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护理学大学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护理学大学论文

黄淮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因此如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一个新课题。

现将其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AbstractPostpartum depression is to point to in puerperal depression, is a kind of non psychotic depression syndrome, usually occurs for just a few days or weeks after childbirth, not only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some still can endanger the baby, family and society. How to provide the best care for the patient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modern nursing. Now the mental state analysi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experie nee reports as follows.Key word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ostpartum depressi on Psychological care.、八、一1、前言 (4)2、产后抑郁症病因 (4)3、临床表现 (8)4、护理 (9)5、小结及结束语 (11)6、参考文献 (12)、尸■、■前言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产妇产后抑郁中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第1篇:产妇产后抑郁的医疗护理模式研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4土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个医学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的医疗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除了熟练地掌握医疗和护理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和相关的社会因素问题,从促进健康的角度开展全方位医护干预工作,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患者康复质量。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0年2月到201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娩的200名正常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拒绝合作、合并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多胎妊娠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完整问卷195份,应答率为。

最终纳人的195位产妇中98人来自对照组,97人来自干预组,两组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人、妊娠种类、流产史和婴儿性别企盼等方面和居住条件均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产妇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接受常规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由指定的医护人员对干预组产妇实施“一对一”的产前、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

1.2.1产前心理干预采用交谈方式给待产妇解释分娩过程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应对措施,消除对分娩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指导产妇进行腹式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

产时和产后心理干预产时通过交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产后帮助产妇认同角色。

1.3评估项目(1)心理测评:产妇人院当天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医院焦虑一抑郁自评量表、出院前1d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不同组别不同产程心理测评结果;(2)总产程时间:用产程图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

1.4评分方法EPDS量表每一条目按0?3分进行4级评分。

各项目得分累加即为量表总分,总分>13分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总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

HAD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为2个分量表,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

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学校:函授站:专业:护理姓名: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表现,以提高护士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及早采取预防和相应的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状的抑郁症状群。

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抑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感觉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

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和环境。

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1】。

严重影响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和健康成长,同时给患者家庭,婚姻和社会带来不影响,而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做,避免对产妇的不良影响,而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

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心理护理目录1.诱发因素………………………………………………………………1.1 生理因素……………………………………………………………….1.2 心理因素………………………………………………………………...1.3 社会因素…………………………………………………………………2.临床表现………………………………………………………………….2.1 核心症状…………………………………………………………………..2.1.1情绪低落……………………………………………………………………2.1.2兴趣缺乏……………………………………………………………………2.1.3乐趣丧失……………………………………………………………………..2.2.心理症状群…………………………………………………………………….2.2.1焦虑………………………………………………………………………2.2.2自卑观念明显………………………………………………………………..2.2.3认知症状………………………………………………………………….2.2.4多疑敏感……………………………………………………………………2.2.5自杀观念和行为…………………………………………………………….2.3 躯体症状群……………………………………………………………………..2.3.1睡眠紊乱……………………………………………………………2.3.2食欲紊乱………………………………………………………………..2.3.3精力下降………………………………………………………………2.3.4昼重夜轻……………………………………………………………..3. 护理………………………………………………………………3.1 一般护理…………………………………………………………….3.1.1睡眠护理……………………………………………………………3.1.2饮食护理…………………………………………………………….3.1.3安全护理……………………………………………………………..3.2心理护理……………………………………………………………….3.2.1倾听…………………………………………………………………..3.2.2倾诉………………………………………………………………………3.2.3家庭干预……………………………………………………………..4.小结………………………………………………………………………结束语……………………………………………………………………..参考文献…………………………………………………………………..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一个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期,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学,社会学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推荐文章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热度: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心脏病患者可以吃什么食物热度:早泻患者的治疗方法热度: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 护理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

为了对产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我们对65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抑郁焦虑量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006?01~2008?02在本院妇产科住院产妇650例(其中剖宫产250例,正常产400例),年龄20~39岁。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3分,高于53分记为有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0分,高于50分记为有焦虑证。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不同生育方式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650例产后患者,抑郁410例,发生率63.08%;焦虑350例,发生率36.92%;部分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均出现。

生育方式不同,抑郁焦虑发生率也不相同。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现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正常产患者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4.132,P<0.05)。

