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不当的不良反应

中西药合用不当的不良反应来源:中医药网为提高治病效果,中西药合用现象很普遍。
然而不合理的配伍使用,会导致不良后果。
下面列举几类不能合用的常用中西药。
1、酸性中成药如山楂丸(片)、乌梅安胃丸、保和丸、五味子丸等,不能与碱性西药如碳酸氢钠、胃舒平、氨茶碱、氢氧化铝等同用,否则酸碱中和会降低疗效。
2、含丹参的中成药如丹参片,不能与西药胃舒平同用,因为丹参片中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能与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生成络合物,而不能被胃肠道吸收,可使疗效降低。
丹参注射液不能与维生素C注射液合用,因两药合用可发生还原反应。
3、黄连上清丸不能与乳酶生合用,因黄连能明显抑制乳酶生中乳酸菌的活力,使其失去助消化的能力。
4、含大黄的中成药如麻仁丸、牛黄解毒片等,不能与西药多酶片同用,因为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酚可抑制酶类的消化作用。
5、含碘的昆布丸不能与异烟肼合用,因为昆布(包括海带)含有丰富的碘,在胃内酸性条件下,碘与异烟肼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失去抗结核杆菌的作用。
6、含麻黄碱的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不能与降压药、强心药合用,因为麻黄碱是拟肾上腺素药,能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血压升高,与降压药同用,会降低降压药的治疗作用。
麻黄碱与强心药同用,会引起心律失常。
7、含汞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人丹、八珍丹、七厘散、紫雪丹、冠心苏合丸、健脑丸等,不能与西药溴化钠、溴化钾、碘化钠等同用。
因为合用后会在肠道内生成刺激性较强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
8、含有蟾蜍的中成药如益心丸、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等,不能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同用,用后会产生拮抗作用,增加二药的毒性作用。
不良反应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
中成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呕吐、气短、胸闷、全身性麻疹及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停药,反应严重应及时就诊。
变质中成药的简易识别片剂:合格的片剂表面质地坚硬,不易碎裂,不变色,如果药片表面不光滑、松散、变色,就不能使用。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中西医结合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西药联合应用日趋普遍,熟练掌握中西药的合理配伍,中西药合用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对保证临床用药有效、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1、理化性质的改变1.1酸碱中和含有机酸的中药及中成药(山楂、乌梅、五味子、山茱萸、保和丸、六味地黄丸、乌梅丸等)不宜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等合用。
因为相互合用会发生酸碱中和,使中西药均失去治疗作用。
1.2形成沉淀含鞣酸较高的中药及中成药(虎杖、大黄、五倍子、石榴皮、麻仁丸、利胆片等)不宜与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士的宁、硫酸亚铁等同用。
因为鞣酸的吸附作用,可与西药在肠道内结合,而不被吸收并影响药物排泄。
1.3形成络合物含金属离子如钙、铁、镁、铝的中药(石膏、瓦楞子、牡蛎、龙骨、磁石、石决明等)不宜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利福平、异烟肼合用。
因为上述中西药合用可形成络合物,致使肠胃吸收减少,抗菌作用减弱,同时也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
1.4过敏反应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宜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
因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抗原,易与丹参等形成络合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过敏症。
庆大霉素应避免与柴胡注射液混合使用。
青霉素G与板蓝根、当归、穿心莲同用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危险性。
1.5pH值的变化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与其他药物配伍引起的溶媒的改变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配伍浓度及配伍条件的影响都可能产生不溶性微粒。
这些微粒沉积在毛细血管中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产生静脉炎、肉芽肿。
并可引起过敏和热原样反应。
1.5.1双黄连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维生素c、硫酸卡那霉素配伍:与维生素c、氢化化可的松配伍后紫外线吸收度大幅降低、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环硫酸卡那霉素配伍后有沉淀生成,故不宜配伍。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协同作用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
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
如:1.甘草和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
8.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增强其疗效。
等等。
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
如:1.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
3.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
在临床治疗中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的探讨

在临床治疗中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的探讨摘要】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很多疾病都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
在中西药合用或先后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相互作用,笔者在文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中药是我国的国粹,西药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很多疾病的治疗都采取了中西药结合的方法。
在中西药合用的过程中,二者合理配伍,其有益的影响可以提高药效,促进疾病尽快恢复,二者不合理配伍则可能使药效减弱,甚至产生毒性。
笔者对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现阐述如下。
1、中西药合用可能产生的作用中西药合用过程中,其药理作用可能发生拮抗、协同及相加。
