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附研究设计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附研究设计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王明春基础二班方剂学20152041摘要:产后抑郁症( Post partum Depression PPD)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主要表现为悲观、抑郁、沮丧的精神紊乱。

它严重地威胁着产妇的心理健康。

本文系统介绍了产后抑郁症的概念,并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等方面综述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

为了解产后抑郁的发生、转归与其影响因素,本文还设计了研究方案。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病因;综述;发病率;研究设计产后抑郁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PPD ) 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典型的产后抑郁是产后6周内发生, 可持续整个产褥期。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诊断、护理等方面已有诸多报道[1,2],但目前国内的研究报道多局限于案例分析或统计调查,尚缺乏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

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进行阐述,并对其病因进行较为全面分析,介绍常用产后抑郁症常用评价量表,提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对策,旨在为产妇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一、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女性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分娩是一个自然事件,也是女性一生中面对的一个应激性事件。

产褥期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压力性时期,产妇情感和情绪易发生改变,甚至有发生严重精神障碍的风险。

最新数据显示,约有50%~80%的产妇产后会经历短暂轻微的忧郁,表现为哭泣、情绪波动、焦虑、悲伤、睡眠困难、注意力难于集中、易激惹等;另有约0.1%~0.2%的产妇会发展成为严重的产后精神病,出现幻觉、妄想,严重者有自杀企图,甚至会伤害新生儿[3];此外将近15%的女性在产后3个月发生产后抑郁症,其症状虽不如产后精神病严重,却比产后忧郁症状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作者:李雅慧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期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李雅慧 050082【摘要】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精神障碍类型。

产后抑郁症对家庭和社会都有严重影响,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经过多年研究,现可将其大致分为社会心理因素、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以及性格因素四类。

为了预防,降低产后忧郁症的发病率,应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加强社会支持及健康专家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病因护理干预【Abstract】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 is a common typ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women. Postpartum depression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family and society, its pathogenesis is very complex, after many years of research, we can be divided them into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physiological factors, genetic factors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regnant women, strengthen the support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experts.【Key words】postpartum depression pathogeny nursing intervention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出现,以易怒、恐惧、忧虑、沮丧或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等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状,并常会因此丧失自理能力及照料婴儿的能力,严重者还可出现幻觉或自杀等异常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精神障碍类型。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的研究综述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的研究综述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 护理的研究综述

陈国霞 渊洪泽县中医院袁江苏 洪泽 223100冤
揖摘 要铱产后抑郁的危害性已经受到了学术界和一线护理工作者的重视袁并且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袁可以 将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社会因素尧心理压力尧身体因素尧产科因素尧角色转变袁并分析目前的护理方向可以分为重视产妇保健尧加 强心理干预尧积极寻找外部支持尧探索与推广社区干预遥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理知识培训袁提出产后访视适当心理干预对消除焦虑尧悲观情绪袁改 善产后抑郁有积极作用袁解俊[22]等也提出相似的观点遥 目前袁导乐分娩成为一种新的心理干预方式遥 袁华[23]提出导乐分 娩是一种合适的社会要 要要家庭要 要要心理干预方式袁可以通过改善初产 妇产后心理状态影响整个临床效果袁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尧总产程时间尧 产后出血量和产后住院时间遥 彭婉仪[24]探讨了导乐陪伴分娩对初产妇 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袁认为导乐陪伴分娩可明显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 情绪袁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遥 周敬珍[25]和朱玉芹[26]通过研究袁得出 类似的研究结果院导乐陪伴分娩可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遥 圆.3 积极寻找外部支持 叶晓明[27]强调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外 界环境资源袁各种支持类型重要性从高至低依次为院情感支持尧物质支 持尧评价支持尧信息支持遥 它们与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产生尧发展与防控 具有密切的关系遥 它们的有效重视可以有效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 生率袁切实保障母婴健康遥 圆.4 探索与推广社区干预 目前袁国内产后居家护理以及社区护理尚不完善袁还没有在全国 推广袁但是是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遥 钱序[28]等对上海 53 名接受过产后 访视的妇女进行调查袁结果显示在产后社区保健中增加 6 个月的产后 指导袁将会对初产妇学习育儿技能尧调节自我心理尧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有着良好的促进和指导意义袁但由于样本量过小袁影响了其结果的科 学性曰Gamble[29]则指出社区干预的效果与干预方案的科学性及其具体 实施情况有关遥 颜君[30]认为社区干预可有效减低初产妇产后第 3 个月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遥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D结语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在产褥期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因 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方法对治疗产后抑 郁症有较好的效果#能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以及减缓产后 抑郁症的程度" 对于产后抑郁症较重者#则同时需要配合药 物治疗" 参考文献 $ 赵阿霞&产 后 抑 郁 症 的 相 关 因 素 及 治 疗 进 展 研 究 A &中国药物经济学)%$3@ & ) 胡娟王玉琼&成都市孕产妇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关 系的研究 A &中华护理杂志)%%'33$$ & ( 沈荣&产后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及其心理 干预效果研究 A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陈莉莉&婴儿气质产妇感知压力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及社会 支 持 的 中 介 效 应 研 究 A &山 东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谢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 A &赣南 医学院学报)%$3(33 & 0 关素真&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 用 A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1 张景瑞&国内外产后抑郁的心理干预现状研究 A & 心理健康教育)%$'& @ 杨怀洁&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A &现代妇产科进 展)%$?)3$ & ' 王永余等&认知疗法配合协同护理对产后抑郁患者 的治疗效果 A &浙江医学)%$'3$$ & $% 王少冰等&音乐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 A &国际护理学杂志)%%')@) & $$ 徐凤等&松弛疗法在高龄产妇产后抑郁中的应用 A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 池林&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 性探讨 A &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 王静&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因素分析 A &中国民康医学)%$?)1)( & $3 焦琳&产后抑郁发生现况及其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A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VQ-GI/=!&X=/9Y=QL69:&J699/E6-&YI898L=G/6-EI/> <82 G788- >98-=G=L,6-G96L8W>8,G=G/6-E8W>89/8-,8O ,6-G96L=-O </9GI E=G/EH=,G/6- =F6-N>9/F/>=96ME76F8-A&J/O7/H89Q)%$%& $0 ^=-E6-2UQ--AML/8D--&^8L>2E88./-N7/GI >6EG>=9GMF O8>98EE/6-D 98G96E>8,G/P8=-=LQE/E6H76F8- tE8W>89/8-,8E6H 55!=-O GI8/9I8L>2E88./-N>96,8EE A &!/EE89G=G/6- D<EG9=,GE #-G89-=G/6-=L0?2$)S& $1 :--8Q d=GI89/-8&56EG>=9GMF !8>98EE/6- 55! =-O #GE#F>=,G6- VI/LO !8P8L6>F8-GD- :W>L69=G/6- 6HGI8DGG=,I2 F8-G:F6G/6-=L\6,/=L=-O V6N-/G/P8"MG,6F8E6HVI/LO98- :W2 >6E8O G655! A &!/EE89G=G/6- D<EG9=,GE#-G89-=G/6-=L132%$S&