见表1。

表1 生育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2 不同文化程度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10.12,P<0.05)。

浅析产妇心理护理及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浅析产妇心理护理及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浅析产妇心理护理及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产妇经过十月怀胎,生理和心理都会承受极大负担,临近分娩,产妇不仅有一种喜悦心理,而且有一种恐惧、焦虑、紧张,怕疼痛、担心胎儿危险等一系列情绪。

即使是顺利分娩之后,有的产妇也会产生抑郁症,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隐患。

这就要求产科护士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加强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产妇顺利分娩和消除产后抑郁的关键。

一、产妇分娩过程的护理根据观察,产妇大多由于缺乏经验和对分娩认识不够,入院后在接受助产士检查时产牛紧张、恐惧的心理。

因此医护人员与产妇的心理情感交流就显得极其重要。

护理人员就应面带笑容,目光亲切,热情大方;注意倾听产妇的陈述,仔细做好各项产前检查,尽量回答各种询问,详细告知如何去做,使产妇消除紧张、焦虑、害怕等心理,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颈口开全,这一期产妇阵缩痛,除个别精神紧张外,一般均能忍受,但产生焦虑情绪,盼望尽快分娩。

虽然阵缩痛的程度和表现有差异,有的产妇能够控制在宫缩时仅低声呻吟,而有的却大喊大叫。

不少产妇常询问是否会难产渴望见到亲人,希望医务人员守候在床边。

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自制力强弱分别做好心理护理。

对自制力强的要多鼓励,并劝导及时反映自己的不适,以免忽视意外情况发性。

对自制力强的则多巡视,多安慰不要对她们表现出厌烦感,不讲伤害产妇的话,尽可能留在身边,给喂水喂饭,帮助擦净羊水及分泌物,握住产妇的手,使产妇感觉到医务人员对她的关心、照顾,在心理上增强了对疼痛的耐受性,获得了安全感,随时提醒产妇及时解小便,以免膀胱充盈,阻碍胎头下降,尽可能让产妇保存实力。

从宫口到全到胎儿脱盘娩出。

这一期产妇被送上产床,疼痛较前减轻,情绪会稍稳定,但不会配合宫缩用力。

此时护理人员要让产妇明白自己是分娩的主人,医务人员仅能帮其“助产”而已,要教会产妇正确憋气和用力方法,宫缩间歇时给擦汗,口干喂水,其第二产程是分娩的关键,各种异常情况多在这期发牛、且产人员保持沉着镇定的情绪。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姓名:_____张雪姣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院系: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狄树亭(副教授)日期:_______________【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

有专家分析大约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0%~90%。

轻者可以自动恢复,严重的可持续1到2年。

由于产妇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症,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因此及时发现产妇抑郁症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心理状态【引言】:查资料得医院妇产78例,调查有62例妇女患有产后抑郁,其中22到29岁的有53例,30到35岁的有9例,排除智力障碍、脑部受伤、神经精神疾病,无内分泌系统或者其他为产后情绪低落、兴趣索然、反映迟钝、生活被动、自我评价过低、食欲减退以及睡眠障碍,4例表现出了自卑,内疚或者是讨厌婴儿,与此同时还伴有轻度的幻想,强迫,恐惧等症状,一例为重度产后抑郁症,除了上述中度的症状以外还表现出了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症状。

她们经过心理分析后并且给以相应的心理干预后得到了显著地效果。

【正文】:1心理状态分析1.1焦虑和烦躁焦虑的发生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产物,而是主客观多方的因素综合在一起作用的结果。

分娩的时候,孕妇通常会对产房的环境感到陌生,不自在;如果亲属不在身边的话,有的还会产生恐惧感;加之频繁的宫缩很容易是孕妇紧张,从而加重不安的心理,并且会直接影响产后的情绪。

