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与南兵拳(宁波架)-长拳十二势
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与陈氏太极拳
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与陈氏太极拳戚继光生于1528年卒于1588年,享年60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1567年(39岁)择当时拳法之善三十二势,创编《拳经三十二势》,在军中传习,之后拳经传入河南温县,不止陈家沟,为什么真没说呢,我们来看。
首先陈家沟《陈氏拳械谱》两仪堂抄本中发现《拳经总歌》一首,共七言二十二句,《拳经三十二势·歌诀》共三十二势,每势四句歌诀。
我们把两个歌诀放在一起对比发现其中原句不动的有十二句,拆散重组亦有不少,陈氏拳械谱歌诀中除了没有拳法和拳理意义的虚句外,剩下的大体一个意思。
大致可以判断出因该是有在戚继光标下投军的人回到河南将隔绝带回去的。
另外《陈氏拳械谱》两仪堂本和文修堂本都记有“一百单八势”这一百单八势并非单纯的拳谱,他包含了:拳,枪,棍等。
它的来源大致有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最主要的部分摘自《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共46句,基本全抄的。
第二部分,取自《纪效新书》卷第十至十二篇中器械各篇中的枪法和棍法。
第三部分,来自其他拳种,如大、小洪拳等。
最后要说的就是陈长兴之前陈王廷所创造的五路炮锤,这五路炮锤可以说是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的具体练法,先在尚有戚家拳为证。
我们不难发现戚家拳和太极拳有太多的招式相同了。
唐豪所著《太极拳源流考》一文中曾这样写道:“考陈家沟长拳十三势、炮锤歌谱,其中色名与戚继光三十二势相同者,计有懒扎衣、单鞭、金鸡独立、探马势(高探马)、七星势、倒骑龙、连珠炮、悬脚二换(二起脚)、雁翅势(白鹤亮翅)、拗单鞭(斜行拗步)、旗鼓势(时底捶)、擒拿手(小擒打)、虎抱头(抱头推山)、顺鸾肘(玉女穿梭)、鬼蹴脚(跌叉)、金鸡独立、指裆捶、当头炮……”这些也构成了现在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构架。
关于戚继光和陈式太极拳的关系,大家怎么看。
戚继光的武功
I文化广角I 戚继光的武功文丨李开周明朝的一代名将戚继光,其父亲、祖父都是武将,有家传,在长剑、大枪、单刀、双刀、弓箭等冷兵器方面都有不凡造诣,对“太祖三十二路长拳”也有独到的心得。
戚继光到底有多能打呢?关于戚继光的史料还是蛮多的,可惜都没有提到他的武术段位。
《宋史•岳飞传》里写过岳飞的体力:“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
”宋朝一斤相当于现在0.6公斤,三百宋斤即180公斤,相当于397磅。
岳飞天生神力,当年他不到18岁时,作为一个力气还没长全的毛头小伙,居然能拉开将近400磅的超级硬弓。
玩过弓箭的朋友都知道,现代人用的弓一般都是几十磅而已——初学者用30磅到60磅的弓,打猎用60磅到80磅的弓,特种兵训练用弓也不过100磅上下而已。
笔者平常也玩弓,用的弓只有60磅,但也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把它拉满。
岳飞的弓将近400磅,可谓天生神力——或许《宋史》上写的“挽弓”不是拉满,只是拉开,但能把这样的超级硬弓拉开一点点,也需要十分强大的臂力。
戚继光能拉开多少磅的弓呢?可惜于史无载。
他写过一本非常实用的军事训练小册子,名曰《纪效新书》,其中弓箭训练的部分,要求普通步兵能在百步开外的距离射死敌人。
明朝的“步”是有标准长度的,一步等于但同时格非也指出:“那些指责我无知的人竟然将一个更大的常识置之不顾,那就是小说是虚构作品。
倘若一有重名便赴公堂,任何作家都立刻会成为被告,据说曾山、张末现实生活亦有其人,若他们也和我打起官司来,那又如何是好……现在,在这部小说重版之际,我愿意再次为惊动贾兰坡先生和他的家人而表示歉意,并作如下声明: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若有重名,切勿对号入座。
”这场风波让笔者想到一则轶闻,大文豪巴尔扎克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巴尔扎克的一篇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修道院院长派年轻的修女贞娜到巴黎办事。
在这个繁华似锦的大都市,随处可见情侣毫不避讳地说着情话,这情景搞得贞娜心旌摇动。
意料不到的是,居然有个男子在花园的桐荫下强吻了她。
[VIP专享]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
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拳经三十二势便是戚继光在多年的实战中,综合名家名拳之优长所创编的拳法,也是我国武术史上第一次以图文并用的形式传记下来的拳谱,后被武术人视为武术经典。
戚继光(1527―1587),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熟读经史,潜心习武,17岁便开始了戎马生涯,后成为抗倭大英雄。
拳经三十二势便是戚继光在多年的实战中,综合名家名拳之优长所创编的拳法,也是我国武术史上第一次以图文并用的形式传记下来的拳谱,后被武术人视为武术经典。
现将戚继光三十二势技击方法解析如下(我方为长发,对方为短发),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学习、揣摩、应用。
1.懒扎衣 双方交手时,对方进步出左直拳打击我胸部,我拧身上右脚,用右肘屈格来拳,随即顺手用右掌抽打其面部(图1~3)。
2.金鸡势 双方交手时,对方突起左前腿蹬击我裆部,我快动左转身,使用右膝横挡来腿,随即连发右低侧踹腿猛踢其支撑腿内膝,使之侄0地(图4、5)。
3.探马势 双方交手时,对方突发左直拳抢击我面部,我即用左手向外叼抓来拳腕部,同时右掌横拨破化来招,接着借对方回拳后拉之力,顺势左掌连击其面部(图6、7)。
4.拗单鞭 双方交手时,对方突发左直拳抢击我面部,我急速向外叼抓来拳之腕,同时身体左转,右臂屈肘竖截下压其肩,摔倒对方(图8、9)。
5.七星拳 双方交手时,对方抢先用右直拳打击我头部,我应动用右手向外叼抓并后拉来拳腕部,同时出左直拳反击对方头面,接着进步连招发右拳直打其心窝要害(图10、11)。
6.倒骑龙 双方交手时,我突发左直拳猛打对方头部,对方侧闪身体,用两手搂拍并下拧我手臂,此时我随招变化,右转身发右砍掌挥击其头颈,致使对方倒地(图12~14), 7.悬脚势 双方交手时,我突发左弹腿踢击对方裆部,对方含身防化,接着我左腿不落地发连环高位弹腿踢其面部(图15、16)。
8.邱刘势 双方交手时,对方上步双掌齐动猛推我胸部,我应对变招,右腿前支对方支撑脚外侧,身体左转,同时我双手抓拧其手臂,擒摔对方(图17~19)。
太祖长拳的简介
太祖长拳的简介太祖长拳,又名三十二势长拳、宋太祖拳、太祖拳、赵家拳、赵门、太祖门,有的地方也叫红拳、洪拳、炮捶、赵门炮拳。
其精神偶像是赵匡胤。
明代,该拳法已名闻天下。
