方式。
这种排列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光能,还能够提供足够的生物学空间,使得藻丝能够长势良好。
2. 群落的层次结构细长的藻丝群落呈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
在水平层面上,群落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每层的密度和生物量都有所区别。
例如,上层的藻丝较为稀疏,主要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中层的藻丝密度适中,起到缓冲和调节水质环境的作用;下层的藻丝较为密集,能够有效地吸收养分和防止水体流动。
3. 群落的竞争与共生细长的藻丝群落中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藻丝之间会争夺光能和养分资源,以获得更好的生长和生存条件。
同时,藻丝与其他水生植物之间也存在共生关系,例如,藻丝能够为莎草提供养分,并且通过与藻丝共生的莎草,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促进藻丝的光合作用。
4. 群落的稳定性细长的藻丝群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长期存在。
这主要归功于藻丝的生长特点和群落内各种不同生物的协同作用。
藻丝通过自身的弹性和适应性,能够在水体流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
同时,群落内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通过互相利用资源和调节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从而保持群落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细长的藻丝的群落结构呈现出疏密有致的排列方式和明显的层次结构。
群落内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藻丝群落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也为环境保护和水生植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淡水藻类图谱
蓝藻门色球藻目1、色球藻:群体胶被厚,且单独都有衣鞘,背靠背的两个小球。
与平裂藻相比,排列较为散乱。
2、平裂藻:每两个细胞两两成对,2对为一组,4组成一小群;个体胶被不明显。
3、微囊藻:具伪空泡颤藻目(无异形胞)1、颤藻:没有胶质鞘或有极薄胶质鞘;以段殖体进行繁殖。
2、螺旋藻:呈螺旋弹簧状,无异形胞3、席藻:群体分布。
与颤藻对比,有胶质衣鞘。
4、鞘丝藻:有一段空的胶鞘念珠藻目(有异形胞)1、拟鱼腥藻:异形胞两端各一个2、鱼腥藻:异形胞间生、单个穿插(无胶质鞘)3、念珠藻:异形胞间生,长成串。
硅藻门一、中心硅藻纲圆筛藻目1、直链藻:两细胞间有假环沟,两边具棘2、圆筛藻:孔纹3、小环藻:常见于淡水,分外围和中央区4、漂流藻:圆盘形,壳环面四周有薄而透明的翼状突,翼上有许多射出肋。
5、海链藻:以一条胶质线相连成串,有的壳缘有刺。
6、骨条藻:胞间以细刺连接7、冠盖藻:胞间管状短链相连,胞壁有明显的六角形孔纹。
根管藻目1、根管藻:末端具刺像针盒形藻目1、角毛藻:从细胞的四角生出的角毛比细胞长。
2、盒形藻:面粉袋状,两端有突起3、双尾藻:壳面中央有一条粗直中空的长刺4、四棘藻:两端各有两根粗长的刺状突起5、三角藻:六角形孔纹壳面三角形、四角形或者多边形。
二、羽纹硅藻纲(羽纹纲)无壳缝目1、星杆藻:细胞呈棒状,两端异形。
(注意与海线藻、海毛藻区分)2、针杆藻:中间有无纹区3、海毛藻:多成对,两端形状不同。
4、海线藻壳面两端圆形等大5、楔形藻细胞楔形,借胶质营附着生活6、脆杆藻7、平板藻单壳缝目1、卵形藻:细胞扁平,壳面宽卵形,无胶质柄。
2、曲壳藻:壳面纵轴弯曲,带面屈膝形。
双壳缝目1、舟形藻:两块片状色素体,壳环面观呈“H”型。
2、羽纹藻:壳面具有横的平行肋纹,片状色素体两个。
3、布纹藻:壳面壳缝S形,淡水常见种,花纹为纵横线纹十字形交叉构成布纹。
4、曲舟藻:壳面壳缝S形,点条纹斜列或横列。
5、桥弯藻:壳面扁平,两侧不对称,一个板状色素体,点条纹明显。
藻类观察实验
藻类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
基地池塘水色各有不同,不同的水色藻的种类、丰度都会有所不同,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基地不同水色的池塘的藻相,找出优势种群。
并增加基地骨干藻类的知识,以达到在市场上通过观察水色对藻类有所了解的目的。
实验步骤:
1.取池塘表层水样500ml,用福尔马林(加入水样的2%)固定,静置3-4个小时。
2.将表层上清液倒掉,吸取1-2滴置于玻片上,显微镜观察。
3.电脑操作:
1)打开toupview软件,
2)点照片上的SCMOS03000KPA
3)打开显微镜,载物台不要放玻片
4)
操作Toupview,点图上的“选项”——“自动校正”——“确定”
5)操作显微镜,放置载玻片
6)物镜必须从低倍镜到高倍镜,4倍镜到10倍镜,用4倍镜在电脑上调清晰后再换高倍镜,为了让软件调节像素
7)拍照:
点如图“捕获”——“捕获图片”,快捷键F8
8)存储图片点“文件”——“另存为”保存到相应位置。
4.注意事项:
1)每个玻片观察5个视野(即拍5张照片)。
2)每张照片对各种藻类进行计数,求平均值,得出优势种群。
淡水红藻不同谱系的系统分类和进化历史研究
淡水红藻不同谱系的系统分类和进化历史研究本文对淡水红藻不同谱系的分类群进行了形态观察、分子序列和细胞器基因组数据的测定分析,利用基因组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及多个单基因位点联合分析,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淡水红藻不同谱系的分类、起源、系统发育地位和演化历程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分析,并在此过程中采集报道了一新种。
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测得三株淡水红藻包括深紫美芒藻(弯枝藻)Compsopogon caeruleus、弧形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arcuatum和棘刺红索藻Thorea hispida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结果显示在所有已发表的多细胞红藻基因组中,淡水深紫美芒藻(弯枝藻)C.caeruleus拥有最大的叶绿体基因组,其中内含子分布广泛。
除过该种外,红藻细胞器基因组的大小和GC含量均显示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过程。
基于细胞器基因组大小、GC含量、系统发育分析和分歧时间的估算结果,淡水红藻不同谱系具有不同的的起源,其中淡水种类深紫美芒藻(弯枝藻)C.caeruleus和河生胭脂藻Hildenbrandia rivularis均起源于内陆水体并在其中独立演化,而其它淡水种暗紫红毛菜Bangia atropurpurea、弧形串珠藻Batrachospermum arcuatum和棘刺红索藻Thorea hispida是从海洋近缘种入侵内陆演化而来。
