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离子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4.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了解学生对离子的产生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验操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不足,对离子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其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也需要加强。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对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离子产生的原因、离子的分类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离子的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存在主要问题
- 在教学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影响了课堂效果。
- 在教学组织方面,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 在教学方法方面,对于离子的分类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然存在困难。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其课程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抱有恐惧心理,认为化学难以理解,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共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共2课时)教学设计
2.练习形式:采用个人练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3.解答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解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
2.强调重点知识,对难点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教学过程:
-课时一:通过导入、新课内容、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原子基本结构,理解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课时二:通过复习、新课内容、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并能应用于解释化学现象。
4.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设计一道家庭实验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原子结构模型,并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实验过程和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结构相关的拓展知识。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序数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难点:理解原子内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排列规律;将原子结构知识应用于解释化学现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模型、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4.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核的结构,掌握质子、中子的组成和性质。
2.理解原子核的结合能概念,认识核反应中能量的释放与吸收。
3.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等。
4.学会使用粒子模型来表示原子核及其组成粒子,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直观认识原子核结构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原子核结合能的概念及其在核反应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核结构、结合能的概念及其在核反应中的作用。
3.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价值认识。
4.通过对核能利用的讨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核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核及其组成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和电子等。本课时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包括质子、中子以及原子核的结合能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验环节,我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2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2教案人教版

原子的结构究与交问题1离子如何形成的?什么是离子?阳离子?阴离子?问题2 离子符号书写常见的离子阳离子Na+ Ca2+ Mg2+ Al3+ H+NH4+阴离子Cl- O2- OH- NO3-SO42 - CO32-问题3 粒子结构示意图观看flash动画,化抽象为直观。

形象理解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再借助图表模型,加深对离子形成的理解。

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在上述过程中,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1个单位的负电荷。

这种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电的粒子叫离子)带负电的离子为阴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为阳离子。

诊断练1.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D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2.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B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3.下图中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习A.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4.某粒子最外电子层为M层(即第三层),该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则它一定不属于下列粒子中的(B )A.稀有气体原子 B.非金属原子C.阴离子 D.阳离子5.下列微粒中,最外电子层不是稳定结构的是( B )A.氖原子 B.氯原子C.钠离子 D.硫离子6.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C )A B C D7.钠原子与钠离子的符号分别为 Na 和 Na+;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填“相似”或“不相似”)。

8.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

请回答:(1)1个H3+ 离子含有 3 个质子 2 个电子;(2)构成了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教学背景和地位:第三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学习工具,是初中能否学好化学的第一道"分水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二、教学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子的构成又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第二次接触。

本课题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离子的形成及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

三、教学设计思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离子的知识,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化学式打基础,特别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前面我们学习的有分子、原子,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引出离子,从而引出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离子。

我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课件、白板、视频动画等。

教学程序上采取老师提问--小组讨论--表达交流--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最后通过测试反馈来完成教学。

处在网络时代的学生大多数很喜欢上网,于是我就投其所好,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

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的形成的过程。

知道里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1、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2、体验“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有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2、学生自行对答案
3、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让学生既能对之前所学知识巩固,又能较快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2、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导学
一、
自主学习
节选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让学生回忆周期表所缺元素有哪些,并归纳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学生填写空缺的元素,并区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能力训练】中的练习多为本节课的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更灵活地使用所学知识。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画法2、认识离子的概念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重点: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离子的形成,阳离子阴离子的区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展示目标
通过课前的知识回顾,设置问题,引出课堂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的知识回顾
通过亲自动手绘画,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三、
自主提升
将前三周期元素进行分类,区分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要求学生观察其最外层电子数的相似与区别,逐步引出离子的概念。
学生按要求归纳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观察最外层电子数得只两者均为不稳定结构。
通过总结,深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自主观察,将知识点构建更趋完善。
课堂检测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自主评价】的题目,并进行评讲。
完成练习册上【自主评价】的题目,并听教师评讲。
及时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
抄写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一遍并默写一遍;
完成【能力训练】练习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常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在中考题中,所以要求学生对该示意图进行抄写默写以掌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的微观构成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2)课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结构示意图;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动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离子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3.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原子核;②圆圈内+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荷;③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④弧线表示电子层数;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二、自主预习(阅读课本55页)1.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氦为2个电子)。