并对戚家拳、太极拳、洪洞通背拳等拳种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又有"百拳之母"的称谓。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祖长拳的简介。
太祖长拳的简介太祖长拳,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靠此技打下宋朝天下,其拳法传于后世,立太祖门,称太祖拳。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
""太祖长拳"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整套拳路演练起来,充分表现出北方的豪迈特性。
"太祖长拳"架式大而开朗,特别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与展现,演练起来豪迈奔放,优美中又不失其威猛的澎湃气势,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
在几百年的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已经失传,四、五十年代在关外练习时已剩下六节拳术了,如华拳、一路华拳、二路华拳等。
『太祖长拳』架式大而开朗,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太祖长拳的历史起源太祖拳法,于清康熙中期传入沧州。
据拳谱载,一云游僧患病于沧州街头,被宋公收留,请医调治。
僧愈后,为报宋公之恩,收其次子宋平为徒,授太祖拳法六年。
宋平艺成,僧辞行留名顺元和尚,后人尊其为太祖门沧州第一世祖。
宋平传子宋义德,义德昼习文,夜练武,十分刻苦,硬、软、轻、气四功于身。
一日,几位亲朋聚于客厅饮茶聊天,一燕子打食喂雏,一块燕粪掉入茶杯,义德纵身一跃,抄住燕子。
从此,他之武艺和和"燕子宋三"之绰号扬于街巷,向其求艺者也越来越多。
乾隆四十七年,河南省开封习洪拳者邢殿帮来沧访宋,二人较艺,邢拜宋为师,并定居沧州。
邢为人忠厚,天赋聪颖,勤奋刻苦,技艺娴熟,妙悟搏法,开门收徒传艺。
其弟子王永贵,在沧州衙内任班头代守备,以大刀著称,在沧授徒众多。
其徒郭魁元、王占海于光绪末年在保定设擂,未遇敌手。
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与南兵拳(宁波架)
溪 ,随 后将 戚 氏长 拳 传 入 宁波 民 清 之后 曾广 泛 流 行 于 浙 东 沿海 一 带 。前清 的陈贞石 、夏枝溪 、单思 间, 后称 “ 兵拳 ” 成 为 宁波 ( 南 , 四 南 、 升千 , 夏 到清 末 的阮增辉 、 陈泉 明 )松 溪 内家拳 套 路 系 列 的重 要 卿 、 明土 、 土明 、 夏 夏 小雄鸡 、 夏全 入 门拳套 之一 。 由于 “ 氏长 拳 ” 戚 宝都擅长此 拳 。宁波南兵 拳人传承 与 宁波 “ 兵拳 ”同出一 源 , 以 南 所 路线为 : 张松 溪 、叶继美 、 陈贞石 、 两者 应属 “ 双胞 胎套 路 ” 。 夏枝 溪 、夏清流 、 夏龙本 、 夏升千 、 戚 继 光 三 十 二 势 长拳 是 一 个 夏必贤 、 夏李 氏 、 夏王 氏 、 夏陈 氏、
夏竺 氏、夏张氏 、 明土 、 夏 夏土 明、 其 命名 为 “ 低惊 高取 ” 。类 此屡 见
如戚 氏拳 “ 悬脚 虚 ” 南兵 拳 , 夏全宝 、 夏全 龙 、 夏宝 峰。夏宝峰现 不 鲜 ,
打各方面的内容 , 使其融为一体 ,
相互 弓 发 , I 既有长 拳 “ 一寸 强一 长
致 。例 如 第 十六 拳 式 ,其 歌诀 用 的招 数 ,编成 能使士兵 “ 惯勤肢 崇 。 “ 抢人先 着 , 补前扫 转 根 据 松 溪 内家 拳 第 十 三代 传 为 : 鬼 蹴脚 ” 体 ” 活动手 足”的拳套 ,以掌握 、“ 上 “ 拳” 红 ,背 弓颠补 披揭起 ,“ 穿 “ 初学入 艺之 门” 。此拳套 就是著名 人夏宝峰祖 传资料介 绍 :南兵拳又
维普资讯
当
三十二势长拳
与南兵拳(波Βιβλιοθήκη ) 宁 架 蒋兴材 连 的技法 , 因此 “ 势 务 。 戚 继 光 于 明代 嘉 靖 三 十 八 年 节 短 的 “ 珠炮 ” 戚 氏长拳 与南 兵拳 ( 宁波 架) 至三十九年 (5 9 1 6 ) 根据 抗 势 相承 , 1 5- 5 0 , 与敌 制胜 , 变化无 穷 ” 可 , 倭 战事需要 , 宁波府镇海 县 甬江 以说 是明 、清两朝 拳术 的精华 ,整 应属 同源 的双胞胎套 路 。但粗看起 在 口的沙蟹 岭西南角 扎营驻 防 , 训练 个 拳术发展 兴盛 的缩影 。更 值得注 来 ,两者拳 势的数量相差悬 殊 ,一
十二路鹰爪翻子行拳·五郎锤
十二路鹰爪翻子行拳·五郎锤翻子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优秀拳种,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名“八闪翻”,后俗称“翻子拳”、“翻子”。
明代爱国将军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说:“古今拳学,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八闪....此亦善之善者也。
”又说有的拳术则“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取胜于人,此不过偏于一隅”。
八闪翻和后繁衍出各期子流派,就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的弊病,而均采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顾,前后兼施”的翻转技法和“前、后、左、右、上、下、中、双”的八种闪翻技法。
翻子拳称作“八闪翻”的拳名,就是它有“八个”“闪”、“翻”的技法特点而定名的。
鹰爪翻子拳是八闪翻繁衍出的一个流派。
它以翻子拳的八个闪翻技法为基础,吸收少林拳术“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和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手法融合发展成为一个有“鹰爪”手型特点的翻子新拳种。
此拳术以刚为主,刚柔相济。
是采长拳翻子的以刚为主的劲法和短拳翻子的刚柔相济的劲法,两种劲法融为一体更利技击。
·鹰爪力的劲法,也是以刚为主,刚柔相济。
所以鹰爪翻子拳术的劲法是将长拳翻子、短拳翻子、鹰爪力三种劲法,浑为一体,溶于一技的劲法。
该拳术在劲法上讲究阴、阳、刚、柔、弹、寸脆等七个劲。
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劲法。
如掷人与擒拿肘靠,纯用阴脆二力,抓用寸力阴力,打用阴阳刚弹寸脆六种合力,翻崩用弹力,分筋错骨用阴寸脆力,沾衣扪脉用阴柔合力若一号,二拿、三降、四守,用阴刚力等等。
总之,七力混合,才能应用,七力变化才能得心应手。
否则,多大的气力也是“拙劲”,在技击时是难以取胜的。
十二路鹰爪翻子行拳之五郎锤【动作说明】预备式两脚并步直立;两手五指并拢,直臂贴靠两腿外侧,(图1)。
1.马步抱肘①两臂屈肘,握拳于两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头向左转;眼向左平视。
(图2)②左脚向左开步,路宽于肩宽,两腿屈膝成马步。
