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清源精耕细作--由同课异构反思新课教学的着力点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同课异构”听课学习心得王兆宏“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目的是把同课教材放在同一个平台,围绕学科的理念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力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著力点,在思维和行动上的多元化,给课堂上注入更多的活力,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探索,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示。
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三名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
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经过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
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四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2024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
2024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及感悟2024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我参与的一次极具意义的学习与交流经历。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探讨并实践了同课异构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深感同课异构教学的实施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帮助我深刻理解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都不尽相同。
同课异构教学正是基于这一观点,通过不同的课程和教学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在活动中,我与其他教师围绕同一个核心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场景式教学、游戏化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
通过同学们的反馈和观察,我发现他们对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喜好和学习效果。
有些学生对于场景式教学更感兴趣,通过情景模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些学生对于游戏化教学更感兴趣,通过游戏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同课异构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其次,同课异构教学让我意识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而在同课异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在活动中,我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与他们积极沟通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我逐渐发现,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在互动中得以发挥,他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我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让我明白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再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中,我与其他教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关于“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评价与反思
关于“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评价与反思作者:卢灵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年第03期“同课异构”的目的不是为了同场竞技,而是为了相互交流,这一日的决定了教师授课风格、形式可以多样化,从而让人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格,在鉴赏中找寻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色。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较新颖的校本教研活动,该如何评价其课堂教学效果呢?在本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校地理组选派的两名教师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下面笔者就以这两位教师设计的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大洲和大洋》为例浅谈一下体会。
一、二者的共同之处1.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两位教师均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课堂这宝贵的45分钟,不向课前延伸(即不布置课前预习),也不向课后扩展(即不布置大量课后练习),以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
这种理念很好,可以让学生的“学”与“做”都在一节课内完成,从而在课下有虹多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他们二人的新课导人也很有新意,让学生眼睛一亮,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交流的学习活动中。
2.透彻理解课标,营造高效课堂,两位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取舍,重新组合、整理,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二者的不同之处1.课堂结构的设计不同。
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叶老师采取小组合作,分小组竞赛,课堂活动热烈;陈老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活动紧凑,学习时间较充裕。
叶老师的导入由微信启动画面(一个人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创设情景,进而联想后羿和嫦娥的对话,引导学生想象在月球上看地球的样子,让学生观察地球上陆地的分布,这样就通过演绎神话把学生的注意力带进了课堂。
从学生的角度设置导学案,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先把陆地分布的问题解决了,这样就有了合作学习的基础。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通过大洲展示,使得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大洲知识。
最后再通过画大洲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大洲的地理分布的记忆。
2024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2024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了2024年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宝贵的经历。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互动,我不仅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开阔了视野,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收获。
在这____字的篇幅内,我将结合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同课异构教研是一种具有创新和探索性的活动形式。
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同课异构教研更注重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观摩和比较,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题和解决方案。
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教师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也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活动中,我有幸参与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观摩,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沟通,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课异构教研的独特魅力。
其次,同课异构教研能够激发教师的专业热情和教学创新意识。
