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土地分区利用研究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原则与方法乔森51070803030 资环院城区系人文地理学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一般多采用土地利用分区和用地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
我国幅员辽阔,规划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也具有区域差异性,即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
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密切结合区域特点,提供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土地,必须以区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分区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客观发展的规律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1.土地利用分区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合理、科学、导向性地开发利用土地,即在查清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归纳共性,区别差异,科学地综合研究,揭示区域性差异的客观规律。
2.通过土地利用分区,阐明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优势,土地利用属性、结构、现状、特点、经验及问题,土地开发利用方向、潜力、途径和措施。
3.完成土地利用分区规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以指导全国及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同时为制定全国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大农业生产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土地利用分区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增进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分区原则是划区的基本准绳,也是在分区过程中处理矛盾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讲,在分区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整合资源、培育产业、提升生产力和促进人口流动等手段,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而土地利用规划则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1.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土地资源来支撑产业发展,而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土地利用,保障经济发展的需求。
比如,在一个产业园区的规划中,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建设工厂和办公区域,并设置合适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来支持产业发展。
2.土地利用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指导和规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以确保各种功能的有序发展,并避免乱搭乱建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也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负面影响,保障可持续发展。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1.综合考虑各类资源和需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类型、质量、分布等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求,如产业发展、人口增长等。
只有在充分了解各类资源和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2.制定科学的分区规划3.引导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规划不仅要关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还要关注土地的利用方式。
例如,在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通过限制楼盘的高度、密度等来保障城市的景观和空间品质。
此外,还可以制定土地保护政策,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等重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强化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土地利用规划的落地需要强化土地管理和监督。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规范土地利用,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土地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同时,还应提高社会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参与度,有效实现民主决策,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合理和公众的知情权。
丘陵地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划定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为例
丘陵地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划定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为例摘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提出以规划评价、评估为基础,指南将主导功能作为分区标准的最主要因素,在丘陵地区的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中的适用匹配度够高,也缺乏较系统明确的规划分区技术流程;近几年,各省份仅针对下辖市、县发布地方性的指南、规程,缺乏对于丘陵地区地貌特征的分区指导。
介此,笔者结合滁州市“双评价”结果与丘陵地区在农业生态生产适宜性、生态保护重要性、城镇开发适宜性偏差内容,结合指南概述滁州市全椒县县域规划分区划定路径及分区形成结果。
关键词:丘陵地区;县域规划分区;1.县域规划分区的概念县域规划分区是县级国空间总体规划传导和落实上位规划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分区要求,结合辖区内资源禀赋条件,进一步细化规划分区及制定相关管控要求。
1.县域规划分区的规定1.县域规划分区目标县域规划分区,当遵循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国土利用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安排,以确保本行政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
(1)坚持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的原则,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功能属性作为规划分区的基本取向。
(2)规划分区划定应在制定规划时,应该注重科学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全域覆盖,避免交叉和重叠,并且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2]]。
1.县域规划分区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的原则,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功能属性为规划分区的基本取向[[3]]。
(1)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基础,体现规划意图,配套管控要求;(2)当出现多重使用功能时,应突出主导功能,选择更有利于实现规划意图的规划分区类型;(3)如县域内存在本指南未列出的特殊政策管控要求,可在规划分区建议的基础上,叠加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防控等管控区域,形成复合控制区[[4]]。
