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脑组织的甲苯胺蓝-苏木精-伊红联合染色技术
苏木素伊红混合染色液(一步法)
苏木素伊红混合染色液(一步法)货号:G4520规格:100ml/500ml保存:RT避光,12个月有效。
产品说明:苏木素(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联合染色,简称HE染色,是病理学常规制片中最基本的染色方法,应用极其广泛。
苏木精是从原产中南美的洋苏木中提取出来的浅黄褐色的结晶,是一种碱性染色剂,它在被氧化后生成苏木素,同媒染剂(常用的是三价的铝或盐铁)一起使用,能够使细胞核染色。
在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常用HE染色对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进行形态结构观察。
在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中,细胞核呈蓝色,细胞浆呈红色,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易于观察分析。
苏木素伊红混合染色液是把苏木素和伊红混合在一起,只需对细胞、组织等样本染色一次,既能使苏木素上色亦可使伊红上色的新型染色液,可用于染色样本的类型有石蜡切片、冰冻切片、血液涂片、培养细胞以及体液涂片(如宫颈粘液涂片、脑脊液涂片等)等,本产品尤其适用于血液涂片和体液涂片染色。
自备材料:1.盐酸乙醇分化液2.蓝化液,如稀氨水、碳酸锂溶液等3.系列乙醇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切片预处理:取血液涂片或体液涂片置于95%乙醇固定20-60s,用蒸馏水水洗10s。
2.苏木素伊红混合染色液滴染0.5~2min。
3.水洗10~20s。
4.用0.2%盐酸乙醇分化10s,水洗10s。
5.用0.1%碳酸锂水溶液返蓝10s,水洗10s。
6.封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第1页,共1页染色结果:细胞核蓝色细胞质红色注意事项:1.切片脱蜡应尽量干净。
系列乙醇应经常更换新液。
2.盐酸乙醇分化时间应根据细胞涂片的具体情况而定。
3.蓝化液常使用0.2~1%氨水或Scott促蓝液或0.1~1%碳酸锂溶液。
4.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第2页,共1页。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一)染色程序
1.石蜡切片HE染色
(1)二甲苯Ⅰ:10min;
(2)二甲苯Ⅱ:10min;
(3)无水乙醇Ⅰ:1-3min;
(4)无水乙醇Ⅱ:1-3min;
(5)95%乙醇Ⅰ:1-3min;
(6)95%乙醇Ⅱ:1-3min;
(7)80%乙醇:1min;
(8)蒸馏水:1min;
(9)苏木精液染色:10min;
(10)流水冲洗去苏木精液:1min;
(11)1%盐酸-乙醇:1-3s(显微镜下观察效果);(12)稍水洗:1-2s;
(13)返蓝(用温水或1%氨水等):5-10s;(14)流水冲洗:1-2min;
(15)蒸馏水洗:1-2min;
(16)0.5%伊红液染色:1-3min;
(17)蒸馏水稍洗:1-2s;
(18)80%乙醇:1-2s;
(19)95%乙醇Ⅰ:2-3min;
(20)95%乙醇Ⅱ:2-3min;
(21)无水乙醇Ⅰ:3-5min;
(22)无水乙醇Ⅱ:3-5min;
(23)二甲苯Ⅰ:3-5min;
(24)二甲苯Ⅱ:3-5min;
(25)中性树胶封固。
2.冰冻切片HE染色
(1)冰冻切片固定:1-2min;
(2)稍水洗:1-2s;
(3)苏木精液染色(60℃)30-60s;
其余同石蜡切片。
(二)染色结果
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肌纤维、胶原纤维和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红色。
钙盐和细菌可呈蓝色或紫蓝色。
He染色技术实验报告
He染色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He染色技术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染色,以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形态变化,进而分析细胞或组织的健康状况。
实验原理:He染色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通过使用苏木精(Hematoxylin)和伊红(Eosin)两种染料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染色。
苏木精主要对细胞核进行染色,使其呈现蓝色;而伊红则对细胞质进行染色,使其呈现红色。
通过这种对比染色,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材料:1. 待染色的细胞或组织样本2. He染色液(苏木精和伊红混合液)3. 酒精系列(70%、90%、95%、100%)4. 二甲苯5.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6. 吸水纸7. 显微镜实验步骤:1. 将待染色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
2. 用70%酒精轻轻清洗样本,去除杂质。
3. 依次使用90%、95%、100%酒精进行脱水处理。
4. 将样本浸入二甲苯中进行透明处理。
5. 将样本从二甲苯中取出,滴上He染色液,染色时间根据样本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为5-10分钟。
6. 染色完成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色液。
7. 用70%酒精轻轻冲洗样本,去除未结合的染料。
8. 将样本浸入水中,轻轻摇动,使染色更加均匀。
9. 用吸水纸吸干水分,然后进行脱水、透明处理。
10. 最后,将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或组织的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通过He染色技术,我们观察到细胞核呈现深蓝色,细胞质呈现粉红色。
细胞边界清晰,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对比明显,有助于对细胞形态进行详细分析。
实验讨论:He染色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染色。