分娩后,由于生产过程的顺利程度,个人的耐受力以及婴儿的健康状况和性别的不同,也将会引起产妇的不同反应。

如轻松兴奋和情绪低落等等。

对个别有并发症的产妇,医护人员应该用一些特殊的治疗技术,这些也将会增加产妇不安的心理。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研究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研究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与治疗现状
要点一
影响
要点二
治疗现状
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 能对婴儿的成长发育和家庭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抑郁药物,而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 行为疗法、人际疗法等。同时,家庭支持和物理治疗等 方法也被证明对缓解产后抑郁症有帮助。
研究结构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为实验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康复的影响;第四部分为结论,总结研究结果和贡献 。
02
产后抑郁症概述
产后抑郁症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在产褥期或产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抑郁症 状,通常发生在分娩后1年内。
增强职业能力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职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生活。
04
基于实证研究的心理护理 方案优化
实证研究方法与结果
01
02
03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选取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随 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 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 预。05来自结论与展望研究结论与贡献
1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2
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妇的抑郁症状和生 活质量。
3
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当前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选择偏 倚。
针对不同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的产后抑 郁症,可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57-01产后抑郁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侯群,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持久而强烈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淡漠,乏力、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有空虚或孤独感。

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

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笔者对近年产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1 临床表现1.1 心理症状1.1.1 情绪低落:患者常感到情绪低、悲伤、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具有低沉、灰暗的基调情绪,患者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在这种压抑状态下感受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是有本质的区别,在这种抑郁状态下患者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1.1.2 兴趣缺乏:产后抑郁患者常见症状是不到乐趣,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患者虽可参加集体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缺乏对生活的信心,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1.1.3 焦虑[1]:焦虑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语言表达心理状态,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常强迫自己应付,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

有的患者焦虑情绪非常明显,有的患者将抑郁情绪完全遮掩,有的患者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有的患者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1.1.4 自卑观念明显:患者的自我评价较低,有自暴自弃、自责,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备心等,与家人关系不协调,患者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过失让别人感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

1.2 身体症侯群:身体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紊乱,精力下降,无力也不愿意料理日常生活,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发生率约为72%。

2 护理2.1 一般护理措施2.1.1 睡眠护理:抑郁患者往往因身体的改变导致睡眠不足而引起痛苦。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抑郁论⽂:产后抑郁的护理抑郁论⽂:产后抑郁的护理[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有⾃杀或杀婴倾向等⼀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种类型。

主要表现是抑郁,多于产后2周发病,于产后4~6周症状明显[1]。

⽂献报道[2],国外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3%~18.48%。

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健康,⽽且能导致婴⼉的认知能⼒、情感、性格、⾏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我们近年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32例,现就其护理作⼀简述。

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年龄21~3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其中⽣⼥孩26例,⽣育畸形⼉5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11例,产后母亲⾓⾊适应不良27例。

2 抑郁症的诱因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较复杂,是多⽅⾯的,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理学因素: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着增⾼,⽪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茶酚胺减少,从⽽影响⾼级脑细胞活动⽽诱发抑郁。

产妇本⼈健康状况对产妇产⽣抑郁情绪也有很⼤的影响。

②社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③产妇⼼理因素:产妇对母亲⾓⾊缺乏认同,担⼼不能胜任母亲⾓⾊。

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的性别。

担⼼⽗母亲及爱⼈不喜欢⼥孩⼦。

⽆形中产⽣很⼤的⼼理压⼒。

④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精神抑郁。

3 对母乳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的⽣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因此,产后抑郁严重影响婴幼⼉的健康、⾝体发育成长及⾏为、认知、情感的发展。

4 产后抑郁的护理4.1 保证充⾜睡眠和休息。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1方法1.1护理干预1.1.1物质支持:首先医院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护理关系,产妇家属应尽量满足其要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如:照顾产妇、整理家务、直接帮助产妇照顾婴儿,以及直接为她们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等,减轻产妇生活负担和压力,是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

1.1.2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诉说不满,以缓解压力,开导她们应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消除紧张抑郁情绪,多给她们一些爱心。

营造轻松氛围,播放音乐,有利于各项操作进行,指导产妇家属多主动照顾产妇及婴儿、分担家务、不重男轻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1.3信息支持:信息支持对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支持是指为支持对象提供建议和相关信息。

产后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也是一个特别需要得到指导的时期,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地为产妇提供信息和适当的母婴保健知识、科学育儿方法,以及如何兼顾母亲与妻子两种角色,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避免因缺乏知识、经验不足、不知所措而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应为产妇提供多种有益信息,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减轻她们精神上的压力,使他们心情愉快、乐观开朗,以减轻抑郁的发生。