淡水典型代表种类串珠藻目Batrachospermales和红索藻目Thoreales约在415-484百万年前从海洋近缘种掌状红藻Palmaria palmata发展而来,后期经过独立演化在叶绿体结构上发生了部分区域的重排,而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则相对保守。
2.对单种属植物美芒藻(弯枝藻)这一特殊分布类群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分析,测定了不同基因组的5个分子标记包括细胞核SSU序列,叶绿体rbcL、psbA和UPA序列,线粒体COI序列,并基于不同分子标记构建系统发育树。
生物藻类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采集、鉴定和分析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进而推测其水质状况。
实验分别对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和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实验结果1.藻类种类组成在两个调查地点,共采集到藻类植物18种,其中浮游藻类15种,沉水藻类3种。
其中,小球藻(Chlorell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等为主要优势种。
2.藻类数量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地点的藻类数量差异较大。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数量较多,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3.2×10^5个/L和1.5×10^6个/L;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数量较少,沉水藻类和浮游藻类数量分别为1.0×10^4个/L 和2.0×10^5个/L。
3.藻类群落特征通过对藻类群落的分析,发现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优势种较多,且数量分布较为均匀。
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较少,且数量分布不均匀。
4.水质状况根据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对两个地点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水质较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水质较差,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三、结论1.本次实验成功采集并鉴定了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掌握了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
2.两个调查地点的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水质状况、环境因素等因素有关。
3.高尔夫球场小池塘藻类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水质较好;而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水质较差。
4.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的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水质状况。
5.为改善水质,建议对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进行水质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质。
藻类细胞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藻类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藻类细胞实验的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藻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藻类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藻类是一类低等植物,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各种水体中。
藻类细胞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叶绿体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本实验通过观察藻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藻类细胞的基本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盖玻片、载玻片、吸管、滴管、酒精灯、显微镜、盐酸、蒸馏水等。
2. 仪器: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显微镜专用光源等。
四、实验步骤1. 藻类细胞制片(1)将小球藻从培养液中取出,用吸管吸取适量藻液,滴在载玻片中央;(2)用另一载玻片轻轻按压,使藻液均匀分布;(3)用盖玻片覆盖,确保藻液充满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隙;(4)用酒精灯对盖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藻细胞紧贴盖玻片。
2. 藻类细胞观察(1)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藻类细胞的整体结构;(2)选择一个细胞,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换为高倍镜;(3)观察藻类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4)观察藻类细胞的光合作用,记录细胞内气泡产生的情况。
3. 藻类细胞功能实验(1)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藻类细胞的光合作用;(2)用吸管吸取适量盐酸,滴在盖玻片的一侧;(3)观察藻类细胞在盐酸作用下的反应,记录细胞内气泡产生和消失的情况;(4)用吸管吸取适量蒸馏水,滴在盖玻片的一侧;(5)观察藻类细胞在蒸馏水作用下的反应,记录细胞内气泡产生和消失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细胞结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球藻细胞呈球形,直径约为2-5微米。
