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题库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在沙漠中心》教案(2)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在沙漠中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人们对圣艾克絮佩里的评价,引发对人物品质的思索。
】圣艾克絮佩里是法国优秀的飞行员,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
他常常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写入作品。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圣艾克絮佩里的内心。
课堂实录一、分析人物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了解人物精神品质。
】1.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
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
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2.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你从他身上看感受到了什么呢?明确: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
二、赏析重点句子。
【设计意图: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探讨句子对文章中心的作用。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牙床冻得格格作响。
明确: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在沙漠中心【设计思想】《在沙漠的中心》涉及的“航空探险”和通过人物心理活动表现文章主旨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在今天的初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认知20世纪初的航空事业,了解圣埃克絮佩里,是走进文本、获得情感体验的钥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理解、感悟、体会圣埃克絮佩里心灵告白所揭示的生命“真谛”,则是激发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的重点,必须突破的难点。
于是我化困难为简单采用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为了减少难度,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或采取填空的形式:——(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第二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看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
通过归纳得出下列问题:1、谁在沙漠中心?2、为什么在沙漠中心?3、在怎样的沙漠中心?4、在沙漠中心做了些什么?5、在沙漠中心想了些什么?【教学目标】1.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能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先出示一幅沙漠图片,并出示课题“在沙漠中心”)师:在沙漠中心,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学生回答)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坠机于利比亚沙漠的法国飞行员,一同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中心,感受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提示: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教师点评明确:(概括应该包含人物+事件)三、研读文章1.为什么作者会在沙漠中心?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补充介绍作者背景知识要点:20世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
精选题库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在沙漠中心》教案(2)人教版
《在沙漠中心》教案法圣埃克絮佩里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过程和方法:1赏析法和探究法结合。
2、多媒体:PPT课件3、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程序:多媒体图片导入:教师问:同学们请看这迷人的景象,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抽一名学生讲述。
师结: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第二程序:走进作者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
(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2在沙漠中心》word教案 (2)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3、理清人物内心变化过程。
4、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理清“我”心理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去追求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的人生。
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自读、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与震中地区远隔千里的我们,也有震感。
灾难虽没有降临在我们头上,但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如果真的强震发生了,被埋在废墟里的我们,濒临死亡,我们会想什么?害怕、恐惧,痛苦,更多会是遗憾,遗憾我们的生活还没有真正开始,许多想做的事还没有做,有许多理想没有实现,丰富的人生还没有来得及体验等等。
太多的遗憾会让我们不甘心生命就此结束。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他驾驶的飞机坠毁于利比来沙漠濒临死亡时却有着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体验和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了解他的不同。
二、解题。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后媒体展示对作者的简介。
三、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
(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1、沙漠中心是什么样子的?2、在沙漠中心发生了什么事情?3、“我”有怎样的感受?4、“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五、自学。
1、齐读生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体验、思考、感情的句子,并作批注。
3、完成学习目标。
六、交流。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2 在沙漠中心》研讨课教案_20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3、理解作者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二、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到过沙漠吗?在影视作品中见过吗?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描述)不错,沙漠既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又有岑参“平沙莽莽黄入天”的险恶。
今天我们的探险之旅就从这里开始,去体会作者在沙漠中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感受,从而去领悟人生的真谛。
2、简介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是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3、故事背景:本文记述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12月份,作者在一次飞行中,飞机发生了故障,不幸失事,坠毁在利比亚的沙漠中,他和同伴文中的另一个人物普雷沃,一同在沙漠恶劣的环境下跋涉了五天五夜,凭着坚定的意志,最后被骆驼商队所救。
4、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词语积累硌gè噎住yē辐射筛糠shāi 幻影疲倦协奏躯壳脐带qí犁铧huá真谛dì卷土重来芸芸众生yún 死得其所(2)用一句话概述文意(提示:将标题扩展为完整的一句话表述文意。
)a和战友在沙漠中心遇险b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c我在沙漠中心,抒写生命赞歌。
5、跳读课文请同学们找一找(1)我和同伴在沙漠中心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措施是什么?(2)找出文中反映我当时心理句子,并梳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
(1)缺水寒冷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语句:我的牙床冻得咯咯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
措施:喝纯乙醚和90度酒精。
埋沙取暖的方法。
(2)a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在沙漠中第一课时航空奠基者:美国的莱特兄弟俩于1902年设计出了他们的第一架飞机在20世纪初,飞机的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同时,天气预报也不准确,信息技术也不发达,对于较早一代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行员。
在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一) 作家作品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
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
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人类的大地》是一本由八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本文就是节选自其中的一篇。
(二) 整体感知文章思路梳理• 一、(1--7)在沙漠里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 二、(8--19)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的心理活动。
• 三、(20--21)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1、那同学们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好好思考一下。
1) 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2) 感受到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3) 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4) 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5) 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6)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自己的遇险经历的:记叙顺序:时间遇险——脱险——探险线索:心里的变化(三)课文研读1.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沙漠环境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2.既然是一场遇险,那么肯定遭遇到了很多痛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见过沙漠吗?谈谈你对沙漠的看法?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情节背景: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