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进展

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进展

产后抑郁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面临生存竞争压力的陡增,人们出现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比例越来越高,其中抑郁症成为高发病症。

对于产妇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产后抑郁出现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成为危害产妇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一大隐患。

引起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尤以社会心理因素对于产妇的影响较为广泛和强烈。

本文综合分析了产妇在产后产生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并从产妇的性格、学历水平、年龄、生活水平和婚姻状况等方面做了具体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各种心理干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旨在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产后抑郁;社会心理因素;心理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通常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一种情绪持续低落的异常心理状态。

产妇在分娩前后由于自身身体激素水平和社会角色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导致产妇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产生病理性的改变。

[1]在产后2-6周内为产妇抑郁高发的时间,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沮丧、烦躁、易怒、失眠、失落和情绪波动大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杀倾向,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对于夫妻和家庭生活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大,年轻一代普遍都具有较高的精神和生活压力,这也是如今抑郁症高发的重要原因,而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更是远高于普通抑郁症。

受生活年代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在过去人们普遍对于抑郁症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随着越来越多产后抑郁病例的报道,社会开始逐步加强了对产后抑郁和产妇群体的关注,产后抑郁也成为了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2]由于产妇所处的特殊时期和生理状态,对于产后抑郁具有较多的限制条件,当前主要的治疗和防治手段依然以心理干预指导为主,这也是当前临床治疗主要依靠的方式。

如何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找到其抑郁的症结,帮助其摆脱抑郁,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意义重大,也是当前有效防护和治疗产后抑郁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作者:公却旺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

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产后沮丧。

临床表现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对事物不感兴趣、内疚感、罪恶感、有体重的改变,社会退缩行为,重者可伤害婴儿或自残伤害行为。

其发生率占产后妇女的3.3 %~3.5%,尤其是既往存在经前综合症的患者更为多见。

近年来,国内外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比较重视,尤其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的研究更为深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性由于产生抑郁症是产妇在分娩后出现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自杀观念。

精神运动性迟滞和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是产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病患。

研究认为,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心理、行为的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还可影响夫妻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和社会,甚至导致产后精神病的发生。

同时,产妇在抑郁状态下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可诱发产后出血,人际关系协调障碍,丧失热情与信心,甚至出现自杀现象。

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自杀发生率达15%。

若病情严重或未及时治疗者还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病。

此外,产妇在抑郁状态下泌乳延迟,乳汁分泌较少,严重影响婴儿幼儿的身体发育与行为、认知、情感的发展,甚至成为新生儿猝死综合症的诱发因素之一,由此可见,产后抑郁症的危害性极大,正成为突出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故对产后抑郁症的产妇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研究的重点。

2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内分泌的改变是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基础,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目前认为产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1 生理因素首先妊娠期血孕素、雌激素显著提高,皮质醇、甲状腺素也都相应增加,而生产后,极短时间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至孕前水平,体内激素的改变有可能促进抑郁的发作。

