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规定
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是指国家针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管理和规范行为而颁布的一项法规。
该办法的实施,旨在保障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同时,保障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了解相关法规的内容和目的。
一、办法的适用范围“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适用于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管理和行为规范,包括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调解员、法律顾问等。
同时,该办法还适用于其他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如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工作者等。
二、办法的内容和要求1.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基层法律工作者是依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坚守公正、廉洁、诚信、勤勉、保密等基本要求。
2.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资格和条件要求在担任基层法律工作者之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依照规定申请从事相关职业工作,经考试和资格审核后,持有效的执业证书,方可合法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3.基层法律工作者岗位培训要求基层法律工作者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其法律知识和实践技能。
同时,各级协会、学会等应开展基层法律工作者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
4.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保障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质量管理和服务保障,建立健全服务规程和监督机制,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5.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应定期开展法律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素质,增强群众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信任和认可,促进法律服务的普及和推广。
三、办法的实施和效果“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各级法律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管理和规范,确保法律服务的基本质量和效果,保障法律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推动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8号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2018(0)10
【摘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已经司法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张军2017年12月25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2000年3月30日司法部令第60号公布根据2017年12月25日司法部令第138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总页数】7页(P63-69)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基层法律服务;作者管理;依法执业;法律法规;工作者;修订;务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6.5
【相关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令(第23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J], 无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司法部关于修改《取得内地法律职业资格的香港特别
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在内地从事律师职业管理办法》的决定 [J], 无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司法部关于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联营管理办法》的决定 [J], 无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73号——司法部关于执行《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 [J], 无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提高基层法律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坚持公正、公平、诚信原则,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三)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四)具备法律专业知识,通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考试;(五)无违法违纪记录;(六)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执业核准第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通过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第六条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执业核准,领取执业证书。
第七条执业核准应当审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资格条件、业务能力、道德品行等情况,确保其具备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一)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或者违反规定收取高额费用;(二)泄露客户隐私或者商业秘密;(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或者提供虚假法律服务;(四)利用执业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五)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第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接受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参加培训、考核和评估。
第十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档案,记录工作情况、学习成果和考核评估结果等信息。
第五章执业权利和义务第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享有下列权利:(一)依法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二)获取合理报酬;(三)参加培训、考核和评估;(四)获得执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五)其他合法权益。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2000年3月30日司法部令第60号公布,根据2017年12月25日司法部令第138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按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
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考试合格;(三)品行良好;(四)身体健康;(五) 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一年,但具有二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的除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治县(旗),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可以将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学历专业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第七条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曾经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也可以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参加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考试或者申请执业核准:(一)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公职的;(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第三章执业核准第九条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颁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7号——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7号——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公布日期】2017.12.25•【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7号•【施行日期】2018.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行政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7号《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已经司法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张军2017年12月25日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2000年3月30日司法部令第59号公布,根据2017年12月25日司法部令第137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所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层法律服务所是在乡镇和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面向基层的政府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合伙组织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
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所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
第五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执业管理第七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有规范的名称和章程;有三名以上符合司法部规定条件、能够专职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住所和必要的资产。
事业体制基层法律服务所除应当符合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持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普通合伙制基层法律服务所除应当符合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至少有两名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能够专职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合伙人,并有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并签名的合伙协议。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2017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2000年3月30日司法部令第60号公布,根据2017年12月25日司法部令第138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按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围和执业要求,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
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国宪法;(二)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考试合格;(三)品行良好;(四)身体健康;(五) 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一年,但具有二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的除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治县(旗),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可以将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学历专业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第七条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曾经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也可以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参加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考试或者申请执业核准:(一)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公职的;(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第三章执业核准第九条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颁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执业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基层法律服务所是指依法设立,在乡镇、街道及以下区域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的组织。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应遵循合法性、公正性、及时性和便利性的原则。
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受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应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作出贡献。
第二章执业管理第五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经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并依法登记注册。
第六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执业人员应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并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第七条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得超越核准的业务范围执业,不得与司法机关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存在不正当竞争关系。
第八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执业档案,真实、完整地记录法律服务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九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案件管理、人员管理等。
第十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设立值班制度,确保在工作时间内有执业人员提供服务。
第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
第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第四章检查监督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接受社会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和处理。
第十五条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执业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管理办法的修改,由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提出,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八条本管理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规定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规定
1.社区法律顾问应具备法律专业学历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经过社区组织的选拔任命。
2.法律援助员应具备法律专业学历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经过司法行政部门的认定。
3.公证员应具备法律专业学历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司法行政部门的公证员考试。
4.人民调解员应具备法律、社会工作或相关专业的学历或资格,并通过人民调解员培训。
2.法律援助员的职责是为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公证员的职责是对民事法律行为进行公证,确保其法律效力和真实性。
