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原子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
初中化学说课稿原子结构
初中化学说课稿原子结构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化学课,主题是“原子结构”。
本节课是针对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接着,我将阐述教学内容的安排,包括知识点的引入、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
最后,我将分享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并能够解释原子序数、同位素和离子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尊重实验事实的态度。
教学内容与安排:1. 引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金属的导电性、水的溶解性等,引出物质的微观结构。
- 向学生展示不同元素的实物或图片,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点和差异。
2. 讲解原子结构- 首先介绍原子的概念,解释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 接着,详细讲解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强调原子序数的重要性,解释它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有关。
- 通过实例说明同位素和离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原子的多样性。
3. 实验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使用静电球展示电子的运动,或者通过化学实验观察离子的形成。
-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4. 课堂练习- 设计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管理与评价:1. 课堂管理- 在讲解和实验过程中,维持课堂秩序,确保学生的安全。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 对于学生的问题和疑惑,给予耐心的解答和指导。
2. 学习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原子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化学学科学习,学生对化学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初步具备有了学习化学能力和化学学习方法,但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提高,且学生自信心不足,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激发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信,进行有效学习。
三、说教法: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展开想象,通过形象的比喻来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我将采用我校教学模式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效果检测,进行,本节课设计如下∶(一)情境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学生用模型模拟水分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用这样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同时展示原子弹爆炸图片,让学生想象原子内部是否是实心的不可分的球体?紧接着介绍原子结构发现科学史,展现多彩的原子构成图片,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提出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课题2《原子的结构》。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探究原子这一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原子的结构,让学生们了解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以及电子的排布规律,掌握原子结构的模型,并能够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九年级上册),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学生们在学习时需要注意与后续课程建立联系,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整体框架。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内部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原子结构的三维动画,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同时,我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们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学生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4.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总结评价: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们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分为以下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内部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提问: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原子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们思考后回答。
2.讲解演示(2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原子结构的三维动画,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讲解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演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规律和电子云的分布情况。
•学生们观察动画并听讲。
3.学生探究(15分钟)•学生们分组自主探究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阅读教材中相关知识,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的组成、电子的排布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原子核。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它包含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大部分质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10^-15米,虽然它非常小,但却占据了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
接下来,我们讨论电子。
电子是带负电的基本粒子,它们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中运动。
电子的运动不是固定的轨道,而是以概率云的形式存在,这被称为电子云。
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出现的概率分布。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被称为电子排布规律。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电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
此外,电子倾向于先填充能量较低的轨道,这被称为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的排布对原子的化学性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最外层电子,也就是价电子,决定了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的能力。
当原子的价电子数满足特定的条件时,它们会倾向于通过共享、转移或接受电子来达到稳定的电子排布,从而形成化学键。
最后,我们来探讨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这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而非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则倾向于与其他原子共享,形成共价键,这使得非金属通常表现出绝缘性和脆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原子的结构,还能够认识到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化学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2原子的结构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理解原子的亚原子粒子和电子排布。
–能够通过元素的原子结构来判断元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电子的排布和能级分布。
2.教学难点:–原子亚原子粒子的性质和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教学内容:–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
–电子的排布和能级分布。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以幻灯片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通过图示和实例等形式,讲解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示范实验:进行简单的示范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子的排布和能级分布,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讨论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与归纳: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学生的思路。