产后抑郁症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取得 突破 性 的进 展 。
6 小 结
6 高耀 闽. 释 气式 气囊褥 垫床 f. 缓 J 国外 医学护 理 学 分册 ,9 6 1 1 19 ,5
()3 . 1:8
7 于 青 ,于 兰. 力性 溃疡 危 险 因素 的评 估 [. 士进 修 杂 志 , 压 J 护 ]
1 9 , ()7 9 6 1 3: . 1
要影 响 素 l。 此 , 于 压疮病 人 应 给予 高 蛋 白 、 量 、 维 生 】 9 1 对 高热 高 素及 纤 维素 等 易 消化 饮食 , 进机 体 抵抗 力 , 组 织 的 修 复有 益 。 增 对
随着 人们 对 压 疮认 识 的不 断加 深 , 压疮 的治 疗 和 护理 的方 法 也 越 来越多。 只有 采 用 全身 和 局 部 、 生理 和 心 理 的综 合 治疗 方 法 , 能 才
11 临 床 表 现 : . 产后 抑 郁 症 多 在 产 后 2 发 病 , 后 4 6 症 状 周 产 -用
明显 , 显 著 的 特征 是心 情 低 落 持 续 时 间长 , 时 心理 功 能 下 降 其 同
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 主要 表 现 : 身边 的人 充 满 敌 对
℃ t
8 黄漫容 , 新梅 , 叶 陈利 芬 , . 愈 合 敷料 治 疗压 疮 的效 果 观 等 湿性
察 与 成本 效 益 分析 [. 代 , 护理 ,0 665:1 J现 隘床 ] 20 ,( 5 . )
压疮 是 长 期 卧 床 病 人 , 别 是 老 年 、 特 昏迷 、 瘫 、 轮椅 者 的 截 坐
9 傅 通 缪. 褥 疮 比较 经济 的 新 方 法【 . 治疗 J 国外 医学护 理 学 分 册 , 】
1 8 , ( :9 9 6 52 8 . )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1. 引言1.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产妇个体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产后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增加母婴感染和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母乳喂养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和婴儿早期发育迟缓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对于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产妇在生产后身心状态的剧烈变化,以及对新生命的责任感和焦虑感,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中。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有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加强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字数:265】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试图探究其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易受到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家庭压力、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对产妇本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及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也积极探索护理干预方法,如产后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这些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

相关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线索,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产妇在孕期和产后会面临诸多身心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她们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身体上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荷尔蒙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情绪。

围产期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围产期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围产期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产后抑郁;围产期;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是孕产妇分娩后出现的心理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心神不宁、悲观消极、自杀倾向等[1、2],严重危害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家庭、婚姻的稳定,是产科临床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现本文对心理干预可预防产后抑郁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期待能为临床认识、研究、预防产后抑郁提供新的思路。

1.产后抑郁症的现状及危险因素1.1 抑郁症的现状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经历的一种特殊生理过程,刺激人体产生各种反应,持续性情感或心境的低落可产生抑郁严重影响机体健康。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孕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产褥期精神综合征[3],多发生在产后3个月,影响产妇康复、婴儿生长发育、家庭、社会的稳定。

对产后抑郁症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预防并治疗、有针对性的对孕产妇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

研究表明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症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4]。

特别是80、90后独生女已成为我国生育人员领域主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独特的双面个性,难以承受孕产的应激事件,全面开放二胎、三胎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增多,不育不孕通过治疗而怀孕的产妇,家族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影响等的诸多因素,促使孕产妇更易出现情绪的波动产生PPD,对产妇、婴幼儿、家庭和社会都具有负面的影响[5-17]。

PPD的发病率高已达成共识,最近的研究发现PPD高达38.75% [18],并且治疗不当PPD可持续存在或者复发风险[19],严重者影响婚姻家庭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1.2 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PPD的发生与生理结构改变、心境变化、生活环境、病理损伤均密切相关,影响产褥期恢复、心血管、运动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与腺体分泌,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甚至导致产妇无法照料婴儿[20]。

PPD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维性,与产妇的生理、心理、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相关联,都是PPD的影响因素[21、22]。

