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及应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1-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详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3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图形,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3.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合理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游乐场有一个圆柱形的大型玩具,如图所示,现要从点A开始环绕圆柱侧面修建梯子,正好到达A点的正上方B点,已知圆柱形玩具的底面周长是12米,高AB为5米,那么梯子的长度是多少米?探究新知一、合作探究【探究1】确定立体物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例1】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cm,底面圆的周长为18 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1)在你自己做的圆柱上,尝试从点A到点B沿圆柱侧面画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点A到点B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3)蚂蚁从点A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AB2 = 122+92,∴AB = 15(cm).答:蚂蚁从点A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5 cm.变式训练: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 cm和4 cm,高为5 cm.如果一根细线从点P开始经过四个侧面绕一圈到达点Q,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________cm.答案:13【探究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2】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 = 3 m,CD = 1 m,试求滑道AC的长.【解】设滑道AC的长度为x m,则AB的长度为x m,AE的长度为(x-1)m.在Rt△ACE中,∠AEC = 90°,由勾股定理得AE2+CE2 = AC2,即(x-1)2+32 = x2,解得x = 5.故滑道AC的长度为5 m.变式训练:在一次消防演习中,消防员架起一架25米长的云梯,如图所示那样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1)这架云梯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消防员接到命令,要把云梯的顶端下降4米(云梯长度不变),那么云梯的底部在水平方向应滑动多少米?解:(1)由题图可以看出云梯、墙、地面可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即云梯为斜边,云梯底部到墙的线段为一条直角边,云梯顶端到地面的线段为另一条直角边.根据题意252-72 = 242,所以云梯顶端距地面有24米.(2)当云梯顶端下降4米后,云梯顶部到地面的距离为20米.因为252-202 = 152,且15-7 = 8(米),所以云梯底部应水平滑动8米.课堂练习1.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是0.5米,则问这根铁棒应有多长?2.如图,台阶A处的蚂蚁要爬到B处搬运食物,它爬的最短距离为____.m=0.33m)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3.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1尺=13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4.如图,台风过后,某小学的旗杆在离地某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8 m处,已知旗杆原长16 m,你能求出旗杆在离底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的吗?参考答案1.解:如图,由题意得当铁棒在B处:AC = 1.5米,BC = 2米.∵AB2 = AC2+CB2 = 2.52,∴AB = 2.5米.∵油桶外的部分是0.5米,∴AD = 2.5+0.5 = 3(米).当铁棒垂直进入,得出油桶中的长度1.5米+桶外的0.5米= 2米.答:这根铁棒的长度范围是2米到3米.2.253.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则芦苇的长度为(x+1)尺.根据题意得x²+5² =(x+1)².解得x =12.x+1=12+1=13(尺).答: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12尺和13尺.4.解:设旗杆在离底部x米的位置断裂,由题意得x2+82 = (16-x)2,解得x = 6米.答:旗杆在离底部6米的位置断裂.课堂小结确定立体物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求解.布置作业习题1.4第1,2,3,4题板书设计3 勾股定理的应用1.确定立体物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例1 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cm,底面圆的周长为18 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2 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 = 3 m,CD = 1 m,试求滑道AC的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教学分析与建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勾股定理教学分析与建议一、主要内容勾股定理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发现、证明和应用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的、文化的内涵。
它是几何学中的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材为学生设计了自主探索勾股定理内容以及验证它的素材和空间,教学中要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教材的设计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够利用方格纸探索勾股定理内容,并且能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再次就是通过测量获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历史的或现实的例子,以展示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体现其文化价值。
当然限于学生的已有知识,问题解决中所涉及的数据均为完全平方数,本章更多的关注学生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不追求复杂计算。
二、评价建议1,关注对探索勾股定理等活动的评价。
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与同伴进行有效合作交流;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能否进行积极的思考,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归纳,概括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和所获得的结论等。
2,关注考查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注意评价时,不应以复杂运算为主,我们应更另关注学生对有关结论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目标l.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四、教材特点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勾股定理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征,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 第1课时 勾股定理的认识 课件(共23张PPT)
探究新知
1.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
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c
a
b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
著名的“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有
a2+b2=c2.
数学小知识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直角
求 的长.
解:因为 ⊥ ,
所以 ∠ = ∠ = 90∘ .
