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师 表

合集下载

24《出师表》定稿

24《出师表》定稿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亲贤臣。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 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表余数。
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 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 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 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 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 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 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
郭攸( yōu )之 行(háng )阵和睦
费祎( yī

长( )史 zhǎng
夙( sù )夜忧叹 以遗陛下(wèi )
猥( wěi )自 攘(rǎng)除
以彰其咎( jiù ) 咨诹( zōu ) 斟( zhēn)酌( zhuó)损益
文学常识: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一词多义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完成。
感激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谢。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
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

《出_师_表》

《出_师_表》
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 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 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 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课后作业
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400字 左右的小作文。
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三顾茅庐 作奸犯科 不知所云 苟全性命
还有吗?请你找找看: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课外拓展:
你知道吗?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更多的益处、成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
通晓,精通。
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队伍,指军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行( háng)阵和睦 长(zhǎng )史
费祎( yī

猥( wěi )自
夙( sù )夜忧叹
以遗陛下(wèi )
攘(rǎng)除
以彰其咎( jiù ) 咨诹( zōu ) 斟(zhēn)酌(zhuó )损益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 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东和:东和东吴 六出:六出祁山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课堂教学实录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课堂教学实录

34 | 语 文 執 学 讯 • 初 中 | 2018.1
本版 编 程 度 ? 生 :“不 效 ,则 治 臣 之 罪 。” 师 :除 此 之 外 ,还 有 些 隐 含 着 担 忧 的 交 代 也 是 围 绕 “出 师 ”来 写 的 。由 此 可 见 ,《出 师 表 》的 写 作 思 路 很清晰。 ( 屏 显 “读 清 文 章 思 路 — 言 事 ”。) 师 :以 上 ,我 们 通 过 “表 ”中 所 言 之 “事 ”,读 清 了 《出 师 表 》的 行 文 思 路 。接 下 来 ,我 们 读 “表 ”中所 陈 之 “情 ' ( 二 )读 透 作 者 情 感 — 陈情 师 :《出 师 表 》中 到 底 陈 了 什 么 情 呢 ?同 学 们 一 定 都 有 自 己 的 理 解 ,但 老 师 认 为 主 要 是 忠 诚 。请 同 学 们 抓 住 文 中 的 关 键 词 句 ,读 透 诸 葛 亮 的 一 片 忠 诚 。 ( 师 有 意 将 “一 片 忠 诚 ”读 缓 读 重 。生 积 极 思 考 。) 生 :“愿 陛 下 托 臣 以 讨 贼 兴 复 之 效 ,不 效 ,则 治 臣 之 罪 ”说 明 诸 葛 亮 很 忠 诚 ,他 愿 以 “治 臣 之 罪 ”来 惩 罚 自 己 “出 师 ”可 能 导 致 的 “不 效 ' 师 (微 笑 、期 待 ):这 个 忠 诚 很 彻 底 啊 !你 能 不 能 把 这 一 忠 诚 的 “味 道 ”读 出 来 ? ( 生 读 。师 指 导 ,生再读 师 :文 中 还 有 很 多 表 达 忠 诚 的 词 句 ,同 学 们 再 找 —'找。 生 :第 6 段 ,“由 是 感 激 ,遂 许 先 帝 以 驱 驰 ' (师 指 导 生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 师 :这 一 “许 ”,就 “许 ”了 多 少 年 ? 生 :2 1 年 。 师 :2 1 年 ,诸 葛 亮 的 人 生 有 多 少 个 2 1 年 啊 !诸 葛 亮 为 这 一 “许 ”付 出 的 是 他 毕 生 的 心 血 !他 忠 不 忠 诚 ? 生 :非 常 忠 诚 ! 生 : “先 帝 知 臣 谨 慎 ,故 临 崩 寄 臣 以 大 事 也 。受 命 以 来 ,夙 夜 忧 叹 。”这 句 也 表 现 了 诸 葛 亮 的 忠 诚 。 师 (微 笑 、期 待 ):你 把 这 个 忠 诚 的 “味 道 ”再 读 —'遍。 ( 生 读 。) 师 :“夙 夜 忧 叹 ”这 一 “忧 ”的 程 度 ,换 个 贬 义 词 说 ,就 是 “耿 耿 于 怀 ” !多 么 忠 诚 啊 !还 有 哪 些 词 句 可 以表现他的忠诚呢? 生 :“此 臣 所 以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之 职 分 也 。” 师 :“报 先 帝 而 忠 陛 下 ”,明 确 表 达 了 忠 诚 。 生 :“深 追 先 帝 遗 诏 ,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 师 :“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诸 葛 亮 感 激 谁 啊 ? 生 :“陛 下 ”^ 刘 备 的 儿 子 ,后 主 。 师 :多 么 忠 诚 啊 !文 中 的 嘤 嘤 叮 嘱 也 表 现 了 诸 葛 亮 的 忠 诚 。比如—

