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的“顶”与“缠”
八极拳十三式之大缠
八极拳十三式之大缠大缠口诀曰:“叼掳手接大缠上。
” 此式是八极十三式之一,可以左右连在一起反复练习,是练习接腕、压肘、缠臂与架打,提高动作协调性、接腕防拳、拧缠拿臂、压肘断臂、横臂靠摔之力的绝佳的手段,能为练好八极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方法不仅练习上下肢的配合,闯步与横臂靠打的一致性,而且招法连贯,攻防兼备,拿打摔于一法之中,防中攻、攻中防,拿中打、打中拿,拿中摔、摔中拿,拿打摔集于一招,動作有极强的技击性,经常练习可以提高攻防及拿打摔能力,还可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二、动作顺序预备姿势、马步侧推、提膝搅缠、马步压肘、马步架打、收式还原。
三、练习方法(一)预备姿势两脚并拢,两腿直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目视前方。
(图1)身体端正,自然放松,精神集中。
(二)马步侧推左脚左上一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
同时,右掌成拳屈肘收抱右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掌向左侧直臂立掌推掌,高与肩平,掌心向左,掌指尖向上。
目视左掌方向。
(图2)上步与左推掌要协调一致,侧推掌要快速、有力,力达左掌。
(三)提膝搅缠身体重心右移,成为右横弓步。
同时,左掌里旋,向左侧下伸,拇指侧斜向里,掌心向后。
目视左掌。
(图3)接着,右腿支撑身体,左腿屈膝上提。
同时,左掌向上、向左下搅臂缠绕抓握成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里,拳面向上。
目视左拳方向。
(图4)动作要连贯,提膝搅臂缠绕要协调一致,一气呵成。
支撑腿要稳,搅臂缠绕抓握要有力,力达左手。
(四)马步压肘身体左转,左脚下踏震步,支撑身体,右脚屈膝提起,右脚扣于左膝窝处。
同时,左拳成掌下按于腹前,掌心向下,拇指侧向里;右拳成掌,向上、向前屈臂举于头右侧上方,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左。
目视右侧方。
(图5)动作不停。
右脚向右侧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
同时,左掌向左上摆举于头左上方,掌心向上,拇指侧向前;右臂屈肘向下压于右胸前,右掌掌心向左,掌指尖向上,肘尖向下。
目视右侧方。
(图6)动作要连贯,提膝扣腿、马步压肘要一气呵成。
八极拳百年不传之秘六大开八大招解析
八极拳百年不传之秘六大开八大招解析【看这篇文章一定要配合谭吉堂演练六大开八大招视频】论六大开六大开是八极拳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为一切攻防之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
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但非指定式,招在变化之中,步落而招发,用招必须腰、胯、步法相连,用招时必使敌无可攻之机,攻防严谨,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进退如一,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为上乘,连架带钻混进为中乘,招架闪、躲、腾、挪为下乘。
(一)六大开歌: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三提挎合练单阳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打顶肘中堂立;大开神拳往后传。
(二)六大开练法: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胯相连为要旨。
胯是横力,招不离胯,发招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牢则招无用。
练习时每招为一趟,可单练,亦可合练,习熟必须有对手拆解过招,方能致用。
要大胆向前闯步,急进用突力,突进要跟上后足,前手拧劲突出,又要带上胯步,后肘发力催前手,松肩松胯,肩胯发力合膝才能治敌。
如此若练,方能得心应手。
(三)六大开用法:顶:发招时用撩,、挂、罩四种打法,中、高式用挎、挂、矮式用点打。
抱:招用托,搂、捋,加罩眼手,抱肘成招时以双手挤进为最佳,为防敌变招,后手不可收的太早,否则,冲力不足而无胯力,更无起托之力。
单:双不为单,由单手单足,所成之招御敌为单。
提:乃进身所用之招也,是独立之招,敌进我身则双手攀其肩,按其胸,提膝击敌裆部,上下结合,摔砸而提膝。
挎:挎为独立之招,三靠三合则为挎,不靠不合为挎打,招招不离胯也。
缠:逢敌可快用双手挤进缠打,近身可用小缠,上步,用大缠,亦可同时佐以抱肘和朝阳手。
(四)、六大开招法练习: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胯相连为要旨,胯为横力,突为冲力,有云:招招不离胯打,招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固则招无用。
六大开之抱肘,缠胯,顶肘,掸,五招连同折僵,朝阳手、跨缠、拌步、胯打等招之使用要决均为一线之急也,我占则我胜,敌占则我败,招法在使用时见敌遍身均有可攻之突机,发招最忌亮相,亮相则已露变化之机易为人所乘。
八极拳六大开
八极拳六大开是八极拳术中的根本招法。
练架子以固根基,练六大开以致用。
所谓“开”,是指开而后进,一切手均不离“开”。
开有六招,即:顶,抱,掸(单),提,跨,缠。
所谓招,乃招法,不是定式,定式是招已打成之式,非招法。
招是在应敌变化过程中,所谓“步落招成”,“打招如闪电”,是过程。
“招”是巧力,以力降人非招。