戚继光的武功
戚继光的武功作者:李开周来源:《同舟共进》2019年第06期;明朝的一代名将戚继光,其父亲、祖父都是武将,有家传,在长剑、大枪、单刀、双刀、弓箭等冷兵器方面都有不凡造诣,对“太祖三十二路长拳”也有独到的心得。
戚继光到底有多能打呢?关于戚继光的史料还是蛮多的,可惜都没有提到他的武术段位。
《宋史·岳飞传》里写过岳飞的体力:“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
”宋朝一斤相当于现在0.6公斤,三百宋斤即180公斤,相当于397磅。
岳飞天生神力,当年他不到18岁时,作为一个力气还没长全的毛头小伙,居然能拉开将近400磅的超级硬弓。
玩过弓箭的朋友都知道,现代人用的弓一般都是几十磅而已——初学者用30磅到60磅的弓,打猎用60磅到80磅的弓,特种兵训练用弓也不过100磅上下而已。
笔者平常也玩弓,用的弓只有60磅,但也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把它拉满。
岳飞的弓将近400磅,可谓天生神力——或许《宋史》上写的“挽弓”不是拉满,只是拉开,但能把这样的超级硬弓拉开一点点,也需要十分强大的臂力。
戚继光能拉开多少磅的弓呢?可惜于史无载。
他写过一本非常实用的军事训练小册子,名曰《纪效新书》,其中弓箭训练的部分,要求普通步兵能在百步开外的距离射死敵人。
明朝的“步”是有标准长度的,一步等于5尺,一尺等于34厘米(明朝尺度不一,量地尺、裁衣尺、营造尺、音律尺相差甚远,这里以官方审定的量地尺为准),百步即170米。
现代弓箭爱好者用反曲钢片弓射塑竿铝头箭,弓较软,箭很轻,平射最多100米,箭就落地了,想射到170米这么远,必须抛射,也就是45度角仰望天空,朝天射出,让箭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斜抛物线,最后落下……但这样射箭缺乏准头,很难射中靶子(除非是大规模作战,向远方敌阵万箭齐发那种),戚继光要求士兵射死敌人,一定是平射。
平射能射170米开外,并且在170米处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瞬时速度和杀伤力,说明戚家军臂力很强,用的弓很猛,受过长期、专业、刻苦的训练。
训练学视角下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的用途及训练方法
武术研究2017年11月第2卷 第11期训练学视角下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的用途及训练方法李通国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53摘 要:民国以来,以太极拳为代表的许多传统武术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只能起到规范武术招式的作用,并不能直接训练格斗的本领。
传统武术没有自己的训练学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训练体系和方法,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就是传统武术训练方法的集中总结。
传统武艺的训练方法分散出现在《纪效新书》各个章节,集中起来可以大体看到传统武术训练的面貌。
关键词:训练学 训练方法 拳经三十二式 纪效新书 格斗 实战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036—04按照戚继光的说法,拳术对于战争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可是戚继光为什么又从时代的武术中吸取精华创作出《拳经三十二式》?说明拳术虽不能直接作用于战争,但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它一定对士兵的训练产生作用。
拳术能作用于军队,就看怎么去用,怎么去训练。
训练方法决定了拳术的方向,健身或实战,花法武艺或格斗的武艺。
《拳经三十二式》的作用与训练方法没有集中地出现在戚继光认为最为不重要的《拳经捷要》篇中,而是分散出现在各个章节,集中起来可以看到传统武术训练的面貌。
1 《拳经三十二式》创作背景《纪效新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
倭寇之患由来已久,明朝初年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倭寇到处抢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政府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倭寇并未得到根除,到嘉靖年间,倭寇再次猖獗,与中国海盗、奸商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不断侵扰。
一个英雄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倭寇之患,这个人物就是著名的军事家戚继光。
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提到武术门派传承现状
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提到武术门派传承现状在著名军事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提到了很多武术门派,能被这样一个军事大家纳入书中的拳法一定具有突出特点,今天小编,将书中的拳法兵器进行收集整理,供大家学习。
《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记述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
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
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
温家拳系戳脚翻子拳在河北和北京的一些戳脚翻子传人手中就辈辈留传着手抄本的温家拳法之经典——《温家教育术》(以下简称《温》)。
文中对温家拳法的主要内容,如地行拳、鸳鸯脚、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番等逐一作了介绍。
从中不难看出,当今流传在北京的戳脚翻子和八闪番等拳种均属温家拳系。
中间者为石建义绵张拳在石姓家族内部已经秘密流传了几百年,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只能靠口传心授的资料回顾它漫长的历史,显得支离破碎。
石家秘传武技第二十二代掌门。
石建义全面继承了石家武术和医术。
曾经有一段采访石建义的视频,其展现的绵张拳法,短促招嫉,实用性极强。
少林棍棍是少林僧兵使用最多、最常规的武器之一。
少林武僧擅长用棍,世人皆知。
以致言少林武术,必称少林棍法。
少林棍不仅被少林武僧奉为“百兵之祖”,社会上也把少林棍称为“诸艺之宗”。
在少林武术的形成及发展史上,少林棍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杨家枪杨开华,杨家将的第37代后裔。