–拓展延伸: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介绍更多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如量子力学模型等。
四、教学手段与学时安排1.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
–示范实验。
–小组讨论。
–问题解答。
2.学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讲解、示范实验(30分钟)。
–第二课时:讨论与练习、总结与归纳、拓展延伸(30分钟)。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工具:–幻灯片。
–实验器材。
2.教学资源:–相关实验视频和图片。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的问题解答和讨论质量。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教学反思:–对于电子排布和能级分布的讲解,可以通过更生动的方式进行。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实验导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以及作业小结等方面。这些亮点的设计和运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我会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然后,我会强调原子的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4.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原子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实验、问题、合作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交流、成长。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解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我会问学生:“为什么原子会有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与原子的性质有什么关系?”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说课稿.doc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说课稿篇一: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之所以放在这里讲述,目的是分散知识难点,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进一步理解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为离子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情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1.认知状态:在本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为“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技能状态:学生对微观粒子的存在及空间结构有一定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教法: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启发式讲授法,演示法2、学法:分组实验与讨论【板书设计】一.原子核1.原子核的构成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篇二:《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龙源期刊网.cn《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作者:孔祥斌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10期摘要:离子的形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的结构说课稿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该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之后继续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认识。
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学生的抽象思维也才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原子构成”的模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引用典籍,导入新课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的“庄子心得”把我们带进了庄子的世界。
这位道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富哲理的言论,“一尺之棰(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其中之一。
“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如果将木棍一直分下去,你认为可以分到什么程度?”(学生会想到原子。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那么,原子究竟可不可以再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典籍的引用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创设了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2【讲授】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原子构成大胆猜想,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活跃思维的空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所以我播放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视频,以“假如我是卢瑟福,会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为主题,组织学生围绕原子的构成分组展开讨论,再进行交流。
(讨论提纲:①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是否为实心球体?②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的构成是否像乒乓球一样,内部完全是空的?)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其内部有一个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粒子。
原子结构 说课稿 教案
原子结构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重点: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难点:电子排布式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围电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激发态—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基态与激发态的关系: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3、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线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教学步骤、内容】[课前练习]理论研究证明,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
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
[思考]钾原子的电子排布为什么是2、8、8、1而非2、8、9?板书]三、构造原理[投影]图1-2构造原理[讲]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能级上的排布顺序:电子最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能级上,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能级上。
电子的排布遵循构造原理[板书]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4f 5d 6p 7s……[讲]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说明:此为2010年旧人教社教材,2011版新教材课题2《原子的结构》实为下述两部分的组成]《原子的构成》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分析】我县地处偏远地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好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本课题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关系。
2.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中子数只和原子的质量有关,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重点:1。
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难点: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媒体】1.实验媒体:投影仪、挂图、多媒体2.学案(附后)【教学设计思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挂图来诱发学生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1、探究讨论法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三)[新课总结]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原子的构成情况
2、电性关系
3、电量关系
4、质量关系
四、[板书]