然而,染色效果可能会受到样本固定、染色时间、冲洗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步骤,以确保染色效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应用了He染色技术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了染色,观察到了清晰的细胞结构,为进一步的细胞形态分析和病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病理学技术(初级(士)106)基础知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病理学技术(初级(士)106)基础知识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题干:在病理学技术中,下列哪项操作用于固定细胞和组织的切片?A、脱水B、透明C、固定D、封片答案:C解析:固定是病理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步骤,用于稳定细胞和组织的结构,防止其腐败和自溶。
通常使用10%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
2、题干:在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中,染色步骤的目的是什么?A、提高切片的透明度B、增强切片的对比度,便于观察C、去除切片中的杂质D、消毒切片答案:B解析:病理切片的染色步骤是为了增强切片的对比度,使组织结构更加清晰,便于病理医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3、题干:在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是用于固定组织的?A. 压片B. 热固定C. 染色D. 包埋答案:B解析:在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固定组织是防止组织在处理过程中发生自溶和形态变化的关键步骤。
热固定是一种常用的固定方法,通过高温处理使组织蛋白质变性,从而固定细胞结构。
压片是用于制片过程中的压平组织切片,染色是用于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包埋则是将切片固定在适当的介质中以便于切片和保存。
因此,正确答案是B. 热固定。
4、题干:以下哪种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肿瘤细胞的核异型性?A.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B. 罗氏染色(PAS染色)C. 姜-尼染色(Giemsa染色)D. 瑞氏染色(Wright染色)答案:C解析:姜-尼染色(Giemsa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学染色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细胞的核结构和核异型性。
这种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胞核着色鲜明,核仁和核仁组织区清晰可见,从而有助于识别肿瘤细胞的核异型性。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是病理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用于细胞和组织的常规染色。
罗氏染色(PAS染色)主要用于检测糖原和糖蛋白。
瑞氏染色(Wright染色)主要用于血液细胞的染色。
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对染法)
石蜡切片制作(苏木精-伊红对染法)实验原理:石蜡切片是最基本的切片技术,冰冻切片和超薄切片等都是在石蜡切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苏木素与伊红对比染色法(简称H.E.对染法)是组织切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泛,对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都可着色,便于全面观察组织构造,而且适用于各种固定液固定的材料,染色后不易褪色可长期保存。
经过HE染色,细胞核被苏木素染成蓝紫色,细胞质被伊红染色呈粉红色。
一、器材及试剂:1. 器材:切片刀,切片机,恒温箱,蜡杯,酒精灯,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培养皿,镊子,单面刀片,毛笔,包埋盒,染色缸,盖玻片,载玻片,玻片盘,树胶,树胶瓶,显微镜,温度计,脸盆,水浴锅。
切片机,切片刀,温台,恒温箱,解剖刀,镊子,剪刀,解剖针,单面刀片,小台木,洒精灯,包埋纸盒,染色缸,烧杯,水盆,熔蜡炉,蜡杯。
2.试剂: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各种浓度的酒精、二甲苯、石蜡、蜂蜡、苏木精染液,1%伊红酒精溶液,1%盐酸酒精溶液,甘油蛋白粘片剂,中性树胶。
卡诺(Carnoy)固定液,埃利希苏木精染液,1%伊红酒精溶液,1%盐酸乙醇液,各级酒精(30%、50%、70%、80%、90%、95%、100%),二甲苯,甘油蛋白粘片剂,中性树胶。
3. 材料:鼠肝、肾、心肌、骨骼肌或其他组织、大豆或小麦、绿豆、洋葱、大蒜、蚕豆的根、茎、叶等。
二、实验原理:石蜡切片是最基本的切片技术,冰冻切片和超薄切片等都是在石蜡切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苏木素与伊红对比染色法(简称H.E.对染法)是组织切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泛,对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都可着色,便于全面观察组织构造,而且适用于各种固定液固定的材料,染色后不易褪色可长期保存。
经过HE染色,细胞核被苏木素染成蓝紫色,细胞质被伊红染色呈粉红色。
三、试剂配法:1.中性甲醛固定液:甲醛(37%-40%,市售,本所购买即为此浓度)100mL磷酸氢二钠 6.5磷酸二氢钾(钠)4g双蒸水900mL2.苏木精、伊红染色液为碧云天产品3.1%盐酸乙醇液盐酸1份70%酒精100份4.甘油蛋白贴片剂:蛋白50 ml甘油50 ml水杨酸钠(防腐剂)1g配制时将鸡蛋一个打破入碗或杯中,去蛋黄留下蛋白,用玻棒调打成雪花状泡沫,然后用粗纸或双层纱布过滤到量筒中,经数小时或一夜,即可滤出透明蛋白液。
高中生物染料总结
高中生物染料总结
生物染料是一类从天然植物、动物、微生物中提取的染色物质。
它们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对人体和环境都相对安全。
下面是对几种常见的高中生物染料的总结。
1.伊红
伊红是一种红色的天然染料,常用于细胞核染色。
它能与DNA结合,使细胞核染成暗红色。
伊红染色后的细胞核清晰可见,便于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
2.甲苯胺蓝
