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专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一、原文呈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字词解释1. 内集:家庭聚会。

就像是一家人都凑到一块儿啦。

2. 儿女:这里指子侄辈,可不是光说儿子和女儿哦。

3. 文义:文章的义理,就是讲那些学问知识呢。

4. 俄而:不久,一会儿的功夫。

5. 骤:急,就是雪下得很急很大。

6. 欣然:高兴的样子。

7.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差不多;拟,相比。

8. 未若:不如。

三、句子翻译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2.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四、阅读理解1. 这篇短文里,谢太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就像是我们在雪天的时候,突然突发奇想,看着雪就想问个究竟。

2. 兄子胡儿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想法很直接,觉得盐撒在空中那种颗粒感和雪有点像。

但是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就更妙啦,柳絮在空中飘飘扬扬的,很轻柔,和雪花那种轻盈飞舞的姿态更接近,而且更有美感。

谢太傅大笑乐,说明他对兄女的回答很满意,觉得这个比喻更有诗意。

3.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古代文人家庭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下雪天不只是看雪玩雪,还能一起讨论学问,玩这种文字游戏呢。

一、原文呈现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字词解释1. 期行:相约同行。

初一常考文言文

初一常考文言文

初一常考文言文
初一常考的文言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爱莲说》(唐·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狼》(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以上仅是一些例子,具体考试内容还需参考教材和考试大纲。

初一必考小古文

初一必考小古文

初一必考小古文在初一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小古文,这些古文短小精悍,富有韵味,是培养文言文语感和传统文化素养的优秀载体。

以下是一些初一必考小古文的分类整理,方便学生们学习和掌握。

一、自然景观1. 《山川之美》原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高高的山峰直插云霄,清澈的流水能看到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翠的树林和竹林四季都有。

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类啼叫不已。

夕阳即将落下,水中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照入门里,我高兴地起来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下的月光像一池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月光下竹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二、动物描绘1. 《童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译文:我回忆童年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连极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很清楚。

见到微小的东西,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一样大,我便在心里把它们比作鹤在空中飞舞。

七年级小古文

七年级小古文

七年级小古文1.《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谢太傅:即谢安(320 年-385 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戏:玩耍。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我”;委,丢下,舍弃。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文言文阅读王安石在相位,子妇①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儿子的媳妇。

②馔(zhuàn):食物。

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谒公谒:拜见B. 觉饥甚而不敢去去:前往C. 其人已心怪之怪:怪怨D. 萧氏子颇骄纵颇:非常(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公约之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 意为公必盛馔贤能为之用C. 觉饥甚而不敢去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D. 留其四傍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 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B. 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C. 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D. 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答案】(1)B(2)C(3)A【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

“觉饥甚而不敢去”: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去”: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A.前者代词“他”;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

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被”。

C.前者代词,指“胡饼”;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

“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①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③卖以共具。

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④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⑤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

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⑥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贤而多财,则捐⑦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饷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

(《汉书疏广传》)【注】①广:疏广,西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身居高位。

②共具:摆设酒食用具。

③趣:催促。

④昆弟:同族兄弟。

⑤几:希望。

⑥老悖:年老昏乱,不通事理。

⑦捐:舍弃(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广既归乡里(已经)B. 足以共食(值得)C.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通“无”,没有)D.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增加)(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B.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C.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D.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②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4)文中所写的疏广的做法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请简要评析。

【答案】(1)B(2)A(3)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②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

初中全部文言文

初中全部文言文

初中全部文言文1.《论语十二章》1.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注释:1.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2.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恼怒。

4.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6.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7.信:诚信。

8.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9.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0.惑:迷惑,疑惑。

11.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12.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3.逾矩:越过法度。

1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5.殆:疑惑。

16.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7.堪:能忍受。

18.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19.好:喜爱,爱好。

20.乐:以…… 为快乐。

21.饭:吃。

22.疏食:粗粮。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姓名成绩诸葛恪(kè)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②.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注解】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