在 Rt △ 中, 2 = 2 − 2 = 102 − 82 = 36 ,
所以 = 6 .
设 = = ,则 = − 6 .
在 Rt △ 中, 2 = 2 + 2 ,
所以 △ =
1
2
1
2
⋅ = × 25 × 12 = 150 .
6. 如图,直线 上有三个正方形 , , .若 , 的面积分别
为 5 和 11 ,则 的面积为( C )
A. 4
B. 6
C. 16
D. 55
7. 如图,在 △ 中, = , = 10 , ⊥ ,垂足为 , = 8 .
(2) 已知 = 12 , = 16 ,求 .
【解】在 Rt △ 中, ∠ = 90∘ , = 12 , = 16 ,
所以 2 = 2 + 2 = 122 + 162 = 400 .
所以 = 20 .
例2 如图,在 △ 中, ⊥ 于点 ,且 + = 32 ,
因为 ∠ = 90∘ ,所以 2 + 2 = 2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验证及应用》课件
+ ,
四边形 = △ + △ = + ( − ) ,
所以 + =
所以 + = .
+ (
− ) .
例2 如图,在铁路 附近有两个村庄 , ,它们到铁路的距离分
所以 ∠ + ∠ = ∘ .所以 ∠ = ∘ .
因为 梯形 = △ + △ + △ ,
所以 (
+ )( + ) =
整理得 + = .
+ + .
变式 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面积法”是常用的方
该树 的一棵大树上,大树高 ,且巢离树顶部 .
当它听到巢中幼鸟的叫声时,立即赶过去.如果它飞行的速度
为 / ,那么它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赶回巢中?
解:如图,
由题意知 = , = − = , = .
过点 作 ⊥ 于点 ,则 = − = , = .
在 △ 中,
= + = + = () .
5. 如图,数学活动课上,老师组织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拉直垂到了地面且还多 .
同学们把绳子的末端拉开 后,发现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地
别是 和 ,作 ⊥ , ⊥ ,垂足分别为 , ,
且 = .现要在铁路旁建一个农副产品收购站 ,使 站到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应用
AB=2×6=12(千米),
AC=1×5=5(千米).
在Rt△ABC 中,
所以BC =13(千米)
即甲乙两人相距13千米.
BC2=AC2+AB2 =52+122=169=132
解:连接BD.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 BD2=AB2+AD2,所以BD=5cm.又因为CD=12cm,BC=13cm,所以BC2=CD2+BD2,所以△BDC是直角三角形.所以S四边形ABCD=SRt△BCD-SRt△ABD=BD•CD-AB•AD = ×(5×12-3×4)=24 (cm2).
解:因为AB=DC=8m,AD=BC=6m, 所以AB2+BC2=82+62=64+36=100. 又因为AC2=92=81, 所以AB2+BC2≠AC2,∠ABC≠90°, 所以该农民挖的不合格.
有一个高为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壁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部分为0.5米,问这根铁棒最长是多少米?
C
B
A
D
例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已知AD=3cm,AB=4cm,CD=12cm,BC=13cm,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DC,△ADC的面积为30 cm2,DC=12 cm,AB=3cm,BC=4cm,求△ABC的面积.
