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网络广告中的民族情结
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元素的经典广告案例——浅析百度公司视频广告《唐伯虎》
![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元素的经典广告案例——浅析百度公司视频广告《唐伯虎》](https://img.taocdn.com/s3/m/3ff57664a45177232f60a2ee.png)
视频内容特征分析 本广告 主要 内容是唐伯虎智斗洋人 的故事 :城 墙贴榜文 悬赏 , 榜文 内容为“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 知道 我知道你 不 知道” , 没有标 点 。有洋人 宣称“ 我知道” , 唐 伯虎驳斥 洋人 “ 你不知 道” 并 j次 以不 同方 式句读全文 , 而 每次都使文 意完 全不 同。 层 面最大 的特 征是 巧妙运 用 多种层 次 的象
神利用 民族 文化元素 的经典广告案例
黄舒 媛
山西 大 学 文 学 院 新 闻 与传 播 专 业
摘要 : 广告《 唐伯虎》 紧扣“ 本土化 ” 和“ 民族性” , 巧妙运 用 多种 广告技 术 , 在 内容 、 广告技巧和 艺术特 色、 整体 效果上都 取得 了不俗成绩 , 获得 了良好的广告效果 。 关键词 : 民族 文化元,时长 2分 钟, 由谢晓萌导演工作室制作。 这则广告巧妙运用 了多种广告 技术 , 充分调动 民族文化元素 , 紧扣“ 本土化” 和“ 民族性 ” 而 征。广告 中的主要角色有洋 人 、 唐伯 虎和观 战 美女代表被努力争夺 的中国市 场网络搜
索用户 。
2 、 环境 的象 征。广告情 节发 生的地点3 、 行为 的象征 。洋人 自以为“ 知道” 而和唐伯虎 比赛“ 句 读” —— 即在文中加注标点 断句 。 正确句读是对 中国读书人最 基本 的学术要求 , 洋人 妄称 “ 知道” , 其实连最基本 的“ 句读 ” 都 搞不懂 , 又谈 何懂 中文呢? 4 、 情节 的象征 。 本广告 的情节可简短概括为 : 洋人挑 战, 最终 l 参败 。 整个过 程中 , 先是众人都被洋人所震慑 , 之后 , 众多 美女开始为唐伯虎加油 ; 随后 , 众多美女奔 向唐伯虎 ; 再之后 , 连洋妞也投人唐的怀抱 , 最终气得洋人 喋血。 这如花 ” 和 “ 洋妞 ” 的广泛性 。 总之 , 四种象 征手 法的运用都指 色分析 本广告通 过视频 、 文字 、 声音 等多种广告语 言和象 征 、 夸 张等表达方式 ,取得 了不错的艺术特色 ,主要表现 在如下几
关于浅论广告中民俗文化的运用
![关于浅论广告中民俗文化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2b99b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2.png)
关于浅论广告中民俗文化的运用前言广告作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推广品牌和产品,更能够传递文化信息,增强社会认同感。
而民俗文化又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告中的应用也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本文将从广告中民俗文化的概念、现状以及运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旨在为广告创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告中的民俗文化:概念解析广告中的民俗文化,指的是将有代表性或具有特殊意义的民间文化元素,运用到广告中以达到特定营销目的的创意方式。
这些民俗文化元素可以是某个地区的节日、传说、风俗习惯、建筑风格、服饰等。
通过将这些元素运用到广告中,既可以提高广告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也可以增强广告传播的文化色彩和认同感。
广告中的民俗文化:现状分析当前,广告中运用民俗文化的现象愈加普遍。
从国内外的广告市场来看,无论是西方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国际品牌,还是国内的喜茶、星巴克等知名品牌,都在广告创意中运用了民俗文化元素。
比如,喜茶推出的“月光下的传说”系列广告,将中国传统的故事元素和民间色彩融入其中,引发社会热议;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福到了”系列广告,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和节日元素,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理解广告中的民俗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文化差异的尊重。
当下,民俗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流行,通过广告媒介的运用,能够引领社会思潮,传递文化信息,丰富广告的内容和形式。
广告中的民俗文化:运用方法探讨为了将民俗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广告中,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从视觉语言和文本表述两个方面做一些探讨: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广告创意中运用民俗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场景营造。
通过景物、人物的位置摆放,场景的构造等方式,营造出传统文化的感觉,让消费者自然地产生对广告的好感和认同感。
•图案图像。
民俗文化中的图案和图像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美感,适当地融入到广告中能够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文化价值。
浅析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民族主义
![浅析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民族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74b192ea5e9856a56126078.png)