B.使:让。

C.以:相当于“用、把、拿”.D。

题:书写,题写。

E.益:增加。

F。

因:于是。

G。

听:听从.H。

与:给。

I.举:全部。

J。

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孙权大会.群臣聚会②以纸题.其面写③因听.与笔听从④举.坐欢笑全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乞请笔益两字(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②,令枕席清凉,蚊蚋③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注释】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②帷帐:帐子。

初一全部文言文及翻译

初一全部文言文及翻译

一、《论语》节选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二、《孟子》节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最少的时候,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最多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三、《庄子》节选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之为宝,置于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翻译: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先去邀请他,说:“希望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您。

”庄子拿着鱼竿却不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经有三千岁了,大王把它当作宝贝,供奉在庙堂上。

这只神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而显贵,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地里拖着尾巴呢?”四、《史记》节选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律: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除对美色的追求;到了壮年,血气旺盛,要戒除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五、《战国策》节选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翻译: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事情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也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国家有利,大夫问如何使家族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问如何使自己有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初一必背文言文

初一必背文言文

初一必背文言文初一是中学阶段的起始年级,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增进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一学生背诵的文言文经典篇章,它们各有特色,既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教育意义。

1. 《论语》节选《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初一学生可以选择背诵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2. 《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忧虑。

这篇文言文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学习文言文的佳作。

3.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慨。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初一学生背诵,以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4.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通过描述醉翁亭的景致和作者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适合初一学生背诵。

5.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世界。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寓意深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理解古代文人理想的重要途径。

6. 《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作品,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赞美。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寓意深刻,适合初一学生背诵,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7.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名篇,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历史的感慨。

这篇文章语言华丽,气势磅礴,是学习文言文的典范。

背诵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初一学生应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文言文篇章进行背诵,不断积累,逐步提高。

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实词•实词的含义可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哦。

就像“之”这个字,它有好多意思呢。

在“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里,“之”是代词,指代元方。

它还可以表示“的”,比如“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中的“之”。

实词就像盖房子的砖头,要是实词理解错了,那文言文可就读不懂啦。

•再说说“其”这个实词。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里,“其”是代词,代指那些不好的方面。

有时候它还可以表示语气词,像“其真无马邪”(马说)中的“其”,就是加强反问语气的。

2. 文言文虚词•虚词虽然没有实词那么实在的意义,但也超级重要。

像“而”这个虚词,它能表示转折,“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这里的“而”就是转折关系,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是自己不生气。

它还能表示承接关系,“温故而知新”(论语),先温习旧知识,然后知道新的知识。

• “于”这个虚词也很有趣。

“于我如浮云”(论语)中的“于”是“对于”的意思。

还有“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于”,表示比较,意思是“比”。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逐字翻译•文言文翻译的时候,一开始可以逐字翻译。

比如说“见贤思齐焉”(论语),“见”就是看见,“贤”是贤能的人,“思”是思考,“齐”是看齐,“焉”是语气词。

先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清楚意思。

不过逐字翻译有时候会很生硬,所以还得调整语序呢。

2. 调整语序•像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是“有何陋”,要是按照逐字翻译就成了“什么简陋的有”,这就很奇怪啦。

所以要调整成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就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还有状语后置句,“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正常语序是“于先王受地”,翻译的时候就要调整过来,是“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

三、文言文赏析要点1. 人物形象•在文言文里,人物形象很值得品味。

就拿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说,元方这个小孩,他很聪明伶俐,面对父亲友人的无礼,他能有理有据地反驳。

他说“君与家君期日中。

初一必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必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必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此之谓大丈夫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C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思想?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B. 佛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二、填空题1. 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

”(必填:必有我师焉)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学习态度,其中“罔”的意思是_________。

(必填:迷惑)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孟子》,其含义是_________。

(必填:尊敬老人并推己及人)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三种快乐?答案:学习并经常复习知识的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访的快乐;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的快乐。

2.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愠”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生气或恼怒。

3.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答案: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宽容和自我修养的思想。

四、翻译题将以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孔子说:“复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同学们可以检验自己对初一必考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文言文,不仅为了考试,更为了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希望同学们能够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

文言文初一上册

文言文初一上册

初一上册的古诗文1. 《观沧海》,作者: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唐)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 《西江月》,作者: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作者: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10.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学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爱之,吾敬之C. 之乎者也D. 之于彼答案:C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佛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二、填空题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是《________》中的诗句。

