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关键词中西药联用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药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西药联合应用也日趋广泛。只要联合应用的合理,可使疗效增强,扩大应用范围,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则使药效降低,产生不良反应乃至危及生命。现将一些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简述如下:

1 妨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

1.1 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物含有金属离子如钙、铁、铝、铜等中药如石膏、自然铜、代赭石、海螵蛸、明矾等以及含有上述成分的成药如牛黄解毒丸、防风通圣散等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或异烟肼同服。因四环素素分子中含有许多羟基、烯醇羟及羰基,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异烟肼含酰肼结构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形成有色络合物,从而降低了溶解度,影响药效。丹参及复方制剂不宜与抗酸药同服,因丹参中的丹参酮活性成分可与抗酸药中的金属离子(如镁、钙)结合形成络合物,降低疗效。含鞣质成份的中药如大黄、诃子、石榴皮等,在与生物碱如利血平、阿托品、黄连素或铁制剂如硫酸亚铁等联用,可形成鞣酸盐沉淀物,影响疗效。

1.2 胃肠道PH值的改变胃肠道消化液PH值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药物在其中的解离度,进而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如抗酸中成药陈香白露片、正胃片等可增加弱酸性药磺胺类、氨苄西林的解离,吸收减少。而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如与酸性中药配伍,可因肠道PH值改变,使其在酸性环境中降低抗菌效力。

1.3 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中药洋金花、颠茄、曼陀罗、莨菪、胃宁片等,能够松驰胃肠道平滑肌,并延缓胃排空,减慢肠蠕动,如与红霉素、洋地黄类强心苷药物同服,由于排空减慢,延长了红霉素、洋地黄在胃内滞留时间,使红霉素被胃酸破坏而降低疗效;而洋地黄类强心苷在胃肠道内的吸收增加,引起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2 改变药物分布的相互作用

含鞣质的中药如大黄、虎杖、五倍子等与磺胺类合用时,导致血液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肝炎。银杏叶与地高辛联用可促进主动脉内皮细胞内Ca2+水平,使地高辛的游离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易造成中毒。

3 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3.1 酶促作用如中药贯叶连翘(圣约翰草)可以增强肝微粒体酶的含量和活性,与华法令、

茶碱、地高辛及环孢素等配伍,可以加快其代谢,从而降低血药浓度,减少吸收[1]。

3.2 酶抑作用含鞣质的中药及制剂,如地榆、山茱萸、五倍子、六味地黄丸等,在与乳酶生、多酶片等酶制剂联用时,可与酶的酰胺键或肽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缔合物,使酶的效价降低,影响药物代谢。有些中药如卡瓦草有酶抑作用,可以减少肝微粒体酶的含量与活性,如与阿司匹林、华法令配伍,可以增强出血和淤伤的危险;与安定、阿普唑仑等配伍,可增加镇静作用,导致昏迷[2]。

4 影响排泄的相互作用

碱性中药如煅牡蛎、煅龙骨、复方陈香胃片、乌贝散等与尿液酸化药物呋喃妥因,水杨酸类,苯巴比妥等联用时,酸性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及强度降低。冰硼散可使尿液碱化,能增加乙酰唑胺、青霉素、呋塞米的排泄速度,降低药物有效浓度,药物作用降低。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乌梅、青皮、女贞子及生脉散等均可酸化尿液,在与磺胺类、利福平、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联用时,使磺胺类药物溶解性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使利福平、阿司匹林的排泄减少,加重肾脏的毒副作用。

5 药理性相互拮抗作用

中药甘草、人参、鹿茸、何首乌等及其制剂如全鹿丸、人参鹿茸丸等与降血

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联用,可减弱降血糖的作用。因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作用,可促进糖元异生,升高血糖。人参和鹿茸可以促进人体内糖质异化,导致葡萄糖分解反应降低而使血糖升高。藿香正气丸可显著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活动,如与胃动力药吗丁啉联用,使二者的作用减弱。

6 药理作用相加产生毒副作用

中成药六神丸、救心丹等含蟾酥、夹竹桃等强心苷成分,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如与地高辛、洋地黄等强心苷类合用,易诱发强心苷中毒,出现频发性早博等心律失常。

7 互相协同和增效作用

金银花与青霉素联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的合成上有协同效应。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降香)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合用,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香连丸与甲氧苄胺嘧啶联用后,抗菌活性增强。喜树碱与活血化瘀中药川芎、红药等合用,可加强其抗癌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药的联合应用,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在临床用药时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扬长避短,谨慎用药,力图达到理想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咏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陈世铭,薛政国.老年人安全用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