解:因为S△ACD=30 cm2,DC=12 cm. 所以AC=5 cm. 又因为AB2+BC2=32+42=52=AC2,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B是直角. 所以
A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讲《勾股定理复习》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讲《勾股定理复习》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2.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3.能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是:(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有关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3)解决与勾股定理有关的面积计算;(4)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a b 、c 222a b c +=a b c 、、222a b c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2)验证:与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若,则△ABC 是以∠C 为90°的直角三角形; 若时,△ABC 是锐角三角形; 若时,△ABC 是钝角三角形.2.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常见的勾股数:①3、4、5; 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如果()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较小的直角边为连续奇数;2.较长的直角边与对应斜边相差1.3.假设三个数分别为,且,那么存在成立.(例如④中存在=24+25、=40+41等)要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简单应用1、(2016•益阳)在△ABC 中,AB=15,BC=14,AC=13,求△ABC 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c 22a b +2c 222a b c +=222a b c +>222a b c +<222x y z +=x y z 、、a b c 、、at bt ct 、、a b c 、、a b c <<2a b c =+2729【思路点拨】根据题意正确表示出AD 2的值是解题关键.【答案与解析】解:如图,在△ABC 中,AB=15,BC=14,AC=13,设BD=x ,则CD=14﹣x ,由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152﹣x 2,AD 2=AC 2﹣CD 2=132﹣(14﹣x )2,故152﹣x 2=132﹣(14﹣x )2,解之得:x=9.∴AD=12.∴S △ABC =BC •AD=×14×12=84.【总结升华】此题主要是要读懂解题思路,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举一反三:【变式】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求△ABC 的周长.【答案】解:在Rt △ABD 和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 .同理.∴ .①当∠ACB >90°时,BC =BD -CD =9-5=4.∴ △ABC 的周长为:AB +BC +CA =15+4+13=32.22222151281BD AB AD =-=-=9BD =22222131225CD AC AD =-=-=5CD=②当∠ACB <90°时,BC =BD +CD =9+5=14.∴ △ABC 的周长为:AB +BC +CA =15+14+13=42.综上所述:△ABC 的周长为32或42.2、如图所示,△ABC 中,∠ACB =90°,AC =CB ,M 为AB 上一点.求证:.【思路点拨】欲证的等式中出现了AM 2、BM 2、CM 2,自然想到了用勾股定理证明,因此需要作CD ⊥AB .【答案与解析】证明:过点C 作CD ⊥AB 于D .∵ AC =BC ,CD ⊥AB ,∴ AD =BD .∵ ∠ACB =90°,∴ CD =AD =DB .∴ 在Rt △CDM 中,,∴ .【总结升华】欲证明线段平方关系问题,首先联想勾股定理,从图中寻找或作垂线构造包含所证线段的直角三角形,利用等量代换和代数中的恒等变换进行论证.举一反三:【变式】已知△ABC 中,AB =AC ,D 为BC 上任一点,求证:.2222AM BM CM +=()()2222AM BM AD DM AD DM +=-++222222AD AD DM DM AD AD DM DM =-⋅+++⋅+222()AD DM =+222()CD DM =+222CD DM CM +=2222AM BM CM +=22AB AD BD CD -=⋅【答案】解:如图,作AM ⊥BC 于M ,∵AB =AC ,∴BM =CM,则在Rt △ABM 中:……①在Rt △ADM 中:……②由①-②得: = (MC +DM )•BD =CD ·BD类型二、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3、(2014秋•黎川县期中)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4,AE=2,DF=1,请你判定△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 2、EF 2、BF 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答案与解析】解:∵△BEF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在正方形ABCD 中,AB=4,AE=2,DF=1,∴∠A=∠C=∠D=90°,AB=AD=DC=BC=4,DE=4﹣2=2,CF=4﹣1=3,∵由勾股定理得:BE 2=AB 2+AE 2=42+22=20,EF 2=DE 2+DF 2=22+12=5,BF 2=BC 2+CF 2=42+32=25,∴BE 2+EF 2=BF 2,∴∠BEF=90°,222AB AM BM =+222AD AM DM =+22AB AD -=()()22BM DM BM DM BM DM -=+-即△BEF是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正方形性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BE2+EF2=BF2.4、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结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 解:(1)猜想:AP=CQ 证明:在△ABP与△CBQ中, ∵ AB=CB,BP=BQ,∠ABC=∠PBQ=60° ∴∠ABP=∠ABC-∠PBC=∠PBQ-∠PBC=∠CBQ ∴△ABP≌△CBQ∴ AP=CQ (2)由PA:PB:PC=3:4:5 可设PA=3a,PB=4a,PC=5a 连结PQ,在△PBQ中,由于PB=BQ=4a,且∠PBQ=60° ∴△PBQ为正三角形∴ PQ=4a 于是在△PQC中,∵∴△PQC是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证出△ABP≌△CBQ,从而达到线段转移的目的,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点,已知AB =13,AD =12,AC =15,BD =5,求DC 的长.