浅析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民族主义摘要: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舆情表达民族主义既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契机,同时也应注意大学生在网络上对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表达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对大学生民族主义网络表达的关注和研究已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民族主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利用互联网表达民族主义情绪成为了一种时尚。
大学生们利用网络对民族主义进行理性的表达切合了新时代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同时,网络中对民族主义的非理性表达却正在伤害着爱国主义热情。
一、我国大学生民族主义的形成通常所说的民族主义,是指殖民地知识分子为追求和维护民族和国家独立,站在殖民地民族的立场上来批判西方的文化殖民,强调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积极价值。
【1】中国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从五。
四运动到一二。
九运动,广大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为我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后来的和平建设时期,他们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
当祖国遭遇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敢为人先,尽力为国家排忧解难;当国内外势力破坏祖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时,他们又率先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从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到2001年美国战机侵犯中国领空权,撞毁中国战机;从北京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期间多次被干扰到2012年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发生的南海争端,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热情。
除了传统的游行示威和抗议外,当代大学生愿意通过网络论坛、校园bbs、博客等来传播和制造民族主义情绪和言论。
有很多学者也将这一行为称之为网络民族主义。
二、大学生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舆情表达方式及特征当代的大学生正在经历着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表达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满了矛盾。
他们既有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有对西方世界的追逐崇拜。
在心理层面上就特别表现为“全球意识”和“民族观念”的相互冲击交织混杂。
公益广告及其民族化
![公益广告及其民族化](https://img.taocdn.com/s3/m/54c26e17a76e58fafab00341.png)
当令社会.储息慑炸.传蜞纷诵=报纸杂忐,广播电视、网培、手机信息等传话排介各显身手.竭尽其能.传载各种倍息c而敢府蝶体情息的技量和多样性.使其长期以来在较大范用内抑有强大的疆箍力和影响力.一直给人们咀}t会公佾的印晕肄备彳珏高的公信力和强太的母召力.所代表的观点和言论彩响着许多人的世界现和价值观。
近期的许事公益广告i殳I十邪将注意力转向对车民族文化的美洼。
民族文化是众多公益广告创意的掠泉及情感诉求的重器途径之一.这种民旗情感与广告意姒的结合增强了公蓝广告的传统寓意和民族审美特征.使公益广告业增潦了一些传统文化气息和亲和力感染力.营造出一种我价期待的和谐社套的氟嚼=一、公盏广告的作用厦萁存在的问置公益广告是~个嘲束衡t其民众文化j簋薄水准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荩重要性.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识井技广泛应用予公共道镣、文啊礼貌、室通安全环境保护、慈善救灾等方面.对呼唤公众燕沣社会同眄.促使公众致力社会进步.进而提高人民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起尹J了重要作用。
现在的公益广告从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宣传的需要.而存在特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斤;如:应付撞查的一阵风式公益广告宜传.往往是有敷馈无质量;新日一起用的口号或标话式的表现形式;歌功颂德式的政绩广告.简单地展示繁华都市、自然风光或驶府宏伟蓝I霉i:高高在上的说教.甚至有些命令的n劝.让受众感世剥沉重的联抑;长篇蒲草肖n时丈字表述.不能触发人们的联想与感悟:拿一般的家常小事上纲上线.人为制造紧张空气;个别公益广告直传甚至带有恐吓性质.夸大应面效粜.画面令人反感。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从谨循现{℃人们的心理接受特征来看.公益广告向公众推销观念或行为准则.应浚是“倡导的方式迸行.悖受双方是平等的空流。
公益广告需蓥投人蜓雾的人力与钾慧.因此.与一般的宜传公告、通知相比,它饕求坐高,并具有很高的传播教艰和审美价值;二、公盐广告是履行时代和社会使命的需要我们今天正址在社会转碰的历史时刘.各种新旧矛盾错综复杂地空织在一起。
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
![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https://img.taocdn.com/s3/m/4d11855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a.png)
涉外事件中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呈现随着我国的崛起和地位的不断提高,有些涉外事件引发了广大网络民族主义的情绪。
所谓网络民族主义,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中,一些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主义情感通过网络沟通得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传播。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涉外事件中,分析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呈现。