出师表

出师表

第八段分析
首先,严于律己 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标点符号不能改
1、不能分清内外责任; 2、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 3、由内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 不致让刘禅反感。
返回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 提出 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 之情效忠心愿;
费祎( yī

长( )史 zhǎng
夙( sù )夜忧叹 以遗陛下(wèi )
猥( wěi )自 攘(rǎng)除
以彰其咎( jiù ) 咨诹( zōu ) 斟( zhēn)酌( zhuó)损益
㈠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⒈薄 妄自菲薄( bó ) 薄纸( báo ) ⒉塞 以塞忠谏之路( sè ) 堵塞( ) ⒊行 行阵(háng) 性行淑均( xìng ) ⒋否 陟罚臧否( pǐ ) 是否( fǒu ) ⒌遗 以遗陛下( wèi ) 遗失( yí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吗?出 使 师 英 未 雄 捷 泪 身 满 先 襟 死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诸葛亮年谱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 助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 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 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写作背景: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 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 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 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 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 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 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 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宏大理想。

出师表完整版

出师表完整版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值:遇到 际、间:时候 尔来:从那以来 矣:了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 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 经二十一年了。
分析课文第六段
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2、三顾草庐: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由是感激 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时代背景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 (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他当时 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 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目的是恳切劝谏, 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振作精神,听信 忠言,任用贤良,严明赏罚,尽心国事, 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图完成复兴 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读准字音
崩殂( cú )
分析课文第一段
第一条建议
开广 张开 圣言 听路
) ( 不利因素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不懈于内
危急存亡 结论: 诚宜…… 不宜…… 追殊遇 报陛下 (正反对比)
有利因素 忘身于外
总结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罚臧否:赏罚褒贬
陟罚:指升降官吏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 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 隆,可计日而待也。
与:和 未:副词,表否定 未尝:不曾,未曾 痛恨:痛心遗憾。 于:对 则:那么 而:表修饰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 没有不为桓、灵二帝的昏庸而叹息,而感到痛心 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 忠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 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出师表

出师表

师 表
出 师 一 表 真 名 世
千 载 谁 堪 仲 伯 间
解题: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
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一般内容 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出师表就是在军队出征之前写给君主
表明请求和愿望的奏章。本文以议论为主, 兼用记叙和抒情。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 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 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 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 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 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 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 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 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 代表作是《出师表》。
第一段分析
开广 益州疲弊 诚宜…… 张开 不宜…… 圣言 不懈于内 追殊遇 听路 (正反) 有利 ) 报陛下
忘身于外 危急 ( 存亡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不利
返回
第八段分析:强调本人、朝臣、后主 三方面的职责。
首先,严于律己 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返回
三项建议
理解练习:
1. 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 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面对着《表》落泪。 涕零,落泪。 流泪。涕,眼泪。 零,落下。 不知该说什么。
译文8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任务 交给我,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冶我失职 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 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 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当 自己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并接受正 直的进言,深切追念先帝遗诏的旨意。我就 受恩感激不尽了。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赏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赏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王安石在《送李胄序》中的名句,描绘了人在出师之后,可以展现出真实的品德和才华,世世代代都难有人相比。

这句诗所蕴含的意境和内涵,引发了人们对于“出师一表”这个话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出师一表的源起“出师一表”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江夏之师出,究竟而反,滕刓曰:‘余出为名,归为实’”,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出师一表”最早是指出征战争时士兵的一种形象和风度。

后来渐渐演变成形容一个人面对世事的表现和态度。

二、出师一表的内涵和意蕴出师一表,首先指的是一个人在出师大幕后所表现出的风采和气度。

一个人在出师之际,所展现出来的品德和才华,往往可以决定他在后续事业中的成败。

出师一表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进入社会之后所呈现的形象和表现。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表现和态度,往往可以决定他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的成败。

