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歧视:影响及其对策——基于广东的调查
浅析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措施
浅析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措施韩永廷农民工问题不仅是农民工本身的问题,也是一项涉及数亿人的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就业乃民生之本,更是农民工最基本的权利。
一、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分析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实体经济方面,而且已经波及到民生,其突出表现是农民工就业形势恶化,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而引发大量失业。
据统计,2008年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2%。
有研究机构认为,我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9%以上。
根据不久前农业部的一次抽样调查测算,在13000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即2000万左右农民工现在失去了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加上每年新加入外出打工队伍的农民,将有2500万农民就业面临很大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将是中国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被挤出来的失业人数之多,令世界为之咋舌。
怎样才能有足够的岗位满足如此庞大的求职者群体,是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巨大挑战。
2、户籍壁垒和行业、工种限制。
在我国城市社会中普遍存在两个劳动力市场:一个是收入高、劳动环境好、待遇好、福利优越的劳动力市场,这是专门针对具有本市户籍的劳动者的高端劳动力市场;另一个是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待遇福利低劣的劳动力市场,主要属于农民工,是低端劳动力市场。
二元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农民工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劳动力资格,城市居民所从事的许多工作,农民工不是不能干,而是因为没有城市户口而不被允许干。
农民工只能进入低端劳动力市场,而这个市场上又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而供大于求。
农民工随时面临被解雇的命运,就业极不稳定。
一些城市对农民工进行总量控制,采取职业、工种限制、先城后乡控制等。
如上海市规定,用工单位招用外劳力,必须先公开招聘本市的劳动力,招聘不足,经有关部门批准备案方可招用外劳力。
上海对农民工具体限制的行业和工种为:金融与保险、各类管理业务员、调度员等共计20多个工种。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探讨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探讨摘要: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到过程中,产生了农民工这一我国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
他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却在就业上备受歧视。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带来了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亟待解决这一复杂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歧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来的是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
在这个过程中,就业歧视这一社会问题在近年来日益突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现象。
事实上,在就业领域的因不平等对待引起的就业歧视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着就业歧视行为。
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及建议书中已经对就业歧视有了明确的界定:“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生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包括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得到在特殊职业就业的机会以及就业条件”。
简而言之,就是劳动者在选择就业时,因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相貌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在我国,具体表现在女性就业歧视、就业健康歧视、就业残疾歧视、基于户籍和地域的就业身份歧视、就业年龄歧视等,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隐含的身份歧视——农民工就业歧视。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象表现从人类学和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类迁徙行为,无非出自两个目的:一是生存的需要;二是“自我实现”或“求优”的需要。
①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也是在这两个动机驱使下的选择。
他们广泛分布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接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达到50%以上。
②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正是这个为城市发展、繁荣立下“汗马功劳”的群体,在城市社会中不但没有受到尊重反而备受歧视。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在中国,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歧视的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在城市中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反歧视的对策。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1.户籍限制:由于农民工通常来自农村,他们的户籍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利。
因为农民工没有城市户籍,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大部分福利和权益,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2.教育差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这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城市就业市场中与学历较高的竞争者相比,更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3.工资差异:农民工通常从事低技能劳动工作,而且由于竞争激烈,他们的工资普遍偏低。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不按规定支付社会保险等问题,使得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更加困难。