甲苯胺蓝是一种蓝色的天然染料,常用于细胞质染色。
它能与RNA结合,使细胞质染成浅蓝色。
甲苯胺蓝染色后的细胞质清晰可见,便于观察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和结构。
3.苏木精
苏木精是一种红色的天然染料,常用于组织切片染色。
它能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染成红色。
苏木精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清晰可见,便于观察组织形态和结构。
4.格拉姆染色
格拉姆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可用于区分细菌的不同类型。
它将细菌染成紫色或红色,依据细菌细胞壁的不同结构,紫色代表革兰氏阳性菌,红色代表革兰氏阴性菌。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高中生物染料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理解生物染色和观察细胞组织有所帮助。
小实验之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HE)
小实验之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HE)今天小笔为大家带来的是个小小的实验,虽然小,而且很多时候采用自动染色机能帮你实现,但是,原理及试剂的配置仍然是学习的要点哦,小白们还是要搞搞清楚哒~~~~所以,这主要是一篇戳原理的推文,嘿嘿原理H&E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是较为成熟的实验技术,应用广泛,是组织学及病理学检查的基本方法。
针对的是石蜡切片的样本(注意哦,有的小伙伴会用冰冻切片的片子去做,这是不好的!因为冰冻切片一般较厚,会使得染色结果不能够判断,太厚了啦)苏木精染料呈碱性,能够把细胞核内染色质与胞浆内的核酸(称为嗜碱性部分)染为蓝紫色;而伊红为酸性的染料,能将嗜酸性部分比如细胞质核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染为红色。
细胞核内DNA很容易与苏木精以离子键结合,使得细胞核被染为蓝色。
伊红在水中电离后带阴离子,可以与蛋白质结合,使得比如细胞浆、红细胞、结缔组织等染红色。
通过苏木精染色处理后,再利用伊红染胞浆,从而使得各组分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色,从而可以明确的看出各种组织的病变。
步骤1. 试剂配置:哈瑞(Harris)苏木素液A液:苏木素1 g 无水酒精10 mlB液:硫酸铝钾20 g 纯净水200 ml配制方法:称取KAlSO4·12 H2O 36.72 g及苏木素1 g,分别溶解后混合,加热煮沸后,徐徐加入红色氧化汞0.5 g,此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故容器宜大,以防液体溢出),然后将染液迅速冷却,冷却后过滤。
每100 ml加入冰醋酸6 ml,并加入甘油(丙三醇)10 ml。
混匀后即可使用。
2. 染色步骤:1)取组织的石蜡切片,二甲苯脱蜡,经乙醇逐步脱水:二甲苯(I)5 min;二甲苯(II)5 min; 100%乙醇2 min;95%的乙醇1 min;80%乙醇1 min;75%乙醇1min;蒸馏水洗2 min (各两次,然后把水吸干)。
2)苏木素染色5 min,自来水冲洗(吸干水)。
苏木精-伊红染色使用说明
苏木精-伊红染色使用说明【试剂配制】苏木精染液苏木精配方很多,现介绍常用的是Harris苏木精染液。
苏木精1g95%乙醇溶液10ml钾矾或铵矾20g蒸馏水200ml氧化汞0.5g冰醋酸8.0ml先将苏木精溶于乙醇溶液。
钾矾加温溶解烧瓶后,将倒入,继续加热1min。
加热停止后,缓慢加入氧化汞0.5g,再继续加热煮沸1min。
迅速将烧瓶移人冰水内。
染液冷却呈深色时,加冰醋酸过滤后即可使用。
棕色磨口瓶保存。
室温保存2个月,4℃保存4个月左右。
1.0%伊红染液将1.0g水溶性伊红溶100ml蒸馏水中,每100ml伊红液中加0.2ml冰醋酸。
【实验步骤】(1)石蜡片经脱蜡、水化,单层细胞片经漂洗固定。
(2)苏木素染液染5~10min(染色时间与温度、染液成熟度有关)。
(3)自来水换数次,标本转为深蓝色。
(4)分色:浸入1%稀盐酸乙醇液(100ml 75%乙醇溶液中加1d盐酸)分色数秒钟至1min,脱去多余的蓝浮色,标本转为淡紫红色镜下呈紫红色,胞质无色或灰蓝色(后者为幼稚细胞)。
(5)蓝化:自来水浸洗10min或数小时,甚至更长,标本从淡紫红色转为鲜艳的浅蓝色。
注意:为缩短自来水浸洗时间,使苏木素更加显色,可将标本置淡氨水溶液(400ml自来水加氨水2滴)中10min,切片很快呈鲜艳的浅蓝色,经此处理的标本,要经自来水充分浸洗,否则会影响伊红染色。
(6)蒸馏水漂洗。
(7)伊红染液5~10min,进行对比染色。
(8)用蒸馏水洗去玻片的浮色,经70%、80%、90%梯度乙醇溶液脱水各一次,再分别经95%、100%乙醇溶液脱水各两次,每次1min。
(9)浸入二甲苯两次,每次1min。
中性树胶封片【注意事项】(1)Harris苏木精染液即配即用,不能久存,宜少量配用。
(2)HE染色时,除大批标本采取浸染外,一般以滴染为好。
染液反复使用而被水稀释,使特异性染色和染色速度下降。
(3)苏木精染液出现沉淀现象,是染液变质的一种指示,但滤液仍可使用一段时间。
细胞核染色方法及原理
细胞核染色方法及原理
细胞核染色是生物学领域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用于研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目前常用的细胞核染色方法包括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甲苯胺蓝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等。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是最常见的细胞核染色方法之一。
其原理
是将标本固定后,用苏木精染料染亮细胞核,然后用伊红染料染暗胞质细胞器。
染色后的样本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
苏木精主要染色DNA,使细胞核呈现为紫红色,而伊红主要染
色胞质蛋白质,使胞质呈现为粉红色。
甲苯胺蓝染色法主要用于观察细胞核的细胞形态和染色体结构。
其原理是将标本固定后,用甲苯胺蓝染料染色,然后对其进行脱水、透明化等处理,最后用显微镜观察。
甲苯胺蓝染料可以与DNA结合,使细胞核呈现出深蓝色。
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核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荧光素同工异构体和DAPI等。
这些
染料可以与DNA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荧光染
