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新进展
谈产后抑郁症病人心理护理现状与展望.docx

谈产后抑郁症病人心理护理现状与展望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左右,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在抑郁症病人中产后抑郁占很大的比重,此年龄段的女性病人多由于激素、妊娠的刺激可导致抑郁症的高发生率,目前国内产后产妇抑郁出现的概率在4.07%~25.00%[1]。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多发生于产后2周左右,在4~6周时症状较为明显,具有病程长和影响大的特点,对病人的危害性比较高。
1概念1.1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病人以悲伤、抑郁、沮丧、哭泣、躁动、适应能力差为特征,严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精神障碍,严重危害产妇的心理健康,对婴幼儿的认识、情绪、行为和发育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和关注。
1.2社区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
按照综合标准将社区划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及小城镇社区[2]。
2影响孕妇产后心理健康的因素产后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呈现多样化。
2.1一般因素产妇的自身外在条件,如年龄、学历、经济收入、家庭关系以及新生儿状况等是导致产后抑郁的因素之一。
根据田倩[3]研究显示:年龄大、家庭年收入低、家庭不和睦、分娩方式不是顺产、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睡眠质量、社会支持等都有可能导致产后病人抑郁症的产生。
蒋袁园等[4]研究显示:学历、人际关系、睡眠质量、经济收入、居住条件、社会支持是孕妇产后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产妇产前的自我状态调整也是一方面原因,马琳琳[5]研究结果显示:孕妇产前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况和产前增重过多或过少也会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于静[6]调查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病人在孕早期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结果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评分与正常孕妇存在明显差异。
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产妇面临高龄化、压力大、育儿难及成本高等问题,其心理、生理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影响产妇心理健康,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产后抑郁。
目前,因产妇抑郁引起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这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探寻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本文作者通过社会调研和文献查阅,现整理综述如下。
标签:产后抑郁;护理干预;进展1 产后抑郁症的概述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或抑郁发作。
一般以悲伤、哭泣、愤怒等负面情绪表现出来,通常在产后六周左右发作,一般3~6个月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可持续1~2年[1]。
有研究显示每一千个母亲中就有1~2个会受到产后抑郁的危害[2];并有文献记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7.30%~37.14%,再次妊娠则有30%~50%的复发率[3-4]。
产后抑郁一方面严重危害产妇健康,调查显示,其会引起产妇幻觉,产生自杀和杀害婴儿的倾向;另一方面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情感认知都有严重影响[5]。
此外,产后抑郁也会对医疗保健产生巨大負担[6]。
2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手段主要有心理干预、创造良好环境、认同角色、产后走访等。
制定分阶段、多途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有必要的,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
2.1 心理干预由于产妇产后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较其他人而言,产妇的心理更为脆弱,因此心理干预已成为较重要的预防手段。
1)加强孕产期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正确对待孕产期的一系列变化,并树立正确观念,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产妇自信心。
2)根据产妇的个体特征、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指导,达到解除消极情绪的目的[7]。
3)对于已有抑郁倾向的产妇要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指导。
2.2 创造良好环境产妇在产褥期身体较虚弱,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
为产妇提供清洁舒适的环境是护理基础。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一、课题选取理由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女性在生育后都会面对很多艰难的挑战。
特别是在孕期和分娩后,许多新妈妈会面临着诸如焦虑、抑郁、自责和疲惫等问题。
这些问题肇因于生育和幸福,但随着症状加剧,有些人不需要多久的时间就陷入了深重的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不仅会给母亲带来身体上的创伤和感情方面的低迷,还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对于产后抑郁症的研究和护理至关重要。
二、课题研究概述本文将对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会回顾一下产后抑郁症的定义,并探讨其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
然后,我们会重点介绍目前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并探讨其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当前产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手段,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最后,我们会提出未来针对产后抑郁症护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向与建议。
三、产后抑郁症的定义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后6周内,女性由于激素分泌的改变和心理压力的增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严重抑郁症状。