拮抗反应不仅会造成药效变化甚至减低,还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和毒性反应,诱发一些药源性疾病。
磺胺类药与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合用,酸性环境就会大大降低乙酸化磺胺的溶解度,引起结晶反应,出现结晶尿等不良化学反应;小儿咳喘灵与异烟肼合用,因异烟肼的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而储存于神经末梢的甲肾上腺素,会在麻黄碱的作用下被大量释放,引起运动失调、高血压危象等药源性疾病[1];协同作用对治疗能发挥较好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减少疗程,使患者尽快康复,协同作用是中西药合用治疗疾病追求的理想效果,尤其采取西药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合用中药不仅能拮抗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免疫力,同时还对抗肿瘤起到辅助作用。
部分中药和西药合用能够起到相加的作用,两者之一借助另一方面的功效增强自己的药效,或者取长补短。
2、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的影响2.1 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对代谢的影响可对代谢产生的影响的药物包括药酶抑制剂和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如西咪替丁、氯霉素等,会使与之配伍的药物代谢速度减慢,致使血药浓度增高,从而产生毒性。
药酶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巴比妥、英钠等,会加速与之配伍的药物的代谢速度,血药浓度达不到疗效标准,导致药效减弱。
2.2 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对药物吸收排泄的影响如会减慢胃蠕动和胃排空的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与洋地黄类强心甙合用,就会增加洋地黄类强心甙的吸收量,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引起中毒反应。
中西药合用的合理配伍及其禁忌

中西药合用的合理配伍及其禁忌在日常生活中,当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品时,很多时候会产生疗效增强或者疗效减弱,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增强等现象。
现就对中西药合用的合理配伍及其禁忌阐述如下:1.中西药合用的合理配伍中药的甘草和西药的呋喃妥因或者链霉素合用,会降低呋喃妥因对胃肠的反应,可以减轻链霉素对第8脑神经的毒副作用;中药的三七、人参对西药激素类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减轻作用;中药的三七、赤芍和西药的乳酸心可定合用,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能扩张血管,降血及血脂,减轻心脏的负担。
中药的金银花、黄芩和西药的青霉素合用,会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故可以合用,对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具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中药的方剂桂枝汤和人参汤与西药的副肾素类制剂合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对自身免疫性低下的患者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中药的方剂小柴胡汤、清肺汤、竹叶石膏汤与西药的抗生素类合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对高龄反复感染者或抗生素过敏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中药的制剂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西药的山茛菪碱合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证的治疗也有较好作用,能提高心率,并且能改善血液的循环,使缺氧缺血的情况得到缓解,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药的丹参与西药的维生素C合用,对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这是因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与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丹参和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C合用后,在拮抗自由基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另外丹参与西药的环磷酰胺、喜树碱等合用,对抗肿瘤效果有增强作用。
实验表明,中药的丹参能降低血中的纤维蛋白,会破坏肿瘤周围纤维蛋白网络的形成,化疗药物及免疫活性物质就容易进入肿瘤的内部,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西药的乳糖酸红霉素合用,可以加强乳糖酸红霉素的稳定性;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西药的卡那霉素合用,能降低卡那霉素的毒性作用,减轻对耳蜗的损伤;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西药的阿司匹林合用,其抗凝效果得到增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可以起到较好疗效;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西药的硫酸镁合用,有协同作用,能增强偏头痛的治疗效果。
中西药不可随便合用

58长者家园康寿苑活动或劳累后,出现胸口疼痛、憋闷、气喘、心慌等状况,很可能是患了冠心病。
但完全没有类似症状,也未必真的安全。
有一类冠心病被称为“无症状性心肌梗死”,患者无明显胸痛或心肌缺血的相关症状,而检查结果却证实,给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存在明显狭窄病变。
无症状心肌梗死可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完全无症状心梗,人群发病率约为5%,多出现于心率较慢时,如休息或睡眠期间,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分钟至1个多小时,大多表现为猝死,危害很大,让人防不很多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喜欢西药、中成药或中草药一起用,认为这样“双管齐下”疗效好、见效快。
不可否认,有一些西药搭配中草药或中成药,能产生协同作用,效果更佳;而有些中草药与西药存在相互作用,不但药效打折扣,甚至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有些中西药合用会影响疾病恢复。
如在服感冒药期间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等滋补类药物。
必须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也应当在感冒痊愈之后再用。
有些中西药同服会产生毒副作用。
降糖药(如胰岛素、格列美脲等)不宜与含苷类中药及中成药(如人参、三七、桔梗、桃仁、杏仁、鹿茸、甘草等)合用。
因这类中药能产生类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排钾和水钠潴留效应,而且能加速糖原异生,从而减弱胰岛素等降糖药的疗效。
含乙醇的药酒也不宜与降糖药同服,因为酒精会使药物代谢速度加快,从而减弱了降糖作用。
洋地黄类强心苷药物(如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等)不宜与关木通、云南白药、复方甘草片、蟾酥、麻黄、黄芩、黄柏、黄连等中药合用。