质子
原子核(带正电)
(带正电)
原子中子
(不带电)
(不带电)核外电子
(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和宏观比喻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以图表信息分析,史料介绍为媒介,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3.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的电性由______决定,因此原子核带____电,数目跟质子相等(即核电荷数=_______)。
【学生活动】观察表格(表3-1),思考下列问题
讨论:通过以上分析,请找出原子中三个相等的量。
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总结】
【板书】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3.生活实例:展示一些与原子相关的日常用品,如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让学生认识到原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课堂小结:邀请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4.评价与反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化学魔术实验:在课堂开始时,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魔术实验,如“消失的硬币”,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原子结构的探索欲望。
2.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原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节,主题为“原子的结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分子的概念,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进一步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等打下基础。
2.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3.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借鉴优秀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2原子的结构(2)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2)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三章《原子结构》的第二个小节,重点介绍原子的结构和组成。
本节课的重点是解释原子的电子结构和核结构。
内容涵盖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电子层次结构,电子云模型,电子的轨道和能级,电子的分布规律,质子和中子的作用,以及原子的核反应。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原子的电子层次结构和核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电子云模型以及电子的分布规律;•了解质子和中子对原子结构的作用;•理解核反应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模型解释电子的轨道和能级;•能够说明质子和中子对原子的作用;•能够应用知识分析原子核反应。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电子层次结构和核结构的基本概念;•电子云模型和电子的分布规律;•质子和中子对原子结构的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电子云模型和电子的分布规律;•学生能应用知识分析原子核反应。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幻灯片或者黑板、白板;•学生实验用具:放大镜、糖果盒子。
2.教学资源•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相关课件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用一个有趣的实验开始本课,让学生能够猜测实验的结果,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学习新课(40分钟)(1)引入主题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概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概念解释和示例演示 - 介绍原子的电子层次结构和核结构的基本概念;- 解释电子云模型和电子的分布规律。
(3)示范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核反应的基本概念。
3. 合作探究(30分钟)分组讨论和合作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
4. 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等。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这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一课题承上启下,起着连接宏观物质世界和微观原子世界的桥梁作用。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定义和特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知道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子的结构。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提问与解答: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讨论原子的构成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
中 图分 类 号 :G 6 3 3 . 1
文 献 标 识 码 :C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5 7 8 ( 2 0 1 4 ) 1 0 — 0 1 6 6 — 0 2
1 说教 材 1 . 1教 材 分析 《 原子 的结构》 第 2课 时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排 布 主 要 讲 述 离 子 的形 成 。离 子 的形 成 是 初 中化 学课 程 中要 求 达 到 了 解水 平 的 基 础 知识 。通 过 本 节 课 的学 习 , 可 为 学 生 从 微 观 的 角 度 探 究 宏 观 物 质 变 化 的奥 秘 打 开 一 扇 窗 口 , 使 学 生 对 物 质 的 微 观 构 成 有 个大体轮廓 。 1 . 1 . 1新课 程标 准 中对 于 离 子 的 内容 要 求 不 高 . 只是 “ 知道原子 、 分子、 离子是构 成物质的微粒 ” , 初步建 立粒子观 , 了解 离 子 形 成 的过 程 , 认 识 离 子是 构 成 物 质 的 一 种粒 子 。 1 . 1 . 2书 本 首 先 介 绍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和 各 类 元 素原 子 最 外 层 电 子数 与其 化 学 性 质 的关 系 等 内 容 , 都 是为说明“ 离 子是什么 , 离 子是 怎 样 形 成 的” 作铺垫 。 1 . 1 _ 3学 习 完 离 子 后 , 书 本 已初 步 揭 示 了物 质 构 成 的 奥 秘 , 学 生 可对 物 质 及 其 构 成 粒 子 的关 系进 行 归 纳 。 1 . 2教 学 目标 1 . 2 . 1知识 与技 能
4 说 过 程
通 过 复 习原 子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与 元 素 化 学 性 质关 系 , 进 一 步 了解 离 子 形 成 的 过 程 。 认 识 离 子 是构 成 物 质 的 一 种 粒 子 ; 1 . 2 . 2过程 与方 法 通 过 复 习原 子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与 元 素 性 质 的关 系 , 了解 离子 的定 义 ; 通过分析 , 了解 化 学 反 应 中离 子 的形 成 , 认 识 离 子 是 构 成 物 质 的一 种 粒 子 。 1 . 2 - 3情 感 态度 与价 值 观 通 过 探 究 Na C 1的 形成 过程 , 培 养 学 生从 微 观 角 度 探 究 宏 观 物质变化的能力 , 树立 “ 通过表面现象认识 事物本质” 等 辨 证 唯 物 主 义观 点 。 l I 3教 学 重 点 及难 点 教学 重 点 : 离 子 的形 成 。 教学难点 : 离 子 的表 示 。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原子的结构。
这个话题其实还挺有意思的,虽然一听上去就像是要背一堆公式,但别着急,咱们轻松聊聊,没那么复杂。
想象一下,原子就像个小小的宇宙,每一个原子里面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像是一个个小宝箱,藏着无数的惊喜。
你看,这原子里头有个小核,像个小太阳,周围还有小小的电子在飞舞,就好像小鸟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你知道吗,这个小核的中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
里面有质子和中子,质子是个有点儿脾气的家伙,它们带着正电,跟周围的电子可是相互吸引的。
哎,电子嘛,就像个小调皮鬼,喜欢在外面转来转去,真是让人担心它们会不会不小心“飞”出去了。
不过没关系,它们可聪明着呢,总是呆在一定的轨道上,像个听话的小孩,不会跑得太远的。
想象一下,这些小电子就像是跳舞的小精灵,在核周围优雅地转圈,真是美丽得让人心动。
原子这个家伙可不止有一个。
你听过“万物皆由原子构成”吗?可不是说说而已哦!从你手里的铅笔到天上的星星,统统都是原子的组合。
每种元素都是不同的原子,就像是不同的调料,混合在一起,做成一道道美味的菜肴。
比如,氧气和氢气结合,就变成了水,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魔法!你要是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感觉就像在和整个宇宙对话,太神奇了。
说到这里,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
想象一下,原子就像一场派对,每个原子都是派对上的一位嘉宾。
这个派对上有不同的元素,有的热情奔放,有的腼腆内敛。
它们之间总是充满了互动,质子、电子、中子就像是派对上的舞者,各自跳着不同的舞步,创造出无数的组合。
你要是能抓住这股热情,就会发现,学习原子结构其实就是在了解这些“舞者”之间的关系。
对了,原子的大小也是个有趣的话题。