第一,钓鱼岛建机场事件。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中国称其为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诸岛)的一些无主岛屿,这一行为引发了中国人的公愤和反日情绪。
在互联网时代中,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网络。
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大量对日本的抵制、抵制日货等情绪。
一些国民组织还举行了示威活动。
这体现了网络民族主义的特点:在涉外事件中,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表达情感的渠道。
第二,南海争端事件。
南海是中国的重要领海,但是在近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也相继宣称对南海拥有主权,并在南沙、中沙、西沙群岛一带开展了石油勘探活动。
这些国家的行为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感。
在网络上,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文章和民间呼吁,号召大家抵制越南、菲律宾等国的产品,爱国主义情绪愈加强烈。
这些事件的发生,反映出我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在增加,网络民族主义也随之而来。
第三,马航事件。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起飞后瞬间失联。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中,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然后,马航公司很快归咎于MH370在中国揽获,这引起了中国网民的不满和抵制。
网络上的“马航不友好行为”成为了一片口号。
这些言论也体现出了中国自信的增长和国家意识觉醒的特点,它的主导力量被称为网络民族主义。
总之,涉外事件中的网络民族主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公众对外的情绪和态度。
网络的兴起使得民众有了更广泛、更有力的发声渠道,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族主义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应该注意理性,避免一些意气用事行为的发生,以免影响国家形象。
民族情感
![民族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68ab220b4a7302768e993967.png)
民族情感在广告中的特征体现让我们从几个广告案例中分析民族情感在广告中的特征体现。
案例一:“三元奶粉,以母爱为最高标准”在“三鹿”事件后人们对奶类产生了怀疑,三元却以产品质量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加上他们的目标“以母爱为最高标准”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和高度责任感,打动了每一个父母的心,同时也达到了广告的诉求效果。
从三元的广告中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中华民族情感中重视人情,突出爱心的元素。
中国人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广告中采用充满人情味的表现形式,可以拉近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除了亲情外, 还有爱情、友情等一系列有关人伦情感的广告:“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留传”戒指永远是爱情的见证,人们渴望与爱人白头偕老、天长地久,这则广告恰好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让消费者认为拥有了戴比尔斯的戒指,就能为爱情增加一份保险;“好丽友” 的电视广告把主题定位为友情,因为拿放在高处的“好丽友”派而把花瓶打碎了,面对大人的询问他们都说是自己的错,最后以“好丽友,好朋友”结束,既宣传了产品有传达了好丽有重视友情的形象。
亲情、爱情、友情的融人, 不仅仅让广告和产品拥有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消费者从广告中忆起曾经故事, 激起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共通的情结。
案例二:“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千万里,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家,永生永世不能忘——”,广告一开始用歌声把一个游子回家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
一架海外归来的飞机降落,亲人们迎接游子归来,欢聚一堂,共饮孔府家酒,一个大红纸上隶书“家”字特写镜头出现,游子深情地说:“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广告中一个“家”字集中了中华民族情感中多少的温馨,把中国特有的血缘文化、人伦亲情以及游子对家的热爱充分表达了出来。
中国人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想家的时候,一个人远离家乡,无论是在大江南北,还是天涯海角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
试论中国文化圈内广告传播的红色效应
![试论中国文化圈内广告传播的红色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f3dc1552804d2b160a4ec007.png)
象征意义 ( 喜庆 、 热烈 , 甚 至忠贞) 一起 融 入 中国人 的血液 。在上 百种不 同的颜色 当中, 红色 最能表达 中国人对 生命 、 对人 生的态度 和渴望 。纯正 的 中国红代 表 的 是 中国人 最深层 的原始个 性 : 热情奔 放 、 恣肆张扬。文明的改造 , 可 以使人们把红
情结 中饱含 民族激情 , 还要赋予红色 一种
新时代 的时尚感 , 让 中国红红得更鲜艳。
参 考 文献 : [ 1 ] 李砚祖. 艺术与科学. 清 华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6 .