三、出师一表的具体表现出师一表的具体表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言行举止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可以反映出他的风采和气度。

诚实守信、礼貌待人、言行一致、举止得体,这些都是出师一表的重要方面。

2、学识才华一个人的学识才华也是出师一表的重要表现。

学识丰富、思维敏捷、才华横溢,这些都是一个人在出师之后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3、处世态度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也是出师一表的关键。

正直守法、谦和礼让、勇往直前、永不放弃,这些态度都是出师一表的典范。

四、出师一表的意义和作用出师一表不仅仅是一种形象和态度,更是一种品质和信念。

一个人在出师之际所展现出来的风采和气度,往往可以决定他在后续事业中的成败。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表现和态度,也往往可以决定他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的成败。

出师一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在于它可以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和完美。

出师一表的理念,告诉人们一个真理,那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颗清澈的心和一种高尚的品质。

五、培养出师一表的方法要培养出师一表的品质和态度,首先需要注重品德和修养的培养。

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一个人才能保持出师一表的形象和态度。

出师表1

出师表1

师 表
出 师 一 表 真 名 世
千 载 谁 堪 仲 伯 间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 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 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 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 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 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 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
妄自菲( fěi ) 薄( Bó )
陟( zhì )罚臧( zāng)否( pǐ ) 裨( bì )补阙( quē )漏
郭攸( yōu )之 行(háng g
夙( sù )夜忧叹 以遗陛下(wèi )
猥( wěi )自 攘(rǎng)除
以彰其咎( jiù ) 咨诹( zōu ) 斟( zhēn)酌( zhuó)损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他们 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 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 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拿来问 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 点和疏漏的地方,收到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 在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 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 都拿来问问他,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将士 中才能高的差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 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 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任务实现,以 致损伤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 深入到南方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 定,府库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 全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 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回 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 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情理, 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 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出师表

出师表

禁不住 忍不住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8
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 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 惩处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 没有发扬盛德的言辞,那就责罚攸之、祎、 允等人的轻忽职守,来显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 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 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该远行了,面对奏表我眼泪落下, 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上页 返回 下页
阅读第一自然段
上页
返回
下页
“先帝”指 “陛下指” 刘禅
刘备
, 。
“创业未半”的“业”指的是: 统一中国之业
上页
返回
下页
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 观条件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 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上页 返回 下页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六自然段
上页
返回
下页
按课本注释学习加绿色词语 出大名,
做大官 因为 到……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 拜访。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 矣。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5
(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 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 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 世时,每次和我谈论到这件事,没有不感 到非常可叹,对桓、灵二帝深为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 贞贤能,能以死殉节的忠臣,希望陛下接 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 以计日而待了。

第24课出 师 表

第24课出 师 表

第24课出师表诸葛亮(181—234),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字孔明,谥号忠武侯,后世称为武侯,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著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

【文题解说】“出师”,出兵。

“表”,即奏议,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下给君王的信。

臣下上书奏事,陈述己见,提出建议,有所诤谏。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际写的,所以名叫《出师表》。

【创作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公元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国家,复兴汉室。

第课时导入一:诗句导入[设计意图]引用诗句,引起学习兴趣。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板书]导入二:歌曲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语言亲切,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

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期的文学大家杨慎。

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

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

《出-师-表》剖析

《出-师-表》剖析

思考探究: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 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 扬扩大。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 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才 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贤臣。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远小人。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 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作动词,怠慢。
更多的益处、成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
通晓,精通。
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队伍,指军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痛参心军遗,憾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信之计,算则着汉时室间之而隆到,来可。计指日为而期待不也远。。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中间。-------陆游《书愤》
戏说《出师表》
阿斗,你亮叔我跟你讲几句:你爹当年 出来混,半道上就给挂了,现在地盘又分成 三块了,益州好像咱也罩不住了,这世道眼 瞅着要杯具了。但是你爸留下的保镖还很忠 心啊,出去砸场的那些二杆子也都不想要命 了,这些都是看在你爸往日给钱的份上,现 在想报答罢了。叔现在就希望你放机灵点, 完成你爹的遗愿,让兄弟们也扬眉吐气,千 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不值钱的葱,把弟兄们的 心给憋屈了。

出师表

出师表

曲阜市书院街道圣林中学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文明
知礼
好学
上进
曲阜市书院街道圣林中学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 子书》。
曲阜市书院街道圣林中学

