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规划的内容、方法与步骤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职业教育是‎按社会职业‎的划分与归‎类而进行的‎职业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教育,是通过具体‎的专业教育‎形式体现出‎来的。

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专业设置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实施职业‎教育的起始‎环节。

因此,研究专业设‎置,对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专‎业及专业设‎置概述一、专业(一)定义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

通常也泛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特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

专业既是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项工作,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种各‎类人才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进而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将来职业‎活动做准备‎的依据。

(《职业教育学‎》)专业: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

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

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

高等学校据‎此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分配‎等项工作;学生按此进‎行学习,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专长,为未来职业‎活动作准备‎。

(《教育大辞典‎》)(二)职业教育专‎业的历史演‎变:早期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分专业的‎。

中国东汉时‎设立的与太‎学并立的鸿‎都门学(专习文学、艺术)。

南北朝时开‎设的四学馆‎(儒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

隋唐时期所‎设的律学、书学、算学、医学等,类似于后来‎的单科专门‎学院和西欧‎中世纪大学‎设置的文、法、神、医等学院,可以认为是‎按专业进行‎教学的萌芽‎。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

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在专业目录中单独标注。

第十条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5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

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

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在专业目录中单独标注。

第十条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5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

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在专业目录中单独标注。

第十条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5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问题。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其次阐明了研究目的,即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策略;最后指出了研究意义,即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在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现状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策略、实施路径和影响因素。

在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是当前重要的发展任务,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现状分析、必要性探讨、策略、实施路径、影响因素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学校缺乏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导致一些专业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不高;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与之相对应的专业设置还比较滞后,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进行调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深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调整的必要性和策略,提出实施路径,并分析影响因素,旨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研究,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调整的必要性和策略,提出实施路径,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在“十二五”期间,XXX致力于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注重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设施的投入。

为“十三五”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申报了两个五年高职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此外,学校还开发了10个新专业,包括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3D技术应用、机械设备安装与CAD设计、市政工程施工、工程机械表面处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铁道信号、铁道供电、会计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等。

学校还整合了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烹饪和建筑施工等常设专业,并细化了专业方向。

此外,学校连续5年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选派教师进入企业锻炼、激励教师在职进修、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培训,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五年内,学校引进了45名教师,培养了1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和61名骨干教师,达到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了83%。

此外,学校还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创建了15个专业教师工作室,熔炼优秀教学团队,承担了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训练等任务。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调整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及家长、社会其他机构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所有专业均建立了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组织机构。

学校还举办了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题的校企合作论坛,并与XXX(山东)空调有限公司共建了校企合作基地,成立了徐州市“XXX”。

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在“十二五”期间,XXX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三五”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我们成功申报了“XXX”项目。

作为“教育部与XXX(XXX支持中国工程技术教育创新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由学会协助XXX)公司向我校捐赠了XXX(XXX)系列软件23个系列、125个节点,价值一百万美元。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创特色、树品牌、谋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资源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1. 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学校专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数量由2015年的28个发展到2020年的43 个,涵盖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工科类专业25个,占58.14 乐经管、文科类专业14 个,占32.56%,艺术类专业4个,占9.30%。

学校现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I 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东省民办教育特色专业1个,己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线,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为龙头,构建与产业紧密对接的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现已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和办学特色。

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发展迅速,由2017年的2个(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专业群、智能制造控制技术专业群)发展到2020年的6个校级重点专业群,它们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群、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

2020年12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

2 .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大投资力度,五年内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二千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至2020年底,学校固定资产达7589.69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729.84万元),建筑面积254980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3580 台,图书77.68 万册,各专业实训室166个,多媒体教室381间。

职业高中专业课程建设与资源布局方案

职业高中专业课程建设与资源布局方案

职业高中专业课程建设与资源布局方案一、背景介绍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而职业高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课程建设和资源布局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合理规划职业高中专业课程的建设与资源布局,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二、专业课程的需求分析专业课程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

在课程设置上,重点关注行业前沿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三、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1)适应产业发展:专业课程的建设要紧密结合所在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提供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

(2)注重实践能力:专业课程的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使他们学以致用,能够立即适应工作环境。