细胞壁较厚,细胞核明显,位于细胞中央。
叶绿体呈绿色,分布均匀。
2. 藻类细胞光合作用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球藻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细胞内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逐渐上升并破裂。
淡水藻类及藻类毒素研究进展
淡水藻类及藻类毒素研究进展徐立综述徐顺清审阅藻类是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中生物提供氧气;其次,它们可分解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及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清洁工;另外,由于许多藻可以固氮或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作为水生生物的优良饵料。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使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富营养化的重要特征是在夏季高温时期藻类大量滋生,形成绿色丝带状的水华,漂浮在水面影响水环境的美观。
藻类的比重在1左右,蓝藻中的微囊藻细胞内具有气囊,它的比重小于1,多漂浮在水面上,外有衣胞包裹,呈絮团状,其它种类的藻类多悬浮在水体中。
形成水华的某些蓝藻是有毒的,大量藻类死亡后被水中异养菌分解,产生恶臭进一步释放体内毒素,将严重恶化水质。
长期低浓度藻毒素的摄入会对人体造成危争。
目前,淡水藻类污染己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各国学者围绕该问题开展了很多极有意义的研究工作,涉及生态学、毒理学等各个方面。
1.藻类污染的生态学研究1.1藻类的生态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它们合成的有机碳总量是高等植物的7倍。
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约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己发现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
包括:原生动物们的蓝藻们,原生动物门的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裸藻门以及属于植物界的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
淡水藻类在自然界里的分布非常广泛,适应性很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很严格,就是微不足道的营养和只有微弱的光照强度以及较低的温度下也能得到满足。
淡水藻类中大多数的种类是水生的,包括浮游的和底栖的各种类群,分布于不同水体中。
静止绿色的池塘和水坑中都含有大量的单胞藻。
其中最常见的有绿藻类的栅藻属、盘星藻属等种类。
随着数量的多少而决定水色的深浅,呈现黄绿或浓绿。
观察藻类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藻类结构实验报告引言藻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中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对于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藻类的结构和生理特征,本实验对几种常见的藻类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高倍显微镜2. 传统显微镜3. 藻类标本实验方法1. 准备显微镜和标本2. 将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3. 观察并记录藻类的形态特征4.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藻类细胞的细节结构5.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与讨论观察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了三种常见的藻类,分别是绿藻、蓝藻和硅藻。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绿藻绿藻是一类绿色的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常见于淡水环境中。
观察绿藻时,我们发现其细胞形态多样,有些是圆形、椭圆形,而其他的则呈现不规则的形状。
绿藻的细胞壁比较厚,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
蓝藻蓝藻是一类青绿色的细菌类藻类,属于野生藻类种群。
观察蓝藻时,我们发现其细胞形态呈现为长条状或球状。
蓝藻的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壁,呈现出柔软的结构。
硅藻硅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洋中的藻类,细胞富含硅质壁。
观察硅藻时,我们发现其细胞形态多样,有些是长条状,有些则呈现出方形或圆形。
硅藻的细胞壁非常特殊,由硅质构成,可以观察到其具有均匀的细纹和圆孔结构。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藻类,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形态特征各不相同,这与其在不同环境中生长和适应的特性有关。
绿藻和蓝藻在细胞形态上相对简单,而硅藻的细胞形态则相对复杂。
绿藻的多样性可能是由于其适应不同的生境,例如泥土、池塘和河流等。
而蓝藻的柔软结构可能与其需要适应各种复杂的生态环境有关。
硅藻的细胞壁由硅质构成,可能是为了保护细胞,减少外界的干扰。
此外,通过观察藻类细胞的高倍显微镜图像,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藻类细胞的细节结构。
细胞核、质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到,这有助于了解藻类细胞的功能和生理特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藻类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
观察水藻叶绿体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藻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方法和技巧。