【答案】解:在△ABD 中,由可知:,又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DB =90°.在Rt △ADC 中,.5、如果ΔABC 的三边分别为,且满足,判断ΔABC 的形状.【答案与解析】解:由,得 : ∴ ∵ ∴ ∵ , ∴ .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通过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在证明中经常要用到.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6、如图①,一只蚂蚁在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 处,食物在这个长方体上和蚂蚁相对的顶点B 处,蚂蚁急于吃到食物,所以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向上爬,请你计算它从A 处爬到B 处的最短路线长为多少?22212513+=222AD BD AB +=22281,9DC AC AD DC =-==a b c 、、222506810a b c a b c +++=++222506810a b c a b c +++=++2226981610250a a b b c c -++-++-+=222(3)(4)(5)0a b c -+-+-=222(3)0(4)0(5)0a b c -≥-≥-≥,,3,4, 5.a b c ===222345+=222a b c +=【思路点拨】将长方体表面展开,由于蚂蚁是沿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爬行,且长方体木块底面是正方形,故它爬行的路径有两种情况.【答案与解析】解:如图②③所示.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最短的爬行路程就是线段AB 的长度.在图②中,由勾股定理,得.在图③中,由勾股定理,得.因为130>100,所以图③中的AB 的长度最短,为10,即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为10.【总结升华】解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把立体图形上的折线转化为平面图形上的直线,再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郑州期末)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 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多少尺?222311130AB =+=22268100AB =+=cm cm【答案】解:如图所示,在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中,∵BC=20尺,AC=5×3=15尺,∴AB==25(尺).答:葛藤长为25尺.。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初中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把立体图形转化为 平面图形,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 2.会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回顾
1.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A
展开
勾股定理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直角三角形模型
立体图形上的最短路程 1. 圆柱
立体图形上的最短路程 2. 棱柱(以长方体为例)
立体图形上的最短路程 3. 台阶问题
课堂练习
【教材P14 习题1.4 第1题】
1. 如图,阴影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解:设直角三角形斜边长(长方形
的长)为x cm,由勾股定理得
B 12cm A 8cm 8cm
解:最短线路如 图所示,最短路 程为 20 cm.
【教材P15 习题1.4 第5题】
5.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
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大意是:有一
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
水 池 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
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
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 12 cm,底面 上圆的周长等于 18 cm. 在圆柱下底面的点 A 有一只蚂 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点 A 相对的点 B 处的食物,沿 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1)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点 A 到点 B 沿圆柱侧面 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
(2)如图所示,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 从点 A 到点 B 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水的深
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九章算术》中勾股定理的应用
对照《九章算术》中的解法: 答曰:水深一丈二尺;葭长一丈三尺. 术曰:半池方自乘,以出水一尺自乘,减之, 余,倍出水而除之,即得水深.加出水数,得葭长.
《九章算术》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实践 中总结出来的数学知识,体现了当时我国古代布衣 数学家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和他们的高超智慧.开拓了 我国古代数学特有的发展道路,在世界数学发展中也占 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当代数学家吴文俊在1987年为 郭书春汇校《九章算术》的序言中说道:“古希腊 《几何原本》开创了公理化演绎体系的纪元.在中国, 则《九章算术》以其独特的方式与方法,阐扬了以算为 主以术为法的算法体系.” “但 近代计算机的出现,其所 需数学的方式方法,正与《九章》传统的算法体系相 符合.《九章》所蕴含的思想影响,必将日益显著, 在下一世纪中凌驾于《原本》思想体系之上,不仅 不无可能,甚至可以说殆成定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 铁焕阁
最早明确记载勾股术的是《周髀算经》,在此书中, 对勾股定理的形成、证明和应用进行了许多论述。 书中记载了商高同周公的对话,商高说:“…故折矩, 以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书中还记载, 勾三股四弦五这种关系 是在大禹治水时发现的, 比西方早500到600年.书中在荣方与陈子的对话中, 叙述勾股定理如下:“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 日高为股,勾、股各相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
作业: 1.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 问折者高几何?