这些中药会增强心脏的兴奋性,与强心苷药物同服会出现类强心苷中毒症状,也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阿司匹林与丹参类不宜同用。
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稀释”血液的作用,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服用阿司匹林;而丹参类药物(如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等)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也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痹等。
但二者不宜同时服用,否则会导致出血。
中西药合用的问题很复杂,以上仅是需注意的几个典型例子。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中西药的联合应用第三节: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一、中西药联用的特点(一)中西药联用协同增效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很显著地呈现协同作用。
如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磺胺甲基异恶唑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
金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
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一起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并已制成复方丙谷胺(胃丙胺)。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
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等同用,可提高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不但能加强升压作用,还能减少对升压药的依赖性。
用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既可适度提高心率,又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的状况,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二)中西药联用降低毒副作用①甘草与呋喃唑酮合用治疗肾盂肾炎,既可防止其胃肠道反应,又可保留呋喃唑酮的杀菌作用。
②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疗效,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流涎。
应用石麦汤(生石膏、炒麦芽)30~60剂为1疗程,流涎消失率为82. 7%。
总有效率达93. 6%。
③碳酸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近年被广泛应用,但因其胃肠道反应也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如同时用白及、姜半夏、茯苓等复方中药,就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三)中西药联用减少剂量珍菊降压片①有较好的降压及改善症状的作用。
若以常用量每次1片,每日3次计,盐酸可乐定比单用剂量减少60%。
②地西泮有嗜睡等不良反应,若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地西泮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1/3,嗜睡等不良反应也因为并用中药而消除。
二、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一)中西药联用在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时影响药物的吸收,主要是影响药物的透过生物膜吸收和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性。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药合用是指将中药和西药同时使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综合
治疗方法。
中西药合用的目的是发挥中药的疗效,同时又能发挥西
药的特点,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中西药合用的临床疗效。
首先,中西药合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中药和西药都有其独特
的治疗机理。
通过中西药合用,可以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加强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中药的温补作用可
以有效调节机体内环境,加速组织修复,西药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可
以缓解病痛,这样中西药的相互配合可以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治疗
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西药合用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西药治疗的一些疾病可
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治疗具有温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西药
的不良反应。
例如,常用抗癫痫药物多次给患者造成消化功能障碍
等不良反应,但是中药在治疗癫痫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利用中
药进行辅助治疗,可以促进机体修复,缓解不良反应。
最后,中西药合用具有提高依从性的作用。
西药一般以药物形
式给予患者,而中药多半是通过饮片等特殊制剂给患者。
而中西药
合用,则可以通过中药的煎煮或制成口服液剂等,让患者更好地接
受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和理解,避免因为药物味
道和剂型等问题出现的拒绝治疗的情况。
中西药合用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发挥中药和西药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中西药合用的禁忌

中西药合用的禁忌概述中西药结合的发展使中西药合用越来越普遍。
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则会带来许多配伍禁忌,这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注意。
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西药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中西药合用发生的反应包括PH变化、酸碱中和、产生沉淀、发生络合,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影响药物吸收有些中西药成分发生沉淀或络合反应则会影响吸收。
如汉肌松注射液、枳实注射液等含生物碱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如与碳酸氢钠、青霉素等碱性注射液混合,则生物碱游离产生沉淀;而黄芩注射液、何首乌注射液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故与葡萄糖注射液等酸性注射液配伍,则会使黄酮、蒽醌类溶解度降低。
黄酮类成分多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如与西药制剂碳酸钙、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等同用,会因络合影响药物的吸收。