4.社会歧视:由于农民工的身份与待遇较低,他们在城市中常常遭受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对待。
这种歧视不仅反映在工作场所,而且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居住条件、社交圈子等。
二、反歧视的对策1.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农民工就业歧视。
同时,应加强对雇主的监管,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2.教育改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
同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使得农民工能够适应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加竞争力。
3.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会宣传,提升公众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打破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宣传农民工的努力和贡献,促使社会对他们更加平等和尊重。
4.改善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支持服务。
结论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探究其成因,以期为解决这 一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方法指导。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深 入研究。
02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概述
研究指出,就业歧视不仅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社会 不公和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虽然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但可能存在样本代表性 不足的问题。
对策建议的针对性
虽然研究提出了若干针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建议,但 这些建议可能还需要进一步针对不同地区、行业和群体的 特点进行细化和优化。
加强宣传教育,消除社会偏见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社区教 育等方式,加强对公平就业、 反对歧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平等就业的认识和意识。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农民工与雇主、政府之间的 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信息沟通, 提高信息透明度。
培养正面典型人物
树立农民工就业的正面典型人物, 宣传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以改变社 会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的普遍性
研究发现,许多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不平等待遇,被拒绝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 时有发生。
歧视的成因多样性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户籍制度、社 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农民工自响
01
影响农民工的就业权益和收入水平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
而这个进程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他们的就业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常常面临着歧视的现象。
一、内地城市化进程对农民工的影响和城市化一样,农民工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他们的就业机会、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城市生活、个人权利、家庭关系、人权安全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困难。
首先,农民工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
由于他们的教育水平较低,技能水平不高,且缺乏社会关系等因素,他们的就业机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许多城市并不欢迎农民工进入城市,导致农民工只能选择一些不受欢迎的岗位。
其次,农民工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他们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尤其是一些外来农民工所要住的工厂和住宿园区,环境非常拥挤,不卫生,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这不仅对农民工自身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也受到了其他社会问题的困扰。
另外,由于农民工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人们对于农民工的认识比较片面,往往把他们看做是"低端"人口,这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其中最大的困难便是遭受歧视。
以下是一些农民工在就业中遭受的歧视:1.就业机会受到歧视。
由于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与城市人群差异较大,因此许多企业和公司对他们的就业机会持有负面看法,需要拥有更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等条件才能具备竞争力。
2.受到工资歧视。
农民工的工资在很多企业中相对较低,也可能会面临一些劳动合同上的问题,例如不按时支付工资、扣除工资等。
因此,农民工往往无法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社会保障。
3.在住房、教育、社交等方面受到歧视。
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许多城市将他们排在较后的位置,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决定将家人移居城市。
浅析近年来广东“民工荒”出现原因及对策
广东金融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报告题目浅析近年来广东“民工荒”出现原因及对策系会计系年级专业10级会计学学号:101551908姓名:郑炎鹏提交日期:2012年5月4日学生姓名郑炎鹏成绩评语: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题目:浅析近年来广东“民工荒”出现原因及对策目录一、基本情况 (1)二、流失原因 (2)三、企业应对 (3)四、对策 (3)(一)民工 (3)(二)企业 (4)(三)政府 (4)参考文献 (5)浅析近年来广东“民工荒”出现原因及对策摘要:自2004年中国农民工“无限供给”的神话被打破以来,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与应运而生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念”,都使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考验,中小型企业使出浑身解数,疲于应对一年比一年严重的民工荒。
本文将从广东省的情况出发,分析近年来广东民工荒的原因。