色法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确的定位信息,常用于细胞核的三维结构研究和基因表达等研究领域。
细胞核染色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不同的染色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
细胞核染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细胞核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从而揭示细胞核在生物体内扮演的关键角色。
tunel染色方法
tunel染色方法图涅尔染色法:神经组织的神秘探索图涅尔染色法是一种先进的神经组织染色技术,为神经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通过可视化神经元的复杂结构,它使科学家能够深入了解大脑的内在运作。
原理及机制图涅尔染色法的基础是甲苯胺蓝(TB)和高锰酸钾(KMnO4)的反应。
TB是一种阳离子染料,而KMnO4是一种氧化剂。
当这两种物质结合时,它们会产生一种不溶性的蓝色化合物。
神经元对图涅尔染色法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因为它们的细胞膜富含阴离子成分。
这些阴离子成分与TB阳离子相互作用,允许染料渗入神经元并与内膜结合。
染色步骤图涅尔染色法的过程涉及以下步骤:1. 固定:将组织固定在甲醛中以保持其结构。
2. 脱水:将组织通过一系列梯度乙醇进行脱水以去除水分。
3. 甲苯胺蓝染色:将组织浸泡在甲苯胺蓝溶液中,让染料渗透入神经元。
4. 高锰酸钾染色:将组织转移到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与甲苯胺蓝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
5. 分化:使用乙醇和二甲苯溶液洗涤组织以去除多余的染料。
6. 透明:将组织浸泡在二甲苯中使其透明,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应用及重要性图涅尔染色法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神经元形态学研究:可视化神经元的突触、树突和轴突,揭示神经网络的复杂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识别和表征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病变。
神经发育研究:追踪神经元的形成和成熟,了解大脑发育的机制。
神经可塑性研究:研究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神经网络的变化。
图涅尔染色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提供神经元的高对比度图像,突出显示其形态特征,同时保持组织的整体性。
这使得它成为神经科学研究中一个极其有价值的工具。
局限性尽管图涅尔染色法功能强大,但也有一些局限性:选择性:该方法对神经元具有特殊亲和力,但可能会错过神经胶质细胞和其他神经系统细胞。
灵敏度:它可能无法检测到非常细小的神经元或突触,导致可能低估神经网络的复杂性。
时间消耗:染色过程需要数小时到数天,这对于某些研究流程来说可能不切实际。
病理检验技术考试试题
病理检验技术考试试题病理检验技术考试试题病理检验技术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通过对组织和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病理检验技术考试试题是对学生对病理检验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典型的病理检验技术考试试题。
1. 什么是组织学检查?请简要描述组织学检查的步骤。
组织学检查是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和染色,利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了解组织的正常和异常情况。
组织学检查的步骤包括标本的固定、脱水、浸渍、包埋、切片、染色和显微镜下观察。
2. 请简要介绍常见的组织学染色技术。
常见的组织学染色技术包括:苏木精-伊红染色、伊红-伊红染色、伊红-橙G染色、伊红-伊蓝染色、伊红-伊红-伊蓝染色、伊红-伊红-橙G染色、伊红-伊红-橙G-伊蓝染色等。
这些染色技术可以用于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纤维组织、胶原纤维等不同组织结构的染色。
3. 请简要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组织中的抗原结合,通过染色反应来检测和定位抗原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细胞分子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步骤包括抗原修复、抗体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4. 请简要介绍原位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标记有特定序列的探针与组织中的靶标序列进行杂交反应,来检测和定位核酸分子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基因突变、基因扩增、染色体异常等。
原位杂交技术的步骤包括标本制备、探针标记、杂交反应和显微镜观察。
5. 请简要介绍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来观察和分析物质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详细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信息。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步骤包括标本的固定、脱水、浸渍、包埋、切片、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
通过对以上试题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病理检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病理检验技术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它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HE染色(苏木精 — 伊红染色法)
染色不均
模糊不清 切片污染 易褪色
感谢聆听!