1.县域规划分区类型参考《安徽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及各省下发规划指南,针对丘陵地区提出以下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共计6类一级县域规划分区。
《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
《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3号)作者:未知发布日期:xx-4-9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xx]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当前,各地正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xx]20号,以下简称《紧急通知》)的要求,抓紧组织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各项措施。
治理整顿期间,各地必须严格执行《紧急通知》关于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各类规划修改和暂停新批的县改市(区)和乡改镇涉及土地利用的各类规划修改的决定,同时结合治理整顿工作,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系统评价,并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规划修编前期调研工作。
现将开展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开展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一)规划实施评价。
现行的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对于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一些地方,不依规划办事,违反规划批地用地的现象仍然存在,擅自或变相修改规划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规划在执行中反映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开展规划实施讦价,是为了全面分析规划实施效果,促进有关地方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同时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改进规划工作的对策建议,作为修编规划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规划实施评价是修编规划的前提。
报国务院审批的省级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凡提出修编的,必须先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报部审查同意后,才能开展规划修编工作。
其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也要参照上述要求,建立规划实施评价制度。
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1)规划的执行情况,包括规划目标以及主要用地指标、用地布局调整的实现程度,违反规划和调整、修改规划的情况(包括案例数、面积、发生频率、原因等),规划项目和实施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国土空间分区的概念与方法探讨
3、运用了AHP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分区过程更加科学化和客观 化。
3、运用了AHP等方法对数据进 行处理和分析,使分区过程更加 科学化和客观化。
1、基于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综合考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东部、中部、 西部三个大区,以及南部、北部两个亚区。
概念探讨
国土空间分区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环境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国土空间分 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土空间分区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空间资源配置 等。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国土空间分区过程中,要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社 会和环境发展,避免过度集中和资源浪费。空间资源配置是指在国土空间分区过 程中,要合理配置土地、水资源、能源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 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实施过程中,该省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产 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引导和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省的 国土空间分区初步形成,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得到了有效提升,资源利用和 环境保护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不同区域之间的政策 差异较大,给企业和人才流动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同时,部分区域的产业布局和 发展方向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和引导措施。
案例分析
以某省国土空间分区为例,该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将全省划分为东部工业区、中部农业区和西部生态区三个区域。东部工业区主要 发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部农业区主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西 部生态区则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展生态旅游等产业。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用途分区的差异比较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11 土地利用功能分 区的内涵及特 点 .
分区、 土地用途 分区叫 我国过去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 主要采用用
fn t n ldvso . x,tep p rma e efn t n ldvso kr T i a t 8t ec 8 td ra tec ne w o e.tek y u c o a iiin Net h a e k t c o a iin t i i s h u i i a  ̄ a n Ci a l ae su y ae : e trt n zn y l h o s h e
Z l S p i t g o t h d a tg s o h e f n t n l i iin i a d u e ma a e n o a e ol n - s p vso e a e fln Ol , on n u e a v n a e ft c o a vso l n - s n g me tc mp r d t a d u e t e d iin i t r a o a d e i t u i d n y i n h
d v lp n n o s u t nz n s hese i o r t o e , e eoo ia n n io e tp tc o o e , h a i amln rtcin eeo me t dc n t c o o e ,t c nctu i n 8 t clgc la d e vr n n r e t n zn s t eb scfr a dp oe t a r i sg h m o i o
例 。 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 进行 将泰安分为 中心城镇 区、 重点开发建设区、 风景名胜旅 游区、 生态环境保 护 区、 基本农 田保护 区等 5 个土 地利用功能 区。 出了功能分区相 比于用途 分 区 土地利 用管理方面具有的优越性 。 并指 在
土地利用分区与主体功能分区协调探讨——以县级为例
则上要 求 省级进 行 土地利 用综 合 分 区 ,市级 进 行 土
地利用 功 能分 区 ,县 级 与乡 ( )级 进行 土地 用 途 镇
分 区 。本 文 以县 级 土地利 用 分 区作 为 研究 对 象 ,一 般分 为 8类 土地 用途 分 区 ( 表 1 。 见 )
,为人们进行风景观赏 、休 憩 、娱乐 、文化等 活动需要
对 自然 、人文景观进 行特 殊保 护和管理
1 2 主体 功能 分 区 .