1.1.4评价支持:评价支持是对支持对象的行为给与肯定、认可、表扬和鼓励,它传递了一种让被支持对象感觉到有能力承担某种社会角色的信息。

在产后期,产妇心理情感表现比较脆弱,而对周围人的态度评价都非常敏感。

此期如果缺乏良好的评价支持,很容易导致产妇产生不良情绪,出现抑郁症状。

相反,如果在此期能对她们的任何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帮助她们充满信心地面对分娩所带来困难和挑战,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从而避免产后抑郁症状出现。

1.2评价方法2组Zung自评抑郁量表评定,用总分除以80得到抑郁指数,无抑郁指数<0.45;轻度抑郁指数0.46~0.55;中度抑郁指数为0.56~0.65;重度抑郁指数>0.66。

产后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论文

产后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论文

产后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发病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208例有产后抑郁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08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孕妇在常规产前教育和分娩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观察2组孕妇产后42天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后6周epds 抑郁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干预组孕妇在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的基础上,并接受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主要由受过心理专业培训的且有妇产科护理经验的专职护士担任,妇产科医生和心理科医生协助参与。

产前对每个孕妇进行一次面对面心理咨询,产后针对不同病人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并动员其家庭成员积极参与。

出院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了解产妇的心理动态,直至产后42天。

1.2.1 产前宣教对每个孕妇都应尽可能做好产前宣教工作,针对不同个体,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宣教,使她们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

包括讲解产后抑郁情绪的知识,以及母亲角色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高应对和处理应激的水平,指导放松训练、认知重建以及自信心训练。

1.2.2 产前心理干预①采用认知治疗,使产妇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想法,并安排活动计划,正确对待现实。

②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文化水平、心理特点等情况,采取“一对一”个体干预形式,全程严格按照“评估-确定问题-制订计划-实施-效果评价”的程序进行,以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模式为核心,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状态和原因分别进行干预。

③产前妇女接受情绪支持性的治疗,同时应接受如何准备和适应新生儿的建议和产前心理指导,减少产后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1.2.3 入院后及分娩期护理对产妇应进行:①入院后指导,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需求,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介绍待产的相关知识,并教会放松技术;②为产妇提供有关信息,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帮助照料新生儿;③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讲解产后保健知识和产后母体生理变化,及时治疗各种躯体疾病及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

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学校:函授站:专业:护理姓名: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表现,以提高护士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及早采取预防和相应的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状的抑郁症状群。

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抑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感觉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

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和环境。

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1】。

严重影响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和健康成长,同时给患者家庭,婚姻和社会带来不影响,而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做,避免对产妇的不良影响,而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

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心理护理目录1.诱发因素………………………………………………………………1.1 生理因素……………………………………………………………….1.2 心理因素………………………………………………………………...1.3 社会因素…………………………………………………………………2.临床表现………………………………………………………………….2.1 核心症状…………………………………………………………………..2.1.1情绪低落……………………………………………………………………2.1.2兴趣缺乏……………………………………………………………………2.1.3乐趣丧失……………………………………………………………………..2.2.心理症状群…………………………………………………………………….2.2.1焦虑………………………………………………………………………2.2.2自卑观念明显………………………………………………………………..2.2.3认知症状………………………………………………………………….2.2.4多疑敏感……………………………………………………………………2.2.5自杀观念和行为…………………………………………………………….2.3 躯体症状群……………………………………………………………………..2.3.1睡眠紊乱……………………………………………………………2.3.2食欲紊乱………………………………………………………………..2.3.3精力下降………………………………………………………………2.3.4昼重夜轻……………………………………………………………..3. 护理………………………………………………………………3.1 一般护理…………………………………………………………….3.1.1睡眠护理……………………………………………………………3.1.2饮食护理…………………………………………………………….3.1.3安全护理……………………………………………………………..3.2心理护理……………………………………………………………….3.2.1倾听…………………………………………………………………..3.2.2倾诉………………………………………………………………………3.2.3家庭干预……………………………………………………………..4.小结………………………………………………………………………结束语……………………………………………………………………..参考文献…………………………………………………………………..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一个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期,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学,社会学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

产后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症论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1]

