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方法第一讲
史学理论与方法
二 历史认识层次(境界) (一)历史认识的三种境界: 事实判断:单一判断、复合判断、价值判断(北魏统治者于太和九年颁布均田令) 成因判断:常理解释、经验规律解释、因果必然性规律解释、多因随机组合解释 价值判断:《春秋》笔法、《史记》文章 (二)历史认识三种境界之间的关系 事实判断是基础,成因判断是关键,价值判断是目的
第八讲历史认识过程和层次结构
一 历史认识过程(问题意识) 历史认识从认识动机到认识目的,称之为历史认识过程;而现实社会既是出发点, 也是归宿点。 (一)历史认识的动机(为什么) 学理追求:考镜源流,辩章学术,基础研究,无用之用 现实追问:历史问题的现实答案,现实问题的历史依据,应用研究 (二)历史认识的目的(是什么) 求真:学理追求,问题之本来,学术之价值 致用:现实追问,研究之意义,技术性方法(应用史学及史学生存危机的问题)
日用而不知的普遍价值; 民族、国家和文化的认同工具; 人类基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
第五讲 历史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一、历史是对预先设定计划的实现
“世界好像是一个卷着的巨大毛毯,图案花纹早已织好,只是在随着世界的推移在 逐渐展开而已。宇宙又好像是一本早已写好了的书,时间老人在一页一页地翻着,但 每一页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早已确定了的。” (赫尔德)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孟子· 公孙丑》); “历史周期律问题”(黄炎培:“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 (一)地理环境的制约作用(地域政治理论) (二)经济因素的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 (三)文化因素的制约作用(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
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各个领域,是研究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史学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学理论的理解和阐述,研究历史学的本质、原则和规律。
史学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史学形成阶段、史学理论酝酿阶段和史学理论革新阶段。
1. 史学形成阶段史学形成阶段是从古到近代的一个漫长过程,包含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的漫长过程。
这一阶段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传说、神话、之中,人们把神话、传说等看作是历史的真相。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是非常肤浅的。
2. 史学理论酝酿阶段史学理论酝酿阶段主要是指近代史学思想的初步萌芽。
这一阶段,人们逐渐放弃了对神话、传说的信仰,开始寻找真实历史的可能性。
这一阶段史学家主要是借助哲学、文学、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来反思历史的真实性。
著名的史学家有威廉·霍尔顿、弗朗西丝·李维。
这个阶段的史学家们在方法上开始借鉴其他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方法。
3. 史学理论革新阶段史学理论革新阶段是现代史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史学家开始利用现代科技和方法来研究历史。
这一阶段的史学家主要是以钩于社会科学、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思想来尝试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
著名的史学家有阿诺·托因比、费尔南多·布劳内斯和凯文·洛尔等。
这一时期的史学界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方法论,比如原始资料批判法、文化历史方法和比较历史学方法等等。
二、史学方法除了史学理论,史学方法也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历史学家们在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加深对历史某一领域的理解和阐述。
1. 纪实方法纪实方法是历史学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指史学家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上的各种资料,来还原过去的历史情况。
史学理论与方法
希罗多德: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被称为西方“历史学之父”。
他的代表作是《历史》,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希罗多德开创了新的历史编纂体例历史叙述体,特点是灵活、记事系统连续、叙事生动有趣,成为西方史著的通用体裁。
此外,他树立了有价值的史料选择标准,取材广泛、史料充实,注意利用史实、档案、碑铭、前人作品,并亲身采访、实地调查。
创立了一套史料求真的原则和方法,一方面有闻必录,另一方面保留自己对这些说法的评判。
他的人本主义历史观对后人影响深远。
他认为,史家的任务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以及探讨历史背后的原因。
他将不同的国家、民族纳入自己的写作范围,评价相对客观,开创了社会文化史传统。
修昔底德: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
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代表了西方古典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记载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对立双方的正面军事冲突,进入“和平时期”的暗中较量以及同盟国之间的勾心斗角。
修昔底德认为无法获知远古的真正具体知识,甚至不主张记述前代历史,重视当代史研究。
他提出了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重视辨析、考证;秉持客观主义写作态度。
他奉行较为彻底的人本主义史观,试图用经济因素解释历史发展原因。
修昔底德的编写体例成为西方史家效仿与遵循的传统,标志着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的确立,奠定了史学范式。
南董之志:南董指春秋时代齐史官南史、晋史官董狐的合称。
齐国崔杼杀死齐庄公,自任国相,连杀数位史官,最终作罢;南史前往记载,听闻事件已经记录,就返回了。
董狐则因直书“赵盾弑其君”而受到孔子称赞。
二者的共同特点是书法不隐,这被中国传统史家认为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受到了自孔子、司马迁、刘知己以来的历代史家的遵奉。
《史通》:唐代刘知己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标志着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史学概论
《史学理论与方法》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对象、内容体系和学科特征。
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史学的理论体系。
史学概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概要地论述历史科学,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史学概论是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是对史学的概要论述,它的研究对象自然就是史学本身,或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内容:(1)史学本体论:①史学的性质;②史学的发生(2)史学认识论(3)史学方法论①历史研究的方法。