— —
以县 级 为 例
范树平 ,程久苗 , 戴支银 费罗成 ,
(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 10 ;2 1 4 0 3 .繁昌县 国土资源局 ,安徽 繁昌 2 10 4 20; 3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浙江 杭州 3 02 ) 109
摘 要:阐述 主体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分 区的 内涵 ,深刻 分析两者协调 的缘起及基础 ,以县级土 地利用分 区为例 , 引用 “ 优势度 ”概念及模型 ,对问卷调查方式获 取的数据进 行定量分 析 ,主要研究 结果表 明不同土地利用 分 区
般 农 地 区
林 业 用 地 区 牧 业 用 地 区
畜牧业发展需要 城镇 ( 城市 和建制镇 ,含各类开发 区和 园区 )和农村 居民点 ( 村庄和集镇)建设需要 独立 于城镇村 之外 的采矿地 以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独 立 建 设 用 地 区 风 景 旅 游 用 地 区 自然 和 人 文 景 观 保 护 区
第2 2卷第 1期
21 0 0年 2月
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
YU NNAN OG R P C E GE A HI NVIl lONM ENT SE RE ARCH
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
浅谈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摘要:土地利用功能区应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分区、区域发展实际、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发展权,淡化指标管理,以追求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模式为目标,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区体系下,建立指标体系,逐步判别缩微划后结合区域发展规划等进行划定,并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和调控指标。
关键字:土地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功能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合理调整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和土地利用方向,进行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等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1研究背景传统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一般以区域+主要用途进行命名,如东部农林牧业发展用地区,其目的是确定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随着中共中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后,改变了以往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的固有思路。
本文所研究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国家主体功能分区为基础,将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
2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定的基本要求2.1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文件要求,在土地政策上应按照主体功能区的有关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对优化开发区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建设用地供给,严格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土地用途管制。
2.2在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和坚决保护耕地前提下,淡化指标管理节约和集约土地利用是加强土地利用调控、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重要原则,是制定不同区域调控指标的重要依据。
应在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和坚决保护耕地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禁止用地目标为导向,严格执行相关用地定额标准,加强项目用地审批,严格控制建设项目进入门槛,淡化指标管理,加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
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土地利用变 化模拟可以为政策制定、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元胞自动机模型介绍
元胞自动机是一种基于时间和空间离散的模型,可以模拟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包括土地利用变化。
元胞自动机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的应用
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大量耕地被占 用,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
政策引导
政府对土地利用的政策引导和管理 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尺度模拟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 机制和规律。
现实意义
通过多尺度模拟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要点三
基于短期时间尺度的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短期时间尺度下,土地利用变化受到 市场供需关系、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 响。该尺度的模拟研究有助于了解土 地市场的动态变化和政策调整的短期 效果。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基于大尺度空间的土 地利用变化模拟
大尺度空间范围广,涉及多种土 地利用类型和影响因素,如国家 或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经济发 展等。该尺度的模拟研究有助于 了解全球或国家层面的土地利用 变化趋势。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涉及遥感技术、GIS分析、统计分析等。
技术路线
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等。
模型构建
运用土地利用模型,如转移矩阵、生态足迹 等,进行多尺度模拟预测。
04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概述
关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
.
Ab t a t r ec aa tr t f e in l it b t no n s u c eemi e ema a e n a u eo s i igu iz t n0 n Wh t sr c h h r cei i o go a dsr u i f a d r o r ed tr n s h n g me t sc r i o l e t me s r f u t n n t iai f a d s a l o l a s o l ed n rt s o iietef n t no n -sn . h o g ed s u so n ted vs no n n t n i o tn ei eln s h u db o ef s i t vd ci f a d u i g T r u h t i s ino iii f a df ci i d h u o l h c h o l u o t i r c t du e s mp a nh a wa e n da dter t n ip s i f h n r h rac u db ai dfr u tia l t iaino n sd f e n i a d s o i o o el do e e l er l e san beu i z t fa d i h aol tn t a t a o e z os l o l Ke r s L n s ; u ci n ii o ; u tia l tiain y WO d a du e F n t vs n S s n b e i z t o d i a ul o
摘要 通过 时 土地利 用功 能分 区的探 讨 , 明确 了土地利 用功 能分 区的必要 性 、 则 、 原 依据 、 型和 目的。 类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A: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 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 地产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 地承包法》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文件
参考文献B: 学术著作
01
《土地利用规 划学》
02
《土地资源学 》