产后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症论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1]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产后几周甚至更长时间发生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由产妇在生产孩子后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造成,表现为紧张、疑虑、内疚、恐惧、淡漠、不交谈,极少数严重者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有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50%~90%的产妇会患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多数症状不明显,仅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如莫名的哭泣或情绪不佳、烦躁;少数产妇则需要医护人员、家庭、社会的帮助才能康复。

1护理体会1.1入院后护理孕妇入院后,医护人员热情接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本科室科学接生的先进技术和仪器,认真回答孕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

产后抑郁症的孕妇大多不善言谈,内向孤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进行入院宣教时迟钝、淡漠。

护士应安排比较安全的单人房间,并让家属陪伴及时、全面、正确地了解孕妇的情绪、行为、身体状况、工作、家庭、婚姻、经济状况等。

多创造机会和患者交谈,给予鼓励劝导进行心理沟通,让其宣泄郁闷情绪。

同时,护士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正确理解其谈话的内容和含义,并观察其表现与反应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情感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转变人生及价值观,调整对生活的态度,使其情绪稳定并了解孕产妇正常的生理变化、分娩的生理过程,增强其自信心。

1.2进入产程后的护理分娩时每个产妇都有焦虑、期待、恐惧的心理。

根据产妇的特殊情况,可让其丈夫陪伴,给产妇擦汗、喂饭,抚摸产妇的头部和面部,握住产妇的手。

医护人员也要主动与产妇交谈,多鼓励、多关心、多沟通,分散其对阵痛的注意力,让产妇乐观、自信,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分娩。

1.3产后护理产后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及时给予母乳喂养和新生儿科学管理的知识宣教。

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侧切伤口痛、子宫收缩痛、剖宫产术切口痛,加之照料婴儿,睡眠不好,会使情绪更加低落,会出现不愿抱孩子、不愿哺乳、不愿交谈、不愿活动、不思饮食等情况。

产后抑郁护理论文综述

产后抑郁护理论文综述

80%
健康教育与指导
向产妇及家属普及药物知识,指 导正确用药方法,提高治疗依从 性。
家庭支持与社会资源整合
01
02
03
家庭支持网络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产后护 理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 实际帮助。
社会资源整合
利用社区资源,为产妇提 供心理咨询、亲子活动等 服务,促进其社会功能恢 复。
宣传教育普及
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 产后抑郁知识,提高公众 认知度和关注度。
产后抑郁护理论文综述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引言 • 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及诊断 • 产后抑郁症护理现状及挑战 • 产后抑郁症护理措施与实践 • 产后抑郁症预防与康复期管理 • 国内外产后抑郁症护理研究进展与
展望
01
引言
产后抑郁症概述
产后抑郁症定义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在分娩后出现,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活 力等症状。
产后抑郁症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的关系
三者同属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但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
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但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发病率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一般在15%~30%之间,再次妊娠则 有20%~30%的复发率。
影响因素
包括生物因素(如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因素(如角色转变、育 儿压力)和社会因素(如家庭支持、经济状况)等。
03
产后抑郁症护理现状及挑战
护理现状分析
产后抑郁症的识别与评估
目前,医疗机构普遍采用标准化问卷和临床访谈来识别和 评估产后抑郁症。然而,由于症状多样性和隐匿性,部分 产妇可能被漏诊或误诊。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

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

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目的总结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分析病因,通过心理护理来治疗,心理因素包括有个性特征,心理退化现象,成长的经历及防御方式;结果相应的对策主要考虑为加强整个围产期的预防保健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进行抗抑郁治疗。

结论最后得出家庭、社会及自身需从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提供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和健康的度过妊娠这一复杂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目录前言1 临床表现1. 1 核心症状1.1.1 情绪低落1.1.2 兴趣缺乏1.1.3乐趣丧失1.2 心理症状群1.2.1 焦虑1.2.2 自卑观念明显1.2.3 认知症状1.2.4多疑敏感1.2.5自杀观念和行为1.3躯体症状群1.3.1 睡眠紊乱1.3.2 食欲紊乱1.3.3 精力下降1.3.4 昼重夜轻1.4导致产后抑郁的有关因素1.4.1生物方面的病因1.4.2遗传1.4.3心理因素1.4.4 身体因素1.4.5 社会因素1.4.6 家庭因素 2 护理2.1一般护理2.1.1 睡眠护理2.1.2 饮食护理2.1.3 安全护理 v2.2 心理护理2.2.1倾听2.2.2 倾诉2.2.3家庭干预3小结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前言]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