2.影响药物排泄尿液的酸碱度会影响肾脏对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排泄。
如山楂、乌梅等能酸化尿液,使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吸收增加,加重肾脏的毒性反应;而与碱性药物四环素、红霉素同用,使其排泄增加,疗效降低;其与磺胺类药物同用,使乙酰化后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血尿、尿闭等症状。
3.改变药物的作用含生物碱、鞣质的中药如与酶类制剂如胃蛋白酶、乳酶生等同用,会引起蛋白质变性,使酶失效。
酸性中药如与西药制酸药氢氧化铝、胃舒平等同用,会因酸碱中和,降低或失去制酸药的治疗作用。
4.产生有毒物质中药酊剂和药酒中含乙醇,如与水合氯醛合用能产生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严重者可以致死。
中西药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既可能在体外也可能在体内。
对于体外发生的配伍禁忌多是由用药前中西药相互混合引起,因此临床应用时不应轻率地将不同的药液混合。
二、中西药发生药效作用的拮抗药效拮抗会使药物作用降低或丧失。
如麻黄碱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与镇静催眠药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同用则会产生药效的拮抗。
枳实抗休克的有效成分N-甲基酷胺、对羟福林主要作用于α-受体,当与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同用,会使药效降低。
中西药能否同服

中西药能否同服中西药各有所长,相互配合使用,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
例如,患慢性肾炎的病人先用激素治疗,待水肿消退后,逐步撤去西药,换上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便能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又如,抢救心源性休克病人,可先用多巴胺,使血压升高至正常范围,然后用中成药生脉注射液,以维持和巩固疗效,改善心肌功能。
那么,是否任何中西药都能同时服用呢?也不尽然。
其原因很复杂,既有化学、物理的反应,又有药理毒理的作用,故不容忽视。
若配合不当,不但会降低疗效或使药效丧失,甚至可能出现毒性反应,对病人造成危害。
如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像山楂丸、保和丸、等,不宜与胃舒平、氨茶碱等同服,否则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效。
含有鞣质的中成药感冒片、七厘散、等,不宜与乳酶生、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及利福平等同服,因为鞣质会使这些西药产生沉淀,不易被机体吸收发挥作用。
含有钙、镁、铁离子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合用,否则会形成一种既难溶解又难吸收的络合物,使药效降低。
同时患有心脏病与胃病的病人,若将地高辛与中成药胃痛散同用,由于胃肠蠕动减慢,会使人体对地高辛的吸收增加,引起中毒。
另外,胃溃疡病人感冒时,不能将阿司匹林与甘草、鹿茸、人参同时服用。
因为阿司匹林本身对胃粘膜就有刺激作用,而甘草、鹿茸、人参中均含有皮质样激素,能促使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多,同时使胃液分泌减少,以致加剧病情。
因此,中西合用必须谨慎。
为了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合用时掌握下列几个原则,即可万无一失了。
1.两种以上不同病种的中西药不要同时服用。
比如患者素有高血压病,现在又患了感冒,那么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所开的中西药,不要同时服。
一般说,若是单一病种,又是医生开的,中西药也是同类型的,这时同服不会发生问题。
当然是排除过敏反应而讲。
2.不管是几个病种,服用中西药时,宜间隔2-3小时,就不会有问题了。
中西药合用有禁忌

用法 :口服 ,片剂 ,成人 每次 5 ~7 片 ;或
每次 冲服颗粒 1 袋 ( 3 . 5 克 ) ;均 为 每 天 3 次 ,1
个月 为1 疗程 。1 5 岁 以 上 同成 人 ;7 ~1 4 岁 剂
减半 ;7 岁 以下 不 用 。
肤 的功 效 。临 床 上 用 于 手 足皲 裂 的治 疗 。 用 法 : 外 用 , 先 用 温 热 水 浸 泡 、 洗 净 患
处 ,等患 处泡软后擦干 ,贴敷 本药 ,每天2 ~3
次 。偶 有 局 部 过 敏 反 应 ,停 用 可消 失 。 除 了 本 药 , 伴 感 染 者 还 可 酌 情 选 用 疮 疡
消 银颗 粒 ( 片 ) :最 适 用于 银 屑 病 ( 俗 称 “ 牛皮 癣” )
本 药 由 地 黄 、 玄 参 、 牡 丹 皮 、 金 银 花 、 大
除了本药 ,还 可酌情选 服复方青黛 丸 ( 最 适 用 于 银 屑 病 进 行 期 和 伴 玫 瑰 糠 疹 者 ) 、克 银
丸和银屑灵膏等 。
家庭医药 2 0 1 7 . 0 2 4 5
不 良反 应 :偶 有 胃肠 道 反 应 。
用于人 工性和压 力性荨 麻疹 )、润燥 止痒胶 建
和 乌 蛇止 痒 丸等 。
注 意事项 :脾 胃虚寒 ( 症 见进食 生冷食物 即 腹 痛 或 空 腹痛 、 反 酸 、进 热食 即缓 解 等 ) 者
慎 用 ;孕 妇 禁 用 ;服 药 期 间忌 辛 辣 、 油 腻 、 海 鲜 食 品、 蛋 类 食 物 。
青叶 、当归 、赤芍 、苦参 、白鲜皮 、防风 、牛
蒡 子 、 蝉 蜕 组 成 ,具 有 清 热 凉 血 、养 血 润 肤 、 祛 风 止 痒 的 功 效 。 临 床 上 用 于 血 热 风 燥 和 血 虚 风燥 型 皮疹 ( 症 见 皮 疹 为 点 滴 状 , 基 底 鲜 红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是指在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由于某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这些禁忌的原因包括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药物代谢酶抑制或诱导、药效互相抵消或增强以及可能导致毒性反应等。
下面列出一些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1. 阿托伐他汀和顺酐酯: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低胆固醇的药物,而顺酐酯则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药物。
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可能会导致肌肉痛和肾损伤等严重后果。
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使用其他降胆固醇药物,如非诺贝特,而不是阿托伐他汀。
2. 降压药和利尿剂:
降压药和利尿剂通常会合并使用以治疗高血压。
然而,如果患者同时使用某些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或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利尿剂的效果,导致高钾血症等问题。
因此,患者应该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或需要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3. 抗抑郁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通常不能同时使用,因为它们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问题。
如果患者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4. 维生素K逆转剂和华法林:
维生素K逆转剂是一种用于逆转因华法林等药物引起的出血的药物。