一、六大开歌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跨合炼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身顶肘堂中立,大开神拳往后传。
二、六大开附属招术进步用法有:朝阳手,单体手,背后折缰,霸王折缰,猛虎爬山,拌步跨打,朝天掌,攉打顶肘,阎王三点手。
截手招法有:斩龙手,外搭肘,打踢蹬,打贯穴,开门炮,点扣穴,斜打太阳穴,背后肘,撩阴脚,背后撩阴,撩阴锤,劈砸,迎面锤,截腕掌,架打,压打,扁打,拧身腿,应门腿,漂腿,外拐腿。
六大开以三靠三合突跨相连为宗法。
“跨”乃横力,“突”乃冲力,所谓招招不离“突”“跨”。
打招尤以桩步为根基,根基不固则招无所用。
六大招中之“抱”“缠”“顶”“跨”“掸”五招,连同折僵、朝阳手两招之使用,均为一线之争。
我占一线则我胜敌败,敌占一线则敌胜我败。
明此,则见敌处处有可乘之机;昧乎此,则见敌通身无隙可乘。
发招最忌亮相,亮相已露变化之机,易为人所乘。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见缝即插,有隙即钻为上乘;连架钻混而为一,为中乘;架而后进为下乘;若闪转腾挪,犹豫不定,则下乘之下乘也。
六大开贵单练又贵喂招,否则临敌仍难致用。
单练贵用手,尤贵闯步(无闯步则无突力)。
松肩松胯方能合膝,方能吃步,不合膝,则跨力无所耐。
饱不练,饿不练,心不平不练,身过乏不练,节假日宜多练。
气功在微,用意不可重;擤气震地亦需轻。
练运使功不可猛,修养生功宜常行。
德者,在武术论武德,在气功行功德,在人生讲道德。
武学德为本,武艺德为先。
学练八极拳,先须学做人,人品修优秀,技艺炼神化,寿命至仙成。
悲天悯人心常在,方便慈善时时行。
[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
[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八极拳六开撷英]八极拳六大开八极拳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又称六开。
六开是八极拳基本理论和高级技法的核心,因为言简意赅、藏形匿影,所以要旨很难领悟,技法不易窥破。
为了帮助八极拳爱好者探奥索隐,笔者提供一组六开技法并做简要分析,请习练者悉心揣摩,从中受益。
预备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全脚掌着地,站成身体略为侧立的四六步(前四后六);左手立掌在上,掌心向右,手指与喉部同高,臂微屈;右手约以平掌置于左肘内侧下方,掌心向左下方,手指略低于胸,右臂弯屈约 90度;下颏微收,目光平视(图1)。
说明:六开撷英中的每一个大势的单练、对接,都应该由预备势开始;动作完成后,可以回到预备势,接着练下一个大势。
若想结束练习,收腿收臂成立正姿势即可。
一、抱头顶――抱提1.右脚用力蹬地,左脚猛然向前膛出一大步,右脚随之�滑跟进,仍然站成左前右后的四六步;同时左肘向上划弧挂挡并向前顶出,左拳为开口拳,靠近左耳根,拳心朝向右上方;右拳往前击打,拳眼朝上,目视前方(图 2)。
2.右脚蹬地,左脚上一小步,随之用力向前上方提右膝;同时左臂稍展开,划弧往身前圈抱,拳眼朝上;右臂里裹回收,拳眼斜向内,略低于胸,目视前下方(图3)。
要点:动作1是抱头顶,运用六开中的“顶”,防中有攻,上下配合,利用肘尖和拳同时迎击对方。
为了加大击打的速度和力度,要运用技击八字(挨、傍、挤、靠、崩、撼、突、疾)中的“崩”与“疾”,利用步法、身法带动手法。
动作2是“抱提”,把六开中的“抱”与“提”结合起来,“挨”近对方,利用单(双)手“抱”,不使对方脱逃,利用膝“提”进行撞击。
为了使动作快而猛,上体要略有前倾和拧转,以便配合发力。
技击应用:甲(穿白衣者,下同)用右拳直击乙(穿黑衣者,下同)头部。
乙上步接招,左前臂向上格挡甲的冲拳,顺势以肘尖对甲前顶硬撞,同时右拳前冲,击打甲的腹部(图4)。
乙换招连续击打,双手揪住甲肩(也可以揪头发),用力往怀中按压,同时猛提右膝撞击甲头部 (也可以撞腹或裆)(图5)。
八极拳实作
八极拳实作——攻击八法八极拳讲究贴身近打,硬攻直取,毫不留情,其招法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核心,有八八六十四手之变化,这里选取八种攻击方法作介绍,以献同道。
一、挑顶“顶”是八极拳六大开之首,其招法简洁实用,攻击性强,倍受重视,八极拳法中有挑顶、阴顶、针顶、反雷顶、窝心顶、提顶、腰顶等技法,这里以挑顶为例作一介绍。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我以先声夺人之势上右步;同时右手照敌面门猛击,紧接着两脚向前闯步,同时右臂屈肘以肘尖为力点挑击敌心窝或下颌(图1,绾袖者为我方)。
动作要领:上步时要踏中门而入,所谓“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鬼都难搪”,即向敌两腿之间上步,右拳击面与肘击要快速突然,刚猛暴烈,侧身进击,步型为“四六步”,即前腿四分劲,后腿六分劲。
实战变化:我右手击面时若敌来不及防守即为实招,若敌已变化即为虚招,若敌撤步闪过肘顶,继而可用右反背拳砸其面门,同时可用右脚踢其胫骨或反踹其膝关节。
二、蹉提“提”在六大开中亦占有显著位置,“提”即自下向上的发力动作,提气亦为提,八极拳中的提法有:翻提、提贯手(指上肢动作)、蹉提、反蹉提、趟提、扣提、跟提、黑虎提(指下肢动作)。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乘敌不备,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拳脚齐发,以拳豁打敌下颌、心窝或面门,同时以前脚掌踢敌胫骨或膝关节(图2)。
动作要领:上手可为虚手引探,也可为实手击之,若敌有防范即为虚,若敌来不及防守即为实,上是明拳,下是暗腿,上下齐发,令敌防不胜防,另外在八极拳谱中有云:“蹉脚寸力不过膝”,也就是说,在技击实战中起脚要在膝关节以下,绝不能高抬,否则有起腿半边空之虑,使敌有机可乘而遭败北。
实战变化:若得手可变化反蹉提重击敌,若敌打开门户破门而入,我则迅速向后跳滑步,借其力运用缩抱、牵羊等技法。