2.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 问户高、广各几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附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 ;(2)验证c 2和a 2+b 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 2<a 2+b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经典的勾股数:3、4、5(3n 、4n 、5n ) 5、12、13(5n 、12n 、13n ) 7、24、25(7n 、24n 、25n ) 8、15、17(8n 、15n 、17n ) 9、40、41(9n 、40n 、41n ) 11、60、61(11n 、60n 、61n ) 13、84、85(13n 、84n 、85n )例1. 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C点与A 点重合,则EB 的长是( ). A .3 B .4 C 5 D .5练习1:如图,已知矩形ABCD 沿着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处,BC'交AD 于E ,AD=8,AB=4,则DE 的长为( )A.3B.4C.5D.6FEDCBAC A B ED 练习2: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其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的长为例2. 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b=(a+b)2-c2,则此三角形是 ( ).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练习1: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2(6)8100a b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练习2: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a 2c 2-b 2c 2=a 4-b 4,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3. 将一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 ,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 ). A .h ≤17cm B .h ≥8cm C .15cm ≤h ≤16cm D .7cm ≤h ≤16cm练习:如图,圆柱形玻璃容器高20cm ,底面圆的周长为48cm ,在外侧距下底1cm 的 点A 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上口1cm 的点B 处有一只CABDS 3S 2S 1C B A 苍蝇,则蜘蛛捕获苍蝇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为________.例4. a 2+b 2+c 2=10a +24b +26c -338,试判定△ABC 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练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62+,斜边长2,求它的面积.例5.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3cm ,AD=4cm ,BC=13cm ,CD=12cm ,且∠A=90°,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3勾股定理的应用 课件(共15张ppt)
试一试
中国人民的聪明智 慧真的让人叹服!
例3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 了一道有趣的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 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 几何?”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 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 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 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 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
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则芦苇的长度为
x+1尺。由勾股定理得
5
x2 +52=(x+1)2 x2 +25= x2+2x+1
x x+1
24= 2x
x=12
x+1=13(尺)
答: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的长度为13尺
小试牛刀
练习2
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 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 的高度CE=3m,CD=1m,试求滑 道AC的长
(2)量得AD长是30厘米,AB 长是40厘米,BD长是50厘米。 AD边垂直于AB边吗?
(3)如果李叔叔随身只有一个长 度为20厘米的刻度尺,能有办法 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 边BC与边AB呢?
议一议
勾股定理与它的逆定理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勾股定理主要应用于在直角三角形中求线段 的长度,甚至周长或面积。
如果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 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 点的最短路 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例题解析
h 12
C
B
A
解:由题意得展开图,知AB即为最短路径,其中 AC 12, BC 1 18 9 2 在RtABC 中,有 AC2+BC2=122+92=225=AB2 AB=15 故最短路径是15cm。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探讨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这个问题还不够敏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勾股定理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例子来引导他们。
-学生需掌握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学生需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或确定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学生应能运用勾股定理推导出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性质,如面积公式和周长计算。
-举例解释: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的结构,并应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斜边的长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工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第3节“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范围,掌握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
2.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确定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勾股定理 讲义
勾股定理知识要点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ABC Rt ∆中,,,,90B A C ∠∠︒=∠C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 则有:①222b a c +=;②222b c a -=;③222a c b -=.二.勾股定理的巧妙运用1.面积求值: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直角边为a 、b,斜边为 c ,斜边上的高为h ,那么它们存在这样的关系:ch ab =或c ab h =.2.特殊直角三角形一: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反之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2:3:1::=c b a3.特殊三角形二: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是等于直角边的2(2:1:1::=c b a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c 为最长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数组简介:若a 、b 、c 均为自然数,且无1以外的整数公因式当它们满足关系式222a b c +=时,我们称(a 、b 、c )为基本勾股数组。
这些勾股数是一定要记住的,以后做题将会好处多多。
ab=3a 30°c=2aabch《经典例题》《基础例题》例1、边的求值:( a 2 + b 2 = c 2 ,其中C 为斜边)(1)在△ABC 中,∠C =90°,若 a =5,b =12, 则 c = . (2)在△ABC 中,∠C =90°,若c =25, a ∶b =3∶4,则a = ,b = .例2、高的求值:(cabh,a 和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h 为斜边上的高) (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12、16,则斜边上的高等于 。