4.人民调解员的职责是为纠纷当事人提供调解服务,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1.设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管理制度、组织职业培训和考核评价。
1.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职业操守,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权益。
六、监督和投诉机制
1.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违法违纪行为的,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查处理,严肃追究责任。
3.相关部门应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投诉,进行调查核实,并
依法给予当事人答复和处理结果。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2000年3月30日司法部令第60号公布,根据2017年12月25日司法部令第138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按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
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考试合格;(三)品行良好;(四)身体健康;(五) 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一年,但具有二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的除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治县(旗),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可以将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学历专业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第七条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曾经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也可以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参加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考试或者申请执业核准:(一)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公职的;(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第三章执业核准第九条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颁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制度
02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资格与认证
资格条件
具备中国国籍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必须是中国 公民。
学历要求
通过考试
具备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以上 学历或非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但须在高等院校法律专业专科 或非法律专业专科以上毕业学历 ,并具有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 业资格。
遵守职业道德和执 业纪律
06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行业发展趋势与预测
01
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市场需求
不断增长,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02
服务领域将不断拓展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将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法
律服务中,服务领域将不断拓展。
03
行业专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目前,我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逐渐拓宽,服务质 量逐步提高。
挑战
然而,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不 规范等。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变化,基层法律服务 工作者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能力。
职责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要负责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 理诉讼、起草合同、审查法律文书等法律服务,同时也要参 与普法宣传和人民调解工作。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 地区就出现了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
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增加,基层法律 服务工作者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基层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年月日司法部令第号公布,根据年月日司法部令第号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已经司法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
部长张军年月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按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
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考试合格;(三)品行良好;(四)身体健康;(五)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一年,但具有二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的除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治县(旗),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可以将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学历专业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第七条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曾经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也可以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参加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考试或者申请执业核准:(一)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公职的;(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担着为民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纠纷、法律援助等工作。
为了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制定了本管理办法。
二、管理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服务所、司法所、社区法律顾问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三、基本要求。
1. 依法从事法律服务工作,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2. 具备相关法律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不得从事违法违规活动;3. 严守保密义务,不得泄露客户隐私信息;4. 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5. 维护法律服务单位形象,不得损害单位利益和声誉。
四、管理措施。
1. 设立健全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2. 加强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考核评价,建立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3. 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4. 加强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5. 支持和鼓励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工作机制。
1. 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岗位设置和配备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2. 加强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岗前培训和岗位轮岗,提高工作适应能力;3. 定期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案例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工作互动和学习;4. 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其积极工作。
六、监督机制。
1. 加强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日常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2. 推动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3. 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并调查处理有关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投诉举报;4. 定期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改进。
七、结语。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法律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38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已经司法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长张军2017年12月25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2000年3月30日司法部令第60号公布,根据2017年12月25日司法部令第138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按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
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考试合格;(三)品行良好;(四)身体健康;(五) 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一年,但具有二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的除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治县(旗),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可以将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学历专业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第七条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曾经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也可以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
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
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基层法律工作者是指在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管理,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了《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
一、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资格条件。
1.具有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无违法犯罪记录;3.具有扎实的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管理。
1.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制度,明确其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2.对基层法律工作者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法律服务水平;3.建立基层法律工作者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其提高工作业绩;4.加强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
三、基层法律工作者的权利保障。
1.保障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其按时按量领取工资和福利待遇;2.保障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必要的工作设施和工作保障;3.保障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提供晋升和培训机会,激励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基层法律工作者应当忠于职守,恪尽职守,维护法律权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2.基层法律工作者应当保守工作秘密,不得泄露工作中知悉的涉密信息;3.基层法律工作者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五、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奖惩机制。
1.建立健全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奖励机制,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2.建立健全基层法律工作者的惩戒机制,对于工作中失职渎职、违法违纪的个人和集体给予相应处理。
六、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依法履行管理职责;2.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不良行为;3.建立健全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其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按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管理和指导;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高等学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参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考试合格;三品行良好;四身体健康;五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一年,但具有二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的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治县旗,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可以将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学历专业条件放宽为高等学校法律专业专科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第七条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曾经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也可以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参加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考试或者申请执业核准:一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公职的;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第三章执业核准第九条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颁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第十条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的,应当填写申请执业登记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学历证书和考试合格证明,或者第七条规定的资格证书;二基层法律服务所对申请人实习表现的鉴定意见,或者具有二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的证明;三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请人的证明;四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第十一条申请执业核准材料,由拟聘用申请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提交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由其出具审查意见后报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或者由拟聘用申请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报所在地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第十二条执业核准机关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核,作出准予执业核准或者不准予执业核准的书面决定;不准予执业核准的,应当在决定中说明理由;对准予执业核准的申请人,由执业核准机关颁