三、圈挎在八极拳法中“挎”与“胯”通,是“六大开”之一,主要多指横向的发力,大部是摔法,在八极拳中有内圈挎、外圈挎、摔挎、崩挎等等。
运用“挎”法时多运用上下齐发的合力,这里将内圈挎作一介绍。
八极拳十八绝手
一、白蛇缠身白蛇缠身为先攻手法,是先发制人的技法,主要击打对方的太阳穴。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掌随上左步反劈对方左胫部,对方用手臂格挡时,我顺势变捋手猛下拉对方左小臂,同时右拳随上右步击打对方左太阳穴,随势右拳变掌下划到对方臀部抵住,同时左掌上托对方下颌,左腿提膝顶击裆部,把对方击倒在地后,右脚随左脚落地下踩对方胸口.2.要点:左腿上步时走向正门直线,脚尖落在对方的双脚正中,一定要位,接连动作要快、猛、狠,快如闪电,给对方造成无法反抗的能力。
二、五鬼探头五鬼探头为先攻法,先发制人,主要击打对方双眼。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随上步抓击对方面门,对方用手向上拨时,左手用力下压,同时右手五指猛探击对方双眼,右腿横铲踢对方膝关节,随势双手回肋部随右脚落地闷击对方胸口。
2.要点:上左步时左脚应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动作要连贯,猛、准、狠,一气呵成。
三、黑虎掏心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随左步反拍对方面门,紧随右拳猛击对方胸口,随势右脚猛侧踢对方膝关节。
2、要点:左腿上步应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击对方胸口时拳心向上,右脚侧踢时要左拧身90度,动作要连贯,快似流星,本招对方胸口时拳心向上,万无一失。
四、仙人照镜仙人照镜为防进反击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裆部。
1、实战:对方用右直拳击打我面时,同时我用左拳背随上右步击打对方裆部,随势双手变掌随上左步由下向上捧托对方下额,同时右膝提起顶击对方裆部,随势用头随右脚落地把对方顶倒在地。
2、要点:开始上右步落脚处应是百前方45度,本招术要求与对方出拳到位几乎是同时,也就是说对方右拳到我左拳也随时击倒对方裆部,使对方防不胜防,措手不及。
五、怪蟒挡路怪蟒挡路为防进反击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裆部。
1、实战:对方出右直拳击打我中路胸口时,我右小臂随上右步左拧身拦挑对方右小臂,右拳不停随上左腿用拳击打对方裆部,随势右腿侧踢对方膝关节。
2、要点:上右步时右脚尖对准放于右腿后侧,上左步时左腿放于右腿后侧,本招的特点是防守严密,使对方无法还击。
少林开门八极拳二十二至二十四式左拿大缠和拧拿小缠等
左拿大缠
左脚抬起,震脚落地,以左脚为轴体左转90度,右腿屈膝提起,成独立势,同时,左掌随势向外旋腕缠绕,然后屈肘收护于右肋前外侧,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右掌随势屈肘经头上撩穿于体前,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目视前方(图2一29).
八极拳左拿大缠实战应用:用于缠拿敌人手腕.敌向我推掌进攻,我一手翻腕,向外缠拧拿住敌腕部,另一掌穿击敌头部、面部,是防中有攻,攻防兼备之法。
进击右掌
右脚向前落地为轴,左脚尖外旋,体左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掌向右侧推击成立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左掌上架头左前上侧,掌心斜向上,掌指向右.目视右侧方(图2一30)
八极拳进击右掌实战应用:主要用于推击侧面来敌。
敌人来攻时,我用掌推击敌胸、肋、腹部或肩、臂、头、咽喉等部位,可击退敌人,是侧面驱敌之法。
拧拿小缠
右脚尖外旋,左脚跟内旋,两腿成一字桩步,同时,两臂屈肘两掌在胸前左侧夹击拍挤,左掌左上拍击右掌掌背,两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外。
目视两掌前方(图2一31).
上动不停,左脚碾地,体右转90度,成右高虚步,同时,两掌向左上外翻,旋腕拧缠于体前方,左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左掌心斜向右,掌指斜向前。
目视两掌前方(图2一32).
上动不停,右脚落地为轴,体右转90度,左腿屈膝提至右脚内侧,同时双手继续向外旋转缠握,屈肘护于腹前,两掌心向里,掌指向下.目视左前侧方(图2一33).
八极拳拧拿小缠实战应用:用于撩拿敌人手腕.敌用掌击我或者以手抓我,即用两手挤拧敌手,是反拿关节擒敌之法.
拳谱曰:
敌人向我抓,想把我拿下。
双手一夹挤,猛力用旋花。
巨敌千般勇,难免地下爬。
强敌倒在地,满脸粘泥沙。
八极八势
肢体(主要指双臂)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打法及力量都是“抱”,虎抱捶为其中之一。强氏的虎抱捶可分为两个招式:1、圈抱。左足上前一大步,右足随之滑动前移,成左四六步,同时右掌速回收,再和左臂一齐从身两侧向身前围抱;左臂弧形连抱带下压停于左肋下,拳眼朝里,右臂弧形抱于头前上方,拳眼朝下;头和上体微向左前倾。要点:双臂向内抱要有拧裹劲;身体要有向前拥挤和向左下的沉坠劲。用法:对方顺步冲右拳,我方上左足落在对方前足后埋根,同时左臂向内下格挡截压,顺势滑抱对方后臀往里拧带,身体向左下方斜转,用右肘里侧向左下搓打挤压对方颈部,将其摔倒。2、劈砸抱。右足上一大步,左足随之向前滑进,成右四六步;右前臂里裹下压,右拳收按于右肋下,拳眼朝里,左拳从身后往身前上方外旋,穿搓劈打,拳心斜对鼻尖。要点:上体稍右转,带动步进拳打;右拳裹压与左拳穿打配合要协调一致;动作内含的十字劲和缠丝劲要发好。用法:接上动,对方右转身撤回右足,我方顺势赶打,进右步落在对方前腿后面埋根,右前臂拨压对方撤步时打出的左冲拳,左拳穿拥击打对方面部、颈部或胸
4.八极拳师与内家拳师在暗劲上有何不同?