在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时,我常常被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教学策略所吸引。
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参与其中,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有的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还有的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我对教学充满了激情和动力,也激发了我不断探索和尝试的欲望。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和引领学生的需求和变化。
再次,同课异构教研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这次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我们一起分享了教学经验,互相交流了教学心得。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发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思路,每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我们可以从彼此的优点中汲取营养,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在同课异构教研的过程中,我与一位教师合作设计了一堂有趣的英语课,我们互相商讨、互相协作,最终呈现出了一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课堂。
“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同课异构”听评课反思
上学期学校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即“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说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五同活动。
我怀着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觉受益匪浅。
现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总结如下:
张**老师和邓**老师同上七年级语上册小思的一篇散文《蝉》。
张**老师教学多年,经验丰富,能面向全体学生,灵活自如的运用讲学稿,效果显著。
邓**老师年轻有为,激情饱满,和蔼可亲,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不言而喻。
两位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识到“同课教研”对于教学的积极的促进意义:第一,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但可以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二,教材的知识点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顺序;第三,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课异构教学心得体会
一、引言同课异构教学是指在相同的教学内容下,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心得体会1. 教学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同课异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同行们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解读和教学设计,这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碰撞和融合,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在参与同课异构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等。
这些方法让我意识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客观性同课异构教学让我认识到,教学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
在活动中,同行们对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客观性进行了探讨,这使我更加明确教学评价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客观性,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课异构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使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行。
在活动中,我们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进步。
这种合作与交流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不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同课异构教学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教研总结反思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二、活动过程1. 教师分组活动开始前,我们按照学科和年级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又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确定课题各小组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确定一个共同研究的课题。
例如,语文组选择《草原》一文进行同课异构教研。
3. 教学设计各小组在确定课题后,分别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过程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
4. 课堂教学各小组完成教学设计后,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上,教师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教学反思课后,各小组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其他教师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改进教学。
6. 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交流,分享自己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活动收获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方法和技巧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教师们学会了如何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使教师们能够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优化教学资源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发现和整理优秀教学资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反思与改进1.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更好地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张杰同课异构活动反思一、活动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感悟与反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
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
“同课异构” 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
“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与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与总结经过一个学期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形成了相互学习的氛围,现将上段活动总结如下:值得欣赏的是:1、授课者的教育观念,都在转变,不同程度的在向新课标的要求靠近,有意识的树立起创新型教师的理念并在积极实践。
从知识的传授看,由一言堂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并主动获取知识。
2、参与者态度端正,每位教师对所讲的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收集、查找了很多资料,并能精心制做各种教学课件,达到了更理想的效果。
3、课堂上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特点,大部分教师都能立足生活,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
4、注重材料的积累、收集、知识的拓宽、延深,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知识融于生活、融于社会,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
5、课型丰富、导入丰富、内容丰富、气氛特别活跃,这都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方式。