其表现主要包括情感低沉、焦虑、睡眠障碍、自闭以及认为自己对孩子无用等。
产后抑郁症通常持续4至6个月。
约10%至15%的新妈妈会患上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会表现出自杀的倾向。
四、产后抑郁症的症状1.情感低沉:患者会感到情绪沉郁、心情低迷、愁肠百结等,并无法摆脱这种情绪。
2.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担心和恐惧的情绪状态。
患者的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对母亲角色的不确定性、对宝宝健康的不确定性等。
3.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等各类问题。
产后新妈妈通常需要为婴儿的喂养、护理和哄睡做出很多的牺牲,而这些会使新妈妈无法取得足够的睡眠。
4.自闭:影响家庭、工作和生活成为问题对产后抑郁症的症状是自闭。
表现为避免社交、不乐观、不自信等。
5.认为自己对孩子无用:新妈妈体验到产后抑郁症发作时会觉得自己对孩子毫无作用,并且的确是产后病态的症状。
五、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一方面,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与干预措施

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与干预措施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等。
这种症状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母亲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母婴安全问题。
因此,研究产后抑郁症和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一、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多因素复合因素导致的疾病。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均可能参与其中。
其中,生理因素主要包括荷尔蒙水平的改变。
分娩后,女性体内荷尔蒙水平会下降。
这种下降会影响女性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产前焦虑、孕期忧虑等。
这些焦虑和忧虑可能会在分娩后持续存在,进一步导致产后抑郁症。
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例如家庭关系、工作压力、经济情况等。
此外,研究还表明产后抑郁症与孕产期和产后的营养状况有关。
孕期和分娩后营养不良不仅对母亲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未来的健康状况。
而恰当的营养和补充维生素,不仅可以预防孕产期疾病,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二、干预措施治疗孕期和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针灸、心理学干预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
其中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亲子互动治疗、音乐疗法和动态疗法等。
可以通过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改变患者的思考方式,进而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控制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缓解症状,但也有一些副作用和风险需要考虑。
中医针灸可以通过针刺身体的特定区域来调节身体的能量流。
这种治疗方法相对安全,但需要寻找合格的医生进行针灸治疗。
心理学干预主要包括通过和产妇直接沟通的方式,帮助其自我认识、排解不良情绪、塑造良好心态等,以达到缓解产后抑郁症的目的。
生活方式改变可以通过锻炼、保持积极心态、并寻求更多的社会关爱等方式进行。
例如,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加强个人的爱好活动,进行保健保健训练等等。
产后抑郁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产后抑郁是当前妇产科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组以精神障碍为主,伴发不良躯体障碍的心理疾患。
产后抑郁的发生与来自产妇本人生理、心理因素以及家庭社会因素都有显著相关性,做好积极的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意义重大。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对产后抑郁重视程度的提高,关于其危险因素、护理等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标签: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护理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与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其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也相应提高。
与此同时,女性在社会工作、生活中承担的压力也更大。
心理疾患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产后抑郁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其指的是产妇在产后1-6周出现的一组以情感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具体表现为抑郁、自责、沮丧、烦躁、强迫症、易激惹等,在于婴儿的相处过程中出现过分担心或者害怕与其亲近的情况,产后抑郁的产妇往往还伴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健忘、头痛、全身疼痛等躯体症状,重者甚至会有自杀或着杀害婴儿倾向,已经成为妇产科临床最常见的产褥期精神疾病之一[1]。
有调查数据显示,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几率可以达到5.45%-10.44%[2]。
产后抑郁不仅使患者本人承担疾病的不良影响,还可能在婴儿成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潜在危险,造成其认知及行为上的障碍,同时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因而,了解造成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对产妇、婴儿以及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众多,产妇本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都可能单独或共同对疾病的发生造成影响。
1.1 生理因素激素水平变化被认为是诱发多种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调查显示,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产妇的内分泌环境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激素水平发生波动。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此期间显著升高,皮質醇甲状腺素有所增加。