②历史研究成果的表述和编纂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具有:(1)反思性。
(2)概括性。
(3)理论性。
2.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历史理论:是指历史运动本身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理论:是指史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联系:历史理论以客观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史学理论从理论和方法上说明如何研究历史的,二者都以人类社会历史为指向,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史学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
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理论具体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对象为客观历史,而史学理论研究对象是历史学本身。
3.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
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生产力归根结底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种对社会历史认识的思想体系即唯物史观。
原理及意义:①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人们研究历史,探索规律,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尽地占有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方法(讲义)
史学理论与方法导论一、历史学的传统定位总体定位:鉴戒史学求真:“实录”、“信史”与“良史”求善:“彰善瘅恶”求美:美德、美事、美人《左传》宣公二年通过记载晋灵公被杀、太史董狐对此事的记述(赵穿杀晋灵公,正卿赵盾未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及其与赵盾的辩论,然后借孔子的话,称赞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突出了董狐坚持如实记事的原则。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齐国崔杼派人杀死国君庄公之事后,写道:“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
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作者对于这一史事未作评论,但联系宣公二年所记,当为鲜明称颂齐国太史兄弟和南史氏不惜以死殉职的精神。
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若斯之科,亦万代一准焉。
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赢是非之尤。
秉笔荷担,莫此之劳。
迁、固通矣,而历诋后世。
若任情失正,文其殆哉!赞曰:史肇轩黄,体备周孔。
世历斯编,善恶偕总。
腾褒裁贬,万古魂动。
辞宗邱明,直归南董。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史之为务,厥途有三焉。
何则?彰善贬恶,不避强御,若晋之董狐、齐之南史,此其上也。
编次勒成,郁为不朽,若鲁之丘明、汉之子长,此其次也。
高才博学,名重一时,若周之史佚、楚之倚相,此其下也。
苟三者并阙,复何为者哉?——刘知几:《史通·辨职》二、历史学的现代定位总体定位:科学史学求真为第一要义科学释义与主客对立史学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这样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究竟有无价值,那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至少可以说,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
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的过去,并试图以此了解现在和未来。
要想真正掌握历史学,必须了解它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一、历史学的基础理论1.历史观历史观是历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指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和认识。
历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两种,前者强调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后者则认为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现代历史学中,唯物史观被广泛应用。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基于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历史理论,它强调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基础,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这些制度和方式是随着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合理的、有规律的进步过程,而不是偶然性的结果。
3.历史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是一种基于辩证法哲学观点的历史理论,它认为历史发展是一种矛盾运动和斗争的过程。
在历史辩证法看来,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之间的冲突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历史辩证法也强调矛盾统一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为矛盾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因素。
二、历史学的方法1.史料收集史料收集是历史学的一项重要方法,它是指历史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史料资料。
史料包括历史文献、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等等。
史料收集不仅要广泛涉猎,而且要具有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以便在其中挖掘出所需的历史信息。
2.史料分析史料分析是历史学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历史学家对史料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和分析。
史料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从而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3.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是历史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指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现象、过程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从中发现规律性和共性。
历史比较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