(3)灵活多样:专业课程的建设要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差异,提供不同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发展。

四、专业课程建设的方法(1)与企业合作: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确保课程与实际需求相符。

(2)引进外教资源:通过引进外教资源,提供国际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3)鼓励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实践项目和比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五、专业课程资源的布局(1)优化人力资源:通过招聘高水平的教师和行业专家,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优化教学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优化数字资源:加强与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企业的合作,利用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在线教学资源。

六、专业课程质量保障(1)建立评估机制:建立专业课程的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教材、师资力量和实践环境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

(2)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专业课程建设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相关问题,探讨专业设置的原则、方法与实践路径,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回顾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专业设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专业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市场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等。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专业设置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包括市场调研、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配置等环节。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几个典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成功案例,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和做法。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的行业领域和地域特色,既有传统的工科专业,也有新兴的服务业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文章展望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强专业动态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国际化发展等建议。

文章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为相关决策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专业设置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从专业结构上看,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相对较为传统,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些传统专业的招生人数逐渐减少,而一些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则供不应求。

这导致了一方面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足。

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工作计划及安排

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工作计划及安排

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工作计划及安排
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职业或社会教育领域的需求,确定具体的课
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2. 招生宣传和学员招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招生宣传,吸引更多学员报名参加相关的
课程或培训活动。

3. 师资选拔和培训:选择合格的教师或讲师,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教学水平
和专业能力。

4. 教学管理和监督: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
教学质量。

5. 学员管理和服务: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心理
健康,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6. 合作交流和项目推广:与相关机构或企业进行合作交流,推动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
项目的不断拓展和推广。

7. 财务管理和资源调配:合理安排经费预算和资源分配,确保教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和
稳定发展。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和安排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发展机会。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附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引导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院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管理工作。

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和有关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的高职高专教育也可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专业目录第四条《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学生选择学习专业、把握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是社会用人单位选择和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目录》同时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宏观指导、规划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第五条《目录》根据专业设置的普适性和区域性分为全国通用专业和区域特设专业。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需要审核批准设置的全国通用专业外专业,形成本地区域特设专业。

全国通用专业每三年调整一次,区域特设专业每年增补一次。

第六条《目录》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其代码分别用两位、四位和六位表示。

专业大类是根据产业或行业分类,专业类根据行业或技术领域分类,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群或相关技术分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区域、专业对接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第七条高职高专院校申请增设全国通用专业外专业,可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新专业申请。

新专业名称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规范,其专业代码可在专业大类与专业类中已用专业代码后按顺序排列,专业代码前加本省行政区划代码。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篇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篇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篇职业教育规划是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通过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个人的职业方向、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希望对你有用。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背景(一)主要成就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

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

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0年来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2.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比1999年增长了8.2倍,招生规模与本科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5%,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3.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经济社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4年职业教育发展工作计划

2024年职业教育发展工作计划

2024年职业教育发展工作计划一、背景及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因此,2024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目标:到2024年,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1. 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规范化水平。

2. 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学校:加强职业教育学校的规划布局和运营管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3. 建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制定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评价体系,加强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4. 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吸引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职业人才。

三、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1.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2. 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

3. 推动课程改革和创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增加实践环节和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和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四、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1. 制定行业发展需求预测:加强对各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的研究,及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确保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衔接。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规划与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规划与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规划与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校规划与建设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规划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

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校规划与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服务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规划与建设应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坚持特色发展: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区域产业特点,打造特色专业,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3.坚持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坚持优化结构: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5.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三、学校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环节1.明确发展目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任务。

2.优化专业设置: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特色专业,提高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硬件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6.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7.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四、结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规划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 2010年7月21日)目录一、基础与背景0(一)主要成就0(二)基本经验 1(三)存在问题 1(四)面临的新形势 1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二)发展目标 2三、主要任务 3(一)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 3(二)建立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 3(三)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3(五)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 3(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4(七)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4(八)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4(九)营造政府统筹协调、行业企业责任共担、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环境 4四、重点举措 4(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4(二)以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4(三)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引领,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5(四)实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 5 (五)以“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六)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 5(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6(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6(九)搭建继续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6(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行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6(十一)建立以举办方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6五、组织实施7(一)加强组织领导7(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度7(三)加强监测考核7(四)强化舆论宣传7正文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打造品牌的重要手段,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建设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综合实力,特制定本规划。