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

1968年由Pitt首先提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已经有4O年的历史,相关研究涵盖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等多方面。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产后抑郁症临床常见表现为疲乏、易怒、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致使产妇的母亲角色缺如,这不仅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发育,还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予以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对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产后休息不好、经济条件差、不良妊娠结局等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要从各方面来疏导产妇的情绪。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的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对社会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孕妇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

通常发生在产后1~3d左右,轻者表现为精神郁闷,少言,食欲减退,重者焦虑自卑,甚至产生自杀想法。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对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

他们在经历妊娠、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的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婴儿、家庭婚姻和社会。

现将其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6例,年龄19~42岁。

初产妇24例,经产妇12例。

其中生女孩8例,生育畸形儿4例,死胎史2例经济不佳2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0例。

2 产后抑郁症的诱因2.1 生理因素孕妇从妊娠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

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活动而诱发抑郁。

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产后抑郁症护理的文献

产后抑郁症护理的文献

产后抑郁症护理的文献产后抑郁症护理的文献什么是产后抑郁症?•定义:指产后6个月内,新妈妈出现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对宝宝产生无趣或恐惧等症状的心理障碍。

•症状:–心情低落–失眠或过度睡眠–对宝宝失去兴趣–焦虑、恐惧等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生理因素:–孕期合并抑郁症–体质虚弱–生理荷尔蒙的改变•心理因素:–缺乏社会支持和理解–婚姻关系问题–宝宝的健康问题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方法1.心理疏导:–与产妇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与安抚–提供情绪支持2.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需医生指导下使用,遵循剂量和频率–营养补充剂:如鱼油、维生素B12等3.家庭支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产妇恢复至关重要–分担家务,给予产妇足够的休息和时间调整4.心理治疗:–参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帮助产妇调整情绪–讲述自己的感受并接受专业指导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措施•孕期关注产妇心理状态•鼓励积极的社交活动•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和运动•寻找心理支持和咨询结语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和婴儿的健康都有影响,关注产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家庭支持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手段,可以帮助产妇克服抑郁症,恢复健康。

同时,积极的心理预防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关键。

对于广大的产妇来说,及早寻求帮助和关怀,是走出产后抑郁症困境的第一步。

产后抑郁症护理的项目和策略心理疏导•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产妇的症状和感受–尊重和理解产妇的情绪•提供情绪支持–鼓励产妇表达情感–提供肯定和鼓励的回应•教授放松技巧–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术–好的心理调适技巧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利用药物改善情绪和心理症状–遵循医嘱准确使用–定期复查剂量和效果•营养补充剂–鱼油: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维生素B12:维持神经系统健康家庭支持•理解和关怀–家人提供情感支持–理解产妇的困扰和挣扎•分担家务–分配家务任务,减轻产妇的负担–给产妇足够的休息时间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提供安全、保密的环境–探索产妇的内心世界和问题•帮助产妇调整情绪–提供情绪管理策略–倾听、理解和支持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孕期关注–定期与产妇交流,关注她们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积极社交活动–鼓励产妇参与与其他人的互动–帮助产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确保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产妇应对并克服心理困难结语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产妇和婴儿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的论文

产后抑郁症的论文

产后抑郁症的论文【摘要】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成长和家庭关系影响较大。

因此,本文从心理护理、音乐护理、饮食护理、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等五个方面介绍护理知识。

【关键词】心理护理;对症配乐;饮食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表现为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发病,4~6周症状明显[2]。

文献报道[3,4],国外发病率为%~%,国内为%~%。

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5]。

因此,为了保证母婴身心健康,本文将对产后抑郁产妇的护理做一简述。

1 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重在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做起。

做好产前健康咨询和围生期的保健,经常心理咨询,掌握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讲解有关分娩常识,使其正确认识分娩。

产时进行全程心理支持,提供导乐陪伴[6],使其顺利分娩,以减少因难产等因素而发生的心里精神应激。

产后护士应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教会产妇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技巧,使其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同时帮助调动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产妇提供多方面指导,使她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难题。