2.原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3.离子的形成: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离子。

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带正电;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带负电。

三、探究一钠在氯气燃烧,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达到稳定结构的?请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新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个性化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播放氯化钠形成的动画,然后让学生讨论:要趋于稳定结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学生可能设计出很多种方案,师生一起分析可能性。

也可由几位学生来表演,扮演不同的原子。

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朋友,交友的目的是能让自己变成稳定结构。

例如让钠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寻找朋友,找到氯原子,然后双方交换电子,变成好朋友。

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二离子的形成(思考并回答)1.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否为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举例说明钠、铝、氧、氯原子怎么达到稳定结构)结论:离子的形成是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域,也就是说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在化学上,各电子层的层序数n 依次为1、2、3、4、5、6、7,分别称为K 、L 、M 、N 、O 、P 、Q 电子层。

[板书]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按照电子能量的高低,由里向外排列。

(空间层次由里向外,电子能量由低到高)[提问]既然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那么核外电子排布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还是先排能量高的电子层?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核外电子排布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这样电子的能量较低。

[板书讲解]: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

即最先排布K 层,当K 层排满后,再排L 层……[提问]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带着问题仔细观察:这18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外的每一个电子层中,所容纳的电子数有什么规律?(ppt 展示)(2)每一电子层,最多填充的电子数为2n 2个(n 为电子层序数)。

[投影]表格: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 各电子层容纳的K L 氦 2 氖 2 8 氩 2 8 氪 2 8 氙 2 8 氡 2 8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仔细找规律,而后回答学生思考、讨论(3)最外层电子数都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

[讲解]: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除氦以外,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这种结构,我们称为稳定结构。

那也就是说没达到8个电子的就属于不稳定结构,不稳定结构又包括那些情况呢?[引导]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的汉字名称在造字结构上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到有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大家仔细看一下它们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规律?[总结]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

【小知识】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

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

我们来看看怎么趋向于稳定。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教案)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教案)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基础主干落实】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以钠原子为例)3.原子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稀有气体的原子8个(氦为2个) 难得失电子稳定金属的原子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不稳定非金属的原子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特别提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二、离子1.概念: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分类(1)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离子符号的意义(以镁离子为例)特别提醒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物质本身不显电性。

【交流讨论】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吗?提示:不一定。

如镁原子与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氦原子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漫画助学】根据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可确定微粒的种类。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识别及应用【典题】(2023·呼伦贝尔二模)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B.①与③的化学性质相似C.①在反应中形成的离子符号是O2-D.②和⑤是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易错提醒】(1)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

(2)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稀有气体原子,也可能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3)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由于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举一反三】1.(结构模型)(2023·菏泽中考改编)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③形成的阳离子符号是H+B.①②属于同类原子C.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④D.②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结构变化)(2023秋·河池凤山期中)如图所示,用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粒子,按要求填空:(1)当粒子表示原子时,x=10(填“>”“<”或“=”);(2)当x>10时,粒子表示阳离子(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3)当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时,x=12,离子符号为Mg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离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技能;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从巩固已
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
自然
究竟是怎样
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
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排布规律:分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4、离子的形成
离子的表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为后续学习化学键、化学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和元素的基本概念,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电子排布等知识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了解较少,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熟悉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图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实际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难点:电子排布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模型演示法:展示原子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原子模型、电子排布图示、元素周期表等。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子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案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情感目标】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设问]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分析]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虽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结论]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1.原子的结构表1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粒子种类电性质量质子1个单位正电荷 1.672 6×10-27 kg中子不带电 1.674 9×10-27 kg电子1个单位负电荷质子质量的1/1 836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8 8 8 16 钠11 12 11 23 镁12 12 12 24[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小结]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2.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云的概念,理解原子的量子化轨道,以及电子在原子内部的排布规律。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原子的稳定性与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动画、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原子结构,以加深对原子内部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的认识。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内部结构。例如: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在原子内部的排布有何规律?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1.利用PPT展示原子的核式结构,详细讲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在不同能量级上的运动。
2.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原子结构的模型构建,加深对原子内部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的认识。
3.讲解电子云的概念和原子的量子化轨道,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内部的排布规律。
4.分析原子的稳定性与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原子的基本性质。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找有关原子结构的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动画、模型展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原子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相互指出在原子结构学习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离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 ,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 ,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 ,化抽象为直观 ,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谈谈]原子的结构
[体验]画出原子结构草图
(二)复习回忆 ,课前热身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 ,居于原子的中央 ,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 ,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3.指出以下原子核外电子数:
H 1 ,O 8 ,Na 11 ,S 16 ,Mg 12 ,He 2 ,Ar 18 。