关键词:农民工回流产业结构民工福利一、基本情况2004年1月起,有着近9亿农民的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
广东东莞官方首先确认民工紧缺,随后涉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
仅深圳、东莞两地即缺农民工超过50万,据估计,广东省缺农民工近200万,而且回流人数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
2008年的金融风暴袭卷全球,国内企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型企业,无数中小型企业因为资金问题纷纷落水。
沿海地区“被迫”产生结构转型升级,资金充足的的大型企业成功转型,从劳动力密集型跨越到技术密集型,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竞争压力,不断落于“融资”泥潭。
至2009年,广东省外省农民工减少45.2万人,减幅为2.4%,这是广东省外来务工人数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据广东省人保厅统计,2012年春节返乡的外乡农民工约910万人,占在广东外省农民工在广东的外省农民工1703万的53%,到2月18日止,返回广东的外省农民工是839万,占返乡过节的92.2%,稍有减少。
论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及其消除策略
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问及应聘者的身份、户籍等个人信息,只看重能力和经验;在工资待遇上,实行同工同 酬,不因身份、户籍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同时,还为农民工提供各种培训和晋升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
案例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结词
国际社会在消除就业歧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制定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 、推广平等机会理念等,这些经验为我国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由于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农民 工在职业晋升方面往往面临更 多的困难和障碍。
工作环境和条件差
一些企业和单位为农民工提供 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较为恶劣,
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
社会公正和稳定的损害
经济发展受阻
农民工就业歧视严重损害了社会公正和稳 定,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业 歧视限制了他们的发挥和发展,对经济发 展产生负面影响。
论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 源及其消除策略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农民工就业歧视概述 • 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 • 农民工就业歧视消除策略 • 案例分析
01
农民工就业歧视概述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定义
农民工就业歧视是指由于农民工的户 籍、身份、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在就 业机会、工资待遇、职业晋升等方面 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现象。
详细描述
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准则,如《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 言》等,这些公约和准则规定了各国政府应采取措施消除就业歧视;同时,国际劳工组 织还通过监督机制确保各国履行其义务;此外,国际社会还加强了合作与交流,分享各
自在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成功经验。
试论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及消除策略
试论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及消除策略农民工就业歧视是指对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对待和歧视现象。
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导致的。
为了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需要从根源入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造成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根源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的加大,这让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城市的经济结构主要以高技术、高知识为主,而农民工多数是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工作。
这种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的偏见,认为他们没有技能和价值,不值得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
其次,劳动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也是产生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国法律法规有关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不够,很多农民工并不了解自己的权益。
另一方面,尽管有一些劳动保护措施,但监管不力,对违法用工的处罚不够严厉,导致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往往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产生了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
再次,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也是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身份地位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和待遇,认为农村出身的人就应该从事低级劳动工作。
这种观念给了用人单位合理化对农民工的歧视,认为他们天生就应该承受低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等。
此外,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用人单位认为农民工不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的偏见,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民工的歧视。
针对上述根源,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
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宣传和普及,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知道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用工行为,确保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为农民工提供合理的待遇。