刚猛暴烈,显形于外,被称为明劲,拳家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把刚劲逐渐消去,柔劲越来越大,这是内家拳师在慢慢把明劲换成暗劲,打拳以暗劲为主,侧重养生。于是有了带有揶揄意味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八极拳师的明劲不减,仍然体现八极的劲力风格,但已揉进坚韧之力,刚柔相济,伺机而用,不走极端。
根据自己的经验领会如下。1、行气、发力要与拳式合拍,做到协调一致,同步进行。2、拳式的动作幅度小,用力轻,或打暗劲时,应闭口开鼻,以鼻行气,在较细的气流冲过鼻腔时,发出“哼”的微声。例如出探掌。3、动作大而猛,需全力以赴,仅以狭窄的鼻腔行气显然不行,此时要以口腔为主,大量的气流高速喷射出来,发出近似“哈”的声音。例如打卧立炮。4、打大势(大招、组
八极拳八顶与八式
八极拳肘法丰富,招法繁多。
为使练拳者迅速地掌握实战技术,先师们以易学好用为标准,从套路中筛选出具有实效的招势,组成了“八顶”与“八式”(又称“金刚八式”)两个短小精悍的套路,供弟子们演练。
虽然它们只有十六个动作,但内涵丰富,变化多端,攻势凌厉,是八极拳中的精品,不可轻视。
“八极”是:挑扑、背顶、转挂顶、抱头顶、滚靠顶、翻顶、折缰顶、闭提顶。
“八式”是:撑捶、扑西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掌、虎抱捶、圈抱掌。
“八顶”朝西练过去,“八式”朝东打回来。
“八顶”与“八式”可以作为一套整拳来练,也可以拆开单操或双人过招。
通过正反势、左右劲等练至精熟,不仅利于实战,而且能够健身。
一、起势1.身朝西方,目视前方,并步垂掌,直立;双手握拳,由裤缝向前平端提起,两臂与地面平行,拳眼朝上(图1)。
2.两拳变掌,掌心朝上,平提起置于头上方变掌下落至颈后侧,掌心向下(图2)。
3.双掌由耳侧下落,掌心朝前,掸拂两侧衣襟;接着两臂弯屈上提,两手由耳根向前水平推出,右手变拳贴于左掌心(图3~图4)。
4.身体右转90°,右足向斜后方退一步,左足跟随并步,屈膝下蹲,左手变拳和右拳同时下落于胯前,双臂弯屈,拳心向下;身朝北方,头颈左转,眼视西方(图5)。
要点:动作1至动作3要全身放松,神定意静,舌顶上腭,自然呼吸;动作4鼻吸口呼一次,气沉丹田,屈膝落拳要有沉坠劲。
二、挑扑顶1.身体左转90°,左足向左斜前方上一步,右足跟抬起向外碾转,成三角八棱步;同时双臂向左前上方绷挑,拳眼朝上;身朝西方,眼视前方(图6)。
2.身体左转90°,右足向左足前跨进一大步,左足随之?滑跟进,拧腰坐胯成马步;同时右臂弯屈变肘外顶,右拳竖于右颊下一拳远处,拳眼朝肩,拳心朝斜上,拳头松握,为“开口拳”;左拳沿右肩前下落,至左胸下屈肘抱住,拳眼向内,拳心向下,距体一拳远;身朝南方,头颈右转,眼视西方(图7)。
要点:两个动作要紧密连接,一气呵成;双足蹬地,整个身体有向前冲撞的劲意;右足擦地向前?出,落地后脚跟外转碾震;身体坐胯下沉,有沉坠劲;两臂有右前顶左后拉的十字劲;右肘有朝前下的扑劲和顶劲;双臂绷挑时用鼻吸气,右肘顶时嘴呼气发“哼”声。
神秘霸道的缠丝劲,众名家谈缠丝劲
神秘霸道的缠丝劲,众名家谈缠丝劲缠丝劲也是八极拳的主要劲法。
很多八极拳爱好者对“十字劲”容易理解。
但是缠丝劲就不那么好懂了。
一般认为,“大缠”、“小缠”是缠丝劲,不错,“缠”是八极拳“六大开”之一,但“六大开”是一种技术法度,并非指的是缠丝劲。
为了彻底弄明白这一劲法,笔者就再费些事,向深里探求和挖掘。
何谓“缠”,《说文》:“绕也”。
缠绕的意思。
《辞海》:“①扎束、围绕的意思。
②缠通躔,行星所践历。
《汉书.王莽传中》:'岁缠星纪。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缠,居也。
星纪在斗,牵牛间。
'”何谓“丝”,《说文》:“蚕所吐也。
”就是蚕吐出的丝。
《辞海》:“蚕丝,引申为一切象丝的东西。
如蜘蛛丝、钢丝、藕丝、头发丝。
”何谓“劲”,有人称劲力,有人称内劲,有人称劲道(八极门练功最终求的是内劲,而不是外力。
这正是本门称为“三大劲法”而不称为“三大力法”的原因。
关于劲与力的区别,笔者将另文详述)。
《说文》:“强也。
”强健有力的意思。
《徐灏.段注》:“强者,弓有力也。
”指的是一种强大的具有弹性的力。
《辞海》:“①象弓弩一样坚强有力的意思。
②象风、雷一样猛烈的意思”。
康戈武(笔者师叔)先生在《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对“劲”这样定义:“武术的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于武术技术的力。
这种力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的有序化配合产生的。
训练有素者,能意到气到,意气到处,肌肉随意识的支配而收缩或舒张(劲到),使肢体产生运动(形到)。
意、气、劲、形的统一,能使全身之内力聚为一整劲,又能使此整劲通过身体某一部位发放出去。
武术劲力训练,强调静练与动练结合、内功与硬功结合。
这种训练常能诱发人体潜能,获得防守不畏强击,进攻时能破坚击锐的超常能力”。
了解了“缠丝劲”三个字的本意,我们可以暂时这样给“缠丝劲”下个定义:它是一种靠意念引导,使象丝一样柔软的肢体强有力地绕住敌人某些部位,使之受制而败。
少林开门八极拳上步顶肘图文详解轻者击敌向后退,重者踢倒不留情
少林开门八极拳上步顶肘图文详解轻者击敌向后退,重者踢倒
不留情
上步顶肘
右脚抬起,震脚落地,左脚在后离地抬起,重心前移,同时两拳随势微前冲,拳心向外,拳眼斜向上。
目视前方(图2-7)。
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一步地落为轴,右脚尖外旋,体向右转90度,两腿屈膝蹲马步;同时,左臂屈肘左拳护胸,肘尖向左顶击,拳心向内,拳眼向上,右拳由左向右侧甩臂崩击,拳高与肩平,拳心向前,拳眼向上.目视前方(图2-8)。
八极拳上步顶肘实战应用:敌从前方攻来,我用拳挑开敌来势,急进步用肘尖顶击敌人胸肋,同时下面用足踩踏敌人足尖,背后如有敌
人追来,迅速甩臂崩击敌人胸肋,或者头面、耳部、颈部等处,击退背后追击之敌,是前后应敌之法.
拳谱曰:
前方来敌攻,挑敌向前冲。
屈时用力顶,直抵敌当胸。
后面敌追赶,单拳甩臂崩。
崩击敌要害,敌败倒栽葱。
甩臂弹踢
两脚蹍地,体左转90度,左腿直立支撑,右腿向前方弹踢;同时,右拳旋臂后甩于体后右侧,拳心向右,拳眼向上,左臂屈肘左拳收护于胸前左侧,拳心向右,拳眼向上.目视前方(图2-9)。
八极拳甩臂弹踢实战应用:敌人向我攻来,用一拳拨开来势,随即抬足弹踢敌人裆部或小腹,击退敌方,是拨打进攻之招.