为了适应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增强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势在必行。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粤教高函[20I4]8号)《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2)》、《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基于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特制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2011-2015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厅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开展专业建设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专业建设目标,为“十三五”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主要成绩1.专业顶层设计明确,结构布局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两次对专业建设规划进行论证修订,提出按照传统优势专业和现代产业专业并重、重点建设与梯度培育并举、拓展与支撑专业互补的原则,形成以纺织服装专业为特色、现代产业相关专业为重点、其他专业为拓展的以工为主,文、经、管、艺术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

秉持“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的办学理念,在原有专业基础上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努力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专业结构体系。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

为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事业发展的总目标,特制订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从而推动学校新一轮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现状(一)现有专业概况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有七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机电类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旅游、商贸为校特色专业,在整体专业格局上以机电、计算机大类专业为主,以商贸、旅游管理专业为辅,整体布局与结构趋于优化,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但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配套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专业建设条件1.内部条件1)师资条件:目前有专任教师260名,其中高级职称人数39名,已获和在读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46名。

各专业大类都有学科带头人,每个专业都确定了专业带头人。

2)实验、实训条件:积极完善实验、实训管理体制,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三年来学校连续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已建成餐饮、会计、网络、电脑组装、数控、汽车维修等四十多个实训室、实训中心,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大大改善。

部分专业实验室建设已较为成熟,新增专业实验室发展迅速。

2007年12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成为省级机电类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2009年五月,七个高职专业全部顺利通过省专业验收,计算机专业被评为优秀;2009年六月,广告设计中专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2010年10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高职示范专业;2010年11月,电子实训基地顺利通过省级实训基地视导。

加强校企合作,已与南京(鸿鹰动漫娱乐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3)在市县政府的协调下,县农合行为我校的发展提供长期专项贷款资金1000万,用以保证我校软硬件的投入。

大学招生中的新兴学科布局如何规划

大学招生中的新兴学科布局如何规划

大学招生中的新兴学科布局如何规划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学科布局的合理性和前瞻性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以及推动学校自身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如何在大学招生中科学合理地规划新兴学科布局,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兴学科的出现往往是基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迅猛发展,相关的新兴学科如数据科学、生物信息学等应运而生。

这些新兴学科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大学的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规划新兴学科布局时,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

了解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趋势,把握行业发展的动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哪些领域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可以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他们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期望。

同时,还可以参考国内外其他高校在新兴学科布局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从中吸取有益的启示。

其次,要结合学校的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

每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有的侧重于研究型,有的侧重于应用型,有的则注重多学科的综合发展。

在规划新兴学科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现有学科基础、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条件,确保新兴学科的发展能够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契合,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资源,形成特色和品牌。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新兴学科发展的关键。

要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紧跟学科前沿,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同时,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教学环境,支持他们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是新兴学科布局中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新兴学科的特点和社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

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在专业目录中单独标注。

第十条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5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规划的内容、方法与步骤摘要:专业取向、需求程度、发展重点分布原则及发展步骤,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布局规划的五项基本内容。

进行专业布局规划需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走向,了解人才供需及教育资源利用情况,准确推测专业需求,出台指导性政策,并遵循“调研、分析、规划、政策、实施、评估”等步骤。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规划;内容;方法;步骤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一大批独具高职特色的、有较高社会影响的专业。

教育部自2001年开始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重点建设的国家级试点专业415个,省级1000多个,极大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

同时也应当看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专业设置布局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目前,在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布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学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到了眼前市场的需要,注重短期热门的需要,缺乏对专业设置科学性的严格论证,忽视专业布局的规划,造成一些专业上马“一窝蜂”,一些冷门专业无人问津。