然而,如果它们与华法林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血凝能力过度恢复,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因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
5. 中药和西药:
中药和西药的组合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出现其他健康问题。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未经医生审查的药物。
中西药结合,别乱点鸳鸯谱

用药之道20中西药结合,别乱点鸳鸯谱□ 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 陈文贵中成药,安全性高;西药,疗效好。
两者的强强联合已成为治病疗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过,那也需遵循一定法则,若合理,可取长补短,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反之,将导致药效降低或毒副作用增加,甚至引发药源性疾病。
因此,中、西药合用时一定要小心。
四环素族抗菌素 该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不宜与中成药防风丸、橘红丸、追风丸、明目上清丸、牛黄解毒丸、女金丹等配伍。
抗生素、生物碱、洋地黄苷、维生素B等 此类药物不宜与含有鞣质(亦称鞣酸、单宁)的中成药配伍,例如感冒宁、槐角丸、肠连丸、紫金锭、七厘散、四季清等。
还原性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有溴化钾、碘化钾、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不宜与含朱砂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人丹、七厘散、苏合香丸等配伍。
酶类药 如乳酶生(表飞鸣)、胃蛋白酶、胰酶等,若与含有鞣质的中成药同服,会降低疗效或失效。
硝酸盐、磷酸盐 此类药物含微量硝酸、硫酸,若与含雄黄中成药(如六神丸、安宫牛黄丸、咽喉消炎丸等)配伍用药,可使雄黄所含硫化砷氧化,增强毒性。
利尿药、强心苷 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噻)与含有甘草酸的中成药,如甘草合剂、复方甘草片等配伍,可产生严重瘫痪症;强心苷(洋地黄等)与含有甘草酸的中成药配伍,可加重中毒反应。
碱性药物 如碳酸氢钠(小苏打)、胃舒平、氨茶碱等药物,不宜与含酸性成分中成药,如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等同用。
阿司匹林、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这些药物不宜与含碱性成分硼砂的中成药,如通窍散、痧气丸、红敏灵等同服,因在碱性条件下,这些药物可减少吸收,使疗效降低。
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该类药物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拉霉素、巴龙霉素等,若与碱性中成药(如冰硼散、喉症丸、通窍散、龙牡壮骨冲剂、上清喉片,牛黄消毒散、大金丹、噙化上清丸、大黄苏打片、胃乐片、健胃片、肝胃气痛片、龙胆苏打片等)同服,虽可增强抗菌作用,但也使药物分布到脑组织中浓度增加,以致产生毒性反应,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要慎用或不用。
中西药合用注意事项

中西药合用注意事项
1. 嘿,你可别小瞧了中西药合用这件事呀!就像做饭不能随便把食材乱搭配一样,中西药也不能瞎搞!比如说吃了中药的活血化瘀药,又吃西药的抗凝药,那可不得了,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更严重啊,这多吓人呀!
2. 得记住了呀,有些中药和西药混着用就像油和水不相融!就像你喝了治疗感冒的中药,然后又去吃那种有相同效果的西药,这不是重复用药了嘛,身体能受得了吗?想想都觉得可怕呀!
3. 哎呀呀,中西药合用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你想想,要是吃了滋补的中药,又同时吃了西药的泻药,那还补个啥呀,营养不都拉没啦!
4. 千万别大意哦!中西药合用的时间也得注意呢!比如说有些中药得饭前吃,结果你同时吃了饭后吃的西药,这不就乱套了嘛,效果能好吗?真让人着急呀!
5. 你知道吗,中西药合用有时候就像两人跳舞,得配合好节奏呀!要是中药是热性的,西药却是大寒的,那身体不就像被冰火夹击啦,多遭罪呀!比如吃了温热的中药又吃大寒的西药退烧药,这得多难受呀!
6. 要特别小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呀!这就好比路上的车辆,要是不注意就会撞车呀!像吃了某种中药后会影响西药的吸收,那不就等于白吃了西药嘛,多遗憾呀!
7. 总之啊,中西药合用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仔细咨询医生,不然出了问题后悔都来不及!一定要记住啊!。
谈一谈中西药合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谈一谈中西药合用有哪些注意事项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的结合发展,人们也愈发意识到了中西医联合在疾病治疗中的积极效果,中西药合用的情况越来越多,中西药配合使用能够提高药物疗效,根据患者的疾病,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综合调理在减少药物用量和毒副作用的同时,让疾病得到快速的恢复。
但是在中西药合用的途中也出现了一个鲜明的问题,就是在中西医药物合用的时候搭配不合理,导致药效降低,同时还会出现毒副反应,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轻则是不良反应,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一定要重视中西药合用时候的注意事项!中西药合用的积极作用,你知道吗?1.增加药效作用中药和西药在药性构成上存在着不同,正确的将中药和西药合用,能够增强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两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弥补了彼此存在的不足,又能够让疗效更加明显,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能够最大程度增加药效作用。
2.降低药品不良反应西药的药性很烈,这是众所周知的,患者在服用的西药过后,自身的病情好的很快,但同时因为西药药性强烈,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会给患者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损害,让系统功能出现损害。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将两者合用,中药的药性很温和,治疗效果慢。
但是让患者在服用西药后,再服用中药,调节内部身体症状,能够消除西药用药后残留在身体内的毒素。
3.缩短治疗时间中西药合用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减少单独用药的剂量,加快患者康复。
对于某一种疾病,它的中药和西药治疗都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能够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合理的将中药,西药联合使用,就可以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用药剂量,同时让药效发挥双重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谈一谈中西药合用的注意事项吧!虽然中医药联合有很多的优势,但中西药药性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同,如果没有对照病症混乱用药,就会导致药性相冲,不仅无法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反而会给服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在服用中西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些事项,让两者联合发挥最大的效果。