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申请人对不准予执业核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第十三条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执业核准的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作出不准予执业核准的决定:一具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二曾因严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被基层法律服务所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三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或者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限未满的;四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者律师资格、公证员资格并已在律师事务所或者公证机构执业的;第十四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或者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在教育科研部门工作、民营企业工作或者务农的人员,经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可以兼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但在教育科研部门工作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不得兼职的除外;申请兼职基层法律服务者执业核准,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兼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人数,不得超过专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人数;第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变更执业机构的,持与原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解除聘用关系、劳动关系的证明和拟变更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同意接收的证明,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申请更换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得变更执业机构:一本人承办的业务或者工作交接手续尚未办结;二本人与所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尚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三本人有正在接受调查处理的违反执业纪律的行为;第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执业核准机关注销并收回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一因严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被基层法律服务所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二因与基层法律服务所解除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或者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被注销,在六个月内未被其他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的;三因本人申请注销的;四因其他原因停止执业的;第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妥善保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不得伪造、涂改、抵押、出借、出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遗失或者损坏无法使用的,持证人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办理补发或更换手续;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依法与在本所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签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第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维护其在执业活动和本所管理工作中应享有的合法权利,保障其应享有的劳动报酬、保险和福利待遇;第二十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建立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实绩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情况的年度考核制度;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年度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奖惩的依据;第二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对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或者在平时执业中有突出事迹或者显着贡献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给予奖励;对事迹特别突出的,可以报请有关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表彰;第二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对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违反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规定和本所章程、制度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分或者处理;第二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二严重违反本所规章制度,经多次教育仍不改正的;三无正当理由连续停止执业满三个月的;四因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前款规定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的,应当报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并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注销手续;第二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履行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提请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解处理;第五章执业权利和义务第二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做到依法执业、诚信执业、规范执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的监督;第二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可以从事下列业务:一担任法律顾问;二代理参加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三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四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五解答法律咨询;六代写法律事务文书;第二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业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至少有一方当事人的住所位于其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辖区或者直辖市的区县行政区划辖区内;二案件由其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辖区或者直辖市的区县行政区划辖区内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该案进入二审、审判监督程序的,可以继续接受原当事人的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本地实际,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适当调整前款第一项规定的条件;第二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当事人的委托书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同意,可以依法向其调查、收集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证据材料;依法查阅所代理案件有关材料;第二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坚持非法要求、故意隐瞒重大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或者严重违反委托合同约定义务的当事人,可以拒绝为其代理或者解除委托关系;第三十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中发现本地区政府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服务建议;第三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期间,有权获得执业所需的工作条件,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参与本所民主管理,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第三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或者侵犯其执业权利的行为,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依法予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第三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相关规定;第三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第三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应当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活动的有关制度,尊重司法机关、仲裁委员会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第三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尊重同行,同业互助,公平竞争,共同提高执业水平;第三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第三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爱岗敬业、坚持原则、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自觉维护执业声誉和社会形象;第三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勤奋学习,加强职业修养,积极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第六章检查监督第四十条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年度考核;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年度考核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和有关规定确定;第四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年度考核,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上年度执业情况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情况的个人总结;二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执业表现年度考核意见;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第四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度考核材料,由基层法律服务所报经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后报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或者由基层法律服务所报所在地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第四十三条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在年度考核中,对有本办法第四十六条所列行为、尚未处理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按照本办法第四十六条至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理;第四十四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日常执业活动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有关人员报告工作、说明情况、提交有关材料;司法所可以根据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要求,承担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指导监督的具体工作;第四十五条司法行政机关对有突出事迹或者显着贡献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四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罚款数额最高为三万元:一超越业务范围和诉讼代理执业区域的;二以贬损他人、抬高自己、虚假承诺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三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的;四冒用律师名义执业的;五同时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或者公证机构执业,或者同时在两个以上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的;六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七明知委托人的要求是非法的、欺诈性的,仍为其提供帮助的;八在代理活动中超越代理权限或者滥用代理权,侵犯被代理人合法利益的;九在同一诉讼、仲裁、行政裁决中,为双方当事人或者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理的;十不遵守与当事人订立的委托合同,拒绝或者疏怠履行法律服务义务,损害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十一在调解、代理、法律顾问等执业活动中压制、侮辱、报复当事人,造成恶劣影响的;十二不按规定接受年度考核,或者在年度考核中弄虚作假的;十三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十四以影响案件审判、仲裁或者行政裁定结果为目的,违反规定会见有关司法、仲裁或者行政执法人员,或者向其请客送礼的;十五私自接受委托承办法律事务,或者私自收取费用,或者向委托人索要额外报酬的;十六在代理活动中收受对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财物或者与其恶意串通,损害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十七违反司法、仲裁、行政执法工作有关制度规定,干扰或者阻碍司法、仲裁、行政执法工作正常进行的;十八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的;十九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故意协助委托人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二十向有关司法人员、仲裁员或者行政执法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委托人向其行贿的;二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予处罚的其他行为;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施上述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责令其改正;第四十七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进行;第四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第四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一有本办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三至第十七项规定行为,情节严重的;二有本办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十八、十九、二十项规定行为之一的;三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第五十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的投诉监督制度,设立投诉、投诉信箱,受理当事人和其他公民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违法违纪行为的投诉,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第五十一条上级司法行政机关认为下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执业核准、年度考核和行政处罚工作中有错误或者不当的,应当及时责令其纠正;司法行政机关不履行管理职责或者干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应当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五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从解决乡镇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问题、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出发,制定本地区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发展方案;第五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由司法部统一制作;第五十四条本办法由司法部负责解释;第五十五条本办法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司法部此前制定的有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