2 音乐护理临床实践证明,适宜的音乐可以刺激听觉中枢使人体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如手术、分娩等过程中,使患者呼吸平稳,血压、心率稳定,有助于各项操作的顺利进行;并可通过脑内啡肽等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静催眠作用[7]。

有研究表明音乐的快慢、强弱、升降能很好地对抑郁症状患者情绪起调节作用[8]。

音乐能影响抑郁症患者的行为方式,改善患者对客观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态度,明确人生意义,提高自信心,使心身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护士要全面评估并“对症配乐”,使音乐风格与患者的病情和人格类型相吻合,让患者先试听不同的音乐,以确定最合适的,给患者最喜欢的音乐集锦,这就是“对症配乐”[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产后抑郁症临床常见表现为疲乏、易怒、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致使产妇的母亲角色缺如,这不仅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安康和婴儿的发育,还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予以重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进展心理疏导。

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对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展调查和分析。

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产后休息不好、经济条件差、不良妊娠结局等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要从各方面来疏导产妇的情绪。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的影响母婴的身心安康,对家庭对社会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孕妇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

通常发生在产后1~3d左右,轻者表现为精神郁闷,少言,食欲减退,重者焦虑自卑,甚至产生自杀想法。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对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

他们在经历妊娠、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的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安康,而且还影响婴儿、家庭婚姻和社会。

现将其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6例,年龄19~42岁。

初产妇24例,经产妇12例。

其中生女孩8例,生育畸形儿4例,死胎史2例经济不佳2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0例。

2 产后抑郁症的诱因2.1 生理因素孕妇从妊娠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

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活动而诱发抑郁。

产妇本人安康状况对产后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2.2 心理因素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担忧不能胜任母亲角色。

这些孕产妇多为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历,缺乏正常妊娠、分娩的知识,一方面担忧能否平安顺利的度过妊娠分娩期,又有些孕产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生育观念影响,更担忧不生男孩将受家人冷落,还可能因为丈夫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而感到失落。

无形中产生很大心理压力。

2.3 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产生心理不平衡,所有这些都易发生抑郁症。

3 对产妇的影响有关研究说明,患产后抑郁症的产妇体内催乳素的水平比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缺乏。

众周所知,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产后抑郁对对婴幼儿的危害甚为严重,可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成长和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开展,甚至成为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之一。

4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4.1 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切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

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刺激。

产后是产妇情绪最不安稳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将其激怒,尤其是产妇的身体恢复、婴儿性别、经济状况等敏感问题,都应尽量防止。

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和护理时间尽量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搅。

4.2 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产妇感到幸福温暖不孤独寂寞。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支持鼓励,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外,还要耐心的听取产妇的倾述。

帮助产妇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产妇的不良心态,消除烦闷,不能对生男生女有任何抱怨。

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有同样地位。

尽量给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心,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4.3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指导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介绍母乳喂养及育儿知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溢奶假月经等现象。

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能量。

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可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及早下床活动积极有效的锻炼身体,有利于及早恢复。

做一下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保健及育儿方面的书籍。

指导产妇照顾自己和婴儿,顺利进展角色转换。

4.4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临床护士助产士的素质及整体护理水平。

积极开展人性化护理效劳。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产科护理人员应该更新知识,了解产后抑郁症的有关知识,并积极参与防治,在产前做好有关妊娠分娩知识的宣传,使产妇正确对待妊娠与分娩及由此产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信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分娩。

医务人员与产妇接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交流的意义与技巧,并且还要亲切,热情和蔼友善,表达出自己对她们的关心和保护,使产妇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产后抑郁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精神负担,而且还有治疗作用。

5 讨论由于一般人对生理疾病比较重视,而对心理疾病比较疏忽,因此产后抑郁患者比较多,但仍未广泛注意,很多医疗卫生书籍的心理探讨较少,使得一般家属无从取得相关知识,而无法体会产妇产后的心理转折,而认为产妇无理取闹,不适时给予情感支持,最终导致病情恶化。

从而影响产妇的身心安康,不但如此,还影响婴儿,婚姻家庭和社会。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

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护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展宣教,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对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进展心理疏导,予以抚慰。