产后抑郁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现状研究

产后抑郁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现状研究

产 妇经 历 妊娠 、 分娩 是 一个 生 理 过程 , 会 出现 一 系 列心 理 及 情 绪方 面 的 变化 , 大 部 分 产妇 能 调整 自己 的心 理状 态 , 适应 产 褥 期 生理 及 心 理变 化 ,但 也 有一 部 分产 妇 不 能 适应 这 些 变化 而发 生 心理 失 衡 , 导 致抑 郁 症 的发 生 。【 峙 印 郁症 通 常 在 产后 2 周后 出 现症状 , 以产 妇 产 后 孤僻 、 爱哭、 失 眠或 嗜 睡 、 注 意 力 难 以集 中 、 疲 乏 及食 欲 不振 、 悲观 厌 世 、 淡漠 、 有 自杀 倾 向等 为特 征 。翻 产后 抑 郁 症 不仅 会影 响到 患 者 自身 的情 绪 ,还 会 影 响 到婴 儿 的 成 长 以及 家庭 的和 睦 。因 产后 抑 郁症 被 认 为是 影 响 产妇 及 其 家 庭 和 社 会 的公 共 卫 生 问题 , 而 日益受 到 国 内外 学 者 的重 视 和关 注 , 并 对 其 进 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3 1 。 笔 者就 近年来 对 产 后 抑郁 因 素与 护 理 干预 的研 究 状 况 作如 下 综述 。 l 产 后 抑郁 症 发 病 率 产后 抑 郁 症 通 常 在 产后 2周 后 发 病 ,可 于 3 个月 ~ 6个 月 自行 恢 复 , 但严 重 的 也 可持 续 1 年 ~2 年, 再 次妊 娠 则 有 2 0 %一 3 0 %的 复发 率 。 产 后 心绪 不 良f M B ) 较为常见 , 其 发 生率 欧 洲 和 北美为 5 0 %左 右 , 日本 为 2 5 . 8 %, 翟书涛报道 , 在 我 国南 京 神 经 精 神病 防治 院 对 1 0 6 名 产 妇 进 行 调查 , 7 O名 有 不 同程 度 的产 后 心 绪不 良, 占6 6 %。仇 剑釜 等 [ 产 后 抑 郁症 的发病 率 研 究报 道 , 国 外产 后 抑 郁 发 生率 大 约 3 . 5 % ~3 3 . 0 % ,国 内不 同省 市 调查 的发 生 率约 为 7 . 6 0 % ~1 1 . 6 1 %。 2 产后 抑 郁 症 的相 关 因素 2 . 1 内分 泌 因 素 : 女性 从 怀 孕 到 分娩 机 体 内激素 水 平 变 化很 大 。 孕 早期 H C G和人 胎 盘 生 乳 素 ( H P L ) 升高 , 孕 晚期 A c T H分 泌 增强 , 肾上 腺皮 质功 能亢 进 , 皮质 醇水 平 升 高 , 雌激 素 和 孕 激 素 分泌 增 多 , 产后 H C G和 H P L迅 速消 失 , 雌 激 素 和 孕激 素 急 剧减少 , 催乳素( P R L ) 水平迅速升高 , 这 一 系列 内分 泌 活 动 的 剧 烈变 化 , 影 响 了机 体 内 环境 的稳 定 性 及神 经 递质 的变 化 , 从 而 促进了抑郁情绪 的发作 。 2 . 2精神遗传因素 : 遗传 因素是精神 障碍 的潜在 因素 , 过去有过 抑郁 型精 神病 者 ,特 别 是有 抑 郁 家族 史 的 产妇 在 产 后 更容 易 发 生 抑郁 。由精 神 障碍 遗 传 因素 的研究 发 现 , 人群 中抑 郁 障碍 患 者 一 级 亲属 的患 病率 高 出一 般人 群 的 3 O 倍, 有 抑郁 障 碍家 族 史 者约为 5 0 %。双 生 子 研 究显 示 , 据近 年 来 O h a r a L报道 , 有精 神 病 家 族史 , 特别 是 有 家 族抑 郁 症 病 史 的产 妇 , 产 后 抑 郁 的发 病 率 高 , 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妇女抑郁症 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2 . 3心 理 因 素 : 女 性 在怀 孕 生 产 阶段 承受 着 极 大压 力 , 除 了体 内 荷 尔蒙 的剧 烈 变 化 、 生产过程的痛苦 、 体 力 的消 耗 外 , 同时 在 心 理 方面 也 必须 面 对 角色 的转换 以及 生 活适 应 的 问题 。若没 有 给 予 产妇 适 当 的照 顾 与支 持 , 产 后 心理 疾 患发 生 的可 能 性 极 大 。 调 查显 示 , 5 O %一 7 0 %的产 妇对 分娩 存 在 紧 张 、 恐 惧 心 理闱 。以 良 好 的心 态 对待 这 一过 程 , 才 有 利 于身 心健 康 。 大 多数 妇 女在 孕 期 和产后都会 出现暂时性的心理 “ 退化” 现象 , 她们的行 为会变得 很 幼稚 , 心 理 处 于严 重 不 稳 定 状 态 , 难 以应 各 类 生 活 事 件 , 尤 其 是 负性 生 活事 件 在个 体 情 绪 、 动机 、 需要 等 各方 面 的 影 响更 容 易 造 成她 们 情绪 上 的 不稳 定 。 2 . 4 社 会 因素 : 社 会 因 素 的影 响 不 容 忽 视 , 其 中家 庭 因素 、 经 济 条件、 社会支持等均能影响产妇心情 。 目前社会仍存在重男轻女 思想 ,部分孕产妇受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 ,对分娩女婴产生焦 虑, 这一群体集中在农村地 区文化程度较低 的孕产妇 , 占5 6 %。 f 孕 产 妇 的家 庭 条 件如 : 夫妻分离、 居住拥挤、 经 济 困难 、 父母 不

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研究

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研究

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研究【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产后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护理在产后抑郁症干预中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干预方法。

通过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揭示社区护理在干预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护理可以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患者有效缓解抑郁症症状,提高康复率。

加强社区护理的实施和评估,对于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产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方法、社区护理、效果评估、康复率、研究方向、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患者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期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一种抑郁性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疲倦、失眠、食欲改变等症状。

产后抑郁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的关注逐渐增加。

尽管目前已有一些针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但其效果并不理想。

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评估其对患者康复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其临床表现,揭示社区护理在产后抑郁症干预中的重要性,探讨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并对社区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患者及时有效地应对抑郁情绪,提高其康复率和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健康稳定作出贡献。

2. 正文2.1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分析产后抑郁症是产后期的一种常见心理障碍,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附研究设计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附研究设计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及防治王明春基础二班方剂学20152041摘要:产后抑郁症( Post partum Depression PPD)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主要表现为悲观、抑郁、沮丧的精神紊乱。

它严重地威胁着产妇的心理健康。

本文系统介绍了产后抑郁症的概念,并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等方面综述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

为了解产后抑郁的发生、转归与其影响因素,本文还设计了研究方案。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病因;综述;发病率;研究设计产后抑郁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PPD ) 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典型的产后抑郁是产后6周内发生, 可持续整个产褥期。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诊断、护理等方面已有诸多报道[1,2],但目前国内的研究报道多局限于案例分析或统计调查,尚缺乏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