6、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注重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
7、大都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放开嘴巴大胆地说放开思维大胆地想,放开手脚大胆的做。
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1、个别教师的参入不足。
固步自封,不善于向别人学习。
2、有的还在走昔日陈路,没能把握课改的新动向,这样势必影响学科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3、机械照搬的现象较严重,没有自己的独创精神和风格。
4、个别课也有些作秀的影子,因为同学对老师全新的课型感到惊讶、木讷,回答问题好象是背下来的固定答案。
5、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成绩极其必要,但对知识的正确客观的评价也同样重要,有的老师对学生回答中的偏差甚至是错误的知识没有指导,这样容易使全班同学迷惑不解。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反思第一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反思每一学期都要进行一次期中检查,就是看每位老师公开上一节课,本学期的形式突然转变,是以四人为一组以小课题的形式研讨一节教学活动,活动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同课异构”,另一种是“一课四研”。
我被选定参加的是同课异构活动的展示,分别和鲍良虹、金帝言、候晶三人一组进行研讨,我们研讨的教学活动为儿歌《做面条》,一开始,我们四人围坐在一起,先针对本次活动的名称“同课异构”这个词语进行了解释、交流,然后结合网上收索相关资料得知它的含义。
所谓的同课异构就是大家面对一个教材,进行不同设计构想,然后按照各自的思路试教,在相互观摩、交流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理解意思后,接着每个人根据这首儿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大家统一制定目标。
说真的,对于开展儿歌教学的活动,我刚开始的思路只会单一的想到以图片的形式结合或故事的形式引出等,不知还有什么形式,但在大家共同的智慧结晶下,我们很快又会想出更多的形式、方法来开展此教学,先结合托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年龄发展特点,深入挖掘,发现本节活动中很明显地涉及到手工、语言、社会三方面内容,于是,各自开始设计教案,相互交流,如:候晶老师选择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儿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儿歌;而金帝言老师选择的是提线木偶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如:使用灶具做饭;而我自己则选择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学念儿歌;最后一研的是鲍老师她则选择从培养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出发,用手工的方式引导幼儿学念儿歌。
原本以为这样设想过的教学活动应该上的效果不错,幼儿也的到一定的提高,但在开课过程中,还是看到很多的不足与欠缺,但相互之间的学习、提升、帮助却还是很大的。
问题:一、年轻教师上课的中互动、感染力不够高,随机应变能力不够;问题二:动静结合、重难点把握不够明显;问题三:例如我自己在上的这节课,前后环节顺次序出现颠倒,语速也太快,总是不断地要求托班幼儿开口讲话,这点儿完全是带大班幼儿所形成的模式,说明我自己还没有调整、适应过来,需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多多注意、改进。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感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还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感悟。
一、同课异构,彰显教学个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课题,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展示。
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1. 教学内容处理不同同一课题,不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各有侧重。
有的教师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有的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种差异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2. 教学方法多样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们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有的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有的教师则采用游戏、讨论等多种形式。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各有特色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们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有的教师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有的教师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教师则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其他教师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以下是我从其他教师身上学到的一些教学经验: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让我意识到,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2024年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2篇)
2024年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2024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同课异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同课异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课异构活动是一种开展在不同班级或学校中的同步教学活动。
它通过不同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来实施。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学习同一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自己的视野。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与另一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了合作阅读,每个小组由两个班级的学生组成。
通过合作阅读,我们发现不同班级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有所不同,互相交流之后,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还学习到了其他班级的学生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其次,同课异构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与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数学建模的比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需要解决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此外,同课异构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通过与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合作,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化学课堂上,我们与其他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了环保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这个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还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同课异构》是一本由张德芬和许仲琳合著的教育理论著作,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同课异构。
这种模式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通过提供不同的课程,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这本书对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受触动,对同课异构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同课异构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标准化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而同课异构模式恰恰相反,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学习。
