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8人口与城市发展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城市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城市练习含答案专题:城市一、选择题(一)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1992~2012年()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和县区人口数量比较接近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2、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A.逆城市化阶段B.初期阶段C.中期阶段D.后期阶段【参考答案】1—2、D C解析:第1题,该图为人口分布构成图,表示人口比例变化,无法判断甲、乙老城区人口数量的多少,故A错误;由图可知,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大于乙城市,故B错误;两城市远郊区和县区人口比例相当,但两城市人口总数不一定相同,其远郊区和县区人口总数可能有差别,故C错误;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大于乙城市,故D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两城市老城区人口比例略有减少,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例大幅增加,远郊区和县区人口比例大幅减少,所以甲、乙两城市应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向市区集中,故C正确。
(二)为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北京市和南京市各规划建设5条“通风廊道”。
下面图1为北京和南京1月、7月风向玫瑰图,图2为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图1图21.两地1月最大风频风向差异明显的直接原因是()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C.地形阻挡D.地转偏向力2.为保证治污效果,北京的“通风廊道”应规划为()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放射状D.环形式3.下列关于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目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与1月最大风频一致,有利于冬季雾霾的扩散B.南京市的“通风廊道”沿途多绿地、水域,有利于形成五个景观大道C.形成“狭管效应”加大风速,提升空气流动性,起到净化城区空气的作用D.利于城市热量的散发,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答案1.D 2.A 3.B解析第1题,1月份,北京的最大风频为西北风,南京的最大风频为东北风,二者均来自亚洲高压,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不断右偏使两地风向存在差异。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人口、城市与交通 (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人口、城市与交通一、选择题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下图示意“浙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时期内,浙江省人口红利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A.1970~1982年B.1990~1995年C.2005~2010年D.2040~2050年2.2030年后,浙江省人口负担系数变化带来的影响为( )A.劳动力充足B.社会负担减轻C.人口数量减少D.经济增速减缓3.图示信息显示,浙江省人口老龄化趋势( )A.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B.程度加深,但2020年后即趋于稳定C.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人口增长速度D.将持续加速加深,并抑制省外人口迁入答案 1.C 2.D 3.A解析笫1题,人口红利最明显的时间段即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最低的时段。
结合图即可解答该题。
第2题,2030年后,人口负担系数升高,则劳动力比例下降、抚养费用增加,社会财富积累减慢,经济增速减缓。
第3题,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深,2040年后趋于平缓。
人口老龄化会加大社会养老负担,不利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人口老龄化会带动老年医疗、保险、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引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促进省外移民迁入。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4~6题。
4.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5.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人口与城市
专题人口与城市01人口考点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考查角度1▶结合人口统计图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2016年天津卷)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A BC D解析▶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2000年降低较快。
答案▶ D考查角度2▶结合人口结构示意图考查人口问题(2019年全国Ⅰ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2015年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不同性别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的百分比,材料中没有涉及具体的人口数量信息,故无法比较不同籍别的男性人口数量;图中25~50岁女性中非欧盟籍人口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劳动人口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图中欧盟籍劳动人口男女比例多为1%~1.5%,而非欧盟籍劳动人口男女比例多为1%~2.5%;图中信息显示,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小于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
第2题,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加大,说明非欧盟籍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或欧盟籍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图中数据反映的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不同性别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无法从中得出欧盟境内总人口数量的变化,所以也无法判断欧盟人均消费水平的增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升降;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加大,说明外来人口持续增多,而外来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所以降低了欧盟境内老年人口的比例,使得老龄化进程趋缓;外来青壮年人口持续增多,说明欧盟劳动力供给不足。
答案▶ 1.C 2.B(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八 人口与城市
大量迁入,户籍人口应少于常住人口,故选择D项。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
高考导航
老龄化。下图示意1953—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
两题。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一
栏目索引
1.人口增长 (1)表现
高考导航
①时间变化: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
(2)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
率;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
高考导航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 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
重不断下降
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 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 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 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 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高考导航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 C 由图可知,该市户籍人口数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多,A
项错误;随着劳动力外迁,该市老年人口比例增大,B项错误;图中显示随时间
推移,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之间的差距变小,说明外出人数减少,该市对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对对练
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城市区位、城市体系与空间结构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9全国Ⅱ,1~3)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第1~3题。