产后抑郁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许多产妇在生产后心理上通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产后抑郁为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对产妇的健康生活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严重者会导致产妇出现病理性改变。
因此,产后抑郁的预防应受到大家的关注,产前、产时以及产后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科学有效地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改善孕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而维护孕产妇的身心健康。
本文综述了产后抑郁的发病现况、危害、表现、以及相关因素,讨论了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护理方法,并对本文做了小结。
关键词:产后抑郁;预防;护理。
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后抑郁障碍,但产后抑郁症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病症,只是出现在产后这一特定时期的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典型的产后抑郁症通常发生在产后2周,以分娩后4-6周最为突出,主要症状为心情低落、食欲不佳、自责自卑感、焦躁不安、失眠、精神病症状等情况[1]。
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或伤害儿童的倾向。
多数人会于3-6个月自行康复,但严重的可延续1-2年。
1.产后抑郁的危害1.1对产妇的影响产后抑郁患者可出现伤害自己甚至危及生命的行为,不利于产妇产后精力、体能恢复;提高产妇滥用药物或酒精上瘾的风险;导致合并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头痛等身体病症,以及产后并发症严重化或慢性化。
同时,产后抑郁还会使产妇心理情绪发生极大的变化,使产妇难以适应生产之后的角色转变,使产妇抚养心态不佳、与宝宝沟通困难。
1.2对婴儿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可能对宝宝造成器质性危害、母婴感情出现障碍;造成儿童智力、心智发育障碍;性格孤僻;青少年时发生暴力行为倾向;对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1.3对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情绪极其不稳定,使其无法与家人好好相处,感情交流上产生障碍,影响产妇与家人的感情,甚至会导致日后的一些偏激行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产后抑郁的预防性护理进展产后抑郁症是剖宫产妇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也是产科最关键的心理护理问题。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

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李响芝 俞加正(浙江台州医院妇产科 317000)【摘要】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给产妇精神造成巨大的痛苦,还影响家庭功能和产妇的亲子行为,影响婴儿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本文就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减少产妇抑郁的发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护理;进展- 153 -病例报告│Case report- 80 -脉冲波刺激脊柱两侧胸12~腰1和骶1~骶4位置,刺激腰骶部脊髓背角边缘区和胶质区( SG ),兴奋粗纤维控制的SG 细胞,关闭脊髓神经疼痛闸门,使痛感信息向水平方向扩散;孕妇疼痛耐受性提高,情绪稳定,配合完成自然分娩。
4小结非药物导乐仪镇痛分娩效果确切,能避免药物镇痛可能会造成的医疗风险,可给产妇带来欣快感,调整产妇因剧烈产痛所导致的精神心理上的痛苦情绪,可有效解决产妇恐惧、紧张、疼痛综合症,亦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并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导乐仪无需专业麻醉师,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分娩镇痛率不足的现状。
良好的镇痛效果,能使产妇产程缩短,产妇的身体不再“痛”,心理不再“苦”,能积极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分娩过程,使满足自然分娩条件的产妇更加乐于选择自然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1]刘宏健,王吉云,姚晓玲,孙金豹,季景环,李霞.导乐仪分娩镇痛结合全程责任制陪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11)[2]孔小娟.导乐仪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8)[3]杨敏.GT-4A 型导乐分娩镇痛仪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4(12)[4]韩桂芹,楚艳艳,李欣荣.导乐仪分娩镇痛联合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分娩过程及结局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12)[5]任晓娅,刘艳云,田亚菊,张芳,牟岩涛,韩娜,贾艳君.分娩球配合GT-4A 导乐分娩镇痛仪减轻产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8)[6]何巧芹.全程责任制陪伴结合导乐镇痛仪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16)[7]周德惠.浅谈导乐分娩法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09)[8]魏东红,朱信强,曾克非,何巍,王岩岩.导乐镇痛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分娩镇痛方法对分娩质量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4(06)[9]陈红玲,许丽华.全程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2)[10]王冬梅.分娩镇痛伴导乐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03)(上接第153页)护理孩子的常用技能,多讲授新生儿的相关知识,例如新生儿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假月经等现象。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与护理研究新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与护理研究新进展发表时间:2013-05-15T16:50:11.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蒋琼付勇辉[导读]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也叫产后忧郁症,是指产妇在产后7天内轻度的产后情绪低落或产后忧郁蒋琼1 付勇辉2(1九江市卫生学校江西九江 332005;2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江西九江 332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24-02 【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且不易被发现,如何早期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探索适合各种类型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这是有效控制产后抑郁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1]。