3.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功能,加深对光合作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水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具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
水藻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呈绿色,内含叶绿素等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提供能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藻、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碘液、蒸馏水、酒精、刀片、镊子、滴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实验台、酒精灯、加热器、烘箱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水藻临时装片(1)取新鲜水藻,用刀片将其切成小块。
(2)将切好的水藻放入载玻片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3)用镊子轻轻压平水藻,使细胞紧密排列。
(4)用盖玻片覆盖载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2. 观察叶绿体(1)将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调节焦距,找到清晰的水藻细胞。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和分布情况。
(3)用碘液染色,观察叶绿体的颜色变化,进一步确认叶绿体的存在。
3. 实验数据分析(1)记录水藻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等特征。
(2)描述叶绿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分布和染色情况。
(3)分析叶绿体的功能及其与水藻生长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藻细胞呈椭圆形,细胞壁较薄,细胞质透明。
细胞内含有多个叶绿体,呈绿色,分布在细胞质中。
2. 叶绿体呈椭球形,大小约为2-5微米。
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部分叶绿体聚集在一起。
3. 碘液染色后,叶绿体颜色加深,更加明显。
这进一步证实了叶绿体的存在。
六、实验结论1. 水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2. 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3. 通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染色情况,可以了解水藻的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功能。
七、实验讨论1. 水藻的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水藻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2. 叶绿体的分布和形态与光合作用的效率密切相关。
淡水藻类实验报告
淡水藻类实验报告引言淡水藻类是指生长在淡水中的藻类植物,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淡水藻类的生长情况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了解淡水藻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材料:1. 淡水藻类标本2. 青苔培养基3. 显微镜和玻片4. 无菌培养皿和试管方法:1. 准备培养基:将青苔培养基溶解于蒸馏水中,并进行无菌过滤。
2. 接种:将不同淡水藻类标本分别接种在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
3. 培养:将培养皿放置于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一周,观察藻类生长情况。
4. 采集标本:在培养期结束后,采集藻类标本进行观察和研究。
5. 显微观察:将标本放置在玻片上,加入一滴水,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藻类的形态和结构。
结果与分析经过一周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不同淡水藻类在培养基中展示出不同的生长情况。
其中,绿藻属藻类的生长最为迅速,其细胞数量增长迅速,使培养皿内的液体呈现出深绿色。
蓝藻属藻类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细胞的大小较大,形状呈现出不规则的片状。
另外,硅藻属藻类的细胞形态多样,呈现出丰富的立体结构。
通过显微观察,我们进一步观察到不同淡水藻类的细胞结构和形态。
绿藻属藻类的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具有细长的藻毛。
蓝藻属藻类的细胞体积较大,呈现出多样的形状,藻细胞通常以链状或片状排列。
硅藻属藻类的细胞具有细致的硅壳,壳面呈现出丰富的纹饰,形态多样且美观。
通过对不同淡水藻类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淡水藻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不同藻类生长速度、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差异可能与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相关。
比如,绿藻属藻类可能适应了较为富含养分的环境,从而能够快速生长并占据优势地位。
而蓝藻属藻类可能适应了较为贫瘠的环境,通过形成链状或片状结构,可以更好地利用环境中的有限养分。
硅藻属藻类则通过形成硅壳来保护细胞,增加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范围。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淡水藻类的生长情况和细胞结构,深入了解了淡水藻类的生物学特点。
小河中常见藻类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藻类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生理、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小河中常见藻类的种类、生长状况及其生态学特性,我们于XX年XX月XX日组织了一次小河中常见藻类的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了解小河中常见藻类的种类和分布情况;2. 掌握藻类样品采集、制作和观察方法;3. 学习藻类分类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藻类的识别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地点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城市的一条小河,该河流水质清澈,生态环境良好,是藻类生长的理想场所。