常见中西药的联合作用

1 中药与西药合用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骨碎补有性温、味苦的特点,主治肾虚,耳鸣;注射链霉素的同时内服骨碎补煎剂可以减轻或消除链霉素对第8对脑神经(前庭神经)的毒性作用。
健脾益肾药(如黄芪、白术)与化疗药物合用,可降低化疗药的不良反应。
2 中药与西药合用影响药物的吸收排泄中药黄芩、木香、砂仁、陈皮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 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停留时间,使药物吸收增加;吸附力强的中药如血余炭等可减少口服药物的胃肠吸收。
3 中药与西药合用可起协同作用如甘草与氢化可的松,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猪苓、泽泻与双氢克尿噻、速尿合用可起协同作用;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抗感染作用增强;谷丙胺与甘草、白芍、冰片合用对治疗消化道溃疡有协同作用;银花与青霉素,蒲公英与复方新诺明也有协同作用。
4 中西药配伍禁忌4.1 含鞣质的中药与西药配伍禁忌中药五倍子、诃子、地榆、石榴皮、虎杖、狗脊、仙鹤草、大黄、扁蓄、枣树皮、四季青片、复方千日红片、肠风槐角丸、肠连丸、舒痣丸、七厘散均含大量鞣质,(1)和具有酰胺键或肽键结构的西药配伍:鞣质可与具有酰胺键或肽键结构的蛋白质结合,生成牢固的氢键缔合物而改变性质及作用,能使蛋白质自水溶液中析出。
临床常用的乳酶生、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制剂均属蛋白制剂,如和含鞣质的中药同服,将降低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2)和重金属离子制剂配伍:鞣质具有多元酚羟基,可和一些重金属离子和碱性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临床常用的钙剂(氯化钙、乳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糖钙片、丁维钙片);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人造补血药富马酸亚铁等),矽碳银及氯化钴,如和含鞣质的中药同服,可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3)鞣质能与维生素B 1 牢固结合而使两者不能发挥效用。
若需长期服用含鞣质类的中药应酌情补充维生素B 1 。
(4)含鞣质的中药及制剂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及其他抗生素如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林可霉素、新霉素、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同服。
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

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西药联用在临床应用上越来越普遍,中西药合用可使临床疗效增强,但如果配伍不当,轻者降低疗效,重者导致医源性疾病,了解和掌握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做到合理配伍,对于每位临床工作的医师,药师,护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就部分中西药的合用及配伍禁忌予以简述,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1、含重金属离子中药及中成药龙骨、牡蛎、虎骨、石膏、滑石、赤石脂、赫石、白矾等中药中含有大量的铁、钙、镁、钾等金属离子,与四环素类、异烟肼或含黄酮和黄酮醇类的西药(如卢丁等)合用,易产生络和物,影响药物的性质和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含重金属离子的中药与东莨菪碱、阿托品等合用易产生沉淀或变色,影响西药的疗效。
含汞成分的中药和中成药,如朱砂、磁珠丸、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等,不易与具还原性的西药碘化钾、溴化物、硫酸亚铁、亚硝酸钾等药物配伍,否则会产生有毒性的汞盐化合物。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不宜与含硫酸盐、硝酸盐的药物同服,否则会生成剧毒物质三氧化二砷[1] 。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与钙离子结合,如若联用,会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的神经毒性[2]。
2、含苷类成分的中药及中成药杏仁、桃仁、桔梗、远志、白芥子、三七等含苷类成分的中药,不宜与西药胃蛋白酶、多酶片、淀粉酶等酶制剂合用,可发生酶水解,从而失去治疗作用;遇金属盐类(铅盐、钡盐、铜盐等)可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
杏仁、桃仁、银杏等含氰苷成分的中药,其所含氰苷在胃酸作用下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与镇静药、止咳药、麻醉药合用,易加强此类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罗布麻、蟾蜍等含强心苷类成分的中药,同洋地黄等强心苷类西药合用,能加重强心药的心脏中毒症状,可引起心跳停搏。
雷公藤及其总苷,不宜与氯霉素同时使用,因二者都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甘草有升高血糖和血压的作用,与降糖药和降压药合用,可影响后者功效。
关于中西药结合使用时的不良反应

关于中西药结合使用时的不良反应是不是中药比西药不良反应少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也很多,应该引起重视。
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一人一方、随症加减,中药也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有时还存在讲究地道药材、如法炮制等。
严格地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但是如果不遵守辨证施治的原则或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中药材质量有问题,也能引起许多不良反应。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资料,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更多,有的不良反应还非常严重。
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药是许多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药物成分组成的,各种成分的毒副作用不可预知;二是一种中成药含许多种中草药成分,而每种中草药又含许多种化学物质,每一种都有毒副作用;三是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技术落后,不能有效地去除中药中间的杂质,生产过程还有可能增加一些杂质。
为什么要警惕中药西药合用时的不良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愿意在治病时将中药与西药合用,认为这样能够标本兼治。
的确,中西药合用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药物的优势。
所以,中西药合用一般都能取得比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更好的疗效。
特别是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更能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这也是我国临床医学的一大特色。