响。心理 变化效果 是指 消费者通 过接触
和认知广 告对 商 品产 生好感 以及 消 费欲 望的变化程度 , 一般经过认 知、 理解 、 信赖 ( 喜欢) 、 记忆等阶段, 最终 形 成 购 买行
[ 6 ] 常桦 . 广 告调 查 与设 计. 中 国纺 织 出版
社, 2 0 0 5 .
奋、 情绪高 涨 , 产 生强 烈的冲动 。如果在
各 种商 品的广告设计 中广 泛运 用红色 , 会 给消费者感官带来很强烈 的刺激 , 容 易引 起 其购 买冲动 。世界上 不少 国家的 国旗
中都 有 红 色 ; 另据统 计, 红、 蓝、 白是 财 富
[ 7 ] 张 惠辛, 马 中红 . 广告策 划创意. 上海 画 报 出版 社 , 2 0 0 6 . [ 8 ] 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 湖 南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2 0 0 4 .
传达 情感信 息 , 也可 以传 达心理体 验 , 还 能成为指 示符号 , 但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象
红色 效应
其 一, 广 告传 播效果的定义。广 告传 播效果是指广告通过传播 所产 生的影响, 广告 活动 目的的实现程度 , 或者说受众接 受广告信 息后的心理反应和行 为反应。
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6de11d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e.png)
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作用,旨在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形式1. 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在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众多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比如我国的龙、凤、瑞兽等,这些符号往往给广告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2. 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一些广告借助传统文化故事来讲述产品的故事,比如我国古代的爱情故事、传统的节日故事等,这些故事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也为产品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3. 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一些广告还通过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来宣传产品,比如中华传统的孝道、礼仪、诚信等价值观,这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影响1. 引发共鸣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运用往往能够引发受众共鸣,触动其情感和记忆,使广告更加深入人心。
2. 增强文化认同通过广告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受众会感受到一种文化认同感,使其对产品和品牌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通联。
3. 塑造品牌形象传统文化的运用往往能够为品牌塑造独特的形象,赋予产品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吸引力。
三、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意义1.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广告中传统文化的运用,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唤起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丰富文化表达形式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运用可以丰富广告的表达形式,为广告注入更多元的文化内涵,打破单一化的宣传模式,给广告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
3. 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通过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展示,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文化交流环境。
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无论从形式、影响还是意义上来看,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对于广告从业者来说,应当善于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时代需求,创新广告表达形式,提升广告品质,不断推动广告行业的发展。
壮族特色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壮族特色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adde0b14791711cc7917d9.png)
铜鼓是 源于稻作农业 的一种艺术 , 直 到现在 , 壮族 民 间仍 在 使 用 铜 鼓 , 一 些 地 方 每 逢 节 日都 举 行 打铜 鼓 、 对 山
壮 族特 色文化 元素在广 告设计 中的运 用
余招 文 百 色 学院
摘要: 壮 族 文 化 元 素 丰 富 多彩 , 是 广 西 民 族 文 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近 年 来 , 广 告 设 计 中 多 结合 民族 元 素 能 使 广
告 更 具 特 色和 魅 力 , 挖 掘 壮 族 文化 元 素 应 用在 广 告 设 计 中能 更 好 地 起 到 国 际传 播 和 交流 作 用 。
瓣上 , 就 合 成 了一 个 完 整 的绣 球 。
特有的文化 。不 同的文化特质就 成为区别于其他 民族 的 主要标志 。壮族是 现今 中国少数 民族 中人 口最多 的一个 民族 , 其历史悠 久 , 源 远流长 , 先 民 因其 所 处 的 自然 环 境 和特定的生产方式 。 在长期 的历史过程中 , 创造 了独具特
二、 广 告 设 计
深植于 民族文化 的土壤 , 对 民族文化进行多维观 照 , 才能
被消费群体接受 , 才能达到诉求 目的。同时 , 通 过广告 运
用 民族 文 化 元 素 可 以唤 起 广 告 人 的文 化 意识 ,指 导 广 告 人把现代广 告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创作 出具有深
歌等 活 动 。 铜 鼓 在 壮 族 及 其 先 民 的观 念 中是 神 圣 的 , 一 些 地 方 称 铜鼓 为 “ 乜铜咽法 ” , 意即 “ 天 之大铜鼓 ” 。铜 鼓 中
浅谈中国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47e73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0.png)