本文主要从产前、产时、产后三方面综述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与护理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护理新进展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也叫产后忧郁症,是指产妇在产后7天内轻度的产后情绪低落或产后忧郁,也包括产后2~6周出现的程度较重的产后抑郁症[2]。
据国内统计约有50%~70%的初产妇在产后变得情绪低落、容易哭泣、遇事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健忘、悲伤、失眠、对婴儿过于担心等。
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3]。
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重视。
临床上护士在孕产妇的孕检和住院分娩期间担任着重要角色,故护士应观察孕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护理[4]。
我院在产后抑郁症的课题探究中,注意产前、产时、产后的人文关怀,有效减少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本文现将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与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1 产前的健康宣教从产前检查开始,广泛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向孕妇宣传孕产妇的生理变化及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5]。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结论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进展显 示,通过为产妇提供支持和安慰、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 习惯、鼓励参加适宜的运动和社交活动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措施,可以 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的症状,提高产妇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然而,现有的 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引言
引言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悲伤、 自责等,甚至可能伴有自杀倾向。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和家庭关系。因此,对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有一定的实践 意义。
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1、原因
1、原因
产后抑郁的原因包括生理变化、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因素。其中,生理变 化是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激素水平变化、睡眠不足、身体疲惫等。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如家庭矛盾、夫妻关系紧张等。此外, 社会支持不足、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差等也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内容摘要
针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产后康复、激素调节 和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 干预等,旨在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产后康复主要包括体 育锻炼、健康宣教和产褥期保健等,有助于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
结论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深入研究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机制、开展多中心大样 本的研究、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护理模式以及加强孕产期心理健康教育 和服务等方面。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观念的改变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延迟现象,高龄产 妇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的群体。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对其身心健康和 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成为了研 究热点。本次演示将探讨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及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 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和优化高龄产妇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1 4 尹华敏 , 胥秀芳. 体育疗法 防治青 少年近视的机理探讨 [ J ] .
中 国 医药 指 南 , 2 0 0 9 , 2 4: 2 4 0~ 2 4 1 . 1 5 石 荣先 , 方亚飞 , 张建华 , 等. 综 合 治 疗 儿 童 屈 光 不 正 性 弱视
[ J ] . E Y E ( L O N D) . 2 0 0 7 , 2 1 ( 1 2 ) : 1 4 8 2~1 4 8 8 .
产 后抑郁 症 多在 产 后 2周 发 病 , 4—6周 症 状 最为 明显 。
的关心与 照顾 。本 文 主 要综 述 了产 后 抑郁 症 的最 新 诱 因 、 护 理进展 以及 目前 面 临的 问题 , 以期 能 为 以后 研 究产 后抑 郁 症
提 供 新 的思 路 。 1 产 后 抑 郁 症 的主 要 症 状 产后抑郁症主要 表现 为产 妇在 分娩 后 出现抑 郁 、 沮丧、 哭
泣、 悲伤 、 易激怒 、 烦躁 、 甚至有 自杀或 杀婴倾 向等一 系列症状 。
一
泌 乳延迟 、 乳 汁 分 泌 量 过少 , 严 重 影 响 婴 儿身 体 与 认 知 的 发
育 。为了产妇 与婴 儿 的健 康 , 社 会 与 家庭 需 要给 予 产妇 大 量 工作单位 : 6 1 0 0 1 5 成都 四川 省成都 市妇女 儿童 中心 医院特
( 3): 1 9~2 1 .
s e s s m e n t a n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M] . 3 t h e d .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 D a v i s t o m—
p a ny, 2 0 00: 1 2.