《土地经济学 》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调 查,发现生态环境问题, 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 科学依据。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通过对城乡土地利用的调 查,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供 决策支持。
02
调查范围和方法
调查范围
行政区域
对特定行政区域内的土地 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 城市、农村、山区等。
拓展跨学科合作
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和 发展。
05
附录和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
针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目的和内容,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包括土 地利用类型、面积、权属、利用方式、利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通过实地走访、邮寄、网络等多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并确保问卷 的回收率和有效性。
土地集约利用度
衡量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资本 、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密集程 度。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土地资源短缺
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人地矛盾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
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土地权益纠纷
土地征收、流转过程中涉及的权益纠纷问题。
04
调查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论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浅析主体功能区与土地利用分区的关系
二、主体功能区与土地利用分区 的意义和作用
1、主体功能区的意义和作用
主体功能区的意义在于通过划分不同功能的区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体 来说,优化开发区主要承担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任务;重点开发区则主要负 责扩大经济规模,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生态保护区则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修复,以保障区域内的生态平衡。
结论
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为了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充分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 协调与合作。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制定协调的规划体系、加强信息共享、推动资 源整合等方式,提高各类规划的实施效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和实践建议:
1、加强各类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对国土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影响。
2、建立健全的规划协调机制,推动各类规划的衔接和协同,确保国土空间 开发和利用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3、加强技术支持和数据共享,提高各类规划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促进 国土空间开发和利用的精细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2、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和作用
土地利用分区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体来说,农业区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 工业区则主要负责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居住区则主要满足人们 的居住需求,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主体功能区与土地利用分区 的和区别
主体功能区与土地利用分区都是对区域空间进行的划分。同时,它们都强调 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现有开发状况的综合考虑。例如,优化开发区可 能同时拥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生态环境压力;重点开发区可能同时需要满足资源 环境和经济发展需求;生态保护区则需要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土地利用分区的类型
土地利用分区的类型土地利用分区是指根据土地的功能和用途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土地利用分区可以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等类型。
一、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农村居民建设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土地。
农业用地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种植要求、土地肥力和水资源等因素进行,比如可以划分为水稻种植区、小麦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等。
农业用地的合理划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二、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企事业单位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土地。
工业用地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业类型和产业布局进行,比如可以划分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
工业用地的合理划分可以促进工业发展,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三、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城镇扩展的土地。
建设用地的划分可以根据城市规划和用地需求进行,比如可以划分为住宅用地、商业用地、文化教育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
建设用地的合理划分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用地生态用地是指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的土地。
生态用地的划分可以根据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需要进行,比如可以划分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
生态用地的合理划分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五、其他用地其他用地是指不属于上述四类用地的土地。
这些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用途各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划分,比如可以划分为旅游用地、矿产资源开发用地、军事用地等。
这些用地的合理利用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需求。
土地利用分区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而进行的划分。
不同类型的用地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其划分应根据具体要求和目标进行。
土地利用分区的合理划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对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和规划十分重要,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布局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布局研究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土地资源趋于紧张,国土空间规划和布局研究愈发引人关注。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以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为考虑因素,通过编制规划方案,指导国土空间利用和管理,实现国土利用的合理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布局研究进行探索,从规划编制、指导意义以及布局研究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