几年后,势必导致个别专业人才供给过剩,出现就业问题。

在专业名称上,随意性较大,过分注意了招生市场的“吸引性”,忽视了对专业内涵科学、准确地定义。

专业设置布局的盲目性一方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办学的不成熟性,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发布和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急需科学的规范与管理。

科学地规划专业布局,是使专业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举措,是专业建设科学化和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步骤。

专业布局规划的目标就是使规划期内高职专业的种类、分专业的培养规模与用人市场的需求基本平衡,与承办院校的实力相吻合。

一、专业布局规划的基本内容无论是区域内部的专业规划,还是学校内部的专业规划,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都需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项研究。

其内容既涉及教育内部现有专业、资源的优势、缺陷分析,也涉及教育外部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既涉及现有专业布局的优化,也涉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专业发展的步骤;既有规范专业内涵的工作,也有保证专业与社会需求协调发展的政策导向。

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决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有效性和其自身发展的持续性。

高职专业布局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规划专业取向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1999年以后新出现的职业技术学院是这条战线的主力。

由于办学时间短,这类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够规范,专业的取向各有侧重,带来了同名专业异质或异名专业类似等现象,影响了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沟通,也使报考学生产生困惑。

因此,要满足招生、用人两个市场的需求,就必须规范专业取向。

一要统一名称。

高职专业的名称要规范,虽然它不需要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名称完全一致,可以突出自己的特色和服务的针对性,但也应遵守一定的科学定义原则,具有一定的通识性。

二要明确专业内涵,要具体、明确地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的培养规格,使其成为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质和规范专业建设的标尺。

三要突出专业主干课程。

这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该专业的“特征不变量”,虽然它不是专业的全部内容,但没有它就不足以标识是这个专业。

四要完善相关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以应用为导向,突出服务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演示性与参与性相结合以参与性为主;验证性与设计性相结合以设计性为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

同时,精心安排隐性课程,推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五要体现职业资格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性要求,体现在学生“1+X”证书培养上,即在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能取得一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专业的必然要求,应加以明确。

(二)规划需求程度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使学校所设专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社会的需求有一般需求,也有紧迫需求;有暂时需求,也有长远需求;有局部需求,也有全面需求。

因此,对于具体专业而言,要明确其社会需求程度。

需求程度很难量化。

这是由于社会岗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其影响因素变量过多,约束条件不足,难以度量。

同时,一个具体职业岗位也并不完全和一类层次的学历要求相对应,所以难以有这样的需求预报。

但根据社会发展的走向、一个专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专业设置立度、需求调研等分析方法,还是可以找出这个专业在社会需求中的相对等级,从而定性地说明它的需求程度。

可以以星级表明一个专业的需求程度。

5星为非常急需,4星为急需,3星为较大需求,2星为一般需求,1星为少量需求,0为无需求。

对于一些介于两级之间的程度,还可以用半星表示。

在笔者主持的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研究课题中,进行了专业目录开发,在开发表中,就尝试使用了这种办法。

(三)规划发展重点通过对需求程度的分析,可以明确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从而为科学、合理,地规划专业建设方向奠定基础。

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走势,要合理规划发展重点,以期尽快满足用人需要。

规划专业发展重点,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急。

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急需人才。

由于社会发展或结构变迁等原因,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些急需人才的行业或领域,这是安排专业的重点。

比如,随着中国加入WTO,熟悉世贸规则的人才成为急需。

再比如,由于前阶段国有加工企业的不景气和学校忽视工科人才培养,致使工程技术类人才短缺。

凡此种种,都应成为专业规划中优先重点安排的方面。

二是新。

伴随技术的进步和职业岗位的变迁,一些新的人才需求不断出现,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些新的专业来满足这样的需要,如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软件编程专业、数控技术等。

这样的专业也是重点规划的专业。

三是特。

即独具特色的专业。

这些专业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这样的专业一般办学历史较长,专业建设较规范,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因而也应重点建设好;(四)规划分布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在专业设置上,只要学校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原则上都可以设置。

但事实上,专业的布局要受到市场发展的制约,要考虑行业、区域、学校的分布。

依专业的行业分布分析,专业的布局应与区域重点发展行业定位相一致,新增专业要与新兴行业相匹配。

以天津为例,“十五”期间,将重点发展现代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走向也应当服务于这样的定位,并以此需要规范专业的建设和改革。