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危害进行阐述,并对其病因进行较为全面分析,介绍常用产后抑郁症常用评价量表,提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对策,旨在为产妇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一、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女性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分娩是一个自然事件,也是女性一生中面对的一个应激性事件。

产褥期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压力性时期,产妇情感和情绪易发生改变,甚至有发生严重精神障碍的风险。

最新数据显示,约有50%~80%的产妇产后会经历短暂轻微的忧郁,表现为哭泣、情绪波动、焦虑、悲伤、睡眠困难、注意力难于集中、易激惹等;另有约0.1%~0.2%的产妇会发展成为严重的产后精神病,出现幻觉、妄想,严重者有自杀企图,甚至会伤害新生儿[3];此外将近15%的女性在产后3个月发生产后抑郁症,其症状虽不如产后精神病严重,却比产后忧郁症状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产后抑郁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摘要:产后抑郁是产妇产后面临的重要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产妇身体健康,甚至会对夫妻关系及整个家庭造成不良影响。

产妇产后易疲乏,情绪低落,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影响垂体后叶分泌缩宫素,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产后6周,部分患者可在产后3~6个月自行恢复,严重者可持续1~2年,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因此,寻找引起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为减少或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后抑郁;危险因素;护理策略产后抑郁症作为与分娩相关的精神抑郁疾病,会对产妇自身健康、婚姻、母婴及家庭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

妊娠是女性生命中重要生活事件之一,其在面对妊娠、分娩及哺乳过程中,产妇心理和生理均会发生明显改变,其中产后抑郁比较常见。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产后抑郁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

女性在面对妊娠、分娩这一特殊时期,生理和心理均会发生改变,情绪易波动,继而引起心理不良反应。

临床工作者应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并加强女性孕产期心理健康筛查,从而尽早发现心理异常,给予及时的干预措施。

针对产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为产妇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非常重要。

一、产后抑郁危险因素(一)产妇性格因素产妇性格是影响其情绪的重要因素,产妇性格内向、强迫人格、不成熟人格易发生产后抑郁。

吴贻红等研究显示,非产后抑郁产妇性格内向占88.6%,明显高于产后抑郁产妇的71.9%。

何伟健等研究结果提示,产后抑郁者埃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精神质(P)、外向性(E)、掩饰(L)、神经质(N)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产妇。

(二)心理压力因素由于产妇照顾婴儿经验不足,尤其是初产妇完全无照顾婴儿经验,在面对婴儿哭闹时往往手足无措,担心无法照顾好孩子,加之产后身体不适及睡眠不足会使产妇出现烦躁、焦虑情绪,造成较大心理压力,继而出现抑郁症状,促使疾病发展。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综述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综述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摘要】产后抑郁症是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状态,它对产妇、婴儿发育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主要有基因、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针对其诱因,目前干预措施主要有产前健康教育、产时护理、社会支持系统干预和产后护理。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干预措施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

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状相似,初期表现为头痛、健忘、情绪低落,饮食减少、失眠或嗜睡等症状;严重的表现为反应迟钝,对生活失去兴趣,并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等倾向。

产后抑郁症产妇常常失去生活自理和照料新生儿的能力,对产妇、婴儿发育及家庭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压力以及社会价值趋向等对妇女的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并对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1.1 激素因素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促使母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产后24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产后激素分泌紊乱是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与性腺机能减退以及丘脑下部一脑垂体一甲状腺轴的相互作用有关。

产后孕妇雌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素浓度上升,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孕妇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明显较高。

最近的研究还认为产后抑郁症为一种自体免疫疾病,怀孕所造成的压力开启潜在易患体质人群患病的阀门,但是由于怀孕本身的保护和屏障作用,使产后抑郁症多在怀孕后期和产后发生⑴。

1.2 遗传因素遗传是抑郁症产生的因素之一,但其遗传传递方式迄今尚不十分清楚。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表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产妇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个性。

既往有情绪异常如易怒、抑郁、情绪不稳定着,也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1.3 心理因素1.3.1 产妇个性特征因素: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自我为中心或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固执、保守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

产后抑郁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许多产妇在生产后心理上通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产后抑郁为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对产妇的健康生活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严重者会导致产妇出现病理性改变。

因此,产后抑郁的预防应受到大家的关注,产前、产时以及产后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科学有效地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改善孕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而维护孕产妇的身心健康。

本文综述了产后抑郁的发病现况、危害、表现、以及相关因素,讨论了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护理方法,并对本文做了小结。

关键词:产后抑郁;预防;护理。

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后抑郁障碍,但产后抑郁症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病症,只是出现在产后这一特定时期的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典型的产后抑郁症通常发生在产后2周,以分娩后4-6周最为突出,主要症状为心情低落、食欲不佳、自责自卑感、焦躁不安、失眠、精神病症状等情况[1]。

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或伤害儿童的倾向。

多数人会于3-6个月自行康复,但严重的可延续1-2年。

1.产后抑郁的危害1.1对产妇的影响产后抑郁患者可出现伤害自己甚至危及生命的行为,不利于产妇产后精力、体能恢复;提高产妇滥用药物或酒精上瘾的风险;导致合并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头痛等身体病症,以及产后并发症严重化或慢性化。