HE染色
HE染色介绍
• 苏木精 — 伊红染色法 (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 ,简称HE染色法 ,石蜡切片技术 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 , 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 着紫蓝色 ;伊红为酸性染料 ,主要使细胞质 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
• 水洗,5min。
染 • 苏木精染液,15min。 色 • 水洗5min。
• 1%的盐酸乙醇,分化2-3秒。
• 水洗,15min。
• 伊红2-3min。
脱水 • 自来水、75%、95%乙醇各洗蘸3-4下。
透明
• •
100%乙醇 → 100%乙醇 →二甲苯I、II5min。 封片。
染色过程易出现的问题
染色分类
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 • 嗜碱性; • 嗜酸性; • 中性:对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亲和力都比
较弱。
HE染色原理
苏木素
氧化
苏木红
二三 价金 属盐
蓝色色精
正负电荷的 极性吸附
染色
细胞核
分化和蓝化
渗透作用或者
负电荷色酸 弥散作用完成 水解 (染料有色部分)
伊红
正电荷色酸 (染料无色部分)
染色
细胞核染色
灰蓝色Biblioteka 粘液细胞核软骨基质 钙盐颗粒
深 蓝 色
蓝色
胞浆染色
• 粉红 色
• 桔红
弹力纤 维
• 鲜红
胞浆嗜 酸性颗
粒
红血球
胶原纤 维
• 桔粉红
HE染色步骤
脱 • 二甲苯脱蜡,10min ×2次。
苏木精伊红染色原理
苏木精伊红染色原理苏木精伊红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主要用于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形态和结构。
它的原理是利用苏木精和伊红两种染料的亲和性差异,使细胞核染上苏木精的红色,而细胞质则染上伊红的蓝色。
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它具有亲和性,可以与细胞核内的核酸结合形成复合物。
而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它具有亲和性,可以与细胞质内的酸性成分结合形成复合物。
由于苏木精和伊红的亲和性差异,使得细胞核和细胞质在染色过程中呈现不同的颜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步骤如下:1. 取细胞组织标本,进行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醛等,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防止其在染色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溶解。
2. 将固定后的组织标本进行脱水。
脱水是将组织标本中的水分逐渐替换为有机溶剂,常用的有乙醇、丙酮等。
脱水的目的是为了使组织标本能够与染料更好地接触,提高染色效果。
3. 将脱水后的组织标本进行透明化。
透明化是将组织标本中的有机溶剂逐渐替换为透明剂,常用的有苯酚、二甲苯等。
透明化的目的是为了使组织标本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可见。
4. 将透明化后的组织标本进行浸染。
首先将组织标本放入苏木精溶液中,使细胞核染上苏木精的红色。
然后将组织标本放入伊红溶液中,使细胞质染上伊红的蓝色。
浸染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5. 将浸染后的组织标本进行洗涤。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多余的染料和溶剂,使组织标本更清晰可见。
常用的洗涤液有蒸馏水、乙醇等。
6. 将洗涤后的组织标本进行脱水。
脱水的目的是将组织标本中的水分逐渐替换为有机溶剂,常用的有乙醇、丙酮等。
7. 将脱水后的组织标本进行透明化。
透明化的目的是为了使组织标本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可见,常用的透明剂有苯酚、二甲苯等。
8. 最后,将透明化后的组织标本进行封片。
封片是将组织标本放在显微镜玻璃片上,加上封片剂,使其固定在玻璃片上,以便于观察。
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我们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形态和结构。
软骨染色液(甲苯胺蓝法)染色步骤及注意事项
软骨染色液(甲苯胺蓝法)染色步骤及注意事项软骨染色液(甲苯胺蓝法)染色步骤及注意事项货号:G2543规格:100ml保存:室温,避光,12个月。
产品说明: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是一种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属于醌亚胺染料类。
这类染料主要含有胺基和醌型苯环两个发色团,从而成色原显色。
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
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可染细胞核使之呈蓝色;肥大细胞胞质内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等异色性物质遇到甲苯胺蓝可呈异染性紫红色。
甲苯胺蓝染色液(甲苯胺蓝法)呈强碱性,更利于组织细胞的着色。
操作说明:(仅供参考)1、常规脱钙,包埋,固定。
2、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
3、系列乙醇各1min。
自来水洗2min。
4、入Toluidine Blue O Stain浸染30min。
根据不同组织,染色时间不完全相同。
5、自来水洗2min,滤纸吸干水分。
6、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逐级乙醇脱水。
8、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染色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
注意事项:1、第一次使用本试剂时建议先取1-2个样品做预实验。
2、针对于胃粘膜组织、软骨组织等较难着色组织的染色,浸染于甲苯胺蓝染色液的时间应相应延长。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相关试剂:G3661甲苯胺蓝染色液(1%,磷酸盐法)G3662甲苯胺蓝染色液(0.5%,磷酸盐法)G3665甲苯胺蓝染色液(0.5%,硼酸盐法)。
甲苯胺蓝染色原理
甲苯胺蓝染色原理甲苯胺蓝(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是一种用于组织切片染色的有机染料,也被称为甲苯蓝或亚甲基蓝。
甲苯胺蓝在组织学染色中广泛应用,特别在神经组织中的染色效果显著,常用于突触研究和神经元计数。
甲苯胺蓝的染色原理涉及到其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组织切片中的某些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甲苯胺蓝是一种亲电性染料,其分子结构含有亚甲基蓝的三个苯环。