浅谈中国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1. 引言1.1 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中国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独特性和丰富性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灵感和创意来源。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精神象征,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将民族文化融入作品中,能够让作品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承载着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情感和认同,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和身份认同。
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尤为重要。
通过将民族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独特魅力。
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也可以为作品增添深度和内涵,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和独特性。
视觉传达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设计师应积极挖掘和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中国民族文化在设计中的独特性中国民族文化在设计中的独特性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而这些文化元素贯穿于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建筑、节日等方方面面,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表现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反映了中国人对世界和生命的独特认知,这种独特性在设计中得以体现和传承。
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其汉字、书法和绘画的影响。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美学和艺术形式。
古代的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运用其特有的线条和笔墨表现方式,使设计作品充满了东方的韵味和神韵。
传统节日、服饰和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独特性的重要体现,这些元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中国民族文化的色彩、图案和符号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这些符号和图案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演变,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论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
![论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a9390f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3.png)
论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摘要】本文探讨了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从关系的探究、融合方式、价值体现、影响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入分析成功融合民族文化的广告案例,总结了民族文化与广告传播的艺术融合特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实现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的探讨。
本文旨在加深人们对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关系的理解,进一步促进艺术融合的发展,为广告传播行业注入更多文化与艺术的元素,为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广告传播、民族文化、艺术融合、关系探究、价值体现、影响、案例分析、特点、发展趋势、实现方式。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性的价值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广告传播中赋予民族文化更多的表现空间,展现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已成为了广告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
研究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将有助于推动广告创意的不断创新,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以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在广告领域的潜力和价值。
通过对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和影响因素。
研究目的还包括探讨如何创新和实践民族文化与广告传播的融合方式,以促进广告行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支持,为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最终实现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双赢,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广告传播中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特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研究广告传播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不仅有助于推动当代广告传播的创新和发展,更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ef200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c.png)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作者:曹园发表时间:2014年11月)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广告运用论文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现代广告要树立自身的特色,其中就必须融入传统的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广告设计相结合,对广告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大胆展现民族的、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那么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设计源泉。