四、实习内容1. 样品采集实习小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采集一定区域内的藻类样品。
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藻类的生长状况,记录藻类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2. 样品制作将采集到的藻类样品进行清洗、固定、染色等处理,制作成临时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藻类的形态、结构等特点。
3. 藻类分类根据藻类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特征,对采集到的藻类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绿藻门(Chlorophyta):如小球藻、衣藻等;(2)蓝藻门(Cyanophyta):如蓝藻、念珠藻等;(3)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如硅藻、菱形藻等;(4)金藻门(Chrysophyta):如金藻、隐藻等;(5)裸藻门(Prasinophyta):如裸藻、团藻等;(6)甲藻门(Dinophyta):如甲藻、裸甲藻等;(7)隐藻门(Cryptophyta):如隐藻、三角藻等。
4.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采集到的藻类样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藻类的种类、数量、分布等特征,探讨小河中藻类的生态学特性。
五、实习结果1. 小河中常见藻类种类繁多,包括绿藻、蓝藻、硅藻、金藻、裸藻、甲藻、隐藻等;2. 藻类在小河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绿藻、蓝藻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硅藻、金藻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3. 藻类数量与水质、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word版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一、常见的有毒藻类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微囊藻属(Microcystis)形态特征藻体较大,不定形,由很多微小细胞构成(见图1~4)。
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大。
细胞呈棕黑色(图1~4)或蓝绿色(图2、3)。
细胞内有假空胞。
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外缘没有明显的胶被。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大量繁殖时,会在水面形成水华;同时还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另外,这种藻类还能产生微囊藻毒素(Mircocystin_LR)。
是一种对水处理影响较大的藻类。
藻类的分类参照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13~16 图版2-1~2。
二、常见的有味藻类1、蓝藻门--具缘微囊藻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蓝藻门(Cyanophyt ) 蓝藻纲(Cyanophyceae)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 ) 微囊藻属(Microcystis)形态特征藻体形状不规则,由许多微小的细胞组成。
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小,细胞间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
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
藻体的外缘有一层厚而坚韧的无色胶被;图2 藻体死后,残留的胶被。
藻体通常较小,但几个较小的藻体通常能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多群体(图1、3)。
细胞呈棕黑色。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同时还会影响水处理。
藻类的分类参照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12~13 图版1-6~82、绿藻门(1)最细集星藻原变种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真核生物界(Eukaryota) 绿藻门(Chlorophyta) 绿藻纲(Chlorophyceae)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 群星藻科(Sorastraceae) 集星藻属(Actinastrum)形态特征藻体呈放射状,由~8个梭形或针形细胞组成,细胞的一端彼此对称相连。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情感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
识。
教师请同学们以列举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
学生学习能 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事例。学生认真思考,从
力分析 生活中找答案,发现这些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
类的关系,并归纳总结出主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常见的藻类、
了解,但绿色植物种类如此之多,学生对如何分类以及
它们具体又有什么作用的知识比较缺乏。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
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说明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在比较水绵与其它植物细胞的同时,使学生