这些苯环中的一个或多个苯基与细胞组分中的负电荷基团(如DNA核苷酸、蛋白质等)发生吸附和离子相互作用。
这种吸附和离子相互作用使得甲苯胺蓝能够与细胞内的核酸物质结合,并产生特定的染色效果。
其次,甲苯胺蓝在染色过程中通过可逆地与细胞组分中的电荷基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增强或改变染色效果。
在染色溶液中,甲苯胺蓝会接受电子,从而减少其氧化态,形成无色的还原型甲苯胺蓝。
当染色溶液接触到切片表面时,甲苯胺蓝被氧化,恢复到其有色的氧化态,从而显现出染色效果。
这种还原氧化循环的发生使得甲苯胺蓝能够在组织切片上形成持久的染色效果。
此外,甲苯胺蓝还可以与细胞中的多种有机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
例如,甲苯胺蓝可以与DNA中的磷酸核苷酸结合,形成深蓝色的染色复合物。
这种DNA与甲苯胺蓝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可靠的染色方法,常用于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位置。
此外,甲苯胺蓝还可以与某些神经细胞蛋白质中的酚基团发生偶联反应,从而形成深蓝色的染色效果。
这种特异性反应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定位神经元的位置,并观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情况。
总结来说,甲苯胺蓝染色的原理是通过染料分子与细胞中的带负电荷的核酸和蛋白质等电荷基团的吸附和离子相互作用,以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产生染色效果。
甲苯胺蓝与细胞内不同成分的特异性反应可用于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位置,以及神经元的连接情况。
因此,甲苯胺蓝成为一种常用的神经组织切片染色方法,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生物解剖学实验中的组织染色技术
生物解剖学实验中的组织染色技术在生物解剖学实验中,组织染色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组织进行染色,可以使细胞和组织结构得到清晰可见,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生物组织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组织染色技术,并探讨其在生物解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常用的组织染色技术1. 希尔斯染色法希尔斯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组织染色技术,主要用于细胞核染色。
该方法通过染色剂与细胞核内的DNA结合,使细胞核变为蓝色或紫色,从而清晰地显示出细胞核的形态和分布。
2. 伊红染色法伊红染色法主要用于胶原纤维的染色。
该方法通过伊红染料与胶原纤维中的碱性成分反应,使胶原纤维呈现红色或橙色,从而突出显示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结构。
3. 酸性染色法酸性染色法主要用于染色细胞质中的酸性成分,如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常用的酸性染色剂有伊红、柠檬酸铅等。
酸性染色方法对红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类型非常适用。
4. 原位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染色技术,不仅可以染色细胞和组织结构,还可以检测特定的DNA序列。
通过标记的探针与待检测的DNA序列特异性结合,利用标记物的发光或发色来观察组织中的特定DNA序列的分布和表达。
二、组织染色技术在生物解剖学实验中的应用1. 组织结构观察组织染色技术可以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清晰可见,为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分布提供了具有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图像。
通过对不同类型组织的染色,我们可以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2. 病理诊断组织染色技术在病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病理标本进行染色,可以突出显示异常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辅助疾病的诊断和鉴定。
例如,肿瘤细胞通常染上深浅不同的颜色,与正常细胞有明显的区别,有助于鉴别和分析肿瘤类型和病情。
3. 基因表达研究组织染色技术在基因表达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细胞和组织进行染色,可以检测和定位特定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自-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是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是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是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教学与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
学术术语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炎症性肠上皮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分子的表达文章亮点:1 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修复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刺激肠祖细胞的自我更新,还能够定植于炎症病变区域,通过自身的跨膜分化成为肠上皮细胞,但是间充质干细胞定植于肠炎症组织后修复肠上皮组织的机制尚不清楚。
2 实验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起到修复治疗并分化成肠上皮细胞的作用,运用RT-PCR技术验证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主要信号分子在移植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炎症性肠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题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肠疾病;信号传导摘要背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干细胞调控中最关键的信号通路之一,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目的: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主要信号分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炎性肠疾病过程中的表达状况。