听说,原子的直径大约是0.1纳米,这个单位可小得惊人!比头发丝还细多了,想想看,真是个小家伙。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它们这么小却又如此重要呢?因为虽然它们小,但数量可多了,宇宙中的原子数量简直是天文数字,想一想都让人感到无比渺小。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主要复习并强化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意义。
练习巩固
【试一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层电子数
K
L
M
1
氢
H
1
2
氦
He23锂源自Li214
铍
Be
2
2
5
硼
B
2
3
6
碳
C
7
氮
N
8
氧
O
9
氟
F
2
7
10
氖
Ne
11
钠
Na
2
8
1
12
镁
Mg
13
铝
Al
14
硅
Si
15
磷
P
设计
意图
学以致用
【迁移与应用】
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练习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读法和规律的表达要规范。
回答复习内容。
思考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氛围。
实验探究
【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
(1)质量很小(9.109×10-31kg);
(2)带负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
课题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亳州一中南校刘珊珊
设计思想
《原子结构》的内容是《化学2(必修)》的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设计教学设计时主要遵循学生为主体、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习的一些原则。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原子结构》2课时说课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原子结构》2课时说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
2.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典型金属元素碱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的知识,性质的形似与递变和结构有密切的联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
提问:初中化学学习了哪些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小结并板书:原子核: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不带电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原子及其组成粒子的质量的内容让学生辨析: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首先,讨论绝对质量(真实质量),质子的绝对质量为1.6726×10-27kg,电子的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既然是相对质量,就得有一个质量标准,提问学生:这个质量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07,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并且引导学生回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讲述: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符号A。
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思考:某原子的质量数能否为小数?以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为例。
学生讨论:教师评价:质量数是整数值思考:质量数表示原子的质量关系,质子数、中子数是数量关系,为何二者能画等号?学生讨论:教师评价:质量数=质子相对质量+中子相对质量=1个质子相对质量×质子数+1个中子相对质量×中子数,由于二者的相对质量均近似为1,所以才有: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从而把质量关系和数量关系联系了起来。
小结:原子核质子Z个原子(A Z X) 中子(A-Z)个核外电子Z个讲述: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内容,第二课题《原子的结构》,主要学习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课时为两课时。
《原子的构成》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性的章节,学好这一课题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对学生而言,本章节是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而学生缺乏粒子这种微观的想象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没有粒子这种微观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展示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画,从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题。
三、说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掌握离子形成的过程。
四、说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离子形成的过程
四、说学习关键
针对学生微观想象能力缺乏的关键点,我采用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图片、动画,再结合讲解,从而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五、说学习方法
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教师引导讲解、学生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入]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那么,原子究竟是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呢?你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吗?
(引起学生的好奇,同时也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二)、过程
一、展示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掌握离子形成的过程。
(目标展示便于学生把握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知识梳理
1、核外电子的排布
提问:1、你对电子有何认识?
2、你对电子还想了解什么?
问题:电子很小,运动的空间又这样特殊,它的运动与普通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有什么特点?你猜想下电子会怎样运动?
猜想:1、电子绕核运动
2、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3、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4、电子是在固定轨道上运动的
验证:从课本上寻找资料,课下从网上查找资料
出示课件:从网上下载的电子形成模型
(1)、原子结构的探索:
(通过介绍原子的探索,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从而使学生体会科学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
)
•汤姆生的“枣糕”模型
十九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那么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呢?
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像枣核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展示图片)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空心的球;原子核位于球的中心,带正电、质量大、体积小;电子绕核运动。
(再次引起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兴趣。
)
(2)出示:原子结构示意图(3-11)
提问: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能看出什么?(即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什么知识?)
说明: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洁、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
观察:课本图:3—12
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
找一找: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这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稀有气体为什么曾经叫惰性气体?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是否有关系?你认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哪一部分有关?
2、
离
子
(1)、
离子的形
成过程
出示钠原子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简图,利用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结构特征讲解分析离子的概念、离子符号的涵义、离子和原子的比较。
①、定义: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离子的表示法——离子符号 阳离子:H + Na + Mg 2+ Al 3+ 阴离子: Cl -、O 2-、S 2-、
元素的类别
最外层 电子数 是否达到相
对稳定结构 得失电
子
化学性质
金属 <4
末达 易失 活泼 非金属 ≥4 末达
易得 活泼
稀有气
体
=2或8 达到
不易
稳定
③离子符号的意义
七、说总结
(通过回顾教学目标从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掌握离子形成的过程。
八、说板书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离子的形成过程
九、说作业
作业做练习册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