4.历史分类历史分类是历史学的一项重要方法,它是指将历史事件、现象、过程进行分类和系统化,以便在大量史料中找出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高三专题复习史学理论与方法史观史论史法
高三历史专题——史学理论和方法(史观、史论、史法)一、史学理论和方法训练(一)历史方法论(探究历史的方法):(1)基本的史学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
注意史料的分类:史料大体可分为第一手(原始)史料和第二手(间接)史料:具体可分为四类:①文献史料,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书以外的书籍;②文件史料,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③实物史料,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历史遗迹;④口述(口碑)史料,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文艺作品。
提取鉴别历史材料信息的方法:一是“读史征(发现)史”;二是“史论一致”、“孤证不立”、“无征不信”、“二重证据法”、原始史料信度较高、直接推理、跨学科研究等。
【训练1】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训练2】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训练3】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
绪论史学理论的基本内容1、史学本体论——历史是什么?2、历史认识论——历史知识如何形成?历史知识的性质3、历史方法论《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总体轮廓上篇史学本体论第一章历史是什么非重复性;自由意志;能否得到检验;一、历史的定义(2种)1、历史是客观存在2、历史是史学家的精神产品二、历史是一种十分复杂且充满矛盾但毕竟有规律可循的统一过程。
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1、历史发展的偶然性(2点:历史活动后果的无法把握性;具体史实的特殊、个别、非重复性);2、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思辨(3点)第二章历史科学的特性和任务一、历史科学的定义(3种用法)一切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学二、历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即特性1、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相比——特殊性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是一般和抽象的,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历史科学则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对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事件、活动、历史人物进行具体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特殊规律;2、与一般社会科学相比综合性、整体性——将研究对象放到历史发展的整体环境中进行研究分析把发现原因作为始终不懈的任务;3、与文学相比——真实性第三章历史科学内部的学科结构一、历史学科分类的标准——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分类二、具体可分为三大类:1、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主体学科(1)、以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进程为研究对象的“记述的科学”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事件运动史;(2)历史哲学——对各个国家、民族历史发展进行抽象化、理论化研究;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史学史;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历史编撰学;史学评论3、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辨伪学;校勘学;版本学;辑佚学;考据学;史料学三、历史学科三大分支的关系1、主体学科的发展有赖于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史学理论研究深入的3个途径?)2、史学理论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具体的史学实践;3、历史评论对于整个史学发展以及历史学科三大分支的发展具有条件作用,促进历史的发展;第四章历史科学与一般社会科学一、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1、政治经济学概况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表象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思维进程(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3)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不同3、政治经济学对历史学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历史学家必须掌握的重要理论;(2)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促进历史学知识的不断深化;(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历史学同样具有借鉴作用;二、与文学的关系1、文学:是用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下真实再现生活本身,从而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判断;2、文学的真实性:(1)本质生活的真实,不拘泥与具体情节,而是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关系;(2)细节的真实(3)做到真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3、文学对于历史的意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认识,可以提供更多的历史启示;(1)可以提供更多的历史感,便于加深理解;(2)可以增补史料(3)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可以提高历史真实性文学的真实不同与历史的真实;文学中相关历史事实不能直接作为史料运用;三、与考古学的关系1、考古学:是通过人类社会物质资料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对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遗存进行发掘、整理、鉴定、分析、综合,从而研究社会发展规律;2、考古学的方法:(1)强调对人类社会劳动资料物质遗存的研究;(2)重视田野考古,认为是一切考古方法的基础;(3)重视吸收自然科学方法用于考古研究;3、考古学对历史学的意义(1)填补了原始社会史的空白(2)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四、与历史地理学的关系1、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由于人类活动,一切地理环境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非常广阔,大致可分为:(1)历史自然地理;(2)历史人文地理2、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主要为沿革地理,可分为:(1)疆域政区历史地理学;《汉书。
史学理论与方法
史学概论1 名词解释1 历史相对主义:历史事实因历史学家的存在而存在,离开历史学家对它的发现, 创造,它就是不存在的。