其次,需要重视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城市适应能力。
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胜任更高级的工作,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内容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产物,这个特殊群体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在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公平待遇,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严重。
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探求其根源,同时就如何消除歧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歧视解决对策问题的提出当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就业歧视现象,劳动就业歧视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也一定程度存在。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生产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
然而,在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农民工却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公平待遇。
尽管部分沿海地区、城市郊区以及一些乡镇企业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明显的富裕起来,但是,从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来看,我国城乡地区的贫富差别越来越大。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22元。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差3.2倍。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二者相差3.3倍。
在这种背景下若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不加以重视,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必将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存在的就业歧视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存在的歧视,是指在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不公平待遇,主要是指歧视性的制度基础和歧视性的人力资本投资。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禁锢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农民工始终处于城乡管理体系的边缘。
1957年12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各单位从农村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城市“一切部门的劳动调配必须纳入计划,增加人员必须通过劳动部门统一调配。
就业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就业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无论是在招聘流程中还是在工作场所中,都可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公正和人类尊严。
本文将从就业歧视的定义、存在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就业歧视的定义就业歧视指的是用种族、年龄、性别、宗教、性取向、残疾等身份特征作为招聘或在工作场所中所进行的歧视行为,造成某些人不能得到公平的机会或权益的现象。
这种行为是一种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行为,它不仅破坏了个人的尊严,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公正。
二、存在的原因就业歧视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人们的主观因素。
很多人觉得特定的人群不适合在某个行业或工作中,这种观念往往来源于某种刻板印象和偏见。
其次,是社会结构的因素。
某些行业或企业对一些特定群体的就业有着固定的偏见和观念。
再者,是法律法规的限制。
一些法律法规虽然对就业歧视加以禁止,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裁。
三、影响就业歧视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社会公正。
社会是一个平等、公正的整体,如果就业歧视现象过于频繁,就会助长一些人的不公正心理,导致社会和谐的破坏。
其次,它影响了个人的尊严。
就业歧视让一些人感到自己不被认可和尊重,这会降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他们带来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影响。
最后,它也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不公正的就业环境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和不稳定,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市场形象。
四、对策针对就业歧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从不同层面进行宣传、监督和制度建设。
具体如下:1. 推动法律法规的健全和落实。
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对就业歧视的立法工作,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政策文件,加强对企业和单位的监管,严格追究歧视者的法律责任。
2. 完善社会教育体系。
要提高人们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增强对就业歧视现象的认识和避免出现歧视行为。
3. 加强媒体宣传。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许多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然而在就业领域却常常受到歧视。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根源和影响。
1. 歧视现状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普遍遭遇到不公平待遇。
就业单位往往存在着对农民工身份的歧视,不愿招聘他们或是提供低薪工作。
有些用人单位甚至随意扣发农民工工资,缺乏尊重和保障。
此外,农民工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恶劣,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和劳动权益的保护。
2. 根源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户籍歧视。
由于农民工来自农村,户籍问题导致他们在城市就业中受到限制。
其次,是教育歧视。