书中的案例和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同课异构模式注重师生互动,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再次,同课异构模式注重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书中提到,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培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因此,在同课异构模式下,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供相关的实践机会。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各种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同课异构模式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书中指出,同课异构模式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提供并更新不同的学习资源和课程,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
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语文教育在高中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方法。
同课异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两名或多名教师在同一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或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就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进行探讨,旨在提供对这一方法的全面理解。
一、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的实践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践如下:1.教学主题的设置同一课堂上,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设置多个教学主题。
这种不同教学主题的设置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2.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同课异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有些学生适合听力讲授,而有些学生则更适合进行小组讨论。
3.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课异构教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利用音乐、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同课异构教学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和选择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和探究。
二、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的反思然而,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和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1.教师资源的投入不均衡同课异构教学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教学准备与指导,但实际上,很多学校的教师资源不均衡分布,某些教师可能缺乏时间和精力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2.教室环境的限制由于高中语文课堂一般容纳较多学生,教师在同课异构教学中很难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关注。
教室环境的限制也影响了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实施。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及目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是一种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设计1. 活动主题:生态环境保护2. 活动内容:(1) 教师主导的教学: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形式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包括参观环保展览、观看纪录片、阅读相关书籍等。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包括制作海报、演讲比赛等,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作品,通过展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三、活动效果评价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制作海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参观展览、观看纪录片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
6.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作品展示和学习成果的展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四、改进措施1. 细化活动设计:在今后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细化活动设计,明确活动目标和步骤,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引入评价机制: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引入评价机制,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活动效果,以便对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教学文档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活动中,学员们起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商量教学艺术,从多维的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们再依据自己自身教学特点,个性化的展现课程。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活动课程。
尽管每一位教师对与所拿到的教学内容理解以及实践体验的不尽相同,但都能在商量中、实践中,积极开始探导各种具有特色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又能看到不同成员老师的课堂模式,即可发觉新的教学方法又可发觉存在的问题。
同课异构真的对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重大促进作用。
在为期3天即紧张又短促的研讨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成长了不少,既让我认识到其他学员老师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看到了其他学员老师们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和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
更再一次领会到周芸导师教学能力、及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自如。
对每一环节认真的剖析,优化环节设计。
分解再分解,让我们由浅到深的学习课程活动中引出的教学知识,从本质上提升学员们的教学及专业知识能力。
本次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讨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引发了学员们智慧的碰撞,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专业能力。
学无止境,我们一同行进在教研路上,我们实践着,思考着,收获着。