文献 资料显示其 发病率 为 1 3 % 一1 9 %, 甚 至更 高 , 另外 其发病 率还 在逐年增加 。临床表 现为 疲乏 、 头痛、 情 绪低 落 、 易怒 、 焦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3、产后抑郁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护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估和比 较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上。这些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社会支持、药 物治疗等。
心理护理是产后抑郁症最重要的护理方法之一。它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 教育、家庭支持和心理治疗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产妇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 和行为习惯,从而改善情绪状态;心理教育可以增强产妇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和 应对能力;家庭支持可以为产妇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减轻其压力;心理治疗可 以帮助产妇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文献综述
1、产后抑郁症的定义和症状
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在产褥期的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焦虑、易怒、疲乏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产后抑郁症通常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对产妇的生活影响较小;中度产 后抑郁症症状较为明显,可能影响产妇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重度产后抑郁症则症 状严重,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肝火上炎型
肝火上炎型产后抑郁症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口干舌燥等症状。中医 治疗肝火上炎型产后抑郁症以清肝泻火为主,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龙胆泻 肝汤由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等中药组成,具有清肝泻火、疏肝解郁的功效, 能够有效地缓解产后抑郁症症状。
3、脾失健运型
脾失健运型产后抑郁症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腹泻等症状。中医 治疗脾失健运型产后抑郁症以健脾和胃为主,采用香砂六君子加减治疗。香砂六 君子由木香、砂仁、陈皮、半夏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功效, 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的消化功能和情绪状态。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目录
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新进展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相关。刘玲[11]研究显示,产妇性格对产后抑 郁具有显著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产妇产前、产后进行心理 疏导,减少围产期抑郁的发生,保障母婴身心健康。 1.1.3 环境因素 城市女性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妊娠 对于城市女性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改变了她们 原有的生活习惯与节奏,甚至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工作或者升职 机会。国外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12],社会支持水平越 高,产妇产后抑郁患病率越低。 1.2 生理因素 孕妇从妊娠开始体内的激素水平就开始发生变 化,分娩过程中又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刘红蕾[13]等人研究显示:产 后低催乳素、孕酮水平可能为产后抑郁的发病原因之一。张允明 等[14]认为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变化有关。 1.3 妇产科因素 分娩的疼痛是无法用疼痛评分来进行评估 的,这些都给产妇带来无助与恐惧感,导致精神过度紧张,特别 是出血、产程过长,更是加重了产妇的压力。由于产妇缺乏妊娠 及分娩知识,产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不能积极、有效地配合分 娩,也难以应对分娩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这些都会使孕产妇产生 紧张、焦虑感。杨丽萍[15]等人的研究表明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存在相关性。刘玲 研 [11] 究也证实了剖 宫产、早产、过期产也会加重产后抑郁的风险。 2 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 2.1 心理干预 靳宝兰[16]等人的研究显示为孕产妇实施心理护 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是 临床效果显著的护理方式。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Psycho therapy,IPT)是一种短期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人际问题(如角 色改变、婚姻关系、社会支持和生活压力),与女性在产后期间的需 求十分相关[17,18]。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说,在减少产后抑郁和改 善社会调节方面,IPT治疗优于普通的心理治疗[19]。此外,2个小 型开放研究也显示 IPT组女性抑郁症显著减轻[20,21]。 2.1.1 产前干 预 产 前 定 期 产 检,检 测 胎 儿 各 项 指 标 是 否 正 常,并了解有无相关的疾病家族史,如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 理,同时,要注意观察孕妇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 导,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社会支持,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后抑 郁症的相关诱发因素。 2.1.2 产时干预 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提供导 乐陪伴分娩、无痛分娩、拉梅兹呼吸训练法等护理,可以在产时 给予产妇持续的心理支持,增强产妇分娩的信心,增加母体和胎 儿的供氧,保障母婴的安全[22]。 2.1.3 产后干预 产后观察产妇心理及情绪波动方面的变化,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摘要:简要介绍了产后抑郁症的概况、易发因素和预防措施,重点综述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易发因素;预防;护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非精神病性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的发生给产妇精神造成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和睦〔1〕。