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制作SD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并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入体内,以注射生理盐水为移植正常对照,于移植第14和28天处死大鼠,取其大肠组织,采用qRT-PCR的方法进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信号分子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qRT-PCR检测结果显示,wnt3a和β-catenin在炎症性肠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5),而c-myc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P> 0.05)。
兔脑组织三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兔脑组织三种染色方法的比较孙雪梅;孙波;刘丽;徐剑;于珊;王振江;沈维高【期刊名称】《解剖学研究》【年(卷),期】2013(35)4【摘要】目的通过Nissl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Nissl-HE联合染色方法观察兔脑组织结构。
方法分别对同一新鲜兔脑组织进行Nissl染色、HE染色和Nissl-HE联合染色。
结果 Nissl染色易于观察神经元细胞的尼氏体形态;HE染色方便观察神经组织形态结构的轮廓;Nissl-HE联合染色后神经元细胞细胞核蓝染、细胞质粉染,尼氏体呈虎斑状蓝染,均清晰可见,易于观察、分辨。
结论应用Nissl-H-E 联合染色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和尼氏体等形态结构。
【总页数】2页(P318-319)【关键词】苏木素伊红(HE)染色;Nissl染色;神经元;形态结构【作者】孙雪梅;孙波;刘丽;徐剑;于珊;王振江;沈维高【作者单位】吉林省东丰县中医院内科;吉林油田总院;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相关文献】1.三种染色方法检测冻融后兔卵巢组织的活力和质量 [J], 刘丽英;曲文玉;孔刚;张晓丽;刘晓丽2.大鼠脑组织高尔基染色三种制备方法的比较 [J], 王蕾;张芳;汤仁仙;张冠群;牛海晨3.三种特殊染色方法在显示系统性硬化症小鼠肺组织胶原纤维的比较 [J], 胡谋波;吕军影4.贲门肠上皮化生三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 [J], 陈虹;王立东;范宗民;高社干;郭花芹;郭梅5.诊断早期心肌缺血三种组织学染色方法的比较 [J], 刘英坤;钟志玖;班翔;毕建忠;朱骥伟;傅志军;陈弄潮;高洪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理学兔子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了解兔子解剖结构,观察并分析兔子器官的病理变化;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病理学实验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动物器官的解剖和观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以兔子为实验动物,通过解剖和观察其器官,了解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兔子1只;2. 实验器材: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刀、解剖板、剪刀、止血钳、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机、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固定液、脱钙液、苏木精、伊红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将兔子麻醉后固定于解剖板上,沿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暴露腹腔;2. 腹腔脏器观察:观察并记录胃、肠、肝脏、脾脏、肾脏、膀胱等器官的外观、大小、质地等;3. 脏器解剖:依次解剖胃、肠、肝脏、脾脏、肾脏、膀胱等器官,观察其内部结构;4. 脏器固定:将脏器浸入固定液中固定,以便切片;5. 脏器切片:将固定后的脏器进行切片,厚度约为5微米;6. 脏器染色:将切片浸入苏木精染液中进行染色,然后浸入伊红染液中进行复染;7. 脏器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记录脏器的病理变化;8.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胃:胃黏膜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在部分切片中观察到胃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坏死、脱落现象,提示可能存在胃炎;2. 肠:肠黏膜上皮细胞呈柱状,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在部分切片中观察到肠黏膜上皮细胞出现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提示可能存在肠炎;3. 肝脏:肝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在部分切片中观察到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坏死,提示可能存在肝病;4. 脾脏: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红髓中含有大量血细胞,白髓中含有大量淋巴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e mo r y f u n c t i o n i n m o u s e h i p p o c a m p u s [ J ] .J
的 氧所 氧化 , 随后通过反复氧化性 聚合和 氧化性环 化 , 将 阳 性 信
号不断放大 , 最终 形成 明显 可见 的棕褐 色多 聚体 沉淀 。本 法结 果显示 , 使用 D B 加强的 P A e r l ’ S 铁染色法能将 含 F e 抖 的阳性细 胞很清楚地标记为棕 褐色 , 且显色迅速 , 效果佳 。
物G F A P与 铁染 色 阳 性 细 胞 做 双 标 记 , 以 明确 铁 染 色 阳 性 细 胞 的性 质 , 但 效 果 均不 太理 想 。
P e r l ’ S 铁染色法是检 测细胞 和组 织 中非 血红 素铁 的常用 组
织 化学 方法 之一 , 通过形成蓝色 的普鲁士 蓝沉淀检测 骨髓及肝 、
a t r Ne u r o l ,2 0 06 , 1 3 ( 3) : 1 8 6 - 1 9 7 .