“宋末元初的时候,杨家为了避免全家灭门,杨府上下男女老少200多人分成4路开始逃亡:一路到福建;二路到湖南、广西;三路到贵州;第四路过陕西潼关到达礼泉县,一支进入了华山脚下避难,另一支继续南下进入四川,走到了梓邑,也就是现在的梓潼。
杨开华属于梓潼。
《纪效新书》里面的拳法,有的可能尚未被挖掘出,有的则是断了传承,本文无法找全。
从戚继光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多年,能保留到现在的拳法,非常不容易,希望传承人能将其作为一种使命完整测传承下去。
内家拳之谜 考据严谨(中国最正宗的)
内家拳之谜考据严谨明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沈一贯辞官回到家乡宁波。
史料中称其“杜门不出九年”,其实七十高龄的他身体还是不错的,起码可以在宁波城里四处走动。
他可能年轻时就知道,宁波在弘治正德年间就有一位闻名的武师,叫边诚。
到嘉靖末年,宁波又出了一位武学大师,风格与边诚迥然不同,名气比边诚更大,他叫张松溪。
张松溪成名的时候,沈一贯也一二十岁了,可能当时就听说过张的一些事迹。
后来沈一贯考中进士,一直在朝中为官,历任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等直至为内阁首辅,近四十年宦海沉浮,虽然其间也几次回到家乡小居,但他可能无暇为家乡的一位武术技击家作传。
现在他辞官回家了,有了闲心,就专门去寻访张松溪的徒弟,收集了张松溪的事迹,写下一篇《博者张松溪传》。
沈一贯为万历重臣,为官口碑不佳,但是他赋闲时写下的这一篇文字,却成了中国武术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翔实资料。
时光飞逝六十余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在宁波延庆寺“证人讲会”讲学的黄宗羲突然得知一个消息,他的一个朋友病逝了,这个朋友是宁波的一位技击大师、张松溪的三传弟子王征南,也是他儿子黄百家的师父。
黄宗羲为老友的不幸去世十分悲哀,写下了《王征南墓志铭》。
他在文末的“铭”中写道:“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
水浅山老,孤坟孰保?视此铭章,庶几有考。
”黄宗羲不愧智慧过人,有一种历史学家的远见,他似乎预感到一代武术宗师王征南的生平事迹和武学渊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埋没在时光的尘埃中,只有他写下的这篇墓志铭,会给后人提供一个重要的考证。
此后的事实证明了黄宗羲的预见,他的这篇《王征南墓志铭》,在中国武术史中的地位,比《博者张松溪传》要高得多,似乎是一个重要的武术流派和武术拳种的类似于《圣经》一般的经典文献。
但是,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却造成了宁波历史中的一个武学之谜,也为中国武术史布下了重重的迷雾,令众多的武术史家和武术家因为它而针锋相对、争论不休。
长拳简介——精选推荐
长拳简介2011-10-26 13:00新中国成⽴后,国家体委把在群众中流传⼴泛的查、华、炮、洪、弹腿、少林等拳种,根据其风格特点,综合整理创编了长拳。
长拳是近三⼗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拳种,它是以套路为主。
的拳法,既适合基础武术训练,⼜适合于进⾏竞赛和技术⽔平的提⾼。
这类拳术的共同特点是:动作舒展⼤⽅、快速有⼒、节奏显明,并多起伏转折。
“长拳”⼀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书·拳经提要篇》中:“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势长拳。
”清朝中叶,⼜有太极长拳⼀百零⼋势的流传。
王宗岳的《⼗三势歌》中说:“长拳者如长江⼤海,滔滔不绝也。
”这⾥所提“长拳”实为太极拳,与当今长拳内容相差甚远,是两种内容、特点沙然不同的拳种。
长拳内容包括基本功、单练套路、对练套路。
单练套路分为两种:(⼀)规定套路:国家体委统⼀制定,分为甲组、⼄组、丙组(初级)。
每组均有长拳、⼑术、剑术、枪术、棍术五种套路,每个套路是由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规定动作组成。
(⼆)⾃选套路:为了适应竞赛和提⾼的需要,武术竞赛规则规定对⾃选套路的动作数量、组别。
规格、完成套路时间都有统⼀的要求。
如内容⾄少包括拳、掌、勾三种⼿型;⼸、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不同组别的腿法及平衡、跳跃等动作;完成套路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
使长拳套路运动在动作结构、布局安排和速度、难度、腾空跳跃等⽅⾯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使长拳类的拳械套路成为武术竞赛的主要内容。
随着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长拳运动的训练⼜作了明确规定,强调了动作规格化、注重功⼒和加强攻防意识,提出了“⾼、难、美、新”的发展⽅向。
使长拳运动成为深受⼈民群众喜爱的⼀个拳种,并逐步⾛向国际体坛。
长拳的⽅法极为丰富,⼿法主要有冲、劈、崩、贯、砸等拳法,推、挑、撩、劈、砍等掌法,顶、盘、格等肘法;腿法主要有弹、蹬、踹、点、铲、踢、⾥合、外摆、拍、扫、等;还有各种摔法、拿法、跳跃、平衡等。
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图谱
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图谱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山东蓬莱人,诞生于济宁微山县鲁桥镇的一个武官世家。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公元1949年参加山东乡试中武举人。
1553年6月升任署都指挥佥事。
1555年被调往江浙抗倭前线。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400多年前,戚继光仅用一支100人的戚家军,靠戚家拳消灭了一千多名侵犯海门六甲的倭寇。
据《直隶通州志》和《通州志》史料记载:通州名镇六甲始建于宋朝。
明嘉靖中邑人江师周在江场(现海门港新区)筑便仓城,后塌没于大海。
该镇相继沿用吴陵、便仓、江场、六甲等地名,又经历史变迁及自然积沙成陆,至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设置海门吴陵巡检司,嘉靖年间又设州同衙门及东巡检司,以资弹压。
可百姓仍民不聊生,通东沿海屡遭倭寇及海匪的烧杀抢掠,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1556年的夏末秋初,戚继光巡检来到吴陵(现海门港新区),正值数千倭寇骚扰吴陵,戚继光率戚家军在吴陵布阵迎敌,凭借扑朔迷离的“戚家拳”,以一当十,迎头痛击,打得数千倭寇落花流水,未经几个回合将来犯倭寇全部歼灭。
从此以后倭寇再也不敢来犯便仓城。