图1图2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区位条件。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中属于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六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合肥、南京、杭州为省级行政中心,符合“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的特点,D项正确。
六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宁波两个海港,A项错误;长江沿岸的城市只有南京和上海,B项错误;长江口的城市只有上海,C项错误。
第2题,考查读图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设问“以上海为核心”。
从图中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离上海较远,位于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的边缘位置,B项正确。
Ⅳ型城市中,一个位于上海西北,四个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区,空间分布上不具备均衡性、集中性和对称性。
第3题,考查城市化。
2016年升级的城市包括从Ⅱ型升到Ⅰ型的苏州、杭州和宁波;从Ⅲ型升到Ⅱ型的扬州和嘉兴;从Ⅳ型升到Ⅲ型的舟山。
其中苏州、杭州、嘉兴、宁波空间位置上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明显,A项正确。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B、D两项错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城市性质和其他城市有很大区别,C项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人口与城市(含解析)
2020年⾼考地理⼆轮复习特训专练:⼈⼝与城市(含解析)2020新⾼考地理⼆轮复习特训专练⼈⼝与城市⼀、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农村“空⼼化”的成因与演进机制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农村空⼼化出现关联性最⼩的是( )A.第⼀产业效益低B.第⼀产业产值下降C.农村劳动⼒剩余D.农民经济条件改善2、针对农村空⼼化现象要( )A.严格禁⽌农民进城B.转化农民的⽣活⽅式C.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D.发展机械化农业解析第1题,第⼀产业效益低,⼤量的剩余劳动⼒迁⼊城市,导致农村空⼼化的出现;农民经济条件改善,农民的收⼊增加,农民在村外建房,也促使农村空⼼化的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产业⽐重会减⼩,但产值不⼀定下降,B项符合题⼲要求。
第2题,严禁农民进城是不现实的,A项错误;农村空⼼化现象与农民的⽣活⽅式⽆关,B项错误;农村空⼼化现象的出现,使得⼀些房屋闲置与废弃,浪费了⼟地资源,故应加强宅基地管理,C项正确;发展机械化农业,会加剧农村空⼼化,D项错误。
答案 1.B 2.C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数量占⽐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与2000年相⽐,2016年该城市( )A.⼈⼝总数减少B.⽼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D.劳动⼒增多4.影响该城市⼈⼝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然增长B.医疗⽔平C.机械增长D.⽣育观念解析第3题,图中显⽰的是⼈⼝占⽐变化,⽆法根据图⽰信息⽐较⼈⼝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占⽐不⾜5%,不存在⽼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占⽐最⾼,约占80%,2016年21~50岁⼈⼝占⽐最⾼,说明⼈⼝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占⽐较⼤,该年龄段多数⼈⼝还没有参加⼯作,2016年25岁以上⼈⼝占⽐较⼤,该年龄段多数⼈⼝已经⼯作,故选D。
第4题,2000年⾄2016年,该城市⼈⼝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量劳动⼒⼈⼝涌⼊城市,C正确。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人口与城市问题
(2021·厦门三检)常住人口是指在某设区市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在常住人口中,户
籍地不在本设区市的称为流动人口。我国某省流动人口规模大,以省外流动人口为主。
2000年,该省流动人口已达2 105.41万;2010年增至3 139万,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0%,且
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男性与女性人口的比值)较2000年均匀。下图示意该省2000年和
【考题·精细剖析】
(2021·山东等级考)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
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
质建筑, 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
2021年北京卷 2021年湖南卷 2021年天津卷
18题(2) 区域图+文字 以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人口分布特点
1-2
统计图+文字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8
统计图+文字 以民工流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专题1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 【热点情境·地理思考】
安徽省作为外出人口大省,2012年以前净流出人口持续增加,2013年首次出现外出人口 回流现象,至2018年已连续六年持续回流。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 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人口迁移出现新特点。如下图。 (1)(区域认知)2019年安徽人口流动呈现哪些新特点? 提示:区域间人口流动双向加速,省际间流动更加频繁;流向外 省人口远多于流入人口。 (2)(综合思维)安徽人口大多流向江苏和上海,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练习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练习(有)答案专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选择题如图为贵州和江苏2007~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
读图,完成题。
1、与江苏相比,贵州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A.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B.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C.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D.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2、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区域发展B.地域文化C.资源状况D.城市布局【答案】D 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图,回答题。
3、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的是()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答案】A.C(三)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
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
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
据此完成题。
5.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A.减少建筑能耗B.增加绿化面积C.延长建筑寿命D.丰富城市景观6.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交通安全B.土壤与温度C.景观协调D.光照与水分7.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可能是()A.技术不够成熟B.破坏建筑景观C.安装维护费高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B .D .C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78—2008年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单位:℃),图中虚线圈为该城市的中心区。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人口和城市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人口与城市一、单选题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 --100)。
下图中,P点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
左图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右图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
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平原 D.山地 B. C.丘陵 A.高原.右图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2 D.冻土广布水资源短缺 C.石漠化严重A.地势起伏大 B.,则说明该图所示地90E、D数值都大于题,从右图中可以看出,.1.D 2B【解析】第1区人居环境适宜度和社会经济协调度都很高,人居环境适宜度受地形影响,则可知该地区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最可能位于平原地区,地势最有可能位于平原地区。
第2起伏小。
平原地区地表主要分布的是土壤层,石漠化不严重。
冻土主要分布在高原和高纬人居环境适宜度也相对较低。