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
三、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2.速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回读。
(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②调整阅读速度。
(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来阅读。
④标出段前序号。
3.作品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4. 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如何解决这些痛苦?5.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四、讨论研讨1.圣埃克絮佩里在荒凉的沙漠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痛苦、绝望、平静、乐观2.(1)请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并体会一下。
第1段第3行: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2段第7行: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5段: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9段: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2)请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并体会一下。
第4段第2行: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沙漠中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沙漠中心》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在沙漠中的体验和思考,准确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并通过阅读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并学习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在沙漠中的孤独、恐惧和绝望,但同时感受生命的顽强和宝贵,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在沙漠中的体验和思考,学习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沙漠中心所达到的生命感悟,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沙漠的概况和特点,引导学生想象沙漠的情景和氛围,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2.呈现新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作者在沙漠中有哪些体验和感受?(2)作者如何描述自己在沙漠中的孤独、恐惧和绝望?(3)作者在沙漠中心所达到的生命感悟是什么?(4)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这种感悟?3.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尤其是重点研读关键语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思想以及生命的感悟等重点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在沙漠中的体验;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入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沙漠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在其中的感受。
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2 在沙漠中心》研讨课教案_22
《在沙漠中心》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前置作业:1.读课文两遍,排除生字词障碍。
2.当时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遭遇了哪些困难?3.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比如痛苦、绝望、乐观、平静等),从中梳理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4. 作者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一、情境导入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意思是说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但是他又是自然界最高贵的东西,因为他能思想。
今天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学习一篇新课文——《在沙漠中心》。
二、介绍作者1935年,作者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不幸坠机。
本文叙述的就是坠机第三天的一个沙漠之夜。
当时的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处境如何呢?三、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脆弱的一面?遭遇了哪些困难?采取了哪些应对办法?因血液缺少水分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感到呼吸困难寒风越来越猛,吹得他团团转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采取的办法:喝乙醚酒精、用沙子盖住身体2.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作为“能思想的苇草”,作者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进行思考)3.作者为什么能从痛苦、绝望转变为平静、乐观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⑴他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⑵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⑶他冒险是去寻找真理,是对人类的责任感所致。
⑷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
三、交流展示圣埃克絮佩里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将生命的思考留给了我们,我们不大可能像作者一样被抛到撒哈拉大沙漠中,但我们在学习、生活、人生中其实也会遭遇沙漠,人是脆弱的,会有迷茫无助,感到孤独痛苦的时候,是吗?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说什么呢?可用自己的话,也可引用文中的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探究其源本。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把一个人的头像印在钞票或邮票上,你觉得怎样人的才有这样的资格?现在有一个人,他既不是领袖也不是发明家,他只是一个作家、飞行员。
但是他的名字却被印在了50法郎的钞票。
他就是蓝天白云的耕耘者——圣埃克絮佩里。
写作,他为万里高空的同伴们代言他有飞行员的勇气,他拥有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有人这样评价:万丈红尘的商业社会里,读这样的作品会让你重新变得纯净和坚强。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请同学们用一句换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作者和他的同伴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齐声朗读1.2小节。
缺水干旱、狂风、寒冷等死亡危险3、圣埃克絮佩里是不是陷于绝望之中,一蹶不振,束手待毙呢?他的心境有了怎样的转变?请同学们速读(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第④个自然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个自然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第17个自然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个自然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个自然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第⑩个自然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4、为什么的圣埃克絮佩里的心情为如此平静?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11——19小节,找出句子,并思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
对学生回答点拨引导(有追求,珍爱生命,勇敢,坚强,有责任感)
点拨疑难,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面对死亡能够平静,通过分析作者的形象相信大家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文中找到一个词概括原因。——死得其所
1、速读课文,回答作者面临什么样的恶劣环境。
体会这两句话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3、找出作者表明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自己为事业献出生命是有意义的句子,说说两句话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例:绝望、有坚定的求生意识。通过写自己对待外物的态度来表现自己的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外物皆着我之色彩”。“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通过作者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分析作者形象。
三、
体会心理活动的特点
1、提出问题:读读我们对作者情感理解得如此深刻是因为哪种描写方法?体会本文心理描写的特点。
2、下面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普雷沃找到了几根枯枝,生了一堆很快就会燃尽的火。我摸了摸,它是干的。再等一等,露水要到清晨才有。)
在沙漠中心
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2、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3、理清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4、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心理描写,了解心理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
理清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认识生命的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在沙漠中心》(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22课在沙漠中心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在沙漠中心导语:本节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22课《在沙漠中心》的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使他们对沙漠这个自然环境有初步的认知。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在沙漠中心》,学生能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文本中的词语:学习文中的一些生词,如“沙漠”、“奇迹”、“风暴”等。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描绘沙漠环境和人物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文本中的词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和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理解沙漠的特点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笔、图片、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沙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读课文(20分钟)1.师生共同读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适当调整。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 主人公为什么要去沙漠中心?-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Step 4:词语解析(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通过图片展示或解释的方式进行词义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Step 5: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 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样面对困境?- 你在沙漠中心遇到了什么奇遇?Step 6:个别陈述(10分钟)教师选择几位学生,让他们依次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引导其他学生提问和分享意见。