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水绵的外部形态?Fra bibliotek教学过程
2、水绵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多细胞植物?
3、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点?
4、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
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是通过一幅春来江水绿如蓝
的图片进行的导入,把学生带入一个真是的生活情境 课例研究综
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藻类植物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兴 述
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教学策略选 通过实验观察的活动了解分析藻类植物的形态和生活
择与设计 环境。在活动中同学们发现问题、动手探究、小组讨论
解决问题。再通过汇报交流,实现生生、师生的互动,
发现学生认识的不足,讨论后得出明确具体的结论。
如:观察水绵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带着以下问题观看教学视频: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课题观察藻类植物课时教学目标一课时课型实验重点难点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请改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重点:通过观察了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难道:观察衣藻的形态结构结构①课前号召学生搜集常见的藻类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条件可以网上搜集资料。
②课上结合实验观察标本,请学生汇报所掌握的情况,特别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然后重点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交实验法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池塘水样,探针。
教学措施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注意问题做到针对性强,多利用学生资源板书设计观察藻类植物 1、观察衣藻形态:椭圆形,有鞭毛结构:单细胞,叶绿体呈杯状 2、观察水绵形态:细丝状结构;长筒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的多细胞,叶绿体带状,螺旋状排列 3、分析讨论教学过程导入:“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绿了?”变绿了的池塘水里面有什么呢?你想不想亲自探究一下?一、观察衣藻学生取池塘水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1、衣藻的形态特点 2、衣藻的结构二、观察水绵。
在观察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
具体过程可以采取分步观察法。
步骤如下 1、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
让学生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觉。
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
观察“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使学生了解水绵是无器官分化,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水绵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水绵的叶绿体是什么形状?在细胞内如何排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绵的微观结构?”等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渴望亲自观察到水绵微观结构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观察水绵的显微结构。
2、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海藻和淡水藻的采集和观察
海滨潮间带的海藻采集和观察1、在采集标本时,必须注意标本的完整无缺,特别是固着器和有生殖器官部分。
采选有生殖器的藻体,如红藻类的四分孢子囊,囊果和马尾藻类的生殖托等。
2、在采集过程中,对不同性质的藻体应用不同处理,对个体大,不易腐烂的藻体,如铁钉菜、马尾藻、石莼等,可直接放入采集桶内,对易腐烂的藻体,如软骨藻等,应在采集时即分别装入标本瓶(管)中,即行固定。
3、对细小的钻进贝壳生物的藻类,可用报纸分别包好,放入桶内,也可放入有海水的瓶(管)内,加入海水应超过瓶管容积的一半,所放入的标本不超过1/4,使瓶管中保持足够的氧气以供海藻的呼吸作用,以免藻体的死亡腐败。
所采到的标本应迅速处理,并避免在阳光下照晒,以免导致海藻死亡。
4、采集时必须保护标本,不要任意乱采,以保留藻种等要用淡水冲洗并加以擦干和凉干,以免受海水侵蚀而生锈损坏。
5、采集回来以后,采集所用的仪器如铁色彩、镊子……等要用淡水冲洗并加以擦干和凉干,以免受海水侵蚀而生锈损坏。
(三)采集时的详细记录:在野外采集时,应仔细观察各种海藻生长环境及生活习性,并作详细记录,一般记录项目如下:1、产地:应详细记录采集地所属省、县(市)、岛的具体地点。
2、水温和气温:在测表层水温时,要在海水流动的地方,水面下半米深处测得的温度,才能代表层层海水的实际温度。
3、种名:拉丁名及中文学名。
4、俗名:当地群众所通用的名称、市场上用品,特别是药店里的药用名。
5、体质:藻体的质地,如软骨质、石灰质、草质、膜制裁等。
6、颜色:因海藻经干制或浸制后,或多或少地会变色或褪色,故需记下新鲜藻体的颜色。
7、习性:(1)潮带、潮上带,高、中、低潮带及潮下带与深度,如在石沿中采到的应特别注明。
(2)产地性质:海藻是生长在显露、阴蔽或半阴蔽的地方,海水激荡或细水长流处等等。
(3)生长基质:有石礁、石块、砂砾、泥沙、贝壳、珊瑚、和其他动物或海藻藻体上等。
(4)生长环境:有沙石滩、乱石滩、陡岩石和生长在一起的海藻和主要动物种类。
实验4淡水藻观察与群落结构分析
3. 实验原理
3.1 藻类概况