不过,中西药合用也常常出现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轻者会使药物失效,重者会引发各种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1)可形成难溶性物质:如丹参片在与复方氢氧化铝合用时,会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可导致两种药物均不易被胃肠道吸收,进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还有一些中药,如石膏、珍珠母、磁石等均含有金属离子。
如果这类含有金属离子的中药与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合用,也会生成不溶性的盐类物质和络合物,使药物的溶解性降低,影响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2)可生成有毒化合物:如健脑丸、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含有朱砂的中药,在与还原性的西药如硫酸亚铁、盐酸溴己新、碘化钾等合用时,会在人体内生成溴化汞、碘化汞等有毒的汞盐沉淀物,进而可导致患者出现赤痢样大便,甚至诱发药源性肠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工作的开展,中西药合用的现象已日趋广泛,中医用西药、西医用中药,乃至中西药联合运用,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安全,治本,西药见效迅速,治标,两者并用,双重保险,从而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用药模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西药联合使用能够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中西药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药理作用各不相同,如果患者盲目杂乱地合用中西药物,忽视了中西药合用的配伍禁忌,就会适得其反,不仅降低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疾病。
中西药联合运用,有着以下的优势和弊病。
1.中西药合用的优势1.1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许多中西药联合使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的呈现显著的协同作用。
如: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
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
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可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中成药板蓝根冲剂与西药磺胺增效剂(TMP)合用,抗菌消炎作用明显增强,对扁桃体炎的疗效比单用板蓝根冲剂或磺胺增效剂好;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西药,同中成药灵芝冲剂合用,不仅可提高抗结核的疗效,还可使结核菌较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1.2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某些化学药品或提纯品,成分单一,治疗作用明显但毒副作用较大,与中药配伍运用即可以提高疗效,又可以减轻毒副作用。
如5-氟脲嘧啶和环磷酰胺是常用的抗肿瘤西药,即使制成注射剂应用,也常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若制成口服制剂,则胃肠道反应更严重。
经研究,海螵蛸粉和白芨粉既能止血消肿,以能保护胃粘液,防止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反应,现以5-氟脲嘧啶、鲨肝醇、环磷酰胺、奋乃静、白芨及海螵蛸粉配合组成片剂,用于临床治疗消化道肿瘤有较好疗效。
1.3扩大药物的适应范围碳酸锂对造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放疗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和医源性白细胞减少,有很好的疗效。
但其胃肠反应也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如同使用白芨、姜半夏、茯苓等复方中药,就可减轻胃肠反应,使许多有胃肠疾患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能更好地接受治疗。
氯丙嗪治疗精神病时因对肝脏有损害,故肝功能不良者忌用,但氯丙嗪与珍珠层粉、三硅酸镁制成珍氯片不仅对肝功能无害,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1.4减少药物剂量,减少副作用如珍菊降压片是由珍珠层粉、野菊花、槐米、可乐定、氢氯噻嗪等中西药物配制而成,用于各类高血压,尤适用于二期高血压。
其每片含可乐30ug,若以常用量每次1片,一日三次计,可乐定比单用剂量减少许多,起到同样的疗效,但副作用减少。
2.中西药合用的弊病2.1合用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过程。
2.1.1影响药物的吸收黄芩注射液、何首乌注射液在碱性条件下稳定,但如果与葡萄糖注射液等酸性注射液配伍,就会使黄酮、蒽醌类溶解度降低。
黄酮类成分多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如与西药制剂碳酸钙、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等同用时,会发生络合反应影响药物的吸收。
中药虎杖含有大量鞣质,能与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等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不被胃肠道所吸收,影响了抗菌效果。
2.1.2影响药物的分布碱性中药硼砂及其制剂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同服时,能使这些抗生素排泄减少、吸收增加,使药物分布于脑中的浓度增加,产生前庭紊乱的毒性反应,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耳聋及行动蹒跚,尤其对少年儿童危害更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1.3影响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多与酶有关,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肝脏药酶活性,中药药酒与鲁米那、苯妥英钠、安乃近、胰岛素、降糖灵等西药同服时,使这些西药在体内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从而显著地降低疗效。
痢特灵、异烟肼等西药可以抑制体内的单胺氧化酶,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介质不被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中,如此时服用麻黄及其制剂,会促使这些介质大量释放,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2.1.4影响药物的排泄酸性中药与碱性西药如氢氧化铝、碳酸钙、氨茶碱等合用时,会促进其有效成分尽快排泄,使中西药物都失去一定疗效。
碱性较强的中药与阿司匹林、胃蛋白酶、乳酶生等酸性药物合用时,会发生中和反应,而使两种药物的排泄加快、疗效降低,甚至失去治疗作用。
2.2合用产生药效作用的拮抗药效拮抗会使药物应用的作用降低或丧失。
如麻黄碱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与镇静催眠药氯丙嗪、苯巴比妥等同用则会产生药效的拮抗。