从而,对于中国广告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这几千年来文明闪烁异彩的底色,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慢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锤炼下来的最为珍贵的东西。
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这一切都是记载这个民族发展最为有力的证据。
无论是夸张写意的国画笔墨还是工整刻板的装饰画,无论是造型奇特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丰富的年画,这些也都为现代的中国设计提供着丰富的创作灵感和设计思路。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广告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现代广告”则是具有一定经济属性的概念,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物质需求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广告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
无论是街头、公共场所、电视网络……我们的生活都被广告所覆盖着,现代广告不仅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直接控制着当今人们的消费方向与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在拥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独有的思想模式、审美方式以及宗教信仰更是深入到中国人民的千家万户,深入到每个人的脑海,所以广告的发展也在无形中体现了国家的发展。
短视频时代广告创意的发展研究——以广告中的民族文化创意为例
![短视频时代广告创意的发展研究——以广告中的民族文化创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5b816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8.png)
短视频时代广告创意的发展研究——以广告中的民族文化创
意为例
吕琪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年(卷),期】2024()5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短视频时代随之而来,广告创意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文章以广告中的民族文化创意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短视频时代广告创意与民族文化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短视频时代民族文化广告创意发展的建议,希望为广告创作者在短视频时代运用民族文化创意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为广告行业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吕琪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视频广告创意中的思维发散练习研究——以美国运通卡广告为例
2.从德国圣诞节广告看广告创意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两个公司的圣诞节广告为例
3.自媒体时代短视频植入广告创意策略
4.数字媒体时代的广告创意发展——评《数字媒体
广告创意》5.新疆大学广告学一流专业“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实践——以“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告对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影响
![广告对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cfe5d0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8.png)
广告对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影响广告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媒介,通过各种渠道传达信息,塑造形象,推广产品和服务。
广告不仅仅是商业活动的手段,它还对个体和社会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广告对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一、广告对文化认同的影响1. 传承文化价值观念:广告可以通过展示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审美观念等来影响受众的文化认同。
例如,广告中出现传统节日的元素,让人们对自己所属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增强了文化的传承和认同。
2. 强化地域文化:广告经常以具体地域和特色文化为背景,通过展示当地的特产、风景和历史文化,来强化人们对该地域文化的认同。
例如,某地的旅游广告常常将当地民俗风情和独具特色的风景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对该地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提升文化自信心:通过展示自己文化的优秀成就和特点,广告可以让人们对自己所属的文化享受到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
例如,某品牌的广告以某国的传统文化为主题,融入传统的艺术元素,完美地展现国家的文化底蕴,并鼓励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心。
二、广告对身份认同的影响1. 塑造消费者身份:广告通过展示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的形象,塑造不同的消费者身份。
例如,某个高端品牌的广告中常出现成功人士的形象,通过与该品牌的联系,推动人们将该品牌与成功人士的身份关联起来,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身份认同。
2. 强调族群身份:广告经常以特定族群为目标受众,通过展示该族群与某产品之间的关系,来引起该族群的身份认同。
例如,某款保健品的广告以中老年人为目标群体,并通过展示他们活力四溢、健康快乐的形象,让该族群产生对产品的身份认同感。
3. 反思身份认同:某些广告通过挑战传统的社会身份,引发观众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反思。
这种广告常通过打破刻板印象和社会期望来引起共鸣,激发人们思考自己真实的身份认同。
例如,某品牌的广告突出女性对家庭、职业和自我意义的思考,引起了女性观众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思考和探索。
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ce7e26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4.png)
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梗(meme)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梗以其幽默诙谐、独特有趣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网民的眼球,成为了人们共同的话题。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一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