而我国高原和高纬度地区人口较少,人口集聚度低,度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说明该地区水土资源限制度高,因此该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水资源短缺。
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2000~2010下图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题。
4-3据此完成..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3 B.地理位置居中.人口基数稳定A D.交通网络发达C.经济实力雄厚 4.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B.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A.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 D.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C.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解析】第3A 4.D3.题,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原因是武汉地理位置比较适宜。
第4从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可以看出,图示时段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减慢,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入地区,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引力增强。
(全国通用)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考前必刷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考前专练(2018 •广东深圳市调研)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 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1〜3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扌畧荒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增多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3.“城归”现象最先给乡村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答案 1.D 2.A 3.B解析第1 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城归” 返乡创业,将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
“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
故选D。
第2题,“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升级。
故选A。
第3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
故选B。
(2018 •全国文综川)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练习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练习附答案专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选择题(一)下图是某地区人口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图说明该地区A.人口密度大B.约10%的人口在郊外C.城市人口为2500万D.城市化水平高2、此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印度B.英国C.巴西D.泰国【参考答案】1、D 2、B1、图示该地区的总人口约2500万,而城市人口约2250万;故计算当地的城市化水平约90%,故选D项。
2、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极高,故英国较符合。
B正确。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题。
3、该城市()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4、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参考答案】.A.D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城市建设。
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越大,说明土地利用强度越大。
Ⅰ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该是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A项正确,C项错误;Ⅱ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宜建垃圾填埋场(造成污染),B项错误;Ⅳ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释放废热少,热岛效应弱,D项错误。
第4题,本题考查城市化。
保护耕地和增加种植业投入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减弱,与题意不符,B、C项错误;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引起土地利用强度的明显增大,A项错误;卫星城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D项正确。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六大洲城市化水平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题。
5、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乙、丙、甲6、下面图中的曲线符合2010年后大洋洲人口变化的是()7、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原因是北美洲()A.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B.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城市中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就业机会较多D.鼓励居民居住在城市,保护乡村环境【参考答案】D D A第5题,读图可知,甲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南美洲;乙、丙相比较,乙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丙高,应为亚洲,丙为非洲。
2020高考地理名师预测 知识点08人口专题试题 精品
人口专题一、单项选择题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1-2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口(人) 迁入人口(人)≥60 700 80045~59 1600 500025~44 2000 3000015~24 2400 275000~14 640 5000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读“我国某省2020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3.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就业压力大 B.养老负担重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D.劳动力短缺4.(2020届广州市第一次模拟试题文综)引起春节期间下图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某城市总人口的逐日变化示意图(2008年11月28日~2020年3月8日)A.洪涝灾害 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2020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图1为黑龙江省2000年(第五次)和2020年(第六次)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1回答5~6题。
5.关于黑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数量增加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黑龙江省近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增长率下降B.劳务输出的数量增加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死亡率增加【答案】B【解析】黑龙江省近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外出打工的人口增加。
2020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8人口与城市发
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1~
3题。
1.造成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差异的原因是( )
B.自然灾害
A.人口迁移
D.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政策
2.缓解乙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是( )
A.养老保险
B.劳务输出
D.计划生育
C.扫除文盲
3.当前甲国人口年龄构成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B.人口抚养比下降
A.劳动力短缺
D.婴幼护理受热捧
C.养老费用上升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两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甲大于乙,且甲国少年儿童的比
重明显低于乙国,说明甲国实行了限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