农民工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再者,是缺乏法律保障。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他们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3. 影响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不仅损害了农民工个人的利益,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造成了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加剧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其次,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再者,限制了农民工的个人发展空间,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严重,根源复杂,影响深远。
我们
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消除歧视现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量需求劳动力,涌现了一些脱离了土地而进城工作的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人通常称之为“农民工”。
其实,在“农民工”这一称呼以前,人们还把他们称为“盲流”、“打工仔(妹)”等等。
起初,这些称呼作为一种对尚未完全定型的劳动力现象的直接描述并无多大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特殊时期城市化的特殊路径选择。
但随着这些人的工作逐渐定型,逐渐成为中国非农产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对哪个称谓来说都不是恰如其分的,都存在着明显的社会歧视成分。
农民工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其身份还没有或者未能得以转换,又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是现行户籍制度下的产物,是一个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分离的独特的社会群体。
一、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状调查所谓歧视,就是不以能力、贡献、合作等为依据,而以诸如身份、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况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所区别的对待”,以实现“不合理”的目的,其结果是对某些社会群体、某些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剥夺,造成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社会歧视是社会上的某一群体或社会上人们所共有的针对某一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否定性和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
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的合法身份,在城市中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没有固定住所,缺少在工业化城市里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从事城市里地简单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非法状态地工作。
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未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之前只能以都市“边缘人”方式存在。
目前,农民工社会歧视现状调查存在如下几个方面:1、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事业单位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
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劳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大量农民工的涌入给城市道路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他们在城市就业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本文将对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传统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平等待遇的权利。
根据户籍制度规定,农民工在城市没有稳定的居住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权益,这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巨大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对农民工劳动力价值低估和剥削现象。
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他们通常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容易被雇主剥削。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民工面临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
他们经常遭受歧视、侮辱和不公平对待,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感到无助、无尊严。
其次,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各种限制和不公平待遇,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中的公共服务和福利,这加深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为解决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需要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权益保障。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基本权益,并提供更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其次,在劳动力市场上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剥削。
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劳动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升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媒体可以加大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曝光力度,引起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
企业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提供更多机会和平等待遇给予农民工。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2 非 正 式 制 度 歧视 、
过各种 方式寻 求政府的保护。由于城市政府受到本地居 民要求就业保 护的压力 , 出台了一 系列保护本地居民就业 , 排斥外地劳动力的政策。
2、 府 职 能 缺位 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元经济 , 以及制度安 排对二元经济的强化 ,
一
培训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同时由于农民工就业具有灵活性大和职业 转换快的特点 , 用人单位对农 民工培训I 动力不足 , 投入也不够。
5 职 业歧 视 、
、
农 民 工歧 视 的现 状
1 户籍制度 下的“身份歧视” 、 ,