.。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2022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2022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篇一:同课异构心得体会】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我们数学组为提升老师教学水平实行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老师了一个发觉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老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觉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老师教学力量的提升."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老师依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学问与力量、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全部老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看法,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本次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例的展现,其次部分是教学反思,最终的部分是课例点评.首先,由王秀丽老师和范海君老师执教同一课题《熟悉平面图形》.由于两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老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接着由执教者对自己课例进行反思,反思过后,由数学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气氛推上了高潮.最终由段校长对课例进行点评,并对本次活动予以总结.两位年轻一班级数学老师范海君、王秀丽担当了此次讲课任务,他们经受了选课题《熟悉平面图形》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同学)独立备课上公开课说课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呈现两堂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很仔细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老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觉每个老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学问与教学水平.此次教研经受,使老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阔老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沟通教学设计和展现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熟悉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才智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索,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老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假如没有亲身的经受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篇二:同课异构心得体会】参与"学校数学同课异构'做课活动,来自天津中学的马玲玲、静海二中的贾智学、河北师大附中的苑义层、内蒙古锡林浩特六中的刘娟娟四位老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一、老师擅长创设情境刘娟娟老师先类比线段的比较并在黑板上贴了三个不同颜色和不同大小的角,同学利用第四个角在黑板上比较,引出本课课题.让同学感觉数学是好玩的.每一个同学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胜利,这是同学的心理共性.长期以来,数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重学问的传授,轻力量的培育;重学习的结果,轻探究的过程;重反复的练习,轻情感的满意这一切,使我们同学对数学很难激起爱好.他们感到数学是枯燥的、烦琐的,数学几乎等同于做题,而且没完没了.一个奇妙的问题引入,把同学探究学问的爱好激起,他们感到数学是好玩的.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同学供应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胜利.二、老师细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苑义层老师通过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时,就是通过动画演示,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更有利于同学对所学学问得坚固把握.三、老师的教学语言老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天津中学的马玲玲老师的语言表述最好,让同学听懂理解学问,四位老师随时关注了同学的情感,想方设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教学语言叙述应合乎规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提出问题要清楚明确.教学语言应规范化,用一般话教学.教学语言要洁净利索,要依据不同同学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简单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五、小组合作刘娟娟老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同学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育了同学的合作探究力量,体现了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苑义层老师给同学争论的时间比较充分,能深化每一组倾听同学争论并时而和同学共同沟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访同学养成"合作沟通'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为同学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乐观交往的机会,培育合作力量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有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同学思维的进展.而且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的解决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动手操作与相互沟通、相互启发、探究创新这一冲突,使同学能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学习、逐步培育他们的探究精神.六、一题多变天津中学马玲玲老师的学材的设计中最突出的是一题多变,常常做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同学思维质量,还可以培育同学面对难题的良好的从容心态.一题多变重点在于对某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究.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对培育同学发散思维有极大的关心.是同学创新思维的必备前提,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数学中的一题多变设计应能够体现学问的肯定规律和肯定的关联,便于同学思索问题时思路的进展.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增加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力量'.用题目的相同、相像这一系列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了解数学从简洁到简单,从一般到特别的探究规律.再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不仅使得同学对思索的问题由浅入深,而且极大的熬炼同学类推力量和梳理思路归纳的力量.教学时,老师都常常埋怨同学讲过的都不会,我们是否想过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本文已影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圆的切线性质.可见,本文中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双切线的等角性质可以看作是圆的双切线的等角性质在圆锥曲线中的类比拓展.至此,圆锥曲线双切线的等角性质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探究中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体验美,提升审美能力和数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参考文献1 邹生书.例谈圆锥曲线双切线问题的处理方法[J].数理化学习,2012(11)2 冯克永.“基于补美”的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2015(6)(收稿日期:2016‐08‐12)溯本清源精耕细作———由同课异构反思新课教学的着力点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 李启梅 (邮编:230051) 1 缘起今年上半年,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个区级同课异构活动,两位老师同上了人教A版选修2-3的枟二项式定理枠这节内容.两节课从内容设计到组织教学都截然不同、风格迥异,从课堂气氛、学生的反映给人感觉效果不错.但笔者听完了这两节课后,“精耕细作”这四个字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它使我不由自主去思考一个问题———新课教学着力点应该是什么?下面节选了这两节课的教学实录:2 同课异构的教学实录实录1:教师:红红的苹果会砸中谁?学生:砸中牛顿(ppt上展示的是牛顿)教师: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引入课题)教师:我们知道(a+b)2=a2+2ab+b2,下面来尝试计算:(a+b)3和(a+b)4展开式.学生们开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合并后展开式有几项?各项字母的形式是什么?