这实际上否认客观历史的存在,而且把历史归结为一种知识、一种回忆和一种解释的学问。
2 历史客观主义:历史客观主义承认在历史研究者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客观的历史,即承认历史个体的客观实在性,而且这个客观历史可以被认识,但由于其唯心史观的局限不承认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循,不承认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相反,只认为历史只不过是精英人物的思想或动机表现出来的结果,所以不能正确的认识历史客观性,从而不能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真相。
这种观点以19世纪德国的兰克学派为代表。
3 历史著述:指历史认识主体通过对客观历史的记录、描述、研究而形成的历史书籍。
4 世界史:是从整体上研究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及其相互联系和总体趋势的学科。
5 国别史:是指以某一特定国家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中国史,日本史等。
6 训诂学:训诂即是对古书文句的解释。
训诂学即是关于解释古文字的方法,原则的一门学问。
其目的在于注解,训释古籍的文句。
7 考据学:考据又称考证,是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真伪的鉴别。
8 史学史:是研究史学自身发生、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9 史学理论:是史学对自身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反省、反思和认识的理论产物。
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三个组成部分。
10 历史理论:又称史学本体论或历史本体论,是关于人类历史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
11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
12 天命史观:是中国古代的正统史观。
夏商周三代的史籍中便有记载和论述,到西汉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依据和历史根据。
及至宋朝朱熹宣扬“天理”史观,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为封建统治秩序披上了神圣、合法的外衣。
古代中国的天命史观往往与历史循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
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
社会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结词
社会史学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进 程,探究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
详细描述
社会史学采用量化分析和叙事研究的方法, 探究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结词
社会史学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是影响历 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社会群体和社会关 系的形成和发展。它探究社会结构的变化和 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它们对政治、经济和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
详细描述
新文化史学认为文化因素是推 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关注 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符 号、意义系统和价值观。它主 张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人 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 的理论和概念,深入探究文化 的形成、演变和影响。
03
总结词
新文化史学关注微观层面的研 究,探究个体、群体和社会如 何通过文化建构和认同形成历 史记忆和社会关系。
史学理论与方法课件Fra bibliotek目录• 史学理论概述 • 史学研究方法 • 史学理论流派 • 史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 史学理论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史学理论概述
史学理论的概念与特点
史学理论的概念
史学理论是对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方法和原则的阐述,旨在指导历史研 究实践并提升历史学的科学性。
史学理论的特点
史学理论具有跨学科性、批判性、反 思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借鉴和吸收 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研究 实践进行批判和反思,指导历史研究 的开展。
详细描述
全球史学认为历史发展是全球 性的过程,不同文明之间相互 影响、交流和互动。它关注跨 国现象和全球进程,探究不同 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及 全球性事件和趋势的影响。
总结词
全球史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 法,借鉴人类学、地理学、国 际关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概念 。
史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历史叙述与历史想象副本
宁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是‚史学的理论‛, 而非‚历史的理论‛,两者不能替代和混淆。 ——《什么是历史科学理论——历史科学理论 学科建设探讨之一》,《历史研究》1984年第 3期。 这一场讨论没有最终解决史学概论应该研究什 么的问题,但是,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完成或穷 尽历史科学的理论,我们有必要对历史学本身 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这两个观念逐渐成为史 学界的同仁的共识。
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矛盾: 在认识到二者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归纳出二者共同认可的 前提: 第一,‚两者都以一种完全、彻底的尺度来衡量历史认识 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第二,二者对‚造成历史认识失真的原因分析也基本一致, 即两者都把历史学家的存在看作是一种破坏认识客观性的 消极因素‛。 在第二个假设问题上,客观主义史学理念对历史认识客观 性的认识主要限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唯有在事实认识 的范围里,历史学家才能做到排除‘自我’,消灭主体, 如此,才能保全‘历史的贞洁’。‛所以有学者指出随着 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终极的‚历史‛著作指日可待。 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史学理念则认为,历史认识活动必 然有主体的参与,认识的结果也必然渗透着主体的因素, ‚终极历史学‛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信仰。 问题: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是否完全一致?