在劳动力市场上 , 某些劳动力 即使有能 力完全 胜任工作 而因 非经 身份是 特定社会结构模式 中所占据 的一个位 置 , 是地位 的不 同表 述。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 , 把农业人 口和非农业 人 口确 定为农村 居 济的个体 特征和其他因素而被 限制或 禁止 进入某 些行业 , 或者被 排挤
使城乡经济差距扩散至其它领域 , 导致城乡全方位 的不平 衡 , 最终在文
吸收农村劳动力并非当地政府 的 目标 , 政府部 门严重 忽视农 民工
化上产生城市人对 农村人 的歧视 。这种非正式制度与 正式制度遥相呼 的利益保障 , 民工利益受到侵犯时 , 当农 各级政府管理部 门经 常相互推 应, 使农村劳动力在 向城市 的转移过程中受到正式制度 阻碍的同时 , 也 诿 , 相反 , 工商、 税务 、 治安管理 人员对农 民工的查 抄、 款却是经 常性 罚 受到城市居民心理上的排斥。从 某种 程度来讲 , 它是正 式制度 的催化 的。可以说政府 的政策导 向在 一定程 度上更有利 于保护 市民 的利 益 、 剂, 放大了正式制度 的作用 , 加剧 了正 式制度对 城乡 劳动 力市场 的分 雇主的利 益而不是农民工的利益。这就加剧 了农民工与主体社 会的分 割, 并使这种 制度在 情感上合理化 , 不仅使城市居 民对这种歧 视心安理 离 , 也间接切 断了农 民工的政治参与。 得, 也使农村居民顺从 天命 , 自己的弱势 地位为 情理之 中。 因此 , 视 非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 正式制度歧视使城 乡劳动力市 场分 割成为一种 合情合 理 ” 的社 会存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村妇女就业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省为基础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2005年针对珠三角地区农村失地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基于Mad-dala处理效果模型,分析了影响失地妇女就业以及是否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
实证结果发现,教育和培训都可以提高失地女性的就业水平。
二者之中,培训对提高就业率的贡献程度最大,远高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家庭收入不能显著改变失地女性的就业状况,增加或减少家庭收入对她们是否参加工作影响很小。
因此,整体而言,失地女性的失业问题不是她们不想工作,也不是家庭在市场力量作用下自主分工的结果,而很可能是城镇化政策的“副产品”之一,是在原本城镇失业现象就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农村女性从土地上退出,却无法成功地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所致。
所以,鼓励失地女性参加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就是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
关键词:城镇化失地妇女就业一、引言2002年以来,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选择“镇改街”、“村改居”的方式来加快城镇化进程,由此导致大量的失地农民。
大约占失地农民60%以上的失地农村妇女,由于失地的同时不能及时就业,她们的就业率呈现加速下降趋势,且远低于男性。
调查发现,2000 ̄2004年间,广东的深圳、广州、佛山3地,失地女性农民的平均就业率(%)分别为:93.1,87.2,76.3,65.4,54.1,5年下降了39个百分点;失地男性农民就业率(%)分别为:97.2,94.6,91.3,88.5,86.3,5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失地女性农民就业下降率是失地男性农民的3.54倍。
传统劳动理论把女性劳动参与率或就业率的下降,解释为市场工资水平的性别差异,即市场工资较高的一方将更多地从事市场劳动,而市场工资较低的一方则更多地从事家庭劳动。
由于总体上女性的平均工资低于男性,于是有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
这一理论在西方国家被多次验证(Mincer,1962;Becker,1981;Juhn&Murphy,1997)。
受西方传统劳动理论的影响,国内学者把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现象解释为:在男女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女性更多退出劳动市场从事家庭生产,更好地体现比较优势,从而实现家庭联合效用最大化。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就业歧视使农民工成为社会的制度性弱势群体。
就业待遇公平关系到农民工能否逐渐走出弱势群体田境,向社会的中间阶层流动,关系到现代城市“纺锤形”的和谐社会结构形成。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待遇;公平;歧视a.直接对农民工就业进行行政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限制。
如政府允许和限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工种和职业清单。
在这种职业保留和劳动用工限定的制度下,广大农民工只能进入收入低、福利差、工作环境差以及安全、待遇、劳保等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次属劳动力市场,而收入高、劳动环境好的首属劳动力市场却为城市居民所独有。
b.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收费。
农民工离开农村时要交费办理身份证、未婚证、计生证、毕业证、待业证等,还要交计划生育季度妇检保证金、公粮水费和三提五统保证金。
此外他们在城市还要交费办理暂住证、健康证等。
这些歧视性收费提升了农民工的就业门槛。
c.对城市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特殊优惠政策与措施,造成了竞争环境的行政干预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就业,是一种变相的和更为隐蔽的保护本地居民就业,排斥外来劳动力的间接性雇佣歧视。
1.2、就业待遇歧视a.从就业运行过程的安全保障来看,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不得随意修改劳动合同条款或终止劳动合同,解雇劳动者即使是合法解雇,用人单位也应当向被解雇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收入保障,法律例外规定除外。
然而,我国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甚至公有制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与持有农村户口的打工仔、打工妹签订有效劳动合同的情况并不多见。
或者说,与之签订形式上的劳动合同,不利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的现象也不罕见,这就为用人单位随时随处随意解雇、辞退、开除农民工大开方便之门,致使此类劳动者的就业安全系数非常小。
b.从社会整体角度考虑,城镇劳动力的福利等隐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由农民工的低福利甚至无福利来补贴的。
城市职工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但农民工却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及法律对策
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及法律对策[摘要] 由于当前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不够系统、政府监管不力致使农民工在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及就业保障方面备受侵害。
基于我国当前每况愈下的就业歧视现状,急需尽快完善与就业歧视相关的立法及救济措施。