鹿茸、何首乌及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含有糖皮质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服用上述中药,可减弱降糖药的作用。
庆大霉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昆布、海藻与异烟肼合用可使后者失去抗结核的作用。
清宁丸、四消丸等含大黄用于泻下的中成药,若与新霉素、土霉素等西药同服,则因肠道细菌被抗生素抑制,影响了大黄的致泻作用。
犀羚解毒片、六神丸、小儿化毒散、五粒回春丹等含犀角、珍珠,其含有的蛋白质及其水解生成的多种氨基酸,同黄莲素有拮抗作用。
2.3合用产生有毒化合物中药酊剂和药酒中都含乙醇,如与水合氯醛合用会产生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严重者可以致死。
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六神丸、六应丸、仁丹、七珍丸、紫雪、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因为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与上述西药化合后可产生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含雄黄的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喉症丸等,若与含硫酸盐、硝酸盐的西药如硫酸镁、硫酸亚铁等合用,会把雄黄主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4合用会产生或加重毒副反应中西药合用可出现重复用药、剂量增加现象,使毒副反应加重。
如冰凉花、蟾酥、罗布麻、荚竹桃等中药都含有强心甙或强心物质,若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旋花子甙K等强心甙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甙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
而能增强强心作用的麻黄、鹿茸等也不宜与强心甙同用。
元胡和氯丙嗪有类似的安定和中枢止呕作用,同用会产生震颤麻痹。
总之,中药、西药尽管属于不同的体系,但是其治病的目的是一样的。
我们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各自取长补短,中西药熔为一炉,合理联用,发扬其优势,避免其弊病,往往能取得比单用西医药或单用中医药更满意的效果。
中西药结合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当前对中西药结合的概念有多种观点和相应的多种方式。
概言之:中西药的同时使用;联合运用中西药;中药西化;西药中化等等。
分述如下。
一、中西药同时使用是指把中药和西药放于同一处方或成药中施用于患者。
这种中西药合用的方式是起源最早,也是临床运用较普遍的一种方式。
早期如张锡纯石膏阿斯匹林汤。
另外还有一位从外科临床结合并探索中西药物的就是张山雷先生。
他在《疡科纲要》一书中,设计的中西药配合的处科新方计3首:樟丹油膏、三灵丹、橡皮膏。
现在临床运用及研究工作报道甚多:如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达87%的"舒心散",系由中药三七、赤芍、郁金和西药乳酸心可定组成。
方中三味中药配伍使用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虽然作用时间长,但有效力较缓之弊;加入乳酸心可定,即发挥其速效之优势,又能克服其作用时间短暂的不足。
这样的中西药合用可谓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两大常见病。
临床运用"喘立平栓"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该栓剂中的氨哮素兴奋支气管上的β受体,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而洋金花所含的生物大事则有抗胆碱能作用,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因此本栓剂主要通过提高β受体和阻断M 胆碱能受体功能面曼谷同发挥平喘作用。
另外,如上海中药三厂制备的烧伤涂液(虎杖的乙醇提取物加呋喃西林)、上海黄河制药厂制备的复方氟脲嘧啶片(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鲨肝醇、历乃静、白芨、海螵蛸粉)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消渴丸、奇星药厂生产的气痛散等等。
国处如日本有用安定和苓桂术甘汤合在一起制成的成药。
这种中西药的同时使用,取长补短,从药物的疗效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只能作为中西药联用的初级阶段。
二、中西药的联合运用所谓联合运用中西药,就是患者在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使用中药和西药,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对于许多现代医学难治症正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药物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是目前人类对会肿瘤的主要手段,然而在治疗的同时其产生的严重毒副作用亦令患者生畏。
这些毒副反应按中医辨证施治多属燥热伤津的阴虚内热证候。
按"虚劳"诊治即机体外于邪去正衰,以阴虚为主的气阴两虚,阴阳失去平衡,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
治以滋阴润燥清热,或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或健脾运气、和胃降逆,多能取得良好效果。
临床上如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及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于(如人参、田七、白花蛇舌草等)。
另外在放疗时白细胞下减而合用复方阿胶浆等中药升白药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甘草是最常用中药,其通行十二经,具有调和诸药、引药归经之功。
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与链霉素同用,能降低及至消除后者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使原来因链霉素性作用而不能继续使用者,有80%可以续用,且不影响链霉素的活性。
长期运用皮质激素的病人,往往停药时出现反跳现象,甘草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少病人对皮质激素的依赖现象及临床撤药时的反应,从而提高了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
此外甘草制剂配合抗癌药喜树碱、农吉利碱合用可明显降低抗癌药的毒性,并增强其疗效,已受到临床普遍的重视。
灰黄霉素口服后,因其不溶于水,主要在少肠吸收,胆汁中的表面活性剂如胆盐可增加其溶解度,从而促进对其吸收,提高疗效。
而茵陈是利胆的中药,能促进胆汁排泄,特别是其中的有效成分对羟乙酮及β蒎烯等利胆作用较强,合用后灰黄霉素的吸收增加。
所以临床上用灰黄霉素+茵陈合用治疗头癣、减少灰黄霉素常用量33~50%,仍取得明显的疗效。
上述这些联合运用,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充分发挥了中西药物各自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中西药合用的较好形式。
三、将中药为西医所用--中药西化遵循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此为近百年来对中药所进行研究的主流。
常用中药,草药的药理实验结果为临床中西医师针对现代医学所诊疗的疾病,在单纯运用西药疗法束手无策时,转而使用中药或者是中西药合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用西药的研究程序和模式对中药进行研究与运用其结果是使中药西化,也就是发现新的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