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病程可持续3-6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心情压抑、悲伤、沮丧、焦虑、易激惹、健忘、冷漠、不愿与人交流、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及照料婴儿能力,自责、自罪、更为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因此加强产后抑郁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1.产后抑郁症的概况孕育、分娩是一复杂的过程,孕产妇在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学、社会学及心理方面的快速变化,处于一个特定的心里危机时期,尽管妊娠和分娩不是造成精神疾患的单一因素,但由于妊娠、分娩引起的心理、生理应激和压力及母亲角色的转换可带来心理和情感的危机〔2〕。
心理分析家认为,所有妇女在孕期及产后均会出现心理“退化”现象,感情脆弱,依赖性增强,任何刺激均可引起心理失常,引发产后抑郁症〔3〕,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3.5%-33%,国内为3.8%-16.7%〔4〕,多数产后抑郁症的病人不治而愈,但有少数病人症状加重,进而发展为精神病,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有资料显示,有产后抑郁的病人再次分娩后复发率为50%4〕。
2.易发因素2.1生理因素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激素也不同程度增加。
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
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越大〔5〕2.2 心理因素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不良、好强求全、固执、内向性格等个性的人群〔6〕。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应用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应用进展发布时间:2023-02-22T02:20:48.15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1期作者:李晓阳[导读] 产后抑郁症作为产妇在分娩以后所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会造成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体重的改变等一系列的反应甚至也会对婴儿造成伤害,因此,针对产后抑郁症进行护理将显得至关重要。
李晓阳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产后抑郁症作为产妇在分娩以后所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会造成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体重的改变等一系列的反应甚至也会对婴儿造成伤害,因此,针对产后抑郁症进行护理将显得至关重要。
对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应用情况,了解然后抑郁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护理应用;研究进展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时代发展,人们对于产后抑郁症方面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明显增加,而目前国内外针对产后抑郁症方面的研究发现,更多的临床表现都是以悲观、厌世、烦躁、容易被激怒等情况为主。
而产后抑郁目前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对于产后抑郁的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1]。
一、产后抑郁症概述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经过分娩以后出现的一系列抑郁的症状,也称之为产后沮丧,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事物不感兴趣,出现消极愧疚感,还会有体重的改变,社会退缩等一系列的行为,甚至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一定的伤害。
而产生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产妇在经过分娩以后出现的不同程度上的心情低落,也是一种精神疾病般有着焦虑,无价值感,有着自杀的观念,并且精神运动较为迟缓,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机能障碍。
而相关临床实验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可能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心理、行为等产生不利的影响[2]。
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而相关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自杀率已经高达了近15%。
若是病情严重或是没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产后精神病的情况。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性极大,更是成为了十分突出的社会及公共卫生的问题[3]。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pdf

产后抑郁 心理护理
前言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的数日或 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自身健康,对婚姻、家庭以及母婴关系、婴儿的喂养等 均可产生不良影响。
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是介于产后精神病与产后忧郁之间的 1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一种精神疾患, 1996 年 O’Hara Swain 根据 59 项研究,运用 meta 分析得出产 后抑郁的发生率为 13%。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认 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近年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逐步深入,对病因 和发病相关因素的探讨逐渐清晰,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对产后抑郁症预防及干预 的研究,其中心理干预可作为独立的治疗措施而不是药物的辅助治疗,而且相对 于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具有不会对母婴带来危害的优点,并可作为预防措施,因此 更倾向于心理干预的研究。
1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蔡佩
摘要
产后忧郁症是一种良性产后精神障碍。其发病率呈上升趁势,国内产后抑郁症 的发生率达12%-30%。目前国内外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 依据各种症状的自评量表,以相应的评分结果做出定义.产后忧郁症严重危害产 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减低产后抑郁发病率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和 实验中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多样,本文仅就心理护理在预防产后抑郁症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3 结论............................................................................................................................4 参考文献........................................................................................................................5
产后抑郁症病人及其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症病人及其护理进展摘要:产后抑郁症症状表现多以心情低落、情绪消极、缺少快感、焦虑难安、担惊受怕、畏惧紧张、易伤感哭泣以及易烦躁生气等特征为主,如若可以早期辨别且积极治疗,会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发作风险。