拳谱曰:
敌人巨力来打我,拨开来势急进攻。
单足弹踢快如电,胖大身躯一足蹬。
轻者击敌向后退,重者踢倒不留情。
踢重要害难活命,方显我足虎力生。
解读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之“六大开”
解读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之“六大开”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解读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之“六大开”解读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之“六大开”开门八极拳的“核心”为“六大开”,即顶、抱、单(掸)、提、胯、缠。
到底如何理解和解读六大开,具体到每个字:顶、抱、单(掸)、提、胯、缠,又该如何理解和解读?每个字的内涵。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一直以来,这是八极门人难以说得清的问题,虽已有几种理解和说法,但总觉得有局限,不宏观。
所以有人就用自己的智慧增加了“字”,变成“八大开”、“十大开”。
虽增加了“字”,但仍为“一字一招”。
如此发展,与时俱进,可能增到无限。
那么先贤定的“六大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吧!三个字就涵括了开门八极拳的“核心”,可见其字“六大开”仅字深奥,玄妙非常。
具体到每个字:顶、抱、单(掸)、提、胯、缠,就更有深层的内涵。
古先贤之用语,用字之简朴,内藏玄机,而内涵又极其丰富,叫后人赞叹!只有深深参悟,细细探究方能悟出其理法,探出其本源。
先说三个字中的两个“大开”,既然是提出“大”开,按理就应当有“小开”。
为什么呢?一般规律“大”是由小发展变化而来,从小到大,所以八极拳中就有狮子小张口和狮子大开口;有小缠又有大缠……“大”字是指从小到大,那么小有多小,大又有多大呢?它们之间关系是什么,其中的发展变化又是什么,简单想无非是发展的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而矣。
但“小”可以无内,要说“大”,可不能没有外,应当是有极限的“大”。
“开”字其涵义,从字面讲应当是:“打开”、“开门”、“融化”、“通”、“扩大”、“发动”、“起始”,如果把它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时,就叫“传”。
“六”字简单说就是个数字而已,但它与“大开”相合为“六大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开”,其内涵就完全变了,不单是个数字了。
由此,对“六大开”就有了以下几种认识理解和说法。
一说“六大开”是六种打法,每个字为一招,可自己利用智慧随意增加数字。
八极拳八大开动作图解教学
八极拳八大开动作图解教学八极拳八大开动作图解教学(一):顶肘顶肘是八极拳八大开之顶,这一单操手是先破开对方的门户,冉以顶肘进招。
顶肘往往是活步、闯步而进,是崩开裹进,贴身而发。
运动时是整个身体急速前移快速到位,而用肘顶撞对方,应用时要保持身体重心之稳固。
顶肘的应用是以扪手、攉挑等动作强开对方的门户,组成完整的打开对方门户的前奏,然后再以顶肘进入,又以捋挂和双缠等为后续补手。
步法以闯步和活步为主,犹如旱地行舟,要贴地、贴身而行,要有崩撼突击之劲,顶对方要害之处,以便战胜对方。
顶肘动作说明面向运动方向,并步站立。
下颌微内收,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两肩松沉,胸微含,平心静气;平视前方。
(图6-82)左脚向前上步;同时,两手握拳,右臂向上豁挑至水平处,拳眼向上。
(图 6-83)上动不停。
左臂向前上豁挑至水平处,拳眼向上;同时,右臂向下、向后摆动。
(图6-84)接上动。
右脚上步脚尖点地;同时,右臂向前上豁挑至水平,拳眼向上,左臂向下、向后摆动。
(图6-85)顶肘要点1豁挑时两臂要放松、柔和,劲力内含。
上动不停。
右脚跺地,左脚抬起;同时,右拳收回至右肩上方,左拳向上至左胸前。
(图6-86)接上动,左脚向前上步,脚尖内扣跺脚落地,右脚贴地跟进成马步;同时,左肘向前顶出.右臂向下、向后摆动至略低于水平位置。
(图6-87)顶肘要点2顶肘要和右臂后拉同时完成,以助顶肘之力,并与跺脚相合,同时配合擤气。
上动稍停。
身体左转;同时,左臂向前伸开再向下、向后摆动,右臂向前上豁挑至水平,拳眼向上。
(图6-88)上动不停。
左臂向前上豁挑到水平,拳眼向上;同时,右臂向下、向后摆动。
(图6-89)接上动。
右脚上步脚尖点地;同时,右臂向前上豁挑至水平,拳眼向上,左臂向下、向后摆动。
(图6-90)顶肘要点3豁挑时两臂要放松、柔和,劲力内含。
上动不停。
右脚跺地,左脚抬起;同时,右拳收回至有肩上方.寿拳向下.至左胸前。
(图6-91)接上动。
八极拳秘技
八极拳秘技抱趟子清练根据八极拳老谱的记载,六大开非常简明,只有字诀(顶、抱、单、提、挎、缠)和歌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打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后传)。
在六大开的演练中,一般只能看到六个大势(拦捶、搨掌、虎扑、贴山掌、缠丝崩、猛虎硬爬山)和一趟六大开拳。
六大开可以分作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文字传”和“口头传”两个内容。
六大开是利用人体八大部位(头、肩、肘、手、胯、膝、足、臀)发力击打对方的高超技艺。
1.顶:施用的部位与攻打的目标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用整劲向前冲撞而出,这就是“顶”。
例如,“双羊顶”是用头撞;“两仪顶”是用肘法;“卧立炮”是用拳打;“吃根”是用膝磕。
2.抱:肢体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力量和打法都是“抱”。