(2)Rt △ABC 中,∠C=90°,AC=6,则AB=10,高CD=__ ___. 例3、一般三角形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求值:(1)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10cm ,则它的高为_____ _,面积为_________; (2)△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A.42B.32C.42 或32D.37 或 33(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一腰上的高为6,则以底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应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对勾股定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典型例题,如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计算。
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互相评价,总结勾股定理的应用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本八年级上册2.3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应用(一)1.勾股定理的应用(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①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①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①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把一个无理数表示成直角边是两个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例题精讲知识点一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线段长度的应用例1.如图1-1,在①ABC中,AB=15,BC=14,CA=13,求BC边上的高AD.训练3-1.①ABC中,①ACB=90°,CD是高,若AB=13cm,AC=5cm,则CD的长为___________.训练1-2.如图,在钝角△ABC中,BC=9,AB=17,AC=10,AD⊥BC于D,求AD的长.知识点二、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注意列方程的思想解答)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步走:1、学会设未知数x;2、利用题目条件尽量去表示出相关的边长;3、寻找一个合适的三角形使用勾股定理列方程;例题2.一个长方形池塘的池深与池宽相等,如图,有一颗芦苇长在塘中央,露出水面1m,把芦苇顶拉到岸边,刚好与水面齐平,求水深和芦苇的长度(结果可保留根号),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训练2-1.在一棵树的10米高的B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的池塘的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按跃到A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多少米?训练2-2.如图,旗绳自由下垂时,比旗杆长1米,如果将旗绳斜拉直,下端在地面上,距旗杆底部5米,求旗杆的高度.知识点三、滑梯问题例题3.如图所示,一架长10m的梯子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壁ON上,AO长度是8m;(1)求BO的长;(2)若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同时底端B沿OM向右滑行,如图2所示,设A点下滑到C点,B点向右滑行到D点,并且BD=1m,试计算梯子顶端A沿NO下滑多少米.例题4.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点,已知梯子长2.5m,D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E=1.5m,两墙的距离CE长3.5m.求B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综合应用1.有两棵树,一棵高7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12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求小鸟至少需要飞多少米.2.如图.公路AB的同侧有两所学校C、D,学校D到公路的距离DA=3km,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CB=2km,已知AB=5km.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个公交车站E,使车站E 到学校C、D的距离相等,则AE为多少?3.如图,为了求出湖两岸的A、B点之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点C设桩,使三角形ABC 恰好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到AC长160米,BC长128米,问从点A穿过湖到点B有多远?解:在Rt△ABC中,∠=90°,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AB2=()2﹣()2=()2﹣()2=∴AB=(米)答:从点A穿过湖到点B有米.ABCDEFAE BCDF 勾股定理的应用(二)翻折问题的应用知识点一 翻转折叠问题1、翻折问题的实质是全等,寻找相等线段和相等角度;2、设X; 并且表示出相关边长;3、在合适的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列方程;例1.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 为8cm ,•长BC•为10cm .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 )(1)求BF 的长; (2)求EC 的长.训练1-1.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BC ,使点B 落在AD 边的F 处,已知:AB=3,BC=5,求折痕EF 的长.训练1-2.如图,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恰与AE重合,求CD的长度.训练1-3.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4 cm,BC=3 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是多少?例题2.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多少?训练2-1.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求EB的长.ACDBEFEDCBA训练2-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多少?训练2-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BC=6,CD=3,将△BCD沿对角线BD翻折,点C落在点C′处,BC′交AD于点E,则线段DE的长为多少?综合应用1.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的周长为________.2.如图,在Rt△ABC中,∠C=90°,BC=6 cm,AC=8 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 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________.3.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6,BC=8,将它的锐角A翻折,使得点A落在BC边的中点D处,折痕交AC边于点E,交AB边于点F,则DE的值为________.4.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 上,与点B′重合,AE为折痕,则EB′=________.5.为了向建国六十六周年献礼,某校各班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八年级(1)班开展了手工制作竞赛,每个同学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手工作品.陈莉同学在制作手工作品的第一、二个步骤是:①先裁下了一张长BC=20 cm,宽AB=16 cm的长方形纸片ABCD,②将纸片沿着直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请你根据①②步骤解答下列问题:计算EC,FC的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
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设信息构造直角三角形并求出边 上进行判断.
举一反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 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 km/h.如图1-3-7,一辆小汽车在一 条城市街道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 A的正前方60 m处的C点,过了5 s后,测得小汽车所在的B点与车 速检测仪A之间的距离为100 m. (1)求B,C间的距离; (2)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请 说明理由.
谢谢
解:将曲面沿AB展开,如答图1-3-3,过点C作CE⊥AB于点E,连接 CF. 在Rt△CEF中,∠CEF=90°,EF=18-1-1=16(cm), CE= ×60=30(cm), 由勾股定理,得CF2= CE2+EF2=302+162=342. 所以CF=34(cm). 答: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是34 cm.