而护理人员必须强化围产期的护理服务工作,经过负性情绪疏导、健康知识宣教以及营养支持等途径,以此有效降低自伤或是自杀等风险,同时为产妇生活品质的提升做有力保障,从而促使产妇正常社会及家庭关系得到尽快恢复。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护理措施;进展研究引言:由于医学技术及护理体系的不断创新,促使现代医学护理体系产生巨大改变,而当前孕产妇的心理保健护理工作,也越发受到医护人员以及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
产后抑郁症是由于产妇处在产褥期时出现的抑郁状态,不仅会使母乳喂养与母婴健康受到恶劣影响,对于婴幼儿智力的发育及情绪思维的控制等方面也具有极大威胁。
产后抑郁症会造成产妇精神及心理受到诸多痛苦,并且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家庭关系的和谐。
1产后抑郁症的概念当孕妇在怀孕以及生产过程中,会因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等方面出现极大改变,从而致使产后精神及卫生等问题极为常见,而产后抑郁则是当中最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精神疾病。
产后抑郁症指的主要是产妇在分娩过后发生的抑郁障碍,在严重时可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婴儿照顾能力等,这类产妇存有悲观、消极及绝望等严重负性情绪,症状严重可能出现自伤或是自杀等行为[1]。
造成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大多为心理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或是社会因素等。
在产妇分娩一周后,可能有五成至七成左右的产妇发生轻度型抑郁症状,而产后抑郁症产妇约有一成左右,尤其是在产妇生产后的一个月之内属于抑郁障碍的高发时期。
2产后抑郁症的病因2.1心理因素一些不够成熟、观念陈旧并且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的产妇,有较大的产后抑郁症出现可能性。
此类产妇拥有性格普遍内向、情绪起伏较大且心理耐受力较差等特点。
除此之外,在产妇分娩期间出现并发症、过度惧怕分娩疼痛感以及产前助产等因素,也与产后抑郁症的出现存有紧密关联。
产后抑郁干预措施创新

产后抑郁干预措施创新引言产后抑郁是指在生育后出现的抑郁情绪和心理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大约有10%至15%的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状。
产后抑郁的干预非常重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防止症状的恶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创新的产后抑郁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及早恢复身心健康。
1. 亲子互动游戏亲子互动游戏作为一种创新的产后抑郁干预方式,通过增加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加强。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产妇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
亲子互动游戏可以有很多形式,如游戏、音乐、绘画等。
关键是要营造一个愉快的氛围,让母亲和婴儿能够彼此交流和玩耍。
这种干预方式可以在医院或家庭中进行,也可以由专业的护士或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指导。
2. 心理咨询和支持心理咨询和支持是常见的产后抑郁干预措施,但在创新中也有一些新的做法和方法。
一种创新的方式是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和支持。
通过在线平台,产妇可以随时随地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扰和痛苦,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此外,一些社区组织和非营利机构也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产妇应对产后抑郁。
通过与其他产妇的交流和倾诉,产妇可以感到自己不孤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3.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创新干预措施。
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和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对于产后抑郁的干预,运动疗法可以通过增加产妇的体力活动和锻炼来改善她们的心理状态。
运动疗法可以选择一些相对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游泳等。
产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时间,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
此外,与其他产妇一起参加运动活动也可以增加社交支持和减轻孤独感。
4. 家庭支持计划家庭支持计划是一种创新的产后抑郁干预措施,旨在提供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协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新进展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分娩后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它会直接影响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近几年产后抑郁作为心理学和妇产科的边缘学科成为研究的重点,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孕产妇的心理保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良性的精神疾病,它的病发率高达10%~30%,严重的影响到家庭生活的稳定。
为了能够有效的防范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保证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本文先从生理、心理等因素探讨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
本研究就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新进展进行一下综述。
标签:产后抑郁症;临床护理;新进展
产后抑郁指的是产妇在产后2-3天内产生的轻度或是重度的情绪反应,4~6周症状最为明显,它主要表现为易激怒、恐怖、沮丧、焦虑和对自身及其婴儿的健康过度担忧,是产妇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类型。
有关文献报道[1],国外的发病率为3.5%~33.0%,国内则为3.83%~16.7%,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药物治疗,但是严重者在产后2~4个月发展成为产后精神病,对产妇及新生儿都产生不良影响。
1.产后抑郁症的诱因
1.1生理因素:孕妇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的内分泌发生变化,这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特别是在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更是急剧变化。
有研究显示[2],孕激素下降的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便越大。
特别是有精神病或是抑郁病家族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家族遗传也可能影响到产妇对产后抑郁症的易感性。
1.2心理因素:产后抑郁症的发病人群一般情况下符合这几点情况:比较自我,不成熟,神经敏感,争强好胜,性格固执,保守严谨,社会能力不强,社交能力不好,性格比较内向等。
而孕育分娩又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孕妇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对角色转换后的身份不能适应,育儿知识储备不足等。