通过拓宽就业歧视范围、明确就业歧视定义、规定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重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和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来解决日益凸显的就业歧视问题。
[关键词] 农民工;就业歧视;法律对策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一)农民工就业机会歧视《就业促进法》通过立法给予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机会以法律保障。
遗憾的是,农民工亦城亦乡的独特身份定位,使其就业机会一直备受侵害。
现实社会中,大部分农村就业者从就业伊始,就被阻隔于一级劳动力市场之外。
二元分割的思维积重难返,使得许多城市在出台政策时或多或少的向本地市民倾斜,针对进城务工人员专项列出的就业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这不仅人为的促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门槛大幅提高,更使其遭受的歧视更加系统与制度化。
由于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颇受拘束,无奈之下,广大农民工只得选择进入工资低廉,环境恶劣,劳动强度较大的次级劳动力市场。
然而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本就不容乐观,农村劳动力的大批涌入更使得狭窄的次级劳动力市场过于饱和,让农民工本就不宽裕的就业现状雪上加霜。
(二)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现实中,农村就业者付出的劳力与其获得的就业待遇往往不成正比。
加入劳动力市场时被迫接受各种不平等待遇,更已经成为获取工作机会的隐性前提。
1.工资待遇歧视农民工工作稳定性较低,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工资级别无法由劳动行政部门确定,而改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
虽然《劳动法》对最低工资制度和标准有所规定,但许多用人单位凭借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先天优势,无视这些规定,肆意压低农民工的工资及福利。
2.工作环境歧视被迫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其选择项大多十分狭窄,多是城镇市民不愿选择的“脏,累,苦,毒,险”的岗位。
不仅工作强度大,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对农民工缺乏必备的防护工具和事前培训,使得农民工本就恶劣的工作环境雪上加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8 5 ,从事 金融 、保 险 、房地 产 ,教 育 、文 化及 广 播 电影 电视 ,党 政 机 关 和 社 会 团 体 等行 业 的 比重 均
不 到 1 5 。从职 业 属 性 看 ,2 1 c 下 半 年广 东农 民 .% 0 ot 工7 . % 事 体力 或 半体 力工 作 ,只 有 5 8 从 事技 术 3 1从 .% 性很 高 的工作 。 ( )技 能 培训歧 视 二 技 能 培 训 是 农 民工 人 力 资本 积 累 的 重要 途 径 ,
( )就业机 会歧 视 一 就 业 机 会 歧 视 是 指 农 民 工 因 身 份 等 非 能 力 因
素 无 法 与 城 市 职 工 享 有 平 等 就 业 机 会 , 不 能遵 循
培 训 。而且 ,文 化程 度越 低接 受培 训 的比例也 越低 ,
基 金项 目:2 1年 国家人 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 口司课题 “ 东省农 民工市 民化 的政策研 究” 。 01 广
问 题 搞 讨
农 民工就 业歧视 :影响 及其对 策*
基 于广 东的调查
曾亿武 傅 晨
摘 要 :本文根据广 东省农民工调查数据 ,梳理 当前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分析就业歧视对农 民
工市民化 的影响,结合广东省农民工就业政策经验 ,提 出消除就业歧视的对策。
关键 词 :农 民工 就 业歧视 农 民工市 民化
中图分类 号 :F 2 . 3 6 3
就 业 歧 视 是 指 条 件 相 等 或 者 相 近 的 求 职 者 在
求 职 过 程 中 ,或 者 受 雇 者 在 就 业 时 由 于 某 些 与 个
市场 规 律 自由择 业 ,而 是 被有 形 或 无 形 地 进 行 职 业 隔离 ,只 能从 事 那 些 “ 、 累 、差 、 险 、重 ” 的工 脏 作 。 从单 位类 型 看 ,2 l 年 广 东农 民 工3 . % 个 O1 52在 体 工 商 户 就 业 ,3 . % 私 营 企 业 ,在 机 关 事 业 单 3 1在 位 、 国有 及 国有 控 股 企 业 、集 体 企 业 中就 业 的 比重 均 不 到2 。从 行 业 分 布 看 ,2 1 年 广 东 农 民工 以从 % 01 事 制 造 业 为 主 , 占4 . %,其 次 是 批 发 零 售 业 , 占 77
・
4・ 0
南 方 农 村 2l年第6 o2 期
问 题捧 讨
在未 上 学 的农 民工 中接 受 过培 训 的仅 占1 . % 6 6 ,小 学 文化程 度 的农 民工 接受 过培 训的仅 占1 .% 98 。 ( )工 资待 遇歧视 三 工 资 待 遇 歧 视 是 指 农 民 工 因 身份 等 非 能力 因素 被 迫 接 受低 工 资或 无 法 与 城 市 职 工享 有 同工 同酬 的 待 遇 。 由于就 业 待 遇 歧 视 ,农 民工 工 资 水平 偏 低 , ( )制约 农 民工市 民化 的职业转 型 一 职 业 转 型 是 农 民工 市 民化 最 本 原 的 变 化 和 最 基
人 工作 能力 无 关 的因 素 不 能够 享 有 平 等 的就 业 机 会
以及 工 资 、配 置 、 升 迁 、培 训 机 会 等 就业 安全 保 障 的平 等 待遇 ,从 而 使 其 平 等就 业 机 会 受 到 损 害 的现
象( 曾拘 ,2 0 )。 就业 歧 视 在 不 同 国家 不 同程 度 03
与 城 镇 职 工 的 收入 差 距 明显 。根 据 流动 人 口司 的调
查 数 据 ,广 东农 民工 的 月 平均 收入 2 i 年 上 半年 是 00 1 2 . 0 ,下 半年 是2 2 . 4 ,平均 值 是 1 7 . 7 653元 33 0 元 9 4 1 元 ;而 根 据 《 东统 计 年 鉴 2 l 年 》 的数 据 计 算 , 广 O1
础 的环 节 ,农 民工 只有 顺利完 成职 业转 型 ,才 能在 城
镇 “ 稳脚 ” ,进 而 “ 站 扎住根 ”。然而 ,农 民工在 城
市就业遭 遇 歧视性 待遇 ,他们 就业 难 、工作差 、待 遇
低 、 劳动保 障缺 失 ,流 动性 强 。农 民工 在城市 劳动 力 市 场被 边缘 化 ,甚 至他 们对 自己的工作 也不认 同,这 严 重制 约 了农 民工市 民化 的职 业转 型 。 ( )削 弱农 民工 市 民化的经 济 能力 二 调 查 显 示 , 农 民 工 的 市 民化 意 愿 不 断 增 强 , 越 来 越 多农 民工 渴 望 成 为 城 市 居 民。但 是 ,市 民化 转 型 除 了要 有 意 愿 ,还 得 具 备 市 民化 的经 济 承 担 能
但 目前 政府 提供 的就 业培 训主要 面 向城 市 职工 ,多数
农 民工 未能享有 。考 虑到 农 民工 的流动性 ,大 多企 业
一
、
当前农 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
也 不愿 为他们进 行 不确定 性 的人 力 资本投 资 。 由此 , 造成 农 民工在就 业培 训上 的歧视 。2 1 年 广东农 民工 01 只有 3 . % 0 5 接受 过技 能培 训 ,其 余6 .% 接受 过任 何 9 5未
地 存在 。在 我 国 ,就 业 歧 视在 农 民工 就 业 市 场表 现
得 尤 为 突 出。职 业 转 型 是 农 民 工市 民化 最 本 原 的 变
化 ,是 引 致其 他 变 化 的初 始变 化 , 因此 ,就 业 歧 视 是 制 约 农 民工市 民化 的重 要 障碍 。本 文 根 据 国 家 人 口和计 划 生育 委 员会 流 动 人 口司2 1 年和 2 1 年对 00 01 广 东 省 农 民工 的动 态 监 测 调 查数 据 ,梳 理 当前 农 民 工 就 业 歧 视 的主 要 表 现 ,分 析就 业 歧 视 对 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 影 响 , 并结 合 广 东 省 农 民 工就 业 政 策 经 验 , 提 出消 除就业 歧视 的对 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