减少抑郁症的发生[2]总之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特定的心理状态进展有效的护理,积极的情感支持。

能够控制病情的开展,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1 王宗梅,付得香,高月云,等,产后抑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2005,59:856―8572 范丽娟.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10: 1426-1427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二: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摘要】产妇在怀孕期间,心理承受着很大的负担,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患上忧郁症,那么就要深度分析下产后忧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然后采用适当地护理对策来治疗这种病症,本研究将分析下产后忧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2104-0375-02前言: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都很重视孩子的安康状况。

从女人怀孕时,产妇都很希望自己能孕育出安康的宝宝,但是正因为如此,孕妇对外界因素及其敏感。

通过相关调查统计,有四分之一的孕妇会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影响会患上产后忧郁症,直接给家庭带来了伤害,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浅析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各种因素产后抑郁症不但影响产妇的身心安康,而且对婴儿的身心安康也有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产后抑郁症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

现在来分析下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各种因素:产妇的年龄、婚龄、职业、麻醉止痛方式、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新生儿体重、产褥期生活饮食、居住状况、照料婴儿的情况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文化程度低、产后睡眠差、夫妻关系紧张、经济条件差、性格内向、产后焦虑紧张、生育女孩、不良妊娠结局、剖宫产、孕产期保健效劳质量差、产后亲情关心较少等对产妇心理影响较大,易引起产后抑郁,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

许多研究说明,产后抑郁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其中支持系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包括丈夫、家人支持及本人对婚姻的满意程度等。

本研究显示,夫妻关系紧张、产后亲情关心较少、经济条件差等因素是促发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不良妊娠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新生儿疾病、产时并发症、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特别是在农村,生男孩的愿望强烈,因此生女孩比生男孩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高。

相关研究显示产后睡眠状况是产后抑郁的一个显著预测因子,睡眠状况越差,发生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

睡眠障碍可能是抑郁病症的表现,也可能是产后抑郁的心理因素之一,特别是产妇对既将为人母的不适应、对新生儿密切关注所致的身心疲惫等,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易引起产后抑郁。

对产后抑郁影响较大的心理因素有性格趋向和产前对分娩的态度,性格内向、产前焦虑紧张者易发生产后抑郁。

来自社会人口学的资料发现,低龄、单亲、多子女母亲、父母早年离异、低学历、低教育、低收入等均能增加产后抑郁的易感性,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产后抑郁者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差,可能与这些因素造成产妇生理卫生知识缺乏、孕产期保健效劳质量较差有关,提示加强卫生知识教育,完善卫生保健体系,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产妇对不同的分娩方式存在不同的担忧,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对产妇的心理影响较大,提示剖宫产前应加强心理支持治疗,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

2根据影响患者的各种因素,来制定有效地护理对策2.1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工作患者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对事物缺乏兴趣,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患者往往会伴有生活懒散、不知自理、搞不好个人卫生,整日卧床不起。

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主动与产妇交谈,保持病室的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经常开展安康宣教工作,使患者能自觉主动地搞好个人卫生。

对生活懒散的患者,护士要催促其每天晨起后和睡前洗脸、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对生活不知自理的患者,护士要催促其每天晨、晚间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头发护理。

要注意患者二便规律,及时为便秘、尿潴留的患者解除痛苦;内无大便者,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与对症处理。

定期洗澡与更衣,定期理发与剪指趾甲,要经常主动关心患者衣着,要有专人负责,根据天气冷暖随时增减衣服,检查衣着是否清洁、适宜、整齐、有扣。

2.2睡眠护理是保证患者迅速康复的根本对策失眠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病症之一,患者表现为早醒或入睡困难。

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了解其导致失眠的原因、程度等,做好心理护理,疏导和消除患者由失眠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和质量。

2.3做好平安护理,防止患者采取极端行动为患者提供平安、舒适、安静的环境,将能作为自杀工具的物品如刀、剪、火柴、玻璃器皿等严加保管,不得让患者接触到,以免作为自杀工具。

对患者情绪有影响的事情,不宜告诉患者,防止对其造成不良刺激。

及时掌握患者异常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4做好心理辅导,能到达更好滴康复效果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对产妇体力消耗极大,产后应该为产妇提供平安、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产后能够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打搅,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落实陪伴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