本文将探讨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分别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表达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化传承网络梗作为一种新兴的流行文化形式,通过多媒体的传播方式,迅速在年轻人中间传播开来。
然而,网络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与传统文化的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比如,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口头禅“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锵”,源于电视剧《锵锵锵锵》中的经典台词,这种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网络梗使得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传播。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思想。
通过将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更可以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比如,在新春佳节,人们喜欢用网络梗表达对亲友的祝福,通过这种方式,将传统的春节祝福与当下的时尚元素相结合,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文化创新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通过将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文化形式。
比如,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表情包“太极拳熊猫”,将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元素与可爱的熊猫形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新潮时尚感的表情包,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通过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年轻人往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陌生和误解,无法真正理解和感受其中的魅力。
而网络梗作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化形式,可以打开传统文化的大门,使得年轻人更加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通过将网络梗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培养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三、文化表达网络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人们的情感和观念。
民族营销事件分析报告
![民族营销事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aaaf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c.png)
民族营销事件分析报告近年来,民族营销成为商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企业通过强调民族认同,针对特定民族市场展开营销活动,以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然而,民族营销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不乏各种争议和问题。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民族营销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期揭示这一现象的内在规律与挑战。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起具有争议性的民族营销事件:某餐饮连锁品牌推出“民族系列”产品。
该系列产品在推出时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
一方面,一些消费者认为这是一种对特定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推广,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商业炒作行为,将民族文化变成了商品。
而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这种民族营销活动是否真正了解民族文化的本质与需求,或仅仅是因为商业利益而制造的伪文化。
其次,我们来看一起具有积极影响的民族营销事件:某汽车公司在某族群庆典活动上推出了一辆与该族群文化相关的特别款车型,并承诺将部分销售利润用于该族群的教育事业。
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它不仅真正理解了该族群的文化需求,也体现了对该族群社会责任的承担。
此外,该事件还表明,民族营销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追求,更应该积极融入社会、文化和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实际贡献。
再次,我们来探讨一起较为尴尬的民族营销事件:某化妆品品牌在推出新产品时,以某个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城市为产品名称,并打上凸显该城市文化的包装和广告语。
然而,该品牌在推广活动中使用了一些与该城市并无联系的图案和语言,导致本就敏感的民族地域问题进一步加剧。
这一事件揭示了民族营销中对民族、地域文化的了解的重要性。
企业在进行民族营销时,必须审慎地处理相关文化要素,避免不当的代入和误解,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和争议。
综上所述,民族营销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问题和挑战。
要做好民族营销,企业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和思考。
首先,企业应该真正了解目标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需求,以避免宣传误解和偏差。
网络民族主义名词解释
![网络民族主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fef3f7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f.png)
网络民族主义名词解释
网络民族主义是专指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民族意识及认同,体现其特定的民
族价值观的新型表达方式。
它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形式及其价值取向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也体现出人文精神在民族认同中的作用。