文明 知礼

诸葛亮
好学 上进

曲阜市书院街道圣林中学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文明 知礼 好学 上进
文明
知礼
好学
上进
曲阜市书院街道圣林中学来自文体知识: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 往往恭敬、恳切。在古代,臣子给君王的呈文有多 种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 文字被分成四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 用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 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文明
知礼
好学
上进
文明
知礼
好学
上进
曲阜市书院街道圣林中学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1-5段,梳理重点实虚词,理解大意。 2、了解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
文明
知礼
好学
上进
曲阜市书院街道圣林中学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一表千载无 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时代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
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 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 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 事。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 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 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 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 亮决定北上伐魏,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 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 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 顾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目的是恳切劝谏,要 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 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有一个 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 业。这就是《出师表》。
然后再去实行,这样一定 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得到更多的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 淑均,晓畅军事, 平正,精通军事,从前试 试用于昔日,先 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 帝称之曰能,是 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 以众议举宠为督。 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 愚以为营中之事, 队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 悉以咨之,必能 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 使行阵和睦,优 中将士团结和睦,才能高 劣得所。 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安排得 当。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祎、董允等,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 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 陛下。愚以为宫中 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 之事,事无大小, 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悉以咨之,然后施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 行,必能裨补阙漏, 大小,都要拿来问问他们, 有所广益。

《出师表》课件

《出师表》课件

注意以下字词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名显 姑且 达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3、猥自枉屈 辱,降低身份 地位低微,目光短浅
屈尊 4、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以,来。驱驰,奔走效劳。值,碰上,遇上。
译文6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 地,只想在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 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 低微,见识短浅,而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 事的看法,因此我感动奋发,于是答应为 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 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领受了 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勉励后主
课 文 处 解 事 说 公 第 正 二

应: 宮中府中,赏罚一致 不应: 內外有別,偏私不公
正 反 对 比
作奸犯科者,应交负责官员处理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三自然段
因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 祎 、董允 谦称“我” 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 无论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 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 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 广大的, 许多的
——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哪一句表现刘备重视人才,气度 恢弘,不耻下问?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已成为一 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三顾茅庐
找出本段的两个对偶句(亦名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作者自叙身世,追念先帝的三顾之恩, 目的是什么? ——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因为自叙身世是为了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而出师伐魏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之业,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出_师_表》用

《出_师_表》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亲自 苟且保全 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闻名显达。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通“又”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奔走效劳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 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早晚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人力疲劳, 实在, 物力缺乏。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 大概是 特别厚待。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
用来 扩大

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 说话不恰当 过分地看轻自己。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以致 塞忠谏之路也。
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 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 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 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 什么?
一词多义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
感激 由是感激。 ——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谢。
虚词积累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 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 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 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 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 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 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 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 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 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 曹丕(pī)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 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 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 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 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出 师 表》公开课教案

《出  师  表》公开课教案

阅读第六、七段,思考: 在表达方式上,这两 段与上文有何不同?主 要内容应怎样概括?请 逐句加以理解。
第六七段逐句分析
第六段 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 是感激 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第七段 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 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4.补笔 返回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不利
返回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 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做好事的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判定
显示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公平严明的治理。
皇宫的侍卫和朝廷的官吏都是一 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 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 有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或 进忠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 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 应该偏袒有私心,使宫廷内和朝 廷外的刑赏之法有所不同。
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词类活用 亲贤臣。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 奸邪凶顽的人。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文学常识部分: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 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 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 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 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 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 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

出师表好

出师表好

远小人。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八)虚词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 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 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 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 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 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 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 理想。
过分地看轻自己。
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 表现如何? 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 何? 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 么?
第1段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提出具体建议。 (1)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 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 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 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 败亡。 (2)指出其有利条件。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 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 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提出具体建议。
流下眼泪
第八段分析
首先,严于律己
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第三,向后主提出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â)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dã),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适合恰当),以塞(sâ)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â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ã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委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î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ã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ã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ã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â)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â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ã)我欤(yú)?乡(xiàng)为(wâi)身死而不受,今为(wâi)宫室之美为(wãi)之;乡为(wâ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â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ã)我而为(wãi)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ï),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yíng),故克之。

夫大长勺之战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朗读节奏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诗经两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wâi)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qiâ)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fú)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li)民能面刺寡(guǎ)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