(三)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活动1:
[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如同学们所画的?
[归纳]核外电子运动是否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 ,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提示]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所有电子是杏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
[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 ,小时候完全靠父母 ,随着年龄 ,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小。

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 ,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 ,离核近 ,能量高 ,离核远。

活动2:
[体验]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 ,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 ,最多的有7层。

2.离核最远 ,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

[明确]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相同。

[小结]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量:低……→高
离核:近……→远
活动3:
[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
[归纳]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难与其他物质反响。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投影]1-20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交流]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

[提示]假设第一层为最外层 ,那么为2个。

[点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归纳]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到达8个(假设第一层为最外层 ,到达2个)的结构。

活动4:
[操作]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知识画出氢、氧原子的结构草图。

[讨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原子结构示意图。

活动5:
[讨论]以氧原子为例 ,答复图中各局部的意义。

[归纳]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二、离子的形成
活动6:
[投影]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哪些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
三类元素的原子在反响中怎样使其结构稳定?
[归纳]
[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 ,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活动7:
[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动画:氯化钠的形成
[归纳]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2.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离子也可构成物质。

活动8:
[讨论]如何表示离子?
[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
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 ,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 ,后标“+〞“-〞号。

[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归纳]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活动9:
[议一议]原子和离子的比拟
[小结]1.不同点:
①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结构稳定。

②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带电。

[拓展]假设单核粒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那么该粒子为原子;
假设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那么该粒子为阳离子;
假设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那么该粒子为阴离子。

③原子在化学反响中不变 ,离子可能变。

[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响前后可能变。

④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相同点(联系):
①都能构成物质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活动10: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归纳]
[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三)应用迁移 ,稳固提高
[投影]
1.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中 ,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
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E共表示四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B、C (填序号 ,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于是 A、D ;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E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A、D、E ;⑥在化学反响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B 。

3.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答复:
(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总结反思 ,拓展珏伸
[总结反思]本课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离子的形成。

启示:.比拟、归纳是学习化学根本概念的较好方法。

[拓展延伸]
1.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 ,它的阳离子M n+与N元素的阴离子N m-核外电子排
布相同 ,那么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C )
A.m+n+a B.m+n-a
C.a-n-m D.a+m-n
[解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 ,得电子变为阴离子 ,且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对于“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C )
A.一定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B.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 D.一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
[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可能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如:S、S2- ,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课堂跟踪反响
夯实根底
1.以下变化中 ,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 D )
A.水受热后汽化 B.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
C.氧气溶解于水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三种元素的粒子X m-、Y n+、Z 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n>p ,那么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 表示)关系为 ( B )
A.X=Y=Z B.Y>Z>X
C.X>Z>Y D.Z=Y>X
3.以下粒子示意图中 ,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 ( C )
4.以下粒子中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C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中 ,表示原子的是 ( B )
6.以下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表示阳离子的是 ( C )
7.某元素负2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那么该元素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 ( B )
A.6 B.8
C.10 D.12
8.(2019长沙市)以下粒子在化学反响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A )
9.(2019山西省)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C )
提升能力
10.(2019吉林省)以下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 ( C )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可以再分
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C.纯洁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 ,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D )
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 B.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属于金属元素
12.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 ,正确的选项是 ( C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3.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那么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A )
A.1 B.2
C.8 D.10
开放探究
14.表示M2+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 B )
15.2019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

请答复:
(1)1个H3+离子中含有 3 个质子 , 2 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C (填序号)。

(3)H3属于单质 (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