便仓城的人民,为借助神力,威震倭寇,保卫海防,上奏朝廷恩准建庙,嘉靖帝准奏,恩赐便仓城建“六甲城隍庙”,尊戚继光将军为“六甲城隍庙”江海城隍尊神,永志纪念。
《拳经》·太祖长拳三十二势图解
《拳经》·太祖长拳三十二势图解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价值观是“爱国、强身、正义、修己、互助、和平”。
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道,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普世的民族文化。
武有大小,大者卫国,小者卫民。
武学不仅是大道、哲学,训练人的智、信、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的身心健康和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宋太祖长拳,古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做“太祖拳”,此拳据传是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宋太祖乃一代马上皇帝,一条盘龙棍打下赵氏江山300年,其文治武功之强自不待言。
然宋太祖毕竟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而非武术家,是否有此闲心造拳,我们无从考证。
但现在的宋太祖拳法,至少在明代之前便已大放异彩了,这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明代戚继光在其著作《纪效新书》中说:“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势各异,而实大同小异……”由此可知,在明代戚继光之前,便已有宋太祖长拳流传了。
而明代著名武术家程冲斗在其《少林棍法阐宗》中说:“古人制艺必立意,吾人资性各有所长,岂可尽废。
惟杨家枪、太祖长拳、绵张短打、孙家阳手棍、少林兼枪带棒,乃五家不传。
苟能习练精熟,得其心印,余可敝帚弃之矣。
”可见宋太祖长拳在明代时极有声誉。
实际上,太祖长拳应源于宋太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
来自“武宗”公众号·宋太祖登基后成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第一式懒扎衣诀:懒扎衣出门架子,变下势霎步单鞭,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
注:懒扎衣是古代侠客起手前把长袍别在腰带里准备作战的动作。
通常是一手藏于身后收拾好长袍,另一手护住身前准备迎敌的架子。
护住身前的手要放在中线上,可以有高中低三个不同的位置摆放。
具体摆在什么位置,要看对手准备从什么高度出手。
古时军队练习的搏击拳法——南兵拳
古时军队练习的搏击拳法——南兵拳明隆庆(1567)以后在浙江流传的拳法“南兵拳”,因其临场的实用价值,三百多年来一直为浙江武人奉为武门之径路。
尤以夭启年(1621)后,应武科考试的浙江生员皆习该拳法为“技击”之本。
清时又顺沿之,顺治、康熙、乾隆三朝得中的武进士有五十余人,其中状元八人,探花五人。
南兵拳法精妙,长期以来博得武界人士的赞许和重视。
在浙的抚、提镇协各标于其住地亦用此拳法练士练卒,“蓝提督倡之于前,阮中丞继之于后”。
迟至左宗棠在富阳扩充“花勇”时(同治二年,1863),仍延请教师传授该拳以应仓促。
1906年刀矛退岀军队,全面使用火器, 该拳才相应退出浙军训练场。
“南兵拳”,南兵是明嘉靖以后所指浙兵。
《广志绎》“浙江,九塞五岭,荡地浙兵……,至今称南兵,皆其遗也”。
南兵拳就是浙军练兵的拳法。
为明俞大猷,戚继光在苏南、浙江作战时编定的兵营练兵拳术。
南兵拳的势式与《纪效新书》、《武备志》所载的势式大都暗合,但差异仍不少。
可能是故为一枝,后人换益之才致此,或正为南兵拳之长处,但其“势势相承”的特点,在练用中仍能体会出来。
正因为这种与记载的暗合,及其实用价值,至少可以认为是与南兵崛起时的拳法。
南兵拳是用以性命相搏的兵营传统拳法,它的技法用于当今的“散打”比赛是不适合的。
但对我们研究古拳法是有参考价值的。
南兵拳诸势式如下:一、仙人抖衣,老僧撞钟,张飞捆猪,懒扎衣。
二、金鸡独立,探马势,披挑腿,带过黄花紧进,月沉海底,推倒泰山。
三、七星势,提笼,十字逼门,连枝箭,撞倒泰山,(或为泰山压顶)白蛇弄风。
四、倒骑龙,横扫千军,连珠炮,十字腿,一提金,满天星,邱刘势,探马势。
五、下插势,虎豹头,红霞贯日。
六、披身势,腰中拨剑,狮子开口。
七、窝弓待虎,黑驴撩蹶,翻身打,袍地立虎,怀心腿。
八、拈肘势,左右扬鞭,古树盘根。
九、柳穿鱼,一霎步。
十、擒拿手。
十一、埋伏势,踢倒泰山,崔地龙。
十二、朝阳手,乌龙戏水,雁翅,穿桩腿,双推窗。
戚继光《拳经》32势拳法
戚继光《拳经》32势拳法小太极第一势。
懒扎衣诀:懒扎衣出门架子,变下势霎步单鞭,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
懒扎衣为内家拳传统架子。
双脚并立,前脚尖直指对手前脚背,前手暗指对手前架手臂外侧。
若进攻时此势则先攻下盘,待敌重心稍倾,上步单鞭可以借势跌人。
若不敢冒进,也可静待,以逸待劳,后发先至。
第二势,金鸡独立诀:金鸡独立颠起,装腿横拳相兼,抢背卧牛双倒,遭着叫苦连天当对方右拳打来,我当用左手捋其右手臂外侧引敌重心前倾,右拳右膝同时进攻对手的头和肋。
出膝时要用小腿催劲弹起,身向左转。
若对方前倾势尽,欲用劲起身,则可顺其劲崩跌对手。
若敌不起身则就势用反关节技身体右转引带跌人。
第三势,探马势诀:探马传自太祖,诸势可降可变,进攻退闪弱生强,接短拳至善。
探马势后重前轻,步劲前三后七。
手的高度根据对方肘的高度而变,无论进退都可近步粘沾。
以右手直拳为例,右手粘敌小手臂外侧,捋臂拿手顺势翻腕。
同时左脚顶住对方的前脚做支点,左手托击敌肘。
利用左手和左脚伸直形成的圆弧,拉长对手的拳架,使对手肋下出现空挡,迫敌重心前倾,而后可有多种攻击方法或跌或打。
而探马手还有多种连跌带打用法。
这只是其一。
第四势,拗单鞭诀:拗单鞭黄花紧进,披挑腿左右难防,抢步上拳连劈揭,沉香势推倒泰山。
拗单鞭与合气道的手法相似,对手右拳打来,我用左手接腕用手臂和肩肘形成圆弧,引带敌劲,对手重心稍倾,我则借敌旧力已过,新力未发之际,回身用劈拳挑脚直打人中线。
然后上步推跌。
是后发先至,连跌带打。
主要根据对方的出手,拗单鞭也分左右两个方向。
第五势,七星拳诀:七星拳手足相顾,挨步*上下堤笼,饶君手快脚如风,我自搅冲劈重。
七星拳型似截拳道警戒势,是后发先至,当对方无论拳打腿攻,我都以桥手搅腿格开对手的结构架,进步上下连攻,截劲近取,连削带打,令敌防不胜防。
第六势,倒骑龙诀:倒骑龙诈输佯走,诱追入遂我回冲,恁伊力猛硬来,怎当我连珠炮动。
此势是诱敌深入战术运用,如古之拖刀技,对方打来,自己用步法后移重心拉长战距,一手牵腕,一手托肘,使对方拳不着力,前劲打尽便是强弩之末,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及时反攻,打人措手不及。
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
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拳经三十二势便是戚继光在多年的实战中,综合名家名拳之优长所创编的拳法,也是我国武术史上第一次以图文并用的形式传记下来的拳谱,后被武术人视为武术经典。