Pe r l D P,Go o d P F Co mp a r a t i v e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d e t e r mi ni ng c e l —
o f i r o n,f e r r i t i n,a n d o t h e r t r a c e me t a l s i n n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
e a s e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b a s a l g a n g l i a [ J ] .An n Ne u r o l , 1 9 9 2 , 3 2 S u p p l :
rL
rL
rL
[
层、 室 管膜 下 层 及 齿 状 回 下 颗 粒 层 等 处 都 是 新 生 神 经 元 比 较 集
]
l o g i c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i n 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s [ J ] . S e m i n P e d i —
Nu t r ,2 0 0 9, 1 3 9( 4 ): 6 7 2 — 6 7 9 .
D e x t e r D T, J e n n e r P, S c h a p i r a A H,e t a 1 .Al t e r a t i o n s i n l e v e l s
脾、 肾等组织细胞 中的 F e , 然 而, 对于含铁不 丰富的器官 , 如脑
组织, 运 用 此 法 常 常 由 于 蓝 色 沉 淀 形 成 过 少 而 无 效 。 本 实 验 在
总之 , 使用 D B 加强 的 P A e r l ’ S 铁染色液对脑铁进行染色 , 仍 然是 一种切实可行 的脑铁染色方 法 , 方便 快捷 , 但 是需要 注意的 是反应液 的浓度 、 时 间及 温度 等反 应条件 对实 验结果 会有 较大
CHI NES E J OURNAL OF ANAT OMY Vo 1 . 3 6 No . 3 2 0 1 3
解剖学杂志
2 0 1 3年第 3 6卷第 3期
影 响该标记 物 的反应 和定位 。笔者 曾试 图利用 不 同 的显 色 系
3 讨 论
统, 使用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核心抗原 N e u n及胶质细胞的标记
来, 铁 蛋 白在 脑 内主 要 集 中在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和 小 胶 质 细 胞 内 , 少
l u l a r i r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b r a i n t i s s u e s [ J ] .A n n N e u r o l , 1 9 9 2 , 3 2
s 9 4 一 s l O 0 .
[
体、 齿状 回下颗 粒 细胞 层及 内囊 、 外 囊等 广 泛 区域 。由于分 子
[ rL Βιβλιοθήκη l 2 ]
3
]
W hi t n a l l M ,Ri c h a r d s o n D R. I r o n:a n e w t a r g e t f o r p h a r ma c o — 4 5 6 7
检 测 。 改进 的 方 法 中 主 要 是 加 入 了 D A B增强液 , D B 即3 A , 3 r -
二氨基 联苯 胺 ( 3 , 3 - d i a mi n o b e n z i d i n e , D B ) A ; 在 该 反应 中 D B A 能被细胞与组织 中最早形成 的普鲁 士蓝沉淀分解 过氧化 氢产生
的影 响 。
参 考 文 献
Ca r l s o n E S,Tk a c I ,M a g i d R ,e t a 1 .I r o n i s e s s e n t i a l f o r n e u r o n
大量反 复实验的基础上 , 对此法进 行 了改进 , 使 之适用于脑 铁 的
]
]
]
]
中的部位 , 各种代谢反应相 当活跃 , 提示铁在 神经元 的发 育和分 化的早期阶段具有 重要作 用 ; 而扣 带 回、 胼 胝体及 内外 囊等 处 , 是神经纤维和神经胶 质细 胞聚集 的 区域 , 提示铁 在轴 突连 接及 神经网络形成的代谢 反应 中, 扮演 了关 键角色 。有 研究表 明, 组 织细胞摄取的二价铁 被氧 化为 三价后 , 以铁蛋 白的形 式贮 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