典例精析 【例3】如图1-3-4所示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 高分别为5 dm,3 dm和1 dm,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 点A处有一只蚂蚁,想到点B处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 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如答图1-3-1,将台阶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可知AC=5 dm,BC =3×(3+1)=12(dm),∠C=90°,AB即为最短路程. 在Rt△ABC中,因为AB2=AC2+BC2, 所以AB2=52+122=132. 所以AB=13(dm). 答:这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台阶面 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13 dm.
第一章 勾股定理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目录
01 本课目标 02 课堂演练
本课目标
1.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 图形,解决“最短路径”的问题,树立转化思想. 2. 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 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4.如何走最近:【将立体图形展开,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 (1)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展开只有一种情况;(2)长方体:如果其中两条棱相等,则展开只有两种情况;如果三条棱都不相等,则展开有三种情况;不管是两种情况还是三种情况,每一种情况都是最短(小)的,然后取最短(小)的那种情况第二章 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实质,归纳起来有四类:(1(2(3(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等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及应用
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西方数学史上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欧几里德几何的主要结论有两个,一个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另一个就是勾股定理.”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把它送入其他星球,作为地球人与其他星球人“交谈的语言,用于探索宇宙的奥秘”.
勾股定理是我们研究和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也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基本原理,许多求线段长、角的大小;线段与线段,角与角,线段与角间的关系等问题,常常都用勾股定理或逆定理来解决.因此,勾股定理及应用是中考竞赛等考查的重要内容.
例1 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一朵盛开的美丽的红莲,它高出水面3尺.突然一阵大风吹过,红莲被吹至一边,花朵刚好齐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尺,请问水深多少?
练习1
1.已知:如图2-1,AD=4,CD=3,∠ADC=90°,AB=13,∠ACB=90°,•求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已知:长方形ABCD,AB∥CD,AD∥BC,AB=2,AD≠DC,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S,沿长方形的对称轴折叠一次得到一个新长方形,求这个新长方形的对角线的长.
3.若线段a、b、c能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值可以是()
_B
_A
_C
_D
A.1:2:4 B.1:3:5 C.3:4:7 D.5:12:13 例2 如图2-2,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起来,使其对角顶点A、C重合,若其长BC为a,宽AB为b,则折叠后不重合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练习2
1.如图2-4,一架长2.5m的梯子,斜放在墙上,梯子的底部B•离墙脚O•的距离是0.7m,当梯子的顶部A向下滑0.4m到A′时,梯子的底部向外移动多少米?
2-4 2.如图2-5,长方形ABCD中,AB=3,BC=4,若将该矩形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折叠后痕迹EF的长为()
A.3.74 B.3.75 C.3.76 D.3.77
例3试判断,三边长分别为2n2+2n,2n+1,2n2+2n+1(n为正整数)•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先确定最大边,•再利用勾股定理的判定定理判断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练习3
1.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c2+50=6a+8b+10c,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2-2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F为DC的中点,E为BC上一点,且EC=
1
4
BC,猜想AF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ABC中的三边分别是m2-1,2m,m2+1(m>1),那么()
A.△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m2+1.
B.△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2m.
C.△ABC是直角三角形,但斜边长由m的大小而定.
D.△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4 已知:如图2-7所示,△ABC中,D是AB的中点,若AC=12,BC=5,CD=6.5.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欲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在已知两边AC、BC的情况下求边AB的长,比较困难;但注意到CD是边AB的中线,我们延长CD到E,使DE=CD,•从而有△BDE•≌△ADC,这样AC、BC、2CD就作为△BCE的三
边,再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去判定.
练习4
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2-b2,试判断△ABC的形状.先阅读下列解题过程:
解:∵a2c2-b2c2=a4-b4,①
∴c2(a2-b2)=(a2+b2)(a2-b2).②
∴c2=a2+b2.③
∴△ABC为直角三角形.④
问:(1)上述推理过程,出现错误的一步是________;
2-7
(2)本题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
2.如图,△ABC的三边分别为AC=5,BC=12,AB=13,将△ABC沿AD折叠,使AC 落在AB上,求折痕AD的长.
3.如图,△ABC中,∠ACB=90°,AC=BC,P是△ABC内一点,满足PA=3,PB=1,PC=2,求∠BPC的度数.