一、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第一步就是制定规划范围和编制指导意见,明确编制目标和任务。
随后,要进行空间分区、规划选址、编制方案、调整完善等步骤。
其中,空间分区是指将整个国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包括城市、乡村、海洋、草原等。
国土空间单元的划分,应考虑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文化历史、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
规划选址则是要选择适合发展的位置,根据选址条件和标准,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遵循“分级分类、分类指导、分项管理”的原则,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和项目。
规划方案是具体的规划内容,按照规划选址的要求制订。
草案方案需反复比选,形成较为成熟的规划方案。
最后一步是调整完善,是在编制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方案中的缺陷或问题,使整个规划编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意义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是国家决策的依据。
国家对地域空间的规划是国家经济、文化和战略安全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明晰了国家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
其次,规划是引导国土空间利用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整合各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保证各类规划之间的和谐与协调。
其三,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了各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和重点行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各地区对外开放、产业发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寻找依据。
其四,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能够指导各级地方政府规划,从而形成协调一致的规划体系。
其五,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对资源环境、自然与人文遗产进行全面考虑,防止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回流自然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方法选择
确 定的条件下 , 根据 某一研究对象 的各种特征值来判别其类 型, 是归属 问题 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的方法 。 在社会研 究中, 我们 常常要对不 同类别或群体的差异性进 行分析,例如对于犯过罪 的青少年和未犯过罪 的青少年,我们想要知道的是这两类青少 年在 哪些地方 区别最大 ,我们就可 以根据这些特征来预测每个 青少 年的行为 。 例如会不会犯罪 。 判别分析的 目的就 是描述 由几 个 已知类 别或群体得来 的对象 的差异性 , 试着 寻找—“ 判别物 ” , 依次将这些群 体或类别分离 。
念, 使 得 土 地 利 用 分 区 做 到 不重 不漏 , 并 使 各 个 分 区 的 区划 之 间
判别分析法 较常用于气候 分类 、 土地 类型 、 农业 区划 、 土 地
利用分区区划。 其基本原理是按照量可用 资料来确定判别 函数中的待定系数, 计算判别指标 。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划分中判
法之 一, 指运用各种综合统计指标 , 从具体的数量方面对现实经
济社 会 总 体 的规 模 及 特 征 所 进 行 的概 况 和 分 析 的方 法 。它 是 基 于 大 量 的观 察 和 分 组 的基 础 上 计 算 的 综 合 指 标 ,最 终 基 本 上 排
法主要通过 组织土地 、 农业 、 城建 、 交通 、 林业 、 牧业 、 电力 、 水力
性 的评 价 ,各 个 部 门的 专 家 依 据对 本 领 域 的 经 验 及 对 每 个 分 区 单 元 自己所 具 有 的经 验 想 法 , 独 立 地 提 出 自己 的想 法 和 意 见 , 技
安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020年
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安丘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七月目录前言 (1)一、基本情况 (2)(一)市域概况 (2)(二)土地利用现状 (3)(三)现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4)(四)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 (7)(五)环境质量承载力评价 (11)(六)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11)(七)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13)二、规划调整完善总则 (15)(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5)(二)调整完善主要任务 (16)(三)规划范围和期限 (18)(四)规划依据 (18)三、规划调整完善目标 (21)(一)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与目标 (21)(二)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21)(三)规划调整完善指标 (21)(四)规划主要指标调整情况 (22)四、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2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4)(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26)五、规划空间管控优化 (29)(一)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29)(二)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31)(三)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34)(四)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情况 (36)(五)土地用途分区 (37)六、土地整治挖潜 (40)(一)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 (40)(二)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40)(三)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41)七、中心城区规划调整完善 (42)(一)发展目标与方向 (42)(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4)(三)中心城区指标调整情况 (45)(四)管制分区调整 (45)八、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47)(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安排 (47)(二)土地利用重大项目安排 (47)九、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48)(一)土地利用原则 (48)(二)乡镇发展方向 (48)(三)省批乡镇 (49)(四)市批乡镇 (51)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2)(一)落实规划目标责任制 (52)(二)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2)(三)加强实施监管与基础建设 (54)附表: (56)附表1:安丘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56)附表2:安丘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7)附表2-1:新安街办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8)附表2-2:兴安街办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9)附表3:安丘市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 (60)附表4:安丘市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61)附表5:安丘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表 (62)附表6:安丘市耕地保有量调整表 (63)附表7:安丘市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64)附表8:安丘市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 (65)续附表8:安丘市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 (66)附表9:安丘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67)附表10安丘市中心城区管制分区表 (72)附图: (73)附图1:安丘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 (73)附图2:新安街办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 (73)附图3:兴安街办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 (73)附图4:安丘市中心城区现状图(2014) (77)附图5: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调整前) (78)附图6:安丘市中心城区规划图(调整前) (79)附图7: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完善后) (80)附图8:安丘市中心城区规划图(完善后) (81)附图9:新安街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完善后) (82)附图10:新安街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完善后) (83)附图11:安丘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 (84)附图12:安丘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85)附图13:安丘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86)附图14:安丘市“三线”空间管制规划图 (87)前言为维护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强化规划空间管控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6〕10号》等文件精神,在开展并完成《安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一、引言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各国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它的利用和管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不断加速,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利用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角度出发,探究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二、土地资源概述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层的各种类型土壤、草地、沼泽、湖泊、河流等自然资源,以及人工土地包括居住、农业、林业、工业、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各类人造用地。
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地域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等特点。
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关乎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三、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配置是指在考虑资源属性、规划目标、政策法规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基础上,使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管理手段。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分区土地的利用具有地域性,各地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等因素,因此,在制定土地规划时需要根据其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需要等方面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区,以便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二)合理布局土地的合理布局是指对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安排,包括各种用地类型的比例与搭配、填挖土方平衡、用地的形状与走向等。
通过合理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势,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三)合理选址土地的选址是指在土地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城镇规划的需要,结合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用地的行政区划及细节用地的位置。
选址的合理性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具有决定性作用。
(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指以效率和效益为主导,科学合理组织和使用土地资源,保护良好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有序利用。
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国家政策关注的焦点。
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研究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
城市土地作为一种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合理利用对于城市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
居住用地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配套设施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商业用地的布局则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商业繁荣程度和消费市场的活跃度。
繁华的商业中心往往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税收。
工业用地的规划对于城市的产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合理的工业园区布局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公共设施用地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权益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同样显著。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产业的扩张需要更多的工业用地,人口的流入导致居住用地的需求上升,商业活动的繁荣则需要更多的商业用地来支撑。
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促使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对商业和服务业用地的需求相应增加,而传统的工业用地可能会逐渐减少或向城市周边转移。
此外,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也为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精准配置和动态管理。
然而,在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土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另一方面,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合理性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见表 1 。参考 该分 区体 系时 ,一定要 注 意 ,尽管 ) 不 同性 质 的分 区与行 政等级 相对应 ,但考 虑到 同一 行 政等 级土 地 面积 的 差异性 ,采用何 种土 地分 区应
具 有一定 的灵 活性 。
表 1 土 地 分 区体 系表
域为 冲积平 原 ,市 区位 于东 北部 平原地 区 ;安丘市
平原 丘 陵城 镇建设 区 。
在 分区原则 指导下 ,可 以使用 的的土地 分 区方 法分 为定 性 、定 量 两 大 类 J 。为 使 分 区更 加 科 学 合理 ,应 将 g 空 间叠 置 的定性 方 法 与系 统 聚类 的 i s
定量方 法相结合 。
GS空 间叠 置分析 是地理 信 息 系统最 常见 的提 I
辖l O个镇 、2个 街道 ,12 1个行政 村 ,2 0 3 0 5年 总
人 口9. 2 1万 ;安 丘 市 三大 产 业布 局 有 明显 的地域 特点 ,东部 和北 部是 安 丘 市 的老 工 业 区 . 业用 地 农
广 泛分 布在安 丘市 的大 部分 区域 中 ,其 中 中部地 区
是 农业 产业化 基地 ,西南 山 区主要 是 山区农业 。
搜 集 图片和数 据 资料 ,然后 依 次运 用 s空 间叠置 法和 系统聚 类法 分 别划分 一 类 区和 二 类 区并 绘制 分 区结
果 图,最后 针 对各 个 区域 的特 点提 出土地 利 用方 向,为科 学利 用县域 土地提 供依 据 。
关键 词 :县域 ;土地 分 区利 用 ;安丘 市
规 律 。土地分 区 要 的基 础 是 区 域 分 析 ,就 是 要 做 到全 面把握 县域 区情 、大致 了解局 部差 异 。
安 丘市 的 自然 、社会 经济 和土地 利用 结构三 个 方 面情 况 如下 :安 丘 市 属 山 东 半 岛 中部 低 山 丘 陵
区 ,受沂 山 山脉 的影 响 ,地 势为 西南 高东 北低 ,西 南部 多 为低 山区 ,中部为丘 陵 ,东部 汶 、渠 两河 流
2 2 县 域 土 地 分 区方 法 .