戚继光(1527―1587),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熟读经史,潜心习武,17岁便开始了戎马生涯,后成为抗倭大英雄。
拳经三十二势便是戚继光在多年的实战中,综合名家名拳之优长所创编的拳法,也是我国武术史上第一次以图文并用的形式传记下来的拳谱,后被武术人视为武术经典。
现将戚继光三十二势技击方法解析如下(我方为长发,对方为短发),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学习、揣摩、应用。
1.懒扎衣双方交手时,对方进步出左直拳打击我胸部,我拧身上右脚,用右肘屈格来拳,随即顺手用右掌抽打其面部(图1~3)。
2.金鸡势双方交手时,对方突起左前腿蹬击我裆部,我快动左转身,使用右膝横挡来腿,随即连发右低侧踹腿猛踢其支撑腿内膝,使之侄0地(图4、5)。
3.探马势双方交手时,对方突发左直拳抢击我面部,我即用左手向外叼抓来拳腕部,同时右掌横拨破化来招,接着借对方回拳后拉之力,顺势左掌连击其面部(图6、7)。
4.拗单鞭双方交手时,对方突发左直拳抢击我面部,我急速向外叼抓来拳之腕,同时身体左转,右臂屈肘竖截下压其肩,摔倒对方(图8、9)。
5.七星拳双方交手时,对方抢先用右直拳打击我头部,我应动用右手向外叼抓并后拉来拳腕部,同时出左直拳反击对方头面,接着进步连招发右拳直打其心窝要害(图10、11)。
6.倒骑龙双方交手时,我突发左直拳猛打对方头部,对方侧闪身体,用两手搂拍并下拧我手臂,此时我随招变化,右转身发右砍掌挥击其头颈,致使对方倒地(图12~14),7.悬脚势双方交手时,我突发左弹腿踢击对方裆部,对方含身防化,接着我左腿不落地发连环高位弹腿踢其面部(图15、16)。
8.邱刘势双方交手时,对方上步双掌齐动猛推我胸部,我应对变招,右腿前支对方支撑脚外侧,身体左转,同时我双手抓拧其手臂,擒摔对方(图17~19)。
古战场的武艺,生死场的搏击术,明戚继光《拳经》及其《拳法图》
古战场的武艺,生死场的搏击术,明戚继光《拳经》及其《拳法图》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是明世宗嘉靖中的抗倭名将,山东蓬莱人(一说定远人,或系祖籍),自幼家贫好学,通晓经史,能文善武,胸怀壮志。
少年时就曾写下了“封建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慷慨地表达了自己立志卫国和平定倭寇的抱负。
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弱冠任职,旋即被提举为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范倭寇。
嘉清三十四年(1555),改佥浙江都司,赴杭州任职。
.竖年,即被任为参将,分派他参加镇守宁波、绍兴、台州等三镇,当时他才二十多岁。
从此,他开始在浙东沿海率军抗倭。
戚部屡建奇功,至嘉端四十年(1561),讨平侵浙倭寇,继光因功进秩三等。
此后,他又奉命率淅兵驰援江西,并连年两次援闽,积功升任都督金事、副总兵官。
嘉靖四十二年(1563),侵闽倭寇被剿灭后,论战绩数继光为头功,晋为都督同知,并继宿将俞大猷之职,被任命为福建总兵官。
后两年又平定广东残寇,全部解除了东南倭患。
民族英雄戚继光迨至隆庆元年(1567),因北方蓟门多警,继光奉命北上,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等三镇练兵事宜。
在他到任之前,蓟门先后更换大将达十名之多,无不因防守不力戴罪去职。
而他初到蓟门,就严格训练士兵,整顿原有部队,修饬边备,并请准招募当时以勇饶善战著称的浙江兵三千名,北上充任先锋部队,作为全军的榜样。
从而改造了原有纪律松夸的北兵,使全军战斗力大为增强。
他镇守蓟门十六年,屡战屡败俺答等外敌侵犯,使蓟门稳如泰山,竟至无敌敢再来犯。
甚至在他卸职以后,后任的将领依他既定之法办事,也因此获得了数十年平安无事之太效。
可见戚氏的将才确属不凡。
戚继光一生南战北守,抗击外敌,功绩巍巍,是个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将军。
《明史》说:“戚继光用兵,威名震环宇。
”又说:“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在南方战功特威,北方则专主守。
”明·王士性《广志绎》也说:“而威功在闽,其方略又出诸将之上。
以巧取胜,缠绕为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32势拳法全在这里
以巧取胜,缠绕为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32势拳法全在这里今天我们来说说山西洪洞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又名通背缠拳,它里面有着非常完整的拳术体系。
能把它全部保留下来实属不易,通背缠拳从大的方面来讲,有四大类,里面有器械套路,也有对练套路,除此之外它还有母拳,子拳。
你要从小的方面来说,那通背缠拳内容就太多太多了,单是母拳套路就有108个动作组成,子拳套路的招式种类繁多,据说通背缠拳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经过习武者的不断改革创新,从传承到现在的发展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因为它拳法众多,再加上种类各不相同,所以习练者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国外巴西等地也有不少人在练习该拳。
通背缠拳有很强的实战性,里面练习的基本功法包括:打沙袋,抓铁球,插沙子,铁砂掌等等等等。
从名字的定义来看,里面有缠,那它里面的运动多强调缠绕,不跟你硬打,以巧取胜,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32势拳法全在这里面,既然是战场杀敌之用,由此可见该拳法的杀伤力有多大了。
据说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习练通背缠拳的高手,老前辈小的时候对武术尤为感兴趣,偶然机会他成功学习了该拳法。
当然他学武并不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看不惯别人被欺负,每当街市上有小混混恶意滋事时,老前辈总是会及时出手,好打抱不平的他深得街坊邻居的喜欢。
但是后来发生一件不幸的事,在一次帮人的过程中,他不幸失手打死一人,为此他选择隐姓埋名,匆忙逃离,一身功夫不得已用,老前辈只能寄居他人屋下,原以为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没想到一次擂台比试让他彻底曝光,众多武林高手,没有一个人是他对手,这事吵着闹着居然传到了皇帝耳朵里,那时候皇帝也着急用人,所以就没有追究他的过错,让他在宫里当贴身保镖去了。
每个练武之人都要讲武德,当时了这里的武德并不是指马保国口中的武德,通背缠拳对习练者的要求甚高,尤其是德。
何谓通背缠拳的武德总结出来就八个大字忠、孝、义、知、勇、和、仁、谦。
自古做大事者必须要忠,朝三暮四不忠的人不能与他相处,这不仅在生活,在武术功夫的修养我们更应如此!。
抗倭大将戚继光总结中国武艺步法精髓,精辟!