例5 如图,△ABC中,AB=AC=20,BC=32,D是BC上一点,且AD⊥AC,求BD 的长.
分析若作AE⊥BC于E,如图2-11,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E=12,AD是Rt•△ADC 的直角边.
∴AD=CD-AC,若设DE=x,借助于AD这个“桥”可以列出方程.
解:作AE⊥BC于E.
∵AB=AC,AE⊥BC,
∴BE=EC=
1
2
BC=
1
2
×32=16.
在Rt△AEC中,
AE2=AC2-CE2=202-162=144,
∴AE=12.
设DE=x,
则在Rt△ADE中,AD2=AE2+DE2=144+x2,
在Rt△ACD中,AD2=CD2-AC2=(16+x)2-202.
∴144+x2=(16+x)2-202解得x=9.
2-10
2-11
∴BD=BE-DE=16-9=7.
练习5
1.如图2-12,△ABC中,∠C=90°,M是BC的中点,MD⊥AB于D.
求证:AD2=AC2+BD2.
2-12 2.如图2-13,AB⊥AD,AB=3,BC=12,CD=13,AD=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13
3.如图2-14.长方体的高为3cm,底面是正方形,边长为2cm,现有绳子从A出发,沿长方形表面到达C处,问绳子最短是多少厘米?
2-14
参考答案
练习1
1.24(提示: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 2.长方形的对称轴有2条,要分别讨论: (1)以A 、B 为对称点(如图) ∵S=AB×BC ,AB=2, ∴BC=AD=
2
S
. 根据对称性得DF=
1
2
AB=1. 由于∠D=90°,据勾股定理得:
AF=22
2
14
S AD DF +=+=
1224S +
(2)以A 、D 为对称点(如图) ∴BF=
12BC=4
S
. 由∠B=90°,据勾股定理得:
AF=22
2
416S AB BF +=+=
2
1644
S +. 3.D 练习2
1.0.8m 2.B 练习3 1.B
2.AF ⊥EF (提示:连结AE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DF=FC=2a ,EC=4
a
,在Rt △ADF 中,由勾股定理得:
AF 2=AD 2+DF 2=a 2+(
2a )2=54
a 2
. 同理:在Rt △ECF 中,EF 2=(2a )2+(4a )2=516
a 2
,
在Rt △ABE 中,BE=34a ,则AE 2=a 2+916a 2=2516
a 2
.
∵54a 2+516a 2=2516
a 2
,
∴AF2+EF2=AE2.
∴∠AFE=90°.
∴AF⊥EF.
3.A(点拨: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
练习4
1.(1)③、④
(2)△ABC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2.∵AC2+BC2=52+122=132=AB2,
∴∠C=90°.
将△ABC沿AD折叠,使AC落在AB上,C的对称点为E(如图)∴CD=DE,AC=AE=5.
则△ACD≌△AED.
又BE=AB-AE=8.
设CD为x,则x2+82=(12-x)2.
解之得x=10
3
.
∴AD2=52+(10
3
)2.
∴AD=513
3
.
3.过点C作CE⊥CP,并截CE=CP=2,连结PE,BE.(如图)∵∠ACB=∠PCE=90°,
∴∠ACB-∠PCB=∠PCE-∠PCB.
即∠ACP=∠BCE.
∴△PCA≌△ECB(SAS).
∴BE=AP=3.
在Rt△PCE中,
PE2=PC2+CE2=8.
又∵BP2=1,BE2=9,
∴BE2=BP2+PE2.
∴△PBE是直角三角形,其中∠BPE=90°
在Rt △PCE 中,PC=CE , ∴∠CPE=∠CEP=45°.
∴∠BPC=∠CPE+∠BPE=45°+90°=135°. 练习5 1.连结AM . ∵M 为CB 的中点, ∴CM=MB .
又∵AC 2=AM 2-CM 2, BD 2=BM 2-MD 2, ∴AC 2+BD 2=AM 2-MD 2. 又∵AD 2=AM 2-DM 2, ∴AD 2=AC 2+BD 2.
2.36(提示:连结BD ,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即可求出).
3.5cm (提示:将该长方体的右面翻折,使它与前面在同一平面, 连结AC (如图),此时线段AC 的长度即为最短距离. ∴AC=2
2
3(22)++=5(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