藻类涵盖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原核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蓝绿藻和一些生活在无机动物中的原核绿藻。属于原生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裸藻门、甲藻门(或称涡鞭毛藻)、隐藻门、金黄藻门(包括硅藻等浮游藻)、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而生殖构造复杂的轮藻门则属于植物界。属于大型藻者一般仅有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等为大型肉眼可显而易见之固著性藻类。此类大型藻几乎99%以上之种类栖息于海水环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称之。另外,有些肉眼可见的固著性蓝绿藻和少数之硅藻严格而言应该亦属于大型藻的范围。
4. 实验内容与步骤
4.1藻类采集与富集培养
见实验1(光照诱导和富营养诱导培养3周)
4.2藻类种类的观察
(1) 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的藻类水液,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并稍加压力,尽量减少气泡的产生, 先从低倍镜下观察起。先了解制片上切片的情况,如需详细观察制片中某一部分的细微结构,则先在低倍下找到合适的位置,并移到中央,然后转动镜头转换器,用较高倍的物镜观察和油镜观察。
(2)空球藻属(Eudorina) 群体球形或卵形,由16、32、64个衣藻型细胞组成,群体细胞彼此分离,排列在群体胶被的周边。群体胶被表面平滑或具胶质刺向群体外侧突出,中央具2条等长的。常见有机质丰富的水体内。
(1)衣藻属(Chlamydononss) 衣藻生长在氮质丰富的沟渠、湿草地上,特别是废粪坑或尿缸中生长更多,为单细胞浮游藻类。细胞呈梨形、卵形或长筒形,细胞的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的基部有个伸缩泡,眼点的位置在细胞前端一侧,细胞中有一个厚底杯状的叶绿体,叶绿体中有一个有鞘的淀粉核。细胞核位于叶绿体前方细胞中央,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4 淡水绿藻观察与群落组成分析1.实验目的1.1熟悉使用显微镜观察淡水藻,并绘制所观测藻的示意图;1.2根据淡水图版资料,尝试鉴定观察到的藻类,并将它们进行聚类分析;1.3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初步分析淡水绿藻群落的组成。
2. 实验器材2.1 材料:实验1在大学城各校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采集的藻类。
2.2 仪器: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擦镜纸、纱布一块。
3. 实验原理3.1 藻类概况藻类涵盖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
原核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蓝绿藻和一些生活在无机动物中的原核绿藻。
属于原生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裸藻门、甲藻门(或称涡鞭毛藻)、隐藻门、金黄藻门(包括硅藻等浮游藻)、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
而生殖构造复杂的轮藻门则属于植物界。
属于大型藻者一般仅有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等为大型肉眼可显而易见之固著性藻类。
此类大型藻几乎99%以上之种类栖息于海水环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称之。
另外,有些肉眼可见的固著性蓝绿藻和少数之硅藻严格而言应该亦属于大型藻的范围。
3.2 藻类的生态习性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
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
除轮藻门外的各门藻类都有海生种类。
一般藻类植物可分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
有的藻类,如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
有的藻类如马尾藻类飘浮生长在马尾藻海上,称为飘浮藻类。
有的藻类则固着生长在一定基质上称为底栖藻类,如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的多数种类生长在海岸带上;这些底栖藻类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带状分布,一般的说,在潮间带的上部为蓝藻及绿藻,中部为褐藻而下部则为红藻。
3.3 藻华“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
“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我国是淡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富营养化状况加剧,导致湖泊水体藻华的频繁暴发,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
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
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
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3.4经济藻产业藻类的养殖是对二氧化碳最快的消耗,比如说生产天然虾青素而养殖的雨生红球藻(一种单细胞的经济藻),每100ml的藻液要消耗18g左右的二氧化碳,藻类是一种浮游植物,在其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除了少量的氮、磷、钾外绝大部分需要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转化为藻类的细胞壁、以及脂类和多糖类,因此大力发展经济藻以及产油的能源藻是消耗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的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绿藻中如石莼、礁膜、浒苔等历来是沿海人民广为采捞的食用海藻。
海产扁藻、小球藻等单细胞绿藻繁生快,产量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糖类、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可作食品、饲料或提取蛋白质、脂肪、叶绿素和核黄素等多种产品。
有的绿藻可作为药用,如小球藻、孔石莼等。
煤、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经过千万年的演变而来,养殖藻类就是缩短这个变油的进程。
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充分利用CO2光合作用变成生物柴油,好处是消耗了CO2,变成了储藏的我们急需要的能量,关键是其效能远远大于普通植物对CO2的消耗量以及对太阳能的利用。