例如,“砸抱”是用拳头或前臂;“云抱”是用肘和手;“圈抱”是用双掌。
3.单:凡以单手成势,借助拧转伸挺等身法和手法,向不同方位发出劈、抽、挂、挑等劲力和动作击打对方,都可以算作“单”。
例如,“劈山掌”是用掌下砍;“上翻捶”是用拳反砸;“横单手”是用臂横扫。
4.提:它是指用手、膝、足等部位自下而上地猛然击打对方。
例如,“冲天提”是拳与膝合用,同时向上击打;“挑提”是向上的掌托打再加上脚搓踢;“掸手提”是双掌向下反抽与足尖向上弹踢相结合。
5.挎:拧腰坐胯,突发转体,运用手、臂、肩、腿等部位,向外或向内发出靠、挤、崩、撞的劲力和动作,击打或摔倒对方都是“挎”。
例如,“翻挎”是用肩挤胯靠腿绊臂拨的合力使对方仰面翻倒;“折缰挎”是把拳与肘结合起来击打对方;“挂塔”是用手的推拉配合腿的外挂,打出合力,使对方俯首扑地,这也归属于“挎”。
6.缠:以腰为轴,通过手、臂、肘、腿等部位,向上(下)往外(内)施转缠绕,运用刁、扣、捋、锁等劲力和手法击打对方都属于“缠”。
例如,“拥身缠”是借助转腰旋臂的动作“以圆破直”,化解对方的攻击,再顺势推撞或崩打对方;“小缠”是用双掌化解对方的抓捋刁扣,同时拧转切压,损伤对方的腕部;“抱肩缠”是以手按臂缠解脱并反击对方的抓肩。
八极拳口诀
八极拳
一,抱拳施礼
二,搓腿抱打
三,马步豁顶肘
四,顶心掌
五,右弓步迎面锤
六,扣拳贯耳
七,滚肘掖裆
八,弹踢反砸拳
九,扣拳贯耳
十,拧腰翻掌
十一,转身抱门(十字分手托枪式) 十二震脚仆腿
十三,弓步窩心掌
十四,左右反撩掌马步架打
十五,震脚上大缠2个
十六,小缠
十七,马步掖拳
十八,反砸拳上步弓步穿堂锤
十九,虚步解手
二十,挂踏
二十一,提膝下砸
二十二,马步架打
二十三,上步抺眉
二十四,转身弓步撩阴
二十五,换式掖掌
二十六,马步解手
二十七,退步马步架打
二十八,左右沾粘
二十九,上步马步架打
三十,退步马步解手2个(摘缠) 三十—,左转身跳步摇臂
三十二,小缠
三十三,马步掖拳
三十四,刁掳上步顶心掌(四六步) 三十五,虚步解手
三十六,挂肘撞腿
三十七,马步掖拳
三十八,上步砸跪膝
三十九,抱拳箭弹
四十,马步贯耳
四十一,滚肘齐步掖裆
四十二,压拳弹踢
四十三,弓步盖顶
四十四,扣拳贯耳
四十五,拧腰翻掌
四十六,转身齐步钩手四十七,护膝撞锤打四十八,弓步穿袖
四十九,马步压掌
五十,十字分手托枪式五十一蹭摩挂踏
五十二,马步顶肘
五十三,丁步栽锤
五十四,撤步归门。
国术精华:八极拳秘要(二)
国术精华:八极拳秘要(二)八极拳之套路八极拳徒手训练的主要内容有: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招、六肘头、六十四拆手等。
辅助练法有:弓、板、桩、袋、球等。
器械练习主要内容有:滑大杆、对劈刀、对扎大枪、对劈十三刀等。
主要套路有:八极拳、应手拳、八极小架、八极对接、六合枪、行者棒、夜战刀、纯阳剑等。
在中央国术馆传授的八极拳之徒手套路,主要有:架子;八极拳;六大开三套。
此外并有散招散手多种。
一、八极拳架子(小架)小架乃八拳之基本功、气功也。
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始。
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
架子乃八极拳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势),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摔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接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中平掌,退步插手(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尼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项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穿掌进步两分张;要打跪膝把裆藏,拧身退步邂了裆;搜裆挂搭归中堂,下界顶肘换式忙。
又歌悟空问路头一请,离步顶肘在中央;顺势抽肘弓裆步,二郎神拳两分张;扭身圈胯如新月,齐步搓掌把手扬;左手先搓右手护,倒退一步邂了裆;开弓顶拔扎锤急,前进跨步招术强;穿掌进步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喽,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
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展开全文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
八大招: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
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
迎风朝阳掌,左右硬开门。
黄莺双抢爪,立地通天炮。
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几百年来在武林中一直充满神秘的色彩,关于它们的真面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六大开”、“八大招”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笔者作为沧州罗疃(音tan)八极巨窠张克明门下李书文、韩化臣(会清)、马英图的再传弟子,亲闻亲见亲历“六大开”、“八大招”,可以肯定地说,八极门中确实存在具体的“六大开”、“八大招”,绝非一些八极门人主观臆断出的“六达开”、“八打招”,或是核裂变似的“趋于无限变化”。