展开式项的系数又是什么?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回答着老师的三个问题.教师:(再问)每项系数有什么规律呢?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开始引导.教师:请看:(a+b)2=(a+b)(a+b)=a(a+b)+b(a+b)=aa+ab+ba+bb=a2+2ab+b2.再看:(a+b)3=(a+b)(a+b)(a+b)=aaa+(baa+baa+aab)+(abb+bab+bba)+bbb.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室内一片沉默,大家都在观察.教师:(a+b)2展开后有三项,每项都是二次式.第一项不含b,第二项有一个b,第三项有2个b,合并后这三项前面的系数我们怎样去理解呢?教师:能否用前面的排列和组合知识来解释?(学生开始议论)学生1:用组合数来解释.教师:很好,请S1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学生1:从结论中不同颜色的a可以看出,在两个(a+b)中,都不选b,就是C02,选1个b就是C12,选2个b就是C22,C02=1、C12=2、C22=1,正好是这三项系数.教师:精彩,请坐,你说出了问题的所在.有没有同学能说出(a+b)3展开式各项系数的规律呢?学生2:在三个(a+b)中不选b,选1、2、3个b.学生的思路一下被打开了.教师:(追问)(a+b)n展开式各项系数的规律呢?722016年第5期中学数学教学万方数据学生:(学生齐声回答)在n个(a+b)中不选b,选1、2个、…、n个b.(后面授课内容:二项式定理及展开式的特征;一例两问;课后思考题.下课铃响时,例题和思考题恰好讲完.)实录2:教师:我们知道(a+b)2=a2+2ab+b2,下面请大家计算:(a+b)3=?(a+b)4=?学生们开始计算,教师个别指导.教师:下面我们来看这些展开式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展开后有多少项?每项幂的形式?各项系数的规律是什么?(a+b)1=a+b;(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学生们都在下面小声议论,老师认真倾听.教师:对(a+b)4展开式中a4、a3b、a2b2、ab3和b4的系数是多少呢?学生1:1,4,6,4,1教师:很好,我刚才发现你是计算出来的,下面来探究系数规律:在(a+b)2=(a+b)(a+b)=C02a2+C12ab+C22b2中,以选不选b为标准,在两个(a+b)中,C02表示不选b,C12表示从1个括号选b,C22表示从2个括号都选b.教师:那么n=3,各项系数怎样理解呢?学生2:n=3时,系数为C03、C13、C23和C33教师:很好,根据这个规律能说出(a+b)4以及(a+b)n展开式.(后面授课内容:二项式定理及其特征;例1、例2及两个变式、例3及思考.例3及思考没讲完,下课铃响了.)3 对比分析两位老师都采用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二项展开式的规律,但在内容设置和难点处理上很不一样.对本节课的难点———利用组合知识归纳出二项式系数,两位老师都没有归纳总结出展开合并前每项的共同形式即an-knbk,以及n个(a+b)中从几个(a+b)中选b的问题.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这两节课有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课1的成功做法:从(a+b)2=(a+b)(a+b)开始不惜笔墨,精耕细作,逐步推导出(a+b)2=aa+ab+ba+bb=a2+2ab+b2,让学生能看清每个单项式组成要素a与b的来源,为学生大胆猜想用组合数表示提供了直观感知,可见教师的别具匠心!不足之处教学内容略显单薄;用组合数来表示各项系数,学生不易想到,需要启发引导,但“能否用前面的排列和组合知识来解释?”这样的发问就显得唐突和苍白.课2的成功做法:注意到例题的变式,不足的是:所选例题过多;探究过少,表现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a+b)2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后,直接告诉学生如何理解C02、C12、C22,然后再让学生按照这种规律去理解n=3、4时展开式中每项的系数,显然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不高,猜想归纳能力得不到培养.4 反思及改进新课教学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之,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之”让学生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他们积极去建构新知识框架,因而新课应在教学内容、难点突破、教学方式上着力.为此,就这两节课,笔者作了以下的反思及进一步改进,以供大家参考:(1)循序渐进,不贪多求全在内容选择上,遵循数学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不贪多求全.在各种新课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反馈效果和教学的完整性,把新课的教学重心放在对新知的应用上.出现了新课教学着力点严重偏移,表现在草草完成概念的讲解、定理的推导,目的是为后面概念和定理的应用腾出更多的时间.确实学生们现学现用给课堂反馈增色了不少.在我们求多求全偏重应用的设计中,这些新知真的在学生的认知中扎根了吗?苏步青教授指出:“学习这东西,是有规律的,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教育学者张文质在枟慢教育枠一书中提到“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那么作为传授知识的我们也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给他们搭建旧知和新知的平台,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去认识,去理解.在新课的起始课上,教师应重理解、轻运用,抛开一些功利的做法,不急82中学数学教学2016年第5期万方数据不躁,不贪多求全,以教育智慧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使他们自己去探究.(2)溯本清源,不越俎代庖在难点突破上,溯本清源,知难构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在上述两个课例中,对二项式系数的认知上,课1老师展示n=2、3时的展开式,用不同颜色来标记每个括号中的a、b,引导学生观察,及时回顾排列组合知识,深挖问题本源,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自悟中领会二项式系数的含义;课2则先给出二项式系数规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在问题设置上没能还原问题的本源,因而要让学生去猜想用组合数来表示二项式系数有困难,只能自己直接抛出.岂不知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自自身的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教师不能把“冰冷的数学”灌输给学生,不能越俎代庖!但这在实际的教学中屡见不鲜.为避免遏制学生思维现象的发生,对新知的教学,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驾驭教材,精心设计,舍得把时间花在探究问题的本质上,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在联系.缺少探究的教学,必然会导致缺乏思维空间的学习,同时这样做也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吃夹生饭时教师反复解释的苦恼,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何乐而不为呢?(3)精耕细作,不囫囵吞枣在教学方式上,精耕细作,低处入手,不让学生囫囵吞枣.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洞悉学情,巧设问题,拾级而上.对二项式系数的得出,笔者在精耕思想的指导下,对(a+b)n的展开式,采用这样的细作方式:(1)探究n=2、3、4时展开后项的个数、各项次数和n的关系;(2)探究每个单项式的形成规律,如(a+b)2=(a+b)(a+b)=aa+ab+ba+bb,由多项式乘法法则知,合并前展开式中的任一项是由每个括号中a或b相乘所得;(3)探究合并后除系数外各项的通式;(4)类比举例:4个袋中有红球a,白球b各一个,每次从4个袋子中各取一个球,有哪些取法?每种取法有多少种?启发学生用组合数表示各项系数.(5)探究合并后各项系数规律,引导学生正迁移.先确定合并后除系数外的各项(类比举例中的不同取法).如n=4,展开后每项次数为4,有5项,分别是a4、a3b、a2b2、a1b3、b4.再确定每项的系数(类比每种取法有多少种),拿a3b来说,由(2)知可以看作从4个(a+b)中任选3个(a+b)中的a,剩下(a+b)只能选b,有C14种,因而合并后a3b的系数即为C34,若从取不取b的角度来考察,合并后a4、a3b、a2b2、a1b3、b4前的系数分别为C04、C14、C24、C34、C44.以上各步设计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知道合并前各项的来源,为引入组合数铺平道路;二是抓住合并后除系数外各项的通式,以便确定Cmn中m,即从多少个(a+b)中选b.第(2)步对各项来源的本真还原,第(3)对各项通式的及时归纳,第(4)步的类比举例,这三个台阶有效地实现了思维的烘热,促使学生大胆猜想用组合数表示系数,增进了学生对n=4时合并后各项系数规律的理解,为完成了由特殊到一般展开式的推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许泽然.同课异构促交流高效课堂齐探讨[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6(3)2 罗增儒.同课异构“基本不等式”的互动点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6上)3 窦楚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堂实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8上)(收稿日期:2016‐07‐25)922016年第5期中学数学教学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