荒山滩头均可养殖经济藻和能源藻类,而且可以立体养殖。
因此值得大力发展。
此外,利作藻菌共生系统和活性藻的方法来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3.5 小结明确藻类水体中常见种类,探索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生态特征,将有助于我们控制藻华,从藻类中开发出经济藻类,帮助人们获取食物、药品、能源以及固定CO2和处理生活污水。
4. 实验内容与步骤4.1藻类采集与富集培养见实验1(光照诱导和富营养诱导培养3周)4.2藻类种类的观察(1)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的藻类水液,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并稍加压力,尽量减少气泡的产生, 先从低倍镜下观察起。
先了解制片上切片的情况,如需详细观察制片中某一部分的细微结构,则先在低倍下找到合适的位置,并移到中央,然后转动镜头转换器,用较高倍的物镜观察和油镜观察。
(2)绘出不同种类的藻类细胞大致形态。
草图与实物应基本一致。
绘图时应小心用橡皮擦单方向擦去不必要的线条再用硬铅笔(2H或3H)沿着草图的线条把它们画清晰,注意用力均匀,粗细一致。
4.3绿藻门特征及分类绿藻门(Chlorophyta) :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个属,绿藻分布很广,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有单细胞个体,有群体,也有多细胞的丝状、片状不分枝或分枝的个体。
其生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又有同配生殖、异配生殖以及最高级的卵式生殖。
还特有接合生殖。
(1)衣藻属(Chlamydononss) 衣藻生长在氮质丰富的沟渠、湿草地上,特别是废粪坑或尿缸中生长更多,为单细胞浮游藻类。
细胞呈梨形、卵形或长筒形,细胞的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
鞭毛的基部有个伸缩泡,眼点的位置在细胞前端一侧,细胞中有一个厚底杯状的叶绿体,叶绿体中有一个有鞘的淀粉核。
细胞核位于叶绿体前方细胞中央,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
(2)空球藻属(Eudorina) 群体球形或卵形,由16、32、64个衣藻型细胞组成,群体细胞彼此分离,排列在群体胶被的周边。
群体胶被表面平滑或具胶质刺向群体外侧突出,中央具2条等长的。
常见有机质丰富的水体内。
(3)盘藻属(Gonium) 群体板状,方形,由4~32个衣藻型细胞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组成,具胶被。
群体细胞的个体胶被明显,彼比由胶被突起部分相连,呈网状,中央具1个大的空腔。
常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池塘中。
(4)实球藻属(Pandorina) 藻体为球形或卵圆形群体,多由4、8、16、32个细胞构成,共同埋于一胶质包被中,互相紧密拥集成一紧密群体。
(5)团藻属(Voluox) 团藻生长在稻田或池塘中,是多细胞浮游藻类,藻体球形,由几个以上像衣藻的细胞成单层排列在球体表面的胶质鞘中,中央是充满液体的大腔,每个细胞的两根鞭毛露出鞘外。
另外,在团藻母体的大腔中可以看到脱离母体的子团藻个体,甚至这些子团藻大腔内孙团藻已经形成,成为“三代”同体。
(6)小球藻属(Chlorella) 单细胞,小型,单生或聚集成群。
细胞球形体或椭圆形。
叶绿体1个,周生,杯状或为一弯带状,具1个蛋白核或无。
生殖时每个细胞分裂形成2、4、8或16个似亲孢子,孢子经母细胞壁破裂释放。
淡水种类常生长在较肥沃的小水体中,在天然情况下个体一般较少,但在人工培养下能大量繁殖。
细胞含蛋白质丰富,可达干重的50%左右,为生产蛋白质的良好对象。
(7)月牙藻属(Selenastrum) 常4、8、16个细胞组为一群体,数个彼此联合,形成多达100个细胞以上的群体,无群体胶被。
少数为单细胞浮游生活,细胞新月形、镰形,两端尖锐。
同一个母细胞产生的个体彼此以凸出的一侧相互联接,叶绿体1个,片状,除细胞凹侧小部分外,叶绿体几乎充满整个细胞,蛋白核1个或无。
(8)水网藻属(Hydrodictyo n) 植物体大形,鲜黄绿色,由圆柱形到宽卵形的细胞彼此以两端连结组成囊状的网。
网眼多为五至六边形,细小时叶绿体为片状,具多个造粉核和多个细胞核。
藻体常生长在湖湾、池塘、沟渠等各种静止水体中。
(9)栅列藻属(Seanedesums) 此属植物体通常是由4~8个至16个纺锤形或长筒形细胞组成的群体,多细胞以长轴平行排列,或排成交互的2排。
群体上细胞同形,或边缘的细胞与中间的细胞异形,细胞的表面光滑或有刺。
(10)盘星藻属(Fedissirum) 此藻为8、16、32个细胞组成的群体,多角形的细胞排列成一个规则的平板,群体呈圆形片状。
(11)丝藻属(Ulothrix) 植物体是一条不分枝的丝状体,每个细胞均作圆筒形,1核居中央,1个带状叶绿体,沿细胞壁周生成环状或筒状,内含一个至几个淀粉核。
丝内各细胞都有营养和生殖两种功能,但基部的一个细长无色,叫固着器细胞无繁殖能力。
丝藻群像一片羊毛附着在流动水中的石头上。
(12)石莼属(Ulra) 植物体分为3部分,上部是像叶的片状体,下部一个短梗,基部是根状固着器,生长于海边岩石上或石沼中(13)浒苔属(Enteromorbpha) 此属与石莼属相近,常与石莼植物生长在一起。
成熟植物体为单层细胞厚的中空管状体。
幼植物体从基部以假根状细胞或多细胞假根固着基质。
(14)刚毛藻属(Cladohpora) 植物体是分枝的丝状体,其基部为假根状分枝着生于基质上。
细胞长圆筒形,壁颇厚,质地分3层,内层为纤维素,中层为果胶质,外层是附生的硅藻,用手触摸有粗糙的感觉。
具多个周生、盘状的叶绿体和多个蛋白核。
营养繁殖以藻丝断裂方式进行。
(15)新月藻属(Closterum) 植物为单细胞,新月形中央有一核,两端各有一个叶绿体,叶绿体表面有纵行突起的棱,在横切面上呈星状,叶绿体里面埋有一列淀粉核。
细胞两端各有透明的细胞质层,含明显的液泡。
(16)鼓藻属(Cosmarium) 属于接合藻纲单细胞,长微大于宽,中腰部缢缩,将细胞分成两个半细胞,半细胞圆形、椭圆形、梯形、卵形等。
细胞壁平滑或具点纹乳突等。
(17)水绵属(spirogyra) 植物体为长而不分枝的丝状体,偶尔产生假根状分枝,生长在水底或漂浮在水面。
细胞壁外层有大量果胶质,故很滑腻,用手触摸有粘滑感,这是野外鉴别水绵的重要特征。
营养细胞圆柱形,每个细胞中有一至数条带状叶绿体,沿细胞壁作螺旋缠绕,每条叶绿体上有一列造粉核。
每个细胞中有一个大液泡,中央悬挂着一个细胞核。
夏末秋初取漂浮在水面黄绿色处于生殖时期的水绵装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观察接合生殖各个时期。
示范观察水绵的接合生殖各个时期。
4.4藻类鉴定根据上述的绿藻门各属的特征,以及藻类的图版资料(老师提供),对观察到的藻类进行属、种水平的鉴定。
5.作业1.绘制绿藻示意图,初步鉴定其属、种,并写出其拉丁名;2.每组设计一种大学城湿地绿藻纯培养实验流程以及详细的实验步骤;3.分析各校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人工干预后的可能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