第2题,乙国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比重过大,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第3题,甲国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充足;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人口抚养比可能会上升,养老费用会上升;少年儿童比重小,婴幼护理行业不一定受热捧。
答案:1.C 2.D 3.C (2017·邯郸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
读图完
成4~6题。
4.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
B.2006年
A.2003年
D.2012年
C.2009年
5.图示人口变动导致该城市( )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C.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6.该城市最可能是( )
B.重庆
A.武汉
D.西安
C.上海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每年人口
增长较少且数量相当。
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知,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
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2012年。
第5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该城市人口变动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迁入量减少,导致该城市老龄化的进程延缓,A正确。
人口变动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B错。
自然增长率提高,少儿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会加重,C错。
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复杂,D错。
第6题,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以人口迁入为主,近年来迁入人口减少,应是我国沿海开放早的城市,近年来由于产业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
量减少,选项中城市最可能是上海。
答案:4.D 5.A 6.C (2017·安徽四校联考)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
读图完成7~9题。
7.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B.美化城市环境
A.阻挡雨水杂物
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
8.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C.拥堵问题9.图乙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 )
B.××市
A.高雄市
D.××市
C.××市
解析:第7题,从图甲来看,如果种植池与路面高度一致,行人或车辆易进入种
植池,破坏绿化,而种植池比路面高就可以防止人为践踏。
第8题,图乙所示设计的种植池比路面低,有利于城市地面径流下渗,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第9题,降水丰富的城市,路缘石越高越有利于种植池蓄水和排水,在所给的四个城市中,高雄市降水
量最大。
答案:7.C 8.B 9.A 2015年4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至此我国将形
成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成渝”在内的5个超级城市群。
读
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完成10~11题。
10.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第三产业基础好③水陆交通便利④产业技术领先
A.①②
B.③④
D.②④
C.①③
11.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该( )
①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②依托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南接北
③各城市统一工业结构,增强地域竞争力④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B.③④
A.①②
D.②④
C.①③
解析: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铁路线密集,有
长江穿过,水陆交通便利,故①③正确;图示区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基础薄
弱,相对其他城市群产业技术较落后,故排除②④。
第11题,该区域应该大力发展以资金和技术为导向的新兴产业,故①错误;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应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故②正确;各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不应该各城市都发展相同的工业,这样必然会造成产业结构单一,可能会形成恶性竞争,不
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故③错误,④正确。
答案:10.C 11.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据预计,2010~2050年将是我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
最严重的时期。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下表为我国及其他国家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变化趋势表。
据此回答下列问
题。
(28分)
注:中国(低)
生育水平,与“全面二孩政策”相当。
(1)说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的意义。
(12分)
(2)与日本相比,说明我国老龄化发展的不同特点。
(10分)
(3)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不能靠“一生了之”。
试列举其他合理措施。
(6分)
解析:第(1)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意义可从人口数量、劳动力资源、兵源、
经济发展、老龄化等方面考虑。
第(2)题,可根据表格内容比较两国老龄化出现的时间、发展速度、比例高低、数量多少等。
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先富后老,我国老龄化是未富先老。
第(3)题,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措施还可以从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老
有所为、延迟退休等方面考虑。
答案:(1)增加新生人口,减缓人口老龄化等;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扩大消费,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兵源,有利于国防建设。
(2)老龄化出现时间晚、发展速度快、比例低,老龄化人口总数量大,老龄化与经
济发展不同步。
(3)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延迟退休年龄等。
1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下图是华北地区地形图和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图。
材料二2017年2月26日是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的日子。
××
市一般性制造业的关停和退出启动最早,成果也最为显著,2017年将加大区域性物流批发、部分医疗教育服务疏解的力度,同时与河北、天津签署科技、市场等多项领域的合作协议。
京津冀三地目前已逐渐形成优势互补、相融相促的一体化产业格局,区域定位也渐明晰。
预计2017年京津冀交运一体化将更加快速发展,集中在空运、公路
运输方面。
(1)推断京津冀地区雾霾多发的季节,并分析地形对雾霾扩散的不利影响。
(13
分)
(2)分析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对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15分)
解析:第(1)题,京津冀地区冬半年燃煤取暖和工业、交通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
导致雾霾天气加重。
冬季西北风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但北部和西部山地阻挡了冬季风,减弱了风力,使污染加重。
山地、城市等形成局地热力环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东部和南部地势平坦,偏东风容易将大气污染物吹送到京津冀地区。
第(2)题,京津冀一体化对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影响可从交通、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等方
面分析。
答案:(1)冬季。
西部、北部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减小了风对雾霾的扩散作用。
山
地、城市和海陆等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局地热力环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东部和南部地势平坦,偏东风容易将大气污染物吹送到京津冀地区,再加上北部和西
部的山地阻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2)①交运一体化,物流成本将有所降低,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②多领域合作,
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工业的共同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③北京企业的外迁,有利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④北京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⑤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华北地区高精尖新产业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