答案:《诗经》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2. 翻译下列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准则。

2. 请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表达的生活态度。

答案: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超脱物欲和个人情感的生活态度,即不因外界物质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过分的悲伤或喜悦。

结束语:通过本次文言文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初一文言文

初一文言文

初一文言文1. 《论语十二章》2. 《曹刿论战》3. 《鱼我所欲也》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富贵不能淫》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 《三峡》8. 《答谢中书书》9. 《记承天寺夜游》10. 《与朱元思书》11. 《野望》12. 《黄鹤楼》13. 《使至塞上》14. 《渡荆门送别》15. 《钱塘湖春行》16. 《庭中有奇树》17. 《龟虽寿》18. 《赠从弟》(其二)19. 《梁甫行》20. 《饮酒》(其五)21. 《春望》22. 《雁门太守行》23. 《赤壁》24.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25.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6.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27.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28.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9. 《孙权劝学》30. 《卖油翁》31. 《陋室铭》32. 《爱莲说》33. 《河中石兽》34. 《三峡》35. 《答谢中书书》36. 《记承天寺夜游》37. 《与朱元思书》38. 《野望》39. 《黄鹤楼》40. 《使至塞上》41. 《渡荆门送别》42. 《钱塘湖春行》43. 《庭中有奇树》44. 《龟虽寿》45. 《赠从弟》(其二)46. 《梁甫行》47. 《饮酒》(其五)48. 《春望》49. 《雁门太守行》50. 《赤壁》这些文言文都是初一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它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初一古诗文言文大全

初一古诗文言文大全

初一古诗文言文大全一、古诗部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析:曹操这老哥可厉害啦。

他跑到碣石山这个地方看大海。

你看那大海的水啊,波光粼粼的(“水何澹澹”),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中(“山岛竦峙”)。

岛上的树木密密麻麻地长着,各种各样的草也特别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天的风呼呼地吹着,大海涌起巨大的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最酷的是,他觉得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就好像是从这大海里面出来的一样;银河里星星闪烁,也像是从大海里冒出来的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后那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他唱完歌后的感叹,今天真高兴,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大海的雄伟壮阔,也能感觉到曹操那种胸怀天下的大气概。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人出门在外,在青山之外的旅途上(“客路青山外”),坐着小船在绿水之上前行(“行舟绿水前”)。

潮水涨起来的时候,两岸之间变得特别宽阔(“潮平两岸阔”),顺风的时候,船帆高高地挂着(“风正一帆悬”)。

海上的太阳在夜色还没完全退去的时候就升起来了(“海日生残夜”),江南的春天在旧年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到来了(“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可有名啦,写得特别巧妙,把新旧交替的那种感觉写得活灵活现的。

最后诗人发愁了,我的家书要怎么才能寄到家里呢?只能拜托北归的大雁带到洛阳去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整首诗既描写了沿途的美景,又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你看啊,杨花已经落完了,子规鸟在那里不停地叫着(“杨花落尽子规啼”),这画面就有点凄凉的感觉。

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这个地方,而且还要经过五溪这么偏远的地方呢(“闻道龙标过五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安一中2016-2017七年级上文言文专题复习姓名班级座位号1·狼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分)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诫子书(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行:行为,操行。

② 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 淫慢:过渡怠惰。

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 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答:。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2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分)答:。

3·陈太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伩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13.文段理解。

(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习题。

4·《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2.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补充浅近文言文课外篇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子无敢食我也。

无: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逆: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2、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⑴虎求.百兽而食之()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D、需求,需要⑵虎以为然.()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3、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它们,代百兽B、它,代老虎C、它,代狐狸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⑴虎求百兽而食之()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⑶兽见之皆走()4、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

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

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

⑵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5、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

2·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②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③焉,而使治驼。

乃索④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⑤焉。

驼者随直。

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⑥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___________(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信:_____________(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索:_______________14、选出与文中“以一置地下”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可以为师矣。

B、独以跛之故。

C、以虫蚁为兽D、以亿万计。

15、翻译下列句子。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

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

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

"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

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

曹殊不畏③。

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