对于一些新兴的产业,如软件产业、社区物业等,理应成为新兴专业特别关注的方面。

从专业的区域布局看,要考虑城区与郊县的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不同要求,区域功能与专业配套等。

专业的区域布局,主要是专业人才流向的区域性与方向性研究,这固然与外部环境的吸引力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有一个政策引导的问题。

以天津为例,职业技术学院大部分集中在市区,郊县学生也多愿意在市区就业,而郊县对人才的需求则存在问题。

以我国西部发展为例,西安汇集了众多的国内知名高校,其高教水平不可谓不高,但这并未带动陕西经济的大发展,原因是人才外流。

所以,对这样的区域化要求必须采取一些特定办法加以统筹,如采用合同定向培养的办法,专门为特定地区培养人才。

此外,一些新建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也有特定的人才需求,可通过委培的方式加以满足。

专业的布局还包括在学校的布局。

一方面,要依据需求与可能原则评估学校的承办能力;另一方面,一些特定专业还要考虑承办学校的行业背景,以此确定专业分布的合理性,做到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协调共进。

(五)规划发展步骤在明确了发展重点和分布原则之后,还应依据相应的条件,制定出专业发展的实施步骤,分阶段地逐步实施。

专业发展最忌“一哄而上”,“热门”需求与“冷门”需求是相对而言、相互转换的。

对待“热门”专业,也有一个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问题。

对于“冷门”专业,则应认真分析其具体情况,不能草率处理。

在专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上,要考虑政策、市场导向的因素,分步骤逐步理顺,切忌简单的行政命令。

在专业规模控制上,应考虑市场需求、学校承载力和人民群众获取学习权利三方面因素,尽量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防止大起大落。

对于新建院校或新建专业,一定要采取稳步试验、逐步发展的原则,不能“跟风冒进”。

对于“紧缺”专业,要协调有实力的院校共同组建,重点解决。

在当前情况下,高职专业的门类基本齐全,除个别短缺空白外,大部分专业应注意统筹自身专业的基准,搭建好通用专业平台,同时延伸出不同的专业方向,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二、专业布局规划的基本方法(一)准确把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相适应的。

要规划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必须首先搞清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态势。

首先,要研究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包括区域宏观政策发展方向、功能定位、科技水平发展、劳动力现有数量、结构、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其次,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态势。

一方面要搞清现有产业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参考发达地区相似经验,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向。

最后,还要明确区域内行业发展的重点,特别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重点加以分析,以此作为规划专业布局的前提。

(二)了解各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和趋势各行业的人才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因。

做好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显然是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

这项工作,单靠教育机构是无法完成的,应借助业界的力量共同完成。

首先,要分析职业岗位的情况。

它包括职工岗位的基本要求、数量需求和发展走向,特别是那些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相对应的岗位需求,要着重加以分析。

其次,要分析所需岗位可能被其他层次教育覆盖的因素。

例如,普通出纳岗位对大专层次的高职毕业生是合适的,但由于本科毕业生的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出现所谓“高消费”倾向,因此出纳的岗位就不仅是与专科层次对应的,部分本科层次的毕业生也可能占领。

另外,还有一些确实属于跨层次的岗位,也需要加以考虑。

人才需求的分析不仅要注意现实的需求,还应当考虑较长时期的长远需求,特别是考虑教育的周期滞后性。

(三)分析公众需求领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的功能已从过去的培养社会精英人才转到为大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服务上来,从发展趋势和国外经验看,满足求学者需要将越来越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分析求学者及其家长的意愿有助于科学地规划专业。

一方面,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人们的专业走向。

收入水平较高的公众希望获得长线专业的愿望更强烈;收入水平较低的公众则希望获得“短平快”、市场收益好、技术性强的专业。

另一方面,公众的“从众”心理左右了专业的冷热,导致一些虚假的“需求”,要注意加以分析。

招生市场的报考率可以作为分析的参考,适当的问卷调查也是必需的,但规划机构或学校应当学会从中去伪存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