抗倭大将戚继光总结中国武艺步法精髓,精辟!鸭踏步:敬岩法也,蹲坐而行,其形如鸭,短枪神境也。
彼将发圈里枪,我即开步于左,以脱其扎,而用诸手法。
连枝步:倪、石俱有,长、短枪同用。
左足不离地而进,后足随之。
回马从右进,后踮从左进,此从中进。
随手步:扑鹌鹑所用,大意似骑龙,拗步也。
影手步:有口授。
步法至此,百尺竿头矣!以上马有沙无。
后踮步:敬岩法也,圈里进最便。
挈[qiè提着] 脚步:金鸡独立所用。
救步:倪法,前足被钉,以此脱之,只退后。
前足无故提松,最是大病,一被钉住,更难落实,急退后足以救之。
蹔(同“暂”)步:倪法,黑夜不可平步,只用此。
影脚步:倪之沙家法,足从枪下而进,乃不受伤,亦名“十字步”。
十字步:说见前。
剪刀步:倪之沙家法,进退常用,杨家尤甚。
虚脚步、鸭脚步:俱有口授。
四门枪步:倪之沙家法,用“白猿拖刀势”,左足不落实,谓之四门枪。
落于前则为正势;落于后则为退势;落于左,右足用后踮步,成顺单鞭;落于右,退右足成“骑龙势”。
----竿子之总要,故曰“沙家用在足”,短枪不用此步。
沙家以四门枪退法为枢要,妙处在此,病亦在此。
妙在于活,病在于松。
盖退乃长制短之事,长对长而用退,则松矣。
骑龙步:回马丢足而成。
以上沙有马无。
译文解析鸭踏步,敬岩常用的步法,蹲坐行走,样子像鸭子,可谓短枪如神的境界。
敌要向我圈里扎枪,我立即闪步向左,躲避敌扎,再用相应的手法。
解析,鸭踏步,要蹲坐行走,后脚向前脚迈进,即今之盖步。
连枝步,倪觐楼、石敬岩都用这步法,长枪、短枪皆可应用。
左脚不离开地面进步,后脚随左脚而行。
回马步,左脚要从我方右侧迈步,后踮步,左脚要从我方左侧迈步,而连枝步是要从中间进步。
解析,连枝步,即今之滑步。
随手步,鹞子扑鹌鹑势中用到,大概意思类似骑龙步,是拗步。
解析,后手与后脚同侧而上步,步法辐度比骑龙小。
上述步法都能掌握的话,也就够用了,这些步法,马家枪(指石敬岩改造后的马家枪)有,沙家竿子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与南兵拳(宁波架)|长拳十二势
戚继光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559―1560),依据抗倭战事需要,在宁波府镇海县甬江口的沙蟹岭西南角扎营驻防,训练新兵,当时偶然结识了新科武状元杨斌(宁波人)。
杨斌是张松溪的同门师弟,在杨斌的引见下,张松溪、杨斌以及其他十一位师兄弟共同关心戚继光训练新兵,戚结合张松溪众师兄弟的特长,汇聚了简洁有用的招数,编成能使士兵“惯勤肢体”、“活动手足”的拳套,以把握“初学入艺之门”。
此拳套就是闻名的“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或称“《拳经》三十二势”,简称“戚氏长拳”,也称“戚家拳”、“南兵拳”或“浙兵拳”。
而参加编创“戚氏长拳”并关心训练新兵的内家拳名家张松溪,随后将戚氏长拳传入宁波民间,后称“南兵拳”,成为宁波(四明)松溪内家拳套路系列的重要入门拳套之一。
由于“戚氏长拳”与宁波“南兵拳”同出一源,所以两者应属“双胞胎套路”。
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是一个综合了多种拳术的优秀拳种。
它集中了长拳与短打在劲力和技法上的不同特长,结合了踢、拿、跌、打各方面的内容,使其融为一体,相互引发,既有长拳“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又有硬逼紧依、势低节短的“连珠炮”的技法,因此“势势相承,与敌制胜,变化无穷”,可以说是明、清两朝拳术的精华,整个拳术进展兴盛的缩影。
更值得留意地是,他总结了很多精辟的技击法原则,如“上惊下取”、“闪惊巧取”、“似惊高取”、“闪惊直击”、“双手逼他单手”、“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等等。
这些名言始终为后世武术家所推崇。
依据松溪内家拳第十三代传人夏宝峰祖传资料介绍:南兵拳又名雄拳或长拳,具有典型的浙东南拳风格,拳式手脚相应,长短互用,内外周全,刚柔并举,拳路无固定挨次,可先后颠倒,但前后都可势势相连,有明眼、快手、力脚、便身等特点,历来被奉为兵营拳经,明清之后曾广泛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
前清的陈贞石、夏枝溪、单思南、夏升千,到清末的阮增辉、陈泉卿、夏明土、夏土明、小雄鸡、夏全宝都擅长此拳。
宁波南兵拳人传承路线为:张松溪、叶继美、陈贞石、夏枝溪、夏清流、夏龙本、夏升千、夏必贤、夏李氏、夏王氏、夏陈氏、夏竺氏、夏张氏、夏明土、夏土明、夏全宝、夏全龙、夏宝峰。
夏宝峰现任宁波武协四明内家拳分会会长、海曙区武协常务副主席、浙江省涉外武术特级教练、铁佛寺武术总教练、浙江省武术1A级裁判等职务。
戚氏长拳与南兵拳(宁波架)应属同源的双胞胎套路。
但粗看起来,两者拳势的数量相差悬殊,一个是三十二个拳式,另一个却有五十拳式,并且拳式名称又有近半数不同。
笔者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思索,并认真地核对拳谱歌诀,发觉有以下两个缘由。
第一,拳式数量的计算口径不全都。
例如第十六拳式,其歌诀为:“鬼蹴脚”抢人先着,补前扫转上“红拳”,背弓颠补披揭起,“穿心肘”靠妙难传。
戚氏长拳计算为一个拳式,而南兵拳则拆分为“鬼蹴足”,“落步红拳”和“穿心肘”三个拳式来计算。
这是因计算口径不全都而引起的拳式数量悬殊的错觉。