二、学习《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意义
(一)可以在自己的研究实践中对自己的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及其价值有着客观清醒的认识。 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史学危机与史学发展程度 的联系。
‚历史研究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怎样就怎 样,秉笔直书,不应有所避忌。 ……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却不同。一个事件、一种情况该 不该讲,有‘时机’问题,有‘策略’问题。……应不应讲, 什么时候讲,讲些什么,从政治上考虑都不是径情直遂、无 所斟酌的。如果与此有牵连的历史问题(特别是现代史), 其内容、趋向,与现实中的主题精神相一致,那自然好。但 历史上的主题内容,论证起来与现实中的主题不协调、有分 歧是经常的。碰上这种情况时如何抉择呢?不必迟疑,我们 的历史工作者应首先尊重现实中的主题。 这不是历史家放弃自己的职责,而是论证历史问题的任务与 现实中之斗争的任务有轻重缓急之别。把进入历史档案中的 问题暂时放置不做,将来可做,后人可做。 这与涂抹篡改者不同,无损于历史家的风格。这样做,是历 史家与人民在现实中统一步调,保持一致,恰是表现其政治 上的严肃性,同时也无害于历史科学。‛ ——刘大年
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专讲
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专讲史法教学的六个专题:■ 史学要素■ 史料分类■ 获取史料的途径■ 甄别史料价值■ 影响史料解释的因素■ 运用史料的原则命题重点:从历史问题的结论向认识过程转变。
一、史学要素史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史料、历史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评价等区分:史料: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我们认识、解说和重构历史的痕迹。
史料解释: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不能有预先的设定,必须从史料本身及史料发生时候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
历史评价: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必须有鲜明的立场,具有相当的主观性。
例: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文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哪些属于历史评价?二、史料的分类1、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文献史料A、经史子集之类专门著述。
B、档案:政府档案与私人信札、笔记、谱牒、契约、帐簿、商号、文书等等。
C、方志:记载各时期各地区社会生活、历史变迁、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等情况的书籍,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工具。
D、古文字:甲古文、金文(青铜器铭文)和石刻铭文(石经、造像、墓志、记事碑)。
实物史料A、前人活动的场所,如遗址B、墓葬C、各种文物口述史料A、回忆录B、录音资料2、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史学理论与方法是历史系本科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其他课程的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系统而又概要地论述史学发展的一般过程及相关理论与方法。
(四)教学时数共计36学时,面授36学时。
(五)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二、本文第一编史学论第一章历史学的产生、发展和科学化教学要点:历史学如何产生,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历史学在走向科学化的路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以及阶段性特征。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唯物史观的产生使历史学变成为科学第二章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教学要点:历史学的社会功用。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为现实服务是历史学的最大功用第二节、史学怎样为社会现实服务第三节、开辟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广阔前景第三章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教学要点:历史学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民族学、地理学、文学、人类学的关系。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学孕育和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第二节、其它学科充实了历史学的内容体系第三节、充分利用历史学包容宽泛的特点,熔各学科之长于一炉第四章历史学遗产的批判与继承教学要点:历史学遗产的表现方式,历史学遗产的存在方式,批判和继承历史学遗产的原则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第二节、有关史学遗产批判继承的几个问题第三节、批判地继承史学遗产举要第四节、批判地继承史学遗产应注意的事项第二编历史本体论第一章人类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要点:人类在历史上经历的各种组织形式。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家庭第二节、国家第三节、民族第二章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教学要点: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规律和历史规律第二节、历史规律与其发生作用的条件第三节、社会历史过程的根本规律第三章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教学要点: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辩证关系。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的研究,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意义。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是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基本认识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史学理论的概述、史学方法的分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
一、史学理论的概述史学理论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史学的本质、目的、对象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在史学理论的概述中,可以介绍史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学派对史学的理解和解释。
例如,可以提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实证主义等学派的观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二、史学方法的分类史学方法是指在史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巧。
在史学方法的分类中,可以介绍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文献研究法、考古学方法、口述史研究法等。
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的应用和局限性。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研究对象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是史学研究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研究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运用所学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在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