笔者现随“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嫡孙霍文学先生学习“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六个式子简单的来回趟子。
笔者练功体会,这六个式子虽形简而意极深。
“六大开”说明就是打法,属于“法”的范畴。
此套“六大开”为“神枪”李书文亲自传给霍殿阁的,然后霍文学先生秉承了家学,动作丝毫未加改动,李书文的“六大开”是师爷张克明、师父黄四海、张景星手把手教出来的。
因为得来不易,他是不会擅改动作的。
霍家也有八大招,却不是本文前的名字,霍殿阁是武学奇才,他创编了一套“八极应手拳”非常实用,如今也已广播全国及海外。
笔者另一位师爷赵荣林先生是韩化臣的贴身弟子,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时,韩先生应馆长张之江的邀请带赵荣林入馆,韩先生国考取得优等成绩在馆任教,赵先生则免试进入第一期“教授班”学习。
赵先生毕业后曾任黄埔军校教官。
韩先生是张景星的弟子,他传给赵先生的“六大开”也是六个趟子,只可惜笔者未曾亲见师爷演练,仅仅听师爷说过:“‘六大开’朴实无华,属八极绝技,没有桩功、小架、大架、对接练习的基础,根本练不成,也发挥不出应有的巧妙和威力。
至于‘八大招’,没有‘六大开’,铁山靠、铁砂掌、铁指功、铁臂功、铁腿功、铁裆功、鹰爪功等作为基础,也一样不能体会出八个招的绝奥”。
八极拳之口诀
八极拳之口诀
展开全文
豁打顶肘奔胸膛,卧牛炮打桩樯;
要挤裆把身藏,也掠手也踢裆;
反背砸迎面放,要使拳奔胸膛,转换手两分掌;
打掏肚使双撞,上步转身使掖掌,刁掠手大缠上;
捧小缠搜肚强,上右步迎面掌;
要挂他使按掌,前膝跪把拳藏;
里面架不用忙,转回身当阳炮,倒退一步要护裆;
外面架不用忙,转还手两分掌,左右撩阴两分掌;
上小缠搜肚强,落步砸忙踢裆;
使反背左拳上,要挤裆转身忙,刁掠手也踢裆;
反背砸迎面放,要使拳奔胸膛,打掠锤两头忙;
垮虎式回头望,转身崩锤呈刚强;
拗步掌猛虎出洞,退步掌顺手牵羊,掸手并步归中堂. 八极小架古谱<口传诀谱>
悟空问路头一请,怀抱婴儿肘托山;
开弓式腕子翻,打虎式底上翻;
大枪式往后坐,打阳炮往上闯,到退一步要护裆;
打合手两肘忙,怀抱婴儿肘顶山,霸王搬蹬使揣裆;托枪式四六步,喜鹊步两分掌;
砸跪膝把拳藏,转回身使双撞;
打锣锤两头忙,捧小缠用腰上,斜插拗步呈刚强;转回身反臂掌,探步掌、退步掌,掸手并步归中堂。
八极拳实战诀语释
八极拳实战诀语释八极拳门历代先师,根据本门派八极拳术技击的特点,总结出很多诀语,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如果能正确地理解这些诀语,对于技击术定有很大帮助。
因为诀语言简意骇,便于理解和记忆。
今就有关诀语的理解赘述于后。
十大劲别八极拳讲究“六大开”,即;顶、抱、单、提、胯、缠。
六大开是人体技击部位能发出通知的六种方向之力。
十大劲别:抖、缩、楞、含、惊、拥(崩)、撑、挺、竖、横。
因为力不等于劲,这是每个习武的人都明了的道理,故不述之。
那么十大劲别应如何理解呢?它是区别于六大开的。
十大劲别就是人们在技击时参与技击的部位所发出的十种劲别。
这十种劲别是,相辅相成的,即可独立运用,也可连贯运用。
如果是名高手,一般都讲究同时用几种劲别重创对方,克敌制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抖”。
颤动、震动,就是用肩、膀、腰胯之合力周身抖动。
如:白马抖身、金鸡翎般,多发寸劲、顺劲、巧劲,制敌与瞬间。
大多作用在跨、肩、肘、手等部位。
“缩”。
就是由大变小,后退。
利用人的躯体后缩躲闪,或由高屈膝下蹲也为缩。
是用于防守的一种身形变化。
缩中含有截、抱之劲。
“愣”。
鲁莽,不顾及后果。
是指习武之入要有大无畏的精神,要有楞劲,愣闯、愣入不给对方留有机会进攻。
“含”。
原指某种思想感情不完全表露出来。
这里指进攻意图不能暴露,发力要有含蓄劲、内含、内裹之劲别。
“惊”。
惊动、震动。
在这里指突然震动,发抖、崩之劲。
“棚”(崩)就是弹射的意思。
一般多用于肘法和膝法的顶弹之劲。
“撑”。
就是用力抵住、张开。
多用于手、肘部位所发之劲,“挺”。
伸直或凸出。
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发出的直力或凸出的劲别。
“坚”。
上下或前后的方向。
竖劲多为顶撞之劲,又称直劲。
“横”。
横向旋转之劲。
与竖相反,大多是横破竖、竖破横。
另释,蛮横、凶暴。
二、技击的八个部位,一掌二拳三用肘,四肩五腰六胯明,七膝八脚莫忘头,相互连环玄妙生。
简单的说:一掌(梢)、二拳、三肘、四肩、五头、六胯、七膝、八脚(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最重顶、缠二法,这是八极的精要,也是六开
八招之核心。
顶,本质上是用肘攻敌之法,泛义讲,也指八极一切破身而进的招势,所以六开以“顶”字为总领。
用肘击敌之法由来尚矣!戚继光曾讲到明代有“张伯敬之打”,明人何良臣则写作“张伯敬之肘”,亦见用肘之法早在明代已成专学,张伯敬就以此立名天下。
当代传统拳法中讲肘的也时有所见,但都不及八极讲得多,讲得严实,讲得仔细入微。
在八极中,顶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招,如里、外门顶肘、背后肘等,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法”,是攻击对家的最主要的法则,是致敌于败危的终极手段。
因此,顶字之在八极,借用戚继光的一句话说,是:“势势之中,着着之内,不离是法。
”
用顶必得贴近对家,而贴近又谈何容易!于是,前提是胆气要壮,要敢于破“门”而入,敢于在对家壁垒森严、严防固守之下,见缝插针,猛攻硬闯,舍身制敌。
当然,舍身制敌也要有方法技巧,仅凭勇气冒然攻取是不行的。
但,任何方法,不管有多巧妙多神奇,它永远只对胆气充沛,敢于付诸实践者有用,戚继光讲:“临敌无胆向前,空自眼明手便!”讲的便是这个道理,这是武林中的千古至理名言。
先父和先舅父罗文源先生一生最爱说这样一句话:“舍得宝,换得宝,舍得珍珠换玛瑙!”也是要我们时时记住,不敢或不能舍身入敌者,侈谈顶劲如何如何了得,终究只是一句堂皇的空话!