如能以戚氏长拳为计算标准,重新列表对比,则可看到,实际上南兵拳具有戚氏长拳相对应的三十二拳式的。
其次,两者从歌诀中取名是各取所需的。
例如第十八拳式,其歌决为:
“兽头势”如牌挨进……“低晾高取”他难防。
戚氏长拳将此拳式命名为“兽头式”,而南兵拳却将其命名为“低惊高取”。
类此屡见不鲜,如戚氏拳“悬脚虚”,南兵拳叫“二起腿”,“满天星”叫“顺势单鞭”,“潜伏势”叫“窝弓射虎”,“一霎步”叫“闪惊直击”,“井栏四平”叫“剪臁踢膝、滚穿劈抹钩”,“神拳”叫“舜子投井火躜心”,“一条鞭”叫“横直披砍”。
另外,还有一些同式异名是较易识别的。
例如,戚氏拳“雀地龙”,南兵拳叫“掘地龙”,“雁翅侧身”叫“侧身鹰翅”,“擒拿势”叫“擒将缚王”,“拗鸾肘”叫“拗步兜手肘”,“顺鸾肘”叫“四平顺肘”等等。
现将戚氏长拳和南兵拳的歌诀(拳诀)或各拳式对比列出对比如下,供大家对比鉴别。
(括号外宋体子为“戚拳”拳式名称,括号内楷体字为南拳拳式名称)
“懒扎衣”出门架子,变“下势”霎步“单鞭”。
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
(懒扎衣出门架子,单鞭。
)
“金鸡独立”颠起,装腿“横拳”相兼。
“抢背”卧牛双倒,遭着叫苦连天。
(金鸡独立,横拳枪背。
)
“探马”传自太祖,诸势可降可变。
攻击退闪弱生强,接短拳之至善。
(探马势)
“拗单鞭”黄花紧进,披挑腿左右难防。
抢步上拳连“劈揭”,“沉香势”推倒泰山。
(拗单鞭,劈揭)
“七星拳”手足相顾,挨步逼上下“提笼”。
饶君手快脚如风,我自
有“搅”冲“劈”重。
(七星搅劈)
“倒骑龙”诈输佯走,诱敌人遂我回冲。
凭伊力猛硬来攻,怎当我“连珠炮”动。
(倒骑龙,连珠炮)
“悬脚虚”饵彼轻进,“二换腿”绝不饶轻。
赶上一掌“满天星”,谁敢再来比拼。
(二起腿,顺势单鞭)
“邱刘式”左搬右掌,劈来脚入步连心。
挪更拳法“探马”均,打人一着命尽。
(丘刘探马)
“下插式”专降快腿,得进步搅靠无别。
钩脚锁臂不容离,上惊下取一跌。
(下插煞锤)
“潜伏式”“窝弓待虎”,犯圈套寸步难移。
就机连发几腿,他受打必定昏危。
(窝弓射虎)
“抛架子”抢步披挂,补上腿哪怕他识。
左横右采快如飞,架一掌不知天地。
(抛架子)
“拈肘式”防他“弄腿”,我截短须认凹凸。
劈打推压要皆依,切勿手掌忙急。
(拈肘弄腿)
“一霎步”随机应变,左右腿冲敌连珠,凭伊势固手风雷,怎当我“闪惊巧取”。
(闪惊直击)
“擒拿式”封脚套子,左右压一如“四平”。
直来拳逢我投活,凭快腿不得通融。
(擒将缚王,四平势)
“井栏四平”直进,“剪臁踢膝”当头。
“滚穿劈靠抹一钩”,铁样将军也走。
(剪臁踢膝,滚穿劈抹钩)
“鬼蹴脚”抢人先着,补前扫转上“红拳”。
背弓颠披揭起,“穿心
肘”靠始难传。
(鬼蹴足,落步红拳,穿心肘) “指当式”是个丁法,他
难进我好向前。
踢膝滚躜上面,急回步颠“短红拳”。
(指当锤,小红拳) “兽头式”如牌挨进,凭快腿遇我慌张。
“低惊高取”他难防,拽短
披红冲上。
(低惊高取)
“中四平式”实推固,硬攻进快腿难来。
双手逼他单手,短打以熟为乖。
(劈揭)“伏虎式”侧身弄腿,但来凑我前撑。
看他立站不稳,“后扫”
一跌分明。
(伏虎降腿,后扫蹬)
“高四平”身法活变,左右短出入如飞。
逼敌人手脚无措,凭我便脚
踢拳锤。
(高四平势)
“倒插式”不与招架,靠腿快讨他之赢。
背弓进步莫迟停,打如谷声
相应。
(斜闪虎扑(狗闪身))
“神拳”当面插下,进步火焰攒心。
遇巧就拿就跌,举手不得留情。
(舜子投井火躜心)
“一条鞭”“横直披砍”,两进腿当面伤人。
不怕他力粗胆大,我巧
好打通神。
(横直披砍)
“雀地龙”下盘腿法,前揭起后进“红拳”。
他退我虽颠补,冲来短
当休延。
(掘地龙,炮锤)
“朝阳手”偏身防腿,无缝锁逼退豪英。
倒阵势弹他一脚,好老师也
丧声名。
(朝阳手,挂面脚)
“雁翅”侧身挨进,快腿走不留停。
追上穿庄一腿,要加剪劈推红。
(侧身鹰翅,上步翻身腿)
“跨虎势”挪移发脚,要退去不使他知。
左右跟扫一连施,失手剪刀
分易。
(撩眉势)
“拗鸾肘”出步颠剁,搬下掌打其心。
拿阴捉兔硬开弓,手脚必需相应。
(拗步兜手肘)
“当头炮”势冲人怕,进步虎直撺两拳。
他退闪我又颠踹,不跌他也茫然。
(横直当头炮)
“顺鸾肘”靠身搬打,滚快他难遮拦。
复外绞刷回拴肚,搭一跌谁敢争前。
(四平顺肘)
“旗鼓势”左右压进,近他手横劈双行。
绞靠跌人人识得,“虎抱头”要躲无门。
(旗鼓拦腰,虎抱头)
注:本表参考戚继光著、马明达点校《纪效新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和夏宝峰著《内家拳学》(内部)(2021)。
附:武术名家凌耀华先生介绍的浙江兵营武技中的“南兵拳”拳谱:
1、仙人抖衣,老僧撞钟,张飞捆猪,懒扎衣;
2、金鸡独立,探马势,披挑腿,黄花紧进,月沉海底,推倒泰山;
3、七星势,提笼,十字逼门,连枝箭,撞倒泰山,白蛇弄风;
4、倒骑龙,横扫千军,连珠炮,十字腿,一提金,满天星,邱刘势;
5、下插势,虎抱头,红霞贯日;
6、披身势,腰中拔剑,狮子开口;
7、窝弓待虎,黑驴尥蹶,翻身打,刨地立虎,怀心腿;
8、拈肘势左右扬鞭,古树盘根;
9、柳穿鱼,一霎步;10、擒拿手;
11、潜伏势,跌倒泰山,雀地龙;12、朝阳手,乌龙戏水,雁翅,穿桩腿,双推窗;13、伏虎势,铁扫帚,十字腿;14、折垂肘,硬开弓;15、当头炮;16、十字披红,轰天雷;17、顺鸾肘,回头望月,回栓肚搭;18、旗鼓势,满肚疼,顺推舟;19、扯旗势。
(责任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