同时,产后抑郁还会使产妇心理情绪发生极大的变化,使产妇难以适应生产之后的角色转变,使产妇抚养心态不佳、与宝宝沟通困难。

1.2对婴儿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可能对宝宝造成器质性危害、母婴感情出现障碍;造成儿童智力、心智发育障碍;性格孤僻;青少年时发生暴力行为倾向;对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1.3对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患者情绪极其不稳定,使其无法与家人好好相处,感情交流上产生障碍,影响产妇与家人的感情,甚至会导致日后的一些偏激行为,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产后抑郁的预防性护理进展产后抑郁症是剖宫产妇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也是产科最关键的心理护理问题。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婴儿的发育,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文围绕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行综述,期望为临床相关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产后抑郁;影响因素;护理;综述前言产后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激惹、恐惧、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和嗜睡状态。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10%-20%,国内为3.42%-38.7%[1]。

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该文就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医护及卫生保健人员及早筛查孕期高危人群,尽早采取全面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1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1.1生理因素在产妇经历怀孕及分娩过程中,内分泌激素特别是性激素水平大幅度变化,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GABA受体对苯二氮卓类不敏感,诱导GABAA-4亚单位或是抑制GABA能神经元活动,造成抑制性神经冲动不足,多巴胺功能亢进,产生抑郁情绪[2]。

1.2心理因素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产妇对分娩存在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担心分娩疼痛、母婴安全、婴儿健康等,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3]。

1.3家庭及社会因素家庭支持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丈夫、家人支持及其本人对婚姻的满意程度[4]。

刘李洁[5]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调查分析认为,家庭矛盾、夫妻关系不和、产后亲属关心较少和妊娠合并症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1.4身体因素分娩疼痛与不适使产妇过度紧张,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从而诱发产后抑郁[6-7]。

1.5个性特征孕产妇的个性特征与产后抑郁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8]。

孕产妇平时情感脆弱、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多虑、情绪不稳定,容易诱发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与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

产后抑郁相关因素与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
预期 目标 的完成 ,提高住 院患者 的满 意率 ,提高 术后 生活 质量 。
பைடு நூலகம்
( 稿 日期 :2 — — ) 收 01 01 01 0
( 任 校对 :成观 星) 责
产 后抑 郁 相关 因素 与社 区护理 干 预 的研 究
陈瑛 予 炜 陈燕 J 、 何桂 兰 罗雪娜 分析产后 抑郁发 生的相关 因素 ,并 观察社 区护士对 产后抑郁 患者实施 干 选取我院 6 家社 区健康 服务中心所管理 的8 1 3 名产 妇为调查对象 , 采用 干预
【 摘要 】 目的
预的作用和效果 。 方法
自行设计的 Z n 焦虑一抑郁 自评 量表进行 问卷调查 ;社区护士根据产妇调查结 果实施为期 6 ug 周 的个性 化产后护理干预 ,于产后第 7 周用 E ibrh 后抑郁量表(P S进行测评 。结 果 dn ug 产 ED)
前 产后抑郁发生率为 8 %, . 干预后产后 抑郁发生率为 5 % 干预前后 对比对 比, 6 . ; 5 差异有极显 著 性( P<00 ) .1 。结论 社 区针对 相关 因素实施一系列 的护理 干预措施 ,明显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症 的发生率 ,促进产后抑郁症状 的改善 ,提高产妇及其 家庭 生活质量 ,同时拓展社 区护理保健服
2 ( 54 55 53 4 — 4 .  ̄
【】 纪琼 . 患者 围手 术期 的心 理护理IJ 4 高龄 J. 医院 , 现代
2 0 , 92 9 — 1 09 ( 0 9 .
的 、详细 的评估 ,制订计 划和 目标 ;严格 执行各 项 心理干预措施 ,指导患 者正确认识疾病 ,保证
2 9 79
作 者单 位 :5 0 0 深 圳市 第 六人 民医院 社 康部 1 0 8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与护理进展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与护理进展
抑郁症的早期识别 预防的指标 『 8 】 。由于妊 娠期 妇女的身体与生理 激素水平 的变化 , 使孕妇情绪 变得极 为敏感 , 尤其分娩时心理上 的 紧张与恐惧 。产妇 的这种负面精神状态持续发生而未能得到有效 的疏导和缓解 , 则易发生产后抑郁症。
2 . 2 精 神 内分 泌 因素
具曹捷 的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中报道研究表 明: 孕妇在妊娠 后期体 内雌激素 , 黄体酮数值 明显增 高 , 皮质 类 固 醇 甲状腺素也有 同程度增 长 , 在产妇分娩后 , 原增高的激素突然迅 速撤退 , 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 , 能导致 脑内组织和 内分泌细胞
世界 最新 医学 信息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2 期
产后抑郁症 的病 因研 究与护理进展
覃兰菊
( 广西省河 池市环 江县妇幼保健 院,广西 河池 5 4 7 1 0 0 )
摘要 : 产后抑郁症是指 产妇在分娩后 出现 的抑郁 障碍 , 表现 与其他抑郁 障碍相 同 , 严重 时失去 生活 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 , 悲观
理及 环境 的一 系列变 化 , 产后精 神卫 生问题 非常 常见 , 其 中产后
抑郁 是最 常 见的一 种 。在 分娩 后 的第 一周 , 约5 0 % ~7 5 % 的女
遗传 因素 是 精神 障碍发 病原 因 的潜 在 因素。产妇 有精 神病 家族史 , 特别是有抑 郁症家族病 史的患有产后 抑郁症 的发病率较 高。_ 1 此外 , 具有关 文献报道 【 产妇过 去有经前抑 郁史 、 l 情感性 障碍史等均可诱发产后抑郁症 。对于有产后抑郁症病史 的产妇再
提 高生活质量 , 恢 复正 常社会 、 家庭 关 系。
关键词 : 产后 抑 郁 症 ; 病 因; 护 理 进 展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结论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进展显 示,通过为产妇提供支持和安慰、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 习惯、鼓励参加适宜的运动和社交活动以及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措施,可以 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的症状,提高产妇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然而,现有的 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引言
引言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悲伤、 自责等,甚至可能伴有自杀倾向。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和家庭关系。因此,对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有一定的实践 意义。
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1、原因
1、原因
产后抑郁的原因包括生理变化、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因素。其中,生理变 化是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激素水平变化、睡眠不足、身体疲惫等。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如家庭矛盾、夫妻关系紧张等。此外, 社会支持不足、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差等也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内容摘要
针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产后康复、激素调节 和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支持、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 干预等,旨在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产后康复主要包括体 育锻炼、健康宣教和产褥期保健等,有助于促进产妇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
结论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深入研究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机制、开展多中心大样 本的研究、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护理模式以及加强孕产期心理健康教育 和服务等方面。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观念的改变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延迟现象,高龄产 妇逐渐成为一个备受的群体。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对其身心健康和 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措施成为了研 究热点。本次演示将探讨高龄产妇产后抑郁及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 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和优化高龄产妇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摘要】产后抑郁症在国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该病严重威胁母子的身心健康。