另外,产褥期产妇的情感和心理都比较脆弱,产妇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和心理压力,一些特殊情况的刺激{如死胎),更容易对产妇的精神造成伤害。
因此,产妇的心理因素也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1.3家庭与社会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常情况下它都容易被人忽视。
调查显示[3],缺乏家人与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缺乏丈夫和长辈的支持与关心,是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又一因素。
如果家属冷漠,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家人对婴儿的性别有期盼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病发。
2.产后抑郁症的护理策略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主要分为分娩前护理,分娩时护理和分娩后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2.1分娩前护理:初产妇对分娩抱有恐惧心理,她们会担心各种问题,分娩中的疼痛,生产过程会不会顺利等,所以她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压力。
在分娩前要对产妇进行护理,介绍相关的分娩知识,讲解分娩过程,讓孕妇对分娩有正确的认识。
研究表明[4],对台湾妇女中进行调查,实行过产前练习支持计划实验组的孕妇在进行EPDS的问卷调查中,她们得高分的几率很少,这就表明接受这样练习的孕妇在产后得抑郁症的几率将会比较低。
对孕妇进行思想上的宣传,使其在思想上、技能上为母亲角色的过度做好准备。
2.2分娩时护理:有研究显示[5],97.1%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有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护理在产妇分娩时运用心理暗示疗法来有效的指导孕妇调节呼吸,分散她们的注意力,减轻产妇的焦虑的和紧张的心理。
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同产妇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产妇心理各情感上的支持。
必要时,家属可由家属陪伴,这样有利于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3分娩后护理:分娩后护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2.3.1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相关研究表明[6],99%的产妇希望能够得到丈夫及亲人的关心、安慰和理解,丈夫及家人应该多多的关心产妇,给产妇鼓励,爱护和支持,避免争吵,要积极主动的照顾新生儿。
除此之外,还要帮助孕妇树立起信心,消除她们的消极情绪,对孕妇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有研究说明实施家庭护理对减轻产妇的产后抑郁症有显著的效果。
2.3.2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分娩时的疲劳与疼痛,使产妇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疲劳会直接影响到产妇的情绪。
所以,要尽量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治疗和护理的时间尽可能的集中,避免打扰到产妇的休息,从而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2.3.3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使她们尽快适应母亲角色。
为产妇介绍有关母乳喂养以及育婴的常识,指导她们护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向她们宣传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的知识,如溢奶、假月经等现象,是产妇顺利的完成角色转换。
2.3.4对产妇进行运动护理。
产妇产后是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但完全的卧床休息会对产妇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在产妇的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使孕妇保持心情愉悦。
2.3.5对产妇进行音乐护理。
临床实践证明[7],适宜的音乐能够刺激人的听觉中枢从而使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而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能使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如手术、分娩等)过程中,使患者的呼吸平稳,血压和心率稳定,有助于各项操作顺利进行。
还有研究表示[8],音乐的节奏的快慢,声音的强弱,音调的升降都能很好的对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起到调节作用。
护士要确定与产妇比较
合适的音乐,来调节产妇在产后的情绪,从而达到护理的目的。
3.结论
产后抑郁症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严重的影响到了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和谐。
因此,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提高产妇的积极应对能力,更要重视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和分娩后的护理。
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的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护理措施,重点关注她们的心理保健以及心理护理,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积极的感情支持,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邓捩花,刘晓.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3):233-234.
[2]刘友华.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新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04):410-412.
[3]E.S. Mohammed ,F.A. Mosalem ,E.M. Mahfouz.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mong rural women in Minia,Egypt: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Public Health(IF 1.35),2014,128 (9):125-127.
[4]李惠芸.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0):60-62.
[5]许春花氟西汀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C].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2012.
[6]侯旻.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和护理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549-1550.
[7]毕泗艳.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2013,(21),2000-2002.
[8]William V. Bobo ,Barbara P. Yawn .Concise Review for Physicians and other Clinicians:Postpartum Depression[J]. Mayo Clinic Proceedings(IF 5.79),2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