精选题库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2)北师大版
《在沙漠中心》教案法圣埃克絮佩里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过程和方法:1赏析法和探究法结合。
2、多媒体:PPT课件3、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程序:多媒体图片导入:教师问:同学们请看这迷人的景象,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抽一名学生讲述。
师结: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第二程序:走进作者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
(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快速阅读,品味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过程和方法:通过预习与课堂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人物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引导学生三观。
教学重点:查找人物心理变化的句子,分析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了解历史背景、职业特点和人物复杂的心理。
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手段:可以查找经典朗读与探险视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听朗读,完成下列导学要求:1、圈点你想了解的重要字词。
2、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3、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不同心情的句子)二、学生提供上述学习信息。
1、拼音与词语: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颤抖chàndǒu 犁铧líhuá脐带qí真谛dì噎yè糠shāikāng 辐射fúshè筛糠: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2、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3、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七年级语文下册5.22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5新人教版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课文1、听读课文。
2、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3、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感受到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四、合作探究1、是的,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感到呼吸困难。
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板书)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产生幻影感到疲倦、错乱呼吸困难2、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是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2节)------痛苦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
(2节)------绝望我感到,有一股图象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
(10节)------平静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18、21节)------乐观(板书)3、文中多处运用心理描写,并贯穿全篇,让读者去体验作者面对困境时由绝望、痛苦到平静,甚至最后乐观的内心情感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沙漠中心》教案
法圣埃克絮佩里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
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过程和方法:
1赏析法和探究法结合。
2、多媒体:PPT课件
3、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程序:多媒体图片导入:
教师问:同学们请看这迷人的景象,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抽一名学生讲述。
师结: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
第二程序:走进作者
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
(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
圣艾克絮佩里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
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
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
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
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下面我们就看看他在沙漠中遭遇了什么,想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第三程序: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这篇课文并初步感知其中内容。
快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学生倒回去读。
(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
②调整速度。
(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
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等指导阅读。
接着学生自由默读,教师适当巡视。
(2)为题目加前后词语
得出“我在沙漠中感受和思索”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自己的遇险经历的:
记叙顺序:时间遇险——脱险——探险线索:心里的变化
第四程序、合作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1、这是怎样的一个沙漠中心文中哪些语句描写出了沙漠环境给我带来的困难呢?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痛苦与煎熬:
⑪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⑫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⑬感到呼吸困难。
⑭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⑮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⑯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⑰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师归纳:干渴、寒风、寒冷(教师板书)这样的处境怎一个“险”字了得!尤其是在恶劣的沙漠环境,
(干渴疲惫孤立无援环境恶劣物资匮乏)
►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舒服呢?(教师板书)
1、产生幻影
2、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2、师过渡:苦,我们不说了。
但是,圣埃克絮佩里在荒凉的沙漠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找找他复杂的心理变化,细读相关的语句。
读一读说说他的真实感受?(心理描写)
1)、.心情变化:
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
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2)、相应的句子:并分析如何描写出心情的写法。
(1)学生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学生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第④个自然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个自然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学生3: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第⑩个自然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学生4: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第17个自然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个自然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个自然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3师提出问题: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⑤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
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4.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第五程序、课堂小结
1.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
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
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
要记住: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2、知识链接:
心理描写的原则:
1、特定的环境。
2、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随心理的变化。
3、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动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4、善于联想和想象,使用恰当的修辞。
心理描写的作用:
1、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2、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和境遇。
3、有助于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六程序、布置作业:
1、字词的抄写和解释造句
2、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3、以“考试失败后的我或比赛受伤时的我”写一段心理描写
板书设计:
为了人类的事业尽一点责任
热爱生命,毅力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