本文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产后抑郁;相关因素;护理干预【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72-02产后抑郁症是指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是介于产后精神病和产后抑郁之间的一种精神疾患,为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产后抑郁症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对婴儿的情感,性格,认知能力,行为发展和智力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

母亲产后抑郁是婴幼儿发育商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1】。

若在这一特殊心里转换时期不能及时给与有效干预,则可能导致精神疾病。

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国内为11.38%~15.01%,国外为3.50%~33.00%,近几年在国内有上升趋势,发病率多上升至10.7%~18.7%【2】。

因此,观察分析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时为病人提供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现就近年来产后抑郁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研究现状作如下综述,为产后抑郁症的防治提供参考,并指出病因研究及护理干预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1 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1.1 生理因素1.1.1 内分泌因素产妇神经内分泌变化,尤其是性激素的急剧变化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妇女妊娠、分娩、及产后机体内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妊娠末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增高,皮质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分娩后这些激素急剧减少,导致脑内分泌组织中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促发某些个体发生心理障碍。

有学者发现一些内源性类阿片物质如内啡肽浓度在产后迅速下降可能与产后抑郁症有关,孤啡肽、5-羟色胺及多巴胺含量与抑郁症也有一定关系。

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孤啡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5-羟色胺及多巴胺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表明血孤啡肽水平越高,产妇产后抑郁症症状越明显;5-羟色胺及多巴胺水平越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症状越明显。

但激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尚无定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1.1.2 超重与肥胖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人群的超重比例和肥胖率成倍上升。

肥胖是导致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重度肥胖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张国琴等[3]研究发现高于标准体重组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和低于标准体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妇增重在10~15Kg组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最低的,孕妇增重大于等于15Kg后,随孕妇体重的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也增加。

说明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不容忽视,肥胖产妇比正常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

原因可能与超重或肥胖孕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病率,手术产率升高有关,加上超重、肥胖女性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都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1.1.3 年龄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在年龄组大于等于30岁发病率较高。

可能与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新生儿疾患发生率较高有关,产妇过分担心胎儿的生长发育,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而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2 心理因素1.2.1 人格特征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性格内向、多虑、情绪不稳定、心理耐受差、自我中心、敏感、固执、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的妇女。

人格缺陷极易引发产后负性相关事件,引发产后抑郁。

1.2.2 产前抑郁部分孕妇在孕期及产后这一特殊时期出现抑郁性情绪障碍,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产前抑郁增加了产后抑郁的危险性。

胡娟等[4]通过对成都市276名孕产妇于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进行抑郁的跟踪调查,提出随着产前抑郁发生率升高,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会随之升高。

另外,张国琴等也证实孕期焦虑与抑郁的程度与产后抑郁呈正相关。

1.2.3 产时心理妇女在孕期和产后均有暂时的心理退化现象,她们的行为变得更加原始或呈孩子气、情感脆弱、依赖性强、特别依赖家人的呵护。

产后家庭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角色转变,心理准备不足,产妇产时对自身状况及分娩知识了解不全面,自信心低。

孕育、分娩是一个复杂事件,妇女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学、社会学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

这一时期情绪变化较明显,易于发生心理失衡。

1.2.4 产后睡眠状况产后睡眠状况是产褥期抑郁症的另一个危险因素,属于心理原因之一。

睡眠不佳会导致大脑皮层受抑制,影响高级脑活动,导致情绪障碍,促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且随着睡眠障碍加重,抑郁症也加重。

睡眠障碍也是产褥期抑郁症的一个临床表现,多数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具有失眠症状,少数则表现为嗜睡。

1.3 遗传因素遗传是抑郁症产生的潜在因素。

有精神障碍遗传因素的研究发现,人群中抑郁障碍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高出一般人群的30倍,有抑郁障碍家族史者约为50%。