行初步分区,在初步叠加的结果之上,再次叠加行 政 区划 图。叠加 的过程 中会 出现有 争议 的边 界 ,运
用 四类算 法 即中心点归属法 、面积 占优法 、重要性 法 和面 积内插法来 确定边界 ,并结 合各镇 的具体情 况 ,最后 实现该类 乡镇 的归 属 。最终 确定一 级两大 分 区 :大盛 、邵 山 、辉渠 、柘 山 、石 埠子 5个 镇属 于西南低 山丘 陵生态 建 设 区 ,新 安 、兴 安、凌 河 、 官庄 、金冢 子 、石堆 、景芝 7个 街道或 镇属于东 北
一
辽 东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作界 面如 图 1 :
第l 7卷
是综合统筹 区域 土地 的经济 、社会 、生 态效
益,
以土地利用 现状 图和生态分 区图 为主导 因素 进
二是 突 出土地 利用 问题 和管理 措施 的相似性 , 三 是尽量保持 乡镇行 政 区划 的完整性 。
县域 土地分 区要 兼顾三 个原则 引: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3—1 2 基 金 项 目 :国 土 部省 级规 划修 编项 目 【 10 6 8 10 11 )
作者简介 :田磊磊 (9 7 ) 18 一 ,男 ,山东泰安人 ,硕 士,从事区域经济 研究 。
・
22・ l
第 1 第 3期 7卷
21 0 0年 9 月
辽 东学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nl f atr i nn n esy( aua S i c ) ora o s nLa igU i r t N trl c ne E e o v i e
Vo J 1 l 7 No. 3 Sp.2 0 et 01
中图分类 号 :F 0 31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17 4 3 (0 0 3— 2 1 0 6 3— 9 9 2 1 )0 0 1 — 5
1 区域分 析 统 筹 区域发 展 ,是科 学 发展观 的基本 要 求 ,是 贯彻 落实 国家 区域发展政 策 的重要 手段 ,可 以有效
【 规划与建筑 】
安丘 市土 地分 区利 用研 究
田磊 磊 ,王 超
( 山东师 范大 学人 口资源与环境 学院 ,济 南 20 1 ) 504 摘 要 :按 照科 学发展 观 统筹 区域发展 的要 求 ,县 区土地应 进行 分 区利 用 ,土地 分 区可以揭 示土地 利
用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对土地分 区合理布局进行 了详细的阐述 ,并对山东省安丘市实施土地分 区。首先
2 县域 土地 分 区 对 县域 土地 分区不 同学者 有不 同的见解 。在 选 择 分 区方 法之 前 ,要先 要 明确 图 的分 区 的含义 和原 则。
2 1 土地 分 区含 义和原 则 .
杜绝重 复建设 现 象 。统筹 区域 发展 ,对 县域 土地利 用 也提 出 了新 的更 高 要 求 J 土 地 分 区是 对 土 地 。
利用 的合理 布局 ,也是实 行 土地分 区用途 管制 制度 的重要 手段 和法定依 据 。作为 县域 土地利 用规 划重
要 内容 的土地 分 区 ,可 以揭示 土地 利用 的地域 分异
土地 利用 分 区就 是依 据土地 的 自然 、社 会经 济
条件 的差异 性 ,土地 类型 与土地 利用方 向的相 对 一 致性 ,划分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区 的过 程 ] 。根 据 实 际 情况 需要 ,建 立 符 合 我 国 国情 的土 地 分 区 体 系
取 空 间隐含信息 的手段之 一 ,该方 法是将 同 比例尺
的土地 利用现状 图与各个 部 门的专 项规划 图 、行政 图等 图件进行叠加 分析 ,根 质 是 多 图 比较 ,找 出它 们 的共 同边 界 ,关键 在于选好 基础 图 ,主要适 用于地貌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