高校与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有冲击力的文化内涵,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构建积极
主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网络民族主义可以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介的特性,充分助力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学生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引领未来方向。
网络民族主义广泛利用因特网和新媒体等各类社交媒体,为以民族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感染、言论宣传、心理帮扶和文化传播等各种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正是科技的发展,让网络民族主义成为高校与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在高等教育领域,网络民族主义可以借助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效的推动校内的文化工作,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国家及民族文化的情感,以促进学生拥有健康积极、有抱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甚至,网络民族主义也可以有效的帮助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建立校园文化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活动,倡导更多的正能量宣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好的营造有利的网络民族主义环境。
因此,可以说,网络民族主义在高校与高等教育中具有较强的益处:首先,有
利于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民族传统精神;其次,可以普及民族传统知识和知识,并将其介绍给部分特定地区;最后,大量吸引年轻学子,以利于立德树人、培育正能量、引导未来发展方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 互 动 , 能达 到提 升 品牌 提 、 产 品美 誉 度 的作 用 。 任 何 一 才 高
则 广 告 都 是 通 过 影 响 受众 心 理 发 生 作用 ,从 而 启 迪 受 众 或 引 发 受 众 的购 买 行 为 。 因 此 , 这 种 沟通 环 境 中 , 需 了解 人 们 在 更 的审 美 标 准 和 不 同民 族 文 化 背 景 ,拉 近 与 消 费者 心 理 距 离 远 比使 用 外 在 手 段 吸 引 耳膜 和 眼 球 重 要得 多 。对 于 中国设 计 来
具 有 历 史 持 续 性 和 地 域 特 征 的 网 络 广告 设 计 文 化 。
一
大 的商 品 市 场 , 之 网络 传 播 速 度快 、 围广 、 格 低 、 动 性 加 范 价 互 等 等 优 势 。利 用 网 络进 行 广 告 信 息 的传 播 已经 成 为 商 战 的 主 战场 。根 据 中 国互 联 网络 信 息 中 , N I)0 9年 初 在 京 发 L( N C20 C 布的《 2 第 3次 中 国 互 联 网 络 发 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 》 示 , 至 显 截 20 0 8年 年 底 。 国 的 网站 数 . 域 名 注 册 者 在 中 国境 内 的 网 中 即 站 数 f 括 在境 内接 人 和 境 外 接人 1 到 2 78万个 。 着 中 国 包 达 8. 随 网络 行 业 的飞 速 发 展 ,随 着政 府 在 网络 广 告 方 面 监 管 力 度 的 加强 , 络广 告 越 来 越 被 各 类 广 告 主 看好 . 网 网络 广 告 的表 现 形
21 0 0年 2月
第7 卷 第 2期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人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a fHu e ie s yo c n misHu nt sa d S ca ce c s o r lo b iUnv ri f o o c( ma ie n o ilS in e n t E i
说 , 在越 来越 提 倡 设 计 中 国化 、 土化 、 国 元 素化 。 络 商 现 本 中 网
务 广 告 的设 计 要 达 到 最 佳 情 感 效 果 。最 重要 的就 是 有 一 种 文 化 的 内涵 , 而这 种 内涵 正 需 要 在 设 计 中无 形 地 体 现 出来 。 秀 优 的永 恒 的 设 计 , 仅 需 要 有 良好 的机 能 , 不 而且 必 须 有 效 地 反 映 人 类 的 信 念 、 识 、 神 和 对 特 定 文 化 的渴 求 等欲 望 。 通 过 对 知 精 优 秀文 化 传 统 的 等 同 确 认 。 取 传 统 文 化 的源 头 活水 . 形 成 汲 以
认, 汲取 传 统文 化 的 源 头 活 水 ; 正是 这 种 历 史持 续性 和 地 域 差 异性 , 才使 设 计 文 化 体 现 出绚 丽 丰 富 的 色 彩和 耐 人 寻
味的魅力 , 形成 了现 代 网络 广 告 设 计 文 化 内涵 的 大趋 势 。
关键词 : 网络 广 告 : 民族 ; 化 文
Fe 2 0 b.01 Vo . 17 NO. 2
论 中国网络广 告中的民族情 结
马 岚
( 湖北 经 济 学 院 艺 术 学 院 , 北 武 汉 40 0 ) 湖 3 2 5 摘 要 : 于 中 国 E益 膨 胀 的 网络 广 告 , 达 到 最 佳 广告 宣传 效 果 , 重要 的是 需要 有 一 种 文 化 的 内 涵 , 对 1 要 最 而这 种
、
民 族元 素 的应 用
网络 广 告 中运 作 成 功 的 品 牌 ,往 往会 在 消费 者 心 理 上 形 成 一 定 的 亲 和 力 , 加 消 费者 的骄 傲 和 自豪 感 , 品 牌 资 产得 增 使
式也 越 来 越 精 彩 , 频 广 告 、 面弹 出式 广 告 、 视 页 全屏 广 告 、 浮 漂
内涵 正 需 要在 设 计 中无 形 地 体 现 出来 。优 秀的 永 恒 的 设 计 , 仅 需要 有 良好 的机 能 , 且 必 须 有 效 地 反 映人 类 的信 不 而 念 、 识 、 神 和 对特 定 文化 的 渴 求等 欲 望 。 网络 广 告 中民 族 情 结元 素 的表 达 正 是 通 过 对 优 秀文 化 传 统 的 等 同确 知 精
19 9 7年 3月 . H N B E 网 站 上 出 现 了 第 一 条 商 业 性 C I A yr 网络 广 告 ,标 志 着 中 国 网络 商 务 广 告 的诞 生 。经 过 多 年 的 发
的心 理 感 染 力 。 而 提 高 广 告 宣 传 的 市 场 冲 击力 。 进 广 告 与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好 的 网 络创 意广 告 让 人 在 欣 赏 之 后 心 情 愉 悦 且 愿 意 回 味 ,能 够 通 过 广告 的传 播 与 受 众 进 行 情
展 , 国 网络 广 告 市 场 规模 日趋 庞 大 。 发 展 历 程 和 增 长 幅 度 中 其
远远高于报刊 、 播 、 广 电视 等 传 统 媒 体 。 中 国 网 民规 模 继 续 呈 现 持 续 快 速 发展 的趋 势 。 日 , 国互 联 网络 信 息 中心 发 布 的 近 中 《 2 第 4次 中国 互 联 网络 发 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 》 示 , 显 目前 我 国总 体 网 民规 模 是 3 8亿 , 2 0 . 3 而 0 8年 6月 份这 一 数 字 为 25 . 3亿 。 中 国 网 民从 10万 发展 到 1亿 . 了 7年 半 : 1 发 展 到 2 0 用 从 亿 亿 , 了两 年 半 ; 2亿增 加 到 3亿 , 仅 用 了 1 多 的时 间 。 用 从 仅 年