在讲授环节中,可以通过讲解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内涵和应用范围。
在讨论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古代史学理论与方法
古代史学理论与方法古代史是人类历史中最早的时期,也是最为神秘的时期之一,对于研究古代史,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十分关键。
一、理论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指思想和物质联系的原则。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进步的原因。
3、历史唯心主义理论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是由意识观念、主观意志引导的。
使用历史唯心主义的方法研究古代社会,可以从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角度分析古代社会的演变。
二、方法1、文献法文献法是指通过古代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古代文献资料包括:经典文献、史书、碑志、铭文、简牍等。
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想、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2、考古法考古法是指通过考古学手段进行研究。
考古学是通过挖掘遗址、发掘文物、分析器物等手段,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考古法是研究古代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3、比较法比较法是指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差异和相同之处,揭示古代社会演变的规律和原因。
4、人类学法人类学法是指借助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古代社会的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
人类学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人类的进化过程。
总之,古代史学的理论和方法需要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而且,古代史学还需要持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以逐步认识古代社会的真实,揭示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学史学理论与方法解读 第一讲:历史与史学
中学史学理论与方法解读第一讲:历史与史学一、历史是什么?历史英文是“history”“历”《说文》“过也,传也”,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间上的移动。
“史”官名,职责是记事。
导出概念:历史和历史学。
历史一词是出口转内销的词,19世纪末由日本会到中国。
历史≠史料≠史学历史本体中介历史认识由感性认识展开,任学生举例。
历史:就是对过去发生了的事情的记载(有意识的记载)(现代汉语词典有四种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经历;过去的事实;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学)二、史料:记载历史的载体(史料),也是认识和研究历史中介。
(一)历史的载体及其价值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a) 口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重要性是指口述者亲历过历史,危险性是指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
b) 神话:上古时期与历史史实没有严格区别,神话不是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
c) 民间故事:一般是在非官方的途径产生和流传,内容可能是杜撰的,文学色彩浓厚。
(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
)2、实物:化石、遗址、遗迹和遗物a) 实物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足以弥补文献的空白(例如:兵马俑出土使我们对秦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b) 化石一般都是年代非常久远的遗物,遗址是固定的,但遗物是可以移动的,不能作为判断历史依据。
例如在西方某地发现了很多瓷器,能说明该地就是中国的范围吗?缺点:c) 遗迹和遗物不是历史全部,也不是历史原貌。
d) 遗迹和遗物没有人只有物。
如何确定年代:考古学上年代主要分为相对年代(先后顺序)与绝对年代(距今年代)a) 相对年代一般用层位学(地层学)和型式学(事物型体特征演变法);b) 绝对年代:i. 查阅文献:文字记载,或年历。
ii. 寻找实物:包括碑碣、墓志、简牍以及其它器物上的铭文等)iii. 自然科学手段:碳14衰变法;热释光法(陶器10000年~3000年较准确)、树木年龄等iv. 综合法:可以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地质学、物理学、天文学、民俗学、气候学等。
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
史学研究措施和史学 理论专题
专题总览:
第一课:史料 第二课:史法 第三课:史观
第一课 历史学旳基础——史料
一、什么是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 旳材料
二、史料旳起源:
1、口述史料:口头讲述并被统计下来旳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俗谚、回忆录等
(2)特点:反应事件亲历者真实感情;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旳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旳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构造旳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旳进步
3、图像史料:以图画或影像统计下旳资 料
(1)种类:静态(画像、雕塑、照片等)
动态(电影和电视画面等)
(2)特点:形象直观;
需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3)局限:
时空不足。
②处死查理一世
(2)詹姆士一
世和玛丽、威
廉一世旳权力
一样吗?阐明
理由。
③英国女王玛丽和国王威廉
④詹姆士一世
4、文字(文件)史料:以文字形式统计旳 资料
(1)种类:老式载体旳(官私史书、传记体旳(电子邮件等)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旳史学成就: ①孔子作《春秋》:“春秋笔法”。
城,界中国,然西但是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 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转》 材料二 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
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 经检测,小珠所用旳材料……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 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旳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 出土玉器共756件。经过……分析,大部分玉料……都是新疆玉。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莺莺乃“酒家胡”
自传、自叙 “会真”——“真”=“仙”——“遇仙”、“游仙”——“仙”(妖艳)“妖 艳妇人,或风流放诞之女道士之代称,亦竟有以之目倡伎者”———推莺莺 乃“寒门”。 “元稹自传说”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载王性之《传奇辨正》: 会清源庄季裕为仆言:友人杨阜公尝得微之所作《姨母郑氏墓志》云:其 既丧夫,遭军乱,微之为保护其家备至。则所谓《传奇》者,盖微之自叙, 特假他姓以自避耳。仆退而考微之《长庆集》,不见所谓郑氏志文。岂仆 家所收未完,或别有他本尔。然细味微之所序,及考于他书,则与季裕所 说皆合。……则莺莺者乃崔鹏之女,于微之为中表,正《传奇》所谓郑氏为 异派之从母者也。然必更以张生者,岂元与张受姓命氏本同所自出耶?
为什么需要理论?
魏晋“清谈误国”论是如何被建构为史实,进而影响了历史书写?
东晋之初,士人亡国之痛、经学复兴等因素的叠加,清谈误国论得到了广 泛的认可,影响了当时的历史书写(干宝《晋纪》、邓粲《晋纪》、《晋 阳秋》等都有体现),进而影响了唐修《晋书》。
课程主旨
知识
理论(思想)
方法论意义
为什么需要理论?