缠,性质与顶相同,有具体的着数,如大家所熟悉的小缠、大缠,而本质上是一个“法”,属于“靠”法。
靠,是贴近对家主要以躯体制敌的方法。
以躯体制敌,力的突出点往往在肩在胯,但要点是两个,一是要最大限度地借助于强大的惯性冲撞,八极称之为“旱地行舟”;二是不能拙力相向,一定要把握力的传递轨迹,以随机应变,即戚继光所谓“遇巧就拿就跌”。
八极的小缠是一把拿法,有“金丝缠腕”的雅名,其实是个普通招数,各家拳法多有之。
大缠,还有势法相近的朝阳手,则是八极靠法招势的代表,也是体现所谓崩、撼、突、击、挨、傍、挤、靠劲力风格的主招。
凡切实练过八极的人都知道,大缠和朝阳手的基本练法并不复杂,就是两个人进进退
退、反反复复地真碰实撞,通过这种碰撞练习来提高自身质量,强化抗击和反抗击的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种假试和练习中,逐步提高实战感应水平,为过渡到实战铺垫基础。
已故的何福生先生是当代武坛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他学艺甚多,摔打兼长,也擅长八极,而且练得稳健厚实,极见功底。
同去了台湾的李元智先生一样,他们二位的八极都是当年在中央国术馆时跟我的二叔马英图先生学的,这在他们的著述中都有明确记述。
正因为有这层关系,我们弟兄与何先生见面总以师兄弟相称。
何先生生前多次跟贤达和我讲到,中央国术馆创办之初,因为他的家与国术馆相邻,所以每天都去馆里看打拳,看着看着便跟着练起来了,而且得到马英图先生的偏爱。
他说,那时,英图先生——大家习惯上尊称“二爷”——经常带着一群小伙子练八极,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二爷光着膀子站在一头,另一头的学员们也都光着膀子,挨着个儿向二爷进“大缠”,左一个,右一个,照实子冲撞,而差不多每个学生都被他撞出来,有的甚至被撞得人仰马翻!练上一阵,双方的位置又调过来,学员们轮流取守势,再由二爷进大缠,同样,又是一个个被撞出去………。
何先生说,看着二爷高大强健的体魄,超人的功力和谈笑风生的大家气度,还有学员们一个个前赴后继、生龙活龙的样子,那场面真让人振奋,让人不由得想上场子试一试……
众所周知,八极是最讲实力的拳法。
正是在这一点上,八极没受太多流俗虚妄之说的浸染,没有为自已设置什么玄妙莫测的说词和外观,较多的保存着古典武艺朴素实用的特点。
所谓“实力”,依通常的理解,应由两个方面构成。
一个是拳家所谓“本力”,也即体质。
当然,体质是个综合概念,由诸多因素构成,而八极把力量摆在第一位,强调“本大则利宽,力充则势厚”。
身体太过瘦小,力量太过单薄,一切轻巧取人、以柔克刚的法门便都成了空幻的想像。
二是功力,就是功夫,指练武者的训练水平。
没有经受过正规训练,没有经过从磕磕碰碰到真打实摔的科学而严酷的专门训练,什么高招绝招便都使不出来,再高明的祖传秘招也没有用。
二者俱佳,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者,便是强手。
这些话听上去似乎太过简单,殊不知在武术的天地里,一切真实可
靠的技艺都以简洁明快、可知可行为特点,凡复杂而繁琐的东西,凡靠神秘主义粉饰包装的东西,十之八九是都自欺欺人伪劣品,是摇唇鼓舌者流的嘴上功夫。
“嘴把势”们贻害武术,犹如清谈误国,可谓其来久矣,二者虽有大小轻重之不同,其理则一也!
话题还回到八极的“靠”上来。
“靠”是古老的技术概念,是拳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成分。
从源头上看,以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而言,就至少出现过“搅靠”、“滚穿劈靠”、“穿心肘靠”、“靠身搬打”、“跤靠跌”等名目,足见在戚继光的时代里,“靠”的技术理念相当丰富,用法多种多样。
明以后,流传有绪的传统拳术里,“靠”法亦多有所见。
众所周知,太极拳讲“靠”。
与太极拳的创始可能有关系的陈王廷,留下一首《拳经总歌》,是他读戚继光《拳经》的心得之作。
其中“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两句最为后世太极拳家看重,有研究者认为这就是太极拳理论的发端。
对此说,我暂不表示看法上的异同。
我要说的是,陈王廷的确是一位精读了《拳经》并能有所悟解的拳家。
第一,他注意到了戚氏讲的“靠”不是一招一势,而是“诸靠”,是一个技术群;第二,以文献记载而言,陈氏第一次明确的将“诸靠”与“缠绕”联结一起,相提并论,这又显现出他深厚的拳学素养。
因为这一点在《拳经》中并无任何文字提示,能悟解到它,需要有技术上的真传实授,或者要靠长时间的精研覃思。
显然,这两点都不是一般的浅学武人所能做得到的,更不要说那些冒充武人的张铁臂之流。
太极拳以外,讲“靠”的拳种不一而足,限于篇幅,恕不例述。
在技术形式上,八极的“靠”主要有侧靠和背靠两类,侧靠是大宗,如大缠、朝阳手都属侧靠。
用法上,起势要徒,发力要爆,还有,一定要下势,就是重心要低,不然则不但容易显露意图,而且会减弱效果。
背靠有全背靠和侧背靠两种,俗称“铁山靠”或“贴山靠”,实际都是“贴身靠”的音讹。
这是近战中突然背身靠击之法,理
想的境界是将对家挤在角落里,形成夹击效果。
当然,这是假设,一切假设的招势都有可行性和不可行性两种前景,民间拳师往往主要靠假设来设计招数和变化,自然不可行性居多,这正是武术总体上越来琥流于虚花的原因之一。
所以,先父强调,贴身背击必需立足于“当面定计”,也就是当面强攻硬上,一招制敌,不然反有危险。
于是,技术要求就很高,没有十分札实的功底就不敢贸然用之。
如前所论,靠法的核心是“缠”。
八极有“缠丝劲”一说,刘云樵先生曾有所
阐述,我以为文字不太好懂,似不及先父所讲浅近明白。
先父言道:“缠丝劲就是螺旋劲,讲发力攻敌必需直中带旋,旋中求直。
直者求其速达,旋者求其劲锐,直中有旋,方能调动周身百骸之力施于一点。
”他还有《咏八极·顶肘》云:“八方凑力在中轴,周身抖动势如虎;内藏一招螺旋肘,打遍千人不见手。
”
读者不难理解,先父是从速度与力度的高度协调来讲解缠丝劲的。
“中轴”当然是指躯干,力量积贮地是在中轴,再由中轴向某个方向放射出去,犹如“猛虎抖毛”,也叫“狮子抖水”。
这是形容力量的聚合与释放,而力的释放轨迹是螺旋状的。
这是从大处讲。
从每个招势讲,也往往以螺旋运行方式使力量和速度达到饱合状态,而顶肘的实用尤应如此,所以,顶肘又可称为“螺旋肘”。
“不见手”两解,一是说无对手;一是说只用肘而不用手。
在八极拳里(在六合枪里更明显),缠丝劲的训练和实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此事说来话多,只能以后再谈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