可见,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

表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产妇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个性。

1.4 产科因素1.4.1 产科并发症合并产科并发症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产妇。

分娩并发症如产后出血、难产、滞产、产伤等可导致产妇生理、心理应激增强、身心疲惫,促进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并且,有不良妊娠史的产妇,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远较无不良妊娠史者高。

这可能与她们过多担心是否正常以及对既往不良结局留下的阴影而产生的分娩恐惧症有关。

1.4.2 分娩方式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也有影响。

在郭田等[5]对三种不同分娩方式的研究中,手术指征组发病率最高(46.70%),自然分娩组次之(36.67%),自愿手术组发病率最低(21.43%)。

可见有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

另外也有研究报道,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原因的剖宫产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分析原因可能是手术指征剖宫产产妇身体状况及胎儿健康状况均较差,且出于对胎儿和自身等的担忧而加重心理负担。

1.5 新生儿因素新生儿健康状况是产褥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早产和过期产较足月产产妇抑郁症发生率高,与早产儿和过期产儿较足月儿健康状况差,给产妇带来心理压力较大有关。

新生儿健康状往往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若新生儿出生评分低,健康状况不佳,会使产妇焦虑悲观,情绪低落,导致抑郁症。

1.6 社会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相关的社会因素有多种,有显著影响的有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夫妻关系等。

随产妇文化程度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产妇有无固定收入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产妇文化程度低,接受教育少,对妊娠、分娩知识了解少,对分娩存在恐惧心理,紧张、焦虑的情绪可诱发产后抑郁症。

对无固定收入,经济状况差的产妇,住院分娩,哺育婴儿的支出加重了经济负担,因此心理负担加重更易诱发情绪失调,促进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充分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产妇及家属获得知识,提高自信,减缓压力,减轻负担,从而提高产妇处理事情的能力和信心,减少情绪紊乱。

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是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

夫妻关系不和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家庭关系和睦者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

产妇产后既要恢复身体又要哺育婴儿,此时更需丈夫及其他家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2 护理干预措施产后抑郁症病因复杂,发病率高,隐蔽性强,容易被基层保健人员忽视。

不确切的病因和多种危险因子使得单一的预防措施不能作用于所有阶段。

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发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1 妊娠期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干预应从孕期开始做起。

产前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断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利于帮助产妇度过产后感情脆弱阶段,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6]。

加强围生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详细了解孕妇有无精神病家族史、抑郁、焦虑及与怀孕相关的并发症,高度重视出现危险因素的产妇,帮助她们识别潜在的人际矛盾,学会处理情绪问题的技巧,加强自我调适,经常保持乐观稳定的良好情绪。

广泛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使产妇正确认识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的生理。

指导相关的营养知识,保证体重的健康增长。

建立孕妇学校,开设母婴课堂,以图谱,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宣教。

让孕妇学会一些实际技能如哺乳、换尿布、婴儿沐浴、新新生儿抚触等,在思想上,技能上为孕妇向母亲角色过渡做好准备。

加强心理咨询和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帮助孕妇克服对妊娠、分娩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加强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对个别性格特异的孕妇要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以提高其应对能力。

2.2 分娩期严密观察产程,提高产科质量,改善母儿分娩结局,减少急性剖宫产对产妇的不良刺激。

设置不同价格的床位,满足不同经济状况产妇的需要。

提倡丈夫陪伴分娩和导乐分娩,配合医生实施镇痛分娩,减轻疼痛引起的负性情绪。

有研究显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能降低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学效应,是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途径之一[7]。

分娩全程给产妇精神心理支持,避免医源性负面影响。

2.3 产褥期2.3.1 常规护理为产妇提供温馨、舒适、和谐的休养环境,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促进身体康复。

开展母婴同室,指导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母婴互动的情感交流,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及早进入母亲角色。

2.3.2 安全护理有人认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自杀,因为产后抑郁症最大的危害是发生自杀。

故应做到早期识别,早起防范,早期发现,做好自杀的预测,高度警惕产妇发生自杀的反常行为。

应经常巡视,有家人陪伴,如发现患者情绪突然改变,一反常态,要注意辨明真假,稳定患者情绪,鼓励其抒发内心想法,避免事故发生。

2.3.3 心理干预应用音乐护理,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对舒缓患者的焦虑情绪,具有一定的效果;音乐可以使人产生联想,通过其旋律、节奏、频率、声压的变化来影响患者的心理与生理,达到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松弛血管壁紧张度的功效。

研究表明,音乐的快慢、强弱、升降能很好地对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起调节作用。

音乐还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分泌,有利于产妇克服焦虑情绪;另外,音乐还可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有助于镇痛。

护士要全面评估并“对症配乐”,使音乐风格与患者的病情和人格类型相吻合,让患者先试听不同的音乐,以确定最合适的,给患者最喜欢的音乐集锦。

另外,可采用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可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使机体紧张度降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对抗各种应激反应;另外,松弛训练在治疗焦虑症、恐惧症和综合医院病人的精神症状等方面都具有满意效果。

黄爱娟等[8]参照《中医气功学》指导30位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其放松侧重于意念逐渐集中,与细长呼吸相配合,通过大脑思维意识的放松使产妇身体调整到自然、轻松、舒适,解除产后身心紧张状态,以消除身体和大脑的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