“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下的历史研究
现代中国史学的永恒主题与信念:坚信中国历史上可以也必须有资本主义萌芽
理论渊源:社会发展的规律与阶段理论——历史哲学的构建而不是历史事实 战国说、西汉说、唐代说、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清代说
为什么需要理论?
理论决定了历史学发展及历史研究的实践
历史研究的实践反映、验证、推动史学理论的发展
为什么需要理论?
“文史互证”与“崔莺莺系外国女招待”
文史互证的方法论反思 问题意识的背后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 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_陈寅恪
中古的种族、民族、文化问题模式 葛承雍的研究背后的现实因素:开放——盛唐——当下的开放
理论与方法的反思——研究创新 新材料 新方法 新问题
新表述
为什么需要理论?
理论:事实与解释之间的相互转化
工业革命;唐宋变革、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自强运 动——甲午战争——维新运动——义和团——辛亥革命— —新文化——五四…………
史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讲 导论
课程主旨
史学理论
事实
历史 学家
历史
历史 学
认识
课程主旨
事实 历史
事件、思想、活动
文献、证据所表明
史料 认识
重构轮
建构轮
解构轮
为什么需要理论?
“文史互证”与“崔莺莺系外国女招待”
陈寅恪:《读<莺莺传>》(《元白诗笺证稿》(P110——120;P375——378)
为什么需要理论?
“西学中源”说下的中国古代科技史、文化史、思想史研
究
墨子研究:声光电逻辑——博爱、民主
黄宗羲: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 方以智:天子失学,学在四夷。
梅文鼎:根据《史记· 历书》“幽、厉之后,周室微,……故畴人子弟分散, 或在诸夏,或在夷狄” 认为“盖避乱逃咎,不惮远涉殊方,固有挟其书 器而长征者矣”。
为什么需要理论?
“文史互证”与“崔莺莺系外国女招待”
葛承雍《崔莺莺与唐蒲州粟特移民踪迹》(《中国历史文物》2002.5,P60-79) 莺莺在胡人开设的酒店做“胡姬” 一、唐蒲州与河中府:位于两京之间,唐朝皇帝、官吏、文人、商贾均往返 其间或驻留于此,也是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后中亚粟特移民的居住区;蒲津 关渡口发掘出土的唐代开元年间铁人形象中,就有高鼻深目胡服者;唐代河 中府的治所官衙名为“绿莎厅”,“绿莎”或许是粟特语Xsevan的译音,即 “首脑”、“头子”的称呼,为胡人比照粟特语统称州府官衙的叫法。 二、蒲州移民及风俗:蒲州有粟特移民之生活。 三、崔莺莺原型考察:崔莺莺原名曹九九;曹姓中有很多粟特人;蒲州有胡 人的酿造葡萄酒业,因此该地应有“酒家胡”;元稹对胡人生活非常熟悉, 并且也有一首写酒家胡的诗,于是断定“尽管他把崔莺莺打扮成大家闺秀, 假托为高门千金,但还是透露出莺莺原型的痕迹。”
为什么需要理论?
“文史互证”与“崔莺莺系外国女招待”
陈寅恪:莺莺传中之姓“皆仍用前人著述之旧贯”(张文成《游仙窟》) 元稹诗《代九九》——莺莺之鸣叫类“九九”——--“‘九九’二字之古音与莺鸟 鸣声相近,又为复字,故微之取之,以暗指其情人。”——又举元稹《曹十九 舞绿钿》诗,认为“曹十九”中的“十”字是“九”字之讹,应为“曹九九” 即《代九九》诗中的“九九”,而这“曹九九”就是《莺莺传》中的“莺莺”。 又据《北梦琐言》卷五《中书蕃人事》所说“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 也”,认为: 此女姓曹名九九,殆亦出于中亚种族。考吾国自汉以来之史籍所载述,中 亚胡人善于酿酒……莺莺所居之蒲州,唐代以前已是中亚胡族聚居之地……中 亚胡族,肤色白皙,特异于汉族。今观《才调集》伍元稹《杂思》六首之六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则莺莺之肤色白皙可证。由是而言, 就莺莺所居之地域及姓名并善音乐等条件观之,似有辛延年诗所谓“酒家胡” 之嫌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